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糖尿病性白内障术后角膜内皮细胞的变化 被引量:16
1
作者 吕莎 宋胜仿 +3 位作者 李华 徐霁 苏杨 吴杨杨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787-789,793,共4页
目的研究糖尿病性白内障患者及合并高血压的糖尿病性白内障患者超声乳化术后角膜内皮细胞数量及形态学变化情况。方法随机选取行白内障手术的单纯老年性白内障患者40例(48眼)为对照组,糖尿病性白内障患者36例(42眼)为糖尿病组,以及合并... 目的研究糖尿病性白内障患者及合并高血压的糖尿病性白内障患者超声乳化术后角膜内皮细胞数量及形态学变化情况。方法随机选取行白内障手术的单纯老年性白内障患者40例(48眼)为对照组,糖尿病性白内障患者36例(42眼)为糖尿病组,以及合并高血压的糖尿病性白内障患者34例(44眼)为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组;采用角膜内皮计对术前及术后1周、1个月角膜中央区的角膜内皮细胞进行计数,并观察角膜内皮细胞密度、细胞面积、六角形细胞百分比、变异系数变化情况。结果术前糖尿病组与对照组相比,六角形细胞比例均下降,细胞变异系数均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组六角形细胞比例进一步下降,变异系数进一步增加,与糖尿病组相比,差异亦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术后1周,糖尿病组角膜内皮细胞密度、细胞面积、六角形细胞比例、细胞变异系数分别为(2458.00±349.23)mm-2、(390.65±118.55)μm2、(46.18±9.24)%以及45.01±6.13,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组分别为(2251.83±368.41)mm-2、(390.12±231.44)μm2、(42.73±8.75)%以及48.81±5.04,二者相比,六角形细胞比例和细胞变异系数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术后1个月,糖尿病组和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组六角形细胞比例均进一步降低,分别为(40.72±4.60)%和(36.91±7.35)%,细胞变异系数进一步增加,分别为50.55±9.25和55.25±9.83,两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结论糖尿病性白内障患者角膜内皮细胞状况较单纯老年性白内障患者差;糖尿病性白内障患者以及合并高血压的糖尿病性白内障患者角膜内皮在超声乳化术中都更易受到损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性白内障 高血压 角膜内皮细胞 超声乳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EI-RQL-42量表中文版对LASIK手术患者生存质量的评价研究 被引量:7
2
作者 李华 吕莎 +1 位作者 张永烨 宋胜仿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4期1507-1510,共4页
目的制定中文版屈光不正相关生存质量量表,并用于评价准分子激光角膜原位磨镶术(laser assisted insitu keratomileusis,LASIK)手术效果。方法将美国国家眼科研究所屈光不正生存质量量表(42-item National Eye InstituteRefractive Erro... 目的制定中文版屈光不正相关生存质量量表,并用于评价准分子激光角膜原位磨镶术(laser assisted insitu keratomileusis,LASIK)手术效果。方法将美国国家眼科研究所屈光不正生存质量量表(42-item National Eye InstituteRefractive Error Quality of Life Questionnaire,NEI-RQL-42)翻译成中文,评价其信度及效度,对LASIK手术患者术前和术后进行常规视力和屈光检查的同时采用中文版量表评价其术前、术后生存质量的差异。结果经过系统的翻译、回译及文化调试等步骤所得的NEI-RQL-42中文版量表的克朗巴赫α系数>0.7,重测信度评价的组内相关系数为0.83~0.87,且具有良好的内容效度、结构效度及判别效度。LASIK术后1、3个月最佳矫正视力均恢复并超过术前水平(P<0.05),LASIK术后患者除眩光及自觉症状条目得分有所降低外,其余条目得分都有明显的提高,尤其以活动受限、视力波动、矫正依赖性、次佳矫正、外观以及满意度得分的提高最为显著(P<0.05)。患者术前总体得分为(62.27±30.76),术后1个月为(81.64±25.38),术后3个月为(82.14±23.27);术后1、3个月患者总体生活质量较术前都有明显的提高,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文版NEI-RQL-42量表信度及效度良好,对评价LASIK手术后生存质量的变化较为灵敏,LASIK手术可以明显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EI-RQL-42 量表 LASIK 生存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度近视与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关系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7
