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重庆地区载脂蛋白E基因多态性与阿尔茨海默病的关系研究 被引量:5
1
作者 周昌龙 程雪莲 +4 位作者 夏小辉 贺学农 张毅 杨理媛 孙晓川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7期3115-3117,共3页
目的了解重庆地区阿尔茨海默病(AD)患者和正常健康老年人载脂蛋白E(ApoE)基因型分布情况,探讨ApoE基因型与AD的关系,预测人群AD发生的可能性,为AD的预防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09—2011年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门诊的68例AD患者(AD组)... 目的了解重庆地区阿尔茨海默病(AD)患者和正常健康老年人载脂蛋白E(ApoE)基因型分布情况,探讨ApoE基因型与AD的关系,预测人群AD发生的可能性,为AD的预防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09—2011年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门诊的68例AD患者(AD组)和在我院体检的72例健康老年人(对照组),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技术对两组ApoE基因型进行检测,并对两组基因型和等位基因分布情况进行分析比较。结果对各组进行Hardy-Weinberg遗传平衡定律吻合度检验,两组基因型频率均处于遗传平衡状态(P>0.05)。采用Fisher确切概率法,两组ApoE基因型频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09)。再对各基因型进行比较后发现,AD组ε4/ε4型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5)。两组等位基因总体构成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77,P=0.0076)。两组各等位基因频率比较发现,ε3、ε4型等位基因AD组频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OR=0.57;P<0.01,OR=2.98)。结论 ApoEε4等位基因是AD的危险因素。可利用ApoE基因型检测来预测人群AD发病的可能性,筛查出高危人群,以便提供相关预防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载脂蛋白E 阿尔茨海默病 基因多态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伽玛刀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45例疗效分析 被引量:2
2
作者 张毅 贺学农 +2 位作者 苏海 沈光建 耿明英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4期1476-1477,共2页
目前治疗三叉神经痛的方法以药物治疗为首选,在药物治疗无效时才考虑其他治疗方法,但神经阻滞、射频、减压术等都为有创性治疗,创伤大,并发症多,有死亡的风险存在,年老体弱患者无法接受,伽玛刀与之相比,具有非侵袭性、定位精确... 目前治疗三叉神经痛的方法以药物治疗为首选,在药物治疗无效时才考虑其他治疗方法,但神经阻滞、射频、减压术等都为有创性治疗,创伤大,并发症多,有死亡的风险存在,年老体弱患者无法接受,伽玛刀与之相比,具有非侵袭性、定位精确、安全和疗效较为显著等优点。现将我院2006—2011年接受伽玛刀的45例病例进行疗效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三叉神经痛 伽玛刀 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经重症监护室护士床头抬高行为启动和维持意向调查 被引量:3
3
作者 李莎莎 吴修建 +2 位作者 曾凡平 李文君 江萌 《护理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7期46-49,共4页
目的调查神经重症监护室护士床头抬高行为启动和维持意向,旨在为临床制订行为干预路径提供参考。方法便利选取重庆市11所三级甲等综合医院NICU护士716人为调查对象,采用自制的床头抬高行为启动和维持意向问卷及一般资料调查表进行调查... 目的调查神经重症监护室护士床头抬高行为启动和维持意向,旨在为临床制订行为干预路径提供参考。方法便利选取重庆市11所三级甲等综合医院NICU护士716人为调查对象,采用自制的床头抬高行为启动和维持意向问卷及一般资料调查表进行调查。结果在过去6个月中,14.11%护士能够遵守床头抬高指南要求,41.76%护士未参加过神经重症患者体位管理相关教育或培训。护士床头抬高行为启动意向得分为31.00±9.26,参与性谈话、行为自信、物质环境改变维度得分率分别为43.05%、68.20%、72.75%。