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控瘤治疗对儿童及青少年肿瘤患者卵巢功能的影响
1
作者 王敏 王珊 《临床儿科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306-311,共6页
近年来,随着控瘤治疗方案的不断改善,儿童及青少年肿瘤患者长期生存率显著提高。因此其远期生存质量逐渐得到重视,尤其是对于女性患儿,由于生育需求,内分泌生殖问题更是备受关注。控瘤治疗可能导致卵巢功能不全,影响青春期发育、生殖功... 近年来,随着控瘤治疗方案的不断改善,儿童及青少年肿瘤患者长期生存率显著提高。因此其远期生存质量逐渐得到重视,尤其是对于女性患儿,由于生育需求,内分泌生殖问题更是备受关注。控瘤治疗可能导致卵巢功能不全,影响青春期发育、生殖功能等,目前尚缺乏研究系统性地阐述控瘤治疗对患儿卵巢功能的影响及机制。本研究根据已有文献资料,总结控瘤治疗对儿童及青少年卵巢功能的影响、作用机制以及保护措施,论述目前此研究领域的局限性和未来突破点,期望能促进控瘤治疗策略的完善,保留患儿的生殖功能,提高其生存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控瘤治疗 卵巢功能 机制 保护措施 儿童 青少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恶性肿瘤儿童社会生活能力调查研究 被引量:6
2
作者 莫霖 唐艳 +3 位作者 黄小燕 陈敏 谭娟 李波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8期1913-1914,共2页
目的调查恶性肿瘤儿童与正常儿童社会生活能力的差异点,为提高其社会生活能力和生存质量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自制的问卷调查表和婴儿-初中生社会生活能力表对64例健康儿童和120例恶性肿瘤儿童分别进行生活能力、心理、生理状况调查... 目的调查恶性肿瘤儿童与正常儿童社会生活能力的差异点,为提高其社会生活能力和生存质量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自制的问卷调查表和婴儿-初中生社会生活能力表对64例健康儿童和120例恶性肿瘤儿童分别进行生活能力、心理、生理状况调查。结果 120例恶性肿瘤儿童中,>3~7岁和>7~14岁恶性肿瘤儿童社会生活能力明显低于健康儿童(P<0.01,P<0.05)。>3~7岁恶性肿瘤儿童社会生活能力受到的影响最为明显。结论大多数恶性肿瘤儿童的社会生活能力均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需要我们高度关注恶性肿瘤儿童,同时积极采取干预措施,提高恶性肿瘤患儿的社会生活能力,从而提高其生存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性肿瘤 儿童 社会生活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超引导下芯针穿刺活检术诊断儿童实体肿瘤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4
3
作者 李长春 王珊 +5 位作者 章均 欧阳军 孔祥如 杨超 赵珍珍 吕麟亚 《临床小儿外科杂志》 CAS 2011年第4期247-249,共3页
目的回顾性分析B超引导芯针穿刺活检术这一微创性获取肿瘤患儿病理组织标本技术在儿童实体肿瘤诊断方面的运用。方法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2003年2月至2011年2月,通过CT或MRJ及B超等影像学检查筛选出元一期手术切除条件但有穿刺路... 目的回顾性分析B超引导芯针穿刺活检术这一微创性获取肿瘤患儿病理组织标本技术在儿童实体肿瘤诊断方面的运用。方法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2003年2月至2011年2月,通过CT或MRJ及B超等影像学检查筛选出元一期手术切除条件但有穿刺路径的实体肿瘤,检查出、凝血功能无异常,无麻醉禁忌症,在基础麻醉或局部麻醉下,采用自动同步负压活检取样装置在B超实时引导下行肿瘤芯针穿刺活检术,获取标本进行病理诊断。结果筛选出具有穿刺条件病例82例,年龄最小12d,最大19岁,平均4岁4个月;其中男42例,女40例。阳性标本75例,其中51例组织芯长度〉1.5em,24例组织芯长度介于0.5~1.5em,组织标本符合病理学检查要求并得出病理结论,其中,头颈部4例,胸部及纵隔3例,肝脏肿瘤15例,腹膜后肿瘤19例,盆腔肿瘤8例,骶尾部肿瘤8例,四肢长骨肿瘤8例,四肢软组织肿瘤11例;假阴性组织标本6例,其中软组织肿瘤2例,腹膜后肿瘤2例,盆腔肿瘤1例,骨肿瘤1例。本组病例总穿刺阳性检出率为91.5%。并发出血1例,肠穿孔1例,元穿刺道感染、肿瘤破溃、穿刺道肿瘤种植等并发症发生。结论B超引导下实体肿瘤穿刺活检术是一种安全、可靠、微创、简便、易于临床开展的操作技术,实时超声与穿刺活检术相结合,能准确获取理想的肿瘤标本,通过病理检查明确肿瘤来源、性质及分化程度,对儿童实体肿瘤尤其是晚期、无一期手术切除条件、需要新辅助化疗后再手术等综合治疗的患儿的诊断及治疗有重要价值,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 超声检查 穿刺术 活组织检查 针吸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药物相关性分子靶标检测在儿童恶性实体肿瘤个体化治疗中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6
4
作者 李斯文 王珊 +5 位作者 杨超 李长春 赵珍珍 孔祥如 邓晓斌 彭亮 《临床小儿外科杂志》 CAS 2017年第4期341-346,共6页
