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阿托伐他汀不依赖降血脂的肾脏保护作用 被引量:7
1
作者 徐珍娥 闫凤 +2 位作者 阮雄中 陈压西 李秋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734-738,共5页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不依赖降血脂的肾脏保护作用的可能机制。方法雄性C57BL小鼠给予普通饮食作为对照组,CD36/SR-A/ApoE三敲小鼠随机分为高脂组和治疗组(高脂+阿托伐他汀)。实验满14周后处死取标本。采用酶法检测血清脂质水平;油红"...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不依赖降血脂的肾脏保护作用的可能机制。方法雄性C57BL小鼠给予普通饮食作为对照组,CD36/SR-A/ApoE三敲小鼠随机分为高脂组和治疗组(高脂+阿托伐他汀)。实验满14周后处死取标本。采用酶法检测血清脂质水平;油红"O"染色检测肾组织内脂质沉积情况,H-E、PAS、Masson染色观察肾脏形态学改变;定量PCR技术与免疫组化检测肾组织转化生长因子(TGF-β)、纤维连接蛋白(fibronectin)、Ⅰ型胶原、Ⅳ型胶原、α肌动蛋白(α-SMA)表达。结果阿托伐他汀能够减少三敲小鼠肾脏组织脂质沉积,但血清中的脂质水平无明显降低。阿托伐他汀可以减少高脂饮食诱导的肾脏组织系膜细胞的增生、系膜基质的沉积,肾小管间质炎症细胞的浸润、肾小管的变性扩张,细胞外基质的沉积。阿托伐他汀不但可以明显降低肾脏组织TGF-β的基因与蛋白表达,还降低纤维化相关因子的基因与蛋白表达。结论阿托伐他汀可不依赖降血脂,独立于SR-A、CD36受体途径而发挥肾脏保护作用;这种作用可能是通过降低TGF-β的表达而实现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托伐他汀 高脂血症 肾小球硬化症 转化生长因子Β A类清道夫受体 CD36抗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益气养阴活血方对糖尿病肾病大鼠肾功能及SIRT3/SOD2/GPX4通路、铁死亡的影响
2
作者 季晗舒 宋纯东 +8 位作者 王旭 樊艳敏 方虹 姜浩然 卜继常 宋珂 陈晨晨 任献青 王墨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488-492,共5页
目的:探讨益气养阴活血方对糖尿病肾病(DN)大鼠肾功能的影响及可能机制。方法:42只SD大鼠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正常对照组(6只)和建模组(36只,采用高脂高糖饲料喂养联合单次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建立DN模型)。造模成功的32只大鼠随机分为... 目的:探讨益气养阴活血方对糖尿病肾病(DN)大鼠肾功能的影响及可能机制。方法:42只SD大鼠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正常对照组(6只)和建模组(36只,采用高脂高糖饲料喂养联合单次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建立DN模型)。造模成功的32只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缬沙坦组(阳性对照组)、益气养阴活血方颗粒低剂量组(低剂量组)及高剂量组,每组8只,分别给予生理盐水、缬沙坦溶液(8.33 mg/kg)、益气养阴活血方颗粒溶液(11.0和22.0 g/kg)灌胃,持续6周。留取血样、24 h尿液,采用AU5800型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大鼠24 h尿总蛋白定量(24 h-UTP),血清肌酐(SCr)、葡萄糖(GLU)、甘油三酯(TG)、白蛋白(ALB),采用速率法检测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ELISA法检测血清丙二醛(MDA)水平。