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非小细胞肺癌同源重组修复通路基因与临床特征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1
1
作者 杨茜 赵洁 +4 位作者 唐海涛 廖鑫 牟康 李小松 沈依帆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871-876,共6页
目的:采用基因组不稳定评分(genomic instability score,GIS)描述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同源重组修复缺陷(homolo⁃gous recombination deficiency,HRD)状态,探讨HRD状态及同源重组通路基因(homologous recombination repair,HRR)与临床特... 目的:采用基因组不稳定评分(genomic instability score,GIS)描述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同源重组修复缺陷(homolo⁃gous recombination deficiency,HRD)状态,探讨HRD状态及同源重组通路基因(homologous recombination repair,HRR)与临床特征的相关性。方法:本研究纳入2020年1月至2022年1月在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接受治疗的335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采用二代测序法检测GIS评分及35个HRR基因,根据杂合性缺失(loss of heterozygosity,LOH)、端粒等位基因失衡(telo⁃meric allelic imbalance,TAI)、大片段迁移(large-scale state transition,LST)综合评估GIS评分。GIS评分及HRR基因与临床特征之间的关系通过Mann-Whitney U检验,Kruskal-Wallis检验和Dunn-Bonferroni检验分析。GIS评分和肿瘤突变负荷(tumor mutation burden,TMB)值的相关性采用Spearman分析。结果:在335例患者中,男性患者、年龄大、分期晚、有吸烟史、鳞癌均会导致GIS评分更高,GIS评分Md(P25,P75)分别是13(4,26.75),12(3,22.5),21.5(12,30),16(4,27)和24(18,38.25)(Z=-5.083,P<0.001;Z=2.973,P=0.003;Z=8.225,P<0.001;Z=4.655,P<0.001;Z=-7.082,P<0.001)。HRR体系基因突变组样本GIS评分高于野生组,2组GIS评分分别为18.5(5.25,28.75)和6(1,16)(Z=5.012,P<0.001)。共检测到33个HRR相关基因突变,主要集中在ATM、RECQL4、ATR、FANCM、BRCA1、FANCA、BRIP1、NBN、WRN等基因,其中BRCA2、FANCI、FANCA基因突变均会导致GIS评分升高,GIS评分Md(P25,P75)分别是34(25.25,51),31.5(14.5,50)和22(12,44)(Z=-2.805,P=0.005;Z=-2.216,P=0.027;Z=-2.478,P=0.013)。GIS评分和TMB值之间呈正相关(rs=0.504,P<0.001)。结论:揭示中国非小细胞肺癌患者GIS评分及HRR基因突变特征,提示基于二代测序的GIS评分及HRR基因检测可能成为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靶向治疗及免疫治疗新的生物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癌 同源重组修复缺陷 基因组不稳定评分 同源重组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b Lepore-BW伴发IVS-Ⅱ-654杂合变异的诊断及产前筛查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3
2
作者 白慧丽 程伟 +4 位作者 崔瑾 李荣 李影 肖军 张玉洪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529-533,共5页
目的:鉴定四川地区罕见Hb Lepore-BW伴发IVS-Ⅱ-654杂合变异的病例。方法:采用血常规和血红蛋白电泳方法分析先证者及其父母的外周血和孕妇脐血的血常规参数、血红蛋白A;(HbA;)和血红蛋白F(HbF);采用地中海贫血基因检测和Sanger测序方... 目的:鉴定四川地区罕见Hb Lepore-BW伴发IVS-Ⅱ-654杂合变异的病例。方法:采用血常规和血红蛋白电泳方法分析先证者及其父母的外周血和孕妇脐血的血常规参数、血红蛋白A;(HbA;)和血红蛋白F(HbF);采用地中海贫血基因检测和Sanger测序方法分析并鉴定先证者及其父母和孕妇脐血的血红蛋白突变。结果:检测到先证者为Hb Lepore-BW伴发IVS-Ⅱ-654杂合突变,其父亲为Hb Lepore-BW杂合突变,其母亲和脐血均为IVS-Ⅱ-654杂合突变。结论:本研究鉴定出一例罕见Hb Lepore-BW伴发IVS-Ⅱ-654杂合突变。此突变临床表现为中间型β地贫。血红蛋白电泳结合血常规检查是产前筛查的必要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常血红蛋白 Hb Lepore-BW 地中海贫血 产前筛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庆地区血红蛋白病的患病率及其基因型和血液学表型分析 被引量:3
