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应激-易感模型的青少年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自杀意念相关因素分析
1
作者 张莉 莫霖 +2 位作者 刘洋 陶静 余璐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05-113,共9页
目的:基于应激-易感模型,探讨疾病活动度、家庭功能、负性情绪、社会支持与自杀意念的关系及机制。方法: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自杀意念量表、家庭功能评估量表、抑郁-焦虑-压力量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及系统性红斑狼疮疾病活动指数评分... 目的:基于应激-易感模型,探讨疾病活动度、家庭功能、负性情绪、社会支持与自杀意念的关系及机制。方法: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自杀意念量表、家庭功能评估量表、抑郁-焦虑-压力量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及系统性红斑狼疮疾病活动指数评分对180例青少年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进行调查。结果:青少年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自杀意念检出率为22.22%。自杀意念与疾病活动度、负性情绪均呈正相关,与家庭功能呈负相关。负性情绪在疾病活动度、家庭功能与自杀意念中发挥中介作用,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百分比分别为44.45%、20.66%。社会支持在疾病活动度与负性情绪间起调节作用,即社会支持水平越高,疾病活动度对负性情绪的正向预测作用就越弱。结论:青少年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疾病活动度、家庭功能可直接或通过负性情绪间接影响其自杀意念,并受社会支持的调节。医务人员可以通过提高患者的家庭功能和社会支持水平,控制疾病活动,降低其负性情绪,进而降低其自杀意念的产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性红斑狼疮 青少年 自杀意念 应激-易感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支气管肺发育不良患儿居家照护指导方案的构建
2
作者 罗德艳 莫霖 +2 位作者 刘玉琳 郭蓉 王紫娟 《中国护理管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13-218,共6页
目的:构建支气管肺发育不良患儿居家照护指导方案,为支气管肺发育不良患儿居家照护指导提供参考。方法:以奥马哈系统理论为指导框架,通过文献分析和半结构式访谈形成支气管肺发育不良患儿居家照护指导方案初稿,于2022年9月—11月通过2... 目的:构建支气管肺发育不良患儿居家照护指导方案,为支气管肺发育不良患儿居家照护指导提供参考。方法:以奥马哈系统理论为指导框架,通过文献分析和半结构式访谈形成支气管肺发育不良患儿居家照护指导方案初稿,于2022年9月—11月通过2轮德尔菲专家函询确定最终方案。结果:共17名专家完成2轮专家函询,专家的权威系数均>0.8。最终构建的支气管肺发育不良患儿居家照护指导方案包括评估、干预和评价3个部分,评估部分包括4个一级指标、13个二级指标、40个三级指标,干预部分包括2个一级指标和9个二级指标,评价部分包括1个一级指标和2个二级指标。结论:构建的支气管肺发育不良患儿居家照护指导方案较为科学、全面且易于操作,为护理人员及家庭照护者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支气管肺发育不良 居家护理 德尔菲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黄连气动雾化治疗儿童上呼吸道感染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秦仕英 李双琼 +1 位作者 贾小娜 周艳 《激光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92-92,共1页
目的:为了拓展中药应用途径,让中药在雾化领域更规范普及的应用;方法:2011年9月-2012年5月从本院门诊年龄在3-6岁之间的病人中选择500例,随机数字进行分组,治疗组为气动组,对照组为电动组,2组同期再采用中药双黄连粉针剂600mg/支+生理盐... 目的:为了拓展中药应用途径,让中药在雾化领域更规范普及的应用;方法:2011年9月-2012年5月从本院门诊年龄在3-6岁之间的病人中选择500例,随机数字进行分组,治疗组为气动组,对照组为电动组,2组同期再采用中药双黄连粉针剂600mg/支+生理盐水10ml,使用稀释液4ml/次,2次/天;连续3天。观察发热、咳嗽、痰量、咽部急性症状,气溶胶面部沉积情况等,比较2组总有效率。结果:双黄连气动雾化治疗儿童上呼吸道感染相对电动雾化需药液量少,雾气量大,流量流速稳定,起效迅速,副作用少;结论:双黄连气动雾化非常适合儿科患者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黄连 气动雾化 临床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庆及周边地区2006年临床病原菌的分布与耐药状况分析 被引量:1
4