床头抬高行为维持意向得分为26.19±6.54,情感转换、行为改变实践、社会环境改变维度得分率分别为72.83%、72.58%、72.92%。结论神经重症监护室护士对床头抬高护理的认知及自评依从性不佳。护理管理者需加强对其床头抬高行为改变过程的认知,积极识别影响护士床头抬高行为启动和维持过程的因素,并构建针对性的行为干预路径,以提高神经重症监护室护士体位管理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重症监护室 护士 床头抬高 依从性 多理论模型 行为启动 行为维持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替尼泊苷动脉化疗联合贝伐珠单抗在复发高级别脑胶质瘤的临床回顾性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胡丹 裴玉春 +1 位作者 张希 周昌龙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35-339,共5页
目的:探索替尼泊苷超选动脉化疗联合贝伐珠单抗在复发高级别脑胶质瘤治疗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79例复发高级别脑胶质瘤患者按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试验组37例(替尼泊苷动脉化疗联合贝伐珠单抗治疗)和对照组42例(贝伐珠单抗单药治疗)... 目的:探索替尼泊苷超选动脉化疗联合贝伐珠单抗在复发高级别脑胶质瘤治疗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79例复发高级别脑胶质瘤患者按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试验组37例(替尼泊苷动脉化疗联合贝伐珠单抗治疗)和对照组42例(贝伐珠单抗单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脑胶质瘤维持治疗后的客观缓解率、疾病控制率及不良反应率,评估O~6-甲基鸟嘌呤-DNA甲基转移酶基因启动子甲基化状态对两组患者疾病控制率的影响。结果:试验组和对照组的客观缓解率分别为43.2%和21.4%(P=0.038),疾病控制率分别为78.4%和54.8%(P=0.027)。试验组在轻度消化道反应(P=0.044)、头痛(P=0.044)及白细胞减少(P=0.026)的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于对照组。试验组年龄小于60岁人群的疾病控制率较对照组明显增加(P<0.05)。结论:在高级别脑胶质瘤维持治疗中,替尼泊苷超选动脉化疗联合贝伐珠单抗的疗效优于贝伐珠单抗单药治疗,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替尼泊苷 贝伐珠单抗 复发高级别脑胶质瘤 治疗 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清中S-100B、GFAP的水平对创伤性脑外伤的诊断及病情评估价值 被引量:12
5
作者 夏小辉 周昌龙 +1 位作者 贺学农 张光伟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283-286,共4页
目的探讨分析血清中S-100B和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lial fibrillary acidic protein,GFAP)对创伤性脑外伤(traumatic brain injury,TBI)的诊断及病情评估的价值。方法选择2012年3月至2013年3月我科诊治的TBI患者65例。另选40例骨折患者及2... 目的探讨分析血清中S-100B和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lial fibrillary acidic protein,GFAP)对创伤性脑外伤(traumatic brain injury,TBI)的诊断及病情评估的价值。方法选择2012年3月至2013年3月我科诊治的TBI患者65例。另选40例骨折患者及20名健康患者作为对照。采用ELISA法动态检测其血清S-100B和GFAP水平,分析其对TBI的诊断价值及与病情变化的动态关系。结果 TBI患者伤后6 h血清S-100B、GFAP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S-100B的水平明显高于GFAP(P<0.01),两者ROC曲线下的面积分别为0.838、1.0;两者均于第2天达峰值水平[分别为(0.54±0.14)μg/L、(5.18±2.06)ng/L]。在伤后数天血清中GFAP、S-100B水平均与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及Marshall CT分类呈明显正相关(P<0.01),并且与脑组织损伤的严重程度关系密切。结论 S-100B和GFAP对TBI具有较高的诊断及动态病情评估价值,联合应用可进一步提高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100B 胶质纤维酸性蛋白 创伤性脑外伤 诊断 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D-CTA与3D-DSA诊断颅内动脉瘤对比研究的Meta分析 被引量:10
