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BrdU标记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及对细胞生物学行为影响的体外研究 被引量:3
1
作者 高黎 祝华 +3 位作者 张荣 王莉佳 邹琳 符州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1617-1621,共5页
目的:探讨5-溴脱氧尿嘧啶核苷(5-bromo-2-deoxyuridine,Brd U)标记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human umbilical cord mesenchymal stem cells,h UC-MSCs)的方法及其对细胞存活、增殖以及凋亡的影响。方法:将h UC-MSCs分离培养并进行细胞表面标... 目的:探讨5-溴脱氧尿嘧啶核苷(5-bromo-2-deoxyuridine,Brd U)标记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human umbilical cord mesenchymal stem cells,h UC-MSCs)的方法及其对细胞存活、增殖以及凋亡的影响。方法:将h UC-MSCs分离培养并进行细胞表面标志物及多向分化潜能鉴定,取第5代细胞以终浓度分别为10、15、20、25μmol/L Brd U进行标记,采用空白Brd U作为对照组,分别培养24、48、72 h及96 h后,台盼蓝排斥实验检测细胞活力;MTT法检测细胞增殖能力;Annexin V-FITC检测细胞存活率及凋亡率,免疫组化法检测各组标记率。结果:台盼蓝排斥实验检测细胞活力都在96%以上,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不同浓度组间比较P=0.89,各时间点比较P=0.61,时间与不同浓度的交互作用P=0.89)。MTT结果显示Brd U对细胞增殖无抑制(P>0.05)。不同浓度标记组间细胞增殖率及凋亡率的差异(增殖率F=12.02,P<0.001,凋亡率F=6.14,P=0.009)。结论:Brd U标记h UC-MSCs是安全可靠的,Brd U标记h UC-MSCs的最佳剂量和时间为20μmol/L、72 h,适于h UC-MSCs在临床前实验研究的体内示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 5-溴脱氧尿嘧啶核苷 增殖 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石斛碱对氧糖剥夺/再灌注诱导Ht22细胞损伤的神经保护作用及其机制研究 被引量:9
2
作者 刘道航 向菲 +3 位作者 王钰淳 王倩 饶江燕 董志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58-64,共7页
目的:探讨石斛碱(dendrobium alkaloids,DNLA)对氧糖剥夺/再灌注(oxygen glucose deprivation/reperfusion,OGD/R)作用的Ht22海马神经元细胞系的神经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体外培养Ht22细胞系,同时将细胞随机分为9组:无任何处理的正... 目的:探讨石斛碱(dendrobium alkaloids,DNLA)对氧糖剥夺/再灌注(oxygen glucose deprivation/reperfusion,OGD/R)作用的Ht22海马神经元细胞系的神经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体外培养Ht22细胞系,同时将细胞随机分为9组:无任何处理的正常对照组(Control组)、OGD/R组、OGD/R+DNLA治疗组(0.03 mg/mL)、OGD/R+DNLA治疗组(0.3 mg/mL)、OGD/R+DNLA治疗组(3 mg/mL)、OGD/R+焦亡相关蛋白Caspase-1的抑制剂VX765组(10 ng/mL)、OGD过程中培养基加入聚乙二醇PEG3000(1%)后再灌注组(OGD/R+PEG3000→Media)、OGD/R后培养基中加入PEG3000(1%)组(OGD/R+Media→PEG3000)、PEG3000(1%)组。对Ht22细胞OGD 2 h后复糖复氧24 h建立OGD/R模型;DNLA自OGD前12 h开始即加入并持续到复氧复糖结束;VX765则自氧糖剥夺开始即加入并持续到复糖复氧结束。MTT法检测细胞死亡率及乳酸脱氢酶法测定细胞损伤率,选取DNLA最佳剂量组(3 mg/mL)进行后续检测,流式细胞技术Annexin V FIFT/PI双染测细胞焦亡率,Western blot检测焦亡相关蛋白Caspase-1、GSDMD和GSDMD-C的表达以及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1β、IL-6、IL-18的表达,免疫荧光染色法检测Ht22细胞Caspase-1的表达情况,扫描电镜观察Ht22细胞的焦亡情况。