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儿童活体肝移植术后细菌感染及药物敏感性分析 被引量:6
1
作者 蒲从伦 李英存 +3 位作者 张明满 金先庆 郭春宝 康权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384-386,共3页
目的探讨儿童活体肝移植术后常见细菌感染种类及药物敏感性。方法对我院2006年6月至2009年3月共22例活体肝移植患儿术后细菌感染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常见细菌感染种类,并对其药物敏感试验结果、抗生素的选择进行分析。结果术后20/22... 目的探讨儿童活体肝移植术后常见细菌感染种类及药物敏感性。方法对我院2006年6月至2009年3月共22例活体肝移植患儿术后细菌感染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常见细菌感染种类,并对其药物敏感试验结果、抗生素的选择进行分析。结果术后20/22(91%)患儿存在不同程度的显性及隐性感染;呼吸道(95%)及腹腔(55%)为最常见感染部位;铜绿假单胞菌、鲍曼不动杆菌为呼吸道感染常见致病菌;表皮葡萄球菌、屎肠球菌为腹腔感染常见致病菌;药敏结果显示: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加替沙星及多粘菌素对铜绿假单胞菌敏感;泰能、多粘菌素及美洛配能对鲍曼不动杆菌敏感;万古霉素、利奈唑烷及替考拉宁对表皮葡萄球菌、屎肠球菌敏感。结论儿童活体肝移植术后细菌感染较为多见。其中铜绿假单胞菌、表皮葡萄球菌、鲍曼不动杆菌、屎肠球菌为常见致病菌。临床可选用时相应致细菌感染进行治疗左氧氟沙星、亚胺硫霉素、万古霉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移植 活体供者 儿童 细菌感染 微生物敏感性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4例儿童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临床疗效分析 被引量:5
2
作者 邓玉华 张明满 +3 位作者 郭泓伶 李英存 乐盈 戴小科 《临床小儿外科杂志》 CAS 2019年第6期498-502,共5页
目的总结4例儿童胰十二指肠切除术(pancreaticoduodenectomy,即Whipple术)的手术技巧及监护治疗经验,讨论该术式在儿童中的可行性并总结术后监护的成功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0月至2018年1月由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行Whipple... 目的总结4例儿童胰十二指肠切除术(pancreaticoduodenectomy,即Whipple术)的手术技巧及监护治疗经验,讨论该术式在儿童中的可行性并总结术后监护的成功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0月至2018年1月由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行Whipple术患儿的临床资料,共4例,其中男童2例,女童2例;中位年龄6岁6个月,疾病分别为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1例、胰母细胞瘤1例、胆管葡萄状胚胎性横纹肌肉瘤1例和B细胞淋巴母细胞瘤1例。结果4例患儿均顺利完成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主要临床表现为腹痛,以上腹部为著,其中3例合并黄疸,1例合并便血。CT检查均提示累及胰腺头部的实性占位,并通过手术证实。肿瘤直径4~10 cm,1例合并淋巴结转移,1例合并门静脉瘤栓。术后出现不完全性肠梗阻1例。随访3~18个月,均未发现肿瘤复发及转移。结论儿童年龄不是Whipple术的禁忌证,该术式治疗儿童累及胰腺的病变是安全可行的,术前MRI及CT检查可为手术提供安全支持,手术术式的选择应依据术前CT和术中对肿瘤部位、包膜是否完整、是否侵及周围组织的评估结果来决定,术后加强液体平衡监测及及时补液可以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 治疗结果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亲体肝移植围手术期并发症分析 被引量:1
3
作者 邓玉华 张明满 +2 位作者 李英存 郭春宝 康权 《临床小儿外科杂志》 CAS 2009年第4期20-23,共4页
