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4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重庆市10~12岁儿童第一恒磨牙患龋情况及相关因素分析 被引量:32
1
作者 秦丹 姜浩丰 +3 位作者 沈露 张彩 柴召午 王金华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608-614,共7页
目的调查分析重庆市城乡10~12岁儿童第一恒磨牙患龋情况并分析相关因素,为儿童龋病防治工作提供依据,并为实施有针对性的口腔健康教育提供建议。方法2018年3—5月间,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重庆市3个区及3个县共18... 目的调查分析重庆市城乡10~12岁儿童第一恒磨牙患龋情况并分析相关因素,为儿童龋病防治工作提供依据,并为实施有针对性的口腔健康教育提供建议。方法2018年3—5月间,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重庆市3个区及3个县共18所学校5057名儿童进行口腔健康检查和问卷调查。结果第一恒磨牙总患龋率为39.2%,龋失补牙数为0.84±1.20;龋齿充填率为3.4%,窝沟封闭率为6.1%。第一恒磨牙患龋率在男女之间、城乡之间、独生子女和非独生之女之间、少数民族和汉族之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窝沟封闭率在城乡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每天刷牙次数、吃甜点次数、睡前吃甜点/喝牛奶、是否独生子女、父母学历是龋病发生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重庆市10~12岁儿童第一恒磨牙患龋率高,窝沟封闭率及龋齿充填率较低,城乡差异较大,儿童口腔健康知识匮乏,存在不良口腔卫生行为和饮食习惯,要加强儿童口腔健康教育,将口腔健康宣教落实到学校,提高在校儿童口腔保健知识水平,缩小城乡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一恒磨牙 龋病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庆市学龄前儿童乳牙龋状况及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60
2
作者 吴晓艳 王静雪 +3 位作者 蔡婷 李月恒 周智 杨正艳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81-86,共6页
目的探讨重庆市3~5岁学龄前儿童乳牙患龋状况及相关影响因素,为学龄前儿童龋病的预防和干预提供相关资料。方法参考第四次全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调查,对重庆市4个区学龄前儿童进行抽样调查,同时对家长进行问卷调查。利用Epidata 3.1和SP... 目的探讨重庆市3~5岁学龄前儿童乳牙患龋状况及相关影响因素,为学龄前儿童龋病的预防和干预提供相关资料。方法参考第四次全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调查,对重庆市4个区学龄前儿童进行抽样调查,同时对家长进行问卷调查。利用Epidata 3.1和SPSS 21.0软件进行结果录入和统计学分析。结果共计1 350名学龄前儿童纳入调查分析,口腔检查相关数据显示乳牙龋好发牙位是上颌乳中切牙和下颌乳磨牙,乳牙患龋率为51.4%(694/1 350),龋均为2.34,各年龄组间患龋率和龋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二者随着年龄增长而上升(P<0.05)。除5岁组男、女龋均有统计学差异外(P<0.05),其余患龋率和龋均在不同性别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61.7%龋坏集中在36.1%个体口腔中。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家长的最高学历、甜饮料(包括碳酸饮料等)摄入频率、过去1年是否有牙痛或不适、是否看过牙、牙齿和口腔健康状况自评对乳牙患龋有重要影响(P<0.05)。结论重庆地区3~5岁儿童超过半数患龋,多数龋齿集中发生在少数患儿口内。乳牙患龋与年龄、家长的最高学历、甜饮料(包括碳酸饮料等)摄入频率、过去1年是否有牙痛或不适、是否看过牙、牙齿和口腔健康状况自评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龄前儿童 龋齿 回归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2年重庆万州三峡库区7—9岁移民儿童第一恒磨牙龋病抽样调查分析 被引量:15
3
作者 柴召午 钟鸣 +2 位作者 宋艳 魏灼丽 邱勇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55-158,共4页