6
作者 周昌龙 夏小辉 贺学农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9期2027-2029,共3页
目的综合比较三维螺旋CT血管造影术(three-dimensional CT angiography,3D-CTA)与三维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three-dimensional 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3D-DSA)在颅内动脉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检索2000年1月至2012年2月中... 目的综合比较三维螺旋CT血管造影术(three-dimensional CT angiography,3D-CTA)与三维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three-dimensional 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3D-DSA)在颅内动脉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检索2000年1月至2012年2月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中国知网数据库和万方数据库收录的关于3D-CTA和3D-DSA诊断颅内动脉瘤的病例研究,经严格筛选最后纳入的文献用MetaDISC 1.4软件进行分析。结果纳入6篇文献,无异质性。计算效应合并值,CTA:6个研究的合并敏感度0.952[95%CI(0.920~0.974)],合并特异度0.739[95%CI(0.516~0.898)],6项研究总体效应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D-DSA:6个研究的合并敏感度0.978[95%CI(0.953~0.992)],合并特异度0.944[95%CI(0.727~0.999)],6项研究总体效应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拟合SROC曲线,CTA和3D-DSA的SROC曲线下的面积(AUC)分别为0.985 9、0.991 9。结论 3D-DSA诊断脑动脉瘤的敏感度和特异度较高,3D-CTA具有更小的风险及不适感和价格低的优点,更易被患者接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动脉瘤 计算机体层血管造影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体酮促进脑出血后轴突再生及其相关机制 被引量:4
7
作者 刘畅 王冠宇 +5 位作者 周昌龙 贺学农 夏小辉 崔敏 张光伟 谭兴卫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3期1222-1231,共10页
目的观察黄体酮对脑出血(intracerebral hemorrhage, ICH)后大脑基底节区神经元轴突再生的影响,探讨其具体的机制。方法将SD大鼠分为脑出血组、黄体酮小剂量组(8 mg/kg)、黄体酮大剂量组(16 mg/kg),假手术组为对照组。观察各组术后1、3... 目的观察黄体酮对脑出血(intracerebral hemorrhage, ICH)后大脑基底节区神经元轴突再生的影响,探讨其具体的机制。方法将SD大鼠分为脑出血组、黄体酮小剂量组(8 mg/kg)、黄体酮大剂量组(16 mg/kg),假手术组为对照组。观察各组术后1、3、7、14 d神经功能缺损、脑组织含水量、病理变化及轴突生长相关蛋白表达变化,并分析术后3 d各组脑血肿体积、氧化应激相关指标。联用大剂量黄体酮和PI3K/Akt通路抑制剂LY294002作为抑制剂组,检测术后3 d各组轴突相关蛋白及通路蛋白p-Akt、RhoA表达量的变化,并采用双标荧光对GAP43、p-Akt/RhoA进行定位。结果脑出血组大鼠在各时间点的神经功能障碍和脑水肿程度最重,脑血肿体积最大,氧化应激产物水平增高最明显,黄体酮干预后在各时间点损伤情况缓解,大剂量组比小剂量组的效果更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显示,黄体酮大剂量组比黄体酮小剂量组和脑出血组GAP43、NF200表达增加,MAG、Nogo-A表达降低,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黄体酮大、小剂量组比较,抑制剂组GAP43、NF200及p-Akt表达下调,MAG、Nogo-A、RhoA表达量增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双标荧光结果显示,与脑出血组比较,黄体酮大剂量组神经元细胞上p-Akt表达上升,RhoA表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黄体酮可改善脑出血后神经功能障碍,促进损伤轴突的再生修复,该机制可能与激活PI3K/Akt通路从而抑制RhoA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出血 