3
作者 张灵丽 刘世纯 +1 位作者 邬羽飞 宋胜仿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297-300,共4页
近年来,在青光眼及近视发病机制研究中发现,高度近视与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的发病有明显相关性。高度近视眼底病理改变是开角型青光眼的高危因素,且高度近视眼底改变与早期开角型青光眼眼底改变容易混淆,造成青光眼早期诊断困难。如何从... 近年来,在青光眼及近视发病机制研究中发现,高度近视与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的发病有明显相关性。高度近视眼底病理改变是开角型青光眼的高危因素,且高度近视眼底改变与早期开角型青光眼眼底改变容易混淆,造成青光眼早期诊断困难。如何从高度近视患者中早期发现青光眼,并进行早期干预治疗成为难点。本文回顾分析近年文献,对高度近视与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的关系做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度近视 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 相关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次视网膜激光光凝对角膜内皮的影响 被引量:4
4
作者 刘露 刘世纯 +3 位作者 徐霁 李春华 吕莎 宋胜仿 《激光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31-134,共4页
目的探讨反复多次光凝对角膜内皮细胞(CEC)的影响。方法前瞻性非随机临床研究。选择需行全视网膜激光光凝术的患者55例55眼(均选右眼),非接触角膜内皮镜检测角膜中央、12点位及6点位的内皮不同参数。采用重复测量的方差分析及LSD检验比... 目的探讨反复多次光凝对角膜内皮细胞(CEC)的影响。方法前瞻性非随机临床研究。选择需行全视网膜激光光凝术的患者55例55眼(均选右眼),非接触角膜内皮镜检测角膜中央、12点位及6点位的内皮不同参数。采用重复测量的方差分析及LSD检验比较每个参数的变化。结果完成4次激光术后,六角形内皮细胞比例(HEX)在12点位及6点位均有明显改变[12点术前(65.09±18.60)%,术后(63.39±18.39)%,F=1.679;6点术前(64.86±18.48)%,术后(62.95±17.66)%,F=1.97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变异系数(CV)在角膜中央、12点位及6点位均有明显改变[角膜中央术前(26.24±3.99)%,术后(27.00±4.48)%,F=4.122;12点术前(26.19±4.09)%,术后(27.14±4.47)%,F=4.183;6点术前(26.17±4.34)%,术后(27.38±4.18)%,F=4.07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平均细胞面积(AVE)在角膜中央、12点位及6点位均有明显改变[角膜中央术前(387.81±49.92)μm2,术后(404.48±50.59)μm2,F=5.136;12点术前(385.71±46.91)μm2,术后(408.38±53.70)μm2;F=5.566;6点术前(388.85±46.02)μm2,术后(406.04±50.71)μm2;F=6.89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角膜内皮密度(CD)在4次激光术后各位点均减少,但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反复多次视网膜激光光凝术后角膜内皮在短期内有改变,尤其平均细胞面积和变异系数较明显,其改变和激光能量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 全视网膜光凝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角膜内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乙二醇化壳聚糖纳米粒的制备及局部滴眼给药性能评价 被引量:2
5
作者 徐霁 周文君 +1 位作者 蔡春华 刘世纯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3期1376-1380,共5页