目的初步探讨药物相关性分子靶标检测在儿童恶性实体肿瘤个体化治疗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14年2月至2017年3月期间于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诊治的150例恶性实体肿瘤患儿,取其手术肿瘤组织标本150份,通过免疫组织化学(IHC)或聚合... 目的初步探讨药物相关性分子靶标检测在儿童恶性实体肿瘤个体化治疗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14年2月至2017年3月期间于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诊治的150例恶性实体肿瘤患儿,取其手术肿瘤组织标本150份,通过免疫组织化学(IHC)或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测序的方法检测肿瘤药物相关性分子靶标的表达或突变,并根据靶标对应的药物分别比较间叶来源和非间叶来源的肿瘤,霍奇金淋巴瘤(Hodgkin lymphoma,HL)和非霍奇金淋巴瘤(non-Hodgkin lymphoma,NHL),神经母细胞瘤(neuroblastoma,NB)和肝母细胞瘤(hepatoblastoma,HB)对常见化疗药物的敏感性及毒副作用有无差异。结果 (1)共检测肿瘤标本化疗药物相关性分子靶标15个,包括:人切除修复交叉互补基因1(ERCC1),DNA拓扑异构酶I(TOPO I),DNA拓扑异构酶ⅡA(TOPOⅡA),DNA修复蛋白O6-甲基转移酶(MGMT),微管蛋白β3(tubulinβ3),胸苷酸合成酶(TS),CYP2C19~*2,二氢叶酸还原酶[DHFR(C829T)],尿苷二磷酸-葡萄糖醛酸基转移酶(l UGT1A1~*28),CYP2B6~*6,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MTHFR(C677T)],巯嘌呤甲基转移酶[TPMT(A719G)],TPMT(G238C),二氢嘧啶脱氢酶[DPYD~*2A(14+1G>A)]和DPYD~*9(T85C)基因的表达或多态性。(2)根据靶标对应的相关药物进行分析,得出常用不同化疗药物在儿童恶性实体肿瘤中的总体敏感率及毒副反应情况:甲氨蝶呤敏感占100.0%,替莫唑胺/卡莫司汀/司莫司汀敏感占66.7%,蒽环类/依托泊苷、氟尿嘧啶敏感占52.2%,铂类敏感占52.1%,长春碱类敏感占51.6%,伊立替康/拓扑替康不敏感占81.5%,环磷酰胺不敏感占53.7%;甲氨蝶呤毒副反应弱占90.0%,巯嘌呤毒副反应弱占87.5%,环磷酰胺毒副反应弱占73.8%,氟尿嘧啶毒副反应弱占64.3%,伊立替康/依托泊苷毒副反应弱占55.6%。(3)不同来源、不同病理类型的儿童恶性实体肿瘤对同一化疗药物敏感性的差异比较:间叶源性肿瘤较非间叶源性肿瘤对伊立替康/拓扑替康敏感性较高(P<0.001),NHL较HL对蒽环类/依托泊苷敏感性较高(P<0.001),HB较NB对铂类(P=0.011)和长春碱类敏感性较高(P=0.01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本研究系统性检测了儿童常见恶性实体肿瘤药物相关性分子靶标的表达或多态性,根据检测结果预测药物敏感性及毒副作用,为儿童恶性实体肿瘤化疗方案的制定提供了循证学依据及进一步为个体化用药提供了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恶性实体肿瘤 分子靶标 个体化化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实体肿瘤经动脉插管化疗栓塞术的护理
5
作者 莫霖 王秋鸿 +1 位作者 吴书娟 邹科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957-959,共3页
目的:回顾性研究儿童实体肿瘤经动脉化疗栓塞治疗的术前、术中及术后护理,以期保证手术的安全实施及术后顺利康复。方法:我院2008年4月~2010年1月安全实施20例0.3~7岁儿童实体肿瘤经动脉插管化疗栓塞术(Transcatheter arterial chemoe... 目的:回顾性研究儿童实体肿瘤经动脉化疗栓塞治疗的术前、术中及术后护理,以期保证手术的安全实施及术后顺利康复。方法:我院2008年4月~2010年1月安全实施20例0.3~7岁儿童实体肿瘤经动脉插管化疗栓塞术(Transcatheter arterial chemoembolizatin,TACE),执行严格、规范化的术前、术中及术后护理管理,尤其是术中的严密监护、术后的密切动态观察及相应护理措施包括术中心电监护、患儿制动,术后腹痛、发热、穿刺处的观察与护理等。结果:20例患儿手术安全实施,未发生与护理相关的并发症及意外;术后除出现发热等栓塞术后综合征外,无术后穿刺部位出血、严重感染等并发症发生,全部病例于术后7~10d康复出院。结论:充分的术前准备,严格、规范化的术中、术后监测及护理可确保介入手术安全进行,利于患儿术后康复,可有效地避免与护理有关的并发症及意外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实体肿瘤 化疗栓塞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引导下微波消融治疗儿童甲状腺结节的临床疗效分析
6
作者 胡彩辉 陈镜宇 +3 位作者 郑陈鹏 唐毅 赵珍珍 孔祥如 《临床小儿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62-266,共5页
