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热量限制通过AMPK-SIRT1-线粒体通路延缓小鼠骨骼肌衰老 被引量:8
1
作者 蒲荣喜 白川川 +3 位作者 解栋梁 吴韦铷 舒彬 杨忠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548-552,共5页
目的观察热量限制对老化进程中小鼠骨骼肌线粒体等生物学性状的影响,探讨热量限制生物效应的分子机制。方法 13月龄C57BL/6雄性小鼠30只,按照简单随机抽样法分为自由进食组和热量限制组,每周按照自由进食组前1周平均摄食量的60%饲养热... 目的观察热量限制对老化进程中小鼠骨骼肌线粒体等生物学性状的影响,探讨热量限制生物效应的分子机制。方法 13月龄C57BL/6雄性小鼠30只,按照简单随机抽样法分为自由进食组和热量限制组,每周按照自由进食组前1周平均摄食量的60%饲养热量限制小鼠。热量限制12周后,测量骨骼肌衰减指数、胫前肌等肌纤维密度及相对横截面积,透射电镜观察骨骼肌线粒体变化,Western blot检测PGC1α、AMPKα、p-AMPKα及SIRT1等的表达,并比较老年鼠与成年鼠的表达差异。结果 1与自由进食组比较,热量限制组骨骼肌衰减指数变化不明显,胫前肌等肌纤维密度显著升高(P<0.01),相对横截面积降低(P<0.01);2电镜观察显示:与自由进食组比较,热量限制组骨骼肌线粒体长度和宽度均增加(P<0.05,P<0.01),相对密度增加(P<0.01),PGC1α表达升高(P<0.05);3与自由进食组比较,热量限制组骨骼肌AMPK的磷酸化水平升高(P<0.01),同时SIRT1表达也升高(P<0.05);4与成年鼠比较,老年鼠骨骼肌AMPK磷酸化水平下降(P<0.05),SIRT1和PGC1α的表达也均下降(P<0.05)。结论热量限制能显著促进老化进程中骨骼肌线粒体的生成及活性,这一作用可能通过激活AMPK信号途径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量限制 骨骼肌 线粒体 衰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红素加氧酶通过抑制NLRP3炎性小体的活化减轻小鼠骨骼肌萎缩 被引量:2
2
作者 任春光 蒲荣喜 +4 位作者 胡蝶 张亚莲 蔡星 舒彬 杨忠 《陆军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25-131,共7页
目的探讨诱导血红素加氧酶1(heme oxygenase-1,HO-1)是否通过抑制NLRP3炎性小体的活化减轻小鼠骨骼肌萎缩。方法32只8周龄雄性C57BL/6小鼠按照简单随机抽样法分为正常组、尾悬吊组(采用尾悬吊法建立下肢肌萎缩模型)、氯化血红素组(在尾... 目的探讨诱导血红素加氧酶1(heme oxygenase-1,HO-1)是否通过抑制NLRP3炎性小体的活化减轻小鼠骨骼肌萎缩。方法32只8周龄雄性C57BL/6小鼠按照简单随机抽样法分为正常组、尾悬吊组(采用尾悬吊法建立下肢肌萎缩模型)、氯化血红素组(在尾悬吊组建模基础上腹腔注射10 mg/μL的氯化血红素hemin诱导HO-1表达)和锌原卟啉组(在氯化血红素组基础上腹腔注射10 mg/μL的ZnPP拮抗HO-1表达),每组8只;另取8只同龄同种系小鼠进行胫前肌慢病毒注射并同步建立下肢肌萎缩模型,左侧为慢病毒干预组(胫前肌注射NLRP3-RNAi慢病毒抑制NLRP3的表达),右侧为慢病毒对照组(胫前肌注射慢病毒空载体)。各组处理2周后,通过HE染色、肌肉体质量比观察肌肉大小的变化情况;免疫印迹法检测胫前肌NLRP3、ASC、Caspase-1等蛋白表达;ELISA法检测胫前肌IL-1β、IL-18含量及氧化应激分子改变。结果通过尾悬吊建立了典型的小鼠下肢肌萎缩模型,在诱导HO-1的实验中,与尾悬吊组相比,氯化血红素组肌萎缩明显减轻,炎性小体NLRP3及相关蛋白ASC、Caspase-1表达降低(P<0.05);锌原卟啉组NLRP3相关蛋白的表达与尾悬吊组无明显差异。通过慢病毒干预NLRP3表达,与慢病毒对照组相比,慢病毒干预组抑制NLRP3表达后肌萎缩明显减轻,同时NLRP3炎性小体相关蛋白表达降低(P<0.05),下游IL-1β、IL-18含量降低(P<0.05);肌组织氧化应激状态减轻(P<0.05)。结论诱导HO-1能通过抑制NLRP3炎性小体的活化减轻尾悬吊小鼠骨骼肌萎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O-1 骨骼肌萎缩 NLRP3炎性小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磁刺激初级运动皮层(M1区)对不完全性脊髓损伤患者膀胱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7