轴突再生 黄体酮 神经功能障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麝香酮联合灯盏花素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血脑屏障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14
8
作者 徐露 苏祖禄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3期1390-1393,共4页
目的探讨麝香酮联合灯盏花素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MMP-2和MMP-9的表达及血脑屏障通透性的影响。方法选择SD大鼠504只,按照简单随机化方法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麝香酮组(1 mg/kg)、灯盏花素组(200 mg/kg)和麝香酮(1 mg/kg)联合灯... 目的探讨麝香酮联合灯盏花素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MMP-2和MMP-9的表达及血脑屏障通透性的影响。方法选择SD大鼠504只,按照简单随机化方法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麝香酮组(1 mg/kg)、灯盏花素组(200 mg/kg)和麝香酮(1 mg/kg)联合灯盏花素高、中、低剂量组(400、200、100 mg/kg),每组72只。采用线栓法制作大鼠大脑中动脉栓塞(middle cerebral artery occlusion,MCAO)模型,再灌注伤后3、6、12、24、48、72 h,Western blot测定MMP-2和MMP-9蛋白的表达水平;同时测定脑组织伊文思蓝(evans blue,EB)的含量观察血脑屏障通透性。结果与模型组相比,灯盏花素组和麝香酮联合高、中、低剂量灯盏花素组可明显降低大鼠缺血再灌注损伤后MMP-2和MMP-9的表达(P<0.01),降低脑组织中EB的含量(P<0.01),而麝香酮组与模型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所有组进行析因分析,表明1 mg/kg麝香酮和高、中、低剂量灯盏花素配伍具有叠加的交互作用(P<0.01)。结论麝香酮联合灯盏花素比单用灯盏花素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血脑屏障具有更好的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脑中动脉栓塞 麝香酮 MMP-2 MMP-9 血脑屏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鼠脊髓损伤后紧密连接蛋白claudin-5的表达 被引量:3
9
作者 崔敏 贺学农 +2 位作者 周昌龙 夏小辉 张光伟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79-82,共4页
目的检测大鼠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SCI)后血-脊髓屏障(blood spinal cord barrier,BSCB)紧密连接蛋白claudin-5表达变化。方法 120只成年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60只)和损伤组(60只),损伤组参照改良Allen’s法[2]建立脊髓损... 目的检测大鼠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SCI)后血-脊髓屏障(blood spinal cord barrier,BSCB)紧密连接蛋白claudin-5表达变化。方法 120只成年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60只)和损伤组(60只),损伤组参照改良Allen’s法[2]建立脊髓损伤动物模型。建模后不同时间点(6h、12h、1d、3d、5d、7d)各组随机取5只大鼠检测BSCB通透性,取胸段脊髓损伤区组织经RT-PCR、Western blot方法检测claudin-5表达。结果损伤组制模成功率81.7%;损伤组EB含量随时间变化逐渐升高,在损伤后第3天达峰值(0.9435±0.0813)μg/g,此后逐渐降低(P均<0.05),各时间点损伤组EB含量较空白组显著增高(P均<0.05);损伤组claudin-5 mRNA表达随时间变化逐渐减少,在损伤后第3天表达最低(2.871±0.527),此后逐渐升高(P均<0.05),各时间点损伤组claudin-5mRNA表达均较空白组显著降低(P均<0.05);损伤组claudin-5表达随时间变化逐渐减少,第3天达最低(0.072±0.008),之后逐渐增加(P均<0.05),各时间点损伤组claudin-5表达均较空白组显著降低(P均<0.05)。结论大鼠SCI后可能通过影响claudin-5的表达改变BSCB通透性,影响脊髓继发损伤的病理生理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损伤 紧密连接 CLAUDIN-5 血-脊髓屏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胶质瘤化疗药物的体外敏感性试验研究 被引量:3