目的制备一种聚乙二醇修饰的壳聚糖纳米粒,评价其局部滴眼给药性能。方法以伏立康唑为模型药物,采用离子交联法制备载药的聚乙二醇化壳聚糖纳米粒,对其进行表征后,分别考察纳米粒的药物缓释能力、对眼表药物代谢动力学的影响及其角膜渗... 目的制备一种聚乙二醇修饰的壳聚糖纳米粒,评价其局部滴眼给药性能。方法以伏立康唑为模型药物,采用离子交联法制备载药的聚乙二醇化壳聚糖纳米粒,对其进行表征后,分别考察纳米粒的药物缓释能力、对眼表药物代谢动力学的影响及其角膜渗透性。结果聚乙二醇化壳聚糖纳米粒粒径为(235±23)nm,Zeta电位为(+23.1±0.6)mV,载药量为11.16%,包封率为61.35%。纳米粒体外释放药物非常缓慢,可持续释药48 h;相比于伏立康唑水溶液,纳米粒的药物浓度-时间曲线下面积明显增加,药物半衰期延长,清除率减少,眼表药物平均滞留时间延长(P<0.05)。荧光标记的聚乙二醇化壳聚糖纳米粒可穿透角膜上皮逐渐向角膜基质渗透。结论与药物水溶液相比,聚乙二醇化壳聚糖纳米粒能够有效减少眼表药物的流失,改善药物的生物利用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壳聚糖 聚乙二醇 纳米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发性前房角关闭行LPI后眼前节形态学的UBM观察
6
作者 吴杨杨 宋胜仿 +3 位作者 刘世纯 李春华 张永烨 吕莎 《激光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61-63,共3页
观察原发性前房角关闭(primary angle closure,PAC)行YAG激光周边虹膜切除术(laser peripheral iridotomy,LPI)后眼前节形态学的变化。方法:选择2012年3月至2013年3月在我院诊断为PAC并行LPI的患者28例(48眼)为研究对象,应用超声生物显... 观察原发性前房角关闭(primary angle closure,PAC)行YAG激光周边虹膜切除术(laser peripheral iridotomy,LPI)后眼前节形态学的变化。方法:选择2012年3月至2013年3月在我院诊断为PAC并行LPI的患者28例(48眼)为研究对象,应用超声生物显微镜(ultrasound biomicroscopy,UBM),观察LPI术前及术后1天、1周、1个月及3个月各时间点颞上、正上、正下、颞侧、鼻侧共5个位点的房角开放距离(angle opening distance,AOD500)、小梁虹膜夹角(trabecular-iris angle,TIA)、小梁睫状体距离(trabecular ciliary process distance,TCPD)、虹膜睫状体距离(iris ciliary process distance,ICPD)、虹膜晶体夹角(iris lens angle,ILA)、虹膜晶体接触距离(iris lens process distance,ILCD)、虹膜厚度1(iris thickness,ITl)、IT2、IT3以及中央前房深度(cental depth distance,ACD)的变化。结果:AOD500、TIA:术后较术前均增大(P<0.05);术后1周大于术后其余时间点(P>0.05)。TCPD:除个别位点较术前增加(P>0.05),其余时间点相应位点较术前增加(P<0.05);术后1周大于术后其余时间点(P>0.05)。ILA:术后较术前均减小(P<0.05);术后1天至术后3个月逐渐增大(P>0.05)。ILCD:术后较术前均增大(P<0.05),术后1天至术后3个月逐渐减小(P>0.05);IT1、IT2、IT3:术后较术前均减小(P<0.05);术后各时间点间比较(P>0.05)。ACD:术后较术前增加(P>0.05)。LPI术前及术后各时间点平均ILA与平均ILCD的相关性显示二者呈高度负相关。结论:PAC患者行LPI术后周边前房明显加深,虹膜膨隆和瞳孔阻力减轻,但术后3个月内眼前节形态并不稳定,个别参考值有不同程度的回退,LPI术后有必要进行长期随访观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前房角关闭 UBM LPI 眼前节形态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6~11岁儿童眼球生物学参数的分布及对屈光状态的影响 被引量:8
7
作者 廖梦霏 宋胜仿 +11 位作者 刘世纯 宋叶飞 罗杰 李凤 蔡血芹 周文君 吕莎 徐霁 苏杨 唐冲 张瑶 李华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252-258,共7页
目的了解学龄儿童眼轴长度(axial length,AL)、角膜曲率半径(corneal radius of curvature,CR)等眼球参数分布情况,探讨屈光状态的影响因素,并评估眼球生物学参数对屈光发育的监测作用。方法纳入重庆市永川区6~11岁学龄儿童共1 768例,... 目的了解学龄儿童眼轴长度(axial length,AL)、角膜曲率半径(corneal radius of curvature,CR)等眼球参数分布情况,探讨屈光状态的影响因素,并评估眼球生物学参数对屈光发育的监测作用。方法纳入重庆市永川区6~11岁学龄儿童共1 768例,采用AL-Scan测量AL、角膜曲率(corneal curvature,K),角膜白到白(white-to-white,WTW),中央角膜厚度(central corneal thickness,CCT),使用1%环喷托酯散瞳验光后,所有右眼根据等效球镜度数(spherical equivalent,SE)分为远视、正视、近视3组,分析不同年龄、不同屈光组之间各参数的关系以及眼部参数对屈光状态的影响。结果1 768名学生的AL、K、AL/CR、WTW、CCT、SE分别为(23. 17±0. 86) mm、(43. 22±1. 