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儿童胸壁肿瘤的外科诊治:单中心经验分析 被引量:1
1
作者 邓舒萍 曾玉佩 +4 位作者 袁翠霞 金鑫 吴春 潘征夏 李勇刚 《临床小儿外科杂志》 CAS CSCD 2022年第3期220-224,共5页
目的 总结儿童胸壁肿瘤的外科诊治经验,探讨儿童胸壁肿瘤的处理策略。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21年12月于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接受手术治疗的127例胸壁肿瘤患儿临床资料,其中男83例,女44例;年龄(45.62±19.13)个月(2天至1... 目的 总结儿童胸壁肿瘤的外科诊治经验,探讨儿童胸壁肿瘤的处理策略。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21年12月于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接受手术治疗的127例胸壁肿瘤患儿临床资料,其中男83例,女44例;年龄(45.62±19.13)个月(2天至16岁5个月);体重(16.71±8.58)kg(3.5~83 kg)。所有患儿均接受手术治疗,术后定期随访,收集患儿手术及治疗结果信息。结果 127例中,胸壁原发肿瘤126例,转移性肿瘤1例。5例行肿瘤部分切除/活检术,1例行肿瘤扩大切除术,其余121例行肿瘤切除术。手术时间12~167 min,术中出血1~500 mL。病理结果显示良性肿瘤115例(90.6%),交界性肿瘤3例(2.4%),恶性肿瘤9例(7%)。8例恶性肿瘤患儿术后接受化疗和(或)放疗、靶向药物治疗。全组无一例手术死亡。121例患儿获得随访,随访时间(4.92±2.17)年(1个月至10年)。3例恶性肿瘤患儿因肿瘤远处转移死亡,其余病例均存活。随访期间肿瘤局部复发再手术6例。结论 儿童胸壁肿瘤临床较少见,绝大多数为良性肿瘤,手术治疗效果良好。儿童恶性胸壁肿瘤罕见,预后不良,有必要研究儿童恶性胸壁肿瘤评估、诊治的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部肿瘤/诊断 胸部肿瘤/治疗 胸部肿瘤/外科学 治疗结果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胸腔镜与传统开胸手术治疗儿童先天性肺隔离症的临床疗效对比 被引量:4
2
作者 赵生亮 潘征夏 +5 位作者 李勇刚 安永 赵录 金鑫 扶剑 吴春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63-167,共5页
目的对比分析胸腔镜手术与传统开胸手术治疗儿童先天性肺隔离症的临床疗效,探讨胸腔镜治疗儿童先天性肺隔离症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20年1月于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心胸外科接受手术治疗的41例先天性肺隔离症患儿的... 目的对比分析胸腔镜手术与传统开胸手术治疗儿童先天性肺隔离症的临床疗效,探讨胸腔镜治疗儿童先天性肺隔离症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20年1月于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心胸外科接受手术治疗的41例先天性肺隔离症患儿的临床资料,按手术方式分为开胸组和胸腔镜组。临床手术方式的选择由制定的开胸组及胸腔镜组患儿纳入标准决定。开胸组20例,其中男性12例,女性8例;年龄3 d至12岁8个月[(86.07±38.96)个月]。胸腔镜组21例,其中男性11例,女性10例;年龄4个月至11岁2个月[(99.06±57.38)个月]。对两组患儿随访5个月至5年,观察并对比分析两组患儿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胸腔引流时间、术后住院时间等手术指标以及病死率、复发率和并发症发生率等情况。结果两组患儿均顺利完成手术,无1例死亡及严重并发症发生。两组患儿年龄、体质量、发病部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胸腔镜手术组中有1例中转开胸手术。胸腔镜组术中出血量、术后机械通气时间、胸腔引流时间、CCU滞留时间及住院时间均优于开胸组患儿(P<0.05),胸腔镜组手术时间较开胸组时间长(P<0.05)。结论胸腔镜手术与开胸手术均能有效治疗儿童先天性肺隔离症。与开胸手术相比,胸腔镜创伤小、恢复快、并发症更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隔离症 胸腔镜手术 传统开胸手术 肺叶切除术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球囊扩张术与外科手术治疗儿童主动脉缩窄疗效的Meta分析 被引量:1
3
作者 吴雨昊 辛良靖 +4 位作者 周悦航 金鑫 李勇刚 况虹宇 吴春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1005-1012,共8页
