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重庆市大学生非自杀性自伤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14
1
作者 周东东 况利 +2 位作者 艾明 牛亚娟 费立鹏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94-97,共4页
目的 :探讨重庆市大学生非自杀性自伤的流行病学及其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对重庆市9 808名在校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了解非自杀性自伤的发生情况及其与一般特征、生活事件量表(life event scale,LES)、外显... 目的 :探讨重庆市大学生非自杀性自伤的流行病学及其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对重庆市9 808名在校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了解非自杀性自伤的发生情况及其与一般特征、生活事件量表(life event scale,LES)、外显攻击行为(modified overt aggression scale,MAOS)之间的关系。结果:重庆市大学生非自杀性自伤的发生率为3.7‰,其中性行为(P=0.034)、MAOS(P=0.000)、负性生活事件(P=0.001)等与对照组相比有统计学差异。经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得出指向身体攻击性(OR=3.12,95%CI=1.420-6.872)、恋人或夫妻之间发生矛盾(OR=4.56,95%CI=2.267-9.180)、学习问题(OR=2.59,95%CI=1.313-5.117)是非自杀性自伤的危险因素。结论 :非自杀性自伤的独立危险因素为指向身体的攻击性高、恋人或夫妻之间发生矛盾及存在学习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自杀性自伤 大学生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健身气功·五禽戏改善轻度抑郁大学生前额叶和海马氢质子磁共振波谱 被引量:49
2
作者 程香 王冬梅 +5 位作者 陈欣 王我 刘川 何涛 何玲 秦启忠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1468-1476,共9页
目的探讨健身气功·五禽戏干预轻度抑郁症的效果及其对前额叶和海马氢质子磁共振波谱的影响。方法大学生志愿者58人,其中轻度抑郁症患者30人为抑郁组,健康者28人为对照组,上述两组内随机均分为干预组和非干预组,干预组进行健身气功&... 目的探讨健身气功·五禽戏干预轻度抑郁症的效果及其对前额叶和海马氢质子磁共振波谱的影响。方法大学生志愿者58人,其中轻度抑郁症患者30人为抑郁组,健康者28人为对照组,上述两组内随机均分为干预组和非干预组,干预组进行健身气功·五禽戏训练12周,非干预组不训练;各组干预前后,用BECK抑郁自评问卷(BDI)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进行得分评价,氢质子磁共振波谱(1H-MRS)检测前额叶、海马代谢指标NAA/Cr、Cho/Cr等,将抑郁量表得分与1H-MRS检测数据进行皮尔逊相关分析。结果干预前,抑郁组BDI、HAMD得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干预后,抑郁组中干预组BDI、HAMD得分均显著低于干预前(P<0.01)。1H-MRS检测显示,干预前,与对照组相比,抑郁组左侧前额叶、双侧海马NAA/Cr值和左侧前额叶、左侧海马Cho/Cr值等均显著增高(P<0.05),双侧前额叶NAA/Cho值和右侧海马Cho/NAA值等均显著降低(P<0.05)。干预后,抑郁组中干预组双侧海马NAA/Cr值和右侧海马NAA/Cho值均显著低于干预前(P<0.05),右侧前额叶NAA/Cho值、右侧海马Cho/NAA值均显著高于干预前(P<0.05)。经皮尔逊相关分析,干预前,BDI、HAMD得分与额叶Cho/Cr值和海马NAA/Cr值呈正相关(P<0.01),与额叶NAA/Cho值、海马Cho/NAA值呈负相关(P<0.05);干预后,BDI、HAMD得分与海马NAA/Cr值和左侧海马Cho/Cr值呈正相关(P<0.05)。结论健身气功·五禽戏锻炼降低轻度抑郁症患者抑郁量表得分,对前额叶和海马代谢指标NAA/Cr、Cho/Cr等有一定改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抑郁症 健身气功·五禽戏 氢质子磁共振波谱 海马 前额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学生自杀意念与社会支持和生命质量的相关性 被引量:19
3
作者 陈小容 况利 +5 位作者 操军 艾明 陈建梅 王我 牛亚娟 PHILLIPS MR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74-78,共5页