作者 熊菀 杨舸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8年第3期341-345,共5页
目的:了解重庆及周边地区医院各类临床及门诊病人标本中分离的常见病原菌的分布与耐药状况。方法:按BD公司Sceptor微生物鉴定系统操作规程或法国生物梅里埃公司Vitek-32操作系统进行鉴定及药敏分析。结果:2006年共分离出致病菌1900株,... 目的:了解重庆及周边地区医院各类临床及门诊病人标本中分离的常见病原菌的分布与耐药状况。方法:按BD公司Sceptor微生物鉴定系统操作规程或法国生物梅里埃公司Vitek-32操作系统进行鉴定及药敏分析。结果:2006年共分离出致病菌1900株,其中阴性杆菌1210株,占63.68%,阳性球菌585株,占30.79%,真菌105株。药敏试验显示,亚胺培南除对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天然耐药,是所测抗菌药物中对其它阴性杆菌抗菌作用最强的一类。鲍曼不动杆菌和洛菲不动朴菌对阿莫西林/克拉维酸、哌拉西林、氨曲南、环丙沙星、头孢噻肟、头孢他啶、头孢唑肟、庆大霉素、妥布霉素、亚胺培南、丁胺卡那耐药率两者有显著性差异(P<0.05)。耐甲氧西林的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溶血葡萄球菌分别占55.63%、52.66%、80.12%。未发现对万古霉素耐药的肠球菌和葡萄球菌。结论:条件致病菌是感染菌谱中的主要病原菌,多重耐药菌的增多和混合感染是医院面临的重要问题,加强对临床抗生素合理使用的管理是当务之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原菌 分布 抗生素 耐药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白血病患儿行为特征的潜在类别分析及影响因素 被引量:3
5
作者 沈雨晴 莫霖 +3 位作者 余璐 刘洋 潘小容 姚娟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03-310,共8页
目的:利用潜在类别分析法探讨急性白血病患儿行为特征的潜在类别及影响因素,为制定白血病患儿行为问题精准干预策略提出循证依据。方法:便利抽样法选取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血液科202例急性白血病患儿及其照顾者为研究对象,使用一... 目的:利用潜在类别分析法探讨急性白血病患儿行为特征的潜在类别及影响因素,为制定白血病患儿行为问题精准干预策略提出循证依据。方法:便利抽样法选取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血液科202例急性白血病患儿及其照顾者为研究对象,使用一般资料调查表、Rutter儿童行为问卷、一般家庭功能分量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对其进行调查。利用潜在类别分析对急性白血病患儿行为特征进行分类,采用无序多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各因素对不同类别的影响。结果:急性白血病患儿行为特征可分为3种类型,其中冲动-不友善型占50%,情绪-躯体障碍型占33.66%,良好行为型占16.34%;无序多分类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不健康的家庭功能、男性患儿易发展为冲动-不友善型,不健康的家庭功能、男性患儿、治疗期易发展为情绪-躯体障碍型,治疗期患儿易发展为情绪-躯体障碍型。结论:急性白血病患儿行为特征存在明显不同的分类特征,与家庭功能、性别、疾病阶段关系密切。因此应针对不同类别特征的急性白血病患儿制定个性化干预措施,预防或减少其行为问题的发生,进而提升其社会适应能力及生存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白血病 儿童 潜在类别分析 社会支持 家庭功能 儿科护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赋能教育对先天性食管闭锁患儿术后生存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1
6
作者 代禄润 莫霖 +1 位作者 申玉洁 周雅婷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877-883,共7页
目的:探讨赋能教育对先天性食管闭锁患儿术后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开展平行对照试验,动态纳入2020年3月至2023年2月于本院就诊的86例先天性食管闭锁患儿为研究对象,按照入组先后顺序分为对照组(n=42)和试验组(n=44)。对照组接受常规健... 目的:探讨赋能教育对先天性食管闭锁患儿术后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开展平行对照试验,动态纳入2020年3月至2023年2月于本院就诊的86例先天性食管闭锁患儿为研究对象,按照入组先后顺序分为对照组(n=42)和试验组(n=44)。对照组接受常规健康宣教,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对患儿家长实施赋能教育,干预期为3个月。比较2组干预前后生存质量、生长发育、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家长疾病知识掌握度和护理满意度。