目的了解并分析重庆万州三峡库区7~9岁移民儿童第一恒磨牙龋病发病状况。方法按照第三次全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调查标准和方法,采取整体抽样的方法,对重庆万州区6所移民小学3927名7—9岁在校学生进行第一恒磨牙龋坏状况检查和问卷调... 目的了解并分析重庆万州三峡库区7~9岁移民儿童第一恒磨牙龋病发病状况。方法按照第三次全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调查标准和方法,采取整体抽样的方法,对重庆万州区6所移民小学3927名7—9岁在校学生进行第一恒磨牙龋坏状况检查和问卷调查。结果重庆万州三峡库区7~9岁移民儿童第一恒磨牙患龋率39.2%,龋均0.96,充填率为9.4%。7、8、9岁组第一恒磨牙患龋率分别为20.5%、36.5%、58.7%,龋均分别为0.36、0.88、1.65,不同年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抚养方式、刷牙频率和含糖食品摄人频率与第一恒磨牙龋病发生密切相关(P〈0.05)。结论重庆万州三峡库区7—9岁移民儿童口腔健康意识和口腔卫生习惯较差,第一恒磨牙患龋率高,充填率低,需加强口腔健康宣传和预防性口腔卫生干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一恒磨牙 患龋率 龋均 口腔流行病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个性化钛网在口腔种植骨增量中的应用 被引量:12
4
作者 季平 杨生 《口腔医学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1011-1015,共5页
引导骨组织再生(guided bone regeneration,GBR)一直以来是口腔种植修复研究领域的热点,也是临床难点技术问题之一。近年来,钛网因其良好的机械性能和固定支持作用在GBR治疗中应用广泛,但传统成品钛网无法完全贴合牙槽骨形态,易导致黏... 引导骨组织再生(guided bone regeneration,GBR)一直以来是口腔种植修复研究领域的热点,也是临床难点技术问题之一。近年来,钛网因其良好的机械性能和固定支持作用在GBR治疗中应用广泛,但传统成品钛网无法完全贴合牙槽骨形态,易导致黏膜或伤口撕裂、钛网暴露等并发症。随着3D打印技术的发展,可利用计算机辅助设计/计算机辅助制造(computer aided manufacturing/computer aided design,CAD/CAM)技术设计制作特定形状、厚度及孔隙大小的个性化钛网,在拥有传统钛网优点的同时更加贴合骨缺损部位,极大缩短手术时长及降低钛网暴露率,尤其适用于大面积、解剖形态复杂的骨缺损病例。本文就个性化3D打印钛网在口腔种植骨增量中的应用和研究现状进行介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个性化钛网 骨增量 引导骨再生 3D打印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PV16E6和p53在口腔癌中的表达及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6
5
作者 龙小佳 何力 +2 位作者 王璐 邱丽华 吴小红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1期2326-2329,共4页
目的探讨HPV16E6和抑癌基因p53在口腔癌中的表达,及其与口腔癌临床分期、病理分级的相关性。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149例口腔癌、88例口腔癌癌前病变和49例癌周正常组织标本中HPV16E6和p53的表达,统计口腔癌不同临床分期和病理分级... 目的探讨HPV16E6和抑癌基因p53在口腔癌中的表达,及其与口腔癌临床分期、病理分级的相关性。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149例口腔癌、88例口腔癌癌前病变和49例癌周正常组织标本中HPV16E6和p53的表达,统计口腔癌不同临床分期和病理分级中HPV16E6和p53的阳性表达率。结果口腔癌组织、口腔癌癌前病变组织和口腔癌癌周正常组织中HPV16E6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9.9%(119/149)、38.6%(34/88)和2.0%(1/49),p53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24.2%(36/149)、55.7%(49/88)和91.8%(45/49)。随着临床分期和病理分级的增加,HPV16E6阳性表达率明显增加,而p53阳性表达率却明显减少(P<0.05)。结论 HPV16E6蛋白的表达升高和p53蛋白的表达降低可能会导致口腔癌的发生和发展。检测患者口腔癌组织中HPV16E6和p53的表达可用于评定口腔癌的恶性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癌 HPV16E6 P5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Ⅲ期C级牙周炎正畸患者上前牙龈乳头缺陷伴牙龈退缩1例
6