目的探讨大学生自杀意念与社会支持和生命质量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对重庆市9 808名在校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了解重庆市在校大学生自杀意念的发生情况,并通过多元相关分析探讨大学生自杀意念与社会支持和生命质... 目的探讨大学生自杀意念与社会支持和生命质量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对重庆市9 808名在校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了解重庆市在校大学生自杀意念的发生情况,并通过多元相关分析探讨大学生自杀意念与社会支持和生命质量之间的关系。结果重庆市大学生自杀意念的报告率为13.04%,女生、文科学生、有宗教信仰和有自杀未遂史的大学生自杀意念的发生率较高(分别为16.39%、15.09%、15.05%和68.64%);有自杀意念的大学生在社会支持总分、客观支持、主观支持、对支持的利用度以及生命质量总分、躯体健康状况、心理健康状况、经济状况、工作状况、与家人关系、与他人关系方面均低于无自杀意念大学生(P<0.01);大学生自杀意念与社会支持因子的主观支持(r=-0.100,P<0.01)、对支持的利用度呈负相关(r=-0.094,P<0.01),与生命质量因子的躯体健康状况(r=-0.127,P<0.01)、心理健康状况(r=-0.067,P<0.01)和经济状况(r=-0.081,P<0.01)呈负相关。结论重庆市大学生自杀意念的发生率较高。社会、家庭、学校应重视大学生心理健康,完善大学生的社会支持系统,并采取综合干预措施,预防大学生自杀意念和自杀行为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杀 社会支持 生活质量 大学 学生 横断面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社会心理因素的产后抑郁症模型的建立和评价 被引量:37
4
作者 蔡飞亚 况利 +3 位作者 王我 李大齐 操军 惠晓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476-481,共6页
目的调查影响产后抑郁症(PPD)的社会心理因素,探究其对PPD的预测价值,构建并评价PPD的预测模型。方法随机选取2014年9月—2016年6月在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金山医院、大学城医院进行产前检查、孕周≥28周、拟在该院住院分娩的371... 目的调查影响产后抑郁症(PPD)的社会心理因素,探究其对PPD的预测价值,构建并评价PPD的预测模型。方法随机选取2014年9月—2016年6月在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金山医院、大学城医院进行产前检查、孕周≥28周、拟在该院住院分娩的371例孕妇,采用社会人口学调查表(自定义)、艾森克人格问卷(EPQ)、90项症状自评量表(SCL-90)、汉密尔顿焦虑/抑郁量表(HAMA_(14)/HAMD_(24))、贝克焦虑/抑郁量表(BAI/BDI)对所有孕妇进行产前社会心理因素调查;并在产后的第42天追踪随访完成爱丁堡产后抑郁量表(EPDS),同时进行PPD的评估诊断。分析预测影响PPD的社会心理因素,并采用多因素逐步logistic回归构建预测模型,运用ROC曲线评价该模型的预测价值。结果根据PPD的评估结果,371例产妇中60例(PPD组)符合PPD的诊断标准,311例不符合(N-PPD组);PPD的发生率为16.17%(60/371)。单因素分析两组孕妇产前社会心理因素,结果显示工作稳定与否、文化程度、情绪稳定性、HAMA_(14)得分、HAMD_(24)得分、BAI得分、BDI得分、SCL-90各单因子(除躯体化)得分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上述指标进行多因素逐步logistic回归,建立了如下数学模型:Logit(PI)=0.042×total score of SCL-90+1.005×fixed work or not+2.498×relative company+0.108×BDI score-1.319×education-8.028。该模型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33(P<0.001,95%CI:0.772~0.894)。当以PI=0.141为界点时,约登指数最大,灵敏度为0.900,特异度为0.533。结论 SCL-90总分、产妇有无固定工作、家属陪伴情况、BDI得分是PPD的独立危险因素,文化程度低是PPD的保护因素;本研究建立的基于社会心理因素的PPD预测模型有较高的预测价值,值得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后抑郁症 发病率 社会因素 心理因素 预测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庆市产后抑郁症发生情况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36
5
作者 蔡飞亚 况利 +3 位作者 王我 李大齐 操军 惠晓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81-186,共6页
目的:探究重庆市产后抑郁症的发生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一般情况调查表和爱丁堡产后抑郁量表(The Edinburgh postnatal depression scale,EPDS),根据纳入和排除标准,随机选取2014年9月至2016年6月在重庆医科大学3家附属医院做产... 目的:探究重庆市产后抑郁症的发生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一般情况调查表和爱丁堡产后抑郁量表(The Edinburgh postnatal depression scale,EPDS),根据纳入和排除标准,随机选取2014年9月至2016年6月在重庆医科大学3家附属医院做产检的371例产妇进行访谈完成产前量表;追踪至产后42 d完成分娩情况调查表、EPDS,EPDS≥13分需2位精神专科医生进行访谈综合评估,根据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4版)(DSM-IV-TR)轴I型障碍临床结构式访谈患者版(SCIDI/P)产褥期抑郁障碍诊断产后抑郁症。