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翻瓣与不翻瓣种植二期手术牙龈美学效果评价 被引量:9
1
作者 杨小竺 王琳 +2 位作者 李晓东 裴仲秋 白石 《激光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105-106,共2页
目的:评价翻瓣、不翻瓣两种种植二期软组织手术成形方法对种植义齿修复前牙区牙列缺损的临床效果及美学意义。方法:观察46例患者单颗种植义齿周围的牙龈美观状况及软组织健康情况,并对患者满意度进行调查。结果:2组共46颗种植体均获得... 目的:评价翻瓣、不翻瓣两种种植二期软组织手术成形方法对种植义齿修复前牙区牙列缺损的临床效果及美学意义。方法:观察46例患者单颗种植义齿周围的牙龈美观状况及软组织健康情况,并对患者满意度进行调查。结果:2组共46颗种植体均获得良好的骨结合;不翻瓣组有87%的患者牙龈乳头指数(Papilla index score,PIS)达到了Ⅱ至Ⅲ级和改良红色美学指数(Defined pink esthetic score,DPES)为高度小于2mm以内;患者牙周组织基本健康对种植义齿的美学效果总体满意。结论:在严格掌握适应症前提下,采用软组织扩增的不翻瓣种植二期手术可以获得更理想的修复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翻瓣种植二期手术 位点扩增 美学效果 牙乳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T与ISQ能反映种植体初期稳定性吗 被引量:4
2
作者 庞琴 王超 +3 位作者 马小娟 杜全高 吴婷婷 付钢 《口腔医学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50-153,共4页
目的:研究不同植入扭矩(insertion torque,IT)及其种植体稳定系数(implant stability quotient,ISQ)值的种植体抵抗力作用下微动的能力,分析IT与ISQ能否反映种植体初期稳定性。方法:将24颗种植体以设定扭矩植入牛肋骨中并测量相应的ISQ... 目的:研究不同植入扭矩(insertion torque,IT)及其种植体稳定系数(implant stability quotient,ISQ)值的种植体抵抗力作用下微动的能力,分析IT与ISQ能否反映种植体初期稳定性。方法:将24颗种植体以设定扭矩植入牛肋骨中并测量相应的ISQ值。安放好基台及全瓷冠后,进行水平向及垂直向加力,记录微动150μm时的力。结果:在每组样本中,IT和ISQ均与种植体初期稳定性不相关(P>0.05);在同一样本中,IT和ISQ可与种植体初期稳定性相关。结论:IT与ISQ反映种植体初期稳定性是有条件的;IT与ISQ不一定能反映种植体初期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种植体 植入扭矩 种植体稳定系数 微动 初期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D打印多孔钛个性化根形种植体的体内骨愈合研究 被引量:7
3
作者 秦风利 王超 +2 位作者 刘婷 喻缇 黄元丁 《口腔医学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1337-1341,共5页
目的:观察不同设计方式的3D打印多孔钛个性化根形种植体在体内的骨愈合效果,为此新型种植体的研发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利用CBCT影像技术、逆向工程、计算机辅助设计等技术设计了3组具有不同结构的多孔钛个性化根形种植体。通过3D打印技... 目的:观察不同设计方式的3D打印多孔钛个性化根形种植体在体内的骨愈合效果,为此新型种植体的研发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利用CBCT影像技术、逆向工程、计算机辅助设计等技术设计了3组具有不同结构的多孔钛个性化根形种植体。通过3D打印技术制作的多孔钛个性化根形种植体通过手术的方式植入比格犬颌骨内。3个月后,获取比格犬颌骨标本,通过X线片、Micro-CT和硬组织切片染色等方法观察种植体骨结合情况。结果:动物术后大体观察、影像学和组织学检测均显示此个性化种植体在体内具有良好的生物安全性,骨组织长入多孔结构内部,种植体与周围骨组织均产生骨结合。3组个性化种植体中,A组单根式种植体成骨效果最好,其次为C组分根式,成骨效果最差的是B组多根联合式。结论:通过比格犬动物体内实验证明此3D打印多孔钛个性化根形种植体在动物体内均能够达到良好的骨结合,其中采用单根式或分根式植入成果效果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D打印 多孔钛 根形种植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信号素3A对成牙骨质细胞系OCCM-30增殖和矿化功能影响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3
4
作者 邱雨 任嫒姝 +2 位作者 庞琴 马小娟 付钢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445-448,共4页
目的:初步探讨信号素3A(Semaphorin3A,Sema3A)对成牙骨质细胞增殖、矿化的影响。方法:采用不同浓度的重组人Sema3A(0、0.5、1mg/L)处理成牙骨质细胞OCCM-30。MTT法检测Sema3A对成牙骨质细胞增殖的影响,酶比活性法检测细胞碱性磷酸酶(ALP... 目的:初步探讨信号素3A(Semaphorin3A,Sema3A)对成牙骨质细胞增殖、矿化的影响。方法:采用不同浓度的重组人Sema3A(0、0.5、1mg/L)处理成牙骨质细胞OCCM-30。MTT法检测Sema3A对成牙骨质细胞增殖的影响,酶比活性法检测细胞碱性磷酸酶(ALP)活性的变化,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骨钙素(OCN),骨桥蛋白(OPN)和Runx2基因的表达,茜素红染色法检测矿化结节的形成。结果:Sema3A对成牙骨质细胞的增殖和ALP活性无明显影响。Sema3A抑制OCN和Runx2基因的表达(P<0.05),并抑制矿化结节的形成。结论:Sema3A对成牙骨质细胞的增殖无明显影响,但对细胞的矿化功能起到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号素3A 成牙骨质细胞 增殖 矿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下颌切牙管的三维空间分布规律研究及对颏部取骨的范围探讨 被引量:3
