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某医院810例儿童白血病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被引量:12
1
作者 刘倩 莫霖 +2 位作者 黄先巧 余璐 刘洋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1442-1447,共6页
目的:探讨儿童白血病发病趋势、危险因素及预后,为白血病的预防和诊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2014年1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的810例川渝地区儿童白血病病例年龄、性别、发病季节、首诊症状、形态学分类、... 目的:探讨儿童白血病发病趋势、危险因素及预后,为白血病的预防和诊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2014年1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的810例川渝地区儿童白血病病例年龄、性别、发病季节、首诊症状、形态学分类、免疫学分型、细胞遗传学分型及分子生物学分型等流行病学资料,并通过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儿童白血病转归的影响因素。结果:810例白血病患儿中男孩发病人数多于女孩,其中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cute lymphoblastic leukemia,ALL)的各年龄阶段男孩发病人数均较女孩多。ALL在1~4岁年龄段人数最多(50.93%),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cute myeloid leukemia,AML)患儿的发病年龄分布差异不明显。10%的患儿有家族肿瘤史,34.44%的患儿存在有毒化学物质暴露史。MICM分析显示,形态学分类以ALL为主(79.26%);免疫学分型以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acute B-lymphocytic leukemia,B-ALL)为主;染色体核型异常检出率为41.56%;ALL患儿ETV6/RUNX1检出率最高(14.86%),急性T淋巴细胞白血病(acute T-lymphocytic leukemia,T-ALL)患儿的阳性融合基因均为SIL/TAL1,AML患儿中PML/PARα检出率最高(35.25%)。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家族肿瘤史、细胞遗传学分型、ETV6/RUNX1融合基因为白血病转归的影响因素,OR值分别为5.234(1.166~23.485)、3.442(1.666~7.115)、0.131(0.031~0.556)。结论:家族肿瘤史、细胞遗传学分型、ETV6/RUNX1融合基因可能是白血病转归的预测因素,存在家族肿瘤史和非低危型细胞遗传学可能为白血病预后的危险因素,ETV6/RUNX1融合基因阳性可能为保护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白血病 流行病学 回顾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巯嘌呤治疗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相关毒副作用及其与TPMT基因多态性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8
2
作者 谢茜 肖剑文 +5 位作者 宪莹 苏庸春 温贤浩 管贤敏 肖莉 于洁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777-781,共5页
目的:观察CCLG-08方案中含有巯嘌呤的巩固和维持阶段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cute lymphoblastic leukemia,ALL)简称急淋。患儿毒副作用的发生情况,检测急淋患儿巯嘌呤甲基转移酶(Thiopurine S-methyltransferase,TPMT)基因多态性,研究其... 目的:观察CCLG-08方案中含有巯嘌呤的巩固和维持阶段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cute lymphoblastic leukemia,ALL)简称急淋。患儿毒副作用的发生情况,检测急淋患儿巯嘌呤甲基转移酶(Thiopurine S-methyltransferase,TPMT)基因多态性,研究其与巯嘌呤相关药物毒副作用的关系。方法:观察急淋患儿巩固和维持阶段发生的以外周血白细胞显著减少、肝脏损害为主的毒副作用;采用等位基因特异性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断长度多态性和时间飞行质谱技术检测TPMT基因G238C、G460A、A719G多态性。结果:急淋患儿巩固化疗阶段外周血白细胞显著减少的血液系统毒副作用发生率是19.35%(n=24);维持治疗1个月以上,外周血白细胞显著减少的血液系统毒副作用发生率是13.82%(n=13),肝脏损害的发生率是10.64%(n=10);维持治疗Ⅰ和Ⅱ组急淋患儿的血液系统毒副作用和肝损害发生率没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没有发现急淋患儿TPMT基因型与其巯嘌呤相关毒副作用间的相关性。结论:研究显示急淋患儿可以良好耐受CCLG-08方案中的巩固和维持治疗;汉族急淋患儿TPMT基因G238C、G460A、A719G位点总突变率为0.67%;研究没有发现急淋患儿巯嘌呤相关的白细胞减少和肝脏损害与TPMT基因型的相关性;CCLG-08方案维持治疗Ⅰ组(连续服用巯嘌呤)较之维持治疗Ⅱ组(连续服用3周间断1周)不会导致更多和更严重的外周血白细胞减少以及肝损害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巯嘌呤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药物毒副作用 巯嘌呤甲基转移酶 基因多态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胸苷酸合成酶基因多态性与ALL儿童HD-MTX毒副作用的相关性 被引量:8