3
作者 崔瑾 孙晨雨 +1 位作者 程伟 白慧丽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279-285,共7页
目的:分析重庆地区血红蛋白病的携带率、基因型构成及血液学特征,为血红蛋白病筛查及诊断方法的合理选择提供依据。方法:对49551例进行血红蛋白病筛查的患者外周血样本,采用多重PCR-导流杂交或测序等方法检测地中海贫血常见23种基因位... 目的:分析重庆地区血红蛋白病的携带率、基因型构成及血液学特征,为血红蛋白病筛查及诊断方法的合理选择提供依据。方法:对49551例进行血红蛋白病筛查的患者外周血样本,采用多重PCR-导流杂交或测序等方法检测地中海贫血常见23种基因位点及血红蛋白变异体(hemoglobin variants,HbVs)相关突变位点;再对确诊血红蛋白病患者的血常规和血红蛋白电泳结果进行回顾分析,评估血常规、血红蛋白电泳二者联合检查在血红蛋白病筛查诊断中的价值。结果:共检出3511例血红蛋白病(7.09%),其中α地贫携带者1840例,以--^(SEA)/αα、-α^(3.7)/αα和-α^(4.2)/αα为主;β地贫携带者1540例,以CD17、IVS-Ⅱ-654、CD41-42为主;异常血红蛋白病65例,β链变异体为主;复合血红蛋白病64例,α地贫复合β地贫携带者57例,地贫复合异常血红蛋白病7例。血红蛋白病患者的血红蛋白、红细胞平均体积、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量指标降低与α或β链合成的减少程度呈正相关,而血红蛋白A2(adult hemoglobin 2,HbA2)分别在α地贫和β地贫表现为降低和升高,或者在异常血红蛋白病中出现HbVs。单独的血常规和血红蛋白毛细管电泳筛查血红蛋白病检出率分别为84.29%和82.67%,二者联合筛查检出率可达99.11%。结论:重庆地区血红蛋白病携带者基因型具有多样性,血常规结合血红蛋白电泳是临床及产前筛查血红蛋白病的必要手段。对于筛查出HbVs的患者,出现溶血或贫血等症状时,强烈建议进行后续基因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红蛋白病 患病率 基因型 血液学表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荧光原位杂交技术对无创DNA产前检测阳性病例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1
4
作者 张阳丽 李荣 +5 位作者 赵纯全 崔瑾 詹茜 白慧丽 程伟 张玉洪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685-689,共5页
目的:探讨荧光原位杂交检测技术(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FISH)对无创DNA产前检测(noninvasive prenatal testing,NIPT)阳性病例的诊断价值。方法:对22例NIPT阳性病例的未培养羊水利用FISH技术进行胎儿13、18、21、X和Y染... 目的:探讨荧光原位杂交检测技术(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FISH)对无创DNA产前检测(noninvasive prenatal testing,NIPT)阳性病例的诊断价值。方法:对22例NIPT阳性病例的未培养羊水利用FISH技术进行胎儿13、18、21、X和Y染色体数目的检测,同时将所有病例的羊水或脐血细胞培养行常规染色体G显带染色体核型分析。应用Kappa检验比较FISH和染色体核型分析检测结果的一致性并进行分析。结果:22例样本FISH检测结果中,18例检测出胎儿染色体非整倍体异常,包括13-三体2例、21-三体11例、18-三体1例、XXY/XY嵌合型1例、XXY型1例、XXXXY型1例、XYY型1例,余下4例未发现染色体数目异常。FISH检测结果与染色体核型分析结果一致性极强(κ=1)。结论:NIPT存在假阳性结果,阳性病例必须进行进一步产前诊断,FISH技术具有快速,简便,准确的技术特点,是快速确诊的有效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荧光原位杂交 无创DNA产前检测 产前诊断 染色体非整倍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链置换和催化发夹组装策略用于miRNA高灵敏生物传感检测 被引量:2
5
作者 文博 赵敏 +3 位作者 周晓燕 程伟 丁小娟 丁世家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1168-1173,共6页
