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Th1/Th9/Th17细胞失衡对实验性自身免疫性重症肌无力幼鼠的影响及机制初探 被引量:2
1
作者 郭丽丽 黄志 吴惧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67-172,共6页
目的:对实验性自身免疫性重症肌无力(myasthenia gravis,MG)幼鼠采用双类似物(Lys262-Ala207)经鼻黏膜诱导免疫耐受后,了解实验幼鼠Th1/Th17/Th9细胞及产生相关细胞因子的细胞变化情况及其与EAMG幼鼠发病的相关性,探讨其调控作用机制。... 目的:对实验性自身免疫性重症肌无力(myasthenia gravis,MG)幼鼠采用双类似物(Lys262-Ala207)经鼻黏膜诱导免疫耐受后,了解实验幼鼠Th1/Th17/Th9细胞及产生相关细胞因子的细胞变化情况及其与EAMG幼鼠发病的相关性,探讨其调控作用机制。方法:将30只幼年雌性C57BL/6小鼠采用完全随机分组方法分为3组:模型组、耐受组和对照组。模型组经腹腔注射含1.0 mg/kg mAb35的Ringer’s液0.2 ml,建立EAMG模型;耐受组在致敏前10 d先经鼻黏膜滴入Lys262-Ala207诱导黏膜耐受,再按照模型组方式进行处理;对照组注射不含mAb35的Ringer’s缓冲液0.2 ml。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小鼠脾脏细胞中分别代表Th1/Th17/Th9细胞功能的CD4+干扰素(interferon,IFN)-γ+细胞、CD4+白介素(interleukin,IL)-17+细胞和CD4+IL-9+细胞的含量。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检测脾细胞培养上清中IFN-γ、IL-17、IL-9的水平。结果:(1)MG的临床表现对照组明显轻于模型组和耐受组,而耐受组经双类似物免疫耐受后,其临床症状也较模型组明显减轻。(2)模型组、耐受组和对照组的CD4+IFN-γ+细胞含量3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即:模型组分别比耐受组和对照组高(P=0.00),而耐受组也比对照组高(P=0.00);(3)模型组、耐受组和对照组的CD4+IL-17+细胞含量3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即:模型组分别比耐受组和对照组高(P=0.00),而耐受组也比对照组高(P=0.00);(4)模型组、耐受组和对照组的CD4+IL-9+细胞含量3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即:模型组分别比耐受组和对照组高(P=0.00),而耐受组也比对照组高(P=0.00)。(5)模型组、耐受组和对照组的脾细胞上清中细胞因子IFN-γ、IL-17、IL-9的水平3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即:模型组分别比耐受组和对照组高(P=0.00),而耐受组也比对照组高(P=0.00)。结论:采用Lys262-Ala207对实验幼鼠进行鼻黏膜耐受后不仅能有效的缓解其MG的临床症状,同时还能下调导致实验幼鼠发病的CD4+IFN-γ+细胞、CD4+IL-17+细胞和CD4+IL-9+细胞含量水平以及细胞因子IFN-γ、IL-17、IL-9的水平,缓解Th1/Th17/Th9细胞功能失衡现象,从而达到预防和减轻实验幼鼠发病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验性自身免疫性重症肌无力 鼻黏膜耐受 双类似物 Th1 TH17 TH9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持续惊厥后幼年大鼠海马电生理学变化及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表达变化 被引量:2
2
作者 熊佳佳 蒋莉 +1 位作者 陈恒胜 胡越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55-160,共6页
目的:研究幼年期大鼠长时程惊厥(status convulsion,SC)后海马电生理学与海马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BDNF)表达变化,探索两者之间的可能关系。方法:选择生后21 d Wistar鼠16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 目的:研究幼年期大鼠长时程惊厥(status convulsion,SC)后海马电生理学与海马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BDNF)表达变化,探索两者之间的可能关系。方法:选择生后21 d Wistar鼠16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80只。腹腔注射氯化锂-匹罗卡品制造SC模型;以腹腔注射生理盐水为对照组。