作者 赵美林 赵依琼 黄姣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33-340,共8页
完善的牙周非手术治疗和正畸治疗可以改善牙周炎患者的口腔健康、功能和美观,对于重度牙周炎患者,在牙周系统治疗后可能出现牙龈退缩和龈乳头缺陷等美学问题,需要个性化多学科合作治疗。本案例报道1例Ⅲ期C级牙周炎患者在牙周非手术治... 完善的牙周非手术治疗和正畸治疗可以改善牙周炎患者的口腔健康、功能和美观,对于重度牙周炎患者,在牙周系统治疗后可能出现牙龈退缩和龈乳头缺陷等美学问题,需要个性化多学科合作治疗。本案例报道1例Ⅲ期C级牙周炎患者在牙周非手术治疗、前牙区单纯翻瓣术及正畸治疗后出现上前牙唇侧牙龈退缩及龈乳头缺陷,通过术前X线测量及诊断饰面分析,评估可以降低接触点到牙槽嵴顶的距离到5 mm内,并获得较理想的牙冠美学效果。通过设计“T”型结缔组织瓣及唇侧冠向复位瓣重建龈乳头及改善唇侧牙龈退缩,通过复合树脂贴面修复降低接触点位置并进一步修复黑三角。术后2年获得邻面附着水平的明显改善,理想的唇侧根面覆盖效果,以及较好的龈乳头形态,改善了患牙的预后,并有利于美学效果的长期保持。长期的临床效果需要进一步的临床观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三角 牙周炎 正畸 翻瓣术 牙龈退缩 龈乳头重建 根面覆盖 贴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富血小板纤维蛋白生物学特性鉴定及其对脂肪干细胞增殖和分化的影响 被引量:12
7
作者 丁俐丹 胡赟 +3 位作者 唐世俊 杨兰 陈杨 郑雷蕾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601-605,共5页
目的·探讨富血小板纤维蛋白(PRF)的生物学特性及其对脂肪干细胞(ADSCs)增殖和分化的影响。方法·取比格犬静脉血制备PRF膜,进行大体、组织学和超微结构观察。比格犬腹股沟处提取、分离培养ADSCs并进行多向分化潜能鉴定。体外将... 目的·探讨富血小板纤维蛋白(PRF)的生物学特性及其对脂肪干细胞(ADSCs)增殖和分化的影响。方法·取比格犬静脉血制备PRF膜,进行大体、组织学和超微结构观察。比格犬腹股沟处提取、分离培养ADSCs并进行多向分化潜能鉴定。体外将PRF作用于自体ADSCs,分为PRF组和对照组。CCK-8检测细胞增殖。对2组细胞分别进行成骨诱导,于诱导前及诱导后第4、7日,采用RT-PCR检测成骨相关基因骨钙素(OCN)、骨桥素(OPN)和Ⅰ型胶原(Col-Ⅰ)的表达;诱导7 d后进行碱性磷酸酶(ALP)活性检测。结果·PRF为乳白色的纤维蛋白凝胶,具有弹性和韧性;胶原纤维构成疏松多孔的三维立体网络结构,大量的白细胞、血小板网络其间。PRF组细胞增殖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成骨诱导后,PRF组OCN、OPN、Col-Ⅰm RNA表达均显著升高,ALP活性表达增强。结论·PRF是具有三维网络结构的纤维蛋白,其富含的血小板可以缓慢释放生长因子;PRF对ADSCs的增殖和成骨分化具有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富血小板纤维蛋白 脂肪干细胞 纤维蛋白 成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组pEGFP-N1-IGF-Ⅰ基因表达质粒促进SD大鼠牙囊细胞增殖及早期成骨分化效应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3
8
作者 李亚明 田常生 +2 位作者 胡波 曹礼 宋锦璘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92-97,共6页
目的:通过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Ⅰ,IGF-Ⅰ)与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enhanced green fluorescent protein,EGFP)融合表达,构建重组质粒pEGFP-N1-IGF-Ⅰ。体外实验分析脂质体介导pEGFP-N1-IGF-Ⅰ转染SD大鼠牙囊... 目的:通过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Ⅰ,IGF-Ⅰ)与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enhanced green fluorescent protein,EGFP)融合表达,构建重组质粒pEGFP-N1-IGF-Ⅰ。体外实验分析脂质体介导pEGFP-N1-IGF-Ⅰ转染SD大鼠牙囊细胞(rat dental follicle cells,rDFCs)对其增殖及早期成骨分化效应的影响。方法:体外分离培养rDFCs并分为空白组、pEGFPN1-IGF-Ⅰ组、pEGFP-N1+脂质体组和pEGFP-N1-IGF-Ⅰ+脂质体组。采用荧光显微镜观察绿色荧光表达情况,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活性,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ALP)活性检测法检测ALP活性,PCR检测Ⅰ型胶原(collagen type 1,Col1)表达情况。