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6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重庆地区儿童诺如病毒基因型别特点研究 被引量:14
1
作者 廖炀 陈军华 +4 位作者 刘作义 彭哲 幸琳琳 张爱华 朱朝敏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242-245,共4页
目的:了解重庆地区儿童诺如病毒(Norovirus,NV)基因型别特点。方法:收集2008年8月至2009年7月全年轮状病毒抗原阴性的急性非细菌性腹泻标本,用real-time RT-PCR方法扩增NV ORF1-ORF2结合区,测序扩增片段后进行比对并分型及构建系统... 目的:了解重庆地区儿童诺如病毒(Norovirus,NV)基因型别特点。方法:收集2008年8月至2009年7月全年轮状病毒抗原阴性的急性非细菌性腹泻标本,用real-time RT-PCR方法扩增NV ORF1-ORF2结合区,测序扩增片段后进行比对并分型及构建系统进化树。结果:全年获得806份标本,共检测出251份为NV阳性标本,其中GⅠ组4例,GⅡ组247例。NV以7~10月份为高发月份,以6~12月龄婴儿最多见。已分型的NV GⅡ基因组(108例)以GⅡ.4/2006b占绝对优势,其构成比达62.96%(68/108),其余次为GⅡ.3占25.93%(28/108);GⅡ.6占6.48%(7/108);GⅡ.2占1.85%(2/108);此外还分别检测出GⅡ.7、GⅡ.12、GⅡ.13各有1例(1/108)。结论:重庆地区NV夏季发病率较高,流行毒株以GⅡ.2006b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诺如病毒 基因分型 婴幼儿 分子流行病学 RT-PC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庆市303例儿童流行性乙型脑炎的临床特征 被引量:4
2
作者 许丽娟 朱朝敏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1057-1059,1062,共4页
目的分析重庆地区流行性乙型脑炎的临床特征。方法运用回顾性调查研究的方法,收集2007-2010年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住院的流行性乙型脑炎患儿资料,分析其临床特征。结果 303例患儿,男女比例2.03∶1,1~4岁115例,4~7岁103例,7~10... 目的分析重庆地区流行性乙型脑炎的临床特征。方法运用回顾性调查研究的方法,收集2007-2010年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住院的流行性乙型脑炎患儿资料,分析其临床特征。结果 303例患儿,男女比例2.03∶1,1~4岁115例,4~7岁103例,7~10岁43例,发病季节7-9月分别为77、207和19例。未接种疫苗与接种疫苗比为8.7∶1,发病地区分布35个区县。普通型180例,占59.4%﹔重型100例,占33.0%﹔极重型23例,占7.6%.临床表现发热303例(100%)、意识障碍252例(83.2%)、抽搐214例(70.6%)、呕吐137例(45.2%)及头痛112例(37.0%)。血清与脑脊液乙脑抗体lgM阳性率分别为44.61%和79.21%,异常脑电图、头颅CT及头颅MRI分别占98.1%、53.0%和68.3%。47.2%病例在住院过程中出现并发症,出院时好转98.3%,5例死亡。结论重庆市流行性乙型脑炎常见于7月、8月,均为农村地区且大多数无疫苗接种史,以普通型为主。临床表现主要有发热、抽搐及意识障碍,多伴有脑电图、头颅CT及头颅MRI异常,脑脊液乙脑抗体lgM阳性率高于血清,大多数病例预后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流行性乙型脑炎 临床表现 重庆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幽门螺杆菌三联疗法根除疗效及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2
3
作者 耿甜 余仲苏 +3 位作者 周西西 刘波 张慧华 李中跃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63-69,共7页