造模后1、7、14、21 d膜片钳技术检测海马场兴奋性突触后电位(field excitatory postsynaptic potentials,fEPSP)斜率与波幅的变化,比较长时程增强(long-term potentiation,LTP)现象。造模后12 h、1 d、3、7、14、21 d免疫组织化学观察海马区BDNF表达的定位情况,Western blot方法鉴定其表达情况。结果:(1)SC后7 d,实验组fEPSP斜率为(162.30±28.50)%高于对照组(124.01±26.46)%(P<0.05);SC后14 d实验组和对照组fEPSP斜率分别为(83.06±8.32)%和(121.64±23.12)%,波幅分别为(100.54±16.03)%和(135.65±35.85)%,实验组较对照组斜率及波幅明显降低,有统计学差异(P<0.05)。(2)免疫组织检查发现SC后大鼠海马CA1,CA3区BDNF阳性着色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强,实验组在SC后12 h、1 d、3、7 d较正常组有增多趋势,14 d及21 d组无明显差别。(3)Western blot测定BDNF表达情况,SC后12 h、1 d、3、7 d分别为:1.08±0.10、1.39±0.08、0.85±0.04、0.53±0.06,对照组分别为:0.39±0.16、0.37±0.03、0.39±0.02、0.37±0.04,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1)幼年大鼠SC后fEPSP斜率在SC后7 d较正常组增高;在SC后14 d fEPSP斜率及波幅较对照组和其他实验组明显降低。提示SC后急性期LTP增高,潜伏期LTP降低。(2)经免疫组化和Western blot方法检测,提示BDNF表达受SC刺激影响,在SC后急性期表达明显增多。(3)BDNF在LTP形成过程中可能起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幼年大鼠 长时程惊厥 长时程增强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与不含GLuR2的AMPA受体在增强AMPA受体功能及活化突触囊泡中的关系
3
作者 胡巧 罗媛媛 +2 位作者 陈恒胜 程莉 蒋莉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50-155,共6页
目的:研究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BDNF)与α-氨基-3-羟基-5-甲基-4-异恶唑丙酸(α-amino-3-hydroxy-5-methyl-4-isoxazole-propionic acid,AMPA)受体尤其不含GluR2的AMPA受体的相互关系,为进一步... 目的:研究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BDNF)与α-氨基-3-羟基-5-甲基-4-异恶唑丙酸(α-amino-3-hydroxy-5-methyl-4-isoxazole-propionic acid,AMPA)受体尤其不含GluR2的AMPA受体的相互关系,为进一步针对性调控BDNF及AMPA受体,保护海马神经元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孕17~18 d SD大鼠8只,取胎鼠体外培养海马神经元细胞爬片,同批细胞爬片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N组)、BDNF实验组(BDNF组)、特异性阻断不含GLuR2的AMPA受体的阻断剂1-萘乙酰精胺三盐酸(1-naphthylacetyl spermine Trihydrochloride,NASPM)对照组(N+NASPM组)、BDNF+NASPM实验组(BDNF+NASPM组)4组,各组随机选择爬片2张,共3批细胞爬片应用于实验。各组应用Synapto GreenTM C4(FM1-43)结合激光共聚焦标记突触囊泡,活体追踪同一视野给予相应处理前后2次染色突触囊泡变化;应用膜片钳记录AMPA受体mEPSCs频率及幅度变化。结果:BDNF组与N组第2次染色比较,荧光强度BDNF组(750.23±137.81)明显高于N组(554.41±16.42)(χ2=7.22,P=0.030);而BDNF组添加NASPM后,荧光强度(525.93±72.64)较BDNF组有明显减少(χ2=13.18,P=0.000),表明BDNF对不含GLuR2的AMPA受体调控可能是BDNF使功能突触囊泡增多的机制之一。BDNF组较N组AMPA受体微兴奋性突触后电流的频率从(1.730±0.217)增长到(3.340±0.280)(P=0.000),幅度从(-16.30±1.98)增加到(-25.00±2.57)(P=0.000)。BDNF组使用NASPM后,频率(1.740±0.207)(P=0.000)及幅度(-15.50±2.52)(P=0.000)均减小,表明BDNF能通过对不含GLuR2的AMPA受体调控来增加AMPA受体的功能。结论:BDNF可能部分通过调节不含GLuR2的AMPA受体,来参与BDNF增强AMPA受体功能及活化突触囊泡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GLUR2 1-萘乙酰精胺三盐酸 FM1-43 微兴奋性突触后电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婴儿化脓性脑膜炎并发硬膜下积液的早期诊断 被引量:4