目的:基于链置换扩增(strand displacement amplification,SDA)和催化发夹组装(catalytic hairpin assembly,CHA)级联放大策略构建电化学生物传感器用于micro RNA(miRNA)高灵敏检测。方法:靶标miR-21引发SDA获得大量与靶标miR-21相关的... 目的:基于链置换扩增(strand displacement amplification,SDA)和催化发夹组装(catalytic hairpin assembly,CHA)级联放大策略构建电化学生物传感器用于micro RNA(miRNA)高灵敏检测。方法:靶标miR-21引发SDA获得大量与靶标miR-21相关的触发DNA,继而引发CHA,得到大量生物素标记的双链DNA。然后,所获得的双链DNA与修饰在电极表面的辅助探针杂交,再利用生物素与链霉亲和素的特异性识别作用,将含链霉亲和素的碱性磷酸酶(streptavidin-alkaline phosphatase,STAP)修饰在电极表面上,在底物α-萘酚磷酸酯(α-naphthyl phosphate,α-NPP)存在下,ST-AP催化α-NPP水解,在电极表面原位产生具有电化学活性的α-萘酚(α-naphthol,α-NP),获得电化学信号,从而实现对靶标miR-21的高灵敏检测。结果:在最优实验条件下,所制备的miR-21生物传感器的线性范围为0.1 pmol/L至10 nmol/L,最低检测限为60 fmol/L。结论:所设计的miR-21生物传感器展现出高的灵敏度和强的特异性,将为临床上miR-21的检测提供新思路和新平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化学生物传感器 MIRNA 链置换扩增 催化发夹组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K8719激活STAT6并促进抗炎型小胶质细胞活化在缺血性脑损伤大鼠中发挥保护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李怡心 游艳 +1 位作者 周杨 彭莉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59-464,共6页
目的:观察氧连接N-乙酰葡萄糖胺(O-linked N-acetylglucosamine,O-GlcNAc)水解酶抑制剂MK8719在脑缺血损伤大鼠中的作用。方法:建立大鼠大脑中动脉梗塞模型模拟脑缺血再灌注损伤,通过2,3,5-三苯基氯化四氮唑(2,3,5-Triphenyltetrazolium... 目的:观察氧连接N-乙酰葡萄糖胺(O-linked N-acetylglucosamine,O-GlcNAc)水解酶抑制剂MK8719在脑缺血损伤大鼠中的作用。方法:建立大鼠大脑中动脉梗塞模型模拟脑缺血再灌注损伤,通过2,3,5-三苯基氯化四氮唑(2,3,5-Triphenyltetrazolium chloride,TTC)染色评估脑梗死体积,并通过改良的神经损伤评分量表评估大鼠的神经运动障碍减轻,HE和尼式染色用于评估脑损伤后组织改变,组织免疫荧光染色用于评估抗炎型小胶质细胞活化情况。体外培养BV2小胶质细胞并建立氧糖剥夺/复糖复氧模型模拟缺血缺氧再灌注损伤,Western blotting检测总蛋白及核蛋白中的信号转导及转录激活蛋白6(signal transducer and activator of transcription 6,STAT6)、磷酸化STAT6及O-GlcNAc糖基化STAT6表达。酶联免疫吸附检测(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评估小胶质细胞释放的炎性因子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白细胞介素-10(interleukin-10,IL-10)和转化生长因子-β(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TGF-β)量。结果:MK8719给药组大鼠梗死灶体积减小,神经运动障碍,抗炎型小胶质细胞比例增加;在体外培养的小胶质细胞中,MK8719组的O-GlcNAc糖基化STAT6、磷酸化STAT6及核STAT6表达增加(P<0.001),促炎因子(IL-6及IL-1β)释放减少(P<0.001),抗炎因子(IL-10及TGF-β)释放增加(P<0.001)。结论:MK8719对脑缺血损伤大鼠有保护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STAT6激活诱导的抗炎型小胶质细胞活化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脑卒中 MK8719 信号转导及转录激活蛋白6 小胶质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eal-timePCR技术筛查男性不育患者的Y染色体微缺失 被引量:4
7
作者 崔瑾 程伟 +5 位作者 张阳丽 詹茜 白慧丽 李影 向海华 张玉洪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819-823,共5页