目的探索重庆地区儿童幽门螺杆菌(H.pylori)三联疗法根除疗效及影响因素。方法收集消化科门诊就诊的156例疑似H.pylori感染儿童的胃黏膜标本,进行H.pylori培养、药敏试验和基因检测。H.pylori感染诊断明确的患儿接受三联疗法根除治疗,... 目的探索重庆地区儿童幽门螺杆菌(H.pylori)三联疗法根除疗效及影响因素。方法收集消化科门诊就诊的156例疑似H.pylori感染儿童的胃黏膜标本,进行H.pylori培养、药敏试验和基因检测。H.pylori感染诊断明确的患儿接受三联疗法根除治疗,计算三联疗法根除率并分析疗效的影响因素。结果156例疑似H.pylori感染儿童中符合H.pylori诊断标准的有138例,其中109例接受14天的标准三联方案(奥美拉唑+阿莫西林+克拉霉素)根除治疗,男53例、女56例,平均年龄(9.6±3.0)岁,最终64例(58.7%)根除成功。95例患儿H.pylori培养阳性,克拉霉素敏感株根除率81.6%(40/49)显著高于耐药株34.8%(16/4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95例患儿中87例行基因检测,根据基因检测结果克拉霉素敏感株根除率为76.2%(32/42),显著高于耐药株42.2%(19/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患儿性别、年龄、内镜诊断、黏膜组织病理炎症程度、CYP 2 C 19基因多态性、毒力基因vacA与cagA与标准三联方案根除率无关(P>0.05)。结论标准三联疗法不适合重庆地区儿童H.pylori治疗,以药敏试验为基础的个体化治疗方案是更好的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幽门螺杆菌 三联疗法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庆婴幼儿轮状病毒分子流行病学特征及相关临床资料分析 被引量:20
4
作者 廖炀 陈军华 +2 位作者 朱朝敏 许红梅 刘作义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77-80,共4页
目的研究重庆地区婴幼儿轮状病毒的分子流行病学特征和相关临床资料分析。方法收集2008年10月至2009年2月在重庆儿童医院就诊的患非细菌性急性腹泻的婴幼儿大便和问卷。先用胶体金法检测轮状病毒抗原,并经RT-PCR(逆转录PCR)方法证实为... 目的研究重庆地区婴幼儿轮状病毒的分子流行病学特征和相关临床资料分析。方法收集2008年10月至2009年2月在重庆儿童医院就诊的患非细菌性急性腹泻的婴幼儿大便和问卷。先用胶体金法检测轮状病毒抗原,并经RT-PCR(逆转录PCR)方法证实为轮状病毒,然后用巢式RT-PCR方法进行VP7(G)、VP4(P)基因分型并分析相关临床资料。结果共收集到507份大便标本,胶体金法检测轮状病毒抗原阳性率50.69%(257/507)。147份轮状病毒VP6基因阳性标本中G分型结果:G1型占40.14%(59/147);G2型6.80%(10/147);G3型17.01%(25/147);G4型2.04%(3/147);G9型0.68%(1/147);尚有49份未能分型,占33.33%(49/147)。P分型结果:P[8]型占60.54%(89/147);P[4]型占6.12%(9/147);P[9]型和P[10]型各有1例,分别占0.68%(1/147);尚有47份未能分型。G、P型别组合最常见的是G1/P[8]型,占58.93%(33/56)。各G、P型别间临床症状比较无统计学差异。结论G、P分型结果与其他地区明显不同,G分型显示出多样性特点,P分型仍以P[8]型占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泻 婴幼儿 轮状病毒感染 轮状病毒属 基因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结核分枝杆菌北京基因型菌株与重庆地区结核患儿耐药表型的相关分析 被引量:8
5
作者 彭哲 朱朝敏 +1 位作者 幸琳琳 刘芮汐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3期2545-2548,共4页
目的研究结核分枝杆菌北京基因型菌株与结核患儿耐药表型及其相关因素。方法采用定向缺失多重酶链聚合反应技术(deletion-targeted multiplex PCR,DTM-PCR)对从143例患儿分离得到的结核分枝杆菌进行北京基因型菌株鉴定,并使用绝对浓度... 目的研究结核分枝杆菌北京基因型菌株与结核患儿耐药表型及其相关因素。方法采用定向缺失多重酶链聚合反应技术(deletion-targeted multiplex PCR,DTM-PCR)对从143例患儿分离得到的结核分枝杆菌进行北京基因型菌株鉴定,并使用绝对浓度法进行药敏实验。收集患者的性别、年龄、居住地、卡介苗接种史和结核性脑膜炎病史等相关因素资料。采用χ2检验和Fisher确切概率法分析北京基因型与相关因素以及耐药表型之间的关系。结果在143株结核分枝杆菌中,91株为北京基因型,占63.6%,北京基因型菌株与年龄、性别、居住地、卡介苗接种和结核性脑膜炎无关(P>0.05)。北京基因型菌株在耐链霉素菌株(16.5%,15/91)和耐异烟肼菌株(15.4%,14/91)中的比例显著高于非北京基因型(3.8%,2/52;3.8%,2/52)(P<0.05)。结论北京基因型菌株是重庆地区儿童结核患者中流行的优势菌群,患儿的年龄、性别、居住地、是否接种卡介苗和是否为结核性脑膜炎与北京基因型菌株无关,感染北京基因型菌株的结核患儿更易出现链霉素和异烟肼耐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核分枝杆菌 耐药性 基因分型 北京家族基因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庆地区胆汁淤积型婴儿肝炎综合征病因研究 被引量:7
