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发育性髋关节脱位闭合复位后残余髋臼发育不良骨盆截骨时机与指征的多中心前瞻性非随机对照试验研究方案
1
作者 李敬春 刘雁寒 +12 位作者 黎艺强 朱光辉 郭跃明 李明 康晓鹏 唐盛平 沈先涛 邵景范 陈顺有 蒋飞 李进 徐宏文 中国儿童骨科多中心研究协作组 《临床小儿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527-534,共8页
全身麻醉下闭合复位加髋人位石膏固定是治疗24月龄以下发育性髋关节脱位(developmental dislocation of the hip,DDH)的通用方法,但闭合复位后仍有约1/3的患儿存在残余髋臼发育不良。尽管骨盆截骨术正越来越多地应用于残余髋臼发育不良... 全身麻醉下闭合复位加髋人位石膏固定是治疗24月龄以下发育性髋关节脱位(developmental dislocation of the hip,DDH)的通用方法,但闭合复位后仍有约1/3的患儿存在残余髋臼发育不良。尽管骨盆截骨术正越来越多地应用于残余髋臼发育不良的治疗,但其手术时机和手术指征仍不明晰。本研究拟通过一项多中心前瞻性非随机对照试验探讨DDH闭合复位后残余髋臼发育不良的手术干预时机和指征。研究设计拟纳入283例DDH闭合复位后残余髋臼发育不良患儿,包括观察组183例,手术组(采用骨盆截骨术)100例。手术组根据患儿年龄采用Salter、Pemberton、骨盆三联或髋臼周围截骨术。所有患儿随访10年,拟在DDH闭合复位后8个时间点(闭合复位术后1、2、3、4、5~6、7~8、9~10年以及10年以上)拍摄髋关节正位X线片,测量髋臼指数(acetabular index,AI)、中心边缘角(center-edge angle of wiberg,CEA)和Reimer指数(Reimer's index,RI),根据末次随访时正位X线片上髋关节Severin分级分为满意组(Severin分级为Ⅰ、Ⅱ级)和不满意组(Severin分级为Ⅲ、Ⅳ级),利用Logistic回归和Cox回归分析残余髋臼发育不良的风险因素,比较两组患儿AI、CEA、RI及Severin分级情况。这一多中心前瞻性研究可以为DDH闭合复位后残余髋臼发育不良的手术干预时机和指征提供循证医学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 髋脱位 先天性 闭合复位 残余髋臼发育不良 截骨术 骨盆 临床方案 多中心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肱骨内上髁骨折不同手术切口的比较分析 被引量:4
2
作者 刘星 李明 +5 位作者 刘传康 罗聪 瞿向阳 周海 翁刘其 曹豫江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1171-1174,共4页
目的:探讨采用肘关节纵切口与横切口治疗儿童肱骨內上髁骨折的疗效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手术治疗新鲜的儿童肱骨內上髁骨折并得到随访的106例患儿的资料,男67例,女39例,年龄7.3~16.2 岁,平均年龄l2.7 岁。61例手术采用肘内... 目的:探讨采用肘关节纵切口与横切口治疗儿童肱骨內上髁骨折的疗效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手术治疗新鲜的儿童肱骨內上髁骨折并得到随访的106例患儿的资料,男67例,女39例,年龄7.3~16.2 岁,平均年龄l2.7 岁。61例手术采用肘内侧纵切口和45例采用横切口进行切开复位骨折,并用克氏针、空心钉或可吸收钉、棒固定。术后石膏托固定3~5周后行功能训练,待骨折完全愈合后再取出内固定。结果:获得随访106例,随访时间7~60月,平均随访时间25月。纵切口组手术时间50~70 min,平均60 min;手术切口6~9 cm,平均7.5 cm。横切口组手术时间20~30 min,平均23 min;手术切口2.0~2.5 cm,平均2.2 cm。1例术后发生骨不连,105例患儿术后2~3月随访X片显示骨折骨性愈合,无迟发性尺神经损伤表现。2种方法各有1例术后出现桡神经损伤症状,拔针后神经损伤很快恢复,症状消失,无需进行二次手术。肘关节内侧无压痛,外观无明显外翻畸形,外翻应力试验稳定。肘关节功能评分(mayo elbow performance score,MEPS):99例优,6例良,1例中。结论:经肘关节两种切口都可以用于儿童肱骨内上髁骨折的手术治疗,但肘内后横切口具有切口小、创伤小、手术易操作、花时少、愈合后瘢痕小的优点,是一种更好的手术入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内上髁 肘关节 骨折 切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手术治疗儿童肱骨远端全骺分离197例疗效分析 被引量:6
3
作者 周海 李明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226-229,共4页