数据采用SPSS22.0进行统计分析。结果:60例产妇符合SCID-I/P产褥期抑郁症的诊断标准,产后抑郁症(postpartum depression,PPD)的发生率为16.17%,多因素分析显示:产前艾森克人格问卷(Eysenck Personality Questionnaire,EPQ)总分(OR=1.038,95%CI=1.013~1.065)、产前汉密尔顿焦虑得分(OR=1.119,95%CI=1.052~1.190)、分娩时单方家属陪伴(OR=17.998,95%CI=6.715~48.241)、分娩时出现异常情况(OR=66.279,95%CI=23.307~188.476)是产后抑郁症的危险因素。社会支持利用度是产后抑郁症的保护因素。结论:产前EPQ总分、产前汉密尔顿焦虑得分、分娩时单方家属陪伴、分娩出现异常情况是产后抑郁症的危险因素。社会利用支持度是产后抑郁症的保护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后抑郁症 发生率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抑郁量表中文版在重庆市6~13岁小学生中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14
6
作者 田伊瑶 洪素 +2 位作者 黄凯欣 杨天宇 况利 《陆军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272-276,F0003,共6页
目的评价儿童抑郁量表(Children’s Depression Inventory,CDI)中文版在重庆市6~13岁小学生中应用的信效度,并分析学生的抑郁情况。方法2020年12月至2021年1月,采用整群抽样法,对重庆市某城区56所小学中30088名6~13岁在校学生进行心理测... 目的评价儿童抑郁量表(Children’s Depression Inventory,CDI)中文版在重庆市6~13岁小学生中应用的信效度,并分析学生的抑郁情况。方法2020年12月至2021年1月,采用整群抽样法,对重庆市某城区56所小学中30088名6~13岁在校学生进行心理测评,使用Cronbach’sα系数、Pearson相关性分析、探索性因素分析及验证性因素分析方法,对CDI进行信效度检验;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和t检验对学生抑郁情况进行分析。结果①信度分析表明,CDI内部一致性总分系数为0.830,各分量表的α系数介于0.488~0.752之间,分半相关系数为0.867;效度分析中,内容效度表明,除条目26的相关系数较低,其余各个条目与总分的相关系数≥0.349,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构效度显示五因素模型修正后拟合良好。②整体抑郁总分为(10.97±7.86)分,男生得分为(10.66±7.56),显著低于女生[(11.29±8.16),P<0.001];根据年龄性别划分,小学生整体抑郁情况呈三段式分布,10岁成为男女生抑郁患病差异的分界点。结论CDI在重庆市6~13岁小学生中整体信效度较好,但部分内容仍需针对性修订;不同年龄与性别的学生抑郁情况存在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抑郁量表 信度 效度 小学生 心理测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aresin-1改善青少年期抑郁小鼠的抑郁样行为和神经炎症 被引量:1
7
作者 陈羽佳 石磊 +6 位作者 徐何雁 王余娜 杜宁 彭志平 邱大川 夏铸 况利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65-470,共6页
目的:阐明Maresin-1(MaR1)对慢性社交挫败(chronic social defeated stress,CSDS)诱导青少年期(5~8周)小鼠抑郁样行为的影响,验证其在CSDS诱导的神经炎症中的作用,为理解抑郁症的分子机制和探索生物标志物提供参考。方法:利用多种方法... 目的:阐明Maresin-1(MaR1)对慢性社交挫败(chronic social defeated stress,CSDS)诱导青少年期(5~8周)小鼠抑郁样行为的影响,验证其在CSDS诱导的神经炎症中的作用,为理解抑郁症的分子机制和探索生物标志物提供参考。方法:利用多种方法来检测CSDS诱导10 d后C57BL/6J小鼠的抑郁样行为和神经炎症。并每2 d注射1次MaR1(5μg/kg)治疗小鼠,以观察其对CSDS诱导的抑郁样行为和神经炎症的影响。行为学实验后进行PET-CT扫描并对PET图像进行定量分析;收集小鼠脑组织样本进行免疫荧光染色,采用Image J对海马区域Iba-1细胞、TSPO免疫荧光强度进行统计;将小鼠海马体在冰上分离,并立即在液氮中快速冷冻,然后储存在-80℃下进行随后的RNA提取,试剂盒检测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1 beta,IL-1β)和IL-4含量。结果:与对照组相比,CSDS应激后,小鼠表现出低糖水偏好比(P=0.003)低社会交互比(P=0.000)、更长的不动时间(P=0.002),在海马区域,小胶质细胞活化,表现为SUV值升高(P=0.020),Iba-1和TSPO的免疫荧光强度增强(P=0.000)和促炎细胞因子IL-1β和TNF-α升高(P=0.016、0.036)。而MaR1改善了上述CSDS诱导的抑郁样行为,抑制小胶质细胞的激活和减少促炎因子的表达。结论:MaR1能够缓解CSDS诱导的青少年期小鼠抑郁样行为,抑制小胶质细胞的活化。神经炎症是青少年抑郁症的潜在致病因素,具有抗炎特性的药物如MaR1有潜力作为临床相关的抗抑郁药,需要进一步地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少年 抑郁症 小胶质细胞 [18F]DPA-714PET Maresin-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复经颅磁刺激联合改良电休克治疗对抑郁症状的疗效及对记忆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7