3
作者 杨春兰 岳丽杰 +5 位作者 于洁 文飞球 李长钢 郑苗苗 谢偲 丁慧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384-388,共5页
目的:研究胸苷酸合成酶(TS)基因(TYMS)多态性与大剂量甲氨蝶呤(HD-MTX)治疗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时毒副作用的相关性。方法:75例ALL中有52例接受了HD-MTX治疗,对患儿用药后的一般反应、皮肤黏膜损害、骨髓抑制等临床表现和血尿... 目的:研究胸苷酸合成酶(TS)基因(TYMS)多态性与大剂量甲氨蝶呤(HD-MTX)治疗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时毒副作用的相关性。方法:75例ALL中有52例接受了HD-MTX治疗,对患儿用药后的一般反应、皮肤黏膜损害、骨髓抑制等临床表现和血尿常规、肝肾功能、心肌酶、心电图等进行统计分析,并采用DNA直接测序技术检测ALL儿童TYMS多态性(rs699517、rs2790和rs11280056),分析MTX毒副作用与其关系。结果:TYMS rs2790与ALL儿童性别相关,与AA基因型相比,携带等位基因G者男孩数约是女孩的3倍(OR=3.05,95%CI=1.14~8.19,P=0.024)。rs2790基因型与HD-MTX引起的中性粒细胞减少发生也相关,GG基因型使中性粒细胞减少的发生危险降低(OR=0.07,95%CI=0.01~0.64,P=0.026)。rs699517和rs11280056与ALL儿童发病年龄、性别以及HD-MTX毒副作用均无相关性(P>0.05)。结论:TYMS rs2790可能与HD-MTX毒副作用具有相关性,对ALL男性儿童影响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苷酸合成酶 基因多态性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甲氨蝶呤 毒副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治疗期儿童青少年恶性肿瘤患儿社会适应相关因素分析 被引量:8
4
作者 刘倩 莫霖 +2 位作者 黄先巧 余璐 刘洋 《中国卫生统计》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391-395,共5页
目的探索治疗期儿童青少年恶性肿瘤患儿应对方式、社会支持与社会适应的关系及自我效能感和创伤后成长的中介作用。方法采用简易方式问卷、社会关系网络问卷、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创伤后成长评定量表、抑郁-焦虑-压力量表和Conners父... 目的探索治疗期儿童青少年恶性肿瘤患儿应对方式、社会支持与社会适应的关系及自我效能感和创伤后成长的中介作用。方法采用简易方式问卷、社会关系网络问卷、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创伤后成长评定量表、抑郁-焦虑-压力量表和Conners父母用症状量表对163名治疗期儿童青少年恶性肿瘤患儿进行调查。结果女性患儿的负性情绪水平相对较高而行为问题较少,权威型、专制型教养方式患儿的负性情绪水平较低。相关分析表明,应对方式、自我效能感、创伤后成长均与负性情绪和行为问题呈显著负相关;社会支持中,肯定与支持维度、陪伴与亲密维度与负性情绪、行为问题呈显著负相关,满意度维度与抑郁、品行行为和心身障碍维度呈显著负相关,冲突与惩罚维度与抑郁、品行行为维度呈显著正相关。链式中介效应分析表明自我效能感和创伤后成长在应对方式、社会支持和负性情绪、行为问题之间具有链式中介的作用。结论治疗期儿童青少年恶性肿瘤患儿应对方式和社会支持通过自我效能感或创伤后成长的单独中介作用以及自我效能感和创伤后成长的链式中介作用间接负向预测负性情绪或行为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性肿瘤 青少年 儿童 社会适应 自我调节转换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庆地区α地中海贫血基因型研究 被引量:10
5
作者 王莉 徐酉华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1051-1053,共3页
目的:研究重庆地区α地中海贫血各种基因型的分布情况、临床表现及实验室相关检查的特点,探讨基因诊断在α地中海贫血中的重要作用,对这一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疾病应如何做好婚检、产前诊断工作,以提高人类出生质量。方法:对来重庆医科... 目的:研究重庆地区α地中海贫血各种基因型的分布情况、临床表现及实验室相关检查的特点,探讨基因诊断在α地中海贫血中的重要作用,对这一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疾病应如何做好婚检、产前诊断工作,以提高人类出生质量。方法:对来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就诊的103名α地中海贫血患者行血清铁(SI)、总铁结合力(TIBC)、转铁蛋白饱和度(TS),血红蛋白电泳及多重单管聚合酶链反应(GSPCR)基因分析,结合其临床表现,采用回顾性及前瞻性方法进行分析。结果:(1)72例患者查SI、TIBC、TS,40例(55.56%)出现SI降低,TIBC升高,TS降低;(2)92例患者进行Hb电泳检查,29例出现快速带(31.52%);(3)103例α地中海贫血患者中,缺失型85例(82.52%),非缺失型18例(17.48%);⑷在85例缺失型中,α0地中海贫血较α+地中海贫血多。结论:(1)重庆地区α地中海贫血以缺失型为主;(2)α+地中海贫血稍多于α0地中海贫血;⑶基因诊断为确诊α地中海贫血的金标准;(4)为防止重型α地中海贫血患儿出生,提高人类生存质量,应做好婚检及产前诊断;⑸α地中海贫血可与营养性缺铁性贫血合并存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Α地中海贫血 基因型 多重单管酶联聚合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诱导缓解期院内感染51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5