5
作者 喻缇 周乔 +2 位作者 黄元丁 季平 黄弘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57-161,共5页
目的:利用口腔锥形束CT(CBCT)探寻下颌切牙管(MIC)在下颌骨内的一般分布规律,为降低患者颏部截骨术后的神经并发症风险提供影像学依据。方法:收集80例患者下颌骨的CBCT影像资料,评估MIC在颏孔间区各牙位下方的检出率和清晰度,并对MIC的... 目的:利用口腔锥形束CT(CBCT)探寻下颌切牙管(MIC)在下颌骨内的一般分布规律,为降低患者颏部截骨术后的神经并发症风险提供影像学依据。方法:收集80例患者下颌骨的CBCT影像资料,评估MIC在颏孔间区各牙位下方的检出率和清晰度,并对MIC的直径及其与下颌骨各平面之间的距离进行测量。结果:MIC的检出率为52.5%~77.4%,从下颌中切牙区到第一前磨牙区,其影像清晰度逐步增高。在颊舌方向上,MIC到下颌唇侧皮质骨板的平均水平距离和切线距离分别为(3.74±1.23)mm和(3.54±1.18)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在垂直方向上,MIC与双侧颏孔连线之间的垂直距离从第一前磨牙区(4.47±2.07)mm到中切牙区(7.36±2.61)mm逐渐增加(P<0.0001),而MIC到根尖的垂直距离则逐渐降低(P<0.0001)。结论:从颏孔区到下颌正中联合,MIC逐渐向根方走行,且清晰度和检出率逐渐下降;MIC到唇侧骨板的水平距离基本保持不变。为尽量避免MIC神经并发症的发生,颏部取骨的范围最好在正中联合区域,且厚度应控制在3.5 mm以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颌切牙管 锥形束CT 颏部取骨 神经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颈动脉三角区损伤的急救与护理——附5例报告 被引量:3
6
作者 李媛 郑田 《四川生理科学杂志》 2014年第4期166-168,共3页
目的:探讨颈动脉三角区损伤的护理经验,为临床护理工作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5例颈动脉三角区外伤的急诊患者采取积极相应的护理措施,主要包括急救护理、术前和术后护理、预防并发症护理。结果:所有患者采取相应护理措施后均未发生并发... 目的:探讨颈动脉三角区损伤的护理经验,为临床护理工作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5例颈动脉三角区外伤的急诊患者采取积极相应的护理措施,主要包括急救护理、术前和术后护理、预防并发症护理。结果:所有患者采取相应护理措施后均未发生并发症,患者伤口愈合良好。结论:对颈动脉三角区重要血管损伤患者通过正确积极的护理措施,能提高救治成功率、有效避免并发症的发生,促进患者康复、达到理想的临床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损伤 血管 颈动脉三角区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浓缩生长因子对游离龈移植术后供区创面愈合的效果评价 被引量:4
7
作者 梁源 罗椸 +2 位作者 沈静涛 王思 周乔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1135-1138,共4页
目的:比较血小板衍生物浓缩生长因子(concentrated growth factor,CGF)与常规处理对于游离龈移植术后硬腭供区伤口愈合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就诊于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行游离龈移植术的患者共计30例(对照组14例;CGF组16例),其中... 目的:比较血小板衍生物浓缩生长因子(concentrated growth factor,CGF)与常规处理对于游离龈移植术后硬腭供区伤口愈合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就诊于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行游离龈移植术的患者共计30例(对照组14例;CGF组16例),其中对照组在获取游离龈瓣后仅在供区位置缝合碘仿纱条,而CGF组则在硬腭供区创面覆盖CGF膜,随后缝合碘仿纱条。术后定期复诊,以患者术后创面愈合程度作为主要结局,患者创口的痛感、肿胀等主观感受以及牙龈的颜色质地等为次要结局,观察并统计相应临床结果。结果:CGF组在愈合面积上除术后3 d相较于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外(P=0.138),其余时间点均优于对照组(P<0.05);就术后供区愈合后的牙龈黏膜质地而言,CGF组在术后即刻、术后3 d和7 d均优于对照组(P<0.05);就术后供区疼痛、肿胀而言,CGF组在术后各个时间点上给患者带来的主观感受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与常规术后对供区的处理相比,CGF的覆盖促进了术后供区的伤口愈合与黏膜状态,且缓解了患者术后的疼痛、肿胀及不适,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浓缩生长因子 伤口愈合 疼痛 游离龈移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