目的:探讨real-time PCR技术检测Y染色体微缺失的适用性,并研究男性不育患者中无精症和少精症Y染色体微缺失的发生率。方法:本研究收集6例Y染色体微缺失阳性样本,4例女性样本和4例正常生育男性样本分别采用real-time PCR及多重PCR电泳法... 目的:探讨real-time PCR技术检测Y染色体微缺失的适用性,并研究男性不育患者中无精症和少精症Y染色体微缺失的发生率。方法:本研究收集6例Y染色体微缺失阳性样本,4例女性样本和4例正常生育男性样本分别采用real-time PCR及多重PCR电泳法对Y染色体无精子因子(azoospermia factor,AZF)AZFa、AZFb、AZFc区进行检测;再收集452例临床男性不育患者的外周血样本,采用real-time PCR检测Y染色体微缺失位点。结果:2种方法对14例比对样本6个共有序列标签位点检测的结果一致;452例男性不育症包括96例少弱精症、9例重度少弱精症、69例无精症、3例畸精症和275例其他男性不育症,real-time PCR法共检出8例AZFc区缺失、1例AZFb区缺失和2例AZFbc共缺失,其中在少弱精症、重度少弱精症和无精症中Y染色体微缺失阳性率分别为5.21%、11.1%和7.25%,而另外2组均未检测到微缺失。结论:real-time PCR法检测Y染色体微缺失结果与经典的多重PCR电泳法结果相同,且该法的检测结果与临床诊断相符,因此real-time PCR适用于Y染色体微缺失的临床实验室筛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男性不育 Y染色体微缺失 实时荧光定量PC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细胞裂解液对CD34^+细胞相对计数的影响及其原因初步探讨 被引量:1
8
作者 詹茜 万雪颖 +5 位作者 程伟 崔瑾 张阳丽 秦璐 戴玉莲 张玉洪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1229-1234,共6页
目的:研究红细胞(red blood cell,RBC)裂解液对CD34^+细胞相对计数的影响。方法:收集101份外周血干细胞采集物,CD34-PE及CD45-FITC双色免疫荧光染色后,分别用FACS裂解液(FACSTM lysing solution,FACS)、Optilyse C裂解液(optilyse C lys... 目的:研究红细胞(red blood cell,RBC)裂解液对CD34^+细胞相对计数的影响。方法:收集101份外周血干细胞采集物,CD34-PE及CD45-FITC双色免疫荧光染色后,分别用FACS裂解液(FACSTM lysing solution,FACS)、Optilyse C裂解液(optilyse C lysing solution,Optilyse C)及自配裂解液溶解红细胞,采用洗涤程序和运用ISHAGE设门策略,检测CD34^+细胞、淋巴、粒、单核细胞相对数,CD45^+细胞占全部收集信号百分比及各类细胞前向散射光(forward scatter,FSC)及侧向散射光(side scatter,SSC)信号。结果:比较3种裂解液处理后样本的CD34^+细胞百分比,FACS裂解液处理的样本CD34^+细胞百分比最低,自配裂解液最高(FACS vs. Optilyse C vs.自配=0.49±0.43 vs. 0.67±0.50 vs. 0.73±0.66,P=0.000)。FACS裂解后样本CD45+细胞百分比远高于Optilyse C及自配裂解液(t=142.500,P=0.000)。3种裂解液对淋巴细胞百分比结果(F=35.340,P=0.000)具有统计学差异;而粒细胞百分比(F=0.610,P=0.540)、单核细胞百分比(F=1.590,P=0.21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ACS裂解液处理后,CD34^+细胞、淋巴细胞的FSC和SSC信号强度均弱于Optilyse C裂解液及自配的裂解液;而粒、单核细胞的SSC信号,FACS裂解液处理后最强,Optilyse C裂解液处理后最弱。另外,动员后的白细胞数多少与CD34^+细胞百分比不存在相关性(r=0.108,P=0.312)。结论:红细胞裂解液导致CD34^+细胞相对计数差异的原因可能与CD45^+细胞比例有关,即获取的有效细胞数;裂解液对细胞形态的影响与造成淋巴细胞比例有显著性差异有关。鉴于不同红细胞裂解液对CD34等抗原阳性细胞的相对计数确实有不良影响,因此在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或计数时应慎重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细胞裂解液 FACS裂解液 Optilyse C裂解液 CD34+细胞百分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周血干细胞采集物来源的巨细胞病毒特异性T细胞的体外培养和扩增 被引量:2
9
作者 夏瑜 张在利 +5 位作者 李莎 詹茜 肖青 王利 刘林 罗小华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63-73,共11页
