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频皮肤超声测量中国儿童皮肤厚度和密度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7
1
作者 甘立强 王华 +3 位作者 倪思利 谭春花 刘励 罗晓燕 《激光杂志》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159-161,共3页
目的:为了更好的评估治疗前后激光的疗效,我们利用高频超声设备,探讨儿童的正常皮肤厚度和密度与不同年龄和不同性别的相关性。方法:以在我科治疗的98例患儿为研究对象,采用高频超声(丹麦高特司科技公司Derma Lab Combo皮肤生理检测仪)... 目的:为了更好的评估治疗前后激光的疗效,我们利用高频超声设备,探讨儿童的正常皮肤厚度和密度与不同年龄和不同性别的相关性。方法:以在我科治疗的98例患儿为研究对象,采用高频超声(丹麦高特司科技公司Derma Lab Combo皮肤生理检测仪)测量全部患儿正常皮肤的厚度及密度,检查皮肤厚度在不同年龄、不同性别之间的差异是否有统计学意义。结果:在不同年龄组,皮肤厚度及密度有明显差异(P<0.05);皮肤厚度及密度在不同性别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高频超声可以准确测量儿童的正常皮肤的厚度及密度。皮肤厚度和皮肤的密度与年龄之间有相关性,而与性别无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频超声 儿童 皮肤厚度 皮肤密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拘束应激对特应性皮炎样小鼠模型皮肤炎症影响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谭琦 任发亮 +1 位作者 杨欢 王华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439-441,共3页
目的:观察拘束应激对特应性皮炎(atopic dermatitis,AD)样小鼠皮肤炎症的影响。方法:将28只6~8周龄雌性BALB/c小鼠分为4组:2,4-二硝基氯苯(2,4-dinitrochlorobenzene,DNCB)诱导-拘束应激组、DNCB诱导-对照组、丙酮诱导-拘束应激组和丙... 目的:观察拘束应激对特应性皮炎(atopic dermatitis,AD)样小鼠皮肤炎症的影响。方法:将28只6~8周龄雌性BALB/c小鼠分为4组:2,4-二硝基氯苯(2,4-dinitrochlorobenzene,DNCB)诱导-拘束应激组、DNCB诱导-对照组、丙酮诱导-拘束应激组和丙酮诱导-对照组,每组7只。第14天评估小鼠皮肤中炎症细胞浸润程度,Q-PCR方法检测皮损组织中干扰素-γ(interferon-γ,IFN-γ)、白细胞介素-4(interleukin-4,IL-4)和白细胞介素-13(interleukin-13,IL-13)等细胞因子的m RNA表达变化。结果:DNCB诱导-拘束应激组的真皮炎症细胞浸润数为42.710±3.944个,DNCB诱导-对照组的真皮炎症细胞浸润数为26.000±2.410个,有统计学差异(P<0.01);相对于DNCB诱导-对照组,DNCB诱导-拘束应激组皮损组织中IL-4、IL-13等细胞因子的m RNA表达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拘束应激加剧AD的炎症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应激 特应性皮炎 疾病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频皮肤超声在鲜红斑痣患儿疗效评估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甘立强 王华 +4 位作者 倪思利 谭春花 谭琦 任发亮 罗晓燕 《激光杂志》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207-211,共5页
目的探讨高频皮肤超声技术用于鲜红斑痣(port wine stains,PWS)患儿脉冲染料激光治疗疗效评估的可行性。方法选取在我院确诊为鲜红斑痣,头面部存在皮损病灶并接受脉冲染料激光治疗的患儿30例。所有患儿在接受脉冲染料激光治疗前、后均... 目的探讨高频皮肤超声技术用于鲜红斑痣(port wine stains,PWS)患儿脉冲染料激光治疗疗效评估的可行性。方法选取在我院确诊为鲜红斑痣,头面部存在皮损病灶并接受脉冲染料激光治疗的患儿30例。所有患儿在接受脉冲染料激光治疗前、后均采用高频皮肤超声(丹麦高特司科技公司Derma Lab Combo皮肤生理检测仪)对皮损部位的皮肤厚度、密度值进行测量,并在治疗前,运用相同的方法测量皮损对侧正常皮肤的厚度及密度值。在患儿接受一个疗程(5次治疗)的治疗后,首先应用传统方法即治疗前、后单反数码照片评估皮损面积、颜色消退率,分为痊愈,显效、有效、无效四组。然后对四组治疗前、后皮损和对侧正常皮肤高频超声测量的厚度、密度进行分析。结果各组皮损与对侧正常皮肤厚度、密度比较无差异(p>0.05)。各组间治疗前皮损厚度、密度比较,痊愈组、显效组较有效组、无效组厚度薄,密度高。