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重庆地区2000~2009年儿童白血病流行病学回顾性分析 被引量:18
1
作者 朱美君 徐酉华 胡艳妮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1742-1745,共4页
目的:分析10年间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收治的915例白血病患儿的流行病学资料,探讨重庆地区儿童白血病分布特征及规律。方法:对2000年1月至2009年12月我院收治的915例儿童白血病病例的流行病学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0年间儿童... 目的:分析10年间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收治的915例白血病患儿的流行病学资料,探讨重庆地区儿童白血病分布特征及规律。方法:对2000年1月至2009年12月我院收治的915例儿童白血病病例的流行病学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0年间儿童白血病初发病例共915例,平均年增长速度19.6%。型别最多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cute lymphoblastic leukemia,ALL),ALL免疫表型中B系表达为主,初诊白血病核型异常率为47.59%。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10岁以下白血病患儿737例占80.55%,ALL患儿以1~4岁组最多。结论:我院儿童白血病初发病例数呈逐年上升趋势,可能与环境污染加重及就诊病例数增加有关。重庆地区特有的儿童白血病流行病学特征,提示遗传及环境因素在白血病起源中作用,从而导致预后的差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白血病 流行病学资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用环孢素治疗儿童获得性再生障碍性贫血的疗效及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3
2
作者 秦洪成 管贤敏 +4 位作者 胡艳妮 雷小英 窦颖 于洁 温贤浩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841-846,共6页
目的:分析单用环孢素(CsA)治疗儿童获得性再生障碍性贫血(AA)的疗效及影响因素。方法:收集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2016年1月1日至2020年12月31日确诊AA并单用CsA治疗患儿的临床资料,评价CsA治疗的疗效及影响因素。结果:119例患儿中男6... 目的:分析单用环孢素(CsA)治疗儿童获得性再生障碍性贫血(AA)的疗效及影响因素。方法:收集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2016年1月1日至2020年12月31日确诊AA并单用CsA治疗患儿的临床资料,评价CsA治疗的疗效及影响因素。结果:119例患儿中男62例,女57例,中位年龄7岁1月。极重型AA(VSAA)45例,重型AA(SAA)47例,非重型AA(NSAA)27例。治疗后6个月时VSAA患儿的疗效明显差于SAA及NSAA(P<0.01)。早期死亡6例;16例复发;2例分别进展为AML和ALL。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6个月时的骨髓高淋巴细胞比例对CsA疗效是不良因素,而高PLT计数则是保护因素(P=0.008,P=0.002)。ROC曲线显示,6个月时PLT计数为16.5×109/L、骨髓淋巴细胞比例为68.5%,可以作为判断CsA疗效的临界值。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6个月时骨髓高淋巴细胞比例是独立的CsA不良因素(P=0.020,OR=0.062),高PLT计数是保护因素(P=0.044,OR=1.038)。治疗3个月时CsA有效及NSAA是复发的危险因素(P=0.001,P=0.031)。结论:单用CsA治疗6个月后NSAA的疗效高于SAA及VSAA。初诊时高PLT计数是CsA治疗有效的良好因素,高骨髓淋巴细胞比例是不良因素。3月时CsA有效及NSAA是复发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生障碍性贫血 儿童 环孢素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EB病毒脑炎4例病例报告
3
作者 江一志 孟岩 +4 位作者 张璐颖 雷小英 刘奇慧 于洁 窦颖 《中国循证儿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07-310,共4页