目的探讨儿童亲体肝移植围手术期并发症的原因及处理措施,为提高儿童亲体肝移植的临床疗效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6月至2009年3月本院25例亲体肝移植患儿围手术期临床资料。其中胆道闭锁合并胆汁性肝硬化15例,肝豆状核变性(W... 目的探讨儿童亲体肝移植围手术期并发症的原因及处理措施,为提高儿童亲体肝移植的临床疗效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6月至2009年3月本院25例亲体肝移植患儿围手术期临床资料。其中胆道闭锁合并胆汁性肝硬化15例,肝豆状核变性(Wilson’s病)3例,肝糖原累积症2例,门静脉海绵样变性3例,急性药物性肝功能衰竭1例,原发性肝硬化1例。对其并发症的种类及原因进行分析,总结治疗措施。结果25例手术均获成功,围手术期死亡3例,其中1例于术后3d死于门静脉血栓;1例亲体肝移植术后7d出现肝动脉血栓形成,再次行尸体肝劈离式肝移植,术后1个月因消化道出血而死亡;1例术后感染曲霉菌死亡;其余22例痊愈出院。结论正确有效的围手术期处理及术后治疗,是儿童亲体肝移植成功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移植 方法 手术中并发症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DCD肝移植流程总结及伦理探讨 被引量:1
4
作者 邓玉华 张明满 +5 位作者 郭泓伶 李英存 王浩明 郭春宝 戴小科 康权 《中国医学伦理学》 2016年第3期444-447,共4页
目的总结11例儿童DCD肝移植执行流程,对肝移植过程中的存在问题进行分析,同时对儿童DCD肝移植中的伦理问题进行探讨。方法回顾性分析11例DCD患儿的整个肝移植处置流程,并对手术效果进行简单归纳总结,梳理医院、红十字会工作人员、协调... 目的总结11例儿童DCD肝移植执行流程,对肝移植过程中的存在问题进行分析,同时对儿童DCD肝移植中的伦理问题进行探讨。方法回顾性分析11例DCD患儿的整个肝移植处置流程,并对手术效果进行简单归纳总结,梳理医院、红十字会工作人员、协调员、器官切取者、移植工作者、受体的相互关系,对各角色的职责进行归纳、总结。结果利用器官共享及捐献系统,11例DCD肝移植顺利完成捐献及移植工作,术后死亡4例,存活7例,通过对儿童DCD肝移植的探索及总结,逐步形成了儿童DCD肝移植系统工作,促进了医院儿童DCD肝移植事业的发展。结论利用器官共享及捐献系统约束器官移植行为,能够有效防范器官买卖的风险,保障儿童DCD肝移植健康发展;但监护人的捐献意识仍缺乏,需要进一步加大器官捐献的宣传力度,恰当解决捐献者的后顾之忧;同时,由于儿童缺乏自主能力,对捐肝的合理性更需要依赖法律效力,做好肝移植工作中的诸如影像、摄影等证据保存,对肝移植工作的开展有更多的裨益;加强肝移植协调员的训练及培训,促进肝移植工作的顺利开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CD肝移植 伦理 协调员 器官捐献 红十字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闭合性肝脏外伤的诊治体会
5
作者 刘敏 迭小红 +1 位作者 罗光金 康权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1802-1804,共3页
目的:探讨儿童闭合性肝脏外伤的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分析本中心6年来收治儿童闭合性肝脏外伤共32例。创伤原因包括车祸伤11例,跌伤9例,钝物挤压及击打伤7例,高处坠落伤5例。根据1989年美国创伤外科学会的分级法,Ⅰ级19例(60%)、Ⅱ... 目的:探讨儿童闭合性肝脏外伤的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分析本中心6年来收治儿童闭合性肝脏外伤共32例。创伤原因包括车祸伤11例,跌伤9例,钝物挤压及击打伤7例,高处坠落伤5例。根据1989年美国创伤外科学会的分级法,Ⅰ级19例(60%)、Ⅱ级9例(28%)、Ⅲ级3例(9%)、Ⅳ级1例(3%)。28例行保守治疗,4例行手术治疗。结果:28例行保守治疗后痊愈,4例手术治疗行肝脏裂伤修补术,1例术后再次出血手术,皆痊愈出院。结论:儿童闭合性肝脏外伤多数在严密监护及积极保守治疗下均可获得满意的疗效。如何根据儿童生命体征变化及B超、CT等资料判断是否及时中转手术是治疗儿童肝脏外伤的关键,即使并无明显腹腔积血等,如CT提示肝脏裂伤程度较重,也应积极行手术修补裂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闭合性肝脏外伤 诊断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7例儿童活体肝移植术后环孢素A使用分析 被引量:3