10
作者 苏祖禄 苏海 +1 位作者 张毅 陈皓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3期1420-1423,共4页
目的探讨采用MTT法检测肿瘤化疗药对脑胶质瘤细胞的敏感性。方法分离临床实体瘤标本(原代脑胶质瘤组织)制备单细胞悬液,包括U87细胞进行体外培养,将临床上常用的8种肿瘤化疗药5-氟尿嘧啶(5-Fu)、卡铂(CBP)、顺铂(DDP)、阿霉素(DOX)、甲... 目的探讨采用MTT法检测肿瘤化疗药对脑胶质瘤细胞的敏感性。方法分离临床实体瘤标本(原代脑胶质瘤组织)制备单细胞悬液,包括U87细胞进行体外培养,将临床上常用的8种肿瘤化疗药5-氟尿嘧啶(5-Fu)、卡铂(CBP)、顺铂(DDP)、阿霉素(DOX)、甲氨蝶呤(MTX)、依托泊苷(VP-16)、丝裂霉素(MMC)、长春新碱(VCR)配成3种不同的浓度(5-Fu的终浓度为250、500、750μg/mL,其他肿瘤化疗药终浓度50、100、150μg/mL),采用MTT法检测,计算各肿瘤化疗药物对肿瘤细胞的抑制率。结果 8种肿瘤化疗药对原代脑胶质瘤的抑制效率依次为:ADM>MMC>DDP>VCR>5-Fu>VP-16>CBP>MTX;其中ADM的敏感度最高(抑制率95.54%);其次是MMC和DDP(抑制率>60%),MTX最不敏感(11.29%)。7种化疗药物对U87细胞株的抑制率依次为:ADM>VP-16>CBP>MMC>5-Fu>DDP>MTX;ADM的抑制率最高(91.19%),最不敏感的是MTX,其次是DDP(二者<30%)。DDP对于U87细胞抑制率较低,属于耐受药,但作用于原代脑胶质瘤细胞时细胞毒作用较大,为敏感性化疗药物。结论 MTT法体外药敏试验为指导实体瘤患者的临床化疗方案提供了有效数据,可减少用药的盲目性,提高个体化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TT法 体外药敏试验 化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持续腰池外引流在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2
11
作者 夏小辉 周昌龙 +1 位作者 贺学农 张光伟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0期2253-2254,共2页
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traumatic subarachnoid hemorrhage,tSAH)是造成脑血管痉挛、脑积水等继发性损伤的元凶,也是造成外伤后长期头痛的重要因素。传统治疗方法是采用止血、解痉及脱水等处理。为减少患者痛苦及改善患者的预后我院... 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traumatic subarachnoid hemorrhage,tSAH)是造成脑血管痉挛、脑积水等继发性损伤的元凶,也是造成外伤后长期头痛的重要因素。传统治疗方法是采用止血、解痉及脱水等处理。为减少患者痛苦及改善患者的预后我院自2008年4月至2012年6月在传统治疗的基础上,对部分tSAH病例进行了持续腰池外引流术,取得了较满意的效果,本研究旨在对照分析该治疗方法的确切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 腰池引流 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受体在实验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后早期脑损伤中的作用 被引量:1
12
作者 张光伟 贺学农 +3 位作者 周昌龙 夏小辉 孙晓川 谢延风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3期1398-1401,共4页
