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葛根素联合曲美他嗪治疗稳定型心绞痛临界病变患者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12
1
作者 戴树人 李芝峰 +3 位作者 廖荣宏 李晓丽 高崇瀚 张剑彬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3期4003-4006,共4页
目的探讨葛根素联合曲美他嗪治疗稳定型心绞痛临界病变患者的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3月—2013年10月本院收治的稳定型心绞痛临界病变患者12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冠心病二级预防,观察组在冠心病二... 目的探讨葛根素联合曲美他嗪治疗稳定型心绞痛临界病变患者的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3月—2013年10月本院收治的稳定型心绞痛临界病变患者12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冠心病二级预防,观察组在冠心病二级预防基础上加用葛根素片(50 mg/次,3次/d)和曲美他嗪片(20 mg/次,3次/d),连续服用12周。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第6、12周心绞痛分级、硝酸甘油用量以及活动平板运动试验持续时间。结果治疗后第6、12周对照组与观察组心绞痛分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2.830,P=0.005;u=2.673,P=0.007)。两组不同时间硝酸甘油用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硝酸甘油用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方法与治疗时间存在交互作用(F时间=3.676,F组间=8.213,F交互=3.842,P时间=0.028,P组间=0.007,P交互=0.025)。两组不同时间活动平板运动试验持续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活动平板运动试验持续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方法与活动平板运动试验进行时间存在交互作用(F时间=4.059,F组间=7.634,F交互=3.725,P时间=0.021,P组间=0.009,P交互=0.029)。结论葛根素联合曲美他嗪能有效减轻稳定型心绞痛临界病变患者的心绞痛症状、减少硝酸甘油用量以及提高患者的运动耐量,对稳定型心绞痛临界病变患者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葛根素 曲美他嗪 心绞痛 治疗结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s2200733和rs251253多态性与心房颤动的关联性研究 被引量:5
2
作者 李瑛 李芝峰 +4 位作者 王亚珠 范晋奇 徐燕萍 陈伟杰 殷跃辉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5-20,共6页
目的:探讨rs2200733和rs251253多态性与心房颤动(Atrial fibrillation,AF)简称房颤,发生的关联性。方法:根据入选标准,选择房颤患者100例(房颤组)和非房颤患者107例(对照组)进行rs2200733和rs251253单核苷酸多态性和房颤的关联研究。所... 目的:探讨rs2200733和rs251253多态性与心房颤动(Atrial fibrillation,AF)简称房颤,发生的关联性。方法:根据入选标准,选择房颤患者100例(房颤组)和非房颤患者107例(对照组)进行rs2200733和rs251253单核苷酸多态性和房颤的关联研究。所有患者均采集外周血提取基因组DNA,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技术检测患者rs2200733和rs251253多态性的基因型和等位基因分布。结果:rs2200733位点在病例组中存在多态性,分别为TT、CT和CC型,其基因型频率在AF组和对照组分别依次为21.0%、65.0%、14.0%和29.0%、46.7%、24.3%。基因型分布在房颤组和对照组间有显著差异(P=0.027),CT基因型频率在AF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32)。C等位基因频率和T等位基因频率在两组间的分布无显著差异(P>0.05)。rs251253位点GG、AG和AA的基因型频率在AF组和对照组分别依次为70.0%、28.0%、2.0%和70.1%、25.2%、4.7%,基因型分布、G等位基因频率和A等位基因频率在房颤组和对照组间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rs2200733位点多态性与房颤发生存在相关性,CT基因型可能是房颤患者的一个遗传易感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房颤动 rs2200733 rs251253 单核苷酸多态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运动强度对急性心肌梗死大鼠心功能的影响及循环miRNAs差异表达 被引量:1