6
作者 王磊 张明满 +2 位作者 任志美 王浩名 吕堃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7期1864-1865,共2页
肝移植作为目前治愈终末期肝病唯一有效的治疗方法已经被广泛地应用,但术后需长期使用免疫抑制药物(immunosuppressant,IS)来抑制器官排斥反应。由于儿童,特别是婴幼儿喂养以奶类食物为主,我们选择以环孢素A(Cyclosporine A,CsA)乳... 肝移植作为目前治愈终末期肝病唯一有效的治疗方法已经被广泛地应用,但术后需长期使用免疫抑制药物(immunosuppressant,IS)来抑制器官排斥反应。由于儿童,特别是婴幼儿喂养以奶类食物为主,我们选择以环孢素A(Cyclosporine A,CsA)乳剂为基础IS。目前肝移植儿童以使用CsA为基础IS的报道不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活体肝移植 环孢素A 免疫抑制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胰腺假性囊肿的诊治进展 被引量:3
7
作者 吴久松 李英存 《临床小儿外科杂志》 CAS 2018年第6期469-473,共5页
胰腺假性囊肿(pancreatic pseudocysts,PPC)是指胰腺实质或胰管破裂,外漏的胰液、渗出液、坏死组织及血液等积聚于腹膜后间隙,刺激胰腺周围组织产生炎症反应及纤维结缔组织增生,形成纤维性假膜包裹积液,需与胰腺真性囊肿(先天性胰腺... 胰腺假性囊肿(pancreatic pseudocysts,PPC)是指胰腺实质或胰管破裂,外漏的胰液、渗出液、坏死组织及血液等积聚于腹膜后间隙,刺激胰腺周围组织产生炎症反应及纤维结缔组织增生,形成纤维性假膜包裹积液,需与胰腺真性囊肿(先天性胰腺囊肿和肿瘤性囊肿)鉴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假性囊肿 先天性胰腺囊肿 诊治 儿童 结缔组织增生 腹膜后间隙 胰管破裂 胰腺实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例儿童Dieulafoy病致失血性休克诊治分析 被引量:1
8
作者 史淑君 肖程 康权 《临床小儿外科杂志》 CAS 2018年第10期80-81,共2页
Dieulafoy病是胃肠道血管畸形的一种,血管进肌层缺少逐渐变细的过程,在黏膜下维持恒定的直径,故又称为胃恒径动脉综合征,80%发生于距胃贲门6 cm以内的小弯侧。Dieulafoy病是导致胃肠道出血的罕见致病因素,病死率高达80%,该病多见于成人... Dieulafoy病是胃肠道血管畸形的一种,血管进肌层缺少逐渐变细的过程,在黏膜下维持恒定的直径,故又称为胃恒径动脉综合征,80%发生于距胃贲门6 cm以内的小弯侧。Dieulafoy病是导致胃肠道出血的罕见致病因素,病死率高达80%,该病多见于成人,儿童罕见[1]。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近期成功抢救2例儿童Dieulafoy病致失血性休克患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 DIEULAFOY病 失血性休克 胃肠道血管畸形 恒径动脉综合征 诊治 胃肠道出血 致病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肝母细胞瘤预后相关因素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9
作者 谭钦(综述) 张明满(审校) 《临床小儿外科杂志》 CAS CSCD 2021年第5期474-477,共4页
肝母细胞瘤(hepatoblastoma,HB)是儿童最常见的肝脏原发性恶性肿瘤,虽然高危患者的治疗结局仍不理想,但近年来其整体预后已得到了极大改善,目前已使用化疗、手术切除程度、PRETEXT分期、病理分型、年龄、种族、基因等指标对HB患者的预... 肝母细胞瘤(hepatoblastoma,HB)是儿童最常见的肝脏原发性恶性肿瘤,虽然高危患者的治疗结局仍不理想,但近年来其整体预后已得到了极大改善,目前已使用化疗、手术切除程度、PRETEXT分期、病理分型、年龄、种族、基因等指标对HB患者的预后进行评估,但仍有较多因素的预后价值尚未明确。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在研究HB预后相关因素方面取得了一些新的研究成果,使得HB的远期疗效评估成为可能。本文针对儿童肝母细胞瘤预后相关因素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肿瘤/外科学 预后 影响因素分析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离体或半离体肝切除自体肝移植术-不可切除性肝脏肿瘤的新治疗方式 被引量:2