目的初步探讨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微波消融治疗儿童甲状腺良性结节的安全性、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1月至2022年12月在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接受超声引导下微波消融治疗的9例甲状腺良性结节患儿临床资料。观察指标包括手术... 目的初步探讨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微波消融治疗儿童甲状腺良性结节的安全性、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1月至2022年12月在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接受超声引导下微波消融治疗的9例甲状腺良性结节患儿临床资料。观察指标包括手术情况(切口大小、总手术时长、消融时长、术中出血量及是否输血等)、疼痛评分、甲状腺功能及超声相关指标。医师根据FACES(Wong-Baker pain rating scale)脸谱疼痛法评估患儿一般情况,术后采用超声造影评估消融率,常规超声随访结节体积变化以评估疗效,并记录术中、术后的不良反应及并发症。结果9例患儿(共14个结节)总手术时长为(45.11±4.85)min(23~65 min),消融时长为(188.89±50.37)s(40~500 s),术中出血量为(0.3±0.03)mL(0.1~0.4 mL)。患儿术后12 h FACES评分为2~4分,术后24 h FACES评分为0~2分。术后即刻超声造影结果显示,14个结节消融率均为100%。术前结节体积为0.73(0.14,3.62)cm^(3),术后1个月结节体积为0.54(0.19,1.49)cm^(3),术后4个月结节体积为0.03(0.02,0.25)cm^(3);术后4个月结节体积较术前显著减小(H=12.714,P=0.018),较术后1个月显著减小(H=12.036,P=0.028)。术前血清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ree triiodothyronine,FT3)为(6.44±1.42)Pmol/L(4.43~8.2 Pmol/L),术后12 h为(12.8±3.37)Pmol/L(8.36~18.5 Pmol/L),术后1个月为(7.54±1.56)Pmol/L(5.36~9.53 Pmol/L);术后12 h较术前显著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9.636,P<0.001)。不同时点的血清游离甲状腺素(free thyroxine,FT4)、促甲状腺激素(thyrotropin,thyroid stimulating hormone,TSH)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无一例出血过多等不良反应,术后无一例声音嘶哑、抽搐、饮水呛咳等并发症。结论超声引导下微波消融术可能是治疗儿童甲状腺良性结节的一种新选择,具有微创、安全性高、临床疗效好、对甲状腺功能损伤小、疼痛感弱等优势;然而本研究样本量相对较小,仍需大样本研究来进一步验证本研究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良性结节 微波消融 甲状腺激素 外科手术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儿恶性肿瘤化疗前后外周血多药耐药基因、多药耐药相关蛋白基因、肺耐药蛋白基因的变化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7
7
作者 邓晓斌 王珊 +3 位作者 邹琳 李长春 章均 欧阳军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1087-1090,共4页
目的探讨实体恶性肿瘤化疗患儿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s,PBMCs)中多药耐药基因(multi-drug resistance1,MDR1)、多药耐药相关蛋白基因(multi-drug resistance-associated protein1,MRP1)、肺耐药蛋白基因(l... 目的探讨实体恶性肿瘤化疗患儿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s,PBMCs)中多药耐药基因(multi-drug resistance1,MDR1)、多药耐药相关蛋白基因(multi-drug resistance-associated protein1,MRP1)、肺耐药蛋白基因(lung resistance protein,LRP)的表达量及其与临床化疗的关系。方法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time fluores-cence quantitative PCR,FQ-PCR)技术,检测患儿化疗前后外周血和手术切除新鲜冻存组织,以及对照组外周血中MDR1、MRP1、LRP的mRNA表达量。结果所有化疗患儿外周血MDR1表达量与同期手术切除的肿瘤组织MDR1表达量存在正相关(r=0.894,P=0.000);化疗前后外周血MDR1表达量变化与肿瘤大小变化间存在负相关:神经母细胞瘤(r=-0.733,P=0.000),卵黄囊瘤(r=-0.874,P=0.000),淋巴瘤(r=-0.617,P=0.005);化疗前外周血MDR1表达量与首次化疗后相应肿瘤标志物变化大小呈负相关:神经母细胞瘤尿香草杏仁酸(VMA)(r=-0.440,P=0.046),卵黄囊瘤甲胎蛋白(AFP)(r=-0.831,P=0.000),淋巴瘤乳酸脱氢酶(LDH)(r=-0.495,P=0.031)。随着化疗次数的增加MDR1表达量增加(P<0.05)。结论动态检测患儿化疗前后PBMCs中MDR1mRNA水平对化疗疗效及预后的判定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可在一定程度上指导化疗方案的修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儿实体恶性肿瘤 多药耐药基因 多药耐药相关蛋白基因 肺耐药蛋白基因 外周血 荧光定量PC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yoD1、Myogenin在儿童横纹肌肉瘤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15