1病例资料例1,女,2岁时确诊β地中海贫血(重型),于5岁1月龄行无关供者外周干细胞移植(供受者HLA 10/10相合),患儿血型A/RH+,供者血型O/RH+。移植后第22天出现阵发性头痛,以前额及左侧颞部为主,数小时后出现惊厥发作,表现为双目凝视、呼... 1病例资料例1,女,2岁时确诊β地中海贫血(重型),于5岁1月龄行无关供者外周干细胞移植(供受者HLA 10/10相合),患儿血型A/RH+,供者血型O/RH+。移植后第22天出现阵发性头痛,以前额及左侧颞部为主,数小时后出现惊厥发作,表现为双目凝视、呼之不应,予咪达唑仑6 mg静推、吸氧等对症处理约2 min后惊厥发作停止;约6 h后出现第2次惊厥,表现为双目凝视、呼之不应、双足内收、双下肢肌张力升高,无明显抖动,予咪达唑仑4 mg止痉、甘露醇降颅压后仍持续浅昏迷,伴眼球转动及嘴部抽动,发作后有阵发性腹痛、发热(热峰38.4℃)。2次惊厥发作缓解后无神萎嗜睡,发作间歇期无意识障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惊厥发作 阵发性腹痛 发作间歇期 咪达唑仑 阵发性头痛 眼球转动 双下肢肌张力 对症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胸苷酸合成酶基因多态性与ALL儿童HD-MTX毒副作用的相关性 被引量:8
4
作者 杨春兰 岳丽杰 +5 位作者 于洁 文飞球 李长钢 郑苗苗 谢偲 丁慧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384-388,共5页
目的:研究胸苷酸合成酶(TS)基因(TYMS)多态性与大剂量甲氨蝶呤(HD-MTX)治疗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时毒副作用的相关性。方法:75例ALL中有52例接受了HD-MTX治疗,对患儿用药后的一般反应、皮肤黏膜损害、骨髓抑制等临床表现和血尿... 目的:研究胸苷酸合成酶(TS)基因(TYMS)多态性与大剂量甲氨蝶呤(HD-MTX)治疗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时毒副作用的相关性。方法:75例ALL中有52例接受了HD-MTX治疗,对患儿用药后的一般反应、皮肤黏膜损害、骨髓抑制等临床表现和血尿常规、肝肾功能、心肌酶、心电图等进行统计分析,并采用DNA直接测序技术检测ALL儿童TYMS多态性(rs699517、rs2790和rs11280056),分析MTX毒副作用与其关系。结果:TYMS rs2790与ALL儿童性别相关,与AA基因型相比,携带等位基因G者男孩数约是女孩的3倍(OR=3.05,95%CI=1.14~8.19,P=0.024)。rs2790基因型与HD-MTX引起的中性粒细胞减少发生也相关,GG基因型使中性粒细胞减少的发生危险降低(OR=0.07,95%CI=0.01~0.64,P=0.026)。rs699517和rs11280056与ALL儿童发病年龄、性别以及HD-MTX毒副作用均无相关性(P>0.05)。结论:TYMS rs2790可能与HD-MTX毒副作用具有相关性,对ALL男性儿童影响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苷酸合成酶 基因多态性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甲氨蝶呤 毒副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急性白血病survivin,bcl-2,mdr1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6
5
作者 刘筱梅 徐酉华 +2 位作者 于洁 邓兵 苏庸春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6年第2期215-218,226,共5页
目的:探讨急性白血病患儿survivin、bcl-2、mdr1 mRNA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用RT-PCR的方法检测患儿骨髓survivin、bcl-2和mdr1的mRNA。结果:初诊患儿survivin、bcl-2和mdr1的阳性表达率高于对照组。初诊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和急性髓... 目的:探讨急性白血病患儿survivin、bcl-2、mdr1 mRNA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用RT-PCR的方法检测患儿骨髓survivin、bcl-2和mdr1的mRNA。结果:初诊患儿survivin、bcl-2和mdr1的阳性表达率高于对照组。初诊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和急性髓细胞性白血病survivin、bcl-2、mdr1阳性表达率无显著性差异。完全缓解期患儿survivin和bcl-2阳性表达明显低于初诊白血病患儿。复发组survivin、bcl-2、mdr1三者阳性率明显高于缓解组。survivin阳性和阴性表达者外周血白细胞总数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survivin和bcl-2在急性白血病患儿表达增高,其表达与急性白血病的类型和外周血白细胞总数无关。survivin、bcl-2和mdr1在儿童白血病的共表达可能提示预后不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URVIVIN BCL-2 mdr1 白血病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化疗后并发脓毒症临床分析 被引量:12
6
作者 张晓晓 管贤敏 +9 位作者 宪莹 肖剑文 温贤浩 郭玉霞 苏庸春 窦颖 李颖 沈亚莉 孟岩 于洁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853-856,共4页