处死大鼠取肾组织,HE染色观察病理改变,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Western blot法检测肾组织中沉默信息调控因子3(SIRT3)、超氧化物歧化酶2(SOD2)、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4(GPX4)、溶质载体家族7成员11(SLC7A11)mRNA和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大鼠肾脏病理损伤较重,24 h-UTP,血清SCr、GLU、TG、ALT、MDA均升高,ALB降低(P<0.05),肾组织中SIRT3、SOD2、GPX4、SLC7A11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降低(P<0.05);与模型组相比,低、高剂量组肾脏病理损伤均减轻,上述指标均较模型组改善(P<0.05),且两组改善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益气养阴活血方可能通过激活SIRT3/SOD2/GPX4信号通路抑制氧化应激及铁死亡,从而减轻DN大鼠肾损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益气养阴活血方 糖尿病肾病 SIRT3/SOD2/GPX4 氧化应激 铁死亡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原发性肾病综合征尿源干细胞生物学特征研究 被引量:5
3
作者 李昊 石冬梅 +5 位作者 张元原 龚梦佳 阳海平 陶立 王墨 李秋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442-447,共6页
目的:探讨正常儿童尿源干细胞(urine-derived stem cell,USCs)与原发性肾病综合征(primary nephrotic syndrome,PNS)患儿尿源干细胞(p-USCs)生物学特征差异。方法:收集正常儿童及PNS患儿清洁中段尿液,分离培养USCs及p-USCs,观察细胞形... 目的:探讨正常儿童尿源干细胞(urine-derived stem cell,USCs)与原发性肾病综合征(primary nephrotic syndrome,PNS)患儿尿源干细胞(p-USCs)生物学特征差异。方法:收集正常儿童及PNS患儿清洁中段尿液,分离培养USCs及p-USCs,观察细胞形态差异;CCK-8检测细胞增殖能力;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及干细胞表面标志物(CD24、CD29、CD34、CD73、CD90、CD105、CD146);免疫荧光及Western blot检测细胞肾系标志物(Pax2)表达;Western blot检测细胞自噬水平。结果:PNS患儿尿液中存在2种形态p-USCs:p-USCsⅠ及p-USCsⅡ。p-USCsⅠ形态与正常USCs相似:米粒样、胞体较小、排列紧密。p-USCsⅡ胞体可见少量空泡,胞体较大,散在排列。USCs、p-USCsⅠ及p-USCsⅡ最大传代次数分别为11代、8代及5代。与USCs比较,p-USCs增殖能力减弱,且p-USCsⅡ减弱更加明显(F=217.300,P=0.000);p-USCs细胞凋亡无明显差异;p-USCs干细胞表面标志物及周细胞表面标志物表达无统计学差异;p-USCs肾系标志物表达水平下降,且p-USCsⅡ下降更明显(F=26.930,P=0.001);p-USCs自噬水平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5.060,P=0.000)。结论:PNS患儿体内存在2种不同形态尿源干细胞:pUSCsⅠ及p-USCsⅡ。与USCs相比,p-USCs形态有差异、自我更新能力降低、肾系标志物表达下降、自噬水平减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PNS 尿源干细胞 肾系标志物 自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慢性病延续性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被引量:11
4
作者 冷虹瑶 王紫娟 +3 位作者 应本娟 石林 张湛美 郑显兰 《中国护理管理》 CSCD 2022年第7期1049-1055,共7页
目的:构建儿童慢性病延续性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以期为评价儿童慢性病延续性护理质量提供全面、系统、可量化的评价工具。方法:通过文献检索和半结构式访谈拟定评价指标条目池,以结构-过程-结果三维质量理论模型为框架形成专家函询问... 目的:构建儿童慢性病延续性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以期为评价儿童慢性病延续性护理质量提供全面、系统、可量化的评价工具。方法:通过文献检索和半结构式访谈拟定评价指标条目池,以结构-过程-结果三维质量理论模型为框架形成专家函询问卷初稿,通过2轮专家函询和1次专家论证会完成质量指标体系的构建。结果:两轮专家函询问卷的有效回收率分别为91.67%和100.00%,专家权威系数分别为0.866和0.877,肯德尔协调系数分别为0.156和0.176(P<0.01);专家论证会对指标逐条解读和调整,形成了包括一级指标3个、二级指标12个、三级指标56个的儿童慢性病延续性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结论:儿童慢性病延续性护理评价指标体系具有较好的科学性、全面性和较广泛的适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慢性病 延续性护理 质量指标 卫生保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99例儿童急性间质性肾炎临床及预后分析 被引量:5