目的:采用Meta分析的方法评价球囊扩张与外科手术治疗儿童主动脉缩窄的疗效.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Medline、Cochrane Library、维普、万方、CNKI相关文献.根据纳入标准查找有关对比球囊扩张及外科手术治疗儿童主动脉缩窄疗... 目的:采用Meta分析的方法评价球囊扩张与外科手术治疗儿童主动脉缩窄的疗效.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Medline、Cochrane Library、维普、万方、CNKI相关文献.根据纳入标准查找有关对比球囊扩张及外科手术治疗儿童主动脉缩窄疗效的文献.由两名评价者独立选择研究、提取数据和评估方法学质量后,采用Revman 5.3软件对文献数据进行效应量合成.结果:最终共纳入10项研究,共纳入病例723例.外科手术治疗在以下方面优于球囊扩张术,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因再狭窄的再干预率(OR=0.40,95%CI:0.27~0.61,P<0.001)、再狭窄率(OR=0.43,95%CI:0.30~0.63,P<0.001)、中远期随访的吻合口压差[加权均数差(WMD):-0.85,95%CI:-12.34^-3.76,P<0.001].反之,与外科手术治疗相比,球囊扩张术住院时间更短(WMD:19.40,95%CI:15.82~22.99,P<0.001).术后动脉瘤发生率(OR=0.64,95%CI:0.26~1.57,P=0.33)、并发症率(OR=1.77,95%CI:0.95~3.28,P=0.07)、围手术期死亡率(OR=2.57,95%CI:0.87~7.61,P=0.09)和术后即刻吻合口压差(WMD:-1.66,95%CI:-4.23~0.90,P=0.2)两种治疗方式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与球囊扩张术相比,外科手术治疗后因再狭窄的再干预率、再狭窄率更低,中远期随访的吻合口压差更小,但住院时间更长.主动脉缩窄患儿应首选外科手术治疗,以减少术后再狭窄及再干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缩窄 球囊扩张 手术 治疗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4例儿童冠状动脉瘘合并其他心内畸形的外科治疗
4
作者 扶剑 潘征夏 吴春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529-532,共4页
目的:总结儿童冠状动脉瘘合并其他心内畸形外科治疗的临床经验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3月至2018年6月于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心胸外科行手术治疗的冠状动脉瘘合并其他心内畸形患儿14例,其中男9例,女5例,年龄0.25~13.25岁[平... 目的:总结儿童冠状动脉瘘合并其他心内畸形外科治疗的临床经验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3月至2018年6月于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心胸外科行手术治疗的冠状动脉瘘合并其他心内畸形患儿14例,其中男9例,女5例,年龄0.25~13.25岁[平均(2.95±3.47)岁],体质量2.8~37 kg[平均(10.98±8.87)kg]。结果:所有患儿均成功手术,手术时间105~305 min[平均(183.36±48.64)min],体外循环时间40~172 min[平均(91.29±31.49)min],主动脉阻断时间16~107 min[平均(45.93±25.64)min],术后住院时间7~19 d[平均(10.79±3.14)d],重症监护时间1~9 d[平均(3.21±2.04)d],术后呼吸机辅助呼吸时间2 h 44 min至6 d[平均(18.73±37.38)h],术中出血5~50 m L[平均(18.93±15.71)m L];术后肺实变、胸腔积液各2例,气胸、心包积液各1例,完全性右束支阻滞1例,心包填塞后床旁开胸抢救1例,全组无死亡,出院后随访6个月至3年,无再次住院手术患儿,远期生存良好。结论:儿童冠状动脉瘘合并其他心内畸形一经确诊,需及早治疗,外科手术治疗效果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冠状动脉瘘 心内畸形 外科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创Nuss手术矫治不同年龄段先天性漏斗胸的临床效果 被引量:10
5
作者 甘世伟 潘征夏 +5 位作者 吴春 李洪波 王刚 李勇刚 安永 代江涛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714-716,共3页