结果:荧光显微镜观察结果表明pEGFP-N1-IGF-Ⅰ成功转染入rDFCs。转染后48 h,脂质体处理组(pEGFP-N1+脂质体组和pEGFP-N1-IGF-Ⅰ+脂质体组)转染效率较非脂质体处理组(空白组和pEGFP-N1-IGF-Ⅰ组)高。MTT结果表明,pEGFP-N1-IGF-Ⅰ能增强rDFCs细胞活性,而脂质体毒性对细胞活性具有抑制作用。ALP活性检测结果显示pEGFP-N1-IGF-Ⅰ能增强rDFCs的ALP活性。PCR结果证明pEGFP-N1-IGF-Ⅰ能增加Col1α1及Col1α2的相对表达量。结论:pEGFP-N1-IGF-I能促进rDFCs增殖和早期成骨分化效应,为IGF-Ⅰ基因在牙周组织修复再生中的应用提供了实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 牙囊细胞 增殖 早期成骨分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釉基质蛋白衍生物联合植骨材料与单用植骨材料比较治疗牙周骨缺损疗效的Meta分析 被引量:5
9
作者 郭婉露 陈德余 +1 位作者 何金龙 王豫蓉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77-83,共7页
目的:比较并评价釉基质蛋白衍生物联合植骨材料与单用植骨材料治疗牙周骨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在Cochrane Library、EMBASE、Pub Med、CNKI、万方、Google学术等中外文数据库检索2016-05前发表的关于釉基质蛋白衍生物联合植骨材料治疗... 目的:比较并评价釉基质蛋白衍生物联合植骨材料与单用植骨材料治疗牙周骨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在Cochrane Library、EMBASE、Pub Med、CNKI、万方、Google学术等中外文数据库检索2016-05前发表的关于釉基质蛋白衍生物联合植骨材料治疗牙周骨缺损的随机对照临床研究,对纳入的文献进行质量评价,应用RevMan 5.3软件对数据进行Meta分析。结果:最终纳入5篇RCT文献,共145个牙周骨缺损位点。Meta分析结果显示,6月组,试验组较对照组可明显降低牙周袋探诊深度(WMD=0.40,95%CI=[0.01,0.79],P<0.05),增加临床附着水平(WMD=0.50,95%CI=[0.12,0.88],P<0.05);12月组,2指标的临床效果在2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结论:釉基质蛋白联合植骨材料比单纯使用植骨材料对治疗牙周骨内缺损显示,在短期随访期间,联合疗法的在探诊深度及临床附着水平有显著优势;长期随访期间,各临床结果2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釉基质蛋白衍生物 植骨材料 牙周骨缺损 META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D打印表面多孔钛根形种植体的生物力学研究 被引量:10
10
作者 郭芳 黄硕 +2 位作者 胡敏 王超 刘昌奎 《医用生物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85-91,共7页
目的探讨个性化表面多孔钛根形种植体的生物力学性能,为多孔根形种植体的设计及临床植入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根据CT数据,运用3-matic软件设计表面多孔个性化根形种植体模型,并将其与下颌骨模型进行配准、网格划分和赋予材料学参数,负载20... 目的探讨个性化表面多孔钛根形种植体的生物力学性能,为多孔根形种植体的设计及临床植入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根据CT数据,运用3-matic软件设计表面多孔个性化根形种植体模型,并将其与下颌骨模型进行配准、网格划分和赋予材料学参数,负载200 N分析种植体最大应力及其周围骨的应力、应变。选择合适的临床病例微创拔牙后即刻植入种植体,并进行临床评价。结果表面多孔个性化根形种植体的峰值应力主要集中在种植体实体结构和多孔结构的接触界面上,且实体、多孔结构最大应力分别为137.710、37.008 MPa,均小于其屈服强度。3D打印多孔根形种植体拔牙后即刻植入后初期稳定性良好,创伤小,力学传导与天然牙类似,简化了手术流程,缩短了治疗时间,患者满意度较高。结论 3D打印表面多孔根形种植体为拔牙后即刻种植开辟一种新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D打印 根形种植体 表面多孔 即刻种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护牙素联合氟保护漆促进超声洁牙术后牙釉质表面形态恢复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2
11
作者 姜影 林居红 +3 位作者 王飞龙 张红梅 刘朝霞 蒋琳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1期2357-2362,共6页