目的探讨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化疗后并发脓毒症的临床及病原学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4月至2014年12月诊断为ALL并以CCLG-ALL 2008方案化疗后并发血培养阳性脓毒症患儿的临床及病原学资料。结果 545例诊断ALL并以CCLG-ALL2... 目的探讨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化疗后并发脓毒症的临床及病原学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4月至2014年12月诊断为ALL并以CCLG-ALL 2008方案化疗后并发血培养阳性脓毒症患儿的临床及病原学资料。结果 545例诊断ALL并以CCLG-ALL2008方案治疗的患儿中112例(145例次)化疗后并发脓毒症,发生率为20.55%。标危和中危组患儿脓毒症高发于诱导缓解治疗阶段,高危组患儿脓毒症高发于巩固治疗阶段。最常见感染部位是呼吸道。血培养病原菌以革兰阳性菌居多。革兰阳性菌对万古霉素、利奈唑胺、替考拉宁敏感率高,革兰阴性菌对美罗培南、亚胺培南敏感率高。高危型、中心静脉置管、中性粒细胞计数<0.1×109/L及中性粒细胞缺乏持续时间>7 d者脓毒症发生率显著升高(P<0.001)。112例患儿治疗有效率95.17%,脓毒症相关病死率1.28%。结论脓毒症是ALL患儿化疗后的重要并发症及死亡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脓毒症 感染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HMT1多态性与ALL儿童HD-MTX不良反应的关系 被引量:6
7
作者 丁慧 岳丽杰 +4 位作者 于洁 谢偲 杨春兰 任艳飞 刘畅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162-165,共4页
研究丝氨酸羟甲基转移酶1(serine hydroxymethyltransferase 1,SHMT 1)基因多态性与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cute lymphocytic leukemia,ALL)儿童大剂量甲氨蝶呤(high-dosemethotrexate,HD-MTX )不良反应的相关性。方法:本研究... 研究丝氨酸羟甲基转移酶1(serine hydroxymethyltransferase 1,SHMT 1)基因多态性与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cute lymphocytic leukemia,ALL)儿童大剂量甲氨蝶呤(high-dosemethotrexate,HD-MTX )不良反应的相关性。方法:本研究以51例接受HD-MTX 化疗的ALL 患儿为研究对象,统计分析其应用HD-MTX 后产生的临床表现;提取mRNA 后逆转录为cDNA ,利用变性梯度凝胶电泳(denaturing gradient gel electrophoresis ,DGGE)结合DNA测序检测SHMT 1 多态性(rs 1979277、rs 3783、rs 1979276、rs 12952556),并分析其与HD-MTX 不良反应的关系。结果:接受HD-MTX 化疗的ALL 患儿产生的严重不良反应主要表现为中性粒细胞减少和肝功能损害。rs 3783(C〉G )、rs 1979276(C〉T)、rs 12952556(A〉G )及rs 1979277(C〉T)的基因型分布情况相同,rs 1979277 多态性与中性粒细胞减少的发生风险无关(P〉0.05),但其CT及TT基因型可以降低肝功能损害的发生风险(CT:OR= 0.129,95%CI:0.020~0.817,P=0.03;TT:OR= 0.103,95%CI:0.017~0.620,P=0.013)。 结论:rs 1979277、rs 3783、rs 1979276 及rs 12952556的联合作用与中性粒细胞减少的发生无关,但它们之中一个或多个位点可能降低肝功能损害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丝氨酸羟甲基转移酶1 多态性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甲氨蝶呤 不良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早期预警评分在中性粒细胞缺乏白血病患者发生感染性休克中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17
8
作者 刘洋 马琳玉 +3 位作者 申雪兰 张崇敏 张力 唐晓敏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278-282,共5页
目的:探讨儿童早期预警评分在中性粒细胞缺乏白血病患者发生感染性休克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将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2016年1月至2016年12月住院的67例白血病化疗后中性粒细胞缺乏合并感染患者作为回顾观察组,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 目的:探讨儿童早期预警评分在中性粒细胞缺乏白血病患者发生感染性休克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将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2016年1月至2016年12月住院的67例白血病化疗后中性粒细胞缺乏合并感染患者作为回顾观察组,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根据患者监测值进行早期预警评分,构建ROC曲线,得出该组患者发生感染性休克的早期预警截断点,以2017年1月至2017年12月白血病化疗后中性粒细胞缺乏合并感染的72例患者作为前瞻研究组,将早期预警评分应用于研究组患者的早期评估,根据不同早期预警评分值实施相应的抗感染治疗、给氧、液体复苏、血管活性药物、成分输血、应用重组活化蛋白C等干预措施;比较2组患者感染性休克的发生率及休克致死亡率。