目的:总结微创Nuss手术矫治不同年龄段先天性漏斗胸的矫形效果,为临床手术时机的选择提供依据。方法:选择3~、6~、≥12岁漏斗胸患儿各20例,均行微创Nuss手术矫治,从围术期情况、术后并发症、术后矫形效果等方面进行比较。结果:不同年... 目的:总结微创Nuss手术矫治不同年龄段先天性漏斗胸的矫形效果,为临床手术时机的选择提供依据。方法:选择3~、6~、≥12岁漏斗胸患儿各20例,均行微创Nuss手术矫治,从围术期情况、术后并发症、术后矫形效果等方面进行比较。结果:不同年龄段漏斗胸患儿的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差别不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术后使用镇痛药时间、下地活动时间随着年龄的增大而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组均无严重致命性并发症发生,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不同年龄段之间无明显差异,且预后良好。术后矫形效果除≥12岁病例组有1例中等外,其余均为优良,且年龄越大术后矫形效果优的比例越少;随着年龄的增大,出现心理障碍的比例明显增加。结论:微创Nuss手术矫治不同年龄段漏斗胸均能取得较好的效果,但年龄越大矫形效果下降,心理障碍的发生率愈高,提示3~岁是微创Nuss手术最适宜的手术年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漏斗胸 NUSS手术 儿童 临床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食管腐蚀伤后狭窄的扩张治疗 被引量:3
6
作者 王刚 杨杰先 +3 位作者 吴春 潘征夏 李洪波 李勇刚 《临床小儿外科杂志》 CAS 2008年第2期44-45,共2页
目的探讨食管腐蚀伤后食管狭窄的治疗。方法使用沙氏扩张器,在钢丝的引导下进行食管扩张。结果31例患儿,29例经3~14次间断扩张治疗,全部通过相应扩张探条,经治疗后能进普食,随访钡餐检查,效果良好。结论食管腐蚀伤后食管狭窄,扩张术是... 目的探讨食管腐蚀伤后食管狭窄的治疗。方法使用沙氏扩张器,在钢丝的引导下进行食管扩张。结果31例患儿,29例经3~14次间断扩张治疗,全部通过相应扩张探条,经治疗后能进普食,随访钡餐检查,效果良好。结论食管腐蚀伤后食管狭窄,扩张术是一种简单、安全、有效、并发症少的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狭窄 食管腐蚀伤 扩张术 治疗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儿食道裂孔疝的外科治疗 被引量:3
7
作者 王刚 杨杰先 +3 位作者 吴春 潘征夏 李洪波 谢硋民 《临床小儿外科杂志》 CAS 2003年第6期448-449,共2页
目的通过对20例临床资料的回顾,对小儿食道裂孔疝的诊断、外科治疗作进一步的探讨。方法1991年9月~2002年3月治疗食道裂孔疝20例,主要根据X线钡餐检查诊断:滑疝1例,食管旁疝11例,食道裂孔疝8例。均行食道裂孔疝修补,19例加胃底悬吊术.... 目的通过对20例临床资料的回顾,对小儿食道裂孔疝的诊断、外科治疗作进一步的探讨。方法1991年9月~2002年3月治疗食道裂孔疝20例,主要根据X线钡餐检查诊断:滑疝1例,食管旁疝11例,食道裂孔疝8例。均行食道裂孔疝修补,19例加胃底悬吊术.。结果无手术死亡,术后随访1~11年,术前症状均消失,生长发育良好,体重增加。结论小儿食道裂孔疝应积极手术治疗,疝修补加胃底悬吊术操作简便,效果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裂孔 外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食管腐蚀伤后狭窄的扩张治疗 被引量:1
8
作者 王刚 吴春 +2 位作者 潘征夏 李洪波 李勇刚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20-121,共2页
目的:探讨儿童食管腐蚀伤后食管狭窄的治疗。方法:使用沙氏扩张器,在钢丝的引导下进行食管扩张。结果:31例患儿,29例经3~14次间断扩张治疗,全部通过相应扩张探条,经治疗后能进普食,随访钡餐检查,效果良好。结论:食管腐蚀伤后食管狭窄,... 目的:探讨儿童食管腐蚀伤后食管狭窄的治疗。方法:使用沙氏扩张器,在钢丝的引导下进行食管扩张。结果:31例患儿,29例经3~14次间断扩张治疗,全部通过相应扩张探条,经治疗后能进普食,随访钡餐检查,效果良好。结论:食管腐蚀伤后食管狭窄,食管扩张术是一种简单、安全、有效、并发症少的治疗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食管腐蚀伤 食管狭窄 食管扩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先天性心脏病手术后重症肺炎的风险预测研究 被引量:11
9
作者 任春年 吴春 +1 位作者 潘征夏 李勇刚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09-116,共8页
目的建立并验证儿童先天性心脏病体外循环手术后发生重症肺炎的风险预测模型。方法将2014年10月至2017年12月于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胸心外科确诊为先心病并接受体外循环下手术治疗的患者纳入建模组(n=1415),将2017年12月至2018年1... 目的建立并验证儿童先天性心脏病体外循环手术后发生重症肺炎的风险预测模型。方法将2014年10月至2017年12月于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胸心外科确诊为先心病并接受体外循环下手术治疗的患者纳入建模组(n=1415),将2017年12月至2018年10月接受体外循环手术的患者纳入验证组(n=393)。