5
作者 刘小庆 王墨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1573-1578,共6页
目的:分析急性间质性肾炎(acute interstitial nephritis,AIN)的临床特点、治疗转归,提高对AIN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7年12月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肾内科收治的199例AIN患儿临床资料、病因、临床特点、实验室和肾... 目的:分析急性间质性肾炎(acute interstitial nephritis,AIN)的临床特点、治疗转归,提高对AIN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7年12月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肾内科收治的199例AIN患儿临床资料、病因、临床特点、实验室和肾脏病理结果及治疗转归情况。结果:199例AIN中,感染所致180例,以呼吸道感染最常见,其次为消化道感染;病原学以病毒为主,包括EB病毒、柯萨奇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等;药物所致125例(均为感染后用药),以非甾体类抗炎药(nonsteroidal anti-inflammatory drugs,NSAIDs)及抗生素为主;非感染所致AIN包括蜂蛰伤、中毒、外科手术等。几乎所有患儿均有肾受累表现,包括不同程度的浮肿、少尿、血尿、蛋白尿及无菌性白细胞尿,69例有急性肾功能不全。4例行肾活检,以小管间质病变为主,肾小球及肾血管基本正常。所有患儿入院后均采取去除诱因及对症治疗,46例因急性肾衰竭(acute renal failure,ARF)、中毒行血液净化,其中6例联合使用糖皮质激素,肾功能及尿检均在短期恢复正常。结论:引起儿童AIN最主要的诱因为感染,以病毒感染为主,其次为药物。临床表现以不明原因肾功能下降及尿检异常为主,重者可发生急性肾功能衰竭。及时诊断、去除诱因是治疗的关键,必要时行血液净化及短期糖皮质激素治疗,多数预后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急性间质性肾炎 临床特点 预后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原发性肾病综合征微小病变型合并小管间质损伤的病理及临床分析 被引量:8
6
作者 石咏琪 王墨 +5 位作者 阳海平 张高福 吴道奇 杨琴 钟诚 王安硕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595-598,共4页
目的:探讨儿童微小病变型肾病综合征合并小管间质损伤的临床与病理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148例微小病变型肾病(minimal change nephrotic syndrome,MCN)患儿的临床与病理资料,比较MCN合并肾小管间质损伤(tubular interstitiallesion,TIL... 目的:探讨儿童微小病变型肾病综合征合并小管间质损伤的临床与病理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148例微小病变型肾病(minimal change nephrotic syndrome,MCN)患儿的临床与病理资料,比较MCN合并肾小管间质损伤(tubular interstitiallesion,TIL)的临床与病理特点。结果:小管间质损伤共28例,占比18.9%;小管间质损伤病理改变类型以炎症细胞浸润及小管扩张为主;TIL组患儿病情较Non-TIL组更重,表现为血尿、蛋白排泄增多、肾功能不全及小管功能下降,TIL的发生与肾功能损害密切相关;MCN转归情况与小管间质损伤无明显相关(P>0.05)。结论:随着小管间质损伤的发生,MCN患儿病情加重,小管间质损伤可作为影响MCN进展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病综合征 肾小管间质病变 临床病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泼尼松对阿霉素肾病小鼠肾脏Th17/Treg免疫平衡的影响 被引量:3
7
