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低强度脉冲超声波联合引导骨组织再生促进牙周骨缺损修复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9
1
作者 蒋欣益 杨霁 +3 位作者 柴召午 宋锦璘 邓锋 王智彪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487-492,共6页
目的探讨低强度脉冲超声波(LIPUS)联合引导骨组织再生(GBR)对Beagle犬尖牙牙周骨缺损的修复效应。方法将8只Beagle犬中每只犬的4颗尖牙随机分配到4组:实验1组(LIPUS处理+GBR+自体骨移植组),实验2组(LIPUS处理+自体骨移植组),实验3组(GBR... 目的探讨低强度脉冲超声波(LIPUS)联合引导骨组织再生(GBR)对Beagle犬尖牙牙周骨缺损的修复效应。方法将8只Beagle犬中每只犬的4颗尖牙随机分配到4组:实验1组(LIPUS处理+GBR+自体骨移植组),实验2组(LIPUS处理+自体骨移植组),实验3组(GBR+自体骨移植组),空白对照组。在犬尖牙颊侧区根中1/3处制备牙周骨缺损模型,根据分组,自体骨移植后,实验1组和2组采用LIPUS处理20 min.d-1,超声强度为30 mW.cm-2,实验1、3组植入Bio-Gide胶原膜。在LIPUS处理6、8周后处死Beagle犬,对各组尖牙牙周骨缺损区进行Micro-CT检测和分析。结果临床观察各组牙周骨缺损面积均不同程度缩小。Micro-CT检测分析表明,各组6周与8周时的骨小梁数目、骨小梁厚度和骨小梁体积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而各组之间的骨组织测量指标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实验1组新生骨量最多。结论LIPUS具有促进牙周骨缺损修复的潜能,LIPUS与GBR结合可能更有利于牙周骨缺损的修复与再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强度脉冲超声波 引导骨组织再生 骨缺损 修复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拔牙与非拔牙矫治尖牙间宽度变化的Meta分析 被引量:2
2
作者 汪茂青 唐晓君 +4 位作者 杜跃华 秦朴 邓嘉姝 岳士超 李晓霞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1期2195-2199,共5页
目的系统比较拔牙与非拔牙矫治对尖牙间宽度的影响。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library、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VIP)、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数据库,收集通过模型测量拔牙与非拔牙矫... 目的系统比较拔牙与非拔牙矫治对尖牙间宽度的影响。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library、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VIP)、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数据库,收集通过模型测量拔牙与非拔牙矫治对尖牙间宽度影响的所有文献,检索时间为1990年1月1日至2012年4月10日。由2名评价员独立地对纳入文献进行资料提取、质量评价并交叉核对,而后采用RevMan 5.1.4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文献12篇,包括846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①拔牙组与非拔牙组相比,前后对照试验(CBAs)Meta分析结果显示上颌尖牙间宽度的变化差异显著[WMD=0.61 mm,95%CI(0.41,0.81)];随机对照试验(RCTs)Meta分析结果显示组间无显著差异[WMD=-0.32 mm,95%CI(-1.41,0.77)];②下颌尖牙间宽度的变化前后对照试验(CBAs)及随机对照试验(RCTs)Meta分析结果均显示差异显著[CBAs:WMD=0.61 mm,95%CI(0.41,0.81);RCTs:WMD=0.81 mm,95%CI(0.23,1.39)]。结论拔牙矫治不会导致上颌尖牙间的宽度缩小,且拔牙矫治下颌尖牙间的宽度增大更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拔牙与非拔牙矫治 尖牙间宽度 META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种常见保持器对牙周健康影响的Meta分析 被引量:2
3
作者 卿尚兰 刘鑫 宋锦璘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1099-1105,共7页
