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3D打印技术在儿童腹膜后神经母细胞瘤血管骨骼化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探讨 被引量:4
1
作者 杨超 王珊 +7 位作者 李长春 章均 赵珍珍 孔祥如 邓晓斌 彭亮 杜逸飞 周建武 《临床小儿外科杂志》 CAS 2019年第5期376-380,共5页
目的探讨3D打印技术在儿童腹膜后神经母细胞瘤血管骨骼化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以2016年1月至2018年6月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收治的腹膜后神经母细胞瘤患儿为研究对象,符合入选标准的40例病例根据术前是否进行3D肿瘤模型打印分为3... 目的探讨3D打印技术在儿童腹膜后神经母细胞瘤血管骨骼化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以2016年1月至2018年6月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收治的腹膜后神经母细胞瘤患儿为研究对象,符合入选标准的40例病例根据术前是否进行3D肿瘤模型打印分为3D打印组和非3D打印组。记录肿瘤大小、手术时间、手术切除率、并发症发生率等资料,术后对患儿家属进行问卷调查,并对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3D打印组共15例,男7例,女8例,平均年龄(40.5±28.6)个月;非3D打印组共25例,男13例,女12例,平均年龄(43.3±24.8)个月。3D模型显示肿瘤与临近脏器、血管间的位置关系清晰。所有患儿均成功接受血管骨骼化肿瘤切除术。两组患儿性别、年龄、肿瘤分期、肿瘤侵犯血管数目、手术切除率、并发症发生率、术后复发及生存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D打印组手术用时显著少于非3D打印组(P<0.05),且患儿家属对病情掌握程度明显高于非3D打印组(P<0.05)。结论3D打印肿瘤模型可清晰显示儿童腹膜后神经母细胞瘤复杂的解剖关系,有利于外科医生进行术前规划,缩短手术时间,并可提高患儿家属对于手术方式的认知及认可程度,有利于增进患儿家属对医生工作的理解和配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膜后肿瘤/外科学 神经母细胞瘤/外科学 3D打印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营养支持治疗对儿童神经母细胞瘤临床疗效的影响 被引量:1
2
作者 杨燕 杨娇 +5 位作者 吕麟亚 孔粼 李长春 孔祥如 杨超 龚丽子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98-203,共6页
目的:评估营养支持治疗对神经母细胞瘤(nueroblastoma,NB)患儿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纳入2014年10月至2016年12月期间在我院初诊为NB的患儿106例,分为规范营养支持治疗组(A组)52例和非规范营养支持治疗组(B组)54例,评估2组患儿初诊时营... 目的:评估营养支持治疗对神经母细胞瘤(nueroblastoma,NB)患儿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纳入2014年10月至2016年12月期间在我院初诊为NB的患儿106例,分为规范营养支持治疗组(A组)52例和非规范营养支持治疗组(B组)54例,评估2组患儿初诊时营养状况,分析2组患儿在手术后、化疗后其营养学指标变化、肿瘤治疗期间并发症发生率、卫生经济学指标。结果:(1)初诊时、术后及化疗后A组患儿中上臂围分别为(8.2±2.6)、(9.5±2.2)、(9.8±2.0)cm,B组患儿分别为(7.0±2.3)、(6.5±1.4)、(6.5±1.2)cm,A组患儿三角肌皮褶厚度分别为(4.8±1.2)、(6.2±1.6)、(6.4±1.5)mm,B组患儿分别为(3.9±3.4)、(4.5±1.2)、(4.6±1.1)mm,2组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各时间点之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B组无统计学意义(P>0.05)。(2)术后A组出现伤口裂开及感染发生率为1.9%,B组为18.5%,2组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3)在化疗4疗程后,A组骨髓抑制、胃肠道症状以及呼吸道感染发生率明显低于B组(P<0.05)。(4)A组平均住院时间、平均住院次数、平均住院费用、非计划再入院率也明显低于B组(P<0.05)。结论:NB患儿经规范营养支持治疗后,可有效改善营养状况,降低手术、化疗带来的并发症,提高患儿对NB治疗耐受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神经母细胞瘤 营养不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