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体外循环术后发生重症肺炎的独立危险因素。根据回归系数建立相应的列线图。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下的面积(AUC)及校准曲线来评价模型。结果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年龄、体质量、术前住院时间、先天性心脏手术风险调整分级(RACHS-1评分)、体外循环时间是影响体外循环手术后重症肺炎的5个独立危险因素。根据5个独立危险因素,建立个体化预测模型。模型评价结果显示:建模组和验证组的AUC分别为0.943(95%CI,0.929-0.954)和0.925(95%CI,0.894-0.949),校准试验的P值分别为0.592和0.256。结论本研究建立的个体化预测模型可较好地应用于评估先天性心脏病患儿体外循环术后发生重症肺炎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天性心脏病 手术治疗 重症肺炎 风险预测模型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完全性房室间隔缺损外科治疗进展 被引量:3
10
作者 李向阳 李勇刚 《临床小儿外科杂志》 CAS 2018年第9期712-716,共5页
完全性房室间隔缺损(complete atrioventricular septal defect,CAVSD)又被称为完全性房室通道或者完全性心内膜垫缺损,是一种由心内膜垫发育异常所致的心脏畸形,典型病理特征包括原发孔型房缺、非限制性室间隔缺损和房室瓣畸形,发病... 完全性房室间隔缺损(complete atrioventricular septal defect,CAVSD)又被称为完全性房室通道或者完全性心内膜垫缺损,是一种由心内膜垫发育异常所致的心脏畸形,典型病理特征包括原发孔型房缺、非限制性室间隔缺损和房室瓣畸形,发病率约为2/10000,约占先天性心脏病总数的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完全性房室间隔缺损 外科治疗 完全性心内膜垫缺损 完全性房室通道 房室瓣畸形 心脏畸形 发育异常 病理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体外循环主动脉缩窄根治术治疗儿童主动脉缩窄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2
11
作者 章坚 吴春 +5 位作者 潘征夏 李勇刚 冯川 熊玲 金鑫 冉启仁 《临床小儿外科杂志》 CAS CSCD 2021年第4期370-375,共6页
目的评价儿童左后外侧入路非体外循环主动脉缩窄根治术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2010年2月至2019年8月收治的经左后外侧入路非体外循环下行主动脉缩窄根治术的69例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童38例,女童31例,年龄10... 目的评价儿童左后外侧入路非体外循环主动脉缩窄根治术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2010年2月至2019年8月收治的经左后外侧入路非体外循环下行主动脉缩窄根治术的69例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童38例,女童31例,年龄10.4(4.4,53.2)个月,体重8.0(5.0,14.5)kg。根据手术时年龄将患者分为低龄组(≤1岁)和高龄组(1~18岁)。手术均采用左后外侧入路非体外循环下进行,分析患者术前、手术时及术后临床资料,随访其中远期疗效。结果全组术后无一例死亡病例。36例(52%)采用端端吻合术,28例(41%)采用扩大端端或端侧吻合术,2例(3%)采用自体心包扩大补片,2例(3%)采用Gore-Tex人工补片扩大成形,1例(1%)采用左锁骨下动脉翻转术。平均手术时间(141.3±37.3)min,平均主动脉阻断时间(25.6±8.6)min,术后ICU平均停留时间(6.2±4.6)d,术后机械通气时间的中位数和四分位间距为16.0(6.0,37.5)h,术后胸腔平均引流时间(5.4±3.9)d。出院前复查心脏彩超测得主动脉吻合口处压差为(27.9±12.0)mmHg,低于术前主动脉缩窄处压差[(60.9±20.5)mmHg]。与低龄组相比,高龄组患者手术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术后胸腔引流时间较长(P<0.05),术后ICU停留时间、术后呼吸机辅助通气时间较短(P<0.05)。全组患者随访期间无死亡病例,其中59例平均随访(49.9±31.8)个月,末次随访吻合口收缩期压差为(21.4±10.0)mmHg,2例行球囊扩张术,再干预率为3.4%。结论左后外侧开胸非体外循环下主动脉缩窄的手术治疗,特别是对无需处理其他复杂心内畸形的患者而言安全且治疗效果好,具有较理想的中远期随访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缩窄/诊断 主动脉缩窄/治疗 外科手术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主动脉缩窄3D打印及模拟手术应用一例及文献复习 被引量:1
12
作者 冉启仁 金鑫 +1 位作者 吴春 雷洪波 《临床小儿外科杂志》 CAS CSCD 2021年第9期895-897,共3页
