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口腔癌术后化疗早期血小板升高相关因素研究
1
作者 陈英 李勇 +3 位作者 邱丽华 李显 王启明 李婷 《激光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95-96,100,共3页
目的:探讨口腔癌患者术后化疗早期血小板升高的意义。方法:查阅2008年1月至2011年1月在我院行术后化疗的86例口腔癌患者病历资料,统计化疗前及化疗第一至四周期PLT数,探寻血小板数(Platelets,PLT)的变化规律;选取2011年8月至2012年7月... 目的:探讨口腔癌患者术后化疗早期血小板升高的意义。方法:查阅2008年1月至2011年1月在我院行术后化疗的86例口腔癌患者病历资料,统计化疗前及化疗第一至四周期PLT数,探寻血小板数(Platelets,PLT)的变化规律;选取2011年8月至2012年7月在我院行术后化疗46例口腔癌患者,20例健康人作为对照组,晨起空腹采血,检测血液常规,分离血清,ELISA法检测血清中Flt-3配体(Flt-3 ligand,FL)及血小板生成素(Thrombopoietin,TPO)含量。结果:①2008年1月至2011年1月86例口腔癌患者有27例化疗期间出现PLT先升高再降低的现象,且升高较化疗前具有显著性(P<0.05)。②2011年8月至2012年7月46例口腔癌患者化疗前PLT各参数与对照组均无明显差异(P>0.05),而化疗后与化疗前相比,PLT、血小板压积(Platecrit,PCT)明显升高(P<0.05),血小板平均体积(Mean Platelet Volume,MPV)、血小板分布宽度(Platelet distribution width,PDW)则明显降低(P<0.05);化疗前血清中FL、TPO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P>0.05),化疗后与化疗前相比,FL明显降低(P<0.05),TPO差异不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术后11.5个月行化疗时,骨髓造血功能已基本恢复正常,而化疗后骨髓造血功能确实受到一定的抑制;化疗早期血小板升高是由于外周血中血小板破坏减少,而非骨髓生成血小板增多所致;化疗早期血小板升高不能代表肿瘤治疗无效,或者癌细胞发生转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癌 化疗 血小板升高 FL TPO
在线阅读 下载PDF
uPAR抗体对口腔癌HB细胞增殖的影响 被引量:1
2
作者 杨永帆 李苹苹 +3 位作者 龚媛媛 胡常红 周雯雯 梅杰 《激光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90-91,共2页
目的:检测uPAR抗体对口腔癌HB细胞增殖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MTT法检测不同浓度的uPAR抗体(20、50、100μg/ml)作用于口腔癌HB细胞,并检测不同作用时间(24、48和72 h)的细胞增殖抑制率;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的变化;Annexin V... 目的:检测uPAR抗体对口腔癌HB细胞增殖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MTT法检测不同浓度的uPAR抗体(20、50、100μg/ml)作用于口腔癌HB细胞,并检测不同作用时间(24、48和72 h)的细胞增殖抑制率;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的变化;Annexin V-FITC/PI染色法检测对细胞凋亡的影响;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uPAR抗体对HB细胞分泌VEGF-D的影响。结果:uPAR抗体能抑制HB细胞的增殖,并呈现浓度和时间依赖关系。uPAR抗体可使HB细胞周期停滞于G0/G1期,随着uPAR抗体作用浓度的增加,G0/G1期细胞比例逐渐增高。uPAR抗体可促进HB细胞凋亡并呈现一定的浓度依赖关系。uPAR抗体对HB细胞分泌VEGF-D有抑制作用,随着uPAR抗体浓度的增高,其VEGF-D分泌量也逐渐降低。结论:uPAR抗体可抑制HB细胞增殖,其可能机制是使细胞周期停滞于G0/G1期,促进细胞凋亡及减少VEGF-D的分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uPAR抗体 口腔癌 细胞周期 细胞凋亡 VEGF-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偏侧咀嚼与颞下颌关节紊乱病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0
3
作者 王启明 方泽强 冯驰 《激光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85-87,共3页