目的:通过meta分析,研究三种常用保持器:Halwey’s保持器、压膜保持器以及舌侧固定保持器对牙周健康的影响。方法:计算机检索Cochrane Library、Embase、Pub Med、中国生物文献数据库(CBM)、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以及万方数字化期... 目的:通过meta分析,研究三种常用保持器:Halwey’s保持器、压膜保持器以及舌侧固定保持器对牙周健康的影响。方法:计算机检索Cochrane Library、Embase、Pub Med、中国生物文献数据库(CBM)、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以及万方数字化期刊全文数据库,并手工检索其他文献来源文献。由3名工作者进行文献质量评价及资料提取,采用Rev Man 5.2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7篇文献,总共357个研究对象。其中3篇比较了Hawley’s保持器与压膜保持器,3篇比较了Hawley’s保持器与舌侧固定保持器,另外1篇对三种保持器均进行了比较。通过对3种保持器佩戴的菌斑指数(plaque index,PLI)和牙龈指数(gingival index,GI)进行Meta分析,结果显示舌侧固定保持器与Hawley’s保持器在第1个月(PLI:MD=0.01,95%CI=-0.38~0.40,P=0.970;GI:MD=0.07,95%CI=-0.36~0.50,P=0.740)、第3个月(PLI:MD=0.23,95%CI=-0.14~0.61,P=0.230;GI:MD=0.35,95%CI=-0.02~0.72,P=0.060)、第6个月(PLI:MD=0.08,95%CI=-0.67~0.84,P=0.840;GI:MD=0.16,95%CI=-0.60~0.91,P=0.680)对牙周健康损害无统计学差异,合并效应量值均为正值,偏向舌侧保持器;压膜保持器在第1个月(PLI:MD=0.06,95%CI=-0.01~0.13,P=0.090;GI:MD=0.52,95%CI=0.24~0.80,P=0.000)和第3个月(PLI:MD=0.13,95%CI=0.09~0.17,P=0.000;GI:MD=0.47,95%CI=0.21~0.74,P=0.000)对牙周健康损害高于Hawley’s保持器,而后期(PLI:MD=0.99,95%CI=-0.05~2.03,P=0.060;GI:MD=0.19,95%CI=-0.14~0.52,P=0.260)两者无统计学差异。结论:舌侧固定保持器与Hawley’s保持器相比有对牙周损害更大的趋势;短期内压膜保持器对牙周健康的损害高于Hawley’s保持器。由于此次Meta分析纳入文章数量有限,且缺乏高质量文章,还仍需高质量、大样本的研究来证实该研究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膜保持器 Hawley’s保持器 舌侧固定保持器 牙周健康 META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力值大小及加力时间对大鼠牙齿移动及牙根吸收的影响
4
作者 周雯雯 戴红卫 +1 位作者 冯刚 周建萍 《激光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73-74,共2页
目的;探讨不同力量大小和加力持续时间对大鼠牙齿移动距离及移动过程中牙根吸收程度的影响。方法:通过镍钛拉簧给SD大鼠右上颌的一磨牙分别施加10g、40g、100g大小的力,分别测量右上颌第一磨牙近中根的牙根吸收面积,牙根吸收的深度和牙... 目的;探讨不同力量大小和加力持续时间对大鼠牙齿移动距离及移动过程中牙根吸收程度的影响。方法:通过镍钛拉簧给SD大鼠右上颌的一磨牙分别施加10g、40g、100g大小的力,分别测量右上颌第一磨牙近中根的牙根吸收面积,牙根吸收的深度和牙齿移动的距离。结果:1,2天和12天10g组和40g组右上颌第一磨牙移动的距离显著大于100g组。2.每组中牙根吸收面积和深度均随着加力时间的增加而增加,而且力值越大吸收的程度越大。结论:牙齿移动的距离及牙根吸收的程度与力值及加力时间有密切关系,轻力在增加牙齿移动距离的同时能减少牙根吸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根吸收 牙齿移动 力量大小 加力时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模拟微种植体植入上颌后牙区外周骨密度的锥形束CT测量分析 被引量:4
5
作者 沈月腾 胡露露 +2 位作者 宋锦璘 邓锋 高翔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9期2081-2083,共3页
目的模拟微种植体不同高度与角度植入成年人上颌后牙区并通过锥形束CT(cone beam computed tomography,CBCT)测量分析其周围骨密度值。方法选取30例成人CBCT影像资料为研究对象,对上颌骨进行扫描重建,从上颌第一前磨牙远中开始,将每个... 目的模拟微种植体不同高度与角度植入成年人上颌后牙区并通过锥形束CT(cone beam computed tomography,CBCT)测量分析其周围骨密度值。方法选取30例成人CBCT影像资料为研究对象,对上颌骨进行扫描重建,从上颌第一前磨牙远中开始,将每个牙根间区域(不包括上颌结节)距离牙槽嵴顶2、4、6、8、10 mm处作为模拟植入点,分别测量与牙槽骨表面成30°、45°、60°、90°的4个不同角度模拟植入的直径为1.5 mm、长度为6.0 mm的种植体外周l mm的骨质密度。结果在不同高度同一角度,不同角度同一高度,骨密度值对比均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P<0.01)。在同一高度时,30°的骨密度值均大于其他各组,在同一角度时,位置越高骨密度值越大。结论通过CBCT测量分析了不同高度与角度将模拟微种植体植入上颌后牙区的外周骨密度大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螺钉种植体 骨密度 锥形束C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NF-α-308G/A基因多态性与慢性牙周炎易感性关系的Meta分析 被引量:1
6
作者 钱利菊 熊亚林 +2 位作者 刘琴 秦朴 杜跃华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864-869,共6页