6
作者 肖剑文 徐酉华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8年第6期733-735,共3页
目的:研究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cute lymphoblastic leukemia,ALL)诱导缓解期间院内感染发生相关因素。方法:分析51例儿童ALL接受诱导缓解治疗期院内感染的临床资料。结果:化疗中患儿均发生院内感染,中性粒细胞减少时感染不易控制... 目的:研究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cute lymphoblastic leukemia,ALL)诱导缓解期间院内感染发生相关因素。方法:分析51例儿童ALL接受诱导缓解治疗期院内感染的临床资料。结果:化疗中患儿均发生院内感染,中性粒细胞减少时感染不易控制。常见感染部位为呼吸道、消化道和皮肤粘膜,结论:病原学检查阳性率低,儿童ALL院内感染死亡率低于成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诱导缓解 院内感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特发性肺含铁血黄素沉着症的影像学分析:比较X线与CT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6
7
作者 徐晔 余国容 +5 位作者 余世才 刘波 陈建蓉 冉启英 李昊 肖建文 《放射学实践》 2006年第7期739-741,共3页
目的:比较观察X线平片、常规CT和HRCT对儿童特发性肺含铁血黄素沉着症(IPH)胸内病变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对13例IPH患者进行胸部X线平片、常规CT和HRCT检查,将影像表现分类,并以HRCT为标准,评价X线平片和常规CT的诊断价值。结果:HRCT显... 目的:比较观察X线平片、常规CT和HRCT对儿童特发性肺含铁血黄素沉着症(IPH)胸内病变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对13例IPH患者进行胸部X线平片、常规CT和HRCT检查,将影像表现分类,并以HRCT为标准,评价X线平片和常规CT的诊断价值。结果:HRCT显示的肺内局限性病变包括均匀磨玻璃影(11例)、晕状影(7例)、结节影(6例)和不均匀磨玻璃影(1例);非局限性病变包括磨玻璃(3例)、细网状(7例)和细沙粒状改变(2例)。X线平片诊断上述病变征象的例数分别为7、0、2、0、1、3、0例。常规CT为10、6、4、0、3、3、0例。结论:X线和常规CT对显示IPH主要肺部改变各有优缺点,HRCT优于这2种方法。X线平片仍应作为IPH的主要影像检查手段,对于有不良预后因素或临床高度怀疑为继发性肺含铁血黄素沉着症的患者,可根据实际情况选择HRCT或常规C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含铁血黄素沉着症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放射摄影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ivinα和Livinβ在儿童急性白血病骨髓单个核细胞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1
8
作者 毛成刚 郭玥馨 +1 位作者 罗庆 徐酉华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5期1488-1490,共3页
目的研究Livinα和Livinβ在儿童急性白血病(childhood acute leukemia,CAL)骨髓单个核细胞(marrowmononuclear cell,MMNC)中的表达与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实时PCR(real-time PCR)和Western blot检测Livinα和Livinβ在CAL骨髓单个核细胞... 目的研究Livinα和Livinβ在儿童急性白血病(childhood acute leukemia,CAL)骨髓单个核细胞(marrowmononuclear cell,MMNC)中的表达与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实时PCR(real-time PCR)和Western blot检测Livinα和Livinβ在CAL骨髓单个核细胞中mRNA水平和蛋白质水平的表达。结果Livinα和Livinβ在初诊的39例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cute lymphoblastic leukemia,ALL)和12例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cute myeloid leukemia,AML)MMNC中的表达率和表达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Livinα的表达水平高于Livinβ(P<0.01)。