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型牙髓病治疗材料硅酸盐水泥的生物相容性评估 被引量:1
1
作者 周志强 张红梅 +1 位作者 林居红 刘朝霞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496-500,共5页
目的评估硅酸盐水泥(PC)的生物相容性。方法参考GB/T16175标准,将PC、无机三氧化聚合物(MTA)、无菌硅胶管(阴性对照组)直接埋入SD大鼠背部皮下,分别在术后7、30、90 d观察材料与组织界面的局部炎症反应。按GB/T16886标准,通过急性溶血... 目的评估硅酸盐水泥(PC)的生物相容性。方法参考GB/T16175标准,将PC、无机三氧化聚合物(MTA)、无菌硅胶管(阴性对照组)直接埋入SD大鼠背部皮下,分别在术后7、30、90 d观察材料与组织界面的局部炎症反应。按GB/T16886标准,通过急性溶血实验评估材料的血液相容性。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组间炎症细胞数,LSD-t检验进行组间两两比较。结果植入实验术后7 d,PC组、MTA组、阴性对照组炎症反应程度均表现为Ⅱ级炎症反应,PC组、MTA组炎症细胞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阴性对照组炎细胞数明显少于两实验组。30 d时,两实验组和阴性对照组炎症反应程度均较7 d时低,炎症反应表现为Ⅰ级炎症反应,3组间炎症细胞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90 d时,各组炎症细胞数极少,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溶血实验表明PC、MTA溶血率分别为1.02%、1.09%,符合小于5%的标准。结论初步认为PC是一种生物相容性较好的生物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硅酸盐水泥 无机三氧化聚合物 生物相容性 牙髓病 治疗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icro-CT活体观察大鼠牙齿移动及复发过程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徐小淋 杨凤雪 +1 位作者 戴红卫 周建萍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1193-1196,共4页
目的:Micro-CT活体扫描连续观察不同矫治力引起的牙齿移动及复发的规律。方法:选择10周龄SD大鼠15只随机分成3组。对大鼠左侧上颌第一磨牙分别施加20g、50g、100g的矫治力,持续加载14d后卸载。在加力后的0、3、7、10、14d和停止加力后... 目的:Micro-CT活体扫描连续观察不同矫治力引起的牙齿移动及复发的规律。方法:选择10周龄SD大鼠15只随机分成3组。对大鼠左侧上颌第一磨牙分别施加20g、50g、100g的矫治力,持续加载14d后卸载。在加力后的0、3、7、10、14d和停止加力后3、7、10、14、28、42d用Micro-CT对大鼠进行活体扫描,测量每个时间点牙齿移动的距离。结果:在加力后的0-3d各组的磨牙都发生明显的近中移动,第3-10天,牙移动缓慢,第10天时20g和100g组移动距离快速增加。20g组在矫治力去除后的0-3d复发最多,50g和100g组在0-7d复发最多,28d几乎完全复发。结论:加载矫治力后牙齿呈现快速、缓慢、快速的移动规律,且轻力引起的牙移动更多。拆除加力装置的初期复发的最快,牙齿移动距离越大,复发越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CRO-CT 活体 牙齿移动 复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MPs-ERK5信号通路调控人牙周膜干细胞成骨分化的研究 被引量:8
3
作者 蒋琳 周鹏飞 +1 位作者 王佳 张燕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718-725,共8页
目的比较骨形态发生蛋白(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s,BMP)2、7、9对人牙周膜干细胞﹙human periodontal ligament stem cells,h PDLSCs﹚成骨分化的诱导作用,探讨BMPs-ERK5信号通路在成骨分化中的作用。方法首先采用组织块酶消化法分... 目的比较骨形态发生蛋白(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s,BMP)2、7、9对人牙周膜干细胞﹙human periodontal ligament stem cells,h PDLSCs﹚成骨分化的诱导作用,探讨BMPs-ERK5信号通路在成骨分化中的作用。方法首先采用组织块酶消化法分离培养原代h PDLSCs并鉴定,利用腺病毒载体介导的GFP、BMP2、BMP7和BMP9(Ad-GFP、Ad-BMP2、Ad-BMP7、Ad-BMP9)分别感染h PDLSCs,通过早期成骨分化指标碱性磷酸酶活性定性和定量检测、茜素红染色检测晚期成骨分化指标钙盐结节沉积情况、qRT-PCR检测细胞成骨分化相关基因骨钙蛋白和骨桥蛋白mRNA表达,比较发现BMP9对细胞成骨分化的作用最强;采用Ad-BMP9感染h PDLSCs 24 h后,检测BMP9作用PDLSCs后对ERK5磷酸化水平的影响和ERK5信号通路特异性抑制剂BIX02189预处理后BMP9-ERK5通路对h PDLSCs成骨分化的影响。