8
作者 马玉虹 王珊 +1 位作者 邓晓斌 李想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1870-1873,共4页
目的:探讨MyoD1、Myogenin在儿童横纹肌肉瘤(Rhabdomyosarmma,RMS)及其他3种儿童小细胞恶性肿瘤中的表达情况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胚胎型横纹肌肉瘤(Embryonal rhab domyosarcoma,ERMS)11例,腺泡型横纹肌肉瘤(Alveolar rhab domyosar... 目的:探讨MyoD1、Myogenin在儿童横纹肌肉瘤(Rhabdomyosarmma,RMS)及其他3种儿童小细胞恶性肿瘤中的表达情况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胚胎型横纹肌肉瘤(Embryonal rhab domyosarcoma,ERMS)11例,腺泡型横纹肌肉瘤(Alveolar rhab domyosarcoma,ARMS)5例,神经母细胞瘤、恶性淋巴瘤、尤文肉瘤各10例,行HE染色,并应用S-P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MyoD1、Myogenin蛋白在这4种儿童小细胞恶性肿瘤中的表达水平。结果:MyoD1、Myogenin在RMS中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5%,68.75%,在其他3种肿瘤中阳性表达率均为0%,MyoD1、Myogenin在RMS组中的表达与其他肿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种蛋白在ARMS中的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ERMS(P<0.05),其恶性程度越高,MyoD1和Myogenin阳性表达越强(P<0.05)。MyoD1、Myogenin在预后差组中的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预后中组(P<0.05)。结论:MyoD1、Myogenin可以作为辅助鉴别RMS及其他小细胞恶性肿瘤的依据;MyoD1、Myogenin基因可以作为辅助诊断儿童RMS的综合指标,也可作为鉴别儿童ERMS和ARMS有用的分子生物学标志;检测儿童RMS中MyoD1、Myogenin的表达情况对RMS恶性程度及预后的判断有一定的临床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横纹肌肉瘤 儿童 MyoD1 MYOGENI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03例儿童睾丸扭转的临床表现及诊治 被引量:10
9
作者 杨超 刘星 +1 位作者 余星 魏光辉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4期1568-1570,共3页
目的总结睾丸扭转患儿的临床表现,以提高睾丸扭转的诊断及治疗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泌尿外科1990年1月至2008年11月收治住院阴囊急症患儿中103例睾丸扭转的临床表现及诊治情况。结果睾丸扭转发病高峰年龄为1岁... 目的总结睾丸扭转患儿的临床表现,以提高睾丸扭转的诊断及治疗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泌尿外科1990年1月至2008年11月收治住院阴囊急症患儿中103例睾丸扭转的临床表现及诊治情况。结果睾丸扭转发病高峰年龄为1岁以内及11~15岁,占85.4%。睾丸肿痛、提睾反射消失为主要临床表现;超声对诊断睾丸扭转有意义,主要表现为睾丸肿大(73.8%)、睾丸质地不均(75.7%)、血流减弱或消失(91.3%)。睾丸毁损与就诊时间及扭转度数呈明显负相关(r值分别为-0.965及-0.953,P值分别为0.008及0.012)。获得随访的86例患儿均有对侧睾丸增大,但性激素水平及青春期第二性征发育不受影响。结论睾丸扭转的早期临床表现易与其他阴囊急症相混淆。超声检查帮助鉴别诊断,早期手术探查可提高扭转睾丸存活率。一侧睾丸缺失不影响其后的性激素水平及青春期第二性征的出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睾丸扭转 阴囊急症 临床表现 超声检查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循环肿瘤细胞在神经母细胞瘤临床诊断及预后评估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3
10
作者 邓晓斌 彭亮 +4 位作者 赵珍珍 孔祥如 杜逸飞 周建武 杨超 《临床小儿外科杂志》 CAS CSCD 2023年第8期741-746,共6页