目的通过研究大鼠蛛网膜下腔出血(subarachnoid hemorrhage,SAH)后脑水肿及细胞凋亡情况,初步探讨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受体(platelet-derived growth factor receptor,PDGFR)参与早期脑损伤的可能机制。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成年雄性S... 目的通过研究大鼠蛛网膜下腔出血(subarachnoid hemorrhage,SAH)后脑水肿及细胞凋亡情况,初步探讨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受体(platelet-derived growth factor receptor,PDGFR)参与早期脑损伤的可能机制。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成年雄性SD大鼠分配至假手术组、SAH组、SAH+Imatinib组、SAH+PDGF-BB组。Imatinib为PDGFR拮抗剂,PDGF-BB为其激动剂,每组18只。采用血管内丝线穿刺颈内动脉分叉处的方法,建立SAH模型。SAH+Imatinib组大鼠在建模前1 h,行腹腔注射Imatinib处理;SAH+PDGF-BB组大鼠建模前1 h,行侧脑室注射PDGF-BB处理。处理后24 h,对各组动物的死亡率、神经功能学评分和脑水含量指标进行研究;RT-PCR、Western blot检测海马组织Caspase-3的表达。结果 SAH+PDGF-BB组大鼠死亡率、脑组织含水量最高,神经行为功能学评分最低(P<0.01);SAH+Imatinib组与SAH组比较,大鼠死亡率、脑组织含水量有所下降,神经行为功能学评分有所提高(P<0.01);与其他组比较,SAH+PDGF-BB组大鼠海马组织Caspase-3 mRNA表达最高(P<0.01),SAH+Imatinib组与SAH组比较,海马组织Caspase-3mRNA表达有所下降(P<0.01);Western blot检测趋势与RT-PCR检测结果一致。结论 PDGFR参与SAH后早期脑损害,其拮抗剂Imatinib能在一定程度上减轻早期脑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蛛网膜下腔出血 早期脑损伤 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受体 凋亡 脑水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未破裂颅内动脉瘤不同处理方式与预后的关系 被引量:1
13
作者 夏小辉 周昌龙 孙晓川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02-105,共4页
目的:研究未破裂颅内动脉瘤(unruptured intracranial aneurysms,UIAs)的不同处理方式与预后的关系。方法:对2006年6月到2009年12月收治的81例101枚UIAs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平均随访10.2月。其中夹闭组19例19枚动脉瘤,介入栓塞... 目的:研究未破裂颅内动脉瘤(unruptured intracranial aneurysms,UIAs)的不同处理方式与预后的关系。方法:对2006年6月到2009年12月收治的81例101枚UIAs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平均随访10.2月。其中夹闭组19例19枚动脉瘤,介入栓塞组11例12枚动脉瘤,观察组53例70枚动脉瘤。影像学随访58例70枚动脉瘤,其中夹闭组14枚,介入栓塞7枚,观察组49枚。结果:夹闭组均恢复日常生活,介入栓塞组2例轻度残疾,观察组死亡5例、中度残疾4例、轻度残疾1例。3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25)。影像学随访发现UIAs多为中小型(<10 mm)。夹闭组均完全夹闭,介入栓塞1枚大部分栓塞,观察组1枚瘤颈增大、2枚瘤体增大、破裂5枚,其中破裂动脉瘤均为小动脉瘤(<5 mm)。3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74)。结论:UIAs多为中小型,其破裂往往发生在小型动脉瘤。UIAs处理方式还需进一步明确。随着影像学的发展,未破裂颅内小动脉瘤检出率的不断提高,将给动脉瘤的处理带来新的挑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未破裂颅内动脉瘤 动脉瘤夹闭 动脉瘤栓塞 随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甲强龙预处理对大鼠脊髓损伤后claudin-5表达的影响
14
作者 崔敏 周昌龙 +2 位作者 贺学农 夏小辉 张光伟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741-745,共5页