3
作者 邓皓月 袁昌艳 +2 位作者 王树琼 彭秋怡 舒彬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22-125,共4页
目的:探讨磁刺激初级运动皮层(M1区)对不完全性脊髓损伤患者膀胱功能的影响。方法:60例不完全性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假刺激组、对照组,分别进行4周治疗。试验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M1区磁刺激;假刺激组方法同... 目的:探讨磁刺激初级运动皮层(M1区)对不完全性脊髓损伤患者膀胱功能的影响。方法:60例不完全性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假刺激组、对照组,分别进行4周治疗。试验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M1区磁刺激;假刺激组方法同试验组,但无磁刺激输出;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治疗前后比较3组患者的排尿日记、尿动力学指标、Qualiveen量表评分。结果:3组患者各项指标均值(残余尿量、日均单次排尿量、膀胱顺应性、最大尿流率、最大膀胱容量、Qualiveen量表评分)在治疗后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且有统计学差异(P<0.05),试验组各项指标较假刺激组和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磁刺激初级运动皮层可改善不完全性脊髓损伤患者膀胱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刺激 初级运动皮层 神经源性膀胱 脊髓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耐力运动对青年与老年小鼠股骨组织微结构变化的影响 被引量:3
4
作者 陈艳华 舒彬 +1 位作者 杨忠 卜凡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652-656,共5页
目的应用原子力显微镜(atomicforcemicroscope,AFM)观察中等强度耐力运动后青年与老年小鼠股骨组织微结构的变化,并探讨耐力运动对预防和改善骨质疏松的适宜年龄阶段。方法不同月龄清洁级雄性C57小鼠40只,平均分为3月龄青年组和16月龄... 目的应用原子力显微镜(atomicforcemicroscope,AFM)观察中等强度耐力运动后青年与老年小鼠股骨组织微结构的变化,并探讨耐力运动对预防和改善骨质疏松的适宜年龄阶段。方法不同月龄清洁级雄性C57小鼠40只,平均分为3月龄青年组和16月龄老年组,每组再平均分为对照组和运动组。青年及老年运动组使用转棒仪跑步运动12周,运动参数15r/min,25min/日。对照组正常饲养。实验结束后处死各组小鼠取股骨,石蜡包埋切片后通过AFM观察小鼠股骨皮质骨组织微结构。结果青年对照组可见骨陷窝环绕哈弗系统排列规则,有骨小管与其相沟通,钙磷晶体部分呈小柱状,部分呈团状分布;与青年对照组相比青年运动组可见骨陷窝数量及大小变化,表面粗糙度显著降低(P<0.05),提示骨组织表面平滑度增加,骨量增加;与青年对照组相比老年对照组可见骨陷窝数量大小变化,钙磷晶体数量减少,表面粗糙度显著增高(P<0.05),提示存在骨质疏松;与老年对照组相比老年运动组可见骨陷窝及钙磷晶体数量及大小无明显改变,表面粗糙度改变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中等强度耐力运动可以改善青年小鼠骨组织微结构,提高骨质量,但对已经发生骨质疏松的老年小鼠骨微结构无明显改善。提示老年骨质疏松的运动预防可能需要从成年开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耐力运动 骨组织微结构 原子力显微镜(AFM)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