目的研究循环肿瘤细胞(circulating tumor cells,CTCs)与神经母细胞瘤(neuroblastoma,NB)临床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探讨CTCs检测在NB诊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研究。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9月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肿瘤... 目的研究循环肿瘤细胞(circulating tumor cells,CTCs)与神经母细胞瘤(neuroblastoma,NB)临床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探讨CTCs检测在NB诊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研究。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9月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肿瘤外科收治的87例经病理检查确诊的NB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并将其设为病例组,收集患儿年龄、性别、肿瘤分期、转移、生存情况等临床资料,以及尿香草扁桃酸(vanillyl mandelic acid,VMA)水平、CTCs检测结果等。选取20名健康儿童作为对照组。两组均采用乙二胺四乙酸(ethylenediaminetetraacetic acid,EDTA)抗凝的真空采血管采集静脉血6 mL,采用CytoSorter^(®)CTCs检测系统,通过细胞表面波形蛋白(cell surface vimentin,CSV)抗体纳米微流控芯片免疫捕获CTCs,采用anti-CSV Ab和anti-GD2 Ab鉴定肿瘤细胞。使用SPSS 26.0和Graphpad Prism 9进行数据处理和图表制作。结果CTCs阳性率病例组为67.8%(59/87),对照组为5%(1/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CTCs阳性率与年龄、肿瘤大小、国际神经母细胞瘤危险度分级协作组(International Neuroblastoma Risk Group,INRG)分期及危险度分层、骨髓转移、骨转移、生存状态、VMA水平相关(P<0.05);与性别、肿瘤类型、Shimada分型、淋巴结转移、Mycn扩增与否无关(P>0.05)。CTCs的检出数量在年龄≥18个月、Shimada分型为预后不良型,肿瘤长泾大于5 cm、伴有骨/骨髓转移、更高INRG分期及危险度分层的患儿中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TCs检出数量与生存状态明显相关,存活患儿CTCs检出数量明显低于死亡患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2)。本组87例NB患儿最长随访时间2.5年,总体生存率为53.9%(62/87),CTCs阳性患儿生存率明显低于CTCs阴性患儿(46.8%比87.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相比24 h尿VMA,CTCs检出率对于NB有更高的诊断效能(P=0.009)。结论CTCs在NB患儿中有较高检出率,其阳性率与临床不良预后结局相关。CTCs可以作为判断NB预后的一个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循环肿瘤细胞 神经母细胞瘤 诊断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D打印技术在儿童腹膜后神经母细胞瘤血管骨骼化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探讨 被引量:4
11
作者 杨超 王珊 +7 位作者 李长春 章均 赵珍珍 孔祥如 邓晓斌 彭亮 杜逸飞 周建武 《临床小儿外科杂志》 CAS 2019年第5期376-380,共5页
目的探讨3D打印技术在儿童腹膜后神经母细胞瘤血管骨骼化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以2016年1月至2018年6月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收治的腹膜后神经母细胞瘤患儿为研究对象,符合入选标准的40例病例根据术前是否进行3D肿瘤模型打印分为3... 目的探讨3D打印技术在儿童腹膜后神经母细胞瘤血管骨骼化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以2016年1月至2018年6月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收治的腹膜后神经母细胞瘤患儿为研究对象,符合入选标准的40例病例根据术前是否进行3D肿瘤模型打印分为3D打印组和非3D打印组。记录肿瘤大小、手术时间、手术切除率、并发症发生率等资料,术后对患儿家属进行问卷调查,并对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3D打印组共15例,男7例,女8例,平均年龄(40.5±28.6)个月;非3D打印组共25例,男13例,女12例,平均年龄(43.3±24.8)个月。3D模型显示肿瘤与临近脏器、血管间的位置关系清晰。所有患儿均成功接受血管骨骼化肿瘤切除术。两组患儿性别、年龄、肿瘤分期、肿瘤侵犯血管数目、手术切除率、并发症发生率、术后复发及生存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D打印组手术用时显著少于非3D打印组(P<0.05),且患儿家属对病情掌握程度明显高于非3D打印组(P<0.05)。结论3D打印肿瘤模型可清晰显示儿童腹膜后神经母细胞瘤复杂的解剖关系,有利于外科医生进行术前规划,缩短手术时间,并可提高患儿家属对于手术方式的认知及认可程度,有利于增进患儿家属对医生工作的理解和配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膜后肿瘤/外科学 神经母细胞瘤/外科学 3D打印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99例儿童畸胎瘤的单中心临床诊疗分析 被引量:6
12
作者 姚祥 王珊 +1 位作者 何小庆 杨婷 《临床小儿外科杂志》 CAS 2016年第3期241-245,共5页