目的:结合大规模病历统计对偏侧咀嚼在颞下颌关节紊乱病患者中的临床特点进行分析,探讨偏侧咀嚼与颞下颌关节疾病的相关性。方法:本次实验对2008年1月-2014年1月期间在我院诊断为颞下颌关节紊乱病的752名患者,1504侧关节的临床病历资料... 目的:结合大规模病历统计对偏侧咀嚼在颞下颌关节紊乱病患者中的临床特点进行分析,探讨偏侧咀嚼与颞下颌关节疾病的相关性。方法:本次实验对2008年1月-2014年1月期间在我院诊断为颞下颌关节紊乱病的752名患者,1504侧关节的临床病历资料进行分类和统计,结果行X2检验。结果:本次研究中,偏侧咀嚼习惯与颞下颌关节紊乱症中的疼痛,弹响及下颌运动异常症状均密切相关;有偏侧咀嚼习惯的患者中,盘后区或咀嚼肌区疼痛症状的出现均与偏侧咀嚼有关,而且非咀嚼惯用侧出现疼痛的患者较多;牙列缺损和牙体疾病会促进偏侧咀嚼习惯的形成。以上结果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1.偏侧咀嚼是颞下颌关节紊乱病的重要诱因;2.有偏侧咀嚼习惯的患者中,非咀嚼惯用侧盘后区和咀嚼肌区出现疼痛的患者较多;3.偏侧咀嚼习惯的形成与牙列缺损和牙体疾病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偏侧咀嚼 颞下颌关节紊乱症 盘后区疼痛 咀嚼区疼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发性阿弗他溃疡的中医证型与免疫的关系研究 被引量:3
4
作者 李敏 陈方淳 +1 位作者 黄孝庆 王竹行 《激光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71-72,共2页
目的:观察不同中医证型复发性阿弗他溃疡(Recurrent Aphthous Ulcer,RAU)患者的免疫状况,探讨其中医证型与免疫的关系,为临床医师初步判断RAU患者免疫状况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97例RAU患者按中医辨证的方法分成胃火上炎型、阴虚火... 目的:观察不同中医证型复发性阿弗他溃疡(Recurrent Aphthous Ulcer,RAU)患者的免疫状况,探讨其中医证型与免疫的关系,为临床医师初步判断RAU患者免疫状况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97例RAU患者按中医辨证的方法分成胃火上炎型、阴虚火旺型、心脾积热型和脾肾阳虚型,分别检测其体液免疫及细胞免疫,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①胃火上炎型的RAU患者人数最多(44.3%)。②RAU患者外周血细胞免疫指标总体表现为体液免疫正常和细胞免疫的降低,其中CD3、CD4、和CD4/CD8水平分别降低86.60%、79.38%、和76.29%),③不同中医证型RAU患者组间比较显示:心脾积热型的CD3水平较其他三型低,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脾肾阳虚型的CD3水平较其他三型高,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阴虚火旺型的CD4、和CD4/CD8水平较胃火上炎型和脾肾阳虚型低,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证型RAU患者的CD8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RAU患者的免疫状态以细胞免疫紊乱为主:RAU患者的中医证型和免疫存在一定的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发性阿弗他溃疡 中医证型 免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强度脉冲超声波联合引导骨再生术对Beagle犬牙周骨开窗缺损修复效应的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高翔 宋锦璘 +2 位作者 邓锋 赵纯亮 王智彪 《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895-901,共7页
本研究探讨了低强度脉冲超声波(LIPUS)联合引导骨再生术(GBR),对Beagle犬牙周骨开窗缺损的修复效应。构建5只Beagle犬尖牙颊侧根中1/3处5 mm×5 mm矩形牙周骨开窗缺损模型,将每只Beagle犬4颗尖牙随机分配到4个治疗组:LIPUS(90 mW/cm... 本研究探讨了低强度脉冲超声波(LIPUS)联合引导骨再生术(GBR),对Beagle犬牙周骨开窗缺损的修复效应。构建5只Beagle犬尖牙颊侧根中1/3处5 mm×5 mm矩形牙周骨开窗缺损模型,将每只Beagle犬4颗尖牙随机分配到4个治疗组:LIPUS(90 mW/cm2,20 min/d)组、LIPUS(90 mW/cm2,20 min/d)+GBR组、GBR组、空白对照组,每组共计5颗实验牙。4周后处死Beagle犬,通过对实验区进行HE、Masson染色、Micro-CT检测以及对新生牙槽骨面积(NBA)及新生牙槽骨占初始缺损面积百分比(NBA%)的测量,比较各组牙周骨开窗缺损的组织学修复差异。Micro-CT观察显示,各组新生牙槽骨面积由大到小依次为LIPUS+GBR组、GBR组、LIPUS组、空白对照组;Masson染色显示,相比GBR组和空白对照组,LIPUS组和LIPUS+GBR组新生牙槽骨胶原成熟度较高;组织学测量各组NBA及NBA%,LIPUS组为(0.39±0.06)mm2,7.74%±1.09%;LIPUS+GBR组为(0.52±0.13)mm2,10.3%±2.22%;GBR组为(0.41±0.11)mm2,7.44%±2.20%;空白对照组为(0.24±0.04)mm2,4.64%±0.99%,各组间牙槽骨修复效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新生牙槽骨量由大到小依次为LIPUS+GBR组、GBR组、LIPUS组、空白对照组。LIPUS辅助GBR治疗能够促进牙周骨开窗缺损的早期修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强度脉冲超声波 引导骨组织再生 BEAGLE犬 牙周骨开窗缺损 修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前伸头位对颞下颌关节振动的影响 被引量:3
6