目的:探讨肿瘤坏死因子-α-308(tumor necrosis factor-alpha-308,TNF-α-308)基因多态性与慢性牙周炎(chronic periodontitis,CP)易感性的关系。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CNKI、CBM、VIP和万方数据,检索时限均为建库至201... 目的:探讨肿瘤坏死因子-α-308(tumor necrosis factor-alpha-308,TNF-α-308)基因多态性与慢性牙周炎(chronic periodontitis,CP)易感性的关系。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CNKI、CBM、VIP和万方数据,检索时限均为建库至2013年10月。按照纳入与排除标准筛出关于TNF-α-308G/A基因多态性与CP易感性相关的病例-对照研究或队列研究。对纳入研究采用Newcastle-Ottawa量表进行质量评价。采用RevMan 5.2.0和Stata 12.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纳入18个研究,1 420例CP患者,1 538例健康对照。Meta分析结果显示:①TNF-α-308G/A基因多态性与CP相关性:等位基因遗传模型A vs.G(OR=1.05,95%CI=0.83~1.34,P=0.68)、加性遗传模型AA vs.GG(OR=1.35,95%CI=0.78~2.34,P=0.28)、显性遗传模型AA+AG vs.GG(OR=1.02,95%CI=0.79~1.33,P=0.88)、隐性遗传模型AA vs.AG+GG(OR=1.42,95%CI=0.82~2.45,P=0.21);②以人种、严重程度、吸烟情况为亚组进行分层分析,结果显示TNF-α-308位点的多样性在不同人群中也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现有证据显示,TNF-α-308基因多态性可能与CP易感性无关。由于纳入研究数量有限,上述结论尚需开展更多高质量、大样本的随机对照试验加以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牙周炎 肿瘤坏死因子-Α 多态性 META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穴位电针对功能矫治大鼠咀嚼肌基质金属蛋白酶-9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
7
作者 尹灵芝 王强 +1 位作者 王豫蓉 文华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751-754,共4页
目的:研究穴位电针对大鼠下颌前伸后咀嚼肌中基质金属蛋白酶-9(matrix metalloproteinase-9,MMP-9)表达的影响。方法:6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12组(n=5):空白对照3、7、14、21 d组,条件对照3、7、14、21 d组和实验3、7、14、21 d组。采... 目的:研究穴位电针对大鼠下颌前伸后咀嚼肌中基质金属蛋白酶-9(matrix metalloproteinase-9,MMP-9)表达的影响。方法:6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12组(n=5):空白对照3、7、14、21 d组,条件对照3、7、14、21 d组和实验3、7、14、21 d组。采用免疫组化染色法和荧光定量PCR法检测大鼠二腹肌前腹中MMP-9表达的差异。结果: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条件对照组在7、14 d时MMP-9表达明显上升(P<0.05),实验组在3、7、14 d时MMP-9的表达明显上升(P<0.05);与条件对照组比较,实验组在3、7 d时MMP-9的表达明显上升(P<0.05),14 d时两组无明显差异(P>0.05),实验组21 d MMP-9表达量降低(P<0.05)。结论:穴位电针可早期上调大鼠下颌前伸咀嚼肌中MMP-9的表达,促进大鼠咀嚼肌的适应性改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穴位电针 下颌前伸 咀嚼肌 基质金属蛋白酶-9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皮质切开术辅助组牙压低的模型建立及组织学评价 被引量:1
8
作者 邓霞 黄倩倩 +1 位作者 邓锋 张翼 《激光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79-81,共3页
目的:建立骨皮质切开术辅助组牙压低的动物实验模型,并观察实验牙移动速度及牙根、牙周组织的改变。方法:选取雄性Begle犬2条,设定下颌第三、四前磨牙为实验牙,随机取一侧为实验侧,对侧为对照侧,以第二磨牙为空白对照。在实验侧施行骨... 目的:建立骨皮质切开术辅助组牙压低的动物实验模型,并观察实验牙移动速度及牙根、牙周组织的改变。方法:选取雄性Begle犬2条,设定下颌第三、四前磨牙为实验牙,随机取一侧为实验侧,对侧为对照侧,以第二磨牙为空白对照。在实验侧施行骨皮质切开术,一月后,以微种植体为支抗,加力压低双侧实验组牙。持续加力30天将动物处死取材,标本经HE染色处理后进行结果观察。结果:实验动物均耐受手术。在组牙压入过程中,实验侧牙齿较对照侧有更大程度的压低,实验侧实验牙根尖区的牙根吸收和牙周膜的透明样变较对照侧轻,但实验侧牙槽骨观察到的破骨吸收现象更明显。结论:以微种植体为支抗建立的骨皮质切开术辅助组牙压低的动物模型科学、可靠,为进一步研究提供了较好的平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皮质切开术 组牙压低 动物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