目的探讨甲强龙(11β,17α,21-三羟基-6α-甲基孕甾-1,4-二烯-3,20二酮-21-琥珀酸钠)对大鼠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SCI)后血-脊髓屏障(blood spinal cord barrier,BSCB)通透性及紧密连接蛋白claudin-5表达的影响。方法参照改良Al... 目的探讨甲强龙(11β,17α,21-三羟基-6α-甲基孕甾-1,4-二烯-3,20二酮-21-琥珀酸钠)对大鼠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SCI)后血-脊髓屏障(blood spinal cord barrier,BSCB)通透性及紧密连接蛋白claudin-5表达的影响。方法参照改良Allen’s法建立大鼠脊髓损伤模型。分为假手术组(n=50)、脊髓损伤组(n=50)、甲强龙预处理组(n=50)。建模后不同时间点(12h、1d、3d、5d、7d)各组随机取5只大鼠检测BSCB通透性,取胸段脊髓损伤区组织经RT-PCR、Western blot方法检测claudin-5表达。结果本实验制模成功率84.0%;脊髓损伤组各时间点EB含量较假手术组显著增高(F=27.732,P均<0.05)。甲强龙预处理组各时间点EB含量较脊髓损伤组显著降低(F=48.149,P均<0.05);脊髓损伤组各时间点claudin-5 m RNA表达较假手术组显著降低(F=12.248,P均<0.05)。甲强龙预处理组各时间点claudin-5 m RNA表达较脊髓损伤组显著升高(F=15.316,P均<0.05);脊髓损伤组各时间点claudin-5表达较假手术组显著降低(F=18.108,P均<0.05)。甲强龙预处理组各时间点claudin-5表达较脊髓损伤组显著升高(F=20.247,P均<0.05)。结论上调claudin-5表达可能是甲强龙改善大鼠脊髓损伤后血-脊髓屏障通透性的途径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强龙 脊髓损伤 紧密连接 CLAUDIN-5 血-脊髓屏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GF-β_1和α-SMA在大鼠皮层注射FeCl_3所致痫性发作中的表达
15
作者 陶武 谢延风 +3 位作者 石全红 詹彦 张光伟 王佳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1066-1069,共4页
目的:研究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 beta 1,TGF-β1)和α-平滑肌肌动蛋白(Alpha-smooth muscleaction,α-SMA)的表达差异与幼年和成年大鼠皮层注射FeCl3所致痫性发作的相关性,探讨其在大鼠痫性发作中的可能机制。方... 目的:研究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 beta 1,TGF-β1)和α-平滑肌肌动蛋白(Alpha-smooth muscleaction,α-SMA)的表达差异与幼年和成年大鼠皮层注射FeCl3所致痫性发作的相关性,探讨其在大鼠痫性发作中的可能机制。方法:分别用FeCl3和生理盐水(Normal saline,N.S)注射幼年与成年大鼠皮层,观察大鼠痫性发作情况。ELISA法检测脑脊液(Cerebral spinal fluid,CSF)中TGF-β1变化,RT-PCR和Western免疫印迹法检测注射区域α-SMA表达。结果:只有幼鼠FeCl3组出现癫痫样发作;TGF-β1和α-SMA在幼鼠FeCl3组表达最高。结论:幼年比成年鼠更易并发癫痫发作,且TGF-β1和α-SMA表达更高,推断TGF-β1和α-SMA表达增加是幼鼠更易并发痫性发作的重要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癫痫发作 转化生长因子Β1 Α-平滑肌肌动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藜芦醇经PI3K/Akt途径促进脑出血后大鼠轴突再生 被引量:5
16
作者 王冠宇 刘畅 +5 位作者 周昌龙 夏小辉 张光伟 谭兴卫 崔敏 贺学农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6期1527-1537,共11页
目的探讨白藜芦醇通过PI3K/Akt途径调控AMPKα通路,促进脑出血后大鼠轴突再生的机制。方法选取220~250 g雄性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假手术组、脑出血组、小剂量白藜芦醇组(20 mg/kg)、大剂量白藜芦醇组(40 mg/kg)、抑制剂组(PI3K/Ak... 目的探讨白藜芦醇通过PI3K/Akt途径调控AMPKα通路,促进脑出血后大鼠轴突再生的机制。方法选取220~250 g雄性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假手术组、脑出血组、小剂量白藜芦醇组(20 mg/kg)、大剂量白藜芦醇组(40 mg/kg)、抑制剂组(PI3K/Akt抑制剂LY294002),采用自体血注射法对SD大鼠建立脑出血模型。评估大鼠神经功能缺损,HE染色观察脑组织病理变化,ELISA检测各组大鼠氧化应激相关指标,Western blot、免疫组化和免疫荧光检测各组大鼠神经丝蛋白200(neurofilament 200,NF200)、微管相关蛋白-2(microtubule-associated protein-2,MAP-2)、髓鞘碱性蛋白(myelin basic protein,MBP)、生长相关蛋白(growth-associated protein 43,GAP43)及蛋白激酶B(protein kinase B,PKB or Akt)、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α(AMP-activated protein kinase alpha,AMPKα)、糖原合酶激酶-3β(glycogen synthase kinase 3 beta,GSK-3β)的表达。