目的评价超声洁牙术后使用护牙素和氟保护漆的联合干预措施促进牙釉质表面形态复原的作用。方法收集因正畸拔除的健康前磨牙,采用简单随机方法分成4组。进行超声洁治后,分别不进行干预(无干预组),进行氟保护漆干预(氟保护漆组),涂布护... 目的评价超声洁牙术后使用护牙素和氟保护漆的联合干预措施促进牙釉质表面形态复原的作用。方法收集因正畸拔除的健康前磨牙,采用简单随机方法分成4组。进行超声洁治后,分别不进行干预(无干预组),进行氟保护漆干预(氟保护漆组),涂布护牙素干预(护牙素组),用护牙素联合氟保护漆进行干预(氟保护漆+护牙素组)。然后在不同时间段进行扫描电镜观察釉质表面形态,测定釉质表面粗糙度并进行外源性染色观察。结果扫描电镜可观察到超声洁治后,各组牙釉质表面见深浅不一的划痕,干预后釉质表面超微结构都有改善,其中氟保护漆组、护牙素组和二者联合组改善较无干预组明显,而联合组改善最为明显;粗糙度测试显示,各组的粗糙度值随时间逐渐降低,其中干预组下降较明显,5 d后,联合干预组较单独干预组的粗糙度值下降更加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外源性染色观察牙面着色,干预组比无干预组着色浅,在干预的3组中,护牙素联合氟保护漆组的术区着色最浅;牙面染色的定量分析可知,外源性染色前后比较,各干预组牙面的染色数值较染色前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联合干预组较其他3组的染色的差异值最小。结论护牙素联合氟保护漆比单独使用其中之一能更好地促进超声洁牙后牙釉质表面形态的复原,适宜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护牙素 氟保护漆 粗糙度 扫描电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ortland cement修复磨牙髓室底穿孔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周志强 张红梅 +3 位作者 王燕 许小辉 刘朝霞 林居红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5期1796-1799,共4页
目的评估波特兰水门汀(Portland cement,PC)直接修复磨牙髓室底穿孔的效果,并与无机三氧化聚合物(mineral trioxide aggregate,MTA)作比较。方法选取人新鲜拔除的恒磨牙53颗,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PC、MTA2个实验组(n=24)和1个对照组(n=5)... 目的评估波特兰水门汀(Portland cement,PC)直接修复磨牙髓室底穿孔的效果,并与无机三氧化聚合物(mineral trioxide aggregate,MTA)作比较。方法选取人新鲜拔除的恒磨牙53颗,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PC、MTA2个实验组(n=24)和1个对照组(n=5)。实验组在髓室底中央制备直径2 mm的穿孔模型,分别用PC和MTA修复穿孔。对照组只开髓不制备穿孔模型。利用体视显微镜观察修复后样本的根分叉形态。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观察材料和牙体组织的结合界面,并测量结合界面间隙宽度。采用葡萄糖定量法分析模型检测微渗漏值。结果体视显微镜下两实验组对根分叉外形修复均达到了良好效果。SEM观察显示PC和MTA与牙体组织之间均可见不连续的微间隙存在,PC与牙体组织间隙宽度为(7.363±2.159)μm,MTA与牙体组织间隙宽度为(8.693±3.551)μm,两者无明显差异(P>0.05)。在观察期内,虽然PC组的微渗漏值小于MTA组,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PC与MTA修复髓室底穿孔的封闭效果相当,且PC价格低廉,不易使牙体变色,可以考虑作为MTA替代材料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ortland CEMENT 无机三氧化聚合物 封闭性能 髓室底穿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脂素作为慢性牙周炎潜在生物标志物的Meta分析 被引量:2
13
作者 刘秋月 向学熔 +2 位作者 张红梅 张奕 李静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89-194,共6页