目的:回顾性分析小儿畸胎瘤的治疗及预后特点。方法收集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1994年10月至2015年6月收治的畸胎瘤患儿,共399例,按照性别、年龄、部位、病理类型、血清AFP 水平、治疗及预后等因素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①成熟型畸... 目的:回顾性分析小儿畸胎瘤的治疗及预后特点。方法收集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1994年10月至2015年6月收治的畸胎瘤患儿,共399例,按照性别、年龄、部位、病理类型、血清AFP 水平、治疗及预后等因素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①成熟型畸胎瘤301例;未成熟畸胎瘤17例,其中组织学Ⅰ级9例,Ⅱ级5例,Ⅲ级3例;恶性畸胎瘤81例,按 COG/CCG 肿瘤分期标准,Ⅰ期5例,Ⅱ期14例,Ⅲ期44例,Ⅳ期18例。②成熟型畸胎瘤及未成熟型畸胎瘤共318例一期接受手术治疗,其中未成熟畸胎瘤Ⅲ级及部分Ⅱ级病例术后辅以化疗;81例恶性肿瘤患儿中,Ⅰ、Ⅱ期均手术完全或完整切除肿瘤,部分Ⅱ期病例术后辅以化疗;40例接受术前新辅助化疗、手术治疗、术后化疗的个体化综合治疗;另外22例中断治疗并放弃;③术后随访1~10年,3例成熟型畸胎瘤患儿术后良性复发,再次予以完整切除后,截止随访时间,301例均无瘤存活;1例未成熟畸胎瘤Ⅲ级术后恶性复发,放弃治疗后死亡;恶性畸胎瘤完成治疗的患儿仅1例恶性复发后死亡,未完成治疗患儿中10例死亡,其余患儿各有不同程度的病情进展。结论在儿童畸胎瘤治疗中,一期完整切除肿瘤,避免肿瘤破溃是预防复发及恶变的关键,未成熟畸胎瘤依据 AFP、影像学、肿瘤组织分级、病理免疫组化、术中情况等选择是否化疗;对于恶性畸胎瘤,彻底手术切除的同时结合化疗,术后密切随访,可获得较高的生存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畸胎瘤 外科手术 化疗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液胸辅助高强度聚焦超声治疗儿童肝母细胞瘤安全性的观察 被引量:2
13
作者 崔洁 唐文 +3 位作者 王珊 叶茂 章均 孔祥如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706-710,共5页
目的:评估在全身麻醉下人工液胸辅助高强度聚焦超声(high-intensity focused ultrasound,HIFU)治疗儿童肝母细胞瘤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在全身麻醉气管插管下,18例肝母细胞瘤患儿,在其右侧胸腔注入200~300 ml生理盐水... 目的:评估在全身麻醉下人工液胸辅助高强度聚焦超声(high-intensity focused ultrasound,HIFU)治疗儿童肝母细胞瘤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在全身麻醉气管插管下,18例肝母细胞瘤患儿,在其右侧胸腔注入200~300 ml生理盐水建立人工液胸。分别于气管插管后5 min(T0)、人工液胸建立后10 min(T1)、HIFU治疗30 min(T2)、1 h(T3)、2 h(T4)及治疗结束时(T5)记录有创血压(invasive arterial pressure,IABP)、心率(heart rate,HR)、气道峰压(peak airway pressure,Ppeak)、胸肺顺应性(compliance of lung,Cmpl)、呼末二氧化碳(end-tidal carbon dioxide partial press,PETCO2)、血氧饱和度(oxygen saturation,SpO2);并在以上各时点及HIFU治疗后24 h(T6)作动脉血气分析。HIFU治疗后第1天及第7天行胸部X线摄片,观察双肺和胸水转归,治疗前后行彩超及增强MRI对比治疗效果。结果:在HIFU治疗过程中,患儿各血流动力学指标均保持稳定。Ppeak在建立人工液胸后较建立人工液胸前明显升高(P〈0.05),且持续维持在一个较高水平。Cmpl在建立人工液胸后较建立人工液胸前降低(P〈0.05)。PETCO2在HIFU治疗30 min以后较注入胸水前明显升高(P〈0.05);动脉血气分析中PO2及PCO2均较建立人工液胸前增高(P〈0.05),但pH在各个时间点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以上呼吸参数改变均在临床安全范围内。胸片提示所有患儿胸水在术后7 d内全部吸收,且均未出现气胸、血胸等严重并发症。术后影像学检查(MRI或者增强CT)提示所有患儿病灶均达到预定消融效果。结论:全身麻醉下建立人工液胸辅助HIFU治疗儿童肝母细胞瘤是有效、安全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母细胞瘤 高强度聚焦超声 人工液胸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静脉输液恒速调节器在小儿恶性实体肿瘤化疗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2
14
作者 莫霖 王秋鸿 +1 位作者 唐艳 黄小燕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1587-1588,共2页