主动脉缩窄(coarctation of aorta,CoA)是一种较常见的复杂型先天性心脏病,文献报道CoA在国内的发病率占所有先天性心脏病的3%~5%,国外则占所有先天性心脏病发病率的5%~8%。CoA常合并心内结构性畸形,部分主动脉缩窄病变涉及主动脉发育... 主动脉缩窄(coarctation of aorta,CoA)是一种较常见的复杂型先天性心脏病,文献报道CoA在国内的发病率占所有先天性心脏病的3%~5%,国外则占所有先天性心脏病发病率的5%~8%。CoA常合并心内结构性畸形,部分主动脉缩窄病变涉及主动脉发育不良和变异[1]。其临床表现多样,主要取决于主动脉的缩窄程度、有无侧枝血管形成、动脉导管是否未闭以及是否合并复杂心内畸形等。主动脉缩窄的诊断途径主要包括心脏CT、磁共振成像、心脏彩超等,但上述检查的局限性在于无法立体呈现病变结构的空间影像,特别是对于年轻医师而言,仅通过二维图像准确重建病变部位的空间结构及毗邻关系来确定手术径路显得尤为困难。近年来,随着3D打印技术在各个专科领域的纵深发展,目前已有国内外文献报道3D打印技术用于儿童复杂先天性心脏病术前模拟手术,并达到预期的手术效果[2-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天性心脏病 主动脉缩窄 心内结构 毗邻关系 磁共振成像 手术径路 动脉导管 模拟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尖瓣成形术治疗儿童二尖瓣关闭不全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1
13
作者 栾果 安永 +1 位作者 吴春 普金海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454-458,共5页
目的:探讨二尖瓣成形术在儿童二尖瓣关闭不全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研究2008年7月1日至2018年7月1日于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行二尖瓣成形术的135名患儿临床资料,其中男55名,女80名。手术方式包括二尖瓣交界成形术(90例)、瓣环环... 目的:探讨二尖瓣成形术在儿童二尖瓣关闭不全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研究2008年7月1日至2018年7月1日于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行二尖瓣成形术的135名患儿临床资料,其中男55名,女80名。手术方式包括二尖瓣交界成形术(90例)、瓣环环缩成形(13例)、裂缺缝合(29例)、双孔二尖瓣(20例)、腱索缩短术(5例)、三角切除术(5例)。若合并其他心内畸形,则一并矫正。采用配对t检验对比术前及术后超声心动图中反流程度、左房内径(left atrial diameter,LAD)、左室舒张期末内径(left ventricular end-diastolic diameter,LVDd)、左室收缩期末内径(left ventricular end-systolic diameter,LVDs)和左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等来评估手术效果。结果:135名患儿均顺利完成手术,术中无死亡病例。院内死亡率为5.2%,二次手术率为2.3%,剩余125名患儿门诊随访,失访率为8.8%,平均随访时间(18.2±15.2)个月。患儿术后平均LAD[(20.0±5.8)mm]、LVDd[(33.7±6.3)mm]、LVDs[(21.6±4.9)mm]较术前明显减小(P=0.000),LVEF[(68.7±4.6)%]较术前提高(P=0.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术后82.5%的患儿反流程度降至中度或以下。结论:二尖瓣成形术在儿童二尖瓣关闭不全的治疗中手术效果确切,并发症少,可作为首选术式。若合并其他心内畸形,可同期矫治,效果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尖瓣成形术 二尖瓣关闭不全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机器学习算法构建食道闭锁术后吻合口漏概率在线交互式网页计算工具及相应风险分层系统
14
作者 魏晓钦 项明 +5 位作者 申玉洁 邱宏翔 廖福清 潘征夏 吴春 习林云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457-1464,共8页