目的探讨龈沟液、唾液及血清中的内脂素水平在评估慢性牙周炎(chronic periodontitis,CP)中的作用。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Science Direct、Cochrane Library、EMbase、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中从建库到2018年8月关于慢性牙周... 目的探讨龈沟液、唾液及血清中的内脂素水平在评估慢性牙周炎(chronic periodontitis,CP)中的作用。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Science Direct、Cochrane Library、EMbase、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中从建库到2018年8月关于慢性牙周炎与内脂素浓度水平相关性的文献。2名评价员按照标准纳入有关文献,同时实施对文献的质量评价与数据提取,并使用RevMan 5.3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最后纳入8篇病例对照研究,共259名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牙周健康的对照组(healthy controls,H组)比较,龈沟液中内脂素水平在慢性牙周炎组(CP组)显著升高[MD=59.43;95%CI(58.07~60.79);P<0.01],血清内脂素浓度也高于H组[MD=48.25;95%CI(44.51~51.99);P<0.01],但两组的唾液内脂素水平仅略有不同[MD=4.66;95%CI(-4.14~13.45);P=0.30]。此外,对慢性牙周炎伴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 with CP,DMCP)组龈沟液中内脂素水平检测提示,糖尿病也会上调内脂素的表达[与CP组比较,MD=16.42;95%CI(12.45~20.39);P<0.01]。结论 CP组患者龈沟液、血清内脂素水平较H组有显著升高,内脂素在一定程度上是慢性牙周炎的危险因素之一;同时,罹患糖尿病的慢性牙周炎患者龈沟液中内脂素水平也明显高于CP患者,因此,内脂素或可作为慢性牙周炎潜在生物标志物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牙周炎 内脂素 META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牙髓病治疗材料硅酸盐水泥的生物相容性评估 被引量:1
14
作者 周志强 张红梅 +1 位作者 林居红 刘朝霞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496-500,共5页
目的评估硅酸盐水泥(PC)的生物相容性。方法参考GB/T16175标准,将PC、无机三氧化聚合物(MTA)、无菌硅胶管(阴性对照组)直接埋入SD大鼠背部皮下,分别在术后7、30、90 d观察材料与组织界面的局部炎症反应。按GB/T16886标准,通过急性溶血... 目的评估硅酸盐水泥(PC)的生物相容性。方法参考GB/T16175标准,将PC、无机三氧化聚合物(MTA)、无菌硅胶管(阴性对照组)直接埋入SD大鼠背部皮下,分别在术后7、30、90 d观察材料与组织界面的局部炎症反应。按GB/T16886标准,通过急性溶血实验评估材料的血液相容性。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组间炎症细胞数,LSD-t检验进行组间两两比较。结果植入实验术后7 d,PC组、MTA组、阴性对照组炎症反应程度均表现为Ⅱ级炎症反应,PC组、MTA组炎症细胞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阴性对照组炎细胞数明显少于两实验组。30 d时,两实验组和阴性对照组炎症反应程度均较7 d时低,炎症反应表现为Ⅰ级炎症反应,3组间炎症细胞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90 d时,各组炎症细胞数极少,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溶血实验表明PC、MTA溶血率分别为1.02%、1.09%,符合小于5%的标准。结论初步认为PC是一种生物相容性较好的生物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硅酸盐水泥 无机三氧化聚合物 生物相容性 牙髓病 治疗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icro-CT活体观察大鼠牙齿移动及复发过程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2
15
作者 徐小淋 杨凤雪 +1 位作者 戴红卫 周建萍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1193-1196,共4页
目的:Micro-CT活体扫描连续观察不同矫治力引起的牙齿移动及复发的规律。方法:选择10周龄SD大鼠15只随机分成3组。对大鼠左侧上颌第一磨牙分别施加20g、50g、100g的矫治力,持续加载14d后卸载。在加力后的0、3、7、10、14d和停止加力后... 目的:Micro-CT活体扫描连续观察不同矫治力引起的牙齿移动及复发的规律。方法:选择10周龄SD大鼠15只随机分成3组。对大鼠左侧上颌第一磨牙分别施加20g、50g、100g的矫治力,持续加载14d后卸载。在加力后的0、3、7、10、14d和停止加力后3、7、10、14、28、42d用Micro-CT对大鼠进行活体扫描,测量每个时间点牙齿移动的距离。结果:在加力后的0-3d各组的磨牙都发生明显的近中移动,第3-10天,牙移动缓慢,第10天时20g和100g组移动距离快速增加。20g组在矫治力去除后的0-3d复发最多,50g和100g组在0-7d复发最多,28d几乎完全复发。结论:加载矫治力后牙齿呈现快速、缓慢、快速的移动规律,且轻力引起的牙移动更多。拆除加力装置的初期复发的最快,牙齿移动距离越大,复发越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CRO-CT 活体 牙齿移动 复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颞下颌关节退行性变早期髁突软骨细胞行为改变的实验研究