结果:在OGD/R诱导Ht22细胞损伤后通过扫描电镜观察到细胞焦亡现象,与Control组相比,OGD/R组细胞活性下降(P=0.008),细胞损伤率升高(P=0.009),细胞焦亡率升高(P=0.005),焦亡相关蛋白Caspase-1(P=0.000)、GSDMD(P=0.001)及GSDMD-C(P=0.004)蛋白的表达量明显升高,炎症因子IL-1β(P=0.006)、IL-6(P=0.004)、IL-18(P=0.000)的表达量亦增加,PEG3000组细胞存活率和损伤率均无明显变化(P=0.005,P=0.007);与OGD/R组相比,3个不同剂量的DNLA组细胞活性均有升高,细胞损伤率明显降低,细胞焦亡率递减,以DNLA组(3 mg/mL)最为明显(P=0.005,P=0.009,P=0.003),焦亡相关蛋白Caspase-1、GSDMD的蛋白表达量降低(P=0.005,P=0.008),GSDMD-C蛋白表达量升高(P=0.002),炎症因子IL-1β(P=0.005)、IL-6(P=0.000)、IL-18(P=0.007)的蛋白表达量降低,VX765抑制剂组的细胞存活率也有所上升(P=0.007),细胞损伤率降低(P=0.002),焦亡率也明显降低(P=0.008),焦亡相关蛋白Caspase-1(P=0.006)、GSDMD(P=0.007)蛋白的表达量有所降低,GSDMD-C蛋白的表达量升高(P=0.004),炎症因子IL-1β(P=0.006)、IL-6(P=0.004)、IL-18(P=0.001)的蛋白表达量亦降低,有趣的是OGD/R+PEG3000(1%)→Media组较OGD/R+Media→PEG3000(1%)组细胞存活率增加(P=0.007,P=0.006),损伤率下降(P=0.006,P=0.003)。结论:OGD/R作用后的Ht22细胞存在细胞焦亡现象,DNLA对OGD/R诱导的Ht22细胞损伤具有神经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抑制焦亡相关蛋白Caspase-1的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斛碱 Ht22细胞 焦亡 氧糖剥夺/再灌注 CASPASE-1 炎症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糖皮质激素诱导的亮氨酸拉链蛋白(GILZ)在人气道上皮细胞中的表达及对MAPK信号通路的影响 被引量:3
3
作者 刘静月 符州 +3 位作者 张明香 刘恩梅 罗征秀 王莉佳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737-740,751,共5页
目的:探讨糖皮质激素诱导的亮氨酸拉链蛋白(GILZ)在人气道上皮细胞9HTE0中的表达以及对MAPK信号通路因子Raf-1、Mek1/2、Erk1/2的影响。方法:采用RT-PCR及Western blot法检测地塞米松(Dex)作用后GILZ mRNA及蛋白的表达,同时细胞免疫荧... 目的:探讨糖皮质激素诱导的亮氨酸拉链蛋白(GILZ)在人气道上皮细胞9HTE0中的表达以及对MAPK信号通路因子Raf-1、Mek1/2、Erk1/2的影响。方法:采用RT-PCR及Western blot法检测地塞米松(Dex)作用后GILZ mRNA及蛋白的表达,同时细胞免疫荧光法检测GILZ蛋白的定位;合成三条GILZ-SiRNA分别转染人气道上皮细胞9HTE0,用Q-PCR及Western blot法筛选出沉默效果最佳的一条;Western blot法检测MAPK信号通路因子Raf-1、Mek1/2、Erk1/2磷酸化蛋白及其总蛋白的表达。结果:Dex能够明显刺激人气道上皮细胞9HTE0GILZ mRNA及蛋白的表达,GILZ蛋白主要定位在细胞浆中,Dex抑制了Raf-1、Mek1/2、Erk1/2磷酸化蛋白的表达,而GILZ-SiRNA转染后,Raf-1.Mek1/2、Erk1/2磷酸化水平有所回升。结论:糖皮质激素作为支气管哮喘一线用药,虽然能够诱导GILZ表达并发挥一定的抗炎作用,但同时GILZ却抑制了在气道上皮修复中起重要作用的MAPK信号通路的激活,这为临床上研究哮喘防治新措施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皮质激素 GILZ 气道上皮细胞 MAPK 支气管哮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酮饮食抑制裸鼠皮下移植人神经母细胞瘤的生长 被引量:3
4
作者 贺娇娇 吕麟亚 +4 位作者 彭俊伟 李长春 孔祥如 章均 彭亮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1155-1164,共10页