目的:利用机器学习技术对食道闭锁术后出现吻合口漏进行预测,寻找导致术后出现吻合口漏的危险因素,计算相应截断值,并制作交互式网页计算工具,方便医务人员快速计算术后出现吻合口漏的具体风险概率。方法:收集2009年1月至2021年12月在... 目的:利用机器学习技术对食道闭锁术后出现吻合口漏进行预测,寻找导致术后出现吻合口漏的危险因素,计算相应截断值,并制作交互式网页计算工具,方便医务人员快速计算术后出现吻合口漏的具体风险概率。方法:收集2009年1月至2021年12月在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胸心外科接受手术治疗的251例Ⅲ型先天性食道闭锁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患儿人口学特征、手术资料和术后资料。本课题组采用支持向量机(support vector machine,SVM)、随机森林(random forest,RF)、逻辑回归模型(logistic regression,LR)、XGboost分类(eXtreme gradient boosting,XGBoost)、高斯朴素贝叶斯(gaussian naive bayes,GNB)这5种机器学习算法来构建预测食道闭锁术后吻合口漏的预测模型。利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的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curve,AUC)评价效度,同时综合F1分数、准确率、灵敏度及特异度,HosmerLemeshow检验Brier分数评价校准度及临床决策曲线(decision curve analysis,DCA曲线)对模型的校准度及稳定性进行评价。利用限制性立方样条分别计算相应危险因素的截断值,最后制作交互式网页计算工具,构建术后吻合口漏风险分层系统,方便医务人员快速使用。结果:通过对候选风险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重要度排序、LASSO回归(least absolute shrinkage and selection operator,LASSO)筛选出危险因素为断端距离、是否合并复杂先心、术前蛋白、是否合并肺部感染。在5种机器学习算法中,逻辑回归模型在ROC曲线和DCA性能及校准曲线综合指标方面表现最佳,在逻辑回归模型中,训练集的AUC为0.828,准确度为0.772,F1分数为0.532,验证集的AUC为0.799,准确度为0.765,F1分数为0.544。提示该模型用于预测Ⅲ型先天性食道闭锁术后出现吻合口漏有较好的区分度及校准度。利用限制性立方样条,计算了断端距离及术前蛋白的截断值分别为2 cm及33.9 g/L,临床医务人员可以利用在线交互式网页计算工具,输入相应危险因素的结果,计算出某1个患者术后出现吻合口漏的具体概率值。结论:逻辑回归模型可较好地预测Ⅲ型先天性食道闭锁患儿术后出现吻合口漏危险因素,在线交互式网页计算工具可以迅速地计算出术后吻合口漏的概率,方便医务人员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道闭锁 机器学习 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64排螺旋CT对单侧肺动脉异常起源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4
15
作者 陈欣 何玲 +3 位作者 潘征夏 刘先凡 郑鹤琳 张官平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396-399,共4页
目的探讨64排螺旋CT及后处理技术在诊断单侧肺动脉异常起源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经手术或造影证实的16例单侧肺动脉异常起源的患儿资料,对64排螺旋CT及后处理图像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左肺动脉起自右肺动脉6例;单侧肺动脉起自主动脉10例... 目的探讨64排螺旋CT及后处理技术在诊断单侧肺动脉异常起源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经手术或造影证实的16例单侧肺动脉异常起源的患儿资料,对64排螺旋CT及后处理图像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左肺动脉起自右肺动脉6例;单侧肺动脉起自主动脉10例,其中右肺动脉起源于升主动脉5例,左肺动脉起源于升主动脉2例,右肺动脉完全缺如血供起自降主动脉侧枝2例,左肺动脉完全缺如血供起自降主动脉侧枝1例。并发其他心血管畸形36处,气道狭窄、肺、胸廓等畸形13处。超声心动图诊断单侧肺动脉异常起源12例,并发的心血管畸形33处,纵膈疝1处。64排螺旋CT和超声心电图诊断肺动脉异常起源的准确性分别是100%(16/16)和75%(12/16),诊断并发心血管畸形数的正确率分别为94.87%(37/39)和84.61%(33/3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64排螺旋CT及后处理技术诊断单侧肺动脉异常起源准确性高,对伴发的心血管畸形,尤其是心外血管畸形和气管、肺、胸廓等情况能很好地显示,是一种可靠的无创性检查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侧肺动脉起源异常 先天性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气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机械通气患儿胃内容物误吸影响因素的研究 被引量:10
16
作者 王祎 左泽兰 代江涛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1122-1124,共3页