3
作者 夏昆 丁荣晶 +1 位作者 陆凯 王历 《上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344-356,共13页
研究不同运动强度对急性心肌梗死大鼠心功能的影响,分析循环微小RNA(microRNAs,miRNAs)的差异表达与靶基因及基因功能.制作急性心肌梗死大鼠模型40只,分为4组,侮组10只,分别为假手术组、单纯心肌梗死组、中等强度持续运动(continuous mo... 研究不同运动强度对急性心肌梗死大鼠心功能的影响,分析循环微小RNA(microRNAs,miRNAs)的差异表达与靶基因及基因功能.制作急性心肌梗死大鼠模型40只,分为4组,侮组10只,分别为假手术组、单纯心肌梗死组、中等强度持续运动(continuous moderate training,CDVIT)组和间歇高强度运动(high intensity interval training,HIT)组,CMT组和HIT组大鼠接受运动治疗8周,用超声心动图评估心功能,用基因芯片技术测定4组大鼠模型循环miRNAs差异表达,用生物信息学技术分析不同运动强度下循环miRNAs相关靶基因及基因功能.CMT组和HIT组的治疗显著改善了心肌梗死大鼠心功能和运动耐量,HIT组显著优于CMT组.单纯心肌梗死组与假手术组相比,明显上调的循环miRNAs有14个,明显下调的循环miRNAs有4个.与单纯心肌梗死组相比,CMT组明显上调的循环miRNAs有11个,明显下调的循环miRNAs有2个;HIT组明显上调的循环niiRNAs有53个,明显下调的关键miRNAs有41个.与假手术组相比,单纯心肌梗死组-UUL相关循环miRNAs的差异表达有miR-26a-5p,miR-92a-3p和miR-378a-3p;与单纯心肌梗死组相比,CMT组有iniR-92a-3p,HIT组有miR-34c-3p,iniR-23a-3p,miR-98-3p,iniR-208x-5p和miR-92-3p.高强度间歇运动对心肌梗死大鼠心功能和运动耐量的改善作用优于中等强度持续运动,其循环miRNAs及心肌相关循环miRNAs的差异表达数量明显高于中等强度持续运动,循环miRNAs差异表达有望作为运动强度和运动效果判断的分子生物学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运动强度 循环miRNAs 差异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肌淀粉样变性患者的临床特征及预后分析 被引量:6
4
作者 罗猛 刘洋 +8 位作者 杨添添 肖忠秀 苟文 段兴连 毛敏 胡愉皓 杨琦 陈月茗 常静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367-371,共5页
目的:分析心肌淀粉样变性患者的临床特征并分析影响患者生存率的因素。方法:针对重庆市部分医院经病理检查确诊的34例心肌淀粉样变性患者进行临床特征统计分析。应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寻找可能影响患者生存的因素。结果:34例确诊... 目的:分析心肌淀粉样变性患者的临床特征并分析影响患者生存率的因素。方法:针对重庆市部分医院经病理检查确诊的34例心肌淀粉样变性患者进行临床特征统计分析。应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寻找可能影响患者生存的因素。结果:34例确诊患者中,从出现症状到明确诊断的时间为(15.2±2.9)个月(1~72个月)。初诊时,有17例(50.0%)误诊,其中8例(23.5%)误诊为肥厚性心肌病,4例(11.8%)误诊为缺血性心肌病,2例(5.9%)误诊为肺原性心脏病,2例(5.9%)误诊为高血压性心脏病,1例(2.9%)误诊为心肌炎。15例(44.1%)患者在确诊时存在心肌损伤[心肌肌钙蛋白T(cTnT)≥0.035 ng/ml]。25例(73.5%)患者的超声心动图表现为心室壁不同程度的增厚。15例(44.1%)患者采取了化疗治疗。12例(35.3%)患者在1年内死亡。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cTnT≥0.035 ng/ml的患者1年内死亡风险高(HR=8.931,95%CI:1.198~66.569,P=0.033)。结论:心肌淀粉样变性的误诊率高,心肌损伤可提示患者1年内死亡风险增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淀粉样变性 心力衰竭 临床特征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替米沙坦对“两肾一夹”大鼠心房肌瞬时外向钾通道和L型钙通道表达的影响
5
作者 周亚南 龙毅 +1 位作者 李瑛 殷跃辉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193-197,共5页