6
作者 赵瑞秋 管小琴 +1 位作者 罗治国 许红梅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1547-1549,共3页
目的:明确重庆地区胆汁淤积型婴儿肝炎综合征(Infantile hepatitis syndromeI,HS)的病因诊断。方法:ELISA常规检测血清HCMV-IgM、弓形体-IgM、RuV-IgM、HSV-IgM、甲乙丙戊肝炎病毒标志物,肝活检行光镜和电镜诊断,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 目的:明确重庆地区胆汁淤积型婴儿肝炎综合征(Infantile hepatitis syndromeI,HS)的病因诊断。方法:ELISA常规检测血清HCMV-IgM、弓形体-IgM、RuV-IgM、HSV-IgM、甲乙丙戊肝炎病毒标志物,肝活检行光镜和电镜诊断,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肝组织HCMV极早期抗原(Immediate earlyantigenI,EA)和早期抗原(Earlyantigen,EA)、HBcAg、胆盐输出泵(Bile salt exportpump,BSEP)和多重耐药相关蛋白3(Multidrug resistance 3,MDR3)。结果:36例胆汁淤积型IHS中人巨细胞病毒(Human cy-tomegalovirus,HCMV)肝炎10例;HCMV肝炎合并风疹病毒(Rubella virus,RuV)感染1例;HCMV肝炎合并单纯疱诊病毒(Her-pds simplex virus,HSV)感染1例;HCMV、HSV和RuV混合感染1例;胆道闭锁7例[5例合并HCMV感染,1例合并HCMV和乙肝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感染];糖原累积病2例;尼曼皮克病合并HCMV肝炎1例;分类不明脂质代谢障碍1例;HCMV肝炎合并疑诊线粒体肝病1例;HCMV肝炎合并疑诊铁沉积病1例;疑诊脂质代谢障碍、胆汁酸代谢障碍和进行性家族性肝内胆汁淤积Ⅰ型(Progressive familial intrahepatic cholestasis,PFICⅠ)各1例;7例病因仍不清。结论:HCMV肝炎是重庆地区胆汁淤积型IHS的首要原因,存在与其他病毒合并感染和参与代谢性肝病发病的现象。肝组织学检查可作为早期诊断胆道闭锁的补充,电镜检查有助于某些遗传代谢性肝病的诊断。暂未在重庆地区胆汁淤积型IHS中发现BSEP和MDR3基因变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婴儿肝炎综合征 胆汁淤积型 组织形态学 巨细胞病毒 即刻早期抗原 早期抗原 胆盐输出泵 多重耐药相关蛋白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庆地区2009年手足口病病原分离鉴定及病毒基因组特征 被引量:7
7
作者 蔡丽君 王均 +1 位作者 许红梅 常国辉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5期1589-1593,共5页
目的对2009年重庆市手足口病(hand-foot-mouth disease,HFMD)患儿粪便标本的病原进行分离鉴定及全基因组序列测定,并同相关毒株序列进行同源性比对和进化分析,以了解新分离病毒基因组序列特征及可能的传播来源。方法将47例手足口病患儿... 目的对2009年重庆市手足口病(hand-foot-mouth disease,HFMD)患儿粪便标本的病原进行分离鉴定及全基因组序列测定,并同相关毒株序列进行同源性比对和进化分析,以了解新分离病毒基因组序列特征及可能的传播来源。方法将47例手足口病患儿临床标本接种人横纹肌肉瘤细胞(human rhabdomyosarcoma,RD)进行分离培养,采用EV、EV71、Cox A16特异性引物对出现细胞病变的细胞上清进行PCR鉴定,同时电镜观察病毒颗粒形态,将鉴定的病毒基因组分为4个片段进行RT-PCR扩增,扩增产物纯化后进行PCR测序。通过末端重叠序列拼接成全长病毒基因组序列,利用生物信息学软件对序列进行比对分析,绘制进化树。结果在47例HFMD患儿临床标本接种RD细胞培养中,有7份观察到明显的细胞病变,通过RT-PCR检测有3份呈EV特异性引物及EV71特异性引物阳性,而所有标本Cox A16特异性引物检测为阴性,EV71特异性引物的PCR产物测序结果证实为EV71病毒,同时用电镜观察形态病毒感染的RD细胞,为圆形无包膜病毒颗粒,证实所分离病毒为EV71。测序获得的3株EV71病毒基因组全长分别为7 409、7 406 nt和7 404 nt,其VP1氨基酸序列同源性达99%以上。Blast分析表明重庆毒株Chongqing-2-09-China(GQ994990.1)、Chongqing-3-09-China(GQ994991.1)均与安徽阜阳2008年分离的3株EV71毒株同源性较高,重庆毒株Chongqing1-09-China(GQ994989.1)与2005年台湾分离984 polyprotein、1235 polyprotein序列毒株同源性最高,进化分析表明属于C4基因亚型。结论新分离的重庆EV71毒株基因组序列符合肠道病毒特征,与国内2008年安徽阜阳及台湾2005年分离的EV71病毒可能具有相同来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足口病 EV71病毒 基因组 序列测定 进化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反复黏液血便伴弥漫性大肠病变的儿童肠结核1例 被引量:2