8
作者 李大奇 况利 +2 位作者 王我 刘川 李丹丹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1125-1128,共4页
目的探讨重复经颅磁刺激(repetitive 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rTMS)联合改良型无抽搐电休克治疗(modified electroconvulsive therapy,MECT)及单纯MECT治疗对抑郁症患者的疗效及其对记忆功能的影响。方法将120例抑郁症患者... 目的探讨重复经颅磁刺激(repetitive 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rTMS)联合改良型无抽搐电休克治疗(modified electroconvulsive therapy,MECT)及单纯MECT治疗对抑郁症患者的疗效及其对记忆功能的影响。方法将120例抑郁症患者按随机、双盲的原则分成联合治疗组(实施rTMS联合MECT治疗)和单纯MECT治疗组(实施MECT治疗和rTMS伪刺激),每组60例。疗效评定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记忆功能评定采用修订韦氏记忆测验(WMS-RC)、行为记忆测验第2版(RBMTⅡ),3个量表分别于第1次MECT治疗开始前及第24次rTMS或伪刺激结束后的治疗终点进行评定。结果两组治疗终点的HAMD评分较治疗前均明显下降(P<0.05),联合治疗组治疗终点评分较单纯MECT治疗组明显降低(P<0.05);两组治疗终点WMS-RC评分中积累、背数、图片、再认、理解和联想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联合治疗组治疗终点评分高于单纯MECT治疗组(P<0.05);两组治疗终点RBMTⅡ评分中回忆姓名、回忆被藏物品、图片再认、故事即刻回忆、故事延迟回忆、脸部再认、路线即刻回忆、路线延迟回忆、信件即刻回忆、信件延迟回忆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联合治疗组治疗终点评分高于单纯治疗组(P<0.05)。结论 rTMS联合MECT治疗与单纯MECT治疗疗效相当,但对抑郁症患者记忆功能影响比单纯MECT治疗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颅磁刺激 无抽搐电休克治疗 抑郁症 疗效 记忆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浆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水平与抑郁症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22
9
作者 陈小容 操军 +6 位作者 王俊 况利 陈建梅 艾明 王我 吕臻 王恒光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66-69,共4页
目的:探讨血浆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BDNF)水平与抑郁症的相关性。方法:采用ELISA测定60例抑郁症患者和30名健康对照血浆BDNF的含量,并进行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ilton depression rating scale,HDRS)... 目的:探讨血浆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BDNF)水平与抑郁症的相关性。方法:采用ELISA测定60例抑郁症患者和30名健康对照血浆BDNF的含量,并进行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ilton depression rating scale,HDRS)和贝克抑郁自评量表(Beck 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BDI)评定。结果:抑郁症组患者的血浆BDNF水平(931.10±250.04)pg/ml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1 348.06±192.67)pg/ml(t=-8.013,P=0.000)。首发型抑郁症患者血浆BDNF水平(1 007.57±277.52)pg/ml高于复发型抑郁症患者(854.63±195.15)pg/ml(t=2.469,P=0.017);早发型抑郁症患者与晚发型抑郁症患者HDRS得分(t=1.009,P=0.317)、BDI得分(t=1.743,P=0.087)以及BDNF水平(t=-0.281,P=0.779)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有自杀行为的抑郁症患者HDRS得分(t=3.917,P=0.000)和BDI得分(t=3.482,P=0.001)明显高于无自杀行为患者,而血浆BDNF水平(778.88±230.71)pg/ml明显低于无自杀行为的抑郁症患者(1 055.64±191.00)pg/ml(t=-5.085,P=0.000);抑郁症患者血浆BDNF水平与HDRS得分(r=-0.337,P=0.008)和BDI得分(r=-0.431,P=0.001)之间呈负相关。结论:血浆BDNF水平的改变与抑郁症及自杀行为有关,可能参与了抑郁症和自杀行为的病理生理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抑郁症 自杀 血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抑郁症自杀未遂患者血浆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水平及相关分析 被引量:17