目的建立巨细胞病毒特异性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MV CTL)体外扩增的方法。方法用1μg/mL全长巨细胞病毒pp65(CMV pp65)多肽体外多轮刺激由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动员的外周血干细胞采集物中分离的单个核细胞(PBMC),同时加入白细胞介... 目的建立巨细胞病毒特异性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MV CTL)体外扩增的方法。方法用1μg/mL全长巨细胞病毒pp65(CMV pp65)多肽体外多轮刺激由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动员的外周血干细胞采集物中分离的单个核细胞(PBMC),同时加入白细胞介素2(IL-2)、 IL-15、 IL-21扩增20 d。在培养第7天,加入丝裂霉素处理的负载CMV pp65抗原肽的自体PBMC,第10天补充经γ射线辐照处理并负载CMV pp65抗原肽的PBMC和CD3(OKT3);对照组为未加入抗原肽进行扩增的PBMC组。采用多色流式细胞术分别对扩增前、扩增后的T淋巴细胞表型及细胞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γ干扰素(IFN-γ)的分泌水平进行分析, ELISA检测供者血清中CMV IgM/IgG抗体滴度水平。结果培养后可以收集得到(165.26±6.14)×10~6个细胞,其中CD3^+ T细胞占89.21%, CD8^+ T细胞占CD3^+ T细胞的(43.54±28.03)%, CD4^+ T细胞占CD3^+ T细胞(34.23±26.18)%。获得的CD3^+ T细胞以效应记忆性T细胞(T_(EM))为主,且扩增培养后的CD8^+和CD4^+ T_(EM)比例较培养前显著增高。另外,培养后干细胞样记忆性T细胞(T_(SCM))和组织原位记忆T细胞(T_(RM))的比例均较培养前显著增加。在功能实验中,培养后得到的IFN-γ^+的分泌型CMV特异性CD8^+ T细胞群比例较扩增前明显增加, TNF-α^+ CMV特异性CD8^+ T细胞比例呈增长趋势;能够分别分泌IFN-γ和TNF-α的CMV特异性CD4^+ T细胞群比例与培养前无明显变化。此外,供者体内CMV IgG水平与供者年龄呈现正相关,且在该培养体系下, IFN-γ^+和TNF-α^+ CMV特异性T细胞扩增比例与供者年龄呈负相关。结论本研究成功建立了在体外有效的培养和扩增CMV CTL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巨细胞病毒特异性T细胞 细胞因子 外周血干细胞采集物 体外扩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1对炎症环境下人胰腺癌细胞迁移和侵袭的影响 被引量:8
10
作者 肖维 朱莎莎 +1 位作者 郑磐淳 杨雅莹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414-420,共7页
目的探讨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1(fibroblast growth factor 21,FGF21)在胰腺癌中的表达及其对炎症环境下胰腺癌细胞迁移和侵袭的影响。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检测FGF21在胰腺癌和正常胰腺组织中的表达。将人胰腺癌细胞Capan-1和AsPC-1分为4组... 目的探讨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1(fibroblast growth factor 21,FGF21)在胰腺癌中的表达及其对炎症环境下胰腺癌细胞迁移和侵袭的影响。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检测FGF21在胰腺癌和正常胰腺组织中的表达。将人胰腺癌细胞Capan-1和AsPC-1分为4组:对照组、FGF21组、LPS组和FGF21+LPS组。划痕和Transwell实验检测各组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RT-qPCR和Western blot分别检测IL-6、MMP-9 mRNA和蛋白的表达。结果胰腺癌组织中FGF21表达明显低于正常胰腺组织(P<0.05)。与LPS组相比较,FGF21+LPS组细胞的迁移和侵袭能力均显著减弱(P<0.05)。RT-qPCR和Western blot结果显示:FGF21+LPS组IL-6、MMP-9 mRNA和MMP-9蛋白表达均显著低于LPS组(P<0.05)。结论FGF21在胰腺癌组织中呈低表达,FGF21干预后能显著抑制LPS引起的胰腺癌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增高,其机制可能与FGF21抑制IL-6和MMP-9的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纤维生长因子21 胰腺癌 炎症 肿瘤侵袭 细胞迁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