结果:早期预警评分3.5分为预测中性粒细胞缺乏白血病患者发生感染性休克的最佳截断点,在该截断点,PEWS对感染性休克预测的灵敏度为83.3%,特异度为83.7%;研究组感染性休克发生率及病死率明显低于观察组(P<0.01)。结论:早期预警评分能帮助护理人员对病情进行有效评估,根据早期预警评分,帮助其早期识别中性粒细胞缺乏白血病患者感染性休克的征象,同时在最佳截断点及时采取针对性的治疗、护理干预,有效改善疾病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早期预警评分 白血病 粒细胞缺乏 感染性休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纤维蛋白原降低320例临床研究 被引量:6
9
作者 林莉 徐红珍 +5 位作者 陈兰 管贤敏 郭玉霞 肖莉 于洁 苏庸春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645-649,共5页
目的:回顾性分析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IB)降低(FIB≤1.0 g/L)患儿的临床特点,寻找其可能相关继发因素,为FIB降低的病因、早期治疗及防治重要脏器出血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320例住院患儿住院期间血浆FIB降低(FIB≤1.0 g... 目的:回顾性分析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IB)降低(FIB≤1.0 g/L)患儿的临床特点,寻找其可能相关继发因素,为FIB降低的病因、早期治疗及防治重要脏器出血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320例住院患儿住院期间血浆FIB降低(FIB≤1.0 g/L)的病例资料,对纤维蛋白原降低程度、出血部位、出血发生率、出血程度、临床合并症、治疗反应等进行分析,用SPSS PASW18.0统计软件分析数据,用卡方检验分别对不同纤维蛋白原降低程度及有无合并其他凝血功能障碍或血小板降低时的出血发生率、出血程度进行分析,用t检验对有无输注冷沉淀前后的纤维蛋白原水平进行分析,以P<0.05判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并根据样本量及统计情况进行P值矫正。结果:320例患儿中男性193例,女性127例;以新生儿多见(165例,51.6%)。其中281例(87.8%)患儿合并了已报道的可能导致FIB降低的继发因素,以肝功能损害(179例,55.9%)最常见;259例(80.9%)合并有其他凝血功能障碍。320例FIB降低病例中,162例(50.6%)为轻度降低;149例(46.6%)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出血。发生出血的患儿中47%为轻度出血(70/149例),36.9%为重度出血(55/149例),且重度出血也见于FIB轻度降低者。经分析FIB不同降低程度的出血发生率(P=0.149)及出血严重程度(P=0.088)均无统计学差异。而FIB降低合并其他凝血障碍和/或血小板降低时的出血发生率及出血程度有明显升高(P<0.05)。出血可发生于任何部位,以胃肠道出血(71例,47.7%)最多见。出血组与未出血组分别有40.3%与34.5%的病例给予了FIB制品(新鲜冰冻血浆或冷沉淀)的补充,两组输注FIB制品前后FIB变化均有显著差异(P=0.001),提示输注FIB制品有利于FIB的升高。结论:纤维蛋白原降低可能发生不同部位不同程度的出血,即使轻微降低仍可发生严重出血,临床应予以重视,当发现纤维蛋白原降低时,应根据患儿出血倾向综合考虑,及时积极采取合理治疗并随访纤维蛋白原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维蛋白原降低 儿童 出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婆罗双树样基因4在儿童急性白血病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10
作者 刘江华 于洁 +3 位作者 张妮 王艳珍 梁绍燕 安曦洲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0期1288-1292,共5页
