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终末期肾脏病透析患者营养素养评价量表的编制及信效度检测 被引量:24
1
作者 曾涛 李贞 +2 位作者 张剑彬 段雪莲 赵勇 《护理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24-27,共4页
目的编制终末期肾脏病透析患者营养素养评价量表并检验其信效度,为评估终末期肾脏病透析患者营养素养提供参考。方法采用文献分析、专家讨论和专家咨询法编制终末期肾脏病透析患者营养素养评价量表,采用便利抽样方法,选取行维持性血液... 目的编制终末期肾脏病透析患者营养素养评价量表并检验其信效度,为评估终末期肾脏病透析患者营养素养提供参考。方法采用文献分析、专家讨论和专家咨询法编制终末期肾脏病透析患者营养素养评价量表,采用便利抽样方法,选取行维持性血液透析或腹膜透析的208例终末期肾脏病患者进行问卷调查,并分析量表的信效度。结果终末期肾脏病透析患者营养素养评价量表内容效度指数(S-CVI)为0.912,条目水平的内容效度指数(I-CVI)为0.836~1.000。探索性因子分析共提取出营养知识、认知态度、行为与实践、信息获取能力4个公因子,共解释56.309%的方差变异。量表整体Cronbach′sα系数为0.827,各维度Cronbach′sα系数为0.791~0.865,重测信度为r=0.725(P<0.05)。结论终末期肾脏病透析患者营养素养评价量表有较好的信度与效度,可以较好地评价患者营养素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终末期肾脏病 血液透析 腹膜透析 营养素养 信度 效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替米沙坦治疗糖尿病肾病过程中PPARγ的作用 被引量:2
2
作者 刘晏明 罗华丽 +2 位作者 蒋先洪 文津 张剑彬 《医药导报》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1553-1558,共6页
目的进一步明确替米沙坦治疗糖尿病肾病的机制,探讨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通路在其中的作用。方法构建糖尿病肾病大鼠模型,将其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替米沙坦组(5 mg·kg-1·d-1)、替米沙坦联合PPARγ抑制剂治疗... 目的进一步明确替米沙坦治疗糖尿病肾病的机制,探讨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通路在其中的作用。方法构建糖尿病肾病大鼠模型,将其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替米沙坦组(5 mg·kg-1·d-1)、替米沙坦联合PPARγ抑制剂治疗组(替米沙坦5 mg·kg-1·d-1;GW9662 0.5 mg·kg-1·d-1),治疗12周后检测并比较3组SD大鼠的血、尿生化指标及肾脏质量,ELISA法检测并比较3组SD大鼠血液中白细胞介素-1(IL-1)、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表达水平,比较分析各组肾脏组织病理变化。Western-blot或免疫组化法检测并比较3组SD大鼠肾脏组织HGF的表达,以及活化的NF-κB(p65)的水平。结果替米沙坦能够显著改善糖尿病肾病大鼠的血、尿生化指标,减轻肾脏质量,缩小肾小球体积,减轻系膜增生,减少炎性细胞浸润;明显降低血液中IL-1、IL-6、TNF-α表达水平,及肾脏组织中活化的NF-κB(p65)的水平,增加肾脏组织中HGF表达。但以上变化能被PPARγ抑制剂GW9662有效逆转。结论 PPARγ相关通路活化可能在替米沙坦治疗糖尿病肾病中起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替米沙坦 GW9662 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 肾病 糖尿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葛根素联合曲美他嗪治疗稳定型心绞痛临界病变患者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12
3
作者 戴树人 李芝峰 +3 位作者 廖荣宏 李晓丽 高崇瀚 张剑彬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3期4003-4006,共4页
目的探讨葛根素联合曲美他嗪治疗稳定型心绞痛临界病变患者的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3月—2013年10月本院收治的稳定型心绞痛临界病变患者12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冠心病二级预防,观察组在冠心病二... 目的探讨葛根素联合曲美他嗪治疗稳定型心绞痛临界病变患者的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3月—2013年10月本院收治的稳定型心绞痛临界病变患者12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冠心病二级预防,观察组在冠心病二级预防基础上加用葛根素片(50 mg/次,3次/d)和曲美他嗪片(20 mg/次,3次/d),连续服用12周。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第6、12周心绞痛分级、硝酸甘油用量以及活动平板运动试验持续时间。结果治疗后第6、12周对照组与观察组心绞痛分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2.830,P=0.005;u=2.673,P=0.007)。两组不同时间硝酸甘油用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硝酸甘油用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方法与治疗时间存在交互作用(F时间=3.676,F组间=8.213,F交互=3.842,P时间=0.028,P组间=0.007,P交互=0.025)。两组不同时间活动平板运动试验持续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活动平板运动试验持续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方法与活动平板运动试验进行时间存在交互作用(F时间=4.059,F组间=7.634,F交互=3.725,P时间=0.021,P组间=0.009,P交互=0.029)。结论葛根素联合曲美他嗪能有效减轻稳定型心绞痛临界病变患者的心绞痛症状、减少硝酸甘油用量以及提高患者的运动耐量,对稳定型心绞痛临界病变患者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葛根素 曲美他嗪 心绞痛 治疗结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节镜下关节内减压术治疗半月板周围型囊肿 被引量:3