痊愈组、显效组分别与有效组,无效组皮损厚度、密度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WS皮损治疗后,痊愈组、显效组、有效组皮损厚度、密度与治疗前比较,皮肤厚度均变薄,密度均增高。痊愈组,显效组,有效组各组皮损厚度、密度治疗前、后改变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无效组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皮肤厚度及密度改变均不明显,治疗前后改变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频超声技术能对正常皮肤、PWS病变皮肤进行皮肤厚度和密度精确测量,通过高频超声对PWS病变治疗前后皮肤厚度和密度精确测量可以作为鲜红斑痣患儿术前疗效预判、术后临床疗效评估的重要客观评价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频超声 儿童 鲜红斑痣 疗效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Moulin线状萎缩性皮病
4
作者 任发亮 谭琦 +4 位作者 甘立强 陈光华 方晓 侯倩 王华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568-570,共3页
患儿女,13岁。躯干左侧带状褐色斑片7年。皮肤科检查:躯干左侧可见两条沿Blaschko线分布呈倒"S"形的淡红褐色萎缩性带状斑片。皮损组织病理:表皮中央部分轻度萎缩变薄,基底层黑素增加。诊断:儿童Moulin线状萎缩性皮病。
关键词 萎缩性皮病 线状 MOULIN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反向性银屑病并发脓疱性银屑病1例
5
作者 任发亮 王华 +4 位作者 向娟 谭春花 欧阳莹 谢运琴 谭琦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602-602,共1页
在反向性银屑痫基础上并发脓疱性银屑病的患者较少,现报告1例儿逢反向性银屑病,可疑由刺激性药物诱发了局部脓疱性银屑病。
关键词 银屑病 脓疱性 银屑病 反向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弹性纤维假黄瘤
6
作者 任发亮 谭琦 +4 位作者 陈光华 张建 倪思利 侯倩 王华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736-738,共3页
报告1例儿童弹性纤维假黄瘤。患儿男,9岁。颈部及腹部丘疹3年。皮肤科检查:颈部及腹部可见成片密集分布的淡黄色粟粒至米粒大丘疹,呈网状排列。皮损组织病理检查:真皮上部和中部可见弹性纤维变性、断裂,排列不规则,呈团块状或颗粒状改... 报告1例儿童弹性纤维假黄瘤。患儿男,9岁。颈部及腹部丘疹3年。皮肤科检查:颈部及腹部可见成片密集分布的淡黄色粟粒至米粒大丘疹,呈网状排列。皮损组织病理检查:真皮上部和中部可见弹性纤维变性、断裂,排列不规则,呈团块状或颗粒状改变。弹性纤维Verhoeff-Van Gleson染色:真皮可见大量弹性纤维变性、断裂、卷曲,呈碎片或颗粒状。诊断:弹性纤维假黄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弹性纤维假黄瘤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色素减退型蕈样肉芽肿5例临床分析及文献复习 被引量:1
7
作者 余时娟 任发亮 +1 位作者 谭琦 王华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582-588,共7页
目的:分析儿童色素减退型蕈样肉芽肿(HMF)的临床资料,增强对HMF的认识,提高早期诊疗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17年9月该院收治的5例HMF患儿临床资料,包括临床表现、皮肤镜表现、皮损组织病理表现、实验室和辅助检查、治疗及... 目的:分析儿童色素减退型蕈样肉芽肿(HMF)的临床资料,增强对HMF的认识,提高早期诊疗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17年9月该院收治的5例HMF患儿临床资料,包括临床表现、皮肤镜表现、皮损组织病理表现、实验室和辅助检查、治疗及随访情况,并结合文献进行复习。结果:5例患儿均为男性,发病年龄2~9岁,平均(5.6±3.0)岁;诊断年龄4.0~11.6岁,平均(8.0±3.3)岁。所有患儿皮损均表现为面部、躯干、臀部及四肢近端大量大小不等及形态不规则的色素减退斑。所有患儿皮肤镜检查均可见橙黄色片状区域,波点状、网格状色素减退的无结构区域,以及点状、短细线状、分枝状血管和精子样结构。皮损组织病理检查均示真、表皮交界处较多异形淋巴细胞呈线状排列,显著亲表皮性不伴海绵水肿。免疫组化示CD3、CD4及CD8均阳性。5例患儿中4例予窄谱中波紫外线(NB-UVB)治疗,1例予外用0.03%他克莫司治疗,疗效均满意。结论:HMF皮肤镜的特征表现可为活检必要性和病情评估提供参考依据,结合皮损组织病理和免疫组化可确定诊断。NB-UVB治疗儿童HMF耐受性好,且皮损改善较好,预后仍需长期随访和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蕈样肉芽肿 色素减退型 淋巴细胞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草酸对小鼠特应性皮炎炎症的影响及机制研究 被引量:6
