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老年患者脊柱手术后谵妄的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12
1
作者 王娟 李志伟 +2 位作者 余雨 邵高海 王群波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721-724,共4页
目的:探讨老年患者脊柱手术后谵妄的发病率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随机选取200例老年脊柱手术病人进行研究,分别对性别、年龄、麻醉方式、手术部位(颈椎、胸椎、腰椎)、手术时间、复苏时间、术前心理状态、术后睡... 目的:探讨老年患者脊柱手术后谵妄的发病率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随机选取200例老年脊柱手术病人进行研究,分别对性别、年龄、麻醉方式、手术部位(颈椎、胸椎、腰椎)、手术时间、复苏时间、术前心理状态、术后睡眠情况、是否合并基础疾病(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高脂血症、慢支炎)、出血量、术中血压情况等因素进行统计,logistic回归分析相关因素对老年患者脊柱手术后谵妄发生的影响。结果:老年患者脊柱手术后谵妄总发生率为11%(22/200);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老年患者脊柱手术后谵妄与性别、术中出血量和是否合并基础疾病等因素无明确关系(P>0.05);而与年龄、麻醉方式、手术部位、手术持续时间、术后复苏时间、术中低血压、术前心理状态和术后睡眠障碍等因素关系密切(P<0.05),OR值及其95%CI分别为7.107(0.238 1~1.211 6)、12.613(0.869 5~6.086 2)、6.978(-5.865 9^-1.131 7)、3.697(0.194 8~6.070 5)、5.367(1.014 1~7.701 0)、3.012(0.067 7~5.517 9)、6.078(1.130 4~6.555 2)、3.018(-6.798 9^-0.668 05)。结论:老年患者脊柱手术后谵妄发病率较高,高龄、全麻、长时间手术或复苏、术中低血压、术前心理状态不稳和术后睡眠障碍是其主要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手术 术后并发症 谵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椎弓根和椎间盘截骨矫正僵硬型脊柱后凸矫形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7
2
作者 李波 卢旻鹏 +2 位作者 王群波 邵高海 余雨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457-460,共4页
目的:评价经椎弓根+椎间盘截骨术矫治脊柱后凸畸形的效果,并探讨其适应证。方法:对25例脊柱后凸畸形行经椎弓根+椎间盘截骨术治疗。其中男15例,女10例;年龄平均48.6岁(8~69岁)。其中陈旧创伤性后凸19例、先天性后凸6例。术前后凸Cobb角... 目的:评价经椎弓根+椎间盘截骨术矫治脊柱后凸畸形的效果,并探讨其适应证。方法:对25例脊柱后凸畸形行经椎弓根+椎间盘截骨术治疗。其中男15例,女10例;年龄平均48.6岁(8~69岁)。其中陈旧创伤性后凸19例、先天性后凸6例。术前后凸Cobb角(40.56±11.05)°。脊髓损伤程度按Frankel分型:C级1例,D级1例,E级23例。25例中均有腰背部疼痛不适、平卧困难。其中2例伴有膀胱括约肌功能障碍,4例先天性后凸还表现为后凸进行性加重。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3.0~6.0 h,平均4.5 h;术中出血量800~2 500 ml,平均1 550 ml。术后患者切口均Ⅰ期愈合,无深部感染、呼吸衰竭或深静脉血栓形成等并发症发生。25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2~28个月,平均18个月。未发现内固定物松动断裂、假关节形成等并发症。腰痛均缓解,神经功能Frankel C级1例恢复到D级,2例膀胱括约肌功能障碍者中术后症状有改善。术后1周及末次随访时后凸Cobb角与术前比较均有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术后1周相比,末次随访时获得矫形均无丢失。结论:经椎弓根椎体+椎间盘截骨术治疗脊柱后凸畸形可安全实施,矫正效果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后凸 僵硬型 截骨术 矫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半椎体所致中重度脊柱侧凸的解剖特点分析及手术选择 被引量:3
3
作者 李波 余雨 +2 位作者 王群波 屈一鸣 钱邦平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210-213,共4页