8
作者 胡华建 李中跃 +3 位作者 詹学 王玉婷 陈静 龚舒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75-177,共3页
肠结核(intestinal tuberculosis,ITB)主要发生于回盲部,其典型表现者常合并不明发热、慢性消耗等非特异性结核感染全身症状,均比较容易诊断。不典型及年幼患者的ITB却表现各异,直接病原学依据难以获得,容易误诊、误治,其中以消化道... 肠结核(intestinal tuberculosis,ITB)主要发生于回盲部,其典型表现者常合并不明发热、慢性消耗等非特异性结核感染全身症状,均比较容易诊断。不典型及年幼患者的ITB却表现各异,直接病原学依据难以获得,容易误诊、误治,其中以消化道出血为主要表现的ITB尤其少见[2-3]。现报告1例仅以"反复黏液血便"为突出表现的幼儿ITB。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黏液血便 肉芽肿 非干酪样 肠结核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2岁以下儿童EB病毒感染的血清流行病学调查 被引量:20
9
作者 汪洋 许红梅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1510-1512,共3页
目的:了解12岁以下儿童EB病毒(Epstein-barr virus,EBV)感染现状及流行病学特点。方法:收集2010年重庆儿童医院539份0~12岁儿童的血清标本,采用ELISA法,对每份血清进行EBVCA-IgG及EBVCA-IgM检测,根据检测结果判断血清标本是否存在EB... 目的:了解12岁以下儿童EB病毒(Epstein-barr virus,EBV)感染现状及流行病学特点。方法:收集2010年重庆儿童医院539份0~12岁儿童的血清标本,采用ELISA法,对每份血清进行EBVCA-IgG及EBVCA-IgM检测,根据检测结果判断血清标本是否存在EBV感染。Excel软件储存数据,运用统计学分析软件SPSS17.0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重庆地区12岁以下儿童EBV新发感染率为9.7%,累计感染率为51.2%。0岁~、0.5岁~、1岁~、3岁~及6~12岁新发感染率分别为20.0%、8.2%、12.4%、4.9%、7.0%;累计感染率分别为70.9%(由于胎传抗体的影响,实际感染率低于该值)、17.6%、33.1%、57.4%、71.6%。结论:重庆地区12岁以下儿童EBV的感染率低于目前公认的我国3~5岁儿童的感染率(90%);也低于2006年北京地区3岁以下儿童的感染率(71%),但仍高于经济发达的西方国家,EBV感染的高峰年龄段在学龄前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B病毒 儿童 流行病学 衣壳抗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09年重庆地区手足口病病毒分离鉴定 被引量:4
10
作者 蔡丽君 王均 +1 位作者 常国辉 许红梅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594-597,共4页
目的:对2009年2-4月重庆地区流行的手足口病(Hand-food-and-mouth disease,HFMD)病原进行分离鉴定,以调查本地区HFMD流行病原学情况。方法:采集47例手足口患儿脑脊液、疱疹液、粪便、咽拭子、肛拭子共100份标本,分别接种于人横纹肌... 目的:对2009年2-4月重庆地区流行的手足口病(Hand-food-and-mouth disease,HFMD)病原进行分离鉴定,以调查本地区HFMD流行病原学情况。方法:采集47例手足口患儿脑脊液、疱疹液、粪便、咽拭子、肛拭子共100份标本,分别接种于人横纹肌肉瘤细胞(Human rhabdomyosarcoma,RD)中进行病毒分离培养,对出现细胞病变(Cytopathic effect,CPE)的细胞上清,分别用肠道病毒通用引物、EV71属特异性引物和柯萨奇A16属特异性引物进行RT-PCR检测,并对PCR产物进行回收克隆测序鉴定,以确定本次疫情中肠道病毒(Enteroviruses,EV)的病原,将测序结果用生物学软件Bioedit同国际代表BrCr株进行序列比对及同源性相关分析,以鉴定此毒株遗传变异情况。