目的:本实验研究替米沙坦对"两肾一夹"(Two kidney one clip,2K1C)SD大鼠心房肌细胞瞬时外向钾通道Ito和L型钙通道ICa-Lα亚基编码基因(Kcnd2和Cacna1c)的mRNA和蛋白(Kv4.2和Cav1.2)变化的影响。方法:雄性SD大鼠39只,分成4组... 目的:本实验研究替米沙坦对"两肾一夹"(Two kidney one clip,2K1C)SD大鼠心房肌细胞瞬时外向钾通道Ito和L型钙通道ICa-Lα亚基编码基因(Kcnd2和Cacna1c)的mRNA和蛋白(Kv4.2和Cav1.2)变化的影响。方法:雄性SD大鼠39只,分成4组:对照组、2K1C+替米沙坦低剂量组[5 mg/(kg.d)]、2K1C+替米沙坦高剂量组[10 mg/(kg.d)]和2K1C组。用药4周后采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及免疫印记反应(Western blot)方法分别测定Kcnd2、Cacna1c的mRNA及蛋白水平并对结果进行半定量分析。结果:2K1C组Kcnd2的mRNA及蛋白水平低于对照组(0.23±0.02 vs.1.0±0.12,0.34±0.11 vs.0.78±0.13,P<0.01),Cacna1c高于对照组(1.54±0.17 vs.1.0±0.13,1.58±0.09 vs.0.92±0.05,P<0.01);替米沙坦5、10 mg组Kcnd2的mRNA及蛋白水平均高于2K1C组(0.32±0.01,0.53±0.11 vs.0.23±0.02;0.54±0.07,0.72±0.08 vs.0.34±0.11,P<0.01),Cacna1c低于2K1C组(1.21±0.18,1.02±0.14 vs.1.54±0.17;1.21±0.06,0.98±0.07 vs.1.58±0.09,P<0.01)。结论:替米沙坦通过调节Kcnd2和Cac-na1c的mRNA和蛋白水平来发挥其抗心律失常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肾一夹 替米沙坦 瞬时外向钾通道 L型钙通道 心房肌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e Winter心电图改变的认知及进展
6
作者 王爱华 徐静 陈紫君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421-425,共5页
de Winter心电图改变是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一种等危症,但该心电图改变容易被临床医师忽视。急性胸痛患者出现de Winter心电图表现,多数提示前降支或对角支次全或者完全闭塞。一旦发现这类心电图表现的急性胸痛患者,应立即行急诊... de Winter心电图改变是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一种等危症,但该心电图改变容易被临床医师忽视。急性胸痛患者出现de Winter心电图表现,多数提示前降支或对角支次全或者完全闭塞。一旦发现这类心电图表现的急性胸痛患者,应立即行急诊冠状动脉造影以明确冠状动脉状况,尽早行再灌注治疗,以降低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e Winter心电图改变 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性别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的临床特征分析:480例回顾性研究 被引量:12
7
作者 何菲 殷跃辉 +2 位作者 李芝峰 廖荣宏 高崇瀚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489-493,共5页
目的探讨女性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的临床特征、冠脉病变特点和住院预后情况。方法选择2010年1月-2013年10月在重庆医科大学附属永川医院住院治疗且接受冠脉造影(CAG)的486例ACS患者,其中女226例,男260例。回顾性分析患者的基本临床... 目的探讨女性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的临床特征、冠脉病变特点和住院预后情况。方法选择2010年1月-2013年10月在重庆医科大学附属永川医院住院治疗且接受冠脉造影(CAG)的486例ACS患者,其中女226例,男260例。回顾性分析患者的基本临床特征,选取其中≥60岁者分为老年女性组(n=193)和老年男性组(n=186),分析比较老年男性及女性ACS患者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和住院期间的情况。结果女性组平均年龄、≥60岁的比例均高于男性组(P<0.05,P<0.01),糖尿病、肥胖、高血脂的发生率明显高于男性组(P<0.01或P<0.05),吸烟的比例显著低于男性组(P<0.01)。老年女性组1支病变比例明显少于老年男性组,但3支病变比例及Gensini积分明显高于老年男性组(P<0.01),PCI术中无复流现象发生率显著高于老年男性组(P<0.01),PCI术后并发症(迷走反射、出血、血肿等)发生率也较老年男性组高(P<0.05或P<0.01)。住院期间老年女性患者监护天数及住院总天数显著高于老年男性(P<0.05),再发心绞痛、再发心肌梗死、心力衰竭的发生率亦显著高于老年男性(P<0.01)。结论女性ACS患者平均年龄、老年比例明显高于男性。女性ACS的主要危险因素为糖尿病、肥胖和高脂血症。老年女性ACS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程度较同龄男性严重,预后较同龄男性差,但住院期间的病死率无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冠脉综合征 女性 临床特征 心血管造影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外伤性主动脉破裂的影像学评估 被引量:1
8
作者 李芝峰 梁宇霆 +2 位作者 靳二虎 孟颖 廖荣宏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CSCD 2012年第11期793-796,共4页