10
作者 操军 王俊 +6 位作者 况利 陈建梅 艾明 王我 陈小容 吕臻 王恒光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597-601,共5页
目的探讨血浆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BDNF)水平与抑郁症患者自杀行为的相关性。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测定抑郁症自杀未遂患者(自杀未遂组,27例)、抑郁症无... 目的探讨血浆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BDNF)水平与抑郁症患者自杀行为的相关性。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测定抑郁症自杀未遂患者(自杀未遂组,27例)、抑郁症无自杀行为患者(抑郁症组,33例)和正常对照者(对照组,30例)血浆BDNF水平,同时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ilton depression scale,HAMD)和贝克抑郁自评量表(Beck self-rating de pression scale,BDI)评定抑郁症状。结果自杀未遂组血浆BDNF水平[(778.88±230.71)pg/mL]低于抑郁症组[(1055.64±191.00)pg/mL,P<0.001]和对照组[(1348.06±192.67)pg/mL,P<0.001];抑郁症组血浆BDNF水平低于对照组(P<0.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血浆BDNF水平降低是与抑郁症自杀未遂相关的危险因素。ROC曲线分析显示抑郁症自杀未遂患者与抑郁症患者血浆BDNF水平的最佳切点值为806.16 pg/mL,其预测抑郁症自杀行为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66.7%和97.0%。结论血浆BDNF水平降低与抑郁症患者的自杀行为有关,是抑郁症患者自杀行为的生物学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DNF 抑郁症 自杀未遂 血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相情感障碍患者甲状腺功能水平的分析 被引量:13
11
作者 靳佳佳 冉柳毅 +2 位作者 王我 何静澜 况利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574-578,共5页
目的:探讨双相情感障碍躁狂/轻躁狂发作、抑郁发作与混合发作患者甲状腺功能。方法:采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测定来自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大学城医院心理卫生中心双相情感障碍躁狂/轻躁狂发作患者(62例)、抑郁发作患者(71例)与混合发作患者... 目的:探讨双相情感障碍躁狂/轻躁狂发作、抑郁发作与混合发作患者甲状腺功能。方法:采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测定来自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大学城医院心理卫生中心双相情感障碍躁狂/轻躁狂发作患者(62例)、抑郁发作患者(71例)与混合发作患者(26例)以及该院体检中心203名性别、年龄匹配的正常对照(对照组)血清促甲状腺激素(thyroid stimulating hormone,TSH)、游离三碘甲腺原氨酸(free triiodothyronine,FT3)、游离甲状腺素(free thyroxine,FT4)、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riiodothyronine,T3)及甲状腺素(thyroxine,T4)水平。结果:双相情感障碍躁狂/轻躁狂发作者TSH水平低于[1.650(0.803,2.400)vs.2.100(1.610,3.030),P<0.01]、FT4水平高于[18.420(15.530,20.060)vs.16.600(14.890,17.640),P<0.01]对照组;抑郁发作者T3、T4水平[1.580(1.180,1.890)vs.1.770(1.610,1.990),84.170(62.540,97.940)vs.95.54(86.020,109.500),P<0.01]均低于对照组;混合发作者T3水平[1.440(1.273,1.783)vs.1.770(1.610,1.990),P<0.01]低于对照组。与躁狂/轻躁狂发作者相比,抑郁发作者T4、FT4水平均更低[96.39(76.768,123.040)vs.84.170(62.540,97.940),18.420(15.530,20.060)vs.16.520(13.670,19.080),P<0.05]。有双相家族史患者血浆中TSH水平高于无家族史双相患者(2.735±2.240 vs.1.892±1.276,P=0.039);女性双相患者T3、T4水平均低于正常女性对照(1.362±0.674 vs.1.769±0.290,78.407±39.180 vs.96.396±22.635,P=0.000)。结论:双相情感障碍抑郁发作、躁狂发作、混合发作时甲状腺功能均有异常,但三者的改变各不相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相情感障碍 躁狂/轻躁狂发作 抑郁发作 混合发作 甲状腺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系统基因多态性与青年人自杀未遂的关联研究 被引量:2