目的:探讨婆罗双树样基因4(sal-like 4,SALL4)在儿童急性白血病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和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50例初诊急性白血病患儿SALL4 mRNA及蛋白的表达量,以15例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mmune t... 目的:探讨婆罗双树样基因4(sal-like 4,SALL4)在儿童急性白血病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和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50例初诊急性白血病患儿SALL4 mRNA及蛋白的表达量,以15例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mmune thrombocytopenic purpura,ITP)为对照;动态观察5例白血病患儿初诊和完全缓解后SALL4 mRNA的表达变化;分析SALL4 mRNA表达量与临床指标的关系。结果:SALL4 mRNA在初诊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B-ALL)、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ML)中的表达量分别为13.89(1.00~63.15)、11.12(2.31~56.59),显著高于对照组[1.00(0.29~1.71)(P〈0.01)],在急性T淋巴细胞白血病(T-ALL)中的表达量1.48(0.87~4.81)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SALL4蛋白表达检测结果与SALL4 mRNA表达结果一致;急性白血病患儿完全缓解后SALL4 mRNA表达量0.98(0.22~1.09)较初诊时[28.64(11.20~87.46)]显著降低(P〈0.01)。SALL4 mRNA的高表达与外周血高白细胞计数、高危分型、诱导化疗末期微小残留病(minimal residual disease,MRD)呈正相关(r=0.424、r=0.403、r=0.393,P均〈0.05);与发病年龄,性别,肝、脾、淋巴结肿大等因素无相关性(P〉0.05)。结论:SALL4可能促进了儿童B-ALL、AML的发生发展,并有望成为监测治疗效果和判断预后的新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ALL4 急性白血病 儿童 危险度 微小残留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急性白血病及恶性淋巴瘤的靶向治疗
11
作者 张磊 于洁 《中国循证儿科杂志》 CSCD 2006年第3期215-222,共8页
关键词 儿童急性白血病 靶向治疗药物 恶性淋巴瘤 化疗药物 靶向药物 临床治疗 淋巴瘤细胞 恶性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RPS1基因在儿童急性白血病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5
12
作者 马义梅 安曦洲 +7 位作者 管贤敏 孔庆琳 李朋飞 宪莹 肖剑文 孟岩 梁绍燕 于洁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311-317,共7页
目的:研究PRPS1基因在儿童急性白血病(AL)中的表达及其与该病临床特征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和Western blot的方法分别检测176例儿童AL(初诊126例,完全缓解50例)中PRPS1 mRNA和蛋白的表达水平,分析其表达水平与临床特征的... 目的:研究PRPS1基因在儿童急性白血病(AL)中的表达及其与该病临床特征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和Western blot的方法分别检测176例儿童AL(初诊126例,完全缓解50例)中PRPS1 mRNA和蛋白的表达水平,分析其表达水平与临床特征的相关性。以21例非恶性血液病患儿骨髓作为对照。结果:①在BALL组中,PRPS1在初诊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同时高于完全缓解组(P均<0.0001);在T-ALL及AML组中,仅在初诊组与完全缓解组中有差异(P均<0.0001);②在B-ALL样本中,PRPS1表达水平随危险度升高而增加(P<0.01);在T-ALL中各危险度分层组间则无明显差异(P>0.05);在AML样本中,仅低危组与高危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PRPS1高表达与B-ALL患儿的高WBC计数及MRD阳性相关(P=0.020,P=0.026);4PRPS1与之前证实的复发相关基因NT5C2表达水平呈正相关(P<0.05)。结论:PRPS1是儿童B-ALL预后不良相关危险因素,有望成为判断预后,指导个性化化疗的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RPS1基因 儿童急性白血病 B淋巴细胞急性白血病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cadherin基因在儿童急性白血病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4
13
作者 包斌霞 安曦洲 +8 位作者 李朋飞 李永婧 崔颖慧 唐雪 刘奇慧 胡艳妮 刘威 梁绍燕 于洁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339-347,共9页