结果:在处理后的100份HFMD患儿临床标本的细胞培养中,有份观察到明显的细胞病变,通过RT-PCR检测有7份呈肠道通用引物阳性,EV71特异性引物检测有3份呈阳性结果,而CA1特异性引物检测结果均为阴性,这3份EV71阳性临床标本来自2例门诊患儿和1例临床诊断疑似病例患儿,其PCR产物测序结果也证实为EV71病毒。结论:重庆地区2-4月发生的HFMD疫情主要是由EV71型引起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足口病 肠道病毒71型 分离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脓毒症临床特点及预后相关因素分析 被引量:11
11
作者 彭春燕 刘泉波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1073-1076,共4页
目的:分析儿童脓毒症的临床特点及预后,为其早期诊断、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选择2007年1月至2012年10月在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住院的105例脓毒症患儿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05例脓毒症患儿,男74例(70... 目的:分析儿童脓毒症的临床特点及预后,为其早期诊断、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选择2007年1月至2012年10月在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住院的105例脓毒症患儿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05例脓毒症患儿,男74例(70.5%),女31例(29.5%),3岁以内占65.7%。病程中临床表现多样化,易累及多部位感染,可导致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ultiple organ dysfunction syndrome, MODS,64.8%)。最常见的感染部位依次为肺部(92.4%)、皮肤软组织(35.2%)、颅内(32.4%);最常见的器官功能障碍依次为:呼吸系统(54.3%)、血液系统(50.5%)、肝脏(44.8%);最常见的原发感染灶依次为肺部(41.9%)、皮肤软组织(21.0%)、消化系统(17.1%)。单因素分析显示器官功能障碍数目(Z=-5.940,P=0.000)、脓毒性休克(χ2=8.531,P=0.003)、白细胞总数(White blood count,WBC,Z=-2.100,P=0.036)、血小板总数(Platelet count,PLT,Z=-2.925,P=0.003)、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Z=-2.125,P=0.034)、D二聚体(D-dimer,DD,Z=-3.748,P=0.000)、电解质紊乱(χ2=5.899,P=0.015)、入院留取标本1小时后抗菌治疗(χ2=4.594,P=0.032)为影响脓毒症预后的因素。经logistic回归模型检验,仍然与预后相关的因素为器官功能障碍数目(OR=4.256,95%CI=0.112-0.493)及1小时后抗菌治疗(OR=5.027,95%CI=0.048-0.824)。结论:儿童脓毒症中3岁以内婴幼儿居多。临床表现多样化,易累及多部位感染,可导致MODS,最常见的器官功能障碍及感染部位均为呼吸系统,最常见的原发感染灶为肺部。器官功能障碍数增多及1小时后抗菌治疗为导致预后不良的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脓毒症 临床表现 预后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1473名就诊儿童乙型肝炎病毒血清学标志物流行病学调查分析 被引量:7
12
作者 梁洁 许红梅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914-917,共4页