12
作者 王苏亚 冉柳毅 +4 位作者 张书懂 靳佳佳 甘瑶 艾明 况利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841-845,共5页
目的:探讨下丘脑-垂体-肾上腺(hypothalamic-pituitary-adrenal axis,HPA)轴系统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受体1(corticotropin-releasing hormone receptor 1,CRHR1)、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结合蛋白(corticotropin-releasing... 目的:探讨下丘脑-垂体-肾上腺(hypothalamic-pituitary-adrenal axis,HPA)轴系统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受体1(corticotropin-releasing hormone receptor 1,CRHR1)、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结合蛋白(corticotropin-releasing hormone binding protein,CRHBP)以及FK506结合蛋白(FK506 binding protein 5,FKBP5)基因多态性与青年人自杀未遂行为的关联性。方法:采用i MLDRTM多重SNP分型,检测71例自杀未遂青年人(自杀未遂组,年龄15~24岁)和116例健康对照(对照组)CRHR1基因(rs110402、rs7209436)、FKBP5基因(rs3800373、rs1360780)以及CRHBP基因(rs10474485、rs7728378)6个多态位点,并对基因型、等位基因及单体型频率进行比较。结果:6个位点基因型与等位基因频率在病例组和对照组中分布无统计学差异(P〉0.05)。由rs110402、rs7209436位点构成的单体型,rs3800373、rs1360780位点构成的单体型,rs10474485、rs7728378构成的单体型在2组之间分布无统计学差异(P〉0.05)。矫正精神疾病史后,在多个遗传模式中,rs7728378显示与自杀未遂有关联。共显性模式:C/T(OR=3.53,95%CI=1.45~8.64,P=0.011)、T/T(OR=3.40,95%CI=1.04~11.14,P=0.011);显性模式:C/T-T/T(OR=3.51,95%CI=1.46~8.43,P=0.003);超显性模式:C/T(OR=2.19,95%CI=1.08~4.45,P=0.026);累加模式:C/C、C/T及T/T(OR=1.95,95%CI=1.12~3.41,P=0.016)。结论:CRHBP基因位点rs7728378多态性与青年人的自杀未遂相关,该位点的杂合基因型C/T可能增加自杀未遂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年人 自杀未遂 单核苷酸多态性 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 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结合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色氨酸羟化酶基因与青年人自杀未遂的关联研究 被引量:3
13
作者 王我 冉柳毅 +4 位作者 艾明 陈建梅 靳佳佳 刘微 况利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554-559,共6页
目的:探讨色氨酸羟化酶1(tryptophan hyroxylase 1,TPH1)基因多态性和色氨酸羟化酶2(tryptophan hyroxylase 2,TPH2)基因多态性与青年人自杀未遂行为的关系。方法:采用i MLDRTM多重SNP分型技术对102例青年自杀未遂者(自杀未遂组)和112... 目的:探讨色氨酸羟化酶1(tryptophan hyroxylase 1,TPH1)基因多态性和色氨酸羟化酶2(tryptophan hyroxylase 2,TPH2)基因多态性与青年人自杀未遂行为的关系。方法:采用i MLDRTM多重SNP分型技术对102例青年自杀未遂者(自杀未遂组)和112名青年健康对照(对照组)TPH1基因多态性位点rs1800532、rs211105、rs4537731、rs684302、rs7933505和TPH2基因多态性位点rs10748185、rs11178997、rs1386493、rs1843809、rs4448731、rs7305115、rs9325202进行基因分型,并对基因型、等位基因、单体型频率进行比较。结果:(1)单位点分析显示:以上12个多态性位点基因型及等位基因频率分布在自杀未遂组与对照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单体型分析显示:由TPH1基因5个位点组成的单体型G-G-C-C-G、G-G-T-T-G、G-TC-C-G、G-T-T-C-G、T-T-T-T-A频率在自杀未遂组和对照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由TPH2基因7个位点组成的单体型G-T-G-T-T-A-G频率在自杀未遂组和对照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034,P=0.002),经Bonferroni校正检验后,差异仍有统计学意义(P=0.024)。结论:TPH2基因7个SNP位点构成的单体型G-T-G-T-T-A-G可能与增加青年人的自杀未遂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色氨酸羟化酶基因1 色氨酸羟化酶基因2 青年人 自杀未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基因和神经营养性酪氨酸激酶受体Ⅱ型基因交互作用与青年自杀未遂行为的关系 被引量:3