4
作者 蓝明平 蒋莉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82-87,共6页
目的:分析婴儿化脓性脑膜炎并发硬膜下积液的临床特征,寻找可能早期提示发生硬膜下积液的指标。方法:收集2002年1月至2013年9月于本院诊断为化脓性脑膜炎并发硬脑膜下积液的婴儿共129例,随机选择同期住院的129例无硬膜下积液化脑婴儿临... 目的:分析婴儿化脓性脑膜炎并发硬膜下积液的临床特征,寻找可能早期提示发生硬膜下积液的指标。方法:收集2002年1月至2013年9月于本院诊断为化脓性脑膜炎并发硬脑膜下积液的婴儿共129例,随机选择同期住院的129例无硬膜下积液化脑婴儿临床资料作为对照,采用t检验/卡方检验/秩和检验及logistic回归分析其临床特征。结果:婴儿化脓性脑膜炎并发硬膜下积液最常见的临床表现为发热、惊厥、呕吐、前囟膨隆。单因素分析提示:院外有发热、入院时前囟张力增高、瞳孔对光反射迟钝、意识障碍,入院后首次脑脊液蛋白、糖的水平以及脑脊液白细胞计数在2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入院时前囟张力增高、入院后首次脑脊液糖<1.5 mmol/L、脑脊液白细胞计数>200×106个/L可能作为提示婴儿化脑并发硬膜下积液的指标。结论:婴儿化脓性脑膜炎并发硬膜下积液并无特异性临床表现,临床转归与辅助检查相结合是确诊的保证,而对入院时前囟张力增高、入院后首次脑脊液糖<1.5 mmol/L、脑脊液白细胞>200×106个/L的婴儿,应警惕化脑并发硬膜下积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脓性脑膜炎 硬膜下积液 早期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磷酸二酯酶抑制剂对癫痫持续状态后未成熟脑认知功能的影响
5
作者 唐小菊 蒋莉 +3 位作者 王敏建 罗媛媛 陈恒胜 程莉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583-587,共5页
目的:探讨磷酸二酯酶抑制剂咯利普兰(Rolipram)对癫痫持续状态(status epilepticus,SE)后未成熟脑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日龄21 d雄性SD幼鼠96只,按随机数字法分为正常对照(N+Veh)组、正常+Rolipram干预(N+Ro)组、SE对照(SE+Veh)组... 目的:探讨磷酸二酯酶抑制剂咯利普兰(Rolipram)对癫痫持续状态(status epilepticus,SE)后未成熟脑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日龄21 d雄性SD幼鼠96只,按随机数字法分为正常对照(N+Veh)组、正常+Rolipram干预(N+Ro)组、SE对照(SE+Veh)组、SE+Rolipram干预(SE+Ro)组,其中SE组采用氯化锂-匹罗卡品建立癫痫持续状态模型;Rolipram干预组给予Rolipram 0.03 mg/kg腹腔注射,连续2周;对照组予含5%DMSO的生理盐水。采用水迷宫和避暗实验检测大鼠的认知功能,神经电生理水平采用膜片钳技术记录海马脑片长时程增强(long-term potentiation,LTP)变化,蛋白免疫印迹方法检测海马内磷酸化的环磷酸腺苷反应元件结合蛋白(phosphorylated c AMP response element binding protein,p CREB)水平的变化情况。结果:SE后2周,SE+Veh组与N+Veh组相比较水迷宫定位航行实验中寻台潜伏期延长(第3天和第4天分别为:P<0.01;P<0.05);探查实验在目标象限探索时间缩短(P<0.01),跨平台次数减少(P<0.05);避暗实验逃避潜伏期缩短(P<0.001);LTP中高频刺激后30 min场兴奋性突触后电位(field excitatory postsynaptic potential,f EPSP)斜率比值减小(P<0.05);海马p CREB表达量下降(P<0.01)。Rolipram处理后,SE+Veh组与SE+Ro组相比较在水迷宫定位航行实验中寻台潜伏期缩短(第4天,P<0.05);探查实验在目标象限探索时间延长(P<0.05),跨平台次数增加(P<0.05);避暗实验逃避潜伏期延长(P<0.01);LTP高频刺激后30 min的f EPSP斜率比值增大(P<0.01);海马p CREB表达量升高(P<0.01)。结论:Rolipram能改善SE所致的认知功能障碍,其机制可能与增加p CREB的表达量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癫痫持续状态 认知 咯利普兰 磷酸化的环磷酸腺苷反应元件结合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