ALL化疗后第19天,幼稚细胞≤5%组Livinα和Livinβ的表达水平较化疗前明显降低(P<0.01)。幼稚细胞>5%组化疗后较化疗前也降低(P<0.05),但化疗后Livinα和Livinβ的表达水平仍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Livinα和Livinβ在CAL中高表达可能对评估CAL临床危险度及预后有重要意义;提示Livinα和Livinβ可作为观察CAL预后的分子指标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IVIN 凋亡抑制蛋白 急性白血病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urvivin在儿童急性白血病骨髓及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1
9
作者 管贤敏 徐酉华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2期2252-2254,共3页
目的研究survivin在急性白血病(AL)儿童骨髓及外周血单个核细胞(MNC)的表达情况及意义。方法应用RT-PCR的方法检测21例AL患儿骨髓及外周血MNC中survivin mRNA的表达。结果12例初诊AL患儿骨髓MNC中survivin阳性表达6例(50%);11例外周血MN... 目的研究survivin在急性白血病(AL)儿童骨髓及外周血单个核细胞(MNC)的表达情况及意义。方法应用RT-PCR的方法检测21例AL患儿骨髓及外周血MNC中survivin mRNA的表达。结果12例初诊AL患儿骨髓MNC中survivin阳性表达6例(50%);11例外周血MNC中survivin阳性表达4例(36.37%),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初诊组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和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ML)患儿survivin表达无显著差异(P>0.05)。完全缓解组患儿中1例骨髓survivin阳性表达(11.11%),明显低于初诊组(P<0.05),该例患儿7周后复发。AL初诊组4例外周血MNC survivin阳性表达者与7例阴性表达者外周血原始和/或幼稚细胞平均值分别为(76.43±43.28)×109/L和(5.86±13.85)×109/L,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①Survivin在AL初诊患儿骨髓及外周血MNC中高表达,提示survivin可能参与了儿童AL的发生发展;②完全缓解患儿骨髓survivin阳性表达可能可作为AL复发的早期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URVIVIN 白血病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淋巴瘤病人贫血状况回顾性调查评估 被引量:1
10
作者 郭春宝 金先庆 +4 位作者 王珊 徐酉华 李长春 章均 代江涛 《临床小儿外科杂志》 CAS 2008年第1期15-19,共5页
目的本研究探讨儿童淋巴瘤病人贫血患病率、发病率及治疗模式,确定发生贫血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318例淋巴瘤患儿的病史及随访资料,包括年龄、性别、肿瘤类型、肿瘤及贫血的治疗方式,WHO体力状态等,并以血红蛋白水平为基础进行统... 目的本研究探讨儿童淋巴瘤病人贫血患病率、发病率及治疗模式,确定发生贫血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318例淋巴瘤患儿的病史及随访资料,包括年龄、性别、肿瘤类型、肿瘤及贫血的治疗方式,WHO体力状态等,并以血红蛋白水平为基础进行统计检验。结果贫血患病率为52.75%。血红蛋白水平与WHO得分明显相关(P<0.001)。在调查过程中贫血发病率为38.8%,年龄越小发病率越高;仅47.3%的病人在调查过程中接受了贫血的治疗。在开始治疗时总体血红蛋白最低点水平为89g/L,与贫血有关的危险因素有初始血红蛋白水平低、女性、抵抗性疾病以及铂类药物化疗等。结论淋巴瘤病人贫血患病率及发病率高,生活质量较差,应重视其治疗及危险因素的确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瘤/并发症 贫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抑制GSK-3β活性促进NF-κB诱导的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细胞凋亡
11
作者 胡艳妮 徐酉华 +1 位作者 顾晓艳 李瑞燕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809-815,共7页
核转录因子-κB(NF-κB)是维持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细胞生存的关键因子.近年来发现,糖原合成酶激酶-3β(GSK-3β)可以正性调控NF-κB的活性.本研究通过抑制GSK-3β活性初步探讨ALL细胞中GSK-3β在NF-κB诱导细胞凋亡中的作用机制.收... 核转录因子-κB(NF-κB)是维持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细胞生存的关键因子.近年来发现,糖原合成酶激酶-3β(GSK-3β)可以正性调控NF-κB的活性.本研究通过抑制GSK-3β活性初步探讨ALL细胞中GSK-3β在NF-κB诱导细胞凋亡中的作用机制.收集ALL患儿骨髓单个核细胞,采用免疫荧光细胞化学方法检测到ALL细胞核内GSK-3β有明显聚集.体外培养ALL细胞后经GSK-3β抑制剂氯化锂(LiCl)和SB216763处理,采用Western印迹和EMSA检测发现,ALL细胞核内GSK-3β表达下降,而NF-κBP65蛋白无明显变化,但是其活性明显降低.