作者 吴悠 李昊 +5 位作者 陈婉冰 张丽 王墨 张高福 阳海平 李秋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568-576,共9页
目的:探讨阿霉素肾病小鼠肾脏局部 Th17/Treg 免疫平衡的变化及泼尼松对该模型肾脏局部 Th17/Treg 免疫平衡的影响。方法:6~8 周龄健康雄性 BALb/c 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Control)组、阿霉素肾病模型(adriamycin,ADR)组、低剂量泼尼松(... 目的:探讨阿霉素肾病小鼠肾脏局部 Th17/Treg 免疫平衡的变化及泼尼松对该模型肾脏局部 Th17/Treg 免疫平衡的影响。方法:6~8 周龄健康雄性 BALb/c 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Control)组、阿霉素肾病模型(adriamycin,ADR)组、低剂量泼尼松(prednisone,Pre)治疗[ADR+Pre(low)]组和高剂量泼尼松治疗[ADR+Pre(high)]组,两治疗组于建模第 5 周行泼尼松悬液灌胃(13.5 mg/kg 和 18 mg/kg,1 次/d,共 8 周)。考马斯亮蓝法检测随机尿蛋白浓度;肌酐试剂盒检测随机尿肌酐浓度;肾脏组织病理HE 染色及透射电镜观察肾脏病变情况;流式细胞术检测肾脏局部 Th17 和 Treg 细胞比例。结果:随建模时间进展,与 Control 组相比,ADR 组逐渐由微小病变型肾病综合征(minimal change nephrotic syndrome,MCNS)进展为局灶节段肾小球硬化(focal segmental glomerulosclerosis,FSGS),随机尿蛋白/肌酐比值(random urinary protein-creatinine ratio,RUPCR)较对照组明显升高(均 P=0.000),肾脏局部 Th17 明显升高(均 P=0.000),Treg 无明显差异,Th17/Treg 逐渐失衡(均 P=0.000);与 ADR 组相比,两泼尼松治疗组肾脏损伤均有不同程度的缓解,RUPCR 均明显下降(均 P<0.01),且 ADR+Pre(high)组较 ADR+Pre(low)组下降更为明显(P<0.05)。 ADR+Pre(high)组较 ADR 组 Th17 明显下降(P<0.05),Treg 无明显差异,Th17/Treg 比值明显下降(均 P<0.01)。结论:随阿霉素肾病小鼠肾脏 Th17/Treg 失衡加重,肾脏损害加重;而早期应用泼尼松治疗可通过下调肾脏局部 Th17 水平,延缓Th17/Treg 失衡,进而发挥肾脏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泼尼松 阿霉素肾病 TH17/TREG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蛋白过载加重阿霉素肾病小鼠肾损害及辛伐他汀的肾脏保护作用 被引量:1
8
作者 李瑶 魏心怡 +5 位作者 闫俊丽 王墨 吴道奇 张高福 阳海平 李秋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308-314,共7页
目的:探讨白蛋白过载是否可以通过脂质肾毒性加重阿霉素肾病小鼠肾脏损害及辛伐他汀的肾脏保护作用。方法:雄性BALB/c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阿霉素肾病组(ADR组)、白蛋白过载阿霉素肾病组(ADR+BSA组)和白蛋白过载阿霉素肾病辛伐他汀治疗... 目的:探讨白蛋白过载是否可以通过脂质肾毒性加重阿霉素肾病小鼠肾脏损害及辛伐他汀的肾脏保护作用。方法:雄性BALB/c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阿霉素肾病组(ADR组)、白蛋白过载阿霉素肾病组(ADR+BSA组)和白蛋白过载阿霉素肾病辛伐他汀治疗组(ADR+BSA+SIMV组),所有小鼠行左肾切除术,第2周末构建阿霉素肾病模型,第6周末开始构建白蛋白过载模型。0、2、6、10、14周末检测24 h尿蛋白;14周末收集标本,检测血清生化指标;光镜和电镜观察肾脏组织病理;酶比色法和油红O染色法检测肾脏组织脂质水平;real-time PCR法检测肾组织IL-1β、TGF-β1和低密度脂蛋白受体(LDLr)的mRNA表达;免疫组化法检测IL-1β和IL-17的蛋白水平;ELISA检测肾组织匀浆上清IL-17的分泌。结果:与对照组相比,ADR组肾组织IL-1β、TGF-β1、IL-17和LDLr的表达增高(P<0.05),肾组织内胆固醇含量升高(P<0.05)。ADR+BSA组较ADR组尿蛋白及血清肌酐水平增加,IL-1β、IL-17及LDLr表达均显著增加(P<0.05),肾组织脂滴沉积及肾小球硬化加重。而ADR+BSA+SIMV治疗组上述炎症因子表达下调,肾组织内胆固醇含量减少,肾小球硬化程度降低。结论:阿霉素肾病小鼠肾组织内炎症介质可能通过上调LDLr导致肾脏局部脂质沉积,加重肾脏损害;白蛋白过载可进一步加重这一进程;而辛伐他汀可通过降低炎症介质及LDLr的表达减少脂质沉积,对肾脏起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蛋白尿 炎症 阿霉素肾病 低密度脂蛋白受体 脂质 辛伐他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中心儿童Alport综合征基因型与临床表型特点分析 被引量:1