作者 孙吉成 兰泽栋 +1 位作者 林雪峰 何冰 《激光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98-99,共2页
目的:研究前伸头位对颞下颌关节振动的影响。方法:采用Bio-JVA关节振动分析仪,测量30名健康正常牙合青年女性受试者分别在自然头位以及最大前伸头位时做节律性大张闭口运动时的双侧颞下颌关节的表面振动,并对数据结果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目的:研究前伸头位对颞下颌关节振动的影响。方法:采用Bio-JVA关节振动分析仪,测量30名健康正常牙合青年女性受试者分别在自然头位以及最大前伸头位时做节律性大张闭口运动时的双侧颞下颌关节的表面振动,并对数据结果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最大前伸头位时振动总能量、小于以及大于300Hz频率的振动能量、峰频率以及峰振幅与自然头位时相比增高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自然头位与前伸头位双侧颞下颌关节振动的发生率分别为50.0%和55.0%,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最大前伸头位时颞下颌关节振动显著增强,前伸异常头颈姿势位可能是致颞下颌关节运动产生异常振动的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头位 前伸头位 颞下颌关节 振动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arisolv化学-机械去龋后牙本质表面的扫描电镜观察 被引量:1
7
作者 罗雍凤 林居红 张红梅 《激光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62-64,共3页
目的:用扫描电镜观察Carisolv和慢速球钻去除乳牙、恒牙龋损后牙本质表面的微观形态。方法:选取龋损至牙本质层但未累及牙髓的乳、恒磨牙各10颗,沿龋洞中心纵剖为两部分,分别用Carisolv和球钻去龋,扫描电镜观察牙本质横剖面及纵剖面的... 目的:用扫描电镜观察Carisolv和慢速球钻去除乳牙、恒牙龋损后牙本质表面的微观形态。方法:选取龋损至牙本质层但未累及牙髓的乳、恒磨牙各10颗,沿龋洞中心纵剖为两部分,分别用Carisolv和球钻去龋,扫描电镜观察牙本质横剖面及纵剖面的微观形态。结果:Carisolv组横剖面牙本质表面不规则、粗糙、玷污层少、小管口开放,恒牙的不规则程度更明显;纵剖面见管周牙本质完整,与管间牙本质分界清楚。球钻组横剖面见玷污层覆盖大部分牙本质表面,小管开口堵塞;纵剖面见管周牙本质塌陷,牙本质结构模糊不清,乳恒牙无明显区别。结论:Carisolv能有效去除玷污层,形成有利于复合树脂粘结的牙本质界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ARISOLV 龋病 扫描电镜 乳牙 恒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缺氧诱导因子1α对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核心结合因子α1表达的影响
8
作者 徐凌 黄姣 《激光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58-60,共3页
目的:研究体外低氧实验中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对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核心结合因子α1(Cbfαl)表达的影响。方法:将体外培养的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别置于常氧(含有5%CO2的培养箱中)和低氧(含4%O2、5%CO2和91%N2的三气培养箱中)... 目的:研究体外低氧实验中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对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核心结合因子α1(Cbfαl)表达的影响。方法:将体外培养的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别置于常氧(含有5%CO2的培养箱中)和低氧(含4%O2、5%CO2和91%N2的三气培养箱中)中培养,分别于1d、3d、5d和7d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细胞内HIF-1α和Cbfα1 mRNA的表达水平:用siRNA抑制细胞HIF-1αmRNA表达后用Western blot法检测HIF-1α和Cbfαl蛋白表达。结果:与常氧组相比,低氧组细胞HIF-1αmRNA的表达均增加(1d、3d、5d和7d:p<0.05),且3d达到最高峰;细胞Cbfα1 mRNA的表达明显下降,3d尤为明显(p<0.05):低氧组细胞转染siRNA干扰HIF-1α表达后,能促进细胞内Cbfαl蛋白的表达(p<0.05)。结论:低氧微环境抑制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成骨向分化,细胞内HIF-1α反向调节Cbfαl的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氧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缺氧诱导因子1Α 核心结合蛋白α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