目的:了解本院就诊儿童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感染和免疫现状。方法:对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2009年1月1日到2009年12月31日门诊、住院及体检的重庆籍儿童(均为因非乙型肝炎就诊者)共21 473例,在我院临床检验中心行HB... 目的:了解本院就诊儿童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感染和免疫现状。方法:对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2009年1月1日到2009年12月31日门诊、住院及体检的重庆籍儿童(均为因非乙型肝炎就诊者)共21 473例,在我院临床检验中心行HBV血清学标志物检查的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HBsAg和/或HBeAg阳性患儿301/21 473人(1.4%),其中HBsAg和HBeAg均阳性者228/21 473人(1.1%),HBsAg阳性而HBeAg阴性者73/21 473人(0.3%);抗-HBc和/或抗-HBe阳性者1 501/21 473(7.0%);仅抗-HBs阳性者10 990/21 473人(51.2%);HBV血清学标志物均阴性8 681/21 473人(40.4%)。结论:2009年21 473名就诊儿童中,HBV感染率为1.4%,低于我国2005年我国普通人群的阳性率;抗-HBs阳性率为51.2%,高于我国2005年我国普通人群的阳性率;新生儿期HBsAg和/或HBeAg阳性率、特别是抗-HBc阳性率均较高,新生儿需密切随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病毒 乙型肝炎病毒血清学标志物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毒蕈中毒49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1
13
作者 刘波 詹学 +2 位作者 李中跃 胡华建 王玉婷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634-637,共4页
目的:探讨儿童毒蕈中毒的常见症状、治疗及预后,提高临床诊治水平。方法:回顾分析49例儿童毒蕈中毒的首发症状、治疗及转归情况。结果:49例患儿毒蕈中毒首发症状多样,以呕吐多见(93.9%),其他依次为腹泻(55.1%)、腹痛(44.9%)、精神萎靡(2... 目的:探讨儿童毒蕈中毒的常见症状、治疗及预后,提高临床诊治水平。方法:回顾分析49例儿童毒蕈中毒的首发症状、治疗及转归情况。结果:49例患儿毒蕈中毒首发症状多样,以呕吐多见(93.9%),其他依次为腹泻(55.1%)、腹痛(44.9%)、精神萎靡(20.4%)、抽搐(18.4%)、头晕(16.3%)、便血(14.3%)、黄疸(12.2%)、昏迷(12.2%)、无尿(10.2%)、头痛(10.2%)、谵妄(8.1%)、浮肿(6.1%)、发热(6.1%)、咳嗽(4.1%)等。36例患儿出现肝细胞损害,其中28例患儿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高于1 000 U/L。在内科对症支持治疗基础上,35例患儿给予血液净化治疗(血液滤过,血液透析、血液灌流、血浆置换以及联合血液净化)。血液净化治疗可显著降低ALT值。治愈14例(28.6%),好转16例(32.7%),19例(38.8%)死亡。结论:儿童毒蕈中毒表现多样,可累及多器官,后果严重。儿童毒蕈中毒可引起严重肝细胞损害,血清ALT升高明显,大多超过1 000 U/L,对ALT的监测可用于评估预后。血液净化治疗儿童毒蕈中毒可显著降低ALT值,改善毒蕈中毒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毒蕈中毒 儿童 肝脏损害 血液净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8年欧洲儿童胃肠病学、肝病学和营养协会波尔图炎症性肠病组关于儿童炎症性肠病内镜检查指导意见解读 被引量:3
14
作者 赵茜茜 李中跃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395-399,共5页
消化道内镜检查对于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IBD)的诊断及评估十分重要。在过去的几十年,消化内镜取得了巨大进步,由成人逐渐运用于儿童。2016年欧洲儿童胃肠病学、肝病学和营养协会(European Society of Pediatric Gast... 消化道内镜检查对于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IBD)的诊断及评估十分重要。在过去的几十年,消化内镜取得了巨大进步,由成人逐渐运用于儿童。2016年欧洲儿童胃肠病学、肝病学和营养协会(European Society of Pediatric Gastroenterology Hepatology and Nutrition,ESPGHAN)及欧洲消化内镜学会(European Society of Gastrointestinal Endoscopy,ESGE)制定了儿童胃肠内镜检查新的指南[1]。但是,目前尚缺乏针对儿童IBD的消化内镜检查指南。为此,2018年欧洲儿童胃肠病学、肝病学和营养协会波尔图儿童IBD组对于儿童IBD内镜检查提出了若干推荐意见及临床实践要点[2],现将其主要内容作一解读,希望为临床医师提供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镜检查 消化内镜学会 肝病学 炎症性肠病 胃肠病学 临床医师 推荐意见 实践要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41例儿童狂犬病临床病例分析 被引量:3