目的:研究E-cadherin基因在儿童急性白血病(AL)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指标的相关性,并探讨其可能的调控机制。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135例初诊AL患儿骨髓单个核细胞中E-cadherin mRNA的表达水平,并分析其表达水平与临床指标的相关性... 目的:研究E-cadherin基因在儿童急性白血病(AL)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指标的相关性,并探讨其可能的调控机制。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135例初诊AL患儿骨髓单个核细胞中E-cadherin mRNA的表达水平,并分析其表达水平与临床指标的相关性;应用Western blot法检测E-cadherin、β-catenin、Akt、p-Akt信号通路相关蛋白的表达;同时收集22例非恶性血液病患儿的骨髓作为对照。结果:B-ALL、T-ALL、AML组中E-cadherin mRNA的表达均低于对照组(P<0.01)。在B-ALL中,中危组患儿E-cadherin基因表达水平较标危组显著下降(P<0.05);伴有脾脏浸润的患儿E-cadherin基因表达水平亦显著降低(P<0.01);而在T-ALL、AML患儿各临床指标分组中,E-cadherin基因表达水平均无显著差异。在B-ALL患儿中,免疫分型为Common-BALL的患儿E-cadherin基因表达水平较其他B-ALL患儿显著升高(P<0.01)。而在3种AL的FAB分组间均未见E-cadherin表达差异。基于计量资料的相关性分析表明,B-ALL患儿中,随着E-cadherin表达水平的下调,初诊外周血白细胞(WBC)计数、乳酸脱氢酶(LDH)水平有升高趋势(r=-0.419,r=-0.269),而初诊外周血血小板水平呈下降趋势(r=0.335);在T-ALL患儿中,E-cadherin表达水平与LDH、初诊骨髓幼稚细胞比例呈显著负相关(r=-0.567,r=-0.557);而在AML患儿中,随着E-cadherin表达水平下调,初诊WBC计数水平和初诊骨髓幼稚细胞比例呈上升趋势(r=-0.368,r=-0.391)。与对照组比较,3种AL患儿中E-cadherin表达水平下调(P<0.001),而β-catenin、Akt则上调(P<0.01),p-Akt、p-Akt/Akt表达量在T-ALL中上调(P<0.01)。结论:E-cadherin基因表达降低或缺失是儿童急性白血病的预后不良相关因素,可能通过激活Wnt/β-catenin和PI3K/Akt信号通路,促进肿瘤的发生,并引起细胞的一系列恶性生物学行为,E-cadherin有望成为判断预后和指导个性化治疗的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CADHERIN基因 儿童急性白血病 危险因素 疾病预后 信号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药耐药基因1C3435T多态性对汉族儿童外周血单个核细胞mRNA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
14
作者 冯毅 肖剑文 +4 位作者 郑启城 肖莉 谢茜 罗庆 于洁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5期1635-1637,共3页
目的探讨多药耐药基因1(multidrug resistance gene 1,MDR1)C3435T多态性与健康汉族儿童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mRNA表达的关系。方法以130例(男性83例,女性47例)无亲缘关系的中国健康汉族儿童为研究对象,采用PCR-RFLP技术检测其MDR1基因C34... 目的探讨多药耐药基因1(multidrug resistance gene 1,MDR1)C3435T多态性与健康汉族儿童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mRNA表达的关系。方法以130例(男性83例,女性47例)无亲缘关系的中国健康汉族儿童为研究对象,采用PCR-RFLP技术检测其MDR1基因C3435T位点的基因型,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其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MDR1mRNA表达水平。结果 130例儿童中,51例为CC型,63例为CT型,16例为TT型,基因型频率分布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P>0.05);CC、CT、TT各基因型组间外周血单个核细胞MDR1 mRNA表达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汉族儿童中MDR1基因C3435T多态性对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mRNA表达无显著性影响。汉族儿童C3435T位点多态性不能作为推测MDR1表达水平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药耐药基因1 单核苷酸多态性 MRNA表达 实时荧光定量PC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Ph+及Ph-like急性T淋巴细胞白血病二代测序分析
15
作者 廖欣 邹品力 +3 位作者 沈亚莉 郭玉霞 宋林 肖剑文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1101-1108,共8页