8
作者 谭琦 甘立强 +2 位作者 任发亮 杨欢 王华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1536-1539,共4页
目的:探讨甘草酸对实验性特应性皮炎(atopic dermatitis,AD)炎症的抑制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用2,4-二硝基氯苯(2,4-dinitrochlorobenzene,DNCB)在6~8周龄雌性BALB/c小鼠建立实验性特应性皮炎模型。将小鼠分为4组:对照组,甘草酸治疗组(... 目的:探讨甘草酸对实验性特应性皮炎(atopic dermatitis,AD)炎症的抑制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用2,4-二硝基氯苯(2,4-dinitrochlorobenzene,DNCB)在6~8周龄雌性BALB/c小鼠建立实验性特应性皮炎模型。将小鼠分为4组:对照组,甘草酸治疗组(分别50 mg/kg、20 mg/kg和10 mg/kg)每天腹腔注射。分别在第8、15天,HE染色观察皮肤病理学改变,用qRT-PCR方法测定局部皮损组织Th2型细胞因子的mRNA水平。同时,在第15天,取小鼠脾淋巴细胞体外培养,刀豆蛋白刺激24 h后,ELISA检测Th2型细胞因子的表达。结果:在第8天,与对照组相比,甘草酸各治疗组的皮肤病理学改变、局部皮损中细胞因子的mRNA水平以及脾淋巴细胞分泌的细胞因子无统计学差异。但在第15天,与对照组表皮厚度(194.00±18.43)和真皮厚度(374.70±40.01)比较,甘草酸50 mg/(kg·d)治疗组小鼠表皮厚度(141.00±7.61)(P=0.005)和真皮厚度(281.20±69.42)(P=0.012)显著降低。qRT-PCR结果显示皮损中白介素(inteleukin,IL)-4 mRNA(0.036±0.011)和IL-13 mRNA(0.051±0.022)水平分别低于对照组(0.073±0.007,0.100±0.015)(P=0.000,P=0.001)。ELISA方法检测脾淋巴细胞分泌的IL-4(42.94±9.26)和IL-13(43.34±12.59)均明显低于对照组(61.87±10.20,77.42±10.71)(P=0.002,P=0.000)。结论:甘草酸能缓解小鼠特应性皮炎皮肤炎症,可能是通过下调Th2细胞因子水平发挥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草酸 特应性皮炎 皮肤 炎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gA Fc受体Fc α RI在过敏性紫癜患儿中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7
9
作者 罗晓燕 彭子湖 +5 位作者 陈静思 孙晨 曹国秀 阳海平 王华 李秋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1556-1560,共5页
目的:观察急性期过敏性紫癜(Henoch-Schonlein purpura,HSP)患儿外周血及皮损组织IgA Fc受体FcαRI的表达,并探讨FcαRI与炎症相关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TNF-α)的关系。方... 目的:观察急性期过敏性紫癜(Henoch-Schonlein purpura,HSP)患儿外周血及皮损组织IgA Fc受体FcαRI的表达,并探讨FcαRI与炎症相关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TNF-α)的关系。方法:纳入急性期HSP患儿50例,其中单纯型HSP 30例,紫癜性肾炎型(Henoch-Schonlein purpura nephritis,HSPN)20例,健康对照20例。采用Sandwich固相ELISA法检测血清可溶性IgA Fc受体(s FcαRI-IgA)水平;免疫组化及Western blot分别检测20例HSP患儿皮损组织中FcαRI的表达和分布,直接免疫荧光检测皮损组织中IgA、C3、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ib)的沉积;ELISA检测患儿血清细胞因子IL-6、TNF-α的水平。结果:(1)急性期HSP和HSPN患儿血清IgA[(2.32±1.00)g/L,(2.42±1.02)g/L]、C3[(1.17±0.33)g/L,(1.11±0.19)g/L]较正常对照明显升高(F=14.000,P=0.000;F=8.227,P=0.000),HSPN组血清s FcαRIIgA水平[(5.75±5.07)pg/mL]较正常对照组[(3.09±2.08)pg/mL]升高(F=2.891,P=0.022)。(2)FcαRI在急性期HSP患儿皮损表皮及真皮中性粒细胞、血管内皮细胞、附属器周围沉积,组化染色强度(HSCORE=205.00±41.86)及FcαRI蛋白表达(FcαRI/beta actin=0.23±0.07)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增高(t=8.276,P=0.000;t=3.274,P=0.004)。