结果:干预后,试验组生存质量总分高于干预前[87.50(79.32,97.22)vs.78.17(75.00,88.54)],在生理、心理情感、社会交往和学校角色领域得分均高于干预前,均P<0.05;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生存质量总分高于对照组[87.50(79.32,97.22)vs.79.76(71.88,89.29)],在生理、心理情感、社会交往领域得分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干预后,试验组体质指数[15.70(15.08,16.48)]优于干预前的[15.05(14.35,16.00)]和对照组的[14.85(13.60,16.00)],均P<0.05。结论:赋能教育能有效提高先天性食管闭锁患儿术后生存质量,降低呼吸困难的发生率以及吞咽困难和呛咳的发生频率,缓解术后并发症带给患儿的不适感受,提升患儿术后体质指数,提高家长疾病知识掌握度和护理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赋能教育 先天性食管闭锁 术后 儿童 生存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发性免疫缺陷病患儿感染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1
7
作者 陶静 莫霖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613-1618,共6页
目的:探究原发性免疫缺陷病(primary immunodeficiency disease,PID)患儿感染现状及影响因素,为降低原发性免疫缺陷病患儿感染风险提供依据。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以入住重庆市某三级甲等儿童专科医院的146例原发性免疫缺陷病患儿为调... 目的:探究原发性免疫缺陷病(primary immunodeficiency disease,PID)患儿感染现状及影响因素,为降低原发性免疫缺陷病患儿感染风险提供依据。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以入住重庆市某三级甲等儿童专科医院的146例原发性免疫缺陷病患儿为调查对象,采用二元logistics回归分析原发性免疫缺陷病患儿感染的影响因素。结果:住院天数(OR=1.010,95%CI=1.005~1.014)、是否使用抗生素(OR=1.402,95%CI=1.247~1.575)、是否使用免疫抑制剂(OR=1.231,95%CI=1.109~1.366)、是否使用丙种球蛋白(OR=0.831,95%CI=0.751~0.92)、住院费用10000~<20000元(OR=1.229,95%CI=1.078~1.402;≥20000元OR=0.83,95%CI=0.704~0.979)、免疫球蛋白G(immunoglobulin G,IgG)定性结果(OR=1.095,95%CI=1.008~1.183)、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OR=1.406,95%CI=1.261~1.568)、中性粒细胞计数(OR=0.708,95%CI=0.613~0.818)和照护者文化水平高中(OR=0.796,95%CI=0.685~0.925;大专及以上OR=0.809,95%CI=0.729~0.899)是住院过程感染的影响因素。结论:原发性免疫缺陷病(PID)患儿的影响因素众多,评估其感染风险至关重要。早期识别其感染风险,针对性分级管理预防感染,对改善PID患儿生活质量及延长寿命意义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免疫缺陷病 感染 现状调查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口腔护理对癌症患儿化疗后口腔黏膜炎防治的网状Meta分析
8
作者 刘涛 莫霖 +2 位作者 沈雨晴 陈泽方 曾燕 《中国护理管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101-1106,共6页
目的:评价6种口腔护理方法对于癌症患儿化疗后口腔黏膜炎防治效果,为防治癌症患儿化疗后口腔黏膜炎及提升其远期生存质量提供依据。方法:检索中英文数据库中关于防治癌症患儿化疗后口腔黏膜炎的随机对照试验,检索时间为建库至2023年5月3... 目的:评价6种口腔护理方法对于癌症患儿化疗后口腔黏膜炎防治效果,为防治癌症患儿化疗后口腔黏膜炎及提升其远期生存质量提供依据。方法:检索中英文数据库中关于防治癌症患儿化疗后口腔黏膜炎的随机对照试验,检索时间为建库至2023年5月31日,由2名研究者独立进行检索及资料提取。采用ADDIS1.16.1软件进行网状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文献21篇。Meta分析结果显示,使用醋酸氯己定溶液漱口为降低癌症患儿化疗后口腔黏膜炎发生率的最佳选择;低剂量激光疗法对于降低癌症患儿化疗后口腔黏膜炎发生率、严重口腔黏膜炎发生率,缩短口腔黏膜炎愈合时间三者综合效果最好;涂抹蜂蜜在缩短癌症患儿化疗后口腔黏膜炎愈合时间方面效果最优。结论:不同的口腔护理方法在防治口腔黏膜炎上各具优势,临床上应针对癌症患儿化疗后口腔黏膜炎的不同分期有针对性地选择防治方案,以期有效地预防和快速地治愈其口腔黏膜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癌症 儿童 化疗 口腔黏膜炎 网状Meta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混合研究的成骨不全症患儿生存质量分析
9