结果 1分离培养的h PDLSCs为成纤维细胞样,呈漩涡状生长,抗波形蛋白表达阳性,抗角蛋白表达阴性,具有间充质属性和克隆形成能力。2BMP2、BMP7和BMP9均有促进细胞成骨分化作用,其中3组的碱性磷酸酶定量结果和成骨分化相关基因相对表达量与GFP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BMP9效力最强。3Western blot检测显示BMP9增强p-ERK5的表达。而抑制剂BIX02189呈剂量依赖性地抑制p-ERK5的表达。BIX02189预处理细胞后、感染Ad-BMP9的结果显示,BMP9对细胞的促成骨作用较未处理组明显降低,其中BMP9组的碱性磷酸酶定量分析结果与成骨分化相关基因相对表达量与BIX02189处理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BMP9具有较强的促h PDLSCs成骨分化作用,ERK5信号转导途径在BMP9诱导h PDLSCs成骨分化过程中发挥了正向调节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形态发生蛋白 牙周膜干细胞 成骨分化 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5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强度超声对大鼠牙槽骨改建过程中COX-2和PGE_2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4
4
作者 杨梅 向学熔 +3 位作者 叶国 潘兰兰 范小平 晏莺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829-834,共6页
目的探讨低强度脉冲超声(low-intensity pulsed ultrasound,LIPUS)对大鼠正畸牙移动速度及牙槽骨改建过程中环氧化酶-2(cyclooxygenase-2,COX-2)和前列腺素E_2(prostaglandin E_2,PGE_2)表达的影响。方法健康6~8周雄性Sprague-Dawley(SD... 目的探讨低强度脉冲超声(low-intensity pulsed ultrasound,LIPUS)对大鼠正畸牙移动速度及牙槽骨改建过程中环氧化酶-2(cyclooxygenase-2,COX-2)和前列腺素E_2(prostaglandin E_2,PGE_2)表达的影响。方法健康6~8周雄性Sprague-Dawley(SD)大鼠25只,采用左右对照实验,分为单纯加力组(左上颌,对照组)以及LIPUS+加力组(右上颌,实验组),2组各又下设LIPUS刺激后1、3、5、7、14 d5个时相点。建立正畸牙移动动物模型,每只实验鼠右上颌加力后第2天行LIPUS刺激(频率1.5 MHz、强度30 m W/cm^2、脉冲宽度200μs、重复频率1 k Hz),每天1次,每次20 min,左上颌行不开功率的假刺激,于相应时间点处死实验鼠,取上颌第一磨牙至第三磨牙及周围牙槽骨用于牙齿移动距离测量,脱钙后取第一磨牙及周围牙槽骨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实验组牙齿移动速度快于对照组,第5、7、14天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显示:实验组COX-2、PGE_2的表达均高于对照组,均在第7天达到高峰,实验组第5、7天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LIPUS能有效促进牙槽骨改建过程中COX-2、PGE_2的表达,从而促进牙槽骨改建,对加快正畸牙移动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强度脉冲超声 牙槽骨改建 环氧化酶-2 前列腺素E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咬合板联合超激光及护理治疗颞下颌关节功能紊乱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段小燕 陈军 李艳 《激光杂志》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68-70,共3页
探究咬合板联合超激光及护理治疗颞下颌关节功能紊乱病(TMD)的临床效果。将96例TMD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n=48例)和实验组(n=48例)。对照组采取咬合板治疗结合护理干预,实验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超激光照射。治疗3个月后,采用颞下... 探究咬合板联合超激光及护理治疗颞下颌关节功能紊乱病(TMD)的临床效果。将96例TMD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n=48例)和实验组(n=48例)。对照组采取咬合板治疗结合护理干预,实验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超激光照射。