10
作者 史淑君 康权 《临床小儿外科杂志》 CAS 2017年第6期537-541,共5页
小儿肝脏肿瘤约占儿童肿瘤的0.5%~2.0%,占儿童实体肿瘤的1%~4%,其中75%为恶性,肝母细胞瘤(hepatoblastoma,HB)是儿童最常见的肝脏原发性恶性肿瘤,多发生于婴儿期,且早期诊治率低,发现时已因肿瘤巨大或部位特殊而失去... 小儿肝脏肿瘤约占儿童肿瘤的0.5%~2.0%,占儿童实体肿瘤的1%~4%,其中75%为恶性,肝母细胞瘤(hepatoblastoma,HB)是儿童最常见的肝脏原发性恶性肿瘤,多发生于婴儿期,且早期诊治率低,发现时已因肿瘤巨大或部位特殊而失去常规手术切除的机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脏肿瘤 儿童肿瘤 不可切除性 治疗方式 肝移植术 半离体 原发性恶性肿瘤 肝切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活体和心脏死亡供肝移植术后环孢素A剂量比较分析
11
作者 王磊 张明满 +2 位作者 任志美 王浩名 吕堃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1805-1808,共4页
目的:总结我院成人亲属活体供肝移植(living related liver transplantation,LRLT)和心脏死亡供肝(donation after cardiac death,DCD)移植术后环孢素A(cyclosporine A,Cs A)使用情况,探索LRLT和DCD术后儿童Cs A剂量是否有差别,... 目的:总结我院成人亲属活体供肝移植(living related liver transplantation,LRLT)和心脏死亡供肝(donation after cardiac death,DCD)移植术后环孢素A(cyclosporine A,Cs A)使用情况,探索LRLT和DCD术后儿童Cs A剂量是否有差别,为儿童肝移植术后Cs A的使用剂量提供参考。方法:总结我院2006年6月至2013年5月期间完成的儿童肝移植术后以Cs A为基础免疫抑制剂的20例临床资料。分析LTLT和DCD肝移植儿童术后Cs A的用药剂量和差异。结果:LRLT组起始剂量(7~18)mg/(kg·d),术后1月(7~17.5)mg/(kg·d),2月(7~17.5)mg/(kg·d),3月(5~16)mg/(kg·d),6月(4~13.5)mg/(kg·d);DCD组起始剂量(16~20)mg/(kg·d),术后1月(16~19)mg/(kg·d),2月(13.5~15.5)mg/(kg·d),3月(12.5~15)mg/(kg·d),6月(9~13.5)mg/(kg·d);肝移植术后0、1、2、3、6月,LRLT和DCD组使用Cs A剂量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儿童肝移植术后前6个月,在血药浓度相似的情况下LRLT组肝移植术后儿童Cs A用量较DCD组少,且个体差异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人亲属活体供肝移植 心脏死亡供肝移植 免疫抑制剂 环孢素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例婴儿肝血管瘤伴高输出量心力衰竭的成功治疗与文献复习
12
作者 杨健 戴小科 +1 位作者 张明满 熊强 《陆军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2期2569-2575,共7页
目的总结婴儿肝血管瘤(infantile hepatic hemangioma,IHH)伴高输出量心力衰竭的临床特点、治疗方案以及治疗效果。方法收集2020年10月至2023年10月在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肝胆外科收治的3例婴儿肝血管瘤伴高输出量心力衰竭病例,并... 目的总结婴儿肝血管瘤(infantile hepatic hemangioma,IHH)伴高输出量心力衰竭的临床特点、治疗方案以及治疗效果。方法收集2020年10月至2023年10月在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肝胆外科收治的3例婴儿肝血管瘤伴高输出量心力衰竭病例,并分析其病例特点、治疗方案和治疗效果。同时,通过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和中华医学期刊全文数据库及PubMed数据库检索国内外报道的病例并进行分析总结。结果3例患儿中,男性1例,女性2例,年龄分别为1 d、19 d和80 d,主要临床症状为呼吸急促和呼吸困难。