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对口腔外科学生使用PDCA进行带教的效果探析 被引量:1
1
作者 彭春 《当代医药论丛》 2015年第1期173-173,共1页
目的:探讨对口腔外科学生使用PDCA(戴明循环理论)进行带教的教学效果。方法:对2012年6月~2014年6月期间在我院口腔科实习的60名口腔外科学生的带教质量进行回顾性研究。将2012年6月~2013年5月期间在我院进行实习的30名学生作为对照组,将... 目的:探讨对口腔外科学生使用PDCA(戴明循环理论)进行带教的教学效果。方法:对2012年6月~2014年6月期间在我院口腔科实习的60名口腔外科学生的带教质量进行回顾性研究。将2012年6月~2013年5月期间在我院进行实习的30名学生作为对照组,将2013年6月~2014年6月期间在我院进行实习的30名学生作为观察组。为对照组学生使用传统带教法进行教学,为观察组学生运用PDCA进行带教。然后,比较两组学生的理论考核成绩及技能考核成绩。结果:观察组学生理论考核成绩及技能考核成绩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学生,二者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用PDCA理论对口腔外科专业学生进行带教的教学效果好,可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各项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外科学生 PDCA理论 带教 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种植体周围黏膜炎龈下微生物群落多样性研究 被引量:4
2
作者 陈新 熊萍 +2 位作者 钟科 孙勇 陈一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719-723,共5页
目的:检测种植体周围黏膜炎龈下微生物群落的多样性,研究种植体周围黏膜炎龈下微生物种类、数量以及群落分布,找出特异性微生物,为临床上选择适当的维护与干预方法提供依据。方法:采集10例患黏膜炎的种植体龈沟液样本(A组)及14例健... 目的:检测种植体周围黏膜炎龈下微生物群落的多样性,研究种植体周围黏膜炎龈下微生物种类、数量以及群落分布,找出特异性微生物,为临床上选择适当的维护与干预方法提供依据。方法:采集10例患黏膜炎的种植体龈沟液样本(A组)及14例健康种植体的龈沟液样本(B组),提取样本龈沟液中的微生物总DNA作为模板,采用细菌的16SrDNA V3区通用引物进行扩增,扩增产物进行DGGE电泳分析及克隆测序分析。结果:A组较B组龈沟液量多,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AB两组样本整体相似性为18%,A组各样本群落相似性为29.9%~60.2%,B组各样本相似性30.8%~74%。A组测得5种菌门,包括15种菌属,B组测得4种菌门,12种菌属。A组G-厌氧杆菌比例为69.65%,B组为64.51%。结论:发生种植体周围黏膜炎时龈沟液量较健康种植体增加,龈沟液量可一定程度上反映种植体周围软组织的健康状况。种植体周围组织在健康状态和发生黏膜炎时的龈沟液中微生物群落均具有高度多样性,但菌群结构差异较大。健康种植体及种植体周围黏膜炎龈下微生物群落均以G-厌氧杆菌为主,后者G-厌氧杆菌比例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种植体 聚合酶链反应-变性梯度凝胶电泳 16S RDNA 微生物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锥形束CT研究上颌阻生尖牙不同牵引方式前后牙根的吸收 被引量:3
3
作者 向荣辉 明志强 +1 位作者 陈定根 邹林洪 《激光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67-69,共3页
目的:应用锥形束CT研究上颌埋伏阻生尖牙在两种牵引方式矫治前后牙根长度的变化量,为口腔正畸临床选择牵引上颌阻生尖牙的开窗方法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9例上颌埋伏阻生尖牙患者,分成2组,行口腔颌面外科开窗,一组18例患者共18颗上颌埋伏... 目的:应用锥形束CT研究上颌埋伏阻生尖牙在两种牵引方式矫治前后牙根长度的变化量,为口腔正畸临床选择牵引上颌阻生尖牙的开窗方法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9例上颌埋伏阻生尖牙患者,分成2组,行口腔颌面外科开窗,一组18例患者共18颗上颌埋伏阻生尖牙采用开放式开窗进行开放式牵引,另一组11例患者共14颗上颌阻生尖牙采用闭合式开窗进行闭合式牵引,所有患者均采用相同的直丝弓矫治器进行相同的正畸治疗,对牵引前后上颌阻生尖牙及上颌对侧尖牙牙根长度的变化进行CBCT分析,采用SPSS16.0软件对测量数据进行配对T检验。结果:开放式牵引组和闭合式牵引组的上颌阻生尖牙以及对照侧尖牙矫治前后均有轻度的牙根吸收,但是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上颌阻生尖牙采用开放式牵引和闭合式牵引后牙根均有不明显的吸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锥形束CT 牙根吸收 上颌阻生尖牙 开放式牵引 闭合式牵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