14
作者 吴同 冉柳毅 +5 位作者 靳佳佳 王苏亚 刘微 艾明 陈建梅 况利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1065-1069,共5页
目的探讨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BDNF)基因与神经营养性酪氨酸激酶受体2型(neurotrophic tyrosine kinase receptor type 2,NTRK2)基因交互作用与青年自杀未遂行为的关系。方法使用IMLDR^(tm)多重SNP分... 目的探讨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BDNF)基因与神经营养性酪氨酸激酶受体2型(neurotrophic tyrosine kinase receptor type 2,NTRK2)基因交互作用与青年自杀未遂行为的关系。方法使用IMLDR^(tm)多重SNP分型技术对病例组(70例自杀未遂青年人)和对照组(112例健康青年人)的BDNF基因1个多态性位点rs1491851和NTRK2基因3个多态性位点rs1147198、rs11140800、rs1565445进行分型,采用广义多因子降维法(generalized multifactor dimensionality reduction,GMDR)分析基因-基因交互作用。结果在病例组与对照组中,BDNF rs1491851、NTRK2 rs1147198、rs11140800、rs1565445基因型频率与等位基因频率的分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GMDR分析结果显示,BDNF基因与NTRK2基因的2~4阶交互作用,分别为两位点模型(rs1491851、rs1147198)、三位点模型(rs1491851、rs1147198、rs11140800)和四位点模型(rs1491851、rs1147198、rs11140800、rs1565445)。其中四位点模型(rs1491851、rs1147198、rs11140800、rs1565445,测试样本精度为0.632 5,交叉一致性检验为10/10,1 000次置换检验P值为0.032~0.033)为最佳模型。结论 BDNF基因与NTRK2基因存在交互作用,可能与青年自杀未遂行为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杀未遂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神经营养性酪氨酸激酶受体Ⅱ型 基因-基因交互作用 青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发性抑郁障碍患者尿酸水平及其相关因素分析 被引量:5
15
作者 冉柳毅 况利 +4 位作者 刘川 彭琦 鲁元星 李雅兰 王我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91-94,共4页
目的:探讨复发性抑郁障碍患者外周血清尿酸水平,及与临床特征的相关性。方法:对128例复发性抑郁障碍患者(复发抑郁障碍组)、120例首发抑郁障碍患者(首发抑郁障碍组)和252例健康对照者(正常对照组)行血清尿酸检测,同时采用9条目患者健康... 目的:探讨复发性抑郁障碍患者外周血清尿酸水平,及与临床特征的相关性。方法:对128例复发性抑郁障碍患者(复发抑郁障碍组)、120例首发抑郁障碍患者(首发抑郁障碍组)和252例健康对照者(正常对照组)行血清尿酸检测,同时采用9条目患者健康问卷(patient health questionnaire-9,PHQ-9)、广泛性焦虑障碍量表(generalized anxiety disorder-7,GAD-7)评定复发抑郁障碍组和首发抑郁障碍组抑郁焦虑症状的严重程度。结果:①多重线性回归分析提示,复发抑郁障碍组(β=-0.327,P<0.001)和首发抑郁障碍组(β=-0.154,P<0.001)血清尿酸水平低于正常对照组,复发抑郁障碍组(β=-0.169,P<0.001)血清尿酸水平低于首发抑郁障碍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②复发抑郁障碍组血清尿酸水平与本次发作时间呈负相关(r=-0.242,P<0.001)。结论:抗氧化性能的下降可能与抑郁障碍有关,复发性抑郁障碍患者的抗氧化水平显著降低,且与本次发作时间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发性抑郁障碍 首发抑郁障碍 尿酸 氧化应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少年抑郁症静息态脑电微状态与童年期情感虐待的相关性 被引量:3
16
作者 胡锦辉 周东东 +8 位作者 赵琳 马伶丽 彭薪宇 何晓庆 陈然 陈婉君 姜正浩 况利 王我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1678-1685,共8页