(3)急性期HSP和HSPN患儿PBMC上清中TNF-α水平[(4.75±2.59)pg/mL,(6.37±2.87)pg/mL]较正常对照组[(3.12±2.01)pg/mL]增高(F=8.309,P=0.028,P=0.000),HSPN组升高较HSP更显著(P=0.030)。结论:IgA Fc受体参与急性期HSP发病,FcαRI可能作为急性期HSP的重要分子标记,但FcαRI通过何种机制参与HSP发病仍需深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敏性紫癜 紫癜性肾炎 IGA 受体 FcαRI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生儿Omenn综合征 被引量:2
10
作者 任发亮 刘励 +4 位作者 陈光华 白晓明 蒋金秋 谭琦 王华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545-546,共2页
报告1例新生儿Omenn综合征。患儿女,16 d。全身潮红伴脱屑15 d。体格检查:全身皮肤浸润、潮红。腹部膨隆,肝脾淋巴结肿大。实验室检查:外周血白细胞升高,嗜酸性粒细胞明显增多;B淋巴细胞缺如;血清IgG、IgA、IgM极低,IgE显著升高。骨髓检... 报告1例新生儿Omenn综合征。患儿女,16 d。全身潮红伴脱屑15 d。体格检查:全身皮肤浸润、潮红。腹部膨隆,肝脾淋巴结肿大。实验室检查:外周血白细胞升高,嗜酸性粒细胞明显增多;B淋巴细胞缺如;血清IgG、IgA、IgM极低,IgE显著升高。骨髓检查:嗜酸性粒细胞比例明显升高。诊断:Omenn综合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 Omenn综合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典型手足口病患儿皮损特征及病情分析 被引量:7
11
作者 龚灵 欧阳莹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418-423,共6页
目的:提高临床对皮损不典型的手足口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149例手足口病(hand-foot-mouth disease,HFMD)住院患儿的临床资料,根据皮损特点,将HFMD分为典型、不典型Ⅰ型及不典型Ⅱ型,分别比较不典型Ⅰ型、Ⅱ型各自与典型HFMD皮损特... 目的:提高临床对皮损不典型的手足口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149例手足口病(hand-foot-mouth disease,HFMD)住院患儿的临床资料,根据皮损特点,将HFMD分为典型、不典型Ⅰ型及不典型Ⅱ型,分别比较不典型Ⅰ型、Ⅱ型各自与典型HFMD皮损特征及重症率的差异。结果:不典型Ⅰ型出疹部位少,甚至单一,以红斑、丘疹、结痂为主,水疱罕见,皮损相对小而少,病情较重。不典型Ⅱ型皮损范围广泛,以红斑、丘疹、水疱和结痂为主,还常见高出皮面的透明水疱,皮损相对大而多,病情较轻。结论:早期识别不典型HFMD的皮损特征为及时诊断不典型HFMD及预测其病情发展提供了重要的临床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足口病 不典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婴幼儿多发性线状汗孔角化症 被引量:1
12
作者 任发亮 陈光华 +4 位作者 刘励 方晓 倪思利 侯倩 王华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51-51,共1页
患儿女,1岁9个月。因右下肢、右下腹褐色斑疹伴瘙痒3个月来我院就诊。3个月前患儿家长无意中发现患儿右大腿、右下腹出现多数淡褐色、淡红褐色斑疹,呈条带状,长度约2~10cm,边界尚清,但皮疹迅速逐渐增多、融合扩大,皮疹未超过身体中线。... 患儿女,1岁9个月。因右下肢、右下腹褐色斑疹伴瘙痒3个月来我院就诊。3个月前患儿家长无意中发现患儿右大腿、右下腹出现多数淡褐色、淡红褐色斑疹,呈条带状,长度约2~10cm,边界尚清,但皮疹迅速逐渐增多、融合扩大,皮疹未超过身体中线。伴瘙痒,常搔抓,无其他不适。门诊诊断"线状苔藓?线状银屑病?线状扁平苔藓?疣状痣?"。患儿平素健康,否认家族成员中有类似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汗孔角化症 线状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生儿中毒性红斑2例 被引量:1
13
作者 任发亮 张韡 +1 位作者 王华 顾恒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275-275,共1页
例1.患儿男,10d。因皮肤红斑8d于2016年7月4日就诊。患儿出生后第2天,无明显诱因下胸部出现片状红斑,大腿散在甲盖大红斑,发病后三四天胸部及大腿红斑有所增多、变大,红斑基础上可见多个淡黄色丘疹,患儿无发热及哭闹不止,皮肤... 例1.患儿男,10d。因皮肤红斑8d于2016年7月4日就诊。患儿出生后第2天,无明显诱因下胸部出现片状红斑,大腿散在甲盖大红斑,发病后三四天胸部及大腿红斑有所增多、变大,红斑基础上可见多个淡黄色丘疹,患儿无发热及哭闹不止,皮肤无瘀点、瘀斑,2d前红斑颜色变淡,皮疹较前减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毒性红斑 新生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少量人外周血体外培养鉴定单核细胞来源树突状细胞方法初探