所有患儿入院后迅速进展为呼吸衰竭、肺动脉高压和心力衰竭。诊断弥漫性IHH 2例,局灶性IHH 1例,其中1例弥漫性IHH接受了经皮肝动脉栓塞术的介入治疗,手术当天心肺功能恢复,并脱离呼吸机。另外2例患儿在使用普萘洛尔联合激素药物治疗后,估算右室收缩压和二尖瓣流量比在心脏彩超监测中最为敏感。文献复习共纳入24例患儿,其中4例治疗失败死亡,3例缓解,17例完全恢复。结论普萘洛尔联合激素药物治疗以及经皮肝动脉栓塞术是治疗IHH伴高输出量心力衰竭的有效方法。通过估算右室收缩压和二尖瓣流量比进行血流动力学监测,可能是潜在的评估药物治疗效果的早期敏感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婴儿肝血管瘤 心力衰竭 介入 普萘洛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NF-α、TGF-β_1在胆汁淤积性肝硬化中平衡调控肝脏干细胞分化 被引量:17
13
作者 杨博 罗庆 +5 位作者 康权 肖程 王健 李志鹏 龚梦嘉 毕杨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375-383,共9页
目的探讨TNF-α、TGF-β_1在胆汁淤积性肝硬化中的变化及其对肝脏干细胞分化平衡的影响。方法 Balb/c小鼠行胆总管结扎术,血生化指标和肝脏HE染色评价造模情况;免疫组织化学和蛋白印迹检测造模后TNF-α、TGF-β_1的变化;以小鼠胚胎肝脏... 目的探讨TNF-α、TGF-β_1在胆汁淤积性肝硬化中的变化及其对肝脏干细胞分化平衡的影响。方法 Balb/c小鼠行胆总管结扎术,血生化指标和肝脏HE染色评价造模情况;免疫组织化学和蛋白印迹检测造模后TNF-α、TGF-β_1的变化;以小鼠胚胎肝脏干细胞HP14-19为研究对象,TNF-α、TGF-β_1分不同浓度干预,蛋白印迹、Real-time PCR、PAS染色评价分化情况。结果胆总管结扎组中血生化指标明显升高(P<0.05),HE染色见胶原纤维增多,TNF-α、TGF-β_1表达高于假手术组(P<0.05);TNF-α、TGF-β_1诱导分化3 d后,其分化情况与对照组相比,无明显差别;诱导分化5 d后,TNF-α、TGF-β_1各浓度组的PAS染色强于对照组,TNF-α20、40、80 ng/mL浓度组的细胞角蛋白18(ck18)明显高于细胞角蛋白19(ck19)(P<0.05),而TGFβ_1则相反,20、40、80 ng/mL浓度组的ck19高于ck18(P<0.05);诱导分化10 d后,TNF-α、TGF-β_1促分化的趋势与诱导5 d时相同,且蛋白印迹、PAS染色更强,但Real-time PCR表达更低。结论胆总管结扎术能成功模拟胆汁淤积性肝硬化,TNF-α、TGF-β_1在该疾病中表达均增加,但它们对于肝脏干细胞的分化平衡发挥着相互制约的作用:前者主要促进肝脏干细胞向肝细胞分化,而后者则主要促进其向胆管细胞分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汁淤积性肝硬化 TNF-Α TGF-Β1 肝脏干细胞 分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32例胆道闭锁Kasai术后患儿生存率及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12
14
作者 李英存 张明满 +6 位作者 蒲从伦 郭春宝 康权 戴小科 熊强 邓玉华 陈柏林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72-76,共5页
目的:探讨影响胆道闭锁(biliary atresia,BA)患儿Kasai术后生存率的因素,为临床治疗方案选择及预后判断提供依据。方法:2007年1月至2014年1月间胆道闭锁行肝门空肠吻合术(Kasai术)且资料完整的患儿共132例,随访至2015年1月。所有数据录... 目的:探讨影响胆道闭锁(biliary atresia,BA)患儿Kasai术后生存率的因素,为临床治疗方案选择及预后判断提供依据。方法:2007年1月至2014年1月间胆道闭锁行肝门空肠吻合术(Kasai术)且资料完整的患儿共132例,随访至2015年1月。所有数据录入SPSS19.0进行统计分析,运用寿命表法计算生存率,分别采用Kaplan-Meier法及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对132例患者的手术时年龄、巨细胞病毒感染、术中病检肝硬化程度、术后是否应用激素与生存率间关系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综合分析。结果:132例患儿存活35例,死亡97例;存活患儿中位随访时间为53.3(12~86.17)个月。