4
作者 赵波 冉霞 +2 位作者 张铭华 何超 蒋电明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1156-1159,共4页
目的 探讨关节镜下联合囊肿关节内减压术及半月板部分切除或缝合治疗半月板周围型囊肿(parameniscal cysts,PC)的疗效。 方法 2009年1月~2011年12月,对22例PC患者采用关节镜下联合囊肿关节内减压术及半月板部分切除或缝合治疗。男... 目的 探讨关节镜下联合囊肿关节内减压术及半月板部分切除或缝合治疗半月板周围型囊肿(parameniscal cysts,PC)的疗效。 方法 2009年1月~2011年12月,对22例PC患者采用关节镜下联合囊肿关节内减压术及半月板部分切除或缝合治疗。男性14例,女性8例;年龄22~51岁,平均32.7岁;左膝12例,右膝10例。18例有明确外伤史,其余患者均无明显诱因。病程3~12个月,平均5.2个月。术前Lysholm评分为(60.03 ± 4.89)分,国际膝关节文献委员会分为(64.25 ± 4.22)分。关节镜下见其中外侧半月板18例,内侧半月板4例,按具体部位分前角7例,体部14例,后角1例;所有囊肿均为单发,其中5例为多房。 结果 术后切口均Ⅰ期愈合,无伤口感染、神经、血管损伤等早期并发症发生。术后22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2~24个月,平均 14.5个月。患者术前症状消失或明显减轻,关节活动度恢复正常。术后12个月Lysholm评分为(87.20 ± 4.65)分,IKDC评分为(90.86 ± 3.58)分,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采用Glasgow评定标准进行疗效评定,获优16例,良5 例,中1例,优良率达95.45%。随访期间囊肿均无复发。 结论 膝关节镜下联合囊肿关节内减压术及半月板部分切除或缝合治疗PC创伤小、康复快,可获得确切的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月板周围型囊肿 半月板损伤 关节镜 减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尿毒症患者肠道菌群失调与微炎症状态的关系 被引量:12
5
作者 孙义 蒋先洪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 2015年第5期96-99,共4页
目的研究尿毒症患者肠道菌群失调与微炎症状态之间的关系。方法将本院收治的90例尿毒症患者根据是否采用血液透析治疗分为透析组及无透析组,每组各45例。同时选取45例健康者作为健康组。检测三组研究对象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及粪便中... 目的研究尿毒症患者肠道菌群失调与微炎症状态之间的关系。方法将本院收治的90例尿毒症患者根据是否采用血液透析治疗分为透析组及无透析组,每组各45例。同时选取45例健康者作为健康组。检测三组研究对象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及粪便中双歧杆菌、嗜酸乳杆菌、大肠杆菌及粪肠球菌的浓度,并分析尿毒症患者肠道菌群浓度变化与hs-CRP间的关系。结果透析组及无透析组患者hs-CRP、大肠杆菌及粪肠球菌浓度均明显高于健康组(P<0.01),双歧杆菌及嗜酸乳杆菌浓度均明显低于健康组(P<0.01),但透析组及无透析组患者4种细菌检测浓度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以hs-CRP浓度作为因变量,菌群浓度作为自变量进行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嗜酸乳杆菌及粪肠球菌浓度变化对hs-CRP浓度具有明显影响(P<0.05)。结论尿毒症患者中普遍存在肠道菌群失调及微炎症状态,双歧杆菌及嗜酸乳杆菌浓度降低,大肠杆菌及粪肠球菌浓度升高;尿毒症患者肠道内嗜酸乳杆菌及粪肠球菌浓度改变可能影响微炎症状态;血液透析对肠道菌群及微炎症状态无明显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尿毒症 微炎症状态 菌群失调 血液透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引导下使用多功能膀胱造瘘穿刺针经皮腹膜透析置管术与开腹置管术的临床对比研究 被引量:3
6
作者 丁红赟 张剑彬 +1 位作者 刘学 罗纪聪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325-330,共6页
目的:比较超声引导下使用多功能膀胱造瘘穿刺针经皮腹膜透析置管术与外科开腹置管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选取2016年6月至2018年7月在重庆医科大学附属永川医院腹透中心诊断终末期肾脏病(end stage renal disease,ESRD)且自愿选择腹... 目的:比较超声引导下使用多功能膀胱造瘘穿刺针经皮腹膜透析置管术与外科开腹置管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选取2016年6月至2018年7月在重庆医科大学附属永川医院腹透中心诊断终末期肾脏病(end stage renal disease,ESRD)且自愿选择腹膜透析的患者242例为研究对象。其中93例采用彩超引导下使用多功能膀胱造瘘穿刺针经皮穿刺置管术(A组),149例采用外科开腹手术置管术(B组)。术后对所有患者随访1年,回顾性分析2组患者的导管临床成功率、早晚期并发症发生率及导管1年技术生存率。采用SPSS 17.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2组患者在性别、年龄、腹部手术史方面无统计学差异(P>0.05)。A组手术切口长度、手术时间均短于B组(P<0.05),A组的早期腹膜炎发生率、晚期出口及隧道感染发生率均低于B组(P<0.05),A组的导管临床成功率和导管1年技术生存率均高于B组。但2组患者在术中并发症、导管移位、管周渗漏、腹壁疝、腹透管堵管方面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使用多功能膀胱造瘘穿刺针经皮穿刺置管术更安全、更有效,可作为一种替代传统开腹置管术的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引导 多功能膀胱造瘘穿刺针 腹膜透析导管 经皮置管 开腹置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