结果脑出血后大鼠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显著升高,HE染色可见明显病理损伤,氧化应激产物水平明显增高,使用白藜芦醇干预之后损伤程度减轻,且大剂量白藜芦醇组效果明显优于小剂量白藜芦醇组(P<0.05)。Western blot与免疫组化检测显示:与脑出血组比较,注射白藜芦醇后大鼠脑出血区域组织中NF200和MAP-2表达明显升高,且大剂量白藜芦醇组效果明显优于小剂量白藜芦醇组(P<0.05)。Western blot与免疫荧光结果显示:注射白藜芦醇后MBP表达显著高于脑出血组,大剂量白藜芦醇组效果明显优于小剂量白藜芦醇组(P<0.05),且白藜芦醇通过AMPK作用于轴突。对通路蛋白进一步进行Western blot检测,与脑出血组比较,注射白藜芦醇后大鼠脑出血区域组织中p-AMPKα、p-GSK-3β表达降低,NF200、MAP-2、MBP、GAP43和p-Akt表达升高,且大剂量白藜芦醇组效果明显优于小剂量白藜芦醇组(P<0.05),使用抑制剂后可逆转白藜芦醇干预后的效应。结论白藜芦醇可促进脑出血后大鼠的轴突再生,对神经功能的恢复有明显改善,其机制可能与通过PI3K/Akt途径抑制AMPK通路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藜芦醇 脑出血 轴突 PI3K/AKT AMPK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克拉生坦对大鼠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平滑肌细胞表型转化的影响及机制研究
17
作者 蒋世双 何朝晖 +2 位作者 苟小红 张红霞 贺学农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9期1846-1853,共8页
目的探究分析克拉生坦(clazosentan,Cla)对大鼠蛛网膜下腔出血(subarachnoid hemorrhage,SAH)后脑血管平滑肌细胞(vascular smooth muscle cells,VSMC)表型转化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采用SD大鼠脑基底动脉及中动脉VSMC构建SAH细胞模型... 目的探究分析克拉生坦(clazosentan,Cla)对大鼠蛛网膜下腔出血(subarachnoid hemorrhage,SAH)后脑血管平滑肌细胞(vascular smooth muscle cells,VSMC)表型转化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采用SD大鼠脑基底动脉及中动脉VSMC构建SAH细胞模型,加入1、5、10 mg克拉生坦干预,Western blot检测空白对照组(Control)、模型组(Model)、克拉生坦低剂量组(L-Cla)、克拉生坦中剂量组(M-Cla)及克拉生坦高剂量组(H-Cla)细胞VSMC表型转化标志蛋白表达;ELISA检测内皮素-1(ET-1)水平;CCK-8检测细胞增殖;划痕实验检测细胞迁移。构建SD大鼠SAH模型,鞘内注射克拉生坦,改良Garcia神经功能缺陷评分评估各组大鼠SAH建模后72 h神经功能状态;HE染色检测基底动脉直径及血管厚度;Western blot检测VSMC表型转化标志蛋白表达;ELISA检测ET-1蛋白表达。结果与Control组比较,Model组和各Cla干预组VSMC细胞中α-SMA、SM-22α蛋白表达降低,MGP、OPN蛋白表达升高,细胞ET-1水平、不同时点细胞增殖活性和迁移能力则较高(P均<0.05);与Model组比较,各Cla干预组VSMC细胞中α-SMA、SM-22α蛋白表达升高,MGP、OPN蛋白表达降低,细胞ET-1水平、不同时间点细胞增殖活性和迁移能力较低(P均<0.05),且随着克拉生坦剂量的增加,各指标改变更明显。与Control组大鼠比较,Model组及各Cla干预组大鼠Garcia评分升高,基底动脉直径较小,血管壁厚度较厚,α-SMA、SM-22α、MGP、OPN蛋白表达及ET-1水平与体内研究结果一致(P均<0.05);与Model组大鼠比较,各Cla干预组大鼠Garcia评分较高,基底动脉直径明显较大,血管壁厚度明显较小,分子水平检测结果与体内研究结果一致,随着克拉生坦干预剂量的增加,各项观察指标进一步改善(P均<0.05)。结论克拉生坦可通过促进收缩型标记蛋白,抑制合成分泌型标记蛋白表达,影响细胞增殖及迁移活性,抑制血红蛋白诱导的脑VSMC表型转化,同时可通过改善基底动脉病理性血管重塑,抑制SAH模型大鼠VSMC表型转化,促进神经功能损伤修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克拉生坦 蛛网膜下腔出血 血管平滑肌细胞 表型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