目的:比较恒速调节器和普通轮夹式输液调节器用于小儿实体肿瘤化疗中控制静脉输液流速的恒定性和精确性,以提高肿瘤患儿静脉输入化疗药物的安全性。方法:我科自2009年4月~2010年1月收治198例恶性实体肿瘤患儿。每例患儿静脉化疗时单... 目的:比较恒速调节器和普通轮夹式输液调节器用于小儿实体肿瘤化疗中控制静脉输液流速的恒定性和精确性,以提高肿瘤患儿静脉输入化疗药物的安全性。方法:我科自2009年4月~2010年1月收治198例恶性实体肿瘤患儿。每例患儿静脉化疗时单日使用恒速调节器控制流速,双日使用轮夹式普通输液调节器控制流速。穿刺部位均在患儿手背静脉网向心穿刺,根据医嘱所用药物的性能、剂量、时间调节每小时输入速度,观察输液时间和局部并发症。结果:两种输液方式输入的药物浓度、血管状况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恒速调节器控制流速无需考虑患儿体位及药袋/瓶内药液的高度,不会随药袋/药瓶中的液面下降而减小流速,也不会随病人的活动而流速变化过大。结论:恒速调节器流量刻度精确,流速稳定,流量恒定,提高了肿瘤患儿静脉输入化疗药物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恒速调节器 儿童 实体肿瘤 静脉输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营养支持治疗对儿童神经母细胞瘤临床疗效的影响 被引量:1
15
作者 杨燕 杨娇 +5 位作者 吕麟亚 孔粼 李长春 孔祥如 杨超 龚丽子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98-203,共6页
目的:评估营养支持治疗对神经母细胞瘤(nueroblastoma,NB)患儿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纳入2014年10月至2016年12月期间在我院初诊为NB的患儿106例,分为规范营养支持治疗组(A组)52例和非规范营养支持治疗组(B组)54例,评估2组患儿初诊时营... 目的:评估营养支持治疗对神经母细胞瘤(nueroblastoma,NB)患儿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纳入2014年10月至2016年12月期间在我院初诊为NB的患儿106例,分为规范营养支持治疗组(A组)52例和非规范营养支持治疗组(B组)54例,评估2组患儿初诊时营养状况,分析2组患儿在手术后、化疗后其营养学指标变化、肿瘤治疗期间并发症发生率、卫生经济学指标。结果:(1)初诊时、术后及化疗后A组患儿中上臂围分别为(8.2±2.6)、(9.5±2.2)、(9.8±2.0)cm,B组患儿分别为(7.0±2.3)、(6.5±1.4)、(6.5±1.2)cm,A组患儿三角肌皮褶厚度分别为(4.8±1.2)、(6.2±1.6)、(6.4±1.5)mm,B组患儿分别为(3.9±3.4)、(4.5±1.2)、(4.6±1.1)mm,2组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各时间点之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B组无统计学意义(P>0.05)。(2)术后A组出现伤口裂开及感染发生率为1.9%,B组为18.5%,2组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3)在化疗4疗程后,A组骨髓抑制、胃肠道症状以及呼吸道感染发生率明显低于B组(P<0.05)。(4)A组平均住院时间、平均住院次数、平均住院费用、非计划再入院率也明显低于B组(P<0.05)。结论:NB患儿经规范营养支持治疗后,可有效改善营养状况,降低手术、化疗带来的并发症,提高患儿对NB治疗耐受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神经母细胞瘤 营养不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淋巴瘤病人贫血状况回顾性调查评估 被引量:1
16
作者 郭春宝 金先庆 +4 位作者 王珊 徐酉华 李长春 章均 代江涛 《临床小儿外科杂志》 CAS 2008年第1期15-19,共5页
目的本研究探讨儿童淋巴瘤病人贫血患病率、发病率及治疗模式,确定发生贫血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318例淋巴瘤患儿的病史及随访资料,包括年龄、性别、肿瘤类型、肿瘤及贫血的治疗方式,WHO体力状态等,并以血红蛋白水平为基础进行统... 目的本研究探讨儿童淋巴瘤病人贫血患病率、发病率及治疗模式,确定发生贫血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318例淋巴瘤患儿的病史及随访资料,包括年龄、性别、肿瘤类型、肿瘤及贫血的治疗方式,WHO体力状态等,并以血红蛋白水平为基础进行统计检验。结果贫血患病率为52.75%。血红蛋白水平与WHO得分明显相关(P<0.001)。在调查过程中贫血发病率为38.8%,年龄越小发病率越高;仅47.3%的病人在调查过程中接受了贫血的治疗。在开始治疗时总体血红蛋白最低点水平为89g/L,与贫血有关的危险因素有初始血红蛋白水平低、女性、抵抗性疾病以及铂类药物化疗等。结论淋巴瘤病人贫血患病率及发病率高,生活质量较差,应重视其治疗及危险因素的确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瘤/并发症 贫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例高强聚焦超声治疗儿童肝母细胞瘤麻醉处理
17
作者 唐文 叶茂 +2 位作者 王珊 孔祥如 徐颖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309-309,共1页
关键词 麻醉 超声疗法 肝母细胞瘤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术前应用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治疗儿童肝母细胞瘤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5
18
作者 吴艳梅 王珊 +4 位作者 胡显良 张利兵 张英姿 陈联盟 谭培兰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241-245,共5页