目的探究生酮饮食(KD)抑制人神经母细胞瘤裸鼠皮下移植瘤生长的作用。方法选取雌性BALB/c-nu裸鼠建立人神经母细胞瘤细胞株SH-SY-5Y皮下移植瘤模型,当移植瘤体积约250 mm3时,随机分为标准饮食组(SD,标准饲料喂养+PBS 60 mg·kg-1... 目的探究生酮饮食(KD)抑制人神经母细胞瘤裸鼠皮下移植瘤生长的作用。方法选取雌性BALB/c-nu裸鼠建立人神经母细胞瘤细胞株SH-SY-5Y皮下移植瘤模型,当移植瘤体积约250 mm3时,随机分为标准饮食组(SD,标准饲料喂养+PBS 60 mg·kg-1·d-1)、生酮饮食组(KD,生酮饲料喂养+PBS 60 mg·kg-1·d-1),环磷酰胺联合生酮饮食组(CP+KD,生酮饲料喂养+环磷酰胺mg·kg-1·d-1),每组8只。测量瘤体长径、短径,计算移植瘤体积。检测裸鼠体质量、血糖、血酮体(β-羟基丁酸)水平和肝脏脂肪变性。Western blot检测凋亡蛋白caspase3、caspase8;免疫组化(IHC)检测增殖蛋白Ki67。透射电镜观察自噬体;IHC和Western blot检测自噬蛋白Beclin1、LC3A/B及P62。结果种瘤后第28天,KD和CP+KD组裸鼠生存期较SD组显著延长(P<0.001);接种第22天,KD组瘤积小于SD组(P<0.05);接种第16、19、22天,CP+KD组瘤积明显小于SD组(P<0.01)。接种第19天,KD组裸鼠体质量较SD组减轻(P<0.05),其余测量时间点上无显著差异(P>0.05);接种第13天,KD组血糖较SD组下降(P<0.05),其余测量时间点上的KD和CP+KD组血糖与SD组无显著差异(P>0.05);KD和CP+KD组血酮全程较高(P<0.05),而血糖/血酮值较低(P<0.05);KD和CP+KD组裸鼠肝脏脂肪变性评分高于SD组(P<0.05)。Ki67和凋亡蛋白在各组肿瘤组织中均表达。透射电镜下KD组中自噬体较多于SD组;KD组P62蛋白表达明显低于SD组(P<0.01),而Beclin1、LC3A/B蛋白表达增加(P<0.05),与IHC结果较一致。结论KD能抑制人神经母细胞瘤裸鼠移植瘤的生长,其可能的抗肿瘤机制与细胞自噬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酮饮食 人神经母细胞瘤 自噬 环磷酰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丙泊酚合并低氧通过p38通路损伤未成熟大鼠的认知功能 被引量:1
5
作者 张敬 于晴 +4 位作者 刘阳 刘辉 孙茫 田芹 涂生芬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1294-1299,共6页
目的探讨丙泊酚合并低氧对未成熟大鼠认知功能的影响及与p38通路、tau蛋白的关系。方法将90只7日龄(P7)SD大鼠随机分为丙泊酚低氧组、丙泊酚空气组、丙泊酚氧气组、脂肪乳低氧组、脂肪乳空气组、脂肪乳氧气组。丙泊酚低氧组、丙泊酚空... 目的探讨丙泊酚合并低氧对未成熟大鼠认知功能的影响及与p38通路、tau蛋白的关系。方法将90只7日龄(P7)SD大鼠随机分为丙泊酚低氧组、丙泊酚空气组、丙泊酚氧气组、脂肪乳低氧组、脂肪乳空气组、脂肪乳氧气组。丙泊酚低氧组、丙泊酚空气组、丙泊酚氧气组幼鼠腹腔注释丙泊酚50 mg/kg,脂肪乳低氧组、脂肪乳空气组、脂肪乳氧气组幼鼠腹腔注射脂肪乳5.0 mL/kg,1次/d,连续7 d。每次注射完毕后分别放入氧浓度为18%、21%、50%的暖箱(38℃),待幼鼠翻正反射完全恢复后放回鼠笼。另取90只P7大鼠分为阻滞剂加丙泊酚低氧组、阻滞剂加丙泊酚空气组、阻滞剂加丙泊酚氧气组、阻滞剂加脂肪乳低氧组、阻滞剂加脂肪乳空气组、阻滞剂加脂肪乳氧气组,腹腔注射p-p38阻滞剂15 mg/kg,30 min后分别与丙泊酚低氧组、丙泊酚空气组、丙泊酚氧气组、脂肪乳低氧组、脂肪乳空气组、脂肪乳氧气组进行同样处理。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海马组织磷酸化tau蛋白、总tau蛋白、p-p38含量,水迷宫实验评估大鼠空间学习和记忆能力。结果丙泊酚低氧组、丙泊酚空气组与相应脂肪乳组相比p-p38、磷酸化tau蛋白、总tau蛋白含量升高(P<0.05),丙泊酚氧气组、阻滞剂加丙泊酚空气组、阻滞剂加丙泊酚低氧组、阻滞剂加丙泊酚氧气组与相应脂肪乳组相比各蛋白表达无差异(P>0.05)。丙泊酚低氧组、丙泊酚空气组、阻滞剂加丙泊酚空气组、阻滞剂加丙泊酚低氧组与相应脂肪乳组相比潜伏期延长(P<0.05)、穿越平台次数减少、第三象限停留时间缩短(P<0.05);丙泊酚氧气组、阻滞剂加丙泊酚氧气组与相应脂肪乳组相比水迷宫实验结果无差异。阻滞剂加丙泊酚氧气组与丙泊酚氧气组,阻滞剂加丙泊酚低氧组与丙泊酚低氧组、阻滞剂加丙泊酚空气组与丙泊酚空气组之间水迷宫实验结果有差异(P<0.05);脂肪乳低氧组与阻滞剂加脂肪乳低氧组、脂肪乳空气组与阻滞剂加脂肪乳空气组、脂肪乳氧气组与阻滞剂加脂肪乳氧气组之间水迷宫实验结果无差异。结论丙泊酚合并低氧可通过p38通路影响tau蛋白表达从而损伤未成熟大鼠的认知功能,氧气在该过程中可发挥一定的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泊酚 低氧 P38通路 TAU蛋白 认知障碍 新生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