16
作者 方苓力 谭玺 +2 位作者 叶雨丝 黄兰 何瑶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2021年第4期417-425,共9页
目的探索应力诱导颞下颌关节(TMJ)退行性变早期,髁突软骨细胞增殖、凋亡和自噬行为表现及相关信号通路的变化。方法使用小鼠强制张口模型分别对小鼠加力0 d(对照组)和10 d(实验组),加力结束后取样。髁突软骨行激光共聚焦扫描,5-乙炔基-... 目的探索应力诱导颞下颌关节(TMJ)退行性变早期,髁突软骨细胞增殖、凋亡和自噬行为表现及相关信号通路的变化。方法使用小鼠强制张口模型分别对小鼠加力0 d(对照组)和10 d(实验组),加力结束后取样。髁突软骨行激光共聚焦扫描,5-乙炔基-2’脱氧尿嘧啶核苷(EdU)染色检测增殖;完整关节区切片行苏木精/伊红、甲苯胺蓝以及免疫组化染色检测增殖、凋亡、自噬及磷脂酰肌醇3-激酶/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PI3K/Akt)通路关键蛋白的表达。结果实验组小鼠与对照组小鼠相比,髁突软骨增厚,细胞密度降低,基质分泌减少;且增殖和凋亡阳性细胞增多,自噬活性增加;伴随PI3K/Akt通路活化。结论应力诱导TMJ退行性变早期,软骨细胞在增殖、凋亡及自噬活性上均有一定程度的激活,并伴随了PI3K/Akt通路活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应力 髁突软骨 退行性变 自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机械应力影响细胞焦亡的机制研究进展
17
作者 李想 郑雷蕾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09-113,共5页
细胞焦亡是一种由炎性小体传感器激活引起的细胞死亡,最终导致细胞膜的完整性丧失。细胞焦亡导致其胞内容物泄漏至胞外空间诱导趋化和炎症,因此在炎症和疾病的发生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细胞长期处在复杂的机械环境中,机械刺激可来源于... 细胞焦亡是一种由炎性小体传感器激活引起的细胞死亡,最终导致细胞膜的完整性丧失。细胞焦亡导致其胞内容物泄漏至胞外空间诱导趋化和炎症,因此在炎症和疾病的发生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细胞长期处在复杂的机械环境中,机械刺激可来源于微环境,也可来自外力。适宜的机械应力有助于细胞正常生理活动的进行,但过度的机械应力会激活应激信号通路,如死亡通路,从而引起细胞组织损伤和炎症反应,因此本文就细胞焦亡的分子机制及机械应力影响细胞焦亡的具体机制进行文献回顾及综述,旨在为研究焦亡相关疾病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焦亡 机械应力 压应力 拉伸力 流体剪切应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d:YAG激光治疗侵袭性牙周炎的短期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14
18
作者 李永凯 叶国 +1 位作者 向学熔 张浩 《激光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65-67,共3页
目的:研究传统龈下刮治及根面平整的基础上联合应用Nd:YAG激光治疗侵袭性牙周炎的短期临床疗效及镇痛效果。方法通过选择34例侵袭性牙周炎患者,以龈上洁治后1周为基线,采用自身对照,随机选择左右侧作为A组(对照组)单纯龈下刮治及根面平... 目的:研究传统龈下刮治及根面平整的基础上联合应用Nd:YAG激光治疗侵袭性牙周炎的短期临床疗效及镇痛效果。方法通过选择34例侵袭性牙周炎患者,以龈上洁治后1周为基线,采用自身对照,随机选择左右侧作为A组(对照组)单纯龈下刮治及根面平整组和B组(实验组)龈下刮治及根面平整+Nd:YAG激光治疗组。术后即刻应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让患者对治疗产生的疼痛度进行评分;基线和治疗后1月、3月由另一名单盲牙周医师进行牙周指数的测量,包括:牙周探诊深度(probing depth,PD)、临床附着丧失(clinical att achment loss,CAL)、出血指数(bleeding index,BI)和牙齿松动度。结果:激光治疗组的VAS值(1.66?0.74)明显低于对照组(4.81±0.59),p<0.01;激光治疗组和对照组患牙PD、CAL及BI指数及牙齿松动度于治疗后1月、3月相对于基线均有明显降低,激光组的PD和CAL指数在治疗后3月相对于治疗后1月有持续降低,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Nd:YAG激光与常规龈下刮治及根面平整术相结合能有效提高侵袭性牙周炎的短期临床疗效,同时改善治疗的舒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D YAG激光 侵袭性牙周炎 龈下刮治 疼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MPs-ERK5信号通路调控人牙周膜干细胞成骨分化的研究 被引量:8