目的:分析肝母细胞瘤(hepatoblastoma,HB)的临床特点,探讨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transcathere 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TACE)在HB中的治疗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5年8月至2012年1月收治的5例HB患儿病历资料,根治性手术前... 目的:分析肝母细胞瘤(hepatoblastoma,HB)的临床特点,探讨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transcathere 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TACE)在HB中的治疗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5年8月至2012年1月收治的5例HB患儿病历资料,根治性手术前均进行2~3次TACE治疗,比较治疗前后甲胎蛋白(alpha fetal protein,AFP)及肿瘤大小变化情况,观察其根治性手术成功率及随访临床疗效。结果:经2~3次TACE治疗后1周复查,4例患儿血清AFP下降63.2%~99.7%,平均82.9%,肿瘤缩小28.7%-76.3%,平均61.4%;1例患儿AFP升高69.8%,肿瘤增大84.5%。4例完成根治性手术,随访6~87月(平均35.6月),无瘤存活至今。1例手术前CT检查发现远处转移,放弃治疗后1月死亡。结论:对于Ⅰ期根治性切除困难的HB,采取术前TACE治疗,不良反应轻,使大部分患儿获得根治性手术切除,术后无瘤生存率高,可将其作为Ⅰ期根治性切除困难的HB术前治疗主要手段。TACE术后AFP及肿瘤大小变化可间接反映HB的远期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母细胞瘤 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 根治性手术 甲胎蛋白 肿瘤大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强度聚焦超声对20例恶性实体肿瘤患儿体液免疫的影响 被引量:2
19
作者 敖玉 王珊 +3 位作者 朱辉 王智彪 孔祥如 章均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1262-1264,共3页
目的:观察高强度聚焦超声(High intensity focused ultrasound,HIFU)对恶性实体肿瘤患儿体液免疫的影响。方法:采用HIFU治疗系统治疗儿童恶性实体肿瘤20例。分别在治疗前和后1周、1月抽取患儿外周血,用速率散射比浊法检测IgG、IgA、IgM... 目的:观察高强度聚焦超声(High intensity focused ultrasound,HIFU)对恶性实体肿瘤患儿体液免疫的影响。方法:采用HIFU治疗系统治疗儿童恶性实体肿瘤20例。分别在治疗前和后1周、1月抽取患儿外周血,用速率散射比浊法检测IgG、IgA、IgM、C3及C4表达量的变化。结果:IgG与C3的表达量在HIFU治疗前和后1周、1月分别依次为(9.08±1.49、9.02±1.54、10.38±1.72)g/L与(1.15±0.27、1.12±0.22、1.33±0.23)g/L。与治疗前比较,HIFU后1月恶性实体肿瘤患儿外周血IgG和C3表达量显著增加(P=0.015和P=0.027);HIFU后1周、1月患儿IgA、IgM和C4表达量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IFU治疗可能对儿童恶性实体肿瘤患儿体液免疫有增强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强度聚焦超声 儿童 实体肿瘤 体液免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Castleman病CT影像表现 被引量:1
20
作者 张云 何玲 章均 《放射学实践》 2013年第10期1059-1061,共3页
目的:Castleman病又称巨大淋巴结增生症,是一种介于炎症和肿瘤之间的少见的不典型淋巴组织增生性疾病,儿童病例更是罕见。总结分析儿童CD的病理及CT影像学表现,以期提高对儿童CD的cT表现的认识及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2012... 目的:Castleman病又称巨大淋巴结增生症,是一种介于炎症和肿瘤之间的少见的不典型淋巴组织增生性疾病,儿童病例更是罕见。总结分析儿童CD的病理及CT影像学表现,以期提高对儿童CD的cT表现的认识及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2012年临床及CT影像资料完整经手术病理证实的6例儿童CD患者。结果:6例中男4例,女2例,年龄10~12岁的5例,4岁1例,平均年龄9.7岁。局限型CD5例(83%),病理类型均为透明血管型,多中心型1例(17%),病理类型为浆细胞型。5例透明血管型中的4例CT平扫均表现为团块状均匀的软组织密度影,增强后明显均匀强化,呈类似血管样强化,可见丰富的滋养血管,未见明显钙化、坏死及囊变征象。1例发生于腹膜后的透明血管型CD表现为巨大不规则混杂密度影,伴有典型中央分支状钙化,并可见明显坏死、囊变,增强后明显不均匀强化,亦可见较多滋养血管。1例浆细胞型CD表现为多发淋巴结肿大,CT平扫密度均匀,边界清楚,增强后轻到中度强化,未见明显滋养血管及钙化、囊变等。结论:儿童CD的,临床表现多样,诊断较为复杂,CD病变均发生在淋巴组织丰富的部位。年长学龄儿童多见,CT表现与病理分型密切相关,透明血管型CD在CT增强后的类似血管样强化有一定的特征,能提供较大的诊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巨淋巴结增生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