BA患儿Kasai术后1年预计生存率为(32.0±6.0)%,2年及5年预计生存率分别为(26.0±4.0)%及(24.0±4.0)%;术后未应用激素组存活率为18.7%(17/91),应用激素组存活率为43.9%(18/41);肝硬化组存活率为18.9%(14/74),非肝硬化组存活率为36.2%(21/58),经Log-rank检验,术后应用激素及非肝硬化为影响患儿长期生存的重要因素(P=0.027,P=0.037);经COX回归分析发现,术后激素应用是影响患儿生存率的重要独立因素(RR=0.602,95%CI=0.377~0.964,P=0.034)。结论:Kasai术为提高胆道闭锁患儿生存率的有效治疗方式。术后合理应用激素治疗可能是提高术后生存率的重要措施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道闭锁 Kasai术 生存分析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胆道闭锁患儿肝移植术后并发症分析 被引量:8
15
作者 韩环立 张明满 +3 位作者 郭春宝 康权 李英存 蒲从伦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2017年第2期316-319,共4页
目的分析肝移植治疗胆道闭锁患儿术后并发症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6月-2014年4月于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完成初次肝移植的41例胆道闭锁患儿临床资料,其中活体肝移植28例,心脏死亡器官捐献(DCD)供肝肝移植13例。活体与DCD肝... 目的分析肝移植治疗胆道闭锁患儿术后并发症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6月-2014年4月于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完成初次肝移植的41例胆道闭锁患儿临床资料,其中活体肝移植28例,心脏死亡器官捐献(DCD)供肝肝移植13例。活体与DCD肝移植受者术后随访时间分别为67~90个月和15~56个月,总结围手术期及随访期并发症发生情况及预后。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Fisher's精确概率法。结果 41例肝移植受者围手术期并发症包括:血管并发症、腹腔出血、肠穿孔、排斥反应、感染并发症等。DCD肝移植组肝动脉栓塞(HAT)的发生率明显高于活体肝移植组(P=0.02)。围手术期死亡10例,其中活体肝移植组4例,包括HAT 1例;因HAT再次行DCD肝移植1例,后因原发肝无功能死亡;呕吐窒息1例;多器官功能衰竭1例。DCD肝移植死亡6例,包括HAT 1例;肺部肺炎克雷伯杆菌感染1例;肠漏后感染性休克1例;循环衰竭1例;严重毛细血管渗漏综合征1例;原发肝无功能1例。随访期活体肝移植死亡4例,包括肝静脉狭窄2例;胆道感染1例;胆道狭窄1例。DCD肝移植随访期间未发生死亡及其他并发症。结论胆道闭锁肝移植术后并发症多样,是影响肝移植手术成功率及长期生存率的重要因素,早期预防、早期发现、及时治疗,对改善肝移植患儿预后至关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移植 胆道闭锁 手术后并发症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形成蛋白家族成员2、7对小鼠胚胎肝干细胞分化的体外研究 被引量:6
16
作者 陈聪 康权 +2 位作者 罗庆 迭小红 田雯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260-264,共5页
目的探讨骨形成蛋白2、7(BMP2、BMP7)对小鼠胚胎肝干细胞(HP14.5)定向诱导分化为肝细胞样细胞的影响。方法将表达BMP2、BMP7、肝细胞生长因子(HGF)和绿色荧光蛋白(GFP)的重组腺病毒作为4个组分别感染HP14.5,诱导其分化,在病毒感染后的第... 目的探讨骨形成蛋白2、7(BMP2、BMP7)对小鼠胚胎肝干细胞(HP14.5)定向诱导分化为肝细胞样细胞的影响。方法将表达BMP2、BMP7、肝细胞生长因子(HGF)和绿色荧光蛋白(GFP)的重组腺病毒作为4个组分别感染HP14.5,诱导其分化,在病毒感染后的第1、4、7天通过检测荧光素酶报告基因读数,在第7天通过细胞免疫荧光染色,观察肝细胞标志物白蛋白(ALB)的表达情况;并在第4、7、10天通过PAS染色、尿素氮合成功能检测,观察诱导后HP14.5向肝细胞方向的分化成熟度。结果 BMP2组、HGF组荧光素酶读数较GFP对照组明显上升;免疫荧光染色显示,诱导7d后BMP2组、HGF组细胞质内表达肝细胞特有的ALB,而GFP对照组几乎无表达;糖原染色可见BMP2组、HGF组胞质存在紫红色颗粒,呈阳性反应;尿素合成功能检测显示BMP2组、HGF组培养液中尿素氮随时间而升高。BMP7组诱导后,细胞免疫荧光染色、荧光素酶活性、PAS染色和尿素合成检测均呈阴性或弱阳性反应。结论 BMP2具有一定的诱导HP14.5向成熟肝细胞分化的作用,并初步具备肝细胞的合成分泌功能,而BMP7对其无诱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形态发生蛋白质类 胚胎肝干细胞 细胞分化 重组腺病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胆道闭锁肝移植术后早期肝动脉血栓的诊断及处理 被引量:6