14
作者 陈静思 王华 罗晓燕(指导)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364-368,374,共6页
目的:在少量人外周血条件下体外培养并鉴定单核细胞来源树突状细胞(Monocyte-derived dendritic cells,Mo DC)。方法:取健康成人少量新鲜外周血经改良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获得单核细胞,加入重组人粒-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 GM-CSF)、... 目的:在少量人外周血条件下体外培养并鉴定单核细胞来源树突状细胞(Monocyte-derived dendritic cells,Mo DC)。方法:取健康成人少量新鲜外周血经改良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获得单核细胞,加入重组人粒-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 GM-CSF)、重组人白细胞介素4(rh IL-4)诱导Mo DC生长,并用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刺激成熟,倒置显微镜及扫描电镜观察细胞形态;分别于培养第4天和第7天用流式进行表型鉴定、CCK-8法检测同种异体混合淋巴细胞反应鉴定抗原递呈能力。结果:Mo DC呈类圆形,聚集成团,悬浮生长,扫描电镜观察其表面有典型毛刺状突起;流式检测Mo DC高表达CD11c、CD1a,经TNF-α刺激后的Mo DC表面MHCⅡ、CD80、CD83、CD86表达均较培养4 d的Mo DC明显升高,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TNF-α刺激后的Mo DC刺激同种异体淋巴细胞增殖能力较培养4 d的Mo DC明显升高,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用本实验方法可从少量人外周血中获得成熟Mo DC,为其在多种变态反应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及肿瘤疫苗等领域的研究提供基础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树突状细胞 单核细胞来源树突状细胞 体外培养 流式细胞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L-31和他克莫司对Hacat细胞NT4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2
15
作者 李晓静 王华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612-615,共4页
目的:探讨白介素-31(interleukin-31,IL-31)、他克莫司对角质形成细胞神经营养素-4(neurotrophin-4,NT4)表达的影响。方法:培养人角质形成细胞株(Hacat细胞),采用不同浓度他克莫司作用24 h,噻唑蓝比色法(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活性。IL-31... 目的:探讨白介素-31(interleukin-31,IL-31)、他克莫司对角质形成细胞神经营养素-4(neurotrophin-4,NT4)表达的影响。方法:培养人角质形成细胞株(Hacat细胞),采用不同浓度他克莫司作用24 h,噻唑蓝比色法(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活性。IL-31、他克莫司单独或共同作用于Hacat细胞24 h后,采用real-time PCR法检测NT4 m RNA表达,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分别检测12、24 h各组细胞上清液中NT4含量。结果:低浓度他克莫司(10、100)ng/ml对细胞活性无明显影响(P>0.05),高浓度(1 000 ng/ml)时细胞活性受到抑制(P=0.002)。IL-31作用Hacat细胞后,其NT4m RNA表达和上清中NT4含量均增加(P<0.05);100 ng/ml他克莫司作用24 h后他克莫司组和联合作用组细胞NT4 m RNA表达量和细胞上清中NT4含量均分别低于对照组和IL-31组(P<0.05)。结论:IL-31可促进角质形成细胞NT4表达,他克莫司可能通过降低角质形成细胞NT4表达水平而发挥其抗瘙痒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介素-31 他克莫司 神经营养素-4 特应性皮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