19
作者 蒋琳 周鹏飞 +1 位作者 王佳 张燕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718-725,共8页
目的比较骨形态发生蛋白(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s,BMP)2、7、9对人牙周膜干细胞﹙human periodontal ligament stem cells,h PDLSCs﹚成骨分化的诱导作用,探讨BMPs-ERK5信号通路在成骨分化中的作用。方法首先采用组织块酶消化法分... 目的比较骨形态发生蛋白(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s,BMP)2、7、9对人牙周膜干细胞﹙human periodontal ligament stem cells,h PDLSCs﹚成骨分化的诱导作用,探讨BMPs-ERK5信号通路在成骨分化中的作用。方法首先采用组织块酶消化法分离培养原代h PDLSCs并鉴定,利用腺病毒载体介导的GFP、BMP2、BMP7和BMP9(Ad-GFP、Ad-BMP2、Ad-BMP7、Ad-BMP9)分别感染h PDLSCs,通过早期成骨分化指标碱性磷酸酶活性定性和定量检测、茜素红染色检测晚期成骨分化指标钙盐结节沉积情况、qRT-PCR检测细胞成骨分化相关基因骨钙蛋白和骨桥蛋白mRNA表达,比较发现BMP9对细胞成骨分化的作用最强;采用Ad-BMP9感染h PDLSCs 24 h后,检测BMP9作用PDLSCs后对ERK5磷酸化水平的影响和ERK5信号通路特异性抑制剂BIX02189预处理后BMP9-ERK5通路对h PDLSCs成骨分化的影响。结果 1分离培养的h PDLSCs为成纤维细胞样,呈漩涡状生长,抗波形蛋白表达阳性,抗角蛋白表达阴性,具有间充质属性和克隆形成能力。2BMP2、BMP7和BMP9均有促进细胞成骨分化作用,其中3组的碱性磷酸酶定量结果和成骨分化相关基因相对表达量与GFP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BMP9效力最强。3Western blot检测显示BMP9增强p-ERK5的表达。而抑制剂BIX02189呈剂量依赖性地抑制p-ERK5的表达。BIX02189预处理细胞后、感染Ad-BMP9的结果显示,BMP9对细胞的促成骨作用较未处理组明显降低,其中BMP9组的碱性磷酸酶定量分析结果与成骨分化相关基因相对表达量与BIX02189处理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BMP9具有较强的促h PDLSCs成骨分化作用,ERK5信号转导途径在BMP9诱导h PDLSCs成骨分化过程中发挥了正向调节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形态发生蛋白 牙周膜干细胞 成骨分化 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5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颌前牙舌侧差动内收力系三维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被引量:5
20
作者 朱亚玲 李闻颖 +3 位作者 张翼 邓锋 王超 董妮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466-469,共4页
目的基于CT法建立上颌前牙舌侧差动内收力系的三维有限元模型,对这一复杂正畸矫治力系的生物力学效应进行系统性分析。方法通过高精度螺旋CT扫描获得精确的组牙和颌骨图像信息,运用MIMICS软件进行三维重建,同时在Solidworks中建立舌侧... 目的基于CT法建立上颌前牙舌侧差动内收力系的三维有限元模型,对这一复杂正畸矫治力系的生物力学效应进行系统性分析。方法通过高精度螺旋CT扫描获得精确的组牙和颌骨图像信息,运用MIMICS软件进行三维重建,同时在Solidworks中建立舌侧托槽与弓丝的三维几何模型,并进行装配,导入ANSYS软件划分网格生成上颌前牙舌侧差动内收力系的三维有限元模型。最后对模型进行加载检测。结果建立了细致、逼真的上颌前牙舌侧差动内收的三维有限元模型,在0.015 N·m的力矩和56.6 g的Ⅱ类牵引力作用下上颌前牙牙周膜应力-应变在生理性范围之内。结论本研究建立的上颌前牙舌侧差动内收力系三维有限元生物力学模型保证了高度的几何相似性和力学相似性,可用于这一复杂正畸矫治力系生物力学效应的系统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有限元 舌侧内收力系 应力-应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