目的提高对非外伤性主动脉破裂的认识及处理能力。方法回顾性分析5例主动脉破裂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和影像学等资料。结果 5例胸片均可见左上纵隔影增宽,主动脉走行区密度增高,主动脉结增大或轮廓消失;CT平扫及增强扫描示夹层动脉瘤... 目的提高对非外伤性主动脉破裂的认识及处理能力。方法回顾性分析5例主动脉破裂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和影像学等资料。结果 5例胸片均可见左上纵隔影增宽,主动脉走行区密度增高,主动脉结增大或轮廓消失;CT平扫及增强扫描示夹层动脉瘤破裂3例,主动脉斑块穿透性溃疡2例。1例Stanford A型夹层动脉瘤患者放弃治疗,于48h内死亡;对4例行带膜支架腔内隔绝术,2例恢复良好出院,2例于术后第3、5天死亡。结论认识胸片上的异常征象,及早行CT检查,对于明确诊断、采取恰当措施治疗主动脉破裂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主动脉综合征 动脉瘤 夹层 动脉瘤破裂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合并二尖瓣狭窄的严重多发肺动静脉瘘的介入治疗(附1例报道)
9
作者 李芝峰 梁宇霆 +1 位作者 李晓丽 何菲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915-916,共2页
肺动静脉瘘又称肺动静脉畸形(pulmonary arterial venous malformation,PAVM)是指肺动脉和静脉间存在异常血流交通,肺动脉血不通过毛细血管床进行血氧交换,经瘘道直接进入肺静脉,属广义的右向左分流畸形。治疗上可采用手术切除肺段、... 肺动静脉瘘又称肺动静脉畸形(pulmonary arterial venous malformation,PAVM)是指肺动脉和静脉间存在异常血流交通,肺动脉血不通过毛细血管床进行血氧交换,经瘘道直接进入肺静脉,属广义的右向左分流畸形。治疗上可采用手术切除肺段、肺叶或经皮穿刺导管栓塞PAVM道。以往文献中通过介入手段治疗的病例,窦道多局限或较窄[1-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动静脉瘘 介入治疗 二尖瓣狭窄 arterial 肺动静脉畸形 多发 右向左分流 异常血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冠脉内注射比伐卢定治疗急诊介入术中无复流的疗效 被引量:6
10
作者 伍洪莲 何维凤 李芝峰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816-819,共4页
目的:探讨冠脉内注射比伐卢定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segmen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STEMI)患者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术中冠状动脉无复流或慢血流(thrombolysis in myo... 目的:探讨冠脉内注射比伐卢定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segmen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STEMI)患者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术中冠状动脉无复流或慢血流(thrombolysis in myocardial infarction,TIMI)的疗效。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研究。连续收集2017年5月至2018年8月重庆医科大学附属永川医院心内科收治的行急诊PCI术中发生无复流或慢血流的STEMI患者32例(所有患者术中均常规静脉使用比伐卢定抗凝),根据术中治疗无复流的药物选择分为比伐卢定组(比伐卢定0.375 mg/kg,n=16)及对照组(硝普钠200μg,n=16),比较2组患者治疗后靶血管TIMI血流分级情况,以及术后住院期间出血及心血管不良事件、术后30 d主要心脏不良事件(major adverse cardiovascular events,MACE)的发生率。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比伐卢定组术后靶血管TIMI 3级患者比例[12(75%)vs. 6(37.5%),P=0.033]明显增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术后心血管不良事件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2组患者均未出现术后出血事件及术后30 d MACE事件。结论:冠脉内注射比伐卢定可改善STEMI患者急诊PCI术中无复流或慢血流,增加术后靶血管TIMI前向血流,且具有一定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比伐卢定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 无复流 慢血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