目的: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筛选费城染色体阳性/费城染色体样急性T淋巴细胞白血病(Ph^(+)/Ph-like TALL)核心基因,并分析其核心子网络,探讨Ph^(+)/Ph-like T-ALL发生发展过程中的调控机制并寻找可能用于临床诊疗的分子靶点。方法:收集重... 目的: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筛选费城染色体阳性/费城染色体样急性T淋巴细胞白血病(Ph^(+)/Ph-like TALL)核心基因,并分析其核心子网络,探讨Ph^(+)/Ph-like T-ALL发生发展过程中的调控机制并寻找可能用于临床诊疗的分子靶点。方法:收集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Ph^(+)/Ph-like T-ALL患儿WES/RNA-seq检查结果,同时从GEO数据库中下载符合要求的基因数据,运用GRO2R在线差异表达基因筛选程序筛选差异性表达基因,并对差异表达基因进行GO功能富集分析和KEGG通路分析,同时使用STRING数据库,利用Cytoscape软件构建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筛选出hub gene及核心子网络。结果:Ph^(+)/Ph-like T-ALL共找出84个差异表达基因,Ph^(+)ALL共找出249个差异表达基因,T-ALL共找出175个差异表达基因。综合GO功能富集、KEGG通路富集分析及蛋白相互作用网络结果,筛选出RPA1、POLD1、POLE、SOCS1为hub gene。DNA损伤修复及JAK/STAT信号转导通路为筛选到的主要功能子网络。结论:Ph^(+)/Ph-like T-ALL患儿体内存在明显的DNA损伤修复通路异常,RPA1、POLD1、POLE可能是Ph^(+)/Ph-like T-ALL发生、发展的重要相关生物标志,这可以为进一步研究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费城染色体 费城染色体样急性T淋巴细胞白血病 二代测序 基因富集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高可靠性组织理论的护理病历无纸化质量控制系统应用效果评价
16
作者 唐方芳 崔璀 +2 位作者 魏晓琼 申雪兰 郑显兰 《中国护理管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651-1654,共4页
目的:构建基于高可靠性组织理论的护理病历无纸化质量控制系统,并评价其应用效果,以提升护理病历质量与质量控制效率。方法:2023年2月,我院护理部开始实施护理病历全流程无纸化质量控制及归档系统,开展护理病历生成、质量控制、提交及... 目的:构建基于高可靠性组织理论的护理病历无纸化质量控制系统,并评价其应用效果,以提升护理病历质量与质量控制效率。方法:2023年2月,我院护理部开始实施护理病历全流程无纸化质量控制及归档系统,开展护理病历生成、质量控制、提交及归档环节信息化建设,分别比较系统应用前后各6个月的病历质量、质量控制时间、护士满意度、打印机维护费及耗材消耗费。结果:系统应用后,护理病历整体质量、护士应用满意度较前显著提升(P<0.05),病历质量控制时间、打印机维护费及耗材消耗费低于系统应用前。结论:基于高可靠性组织理论的护理病历无纸化质量控制系统聚焦实时监控及事前预警,加快数据利用及流转,可提高终末护理病历质量,保障护理质量与护理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可靠性组织 病历质量控制 无纸化 护理信息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端粒在获得性再生障碍性贫血克隆演化中的作用 被引量:1
17
作者 李丹妮 温贤浩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962-964,共3页
1/3获得性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端粒长度存在缩短,且端粒越短的患者病程越长、越易复发、总体生存率越低,出现克隆演化的概率越大。端粒长度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包括端粒酶活性、端粒酶相关基因、端粒调控蛋白等。端粒缩短导致遗传信息... 1/3获得性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端粒长度存在缩短,且端粒越短的患者病程越长、越易复发、总体生存率越低,出现克隆演化的概率越大。端粒长度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包括端粒酶活性、端粒酶相关基因、端粒调控蛋白等。端粒缩短导致遗传信息不稳定,使获得性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出现克隆演化的概率增加。本文就端粒在获得性再生障碍性贫血克隆演化中的作用及影响端粒长度因素的最新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端粒 获得性再生障碍性贫血 克隆演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血脂异常的发生机制及防治要点
18
