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SLC22A3基因负性调控元件的定位 被引量:1
1
作者 黄博 柳青 +3 位作者 雷家俨 丁艳辉 封雪 雷寒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1204-1209,共6页
目的:拟寻找和确定人第6号染色体q26-q27区域的SLC22A3基因intron7序列中具有重要负性调控功能的核心调控元件的具体序列位置。方法:用基因重组的方法,分别构建intron7截短型野生重组质粒,分段查找该负性调控元件的具体序列位置。以包含... 目的:拟寻找和确定人第6号染色体q26-q27区域的SLC22A3基因intron7序列中具有重要负性调控功能的核心调控元件的具体序列位置。方法:用基因重组的方法,分别构建intron7截短型野生重组质粒,分段查找该负性调控元件的具体序列位置。以包含人SLC22A3基因全长序列的细菌人工染色体为模板,PCR扩增所需截短型片段,分别插入荧光素酶报告基因载体pGL3-Promoter,将重组质粒与内参质粒p RL-SV40以50∶1的比例共转染HEK293T细胞,24 h后检测荧光素酶活性(luciferase activity),通过对比重组质粒和pGL3-Promoter荧光素酶活性,判断插入片段是否具有调控作用,并对发现的元件进行转录因子结合位点预测。结果:截短型野生重组质粒pGL3-pro-SLCi7-NO6,pGL3-pro-SLCi7-NO10,pGL3-pro-SLCi7-NO6.2,pGL3-pro-SLCi7-NO6.3,p-GL3-pro-SLCi7-NO10.2,pGL3-pro-SLCi7-NO6.21,pGL3-pro-SLCi7-NO10.22各组荧光素酶活性较pGL3-Promoter组降低(P<0.05);而截短型野生重组质粒pGL3-pro-SLCi7-NO6.21-300 bp(P>0.05)和pGL3-pro-SLCi7-NO10.22-300 bp(P>0.05)组荧光素酶活性较pGL3-Promoter组无统计学差异。结论:人类第6号染色体q26-q27区域的SLC22A3基因intron7序列中存在2个负性调控元件,为今后进一步对SLC22A3基因蛋表达调控方面的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SLC22A3基因 负性调控元件 荧光素酶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RMS法检测非小细胞肺癌液基细胞学标本中EGFR基因突变 被引量:1
2
作者 万涛 余雪梅 +3 位作者 胡前芳 徐莉 刘金华 李岱容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884-890,共7页
目的探讨非小细胞肺癌液基细胞学标本在突变扩增阻滞系统(amplification refractory mutation system,ARMS)检测EGFR基因突变中的应用及特点。方法收集诊断阳性的液基细胞学标本,提取样本DNA,采用ARMS法检测EGFR基因突变情况,并分析EGF... 目的探讨非小细胞肺癌液基细胞学标本在突变扩增阻滞系统(amplification refractory mutation system,ARMS)检测EGFR基因突变中的应用及特点。方法收集诊断阳性的液基细胞学标本,提取样本DNA,采用ARMS法检测EGFR基因突变情况,并分析EGFR基因突变与临床特征、标本类型、病理类型、肿瘤细胞含量等关系。结果 279例液基细胞学样本中检测EGFR基因突变117例,突变率为41.9%,其中腺癌突变率为44.7%,非腺癌突变率为15.4%;细胞学标本中肿瘤细胞含量丰富时、中等时、小的集群、少量时EGFR基因突变率分别为53%、44%、45%、24%;EGFR基因突变标本中,19外显子缺失突变(19Del)发生比例为51.9%,21外显子错义突变L858R发生比例为39.4%。结论各种类型的液基细胞学标本能够很好的用于非小细胞肺癌EGFR基因突变检测;肿瘤细胞含量丰富的样本EGFR基因突变率高于肿瘤细胞含量较少的样本。EGFR基因19Del最为常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肿瘤 非小细胞肺癌 液基细胞学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基因突变 突变扩增阻滞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O促进糖酵解增强急性中耳炎的炎症应答和细菌清除 被引量:3
3
作者 艾容霜 范芳梅 +6 位作者 马毓蓉 董益麟 何纤 张欣欣 朱忆婷 李丁一 何於娟 《中华耳科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480-485,共6页
目的本研究旨在评估肺炎链球菌性急性中耳炎(S.pneumoniae,S.pn;Acute Otitis Media,S.pn AOM)中一氧化氮(NO)通过促进糖酵解影响细菌清除和炎症应答的作用。方法听泡穿刺接种肺炎链球菌血清型19F建立AOM小鼠模型,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 目的本研究旨在评估肺炎链球菌性急性中耳炎(S.pneumoniae,S.pn;Acute Otitis Media,S.pn AOM)中一氧化氮(NO)通过促进糖酵解影响细菌清除和炎症应答的作用。方法听泡穿刺接种肺炎链球菌血清型19F建立AOM小鼠模型,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中耳灌洗液中中性粒细胞糖酵解相关基因的表达变化。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抑制剂1400W及糖酵解抑制剂2-脱氧葡萄糖(2-deoxy-D-glucose,2DG)分别处理后,观察糖酵解代谢变化、免疫应答及对细菌清除的影响。结果S.pn AOM时,中耳灌洗液中中性粒细胞呈现糖酵解关键酶、葡萄糖转运体及乳酸分泌转运体等表达上调并伴有葡萄糖消耗增加和乳酸生成增多的免疫代谢特征(P<0.05),同时,iNOS表达显著上调,NO生成增加(P<0.05)。糖酵解促进炎症细胞渗出、细胞因子分泌和S.pn清除(P<0.05)。iNOS抑制剂处理后,NO生成显著减少,糖酵解受抑,炎症反应减轻,细菌清除受损(P<0.05)。结论S.pn AOM时,中耳腔中中性粒细胞糖酵解增强,释放NO促进糖酵解,进而增强中耳炎症应答和S.pn清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pn中耳炎 糖酵解 NO 炎症应答 细菌清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镁合金晶格缺陷对第二相析出及性能调控机制研究进展
4
作者 万鑫 刘薇琳 +5 位作者 赵开景 彭鹏 黎鑫 封兆辉 杨青山 戴庆伟 《精密成形工程》 2025年第9期27-44,共18页
镁合金作为一种轻量化结构材料,在航空航天、生物医药、石油开采等领域受到广泛关注,发展潜力巨大。在镁合金中引入第二相是提高其强度的重要手段。然而,往往需要在高强度镁合金中加入高含量合金元素,这导致合金中析出相尺寸较大,塑性较... 镁合金作为一种轻量化结构材料,在航空航天、生物医药、石油开采等领域受到广泛关注,发展潜力巨大。在镁合金中引入第二相是提高其强度的重要手段。然而,往往需要在高强度镁合金中加入高含量合金元素,这导致合金中析出相尺寸较大,塑性较差,严重制约了镁合金的二次加工能力。通过微观组织调控在基体中高效构筑高密度纳米析出相,是优化合金性能的重要手段,但目前仍面临一定挑战。晶格缺陷由于具有较高的弹性应变能,是合金元素偏聚或析出的首选场所。本文结合最新研究进展,综述了镁合金晶格缺陷,包括孪晶、位错、层错等对第二相析出的影响,讨论了析出相的数量、形态和分布对镁合金力学性能和耐腐蚀性的影响。深入分析和总结这些析出行为,有助于理解晶格缺陷诱导第二相析出机理,进而指导析出相调控及高性能镁合金的开发。最后,针对基于晶格缺陷调控镁合金析出行为目前研究存在的问题,提出一些建议并进行展望,以期为高性能镁合金进一步开发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镁合金 层错 孪晶 析出相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