17
作者 韩环立 张明满 +3 位作者 郭春宝 康权 李英存 蒲从伦 《临床小儿外科杂志》 CAS 2017年第2期138-141,150,共5页
目的探讨胆道闭锁肝移植术后早期肝动脉血栓(hepatic arterythrombosis,HAT)的诊断、治疗以及对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06年6月至2014年4月间完成的41例胆道闭锁肝移植手术临床资料,术后早期常规监测血生化指标、彩色多普勒... 目的探讨胆道闭锁肝移植术后早期肝动脉血栓(hepatic arterythrombosis,HAT)的诊断、治疗以及对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06年6月至2014年4月间完成的41例胆道闭锁肝移植手术临床资料,术后早期常规监测血生化指标、彩色多普勒超声监测肝动脉血流,对疑有肝动脉血栓形成患者,行肝动脉造影或开腹肝动脉探查。结果术后9例发生早期肝动脉血栓,发生率21.95%,经肝动脉介入溶栓、肝动脉切开取栓或再次肝移植,2例死于肝动脉血栓,7例肝动脉再通,但围手术期2例死于肺部肺炎克雷白杆菌感染,1例死于肠漏后感染性休克,1例死于毛细血管渗漏综合征,1例再次肝移植者因原发肝无功能而死亡。结论胆道闭锁肝移植术后早期肝动脉血栓发生率较高,也是导致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对于可疑HAT者,尽早行肝动脉造影确诊及溶栓治疗、开腹探查肝动脉切开取栓治疗可有效诊断和治疗HA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道闭锁 肝移植 肝动脉血栓 手术后并发症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胆道闭锁与婴儿肝炎综合征肝活检病理对比分析 被引量:7
18
作者 李英存 张明满 +6 位作者 蒲从伦 郭春宝 康权 戴小科 熊强 邓玉华 陈柏林 《临床小儿外科杂志》 CAS 2017年第2期142-145,共4页
目的对比分析胆道闭锁、婴儿肝炎综合征患儿肝组织活检病理表现,明确胆道闭锁与婴儿肝炎综合征的相关性及不同病理表现。方法收集2004年1月至2014年1月在本院因黄疸保守治疗效果不佳而疑为胆道畸形并行胆道探查、胆道造影患儿的肝活检标... 目的对比分析胆道闭锁、婴儿肝炎综合征患儿肝组织活检病理表现,明确胆道闭锁与婴儿肝炎综合征的相关性及不同病理表现。方法收集2004年1月至2014年1月在本院因黄疸保守治疗效果不佳而疑为胆道畸形并行胆道探查、胆道造影患儿的肝活检标本32例,其中胆道闭锁25例,婴儿肝炎综合征7例,分别就两者肝活检HE染色切片肝细胞淤胆、变性,毛胆管淤胆,汇管区胆管增生,胆管内胆栓,汇管区炎性细胞浸润,肝脏纤维化程度进行比较。结果虽然婴儿肝炎综合征胆道造影存在胆道形态异常,但同年龄段胆道闭锁与婴儿肝炎综合征患儿肝细胞淤胆、变性,毛胆管淤胆,汇管区炎性细胞浸润等情况比较无明显差异;胆道闭锁患儿汇管区胆管增生,肝脏纤维化程度明显高于婴儿肝炎综合征组(P<0.05)。结论婴儿肝炎综合征与胆道闭锁病理表现明显不同;汇管区胆管增生、肝纤维化程度是鉴别胆道闭锁与婴儿肝炎综合征的主要病理依据;婴儿肝炎综合征能否最终发展为胆道闭锁尚需进一步随访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道闭锁 肝炎 综合征 病理 婴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罗伊氏乳杆菌对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氧化应激的保护机制 被引量:7
19
作者 唐佳 郭春宝 龚放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1221-1226,共6页