同时RT-PCR结果显示,NF-κB下游抗凋亡基因存活素(survivin)的表达随之下降,AnnexinV-PE/7-AAD双染流式细胞仪检测结果证实,ALL细胞凋亡明显增加(P<0.01).该结果表明,抑制GSK-3β活性可以下调NF-κB的转录活性,并通过下调抗凋亡基因存活素的表达而促进ALL细胞的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原合成酶激酶-3Β 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核转录因子-ΚB 存活素 细胞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ACT1基因羟甲基化在儿童WT1、IDH1/2、TET2基因突变的急性髓细胞白血病中的特征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3
12
作者 闭军琴 包黎明 +4 位作者 王兴娟 豆虎 杨珍珍 于洁 陈希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39-145,共7页
目的:研究dapper,β-连环蛋白拮抗剂,非洲爪蟾同系物1(dapper,antagonist of beta-catenin,homolog 1 Xenopus laevis,DACT1)在儿童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cute myeloid leukemia,AML)中的羟甲基化特征及其与预后的关系,寻找AML新的危险分... 目的:研究dapper,β-连环蛋白拮抗剂,非洲爪蟾同系物1(dapper,antagonist of beta-catenin,homolog 1 Xenopus laevis,DACT1)在儿童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cute myeloid leukemia,AML)中的羟甲基化特征及其与预后的关系,寻找AML新的危险分层分子标志物。方法:测序分析本院血液科初发AML188例,根据是否存在Wilms肿瘤因子1(Wilms tumor 1,WT1)、异柠檬酸脱氢酶1/2(isocitrate dehydrogenase 1/2,IDH1/2)或TET蛋白2(ten-eleven translocation,TET2)基因突变,将病例分为WIT-AML组(30例)和非WIT-AML组(158例);用糖基化qPCR及qPCR方法检测WIT-AML(16例)、非WIT-AML(14例)和非AML患儿(14例)的DACT1基因羟甲基化水平(5-hydroxymethylcytosine,5hmC)和表达水平,并用Spearman法研究羟甲基化与表达的相关性;随访患儿的缓解、复发及生存情况,采用COX回归分析DACT1羟甲基化对AML患儿总生存率(overall survival,OS)及无病生存率(event free survival,EFS)的影响。结果:WIT-AML组的DACT1 a、b区域(DACT1 a/b)甲基岛(CpG)羟甲基化(5hmC)水平较非WIT-AML组低(Ua=48.00,Pa=0.008;Ub=19.00,Pb=0.000),且其基因表达明显减低(Uexp=0.00,Pexp=0.000);DACT1 a/b甲基岛5hmC与DACT1的表达水平呈正相关(ra=0.812,Pa=0.000;rb=0.789,Pb=0.000);DACT1a 5hmC水平减低是EFS的危险因素(HR=3.896,95%CI=1.161~13.073,P=0.028),同样也是OS的危险因素(HR=4.109,95%CI=1.226~13.771,P=0.022)。结论:在WITAML中,DACT1 5hmC水平和表达水平明显降低,DACT1a区5hmC水平降低可增加儿童AML生存风险,可作为AML一个新的独立预后不良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急性髓细胞白血病 dapper β-连环蛋白拮抗剂 非洲爪蟾同系物1 羟甲基化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urvivin多肽疫苗治疗血液系统恶性肿瘤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3
作者 罗颖 徐酉华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7年第10期1118-1120,共3页
Survivin基因是近年来发现的凋亡抑制基因,它是凋亡抑制蛋白因子(Inhibitorsofapoptosisproteins,IAPs)家族的成员之一。人类基因转录的全球性研究揭示:在肿瘤细胞高度转录的基因中,Survivin位居第4。且因为其表达具有高度的肿瘤... Survivin基因是近年来发现的凋亡抑制基因,它是凋亡抑制蛋白因子(Inhibitorsofapoptosisproteins,IAPs)家族的成员之一。人类基因转录的全球性研究揭示:在肿瘤细胞高度转录的基因中,Survivin位居第4。且因为其表达具有高度的肿瘤特异性,被认为是IAPs成员中在肿瘤领域最为瞩目的一个研究热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URVIVIN基因 血液系统恶性肿瘤 疫苗治疗 凋亡抑制基因 多肽 基因转录 肿瘤特异性 蛋白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独骨髓复发儿童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的生物信息学分析及验证 被引量:1
14
作者 王涵艺 于洁 +2 位作者 安曦洲 李永靖 朱瑶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1039-1049,共11页