治疗3个月后,采用颞下颌关节功能评价(Friction指数法),于治疗前后比较两组颞下颌关节功能状况及两组临床效果。治疗后总有效率比较,对照组总有效率72.9%,实验组总有效率95.8%,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后两组颞下颌关节功能评分均比治疗前显著下降(P<0.05),但实验组优于对照组,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咬合板联合超激光及护理治疗TMD,能缩短治疗时间,缓解TMD的各种症状,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颞下颌关节紊乱病 咬合板 超激光照射 护理 Friction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iR-877-3p抑制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泌MCP-1及T淋巴细胞趋化及凋亡引起小鼠骨质疏松 被引量:3
6
作者 秦杰 张燕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481-487,共7页
目的研究miR-877-3p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迁移趋化及凋亡T淋巴细胞的影响。方法构建双侧卵巢摘除术(OVX)所致骨质疏松症及假手术(sham)模型。术后8周,显微CT(Micro-CT)检测两组小鼠骨参数指标;ELISA检测BMSC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 目的研究miR-877-3p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迁移趋化及凋亡T淋巴细胞的影响。方法构建双侧卵巢摘除术(OVX)所致骨质疏松症及假手术(sham)模型。术后8周,显微CT(Micro-CT)检测两组小鼠骨参数指标;ELISA检测BMSC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的水平,OVX组及假手术组BMSC分别与T淋巴细胞共培养,采用PKH26染色TranswellTM实验观察两组T淋巴细胞迁移能力,流式细胞术检测两组T淋巴细胞凋亡水平,反转录PCR检测BMSC的miR-877-3p表达。通过细胞转染,过表达或下调BMSC miR-877-3p水平,ELISA检测各组BMSC分泌的MCP-1水平,采用上述方法检测T淋巴细胞迁移能力T淋巴细胞凋亡水平。结果OVX组小鼠骨小梁数量,骨密度均低于假手术组小鼠。OVX组BMSC分泌MCP-1水平,趋化及凋亡T淋巴细胞能力均低于假手术组BMSC。OVX组BMSC表达miR-877-3p水平高于假手术组。过表达BMSC miR-877-3p后,BMSC分泌MCP-1,趋化及凋亡T淋巴细胞水平降低,下调miR-877-3p后则结果相反。结论miR-877-3p通过抑制BMSC MCP-1的分泌及T淋巴细胞趋化及凋亡,可能是骨质疏松症的发生发展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 趋化 凋亡 miR-877-3p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iR-181a对骨质疏松小鼠骨髓贴壁基质细胞体外增殖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6
7
作者 杨其芬 邵秉一 +1 位作者 杨德琴 郑玉琪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9期1966-1971,共6页
目的探讨骨质疏松发生过程中miR-181a对骨髓贴壁基质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s)增殖能力的影响。方法选用8周龄健康的20只雌性小鼠,并进行双侧卵巢切除(OVX组),建立雌性小鼠绝经后的骨质疏松模型。另选用同一周龄,体质量相近的2... 目的探讨骨质疏松发生过程中miR-181a对骨髓贴壁基质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s)增殖能力的影响。方法选用8周龄健康的20只雌性小鼠,并进行双侧卵巢切除(OVX组),建立雌性小鼠绝经后的骨质疏松模型。另选用同一周龄,体质量相近的20只健康小鼠行双侧卵巢附近脂肪组织部分切除,建立假手术组(Sham组)。2个月后Micro-CT检测2组小鼠松质骨中骨小梁微观结构参数及骨密度指标,MTT检测2组细胞增殖能力的差异。RT-PCR检测2组细胞中miR-181a的表达差异,上调(下调)细胞内miR-181a水平后MTT检测骨髓贴壁基质细胞增殖情况。结果 MicroCT显示Sham组与OVX组骨小梁微观结构参数及骨密度有显著差异(P<0.05)。MTT显示Sham组MSCs增殖能力高于OVX组(P<0.05)。RT-PCR显示Sham组中miR-181a较OVX组表达显著降低(P<0.05)。上调(下调)miR-181a后,MSCs增殖能力下降(上升)。成骨成脂能力检测发现OVX组MSCs成脂能力强于Sham组,而其成骨能力弱于Sham组(P<0.05)。结论雌激素缺乏所导致的骨质疏松症中,miR-181a高表达可抑制MSCs的增殖,可能是影响骨质疏松发病的重要因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雌激素 增殖 miR-181a 骨髓贴壁基质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对破骨细胞分化不同阶段的影响 被引量:4