目的:总结分析儿童肱骨远端全骺分离损伤特点及诊断要点,探讨手术治疗的方法、意义及相关问题的处理。方法:2004至2012年,收治197例肱骨远端全骺分离患儿,按Delee分型:A型5例,B型138例,C型54例,伤后24 h内就诊115例,伤后1~7 d就诊69... 目的:总结分析儿童肱骨远端全骺分离损伤特点及诊断要点,探讨手术治疗的方法、意义及相关问题的处理。方法:2004至2012年,收治197例肱骨远端全骺分离患儿,按Delee分型:A型5例,B型138例,C型54例,伤后24 h内就诊115例,伤后1~7 d就诊69例,超过7 d就诊13例,均采取肘前入路切开复位克氏针内固定,术后24 h拍片复查,4~6周拔除克氏针进行功能锻炼。结果:本组197例,随访时间6月~2年,平均15个月,骨折愈合拔针时间4~6周,平均5周。肘关节功能评价按Flynn等标准进行,优179例,良11例,中4例,差3例,优良率96.4%。肘关节屈伸活动良好,3例出现肘内翻畸形。优良率96.4%。7 d内手术患儿的关节功能优良率高于超过7 d手术的患儿,2组患儿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肘前入路切开复位克氏针内固定治疗儿童肱骨远端全骺分离,具有操作简单,骨折复位容易,可以解剖复位骨折端,尽可能减少肘内外翻畸形的发生,最大程度保留患肢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肱骨远端全骺分离 外科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可吸收棒内固定在儿童Perthes病骨盆三联截骨术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2
4
作者 卢虹旭 李明 +7 位作者 刘星 刘传康 罗聪 曹豫江 瞿向阳 翁刘其 周海 郑超 《临床小儿外科杂志》 CAS 2018年第1期29-33,共5页
目的评估儿童Perthes病骨盆三联截骨术中应用可吸收棒内固定治疗的可行性、疗效及优势。方法收集2007年4月至2014年12月间由本院收治的74例(79髋)儿童Perthes病的患儿,按Catterall分型:Ⅲ型59髋,Ⅳ型20髋,均采用Pol Le Coeur骨盆三联截... 目的评估儿童Perthes病骨盆三联截骨术中应用可吸收棒内固定治疗的可行性、疗效及优势。方法收集2007年4月至2014年12月间由本院收治的74例(79髋)儿童Perthes病的患儿,按Catterall分型:Ⅲ型59髋,Ⅳ型20髋,均采用Pol Le Coeur骨盆三联截骨联合可吸收棒内固定术治疗。结果术后随访14个月至7年9个月(平均46个月),根据Mckay标准,本组病例术后髋关节功能优51例(53髋),良15例(17髋),可8例(9髋),优良率为88.61%。术后随访X线片显示骨盆截骨植骨处固定良好,无植骨块松动移位及骨吸收病例发生。患髋髋臼覆盖率由术前75.06%的平均值增加至术后的95.7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2.06,P<0.001);术前患髋骺高比平均为65.49%,术后平均为80.8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8.13,P<0.001);CE角由术前平均16.22°增加至34.4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4.58,P<0.001);而Sharp角则由术前的41.46°降至术后的24.1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1.44,P<0.001)。结论可吸收棒代替克氏针或金属螺钉应用于儿童Perthes病三联截骨术中髂骨截骨处的固定,疗效满意,操作简单,固定牢靠,无明显不良反应,可避免二次手术创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eflhes病 三联截骨 内固定 可吸收棒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盆三联截骨术治疗儿童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2
5
作者 廖宁 李明 +4 位作者 刘星 刘行 周海 郑超 董超群 《临床小儿外科杂志》 CAS 2018年第4期263-268,共6页