目的:分析影响儿童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单独骨髓复发患儿预后的枢纽基因。方法:从TCGA数据库下载符合要求的高通量RNA测序数据,运用R语言DESeq2程序包筛选出差异表达基因,并对这些基因进行GO功能富集分析和KEGG通路富集分析,同时使用STR... 目的:分析影响儿童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单独骨髓复发患儿预后的枢纽基因。方法:从TCGA数据库下载符合要求的高通量RNA测序数据,运用R语言DESeq2程序包筛选出差异表达基因,并对这些基因进行GO功能富集分析和KEGG通路富集分析,同时使用STRING数据库数据和Cytoscape软件构建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筛选枢纽基因和高度蛋白互作子网络并分别进行功能富集和通路富集分析,用JASPAR数据库筛选枢纽基因启动子上游转录因子,结合TCGA数据库附带的临床信息对枢纽基因进行生存分析,进而采集临床患者的骨髓样本和病历资料,通过临床样本验证枢纽基因分析结果。结果:共筛选出847个差异表达基因,其中上调的差异表达基因813个,下调的差异表达基因34个,筛选出枢纽基因11个。RPS5、RPS15、RPL23、RPL35、RPS8、RPS27A、RPS3、RPL9、RPS21、RPS7、RPL38对患儿生存有明显影响,且ZNF460可能参与它们的调控,其中RPS3、RPS15、RPS8、RPS27A、RPS21的高表达在复发患者的临床样本得到了验证。结论:RPS3、RPS15、RPS8、RPS27A、RPS21有望作为提示单独骨髓复发这一恶性事件的生物标志物,且可能被ZNF460调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信息学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骨髓复发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转录组测序在儿童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中的应用
15
作者 邹品力 廖欣 肖剑文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700-1707,共8页
目的:探索儿童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B-ALL)的分子遗传学特点及全转录组测序(RNA-seq)在儿童B-ALL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并分析2015年5月-2020年4月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血液肿瘤中心收治的初诊B-ALL患儿的临床及实验室检查资料,... 目的:探索儿童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B-ALL)的分子遗传学特点及全转录组测序(RNA-seq)在儿童B-ALL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并分析2015年5月-2020年4月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血液肿瘤中心收治的初诊B-ALL患儿的临床及实验室检查资料,所有患儿均经骨髓形态学及组织化学染色、流式细胞术确诊,且完善染色体核型分析、荧光原位杂交(FISH)、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及RNA-seq检测。结果:129例初诊B-ALL患儿中男71例,女58例,中位年龄50(8-190)个月,99例患儿检出融合基因阳性,阳性率76.7%,86例检测出白血病相关及可能相关基因突变阳性,阳性率约为66.7%。ETV6-RUNX1、BCR-ABL1、TCF3-PBX1、KMT2A重排检出率在FISH、RT-PCR、RNA-seq中无明显差异,此外RNA-seq检出较多罕见的融合,包括KMT2A-USP2 1例、Ph样相关融合基因4例、MEF2D重排5例、PAX5重排5例、ZNF384重排3例等,以及意义暂不明确或尚未在白血病患儿中报道的融合基因若干。其中ETV6-RUNX1融合基因阳性患儿诱导缓解治疗反应好,BCR-ABL1及ZNF384重排阳性患儿诱导反应差,微小残留病缓解率与其他类型的患儿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转录组测序不仅能检测出已知的融合基因,同时能发现新的及罕见的融合基因及基因突变,其应用对B-ALL患儿危险度分级及精准靶向治疗有重要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 全转录组测序 二代测序 融合基因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白血病患儿行为特征的潜在类别分析及影响因素 被引量:3
16
作者 沈雨晴 莫霖 +3 位作者 余璐 刘洋 潘小容 姚娟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03-310,共8页