41) D、2. 97±0. 10、(11. 92±0. 42) mm、(558. 27±31. 86)μm、(0. 26±1. 26) D。与女生比较,男生的AL增长(0. 49 mm),AL/CR比值增大(0. 1),WTW增长(0. 18 mm),CCT增厚(6. 31μm),K值降低(0. 71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01)。AL、CR、AL/CR在不同屈光状态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1),近视组AL、AL/CR最大,且AL/CR均值大于3;近视组CR最小。AL与CR呈正相关(r=0. 571,P <0. 001),SE与AL/CR、AL、CR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 802、-0. 609和0. 106 (P <0. 001)。在不同年龄组中,SE与AL、AL/CR的相关性随年龄增加呈增强趋势。在不同屈光状态组中,SE与AL、AL/CR的相关性在近视组最强。多元线性回归显示:AL/CR、AL以及性别均对SE有影响(P <0. 05)。结论重庆市永川区6~11岁学龄儿童眼球生长发育过程中AL变化较明显,不同性别儿童眼球发育存在差异; SE与AL、AL/CR、性别均存在相关性,其中AL/CR对屈光改变影响最大,对近视发生、发展的监测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龄儿童 屈光状态 眼球生物学参数 眼轴长度/角膜曲率半径比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智能眼镜监测学龄儿童用眼行为的效果分析 被引量:7
8
作者 范玉洁 宋胜仿 +6 位作者 刘世纯 蔡血芹 吕莎 杨巧 董垚汐 廖娟 李华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4期1396-1401,共6页
目的探讨智能眼镜在学龄儿童用眼行为监测中的价值。方法纳入46名在重庆医科大学附属永川医院就诊的9-11岁近视儿童,采用问卷记录参与者基线时期日常的户外活动时间、近距离用眼时间,询问父母监督用眼情况;采用Akeso智能眼镜客观记录所... 目的探讨智能眼镜在学龄儿童用眼行为监测中的价值。方法纳入46名在重庆医科大学附属永川医院就诊的9-11岁近视儿童,采用问卷记录参与者基线时期日常的户外活动时间、近距离用眼时间,询问父母监督用眼情况;采用Akeso智能眼镜客观记录所有参与者2019年9-12月每天的戴镜时间、户外活动时间、近距离用眼时间。比较两种方法记录的用眼行为差异,比较智能眼镜客观记录的学习日和周末用眼行为差异,分析父母监督对佩戴眼镜时间的影响。结果调查问卷记录的户外活动时间各阶段人数分布情况:≤30 min(n=5)、>30-60 min(n=6)、>60-120 min(n=23)、>120 min(n=12),智能眼镜记录的户外活动时间各阶段的人数分布情况:≤30 min(n=16)、>30-60 min(n=26)、>60-120 min(n=4)、>120 min(n=0),两种方式记录的户外活动时间分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智能眼镜客观记录的学习日和周末的户外活动时间分别为24(4,56) min/d和15(3,43) min/d,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学习日和周末的近距离用眼时间分别为(363.36±98.55)min/d和(329.08±105.90)min/d,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父母参与监督用眼行为者每天的戴镜时间是(711.80±101.63)min,父母未参与监督用眼行为者每天的戴镜时间是(641.64±84.79)min,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26)。结论智能眼镜能客观记录儿童用眼行为,在近视防控研究中可用于补充或代替调查问卷;父母参与监督的儿童戴镜依从性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视 儿童 可穿戴设备 问卷调查 近距离用眼时间 户外活动时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38/MAPK信号通路在高渗透压破坏角膜上皮屏障功能中的作用 被引量:8
9
作者 秦爽 周文君 +1 位作者 李华 宋胜仿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3期2282-2288,共7页