目的评价骨盆三联截骨手术对儿童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中远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至2012年在我科采取骨盆三联截骨术治疗的儿童股骨头缺血性坏死(Legg-Calve-Perthes Disease,LCPD)患者临床资料,共39例,男29例,女10例。年龄6~12岁... 目的评价骨盆三联截骨手术对儿童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中远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至2012年在我科采取骨盆三联截骨术治疗的儿童股骨头缺血性坏死(Legg-Calve-Perthes Disease,LCPD)患者临床资料,共39例,男29例,女10例。年龄6~12岁,平均8.2岁。术前进行Herring分型,术后3年进行Stulberg分型以及测量CE角、Sharp角、AI值、股骨头挤压指数、双下肢长度差值来评价手术疗效。结果患者手术后随访3~10年,平均5.3年。术前Herring分型:B型18例,B/C型13例,C型8例。术后38例CE角、Sharp角、AI值、股骨头挤压指数显示股骨头获得了良好的包容。Herring分型为B型、B/C型、C型的患者术后Stulberg分型优良率分别为94.44%、76.92%、50%,各Herring型患者术后Stulberg分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双下肢长度差值:Herring B型(6.94±2.69)mm,B/C型(10.46±3.45)mm,C型(14.87±4.94)mm,各型(包括2例C型术后长度差>20 mm)术后双下肢长度差值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骨盆三联截骨术治疗Herring B、B/C与C型LCPD患者,可使股骨头获得良好包容,有利于髋关节功能的恢复,并能减少术后跛行的发生,是改善儿童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中远期功能以及减少残留畸形的有效治疗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股骨头缺血性坏死 骨盆三联截骨术 包容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arroll手术治疗小儿先天性马蹄内翻足短期疗效分析 被引量:5
6
作者 郑超 李明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2期2330-2330,2339,共2页
先天性马蹄内翻足(congenital clubfoot,CCF)是小儿常见畸形[1],我院采用Carroll手术治疗的CCF患儿58例,经1~6年的随访,短期疗效肯定,现总结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选取2004-2011年本中心首诊CCF住院病例58例75足,其中男... 先天性马蹄内翻足(congenital clubfoot,CCF)是小儿常见畸形[1],我院采用Carroll手术治疗的CCF患儿58例,经1~6年的随访,短期疗效肯定,现总结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选取2004-2011年本中心首诊CCF住院病例58例75足,其中男性35例(44足),女性23例(31足),单侧41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足畸形 先天性 Carroll手术 治疗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特发性马蹄内翻足微创软组织松解术后足底力学指标评价 被引量:2
7
作者 刘行 李明 +7 位作者 刘星 罗聪 曹豫江 刘传康 瞿向阳 翁刘其 周海 郑超 《临床小儿外科杂志》 CAS 2020年第9期775-778,共4页
目的采用足底形态扫描及静态足压评价DimeglioⅣ型特发性马蹄内翻足经微创多平面软组织松解术治疗后的短期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8年6月于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首诊并接受微创多平面软组织松解术治疗的DimeglioⅣ型特发性马... 目的采用足底形态扫描及静态足压评价DimeglioⅣ型特发性马蹄内翻足经微创多平面软组织松解术治疗后的短期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8年6月于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首诊并接受微创多平面软组织松解术治疗的DimeglioⅣ型特发性马蹄内翻足病例共17例(25足)为病例组,其中男12例(18足),女5例(7足),手术年龄为1个月23天至6个月21天,评价年龄2岁5个月至2岁11个月;同期选取同年龄段健康儿童10人(20足)为对照组。采用Dimeglio评分、X线摄影、足底形态扫描分析、静态足压分析评价患足恢复情况。结果DimeglioⅣ型特发性马蹄内翻足经微创多平面软组织松解术系列治疗后Dimeglio评分0~2分;患足外观恢复满意。