8
作者 丁晓倩 胡赟 +3 位作者 罗丹 唐宇 李彩玉 郑雷蕾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573-579,共7页
目的探究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AGEs)对破骨细胞分化不同阶段的影响。方法利用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RANKL)于体外诱导小鼠巨噬细胞系Raw264.7细胞进行破骨细胞向分化,通过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TRAP)染色确定破骨细胞分化的不同阶段,... 目的探究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AGEs)对破骨细胞分化不同阶段的影响。方法利用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RANKL)于体外诱导小鼠巨噬细胞系Raw264.7细胞进行破骨细胞向分化,通过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TRAP)染色确定破骨细胞分化的不同阶段,并将细胞随机分为对照组、分化早期阶段干预组、分化晚期阶段干预组;用CCK-8法检测AGEs作用下的细胞活性;破骨细胞向诱导完成后进行TRAP染色,以RT-PCR检测RANK、NFATC-1、TRAF-6、TRAP、CTSK的mRNA表达,以Western blot检测CTSK及RANK的蛋白表达。结果将Raw264.7细胞破骨细胞向分化的前3 d划分为细胞分化早期阶段,之后为细胞分化晚期阶段;100 mg/L的AGEs对Raw264.7细胞的生长无明显影响;早期阶段干预组及晚期阶段干预组的TRAP染色阳性细胞数量均多于对照组,早期阶段干预组与对照组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早期阶段干预组及晚期阶段干预组的RANK、NFATC-1、TRAF-6、TRAP、CTSK的mRNA表达均多于对照组,早期阶段干预组与对照组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TSK及RANK的蛋白表达趋势与相关mRNA表达变化趋势一致。结论 AGEs可能对破骨细胞分化的不同阶段产生不同影响,AGEs于破骨细胞分化早期阶段加入对其分化的促进作用比在晚期阶段加入更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 巨噬细胞 破骨细胞 分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漂白方式对不同类型天然牙漂白治疗的效果评估 被引量:2
9
作者 周娜姿 王璐 徐镔亭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3期1288-1293,共6页
目的评价不同漂白方式对美学区不同类型天然牙的漂白效果。方法选择本院修复科2018年11月至2019年1月进行天然牙漂白的患者4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2组(n=20):诊室漂白组患者接受1次诊室漂白治疗;诊室-家庭联合漂白组的患者在... 目的评价不同漂白方式对美学区不同类型天然牙的漂白效果。方法选择本院修复科2018年11月至2019年1月进行天然牙漂白的患者4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2组(n=20):诊室漂白组患者接受1次诊室漂白治疗;诊室-家庭联合漂白组的患者在1次诊室漂白基础上联合家庭漂白治疗(佩戴注入漂白剂的专用托盘,8 h/d,2周)。采用Materialise 3-matic建模软件和3D打印技术设计、制作出牙齿测色专用个性化导板,配合电脑比色仪VITA Easyshade测色及计算色差。比较两组治疗完成前后患者不同类型天然牙(中切牙、尖牙、前磨牙)的色差值ΔE、亮度差值ΔL~*、红绿差值Δa~*以及黄蓝差值Δb~*。结果不同漂白方式的ΔE、ΔL~*、Δa~*、Δb~*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类型天然牙的ΔE、Δa~*、Δb~*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漂白方式和牙齿类型对Δa~*值的影响存在交互效应(P<0.05)。诊室-家庭联合漂白组3种类型天然牙的Δa~*值显著低于诊室漂白组(P<0.05),诊室-家庭联合漂白组中尖牙、前磨牙的Δa~*值显著低于中切牙(P<0.05)。结论不同类型天然牙接受诊室-家庭联合漂白红色减弱效果均比诊室漂白好,诊室-家庭联合漂白对尖牙、前磨牙红色减弱的效果优于中切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学区天然牙 诊室-家庭联合漂白 测色导板 电脑比色仪 色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