9
作者 钟诚 王墨 +5 位作者 阳海平 张高福 吴道奇 杨琴 王安硕 李秋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1068-1073,共6页
目的:了解儿童Alport综合征(Alport syndrome,AS)基因型与临床表型的特点。方法:收集我科2013年5月至2017年5月28例AS患儿的临床及实验室资料、肾活检、基因检测结果等资料,回顾性分析其基因型及临床表型的特点。结果:本组资料中Alport... 目的:了解儿童Alport综合征(Alport syndrome,AS)基因型与临床表型的特点。方法:收集我科2013年5月至2017年5月28例AS患儿的临床及实验室资料、肾活检、基因检测结果等资料,回顾性分析其基因型及临床表型的特点。结果:本组资料中Alport综合征X连锁显性遗传(X-linked Alport syndrome,XLAS)21例,常染色体隐性遗传(autosomal recessive inheritance,ARAS)1例,常染色体显性遗传(autosomal dominant inheritance,ADAS)4例,XLAS合并ADAS 2例。28例以血尿为首发表现,2例有听力损害,3例有眼部病变,5例有肾功能损害。家族史阳性者23例。17例行肾活检,仅4例为AS典型电镜病理表现;16例行免疫荧光检测,仅5例α3、α5链表达缺失。本组资料共发现34个突变位点,错义突变25个,移码突变4个,剪切突变3个,终止突变2个,大片段缺失1个,其中24个基因突变位点未见报道。结论:AS以X连锁显性遗传多见,致病性突变以错义突变为主。血尿为最常见临床表型,可伴或不伴蛋白尿,肾外表现少见。AS患儿肾脏病理多表现为肾小球轻微病变,电镜表现常不典型,漏诊率高,基因检测是AS诊断的重要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LPORT综合征 儿童 基因型 临床表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磁共振成像信号强度对胡桃夹综合征患儿左肾淤血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2
10
作者 罗佳鑫 张高福 +3 位作者 李伟 高思婕 马维 徐晔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249-254,共6页
目的探讨胡桃夹综合征(nutcracker syndrome,NCS)左肾淤血的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影像识别及临床价值。方法纳入本院2018年6月至2019年3月确诊的NCS 39例患儿,其中男性23例,女性16例;年龄(11±3)岁。采用MRI... 目的探讨胡桃夹综合征(nutcracker syndrome,NCS)左肾淤血的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影像识别及临床价值。方法纳入本院2018年6月至2019年3月确诊的NCS 39例患儿,其中男性23例,女性16例;年龄(11±3)岁。采用MRI平扫T_2WI序列观测双肾皮髓质信号,测量两肾髓质与皮质MRI信号强度的差值(即MC值),计算两肾MC值的差的绝对值(即BR值)。根据双肾皮髓质信号是否有差异将患儿分为淤血组(n=25)及非淤血组(n=14),收集相关临床生化资料,分析识别肾淤血的MRI特征及与生化检查指标的相关性。结果左肾淤血时T_2WI序列上显示髓质信号降低、双肾实质信号出现差异。淤血组的BR值显著高于非淤血组(P<0.001),双肾皮髓质信号差异明显;而两组患儿的血尿发生率(P=0.614)、24 h尿蛋白定量(P=0.429)、尿素氮(P=0.420)、尿肌酐(P=0.781)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ROC曲线分析显示,当BR值>2.4时,可判定为左肾淤血,诊断价值较高(AUC=0.894);24 h尿蛋白定量(AUC=0.579)、尿素氮(AUC=0.579)和尿肌酐(AUC=0.527)判定肾淤血诊断价值较低。结论两肾MRI信号强度差可判断NCS患儿左肾有无淤血,诊断价值较常用临床生化指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胡桃夹综合征 肾淤血 磁共振成像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