目的:利用潜在类别分析法探讨急性白血病患儿行为特征的潜在类别及影响因素,为制定白血病患儿行为问题精准干预策略提出循证依据。方法:便利抽样法选取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血液科202例急性白血病患儿及其照顾者为研究对象,使用一... 目的:利用潜在类别分析法探讨急性白血病患儿行为特征的潜在类别及影响因素,为制定白血病患儿行为问题精准干预策略提出循证依据。方法:便利抽样法选取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血液科202例急性白血病患儿及其照顾者为研究对象,使用一般资料调查表、Rutter儿童行为问卷、一般家庭功能分量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对其进行调查。利用潜在类别分析对急性白血病患儿行为特征进行分类,采用无序多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各因素对不同类别的影响。结果:急性白血病患儿行为特征可分为3种类型,其中冲动-不友善型占50%,情绪-躯体障碍型占33.66%,良好行为型占16.34%;无序多分类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不健康的家庭功能、男性患儿易发展为冲动-不友善型,不健康的家庭功能、男性患儿、治疗期易发展为情绪-躯体障碍型,治疗期患儿易发展为情绪-躯体障碍型。结论:急性白血病患儿行为特征存在明显不同的分类特征,与家庭功能、性别、疾病阶段关系密切。因此应针对不同类别特征的急性白血病患儿制定个性化干预措施,预防或减少其行为问题的发生,进而提升其社会适应能力及生存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白血病 儿童 潜在类别分析 社会支持 家庭功能 儿科护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川芎嗪对白血病细胞Jurkat粘附、运动和侵袭的影响 被引量:11
17
作者 张伟 戴碧涛 +5 位作者 汪明宇 徐酉华 于洁 王世一 宪莹 刘筱梅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8年第4期403-406,共4页
目的:研究川芎嗪(Ligustrazine)对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cute lymphoblastic leukemia,ALL)细胞株Jurkat粘附、运动和侵袭的抑制作用。方法:Jurkat细胞体外培养,经50μg/ml、100μg/ml、150μg/ml川芎嗪分别处理细胞,通过细胞粘附实验... 目的:研究川芎嗪(Ligustrazine)对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cute lymphoblastic leukemia,ALL)细胞株Jurkat粘附、运动和侵袭的抑制作用。方法:Jurkat细胞体外培养,经50μg/ml、100μg/ml、150μg/ml川芎嗪分别处理细胞,通过细胞粘附实验、细胞迁移实验和细胞侵袭实验全面观察川芎嗪对Jurkat细胞粘附力、运动力和侵袭力的影响。计量资料的多组比较采用方差分析(One-Way ANOVA)。结果:与对照组比较,50μg/ml、100μg/ml、150μg/ml川芎嗪可显著降低Jurkat细胞的运动力和降解基底膜的侵袭力(P<0.01);100μg/ml、150μg/ml川芎嗪能有效抑制Jurkat细胞与纤维粘连蛋白的粘附力(P<0.01);50μg/ml川芎嗪抑制作用不明显(P>0.05)。结论:川芎嗪能从细胞粘附、运动和侵袭等多环节全面抑制Jurkat细胞侵袭转移能力,是一种较好的白血病细胞侵袭转移的抑制剂,其抑制作用呈剂量依赖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芎嗪 白血病 细胞 粘附 运动 侵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芪多糖对粒单核系造血细胞的抗凋亡作用 被引量:17
18
作者 肖彬 徐月 +10 位作者 何涵 江千里 李素毅 舒慧英 梁恩瑜 易正山 叶洁瑜 黄林芳 刘昶 孟凡义 杨默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1243-1247,共5页
本研究探讨黄芪多糖(astragalus polysaccharide,ASPS)体外对骨髓粒单核前体细胞的增殖作用和对HL-60细胞株凋亡的影响及其可能的作用机理。观察不同浓度(0,50,100,200μg/ml)的黄芪多糖和TPO(100 ng/ml)对骨髓集落形成单位CFU-GM和HL-6... 本研究探讨黄芪多糖(astragalus polysaccharide,ASPS)体外对骨髓粒单核前体细胞的增殖作用和对HL-60细胞株凋亡的影响及其可能的作用机理。观察不同浓度(0,50,100,200μg/ml)的黄芪多糖和TPO(100 ng/ml)对骨髓集落形成单位CFU-GM和HL-60集落生成的影响。用无胎牛血清(或1%)的改良型RPMI 1640培养液诱导HL-60细胞凋亡,加入或者不加入黄芪多糖共培养72 h后,进行细胞计数并用Annexin V/PI双标记流式细胞术检测凋亡指标Caspase-3和JC-1的表达,并与正常组比较。结果表明,黄芪多糖(100,200μg/ml)与TPO在体外能明显促进人骨髓细胞集落CFU-GM形成,同时黄芪多糖(50,100μg/ml)也能促进HL-60细胞集落生成且其最大作用浓度为100μg/ml,未发现其与TPO具有协同促进增殖的作用。无胎牛血清的RPMI 1640培养液能降低HL-60细胞的增殖,诱导细胞凋亡。HL-60细胞经黄芪多糖作用72 h后,与对照组相比细胞计数明显上升,由19×104个上升到34×104个(P<0.05),caspase-3表达相对于对照组明显下降,分别由10.5%,14.1%降至7.2%(P<0.05),7.8%(P<0.05)。结论:黄芪多糖和TPO均能促进骨髓CFU-GM和HL-60细胞集落的生成;在无胎牛血清RPMI 1640培养液诱导细胞凋亡的情况下,黄芪多糖显著减少HL-60细胞的凋亡,保护HL-60细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芪多糖 粒单核造血细胞 HL-60 CFU-GM 细胞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益髓理血饮减少二甲基苯蒽诱导的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大鼠骨髓细胞凋亡 被引量:9
19
作者 黄玉静 熊德上 +3 位作者 徐酉华 于洁 宪莹 蔡锷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26-34,共9页