目的通过影像学方法分析单个半椎体所致的中重度脊柱侧凸的解剖特点,根据解剖特点设计手术方案并评价初期手术效果。方法中重度先天性脊柱侧凸患者16例,术前行X线、CT检查,分析半椎体位置、生长潜质、类型以及脊柱的侧后凸Cobb角、... 目的通过影像学方法分析单个半椎体所致的中重度脊柱侧凸的解剖特点,根据解剖特点设计手术方案并评价初期手术效果。方法中重度先天性脊柱侧凸患者16例,术前行X线、CT检查,分析半椎体位置、生长潜质、类型以及脊柱的侧后凸Cobb角、柔韧度,根据解剖特点选择后路截骨矫形、后路截骨矫形加前路植骨支撑术,评价术后临床疗效。结果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4.0~8.0h,平均5.8h;术中出血量500—4000mL,平均1350mL。术前侧凸(67.8±8.4)°,术后(25.3±6.8)。,矫正率(63.1±6.11%。术前后凸Cobb角为(73.5±10.7)°,术后(29.1±5.6)°,矫正率(60.1±6.2)%。无脊髓神经损伤、深部感染、深静脉血栓形成等并发症发生。随访X线片证实植骨均融合,未发现内固定物松动断裂、假关节形成等并发症,获得的矫形均无丢失。结论脊柱解剖特点对手术操作有指导意义,采用经后路矫正术对中重度先天性脊柱侧凸是一有效、可行的方法,如果半椎体相邻椎体楔形变严重,前路植骨支撑融合术是必要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天性脊柱侧凸 半椎体 应用解剖 矫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后路半椎体切除多棒分段矫治中、重度僵硬性先天性脊柱侧后凸畸形 被引量:2
4
作者 李波 余雨 +2 位作者 卢旻鹏 屈一鸣 钱邦平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537-541,共5页
目的评价一期经后路半椎体切除及多棒分段矫形治疗单个半椎体引起的中、重度僵硬性脊柱侧后凸畸形的初期手术效果。方技17例中、重度僵硬性先天性脊柱侧后凸畸形患者均经一期后路半椎体切除及多棒分段矫形内固定治疗,其中T102例,T104... 目的评价一期经后路半椎体切除及多棒分段矫形治疗单个半椎体引起的中、重度僵硬性脊柱侧后凸畸形的初期手术效果。方技17例中、重度僵硬性先天性脊柱侧后凸畸形患者均经一期后路半椎体切除及多棒分段矫形内固定治疗,其中T102例,T104例,T125例,L13例,L23例;术前侧凸Cobb角为(67.9±8.2)°.后凸Cobb角为(73.0±10.6)°。结果所有患者安全完成手术,无死亡及神经损伤并发症发生。手术时间4.0~7.5h,平均5.6h;术中出血量500~3000mL,平均1050mL。1例术中切除肋骨小头时引起胸膜撕裂,发生血气胸,行胸腔闭式引流,1周后痊愈;随访时间12~35个月,平均19.4个月。随访x线片证实植骨均融合,未发现内固定物松动断裂、假关节形成等并发症。术后l周和末次随访时侧凸及后凸Cobb角与术前比较均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一期经后路半椎体切除及多棒分段矫治单个半椎体引起的中、重度僵硬性先天性脊柱侧后凸畸形,方法有效且可行,在矫正脊柱侧弯的同时有效矫正脊柱后凸畸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天性侧后凸 后路半椎体切除 僵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粘度骨水泥注入椎体成形术治疗急性重度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 被引量:20
5
作者 李波 余雨 +1 位作者 卢旻鹏 屈一鸣 《激光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118-119,共2页
目的:探讨应用高粘度骨水泥对急性重度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OVCF)行经皮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vertebroplasty,PVP)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05年2月至2010年8月急性OVCF患者36例,体... 目的:探讨应用高粘度骨水泥对急性重度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OVCF)行经皮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vertebroplasty,PVP)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05年2月至2010年8月急性OVCF患者36例,体位复位后应用高粘度骨水泥行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手术前后进行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伤椎高度与后凸畸形的X线片测量。结果:全部病例手术均安全完成,术中骨水泥注入量平均3.0ml,术后平均随访16.4(12至30)个月。术后VAS评分较术前改善(P<0.05),椎体前缘、中线高度及后凸畸形较术前明显恢复(P<0.05)。4例(11.1%)出现骨水泥渗漏,但无临床症状及体征。结论:应用高粘度骨水泥经皮椎体成形术结合体位复位及是治疗急性OVCF可行及有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 椎体重度压缩性骨折 经皮椎体成形术 高粘度骨水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