目的探讨高渗透压对角膜上皮屏障功能的影响及p38/MAPK信号通路在此过程中潜在的作用。方法体外培养人永生化角膜上皮细胞(human corneal epithelial cells,HCEC),用不同浓度渗透压[302(正常渗透压)、350、500 m Osm/L]作用于HCEC细胞24... 目的探讨高渗透压对角膜上皮屏障功能的影响及p38/MAPK信号通路在此过程中潜在的作用。方法体外培养人永生化角膜上皮细胞(human corneal epithelial cells,HCEC),用不同浓度渗透压[302(正常渗透压)、350、500 m Osm/L]作用于HCEC细胞24 h,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活性;免疫荧光检测细胞紧密连接蛋白ZO-1和Claudin-1的表达和分布;p38/MAPK阻断剂预处理HCEC细胞前后,Western blot分别检测紧密连接蛋白ZO-1、Claudin-1和p38/MAPK信号通路表达及其磷酸化水平;跨膜电阻仪检测上皮细胞跨膜电阻(transepithelial electrical resistance,TEER)的变化。结果高渗透压对HCEC细胞增殖活性没有影响;免疫荧光染色可见正常渗透压组ZO-1、Claudin-1沿着细胞膜呈线性分布,而350、500 m Osm/L高渗透压组ZO-1、Claudin-1荧光信号均减弱,且细胞间紧密连接结构破坏(P<0.05);在高渗透压下,HCEC细胞紧密连接蛋白ZO-1、Claudin-1表达量明显下降(P<0.05),p38/MAPK磷酸化水平增加(P<0.05),上皮细胞跨膜电阻(TEER)降低(P<0.05),而p38/MAPK阻断剂SB203580可抑制高渗透压引起的上述反应(P<0.05)。结论高渗透压可以使人角膜上皮细胞屏障功能破坏,其机制为通过激活p38/MAPK信号通路导致紧密连接蛋白ZO-1、Claudin-1表达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渗透压 角膜上皮细胞 屏障功能 p38/MAPK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缺氧对巩膜成纤维细胞内质网应激反应的激活作用及其对巩膜重塑的影响 被引量:5
10
作者 唐晓兰 刘玲 +1 位作者 杨倩颖 李华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529-533,共5页
目的探讨缺氧对巩膜成纤维细胞(HFSF)内质网应激反应的激活作用及其对巩膜重塑的影响。方法取HFSF随机分为缺氧0 h组、缺氧12 h组、缺氧48 h组。缺氧0 h组细胞正常培养,缺氧12 h组及48 h组细胞分别在含氧体积分数2%的三气培养箱中缺氧处... 目的探讨缺氧对巩膜成纤维细胞(HFSF)内质网应激反应的激活作用及其对巩膜重塑的影响。方法取HFSF随机分为缺氧0 h组、缺氧12 h组、缺氧48 h组。缺氧0 h组细胞正常培养,缺氧12 h组及48 h组细胞分别在含氧体积分数2%的三气培养箱中缺氧处理12 h及48 h。采用Western blot检测肌醇需求酶l(IRE1α)、P-IRE1α、COL1A1、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BAX及BCL-2蛋白表达情况,免疫荧光染色检测HFSF中α-SMA蛋白含量,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情况,CCK-8检测细胞增殖情况。结果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显示:与缺氧0 h组相比,缺氧12 h组IRE1α、α-SMA蛋白表达均升高,COL1A1蛋白表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其余蛋白表达变化不明显,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与缺氧0 h组相比,缺氧48 h组IRE1α、P-IRE1α、MMP-2、α-SMA、BAX蛋白表达均升高,COL1A1、BCL-2蛋白表达均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与缺氧12 h组相比,缺氧48 h组COL1A1、BCL-2蛋白表达降低,BAX蛋白表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其余蛋白表达变化不明显,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免疫荧光染色结果显示:缺氧12 h组及缺氧48 h组α-SMA蛋白荧光强度均较缺氧0 h组增高,且缺氧48 h组较缺氧12 h组α-SMA蛋白荧光强度升高更明显。流式细胞仪检测结果显示:缺氧0 h组、缺氧12 h组、缺氧48 h组细胞凋亡率分别为(0.617±0.032)%、(2.187±0.212)%、(4.130±0.395)%;缺氧12 h组及缺氧48 h组细胞凋亡率均高于缺氧0 h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且缺氧48 h组细胞凋亡率高于缺氧12 h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CK-8检测结果显示:缺氧12 h组及缺氧48 h组D 450均低于缺氧0 h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缺氧48 h组与缺氧12 h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缺氧激活HFSF内质网应激反应,并且可能通过调节胶原代谢、促进细胞转分化及凋亡来参与巩膜重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氧 巩膜重塑 内质网应激 Ⅰ型胶原蛋白 近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