目的:探索中药复方益髓理血饮对二甲基苯蒽诱导的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yelodysplastic syndrome,MDS)模型大鼠骨髓细胞凋亡的作用。方法:采用化学诱变剂二甲基苯蒽诱导建立大鼠MDS模型,并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PBS组、模型+复方皂矾丸... 目的:探索中药复方益髓理血饮对二甲基苯蒽诱导的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yelodysplastic syndrome,MDS)模型大鼠骨髓细胞凋亡的作用。方法:采用化学诱变剂二甲基苯蒽诱导建立大鼠MDS模型,并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PBS组、模型+复方皂矾丸组、模型+益髓理血饮低剂量组和模型+益髓理血饮高剂量组,每组12只。于造模第14天开始分组连续给药30 d。观察各组大鼠一般情况,给药后的第31天将各组的大鼠处死,显微镜下观察骨髓细胞的病理学改变,检测各组大鼠外周血细胞、免疫组织化学检测Bcl-2和Bax蛋白表达,流式细胞仪检测骨髓细胞凋亡情况。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模型+PBS组大鼠骨髓细胞病态造血,外周白细胞、红细胞、血红蛋白和血小板下降明显,促凋亡蛋白Bax明显增加,抑凋亡蛋白Bcl-2表达明显减少(P<0.01),与模型+PBS组相比,治疗各组大鼠外周白细胞、红细胞、血红蛋白和血小板升高,促凋亡蛋白Bax明显减少,抑凋亡蛋白Bcl-2表达明显增加(P<0.05或P<0.01),尤以模型+益髓理血饮高剂量组最为明显(P<0.01);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模型+PBS组骨髓细胞的总凋亡率、早期凋亡率和晚期凋亡率均有所增加(P<0.01),治疗各组的凋亡率均有所下降(P<0.05或0.01),尤其总凋亡率和早期凋亡率下降更为明显,仅有益髓理血饮对降低晚期凋亡率疗效明显(P<0.01),且高剂量组优于低剂量组。结论:中药复方益髓理血饮治疗MDS能改善其外周血细胞情况,降低促凋亡蛋白Bax表达,升高抑凋亡蛋白Bcl-2表达,减少骨髓细胞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中药复方 益髓理血饮 Bcl-2 BAX 骨髓细胞 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儿骨髓MSC TGF-β1和HGF的表达及对免疫的调节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5
20
作者 吴艳 于洁 +7 位作者 张磊 罗庆 肖剑文 刘筱梅 宪莹 戴碧涛 徐酉华 苏庸春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260-264,共5页
目的:研究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diopa thicthrombocytopenic purpura,ITP)患儿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体外的免疫抑制能力。方法:采集ITP患儿和对照儿童的骨髓标本,分离、培养和扩增MSC,观察细胞形态及增殖能... 目的:研究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diopa thicthrombocytopenic purpura,ITP)患儿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体外的免疫抑制能力。方法:采集ITP患儿和对照儿童的骨髓标本,分离、培养和扩增MSC,观察细胞形态及增殖能力,计数分析骨髓MSC成纤维细胞集落形成单位(Colony forming unit-fibroblast,CFU-F);采用混合淋巴细胞反应检测骨髓MSC体外对淋巴细胞的免疫抑制能力;采用RT-PCR和ELISA方法检测骨髓MSC细胞内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1,TGF-β1)和肝细胞生长因子(Hepatocyte growth factor,HGF)mRNA的表达水平和细胞培养上清中因子的浓度。结果:(1)ITP患儿的骨髓MSC呈典型的成纤维样细胞形态,CFU-F计数(21.29±5.25)与对照组骨髓MSC的CFU-F计数(22.33±5.33)无显著差异(P>0.05);(2)ITP患儿骨髓MSC免疫抑制率([74.93±8.01)%]与对照组骨髓MSC免疫抑制率([76.42±8.80)%]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3)ITP患儿骨髓MSC细胞内TGF-β1、HGF mRNA的表达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均无显著性差(P>0.05);(4)ITP患儿骨髓MSC培养上清中TGF-β1的浓度([617.88±81.89)pg/ml]与对照组骨髓MSC培养上清中TGF-β1的浓度([632.40±126.90)pg/ml]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ITP患儿骨髓MSC培养上清中HGF浓度([520.20±30.67)pg/ml]与对照组骨髓MSC培养上清中HGF的浓度([521.56±36.72)pg/ml]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ITP患儿骨髓MSC TGF-β1和HGF的表达水平及免疫抑制能力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间充质干细胞 免疫抑制 转化生长因子-Β1 肝细胞生长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