目的:童年期创伤经历对抑郁症患者的脑网络活动有显著影响,其时间动力学变化的探究亟待展开。本研究探讨睁眼状态下青少年抑郁症患者静息态脑电微状态的相关指标特征,并分析其与患者童年期创伤经历的相关性,旨在探索童年期创伤对青少年... 目的:童年期创伤经历对抑郁症患者的脑网络活动有显著影响,其时间动力学变化的探究亟待展开。本研究探讨睁眼状态下青少年抑郁症患者静息态脑电微状态的相关指标特征,并分析其与患者童年期创伤经历的相关性,旨在探索童年期创伤对青少年抑郁症患者脑网络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采用静息态脑电微状态分析探讨青少年抑郁症患者大脑活动的时间动力学特征。选取66例患抑郁症的青少年作为病例组,同期选取27例健康青少年作为健康对照组。选用改良k均值聚类算法,将64通道的静息态脑电数据分类成不同微状态,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2组间的微状态指标差异,Spearman相关并分析相关指标与患者童年期创伤间的相关性。结果:健康对照组和病例组在微状态的每秒出现频次及转化率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2组间在微状态A的每秒出现频次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与童年期创伤中的情感虐待因子得分呈负相关(Spearman’s rho=−0.31,P=0.013);病例组特异性非随机的微状态B→A转化(Spearman’s rho=−0.30,P=0.015)及C→A转化(Spearman’s rho=−0.31,P=0.013)均与童年期情感虐待因子得分呈负相关,并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以情感虐待因子分的高低四分位分组比较,微状态A的每秒出现频次、微状态B→A及C→A转化率3种指标经多重比较校正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青少年抑郁症的异常脑网络时间动力学特征与童年期情感虐待相关,且经历严重情感虐待的患者在大脑视觉网络、中央执行网络功能上可能存在异常。脑电微状态分析可能具有辅助识别伴严重童年期创伤的青少年抑郁症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抑郁症 青少年 静息态脑电图 微状态 童年期创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五羟色胺受体基因和五羟色胺转运体基因交互作用与青年人自杀未遂行为的关系 被引量:2
17
作者 刘微 冉柳毅 +5 位作者 靳佳佳 王苏亚 吴同 艾明 陈建梅 况利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1115-1119,共5页
目的探讨五羟色胺(5-hydroxy tryptamine,5-HT)系统中五羟色胺1B受体(5-hydroxy tryptamine 1B receptor,5-HTR1B)基因和五羟色胺转运体(5-hydroxy tryptamine transporter,5-HTT)基因的交互作用对青年人自杀未遂行为的影响。方法选取5-... 目的探讨五羟色胺(5-hydroxy tryptamine,5-HT)系统中五羟色胺1B受体(5-hydroxy tryptamine 1B receptor,5-HTR1B)基因和五羟色胺转运体(5-hydroxy tryptamine transporter,5-HTT)基因的交互作用对青年人自杀未遂行为的影响。方法选取5-HTR1B基因rs6296和5-HTT基因rs1042173、rs140701、rs2066713多态性位点,采用i MLDRTM多重SNP分型技术对病例组(70例自杀未遂青年人)和对照组(112例健康青年人)进行检验。采用广义多因子降维法(generalized multifactor dimensionality reduction,GMDR)分析基因-基因交互作用。结果 5-HTT基因rs1042173、rs140701、rs2066713的基因型频率和等位基因频率在病例组和对照组中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HTR1B rs6296等位基因频率在病例组和对照组中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HTR1B rs6296病例组基因型频率(CC 31.4%、CG 31.4%、GG 37.1%)和对照组基因型频率(CC 19.8%、CG53.2%、GG 27%)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327,P=0.016),经Bonferroni校正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GMDR分析结果显示,5-HTT与5-HTR1B基因交互作用存在于两位点模型(rs1042173、rs6296,测试样本精确度0.6185,交叉验证一致性10/10,P值为0.0210~0.0220)、三位点模型(rs1042173、rs140701、rs6296,测试样本精确度0.644 5,交叉验证一致性10/10,P值为0.003 0~0.004 0)、四位点模型(rs1042173、rs140701、rs2066713、rs6296,测试样本精确度0.6120,交叉验证一致性9/10,P值为0.0320~0.0330)。结论 5-HTR1B和5-HTT基因存在交互作用,并可能与青年人的自杀未遂行为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年人 自杀未遂 基因-基因交互作用 五羟色胺受体 五羟色胺转运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