目的:探讨体位、年龄、胃液中胃蛋白酶含量和不同疾病对胃内容物误吸的影响。方法:选择气管吸出物中胃蛋白酶含量作为检测指标,采用自身对照的方法,将20名0~8岁不同疾病的机械通气患儿分别采取30°仰卧斜坡卧位和俯卧位,采取某种体... 目的:探讨体位、年龄、胃液中胃蛋白酶含量和不同疾病对胃内容物误吸的影响。方法:选择气管吸出物中胃蛋白酶含量作为检测指标,采用自身对照的方法,将20名0~8岁不同疾病的机械通气患儿分别采取30°仰卧斜坡卧位和俯卧位,采取某种体位1、2、3h后收集气管吸出物,测定其中胃蛋白酶的含量,同时测定每位患儿胃液中胃蛋白酶含量。结果:同一时间点,俯卧位时气管吸出物中胃蛋白酶含量小于30°仰卧斜坡卧位(P<0.05);年龄<1y的患儿气管吸出物中胃蛋白酶含量高于年龄≥1岁的患儿(P<0.05);胃液中胃蛋白酶含量和疾病种类对气管吸出物胃蛋白酶含量无明显影响(P>0.05)。结论:俯卧位与30°仰卧斜坡卧位相比可以明显减少误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蛋白酶 俯卧位 30°仰卧斜坡卧位 机械通气 误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先天性气管软骨食管异位症的诊治 被引量:2
17
作者 代江涛 吴春 +5 位作者 杨杰先 潘征夏 李洪波 王刚 李勇刚 王祎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1609-1611,共3页
目的:探讨先天性气管软骨食管异位症的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对我院近18年来收治的15例先天性气管软骨食管异位症的诊治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根据临床起病表现以及钡餐检查基本可明确诊断。本组15例全部进行手术,治疗方法采... 目的:探讨先天性气管软骨食管异位症的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对我院近18年来收治的15例先天性气管软骨食管异位症的诊治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根据临床起病表现以及钡餐检查基本可明确诊断。本组15例全部进行手术,治疗方法采取软骨切除、食管前壁成形术,均取得满意的效果,其中1例采用黏膜下软骨剥离术,术后发生食管腹腔瘘,经胃造瘘营养支持后痊愈。结论:先天性气管软骨食管异位症在婴儿添加辅食时以呕吐不含胃液和胆汁的食物起病,钡餐检查具有特征性的钟摆征或梭形征,可作为术前的诊断依据。手术是唯一可靠的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管软骨食管异位 先天性 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阻抗成像技术和水通道蛋白4在3岁以下主动脉缩窄手术患儿脑水肿监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8
作者 汪泉 吴春 +4 位作者 李勇刚 李洪波 王刚 金先庆 代江涛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89-93,共5页
目的:比较3岁以下主动脉缩窄手术行顺行性脑灌注(antegrade cerebral perfusion,ACP)时在不同温度下患儿脑水肿情况,评估电阻抗成像技术是否可以评估患儿脑水肿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胸心外科2012年1月至2017年... 目的:比较3岁以下主动脉缩窄手术行顺行性脑灌注(antegrade cerebral perfusion,ACP)时在不同温度下患儿脑水肿情况,评估电阻抗成像技术是否可以评估患儿脑水肿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胸心外科2012年1月至2017年1月收治的60例3岁以下行主动脉缩窄合并心内畸形的手术患儿基本资料(如性别、年龄和体质量),根据停循环时的鼻咽温度分为深低温组(17.0℃~20.0℃)、中低温组(20.1℃~25.0℃)和浅低温组(25.1℃~30.0℃)。检测麻醉诱导后、ACP前、ACP结束时、体外循环(cardiopulmonary bypass,CPB)结束时、术后3 h、术后12 h和术后24 h 7个时间点血清水通道蛋白4(aquaporin 4,AQP4)的表达和脑电阻抗系数。收集同期20例在我院行干下型室间隔缺损修补术的患儿为对照组。结果: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不同组间同时间点采用简单效应分析的Sidak检验,顺行性脑灌注下深低温组患儿血清AQP4水平在ACP结束、CPB结束、术后3 h、术后12 h、术后24 h相对于中低温组、浅低温组、对照组均明显升高(F组别=160.755,P组别=0.000;F时间=283.208,P时间=0.000,F交互=19.859,P交互=0.000);深低温组患儿脑电阻抗系数在CPB结束、术后3 h、术后12 h、术后24 h相对于中低温组、浅低温组和对照组均明显升高(F组别=55.243,P组别=0.000;F时间=90.805,P时间=0.000,F交互=10.743,P交互=0.000)。结论:3岁以下主动脉缩窄ACP时深低温组脑损伤可能高于中低温组、浅低温组和对照组,基于电阻抗成像技术的脑水肿监测仪可以判断患儿脑水肿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顺行性脑灌注 脑水肿 水通道蛋白 电阻抗成像技术 脑电阻抗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39例小儿室间隔缺损修补术后残余分流的近中期随访 被引量:6