作者 杜范艳 莫霖 肖玲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10-216,共7页
目的:调查西南地区成骨不全症儿童的生存质量现状,分析影响因素,为拟定家庭疾病管理方案提供参考。方法:采用混合研究调查成骨不全症患儿的生存质量。质性研究采用现象学研究,对20名来自某三甲儿童医院的成骨不全症照顾者进行半结构式访... 目的:调查西南地区成骨不全症儿童的生存质量现状,分析影响因素,为拟定家庭疾病管理方案提供参考。方法:采用混合研究调查成骨不全症患儿的生存质量。质性研究采用现象学研究,对20名来自某三甲儿童医院的成骨不全症照顾者进行半结构式访谈,运用Colaizzi 7步分析法对访谈资料进行整理分析。量性研究采用儿童生存质量普适性量表评估西南地区34名成骨不全症患儿的生存质量,并将同龄健康儿童作为对照组;采用单因素及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确定影响因素。结果:①生存质量主题,担心骨折,疼痛耐受性高,辅助行走器械缺乏,同伴交往减少,学校氛围良好。②成骨不全症患儿生存质量低于健康人群,总分(t=-6.732,P<0.001)、生理功能(P=0.000)和社交维度(P=0.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多元线性回归显示独立行走能力(t=3.490,P=0.001)和固定玩伴(t=3.164,P=0.003)进入回归方程(P<0.05),共解释生存质量得分变异的40.9%。结论:提升成骨不全症儿童的生存质量需建立家庭疾病管理能力。医务人员需从知识普及、就医指导、未来规划、规避潜在问题等方面建立其慢病管理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生存质量 混合研究 成骨不全症 疾病家庭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学龄前恶性肿瘤患儿社会适应多中心调查及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5
10
作者 刘艺璇 莫霖 +5 位作者 蔡瑞卿 蔡骞 张娴 何梦雪 谭文婷 王春立 《护理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9-22,共4页
目的了解学龄前恶性肿瘤患儿社会适应现状及影响因素,为预防恶性肿瘤患儿适应不良结局提供依据。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抽取7所三级甲等医院收治的学龄前恶性肿瘤患儿475例,使用白血病儿童社会适应评定量表、一般家庭功能量表和幼儿依恋关... 目的了解学龄前恶性肿瘤患儿社会适应现状及影响因素,为预防恶性肿瘤患儿适应不良结局提供依据。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抽取7所三级甲等医院收治的学龄前恶性肿瘤患儿475例,使用白血病儿童社会适应评定量表、一般家庭功能量表和幼儿依恋关系量表进行多中心横断面调研收集相关资料。结果学龄前恶性肿瘤患儿社会适应得分(68.80±8.22)分,42.95%患儿存在社会适应不良;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疾病阶段、地区、复发、家庭应对方式、一般家庭功能、患儿每天使用网络时长、幼儿依恋关系是学龄前恶性肿瘤患儿社会适应的影响因素(均P<0.05)。结论学龄前恶性肿瘤患儿社会适应水平较低,个体特征、疾病阶段、家庭因素等是其主要影响因素,需对恶性肿瘤患儿的行为、心理等适应状态定期评估,制订针对性干预策略,尽快帮助其构建良好的社会适应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性肿瘤 学龄前儿童 社会适应 家庭功能 依恋关系 多中心调查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学龄前恶性肿瘤患儿社会适应不良风险预测模型的构建及验证
11
作者 刘艺璇 莫霖 +2 位作者 沈雨晴 刘洋 余璐 《中国护理管理》 CSCD 2023年第7期1014-1020,共7页
目的:构建学龄前恶性肿瘤患儿社会适应不良风险预测模型并进行验证,为提升其社会适应水平及远期生存质量提供依据。方法:选取7家三级甲等医院2021年7月—12月475例在院的学龄前恶性肿瘤患儿及主要照护者,以7∶3比例随机分为训练集和测... 目的:构建学龄前恶性肿瘤患儿社会适应不良风险预测模型并进行验证,为提升其社会适应水平及远期生存质量提供依据。方法:选取7家三级甲等医院2021年7月—12月475例在院的学龄前恶性肿瘤患儿及主要照护者,以7∶3比例随机分为训练集和测试集。训练集通过社会适应评定量表筛查出社会适应不良患儿,运用Logistic回归和XGBoost方法确定预测因素并构建模型;测试集以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下面积、准确率、F1-分数、Kappa系数等指标验证模型的一致性和预测精度。结果:学龄前恶性肿瘤患儿社会适应不良的发生率为44.0%;XGBoost预测模型输出的社会适应不良风险因素重要性排序为一般家庭功能、年龄、平均网络使用时长、居住地、幼儿依恋关系、疾病阶段、家庭应对方式、是否复发。ROC曲线下面积为0.839,准确率为83.9%,Kappa系数为0.826,F1-分数为0.857。结论:构建的学龄前恶性肿瘤患儿社会适应不良风险预测模型具有良好的预测精度和一致性,可甄别个体社会适应不良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龄前 儿童 恶性肿瘤 社会适应 预测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