目的探讨罗伊氏乳杆菌(L.reuteri)DSM17938菌株对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新生小鼠模型氧化应激的保护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将96只10日龄C57BL/6J新生小鼠随机分为3组(n=32):对照组、NEC组、NEC+L.reuteri组。通过HE染色观察回盲部肠组织... 目的探讨罗伊氏乳杆菌(L.reuteri)DSM17938菌株对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新生小鼠模型氧化应激的保护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将96只10日龄C57BL/6J新生小鼠随机分为3组(n=32):对照组、NEC组、NEC+L.reuteri组。通过HE染色观察回盲部肠组织病理变化并行双盲病理评分。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肠组织中TNF-α、IL-1β的基因表达水平。通过ELISA检测肠组织TNF-α、IL-1β的蛋白表达水平。采用比色法检测SOD活力及抑制率、MDA、GSH、GSSG、GSSG/GSH比值。结果与对照组相比,NEC组小鼠体质量下降(P<0.05),肠道损伤加重,病理评分增加(P<0.05),TNF-α、IL-1β在基因及蛋白水平均表达升高(P<0.05),SOD活力及抑制率、GSH降低,MDA、GSSG、GSSG/GSH比值显著升高(P<0.05)。与NEC组相比,NEC+L.reuteri组病理评分降低,TNF-α、IL-1β在基因及蛋白水平均表达降低(P<0.05),SOD活力及抑制率、GSH增加,MDA、GSSG、GSSG/GSH比值明显降低(P<0.05),两组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L.reuteri DSM17938可能通过减少肠道氧化应激、增加其抗氧化能力,从而减轻肠道炎症反应,发挥对NEC新生小鼠肠道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伊氏乳杆菌DSM17938 坏死性小肠结肠炎 炎症因子 氧化应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胆道闭锁围生期危险因素的病例对照研究 被引量:4
20
作者 宁禹 张明满 +3 位作者 吴垒 顾曜隆 陈思 刘威 《中国循证儿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438-441,共4页
目的探讨胆道闭锁的危险因素,为早期鉴别诊断及其病因和发病机制的研究提供可能的线索。方法自行设计胆道闭锁危险因素调查问卷,包括患儿自身、母亲、父亲和环境共22项因素,对2016年7月21日至2017年6月21日在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 目的探讨胆道闭锁的危险因素,为早期鉴别诊断及其病因和发病机制的研究提供可能的线索。方法自行设计胆道闭锁危险因素调查问卷,包括患儿自身、母亲、父亲和环境共22项因素,对2016年7月21日至2017年6月21日在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肝胆外科因不明原因黄疸住院的<7月龄患儿在入院时行问卷调查。在每个病例随访至少3个月后并从病志中截取所有调查对象的临床资料,确定胆道闭锁组和对照组,并按性别、年龄±10 d行两两匹配。先行单因素分析后,以结果中P<0.2的指标为自变量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考察问卷中的各项因素与胆道闭锁的相关性。结果发放调查问卷146份,均回收,满足胆道闭锁组、对照组的纳入和排除标准者分别为96和42例,胆道闭锁组与对照组两两匹配后各42例进入本文分析。单因素分析显示,孕期四维彩超胆道异常、低出生体重、出生时不良事件、生后大便颜色变浅、母亲孕期补充微量元素、孕期补充叶酸、孕期存在并发症在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母亲存在孕期并发症(OR=21.27,95%CI:3.50~129.21)、患儿生后大便颜色变浅(OR=6.70,95%CI:1.73~26.02)是胆道闭锁的独立危险因素;低出生体重是胆道闭锁发病的独立保护因素(OR=0.05,95%CI:0.00~0.67)。结论母亲存在孕期并发症(妊娠期糖尿病、高血压、肝内胆汁淤积症)、生后大便颜色变浅可能是胆道闭锁的独立危险因素,对于胆道闭锁与其他黄疸性疾病的早期鉴别诊断有一定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道闭锁 危险因素 早期诊断 病因 妊娠期糖尿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