作者 董珈余 窦颖 《器官移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977-982,共6页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是治疗多种血液系统及免疫系统疾病的有效手段,但术后存在感染、移植物抗宿主病等并发症。血脂异常是allo-HSCT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与移植物抗宿主病、免疫抑制药应用、心血管疾病、代谢综合征等存在密...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是治疗多种血液系统及免疫系统疾病的有效手段,但术后存在感染、移植物抗宿主病等并发症。血脂异常是allo-HSCT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与移植物抗宿主病、免疫抑制药应用、心血管疾病、代谢综合征等存在密切联系,allo-HSCT后造血重建与脂质代谢也有相关性。因此,本文就allo-HSCT后脂质代谢情况、allo-HSCT后影响血脂异常的机制与相关因素、血脂异常对allo-HSCT后并发症的影响、allo-HSCT后血脂异常的预防及治疗等方面进行综述,旨在探寻allo-HSCT后血脂异常的影响和意义,为allo-HSCT后血脂异常的防治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造血干细胞移植 血脂异常 移植物抗宿主病 造血重建 免疫抑制药 感染 脂质代谢 他汀类药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苦参碱对白血病细胞HL-60黏附、运动和侵袭的抑制作用 被引量:15
19
作者 张伟 戴碧涛 +5 位作者 汪明宇 徐酉华 于洁 王世一 宪莹 刘筱梅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505-509,共5页
目的:研究不同浓度苦参碱对白血病细胞HL-60黏附、运动和侵袭的影响。方法:HL-60细胞体外培养,经0、0.1、0.15、0.2 g/L苦参碱分别处理细胞,细胞黏附实验检测细胞黏附力,细胞迁移实验检测细胞运动力,细胞侵袭实验检测细胞侵袭力,RT-PCR... 目的:研究不同浓度苦参碱对白血病细胞HL-60黏附、运动和侵袭的影响。方法:HL-60细胞体外培养,经0、0.1、0.15、0.2 g/L苦参碱分别处理细胞,细胞黏附实验检测细胞黏附力,细胞迁移实验检测细胞运动力,细胞侵袭实验检测细胞侵袭力,RT-PCR检测HL-60细胞MMP-2和MMP-9 mRNA的表达。结果:与对照组比较,0.1、0.15、0.2 g/L苦参碱不仅能有效抑制HL-60细胞的黏附力、运动力和侵袭力(P<0.01),而且还能下调HL-60细胞MMP-2和MMP-9 mRNA的表达(P<0.01)。结论:苦参碱能抑制HL-60细胞的浸润转移能力,其机制可能与下调MMP-2和MMP-9 mRNA的表达使HL-60细胞的黏附力、运动力和侵袭力下降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苦参碱 HL-60细胞 黏附 运动 侵袭 基质金属蛋白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4'-羟基汉黄芩素对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细胞增殖和凋亡的作用研究 被引量:10
20
作者 李朋飞 安曦洲 +3 位作者 马义梅 孔庆琳 包斌霞 于洁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65-69,共5页
目的:研究4'-羟基汉黄芩素(4'-hydroxywogonin)对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细胞株SUP-B15和Jurkat细胞增殖、凋亡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体外培养SUP-B15和Jurkat细胞,经不同浓度的4'-羟基汉黄芩素处理细胞后,用CCK8法测... 目的:研究4'-羟基汉黄芩素(4'-hydroxywogonin)对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细胞株SUP-B15和Jurkat细胞增殖、凋亡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体外培养SUP-B15和Jurkat细胞,经不同浓度的4'-羟基汉黄芩素处理细胞后,用CCK8法测定4'-羟基汉黄芩素对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Annexin V-APC/7-AAD双染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Western blot检测BCL-2,cleaved caspase-3,C-MYC等蛋白表达情况。结果:4'-羟基汉黄芩素呈剂量依赖性抑制SUP-B15和Jurkat细胞的增殖(r=0.78,r=0.89),24 h IC_(50)分别为(6.32±0.53)μg/ml,(12.04±0.42)μg/ml。在梯度药物浓度下,细胞凋亡率增高。Westwrn blot检测结果显示,4'-羟基汉黄芩素使凋亡相关蛋白BCL-2表达下调(P<0.01);cleaved caspase-3表达上调(P<0.01);细胞增殖相关蛋白C-MYC表达下调(P<0.01)。结论:4'-羟基汉黄芩素可通过抑制SUP-B15和Jurkat细胞的增殖及诱导其凋亡而发挥抗肿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下调BCL-2,C-MYC表达,上调cleaved caspase-3蛋白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4'-羟基汉黄芩素 SUP-B15细胞 JURKAT细胞 增殖 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