19
作者 普金海 安永 +3 位作者 栾果 白辉科 吴春 潘征夏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477-481,共5页
目的:探讨小儿室间隔缺损(ventricular septal defect,VSD)修补术后残余分流的发生原因、常见部位、预后、影响预后的因素及干预时机。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7年1月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行VSD修补术后239例残余分流患者的... 目的:探讨小儿室间隔缺损(ventricular septal defect,VSD)修补术后残余分流的发生原因、常见部位、预后、影响预后的因素及干预时机。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7年1月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行VSD修补术后239例残余分流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患者性别、手术年龄、体质量、术前左右心室压差、术前VSD分流方向、补片材料、体外循环时间、残余分流的大小及部位、残余分流的血流速度,运用单因素及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结果:239例残余分流患者均未再次干预,155例(64.85%)残余分流自行愈合;84例(35.15%)未愈合。小于4 mm残余分流219例,153例(69.86%)自愈;大于4 mm残余分流20例,2例(10%)自愈(P<0.005)。单因素Cox分析结果表明,术前左右心室压差(P=0.028)、体外循环时间(P=0.006)、残余分流大小(P=0.003)、残余分流血流速度(P=0.00)是影响患者预后的因素(P<0.05);而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体外循环时间(P=0.017)、残余分流血流速度(P=0.019)是影响患者预后的主要因素。结论:残余分流常见于补片上下缘及肌部。残余分流小于4 mm大多可自行愈合,残余分流血流速度、体外循环时间是影响预后的主要因素。残余分流大于4 mm且随访1年以上未见减小,或合并临床症状者,需积极干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室间隔缺损 残余分流 预后 COX回归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Ⅲ型先天性食管闭锁手术后并发症的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7
20
作者 习林云 吴春 +1 位作者 潘征夏 李勇刚 《临床小儿外科杂志》 CAS 2019年第6期462-466,共5页
目的探讨Ⅲ型先天性食管闭锁手术后吻合口漏及吻合口狭窄的危险因素及预防措施。方法收集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胸心外科 2013年1月1日至2014 年12月31日确诊为Ⅲ型先天性食管闭锁并行手术治疗的患儿64例,所有患儿均行Ⅰ期气管食管... 目的探讨Ⅲ型先天性食管闭锁手术后吻合口漏及吻合口狭窄的危险因素及预防措施。方法收集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胸心外科 2013年1月1日至2014 年12月31日确诊为Ⅲ型先天性食管闭锁并行手术治疗的患儿64例,所有患儿均行Ⅰ期气管食管瘘切断、食管端端吻合重建术。其中ⅢA型21例,ⅢB型43例。分析ⅢA及ⅢB型中出现吻合口漏及吻合口狭窄与出生体重、胎龄、伴发畸形、肺部感染、低蛋白血症之间的关系。结果ⅢA型组中出现吻合口漏7例,再狭窄11例。无论是在ⅢA型还是ⅢB型患儿中,早产儿中吻合口漏或者狭窄的发生率与足月儿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低出生体重儿吻合口漏或者狭窄的发生率与正常体重儿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 0.05 )。伴发畸形患儿吻合口漏或者狭窄的发生率与未伴发畸形患儿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 0.05 )。肺部感染患儿吻合口漏或者狭窄的发生率与未出现肺部感染患儿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而低蛋白血症患儿吻合口漏或者狭窄的发生率与未发生低蛋白血症患儿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伴发畸形、出生体重、胎龄均不是吻合口漏及狭窄的危险因素,低蛋白血症为吻合口漏及狭窄的危险因素,而吻合口漏又是吻合口狭窄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闭锁/外科学 食管闭锁/并发症 手术后并发症 食管闭锁/病因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