X线片显示:术前正位跟距角(14.90±3.20)°,术后正位跟距角(33.51±7.52)°;术前侧位跟距角(22.65±6.10)°,术后侧位跟距角(33.08±4.12)°;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儿足弓指数(0.35±0.02),正常对照组儿童的足弓指数(0.35±0.0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儿双踝角(82.03±6.20)°,正常对照组双踝角(85.27±3.4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双侧马蹄内翻足双足压力分布百分比[(52.75±2.32)%vs.(47.25±2.32)%,P<0.05]以及术后单侧马蹄内翻足双足压力分布百分比[(60.33±4.54)%vs.(39.70±4.55)%,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微创多平面软组织松解术治疗DimeglioⅣ型特发性马蹄内翻足畸形矫正满意,短期疗效肯定。足底力学评价结果可以作为马蹄内翻足术后针对性治疗策略的重要参考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蹄足畸形/外科学 外科手术 微创性 治疗结果 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创Carroll手术治疗先天性马蹄内翻足疗效初步分析 被引量:6
8
作者 刘行 李明 +7 位作者 刘星 罗聪 曹豫江 刘传康 翁刘其 周海 瞿向阳 郑超 《临床小儿外科杂志》 CAS 2016年第6期540-543,547,共5页
目的回顾性分析微创Carroll术式治疗DimeglioⅢ、Ⅳ型先天性马蹄内翻足的短期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7月至2016年1月于本院首诊的DimeglioⅢ、Ⅳ型先天性马蹄内翻足患儿,共27例33足,其中男性18例(22足),女性9例(11足)。年龄3个月至... 目的回顾性分析微创Carroll术式治疗DimeglioⅢ、Ⅳ型先天性马蹄内翻足的短期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7月至2016年1月于本院首诊的DimeglioⅢ、Ⅳ型先天性马蹄内翻足患儿,共27例33足,其中男性18例(22足),女性9例(11足)。年龄3个月至3岁。均采用微创Carroll术式(取足跟部、足内侧、足底短小切口,手法复位跟距关节、距舟关节)治疗,并以长腿管型石膏固定6~8周。所有患儿术后1周换药,术后1、2、3个月复查,之后每隔6个月复查,根据Dimeglio评分、Pirani评分、X线及功能标准评价患足恢复情况。结果微创Carroll手术使患足的后侧、内侧及足底均获得了满意松解,畸形矫正充分,切口长度0.5~1.0cm;经3-18个月随访,患足功能恢复满意,根据Dimeg-lio评分、Pirani评分、X线检查及踝关节功能标准进行评价:优,20例25足,占75.76%;良,5例6足,占18.18%;一般,2例2足,占6.06%。优良率93.94%。无并发症发生,瘢痕不明显。结论微创Car-roll手术治疗DimeglioⅢ、Ⅳ型先天性马蹄内翻足可充分矫正畸形,并发症少,切口愈合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畸形足 外科手术 微创性 治疗结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龄DDH患儿初次开放复位术中股骨截骨必要性的前瞻性随机对照试验研究方案 被引量:2
9
作者 何金鹏 郑晨 +11 位作者 梅海波 徐宏文 郭跃明 唐盛平 蒋飞 陈顺有 李进 沈先涛 李明 南国新 康晓鹏 邵景范 《临床小儿外科杂志》 CAS 2019年第4期282-287,共6页
回顾性研究发现,股骨截骨术并非低龄DDH患儿手术治疗所必须的,而应根据患儿具体情况合理选择;本研究通过多中心前瞻性研究进一步探讨对于18个月至3岁DDH患儿是否要行股骨截骨术。FSODDH项目为一项多中心前瞻性随机对照临床试验研究。研... 回顾性研究发现,股骨截骨术并非低龄DDH患儿手术治疗所必须的,而应根据患儿具体情况合理选择;本研究通过多中心前瞻性研究进一步探讨对于18个月至3岁DDH患儿是否要行股骨截骨术。FSODDH项目为一项多中心前瞻性随机对照临床试验研究。研究设计拟招募200名单侧低龄DDH患儿,随机分成股骨截骨组(n=100)和股骨不截骨组(n=100)。股骨截骨组患儿全部采取髋关节开放复位术、骨盆截骨术及股骨截骨术治疗;股骨不截骨组患儿全部采取髋关节开放复位术及骨盆截骨术治疗;术后定期随访至少2年。收集术前、术后1周、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术后1年及术后2年的髋关节正位X线影像资料,比较两组患儿的髋臼指数、股骨头坏死率、再脱位率、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和住院天数等临床指标。这一多中心前瞻性研究将能为低龄DDH患儿是否需行股骨截骨术提供循证医学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育性髋关节脱位 股骨 截骨术/方法 前瞻性研究 随机对照试验 研究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