15
作者 熊菀 邱春兰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1444-1445,共2页
目的:探索狂犬病发病原因及临床特征,提出相应的防范对策。方法:对41例狂犬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病例均来自重庆市农村及城乡结合地区。夏秋季发病占70.73%。26例(63.41%)放弃治疗而出院;15例(36.59%)院内死亡。结... 目的:探索狂犬病发病原因及临床特征,提出相应的防范对策。方法:对41例狂犬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病例均来自重庆市农村及城乡结合地区。夏秋季发病占70.73%。26例(63.41%)放弃治疗而出院;15例(36.59%)院内死亡。结论:狂犬病目前尚无有效治疗,加强狗尤其是流浪狗和"土狗"的管理,对儿童暴露后及时伤口处理,按时、全程免疫预防注射是降低发病率的重要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狂犬病 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麻醉状态下儿童择期结肠镜检查肠道准备专家共识 被引量:14
16
作者 黄瑛 耿岚岚 +7 位作者 楼金玕 李中跃 朱莉 唐子斐 余卓文 张崇凡 麻醉状态下儿童择期结肠镜检查肠道准备专家共识核心专家组 中国医师协会儿科医师分会儿童消化内镜学组 《中国循证儿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81-87,共7页
1适用和应用人群1.1肠道准备适用人群不明原因腹泻,不明原因腹痛,下消化道出血,不明原因贫血,肛周病变(肛周脓肿、肛瘘),体重不增及生长发育迟缓者,发热待查考虑消化道疾病可能者,疑似黑斑息肉综合征者,其他系统疾病累及下消化道者,慢... 1适用和应用人群1.1肠道准备适用人群不明原因腹泻,不明原因腹痛,下消化道出血,不明原因贫血,肛周病变(肛周脓肿、肛瘘),体重不增及生长发育迟缓者,发热待查考虑消化道疾病可能者,疑似黑斑息肉综合征者,其他系统疾病累及下消化道者,慢性肠病随访评估者,各种结肠镜下治疗及随访者。1.2肠道准备相对禁忌人群活动性出血,不完全性肠梗阻,凝血功能障碍,吸入风险,肾功能不全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道准备 不完全性肠梗阻 结肠镜检查 不明原因腹泻 活动性出血 其他系统疾病 下消化道 肛周脓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乙肝病毒B亚型感染儿童不同HBeAg状态下CP基因变异测定 被引量:3
17
作者 毛国强 朱朝敏 许红梅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251-253,共3页
目的了解HBV基因型B/adw2型的慢性HBV感染儿童不同血清HBeAg状态下HBVC区启动子基因的变异。方法选择HBV基因型为B型/血清型adw2的慢性HBV感染儿童64例,按血清HBeAg不同状态分为血清e抗体阳性组(n=34)和e抗原阳性组(n=30)2组,以HBVDNA... 目的了解HBV基因型B/adw2型的慢性HBV感染儿童不同血清HBeAg状态下HBVC区启动子基因的变异。方法选择HBV基因型为B型/血清型adw2的慢性HBV感染儿童64例,按血清HBeAg不同状态分为血清e抗体阳性组(n=34)和e抗原阳性组(n=30)2组,以HBVDNA为模板行PCR反应扩增S区序列(确定HBV基因型)及C区启动子(CP)基因片断,CP基因片断经胶回收纯化后,应用T-A克隆技术构建重组质粒pGEM-CP,经蓝白斑筛选,阳性克隆以凝胶电泳、双酶切及PCR验证后将鉴定正确的克隆测序,将测序结果与Entrezdata-base中血清亚型及基因型相同的HBV序列相比较并进行分析。结果S区基因测序结果证实64例儿童感染的HBV基因型均为B型/血清型adw2。CP基因测序结果证实2组均有CP基因变异,血清e抗体阳性组CP变异率(29.41%)高于e抗原阳性组(6.67%)(P<0.05)。e抗体阳性组有4个变异热点,而e抗原阳性组无变异热点。结论慢性乙肝病毒B亚型感染儿童存在CP基因变异,且可能与e抗原血清转换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病毒 儿童 C区启动子 血清e抗原 血清e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肠道菌群与儿童食物过敏研究进展 被引量:7
18
作者 江沿 詹学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956-960,共5页
近年来,全球食物过敏的发病率大幅上升,食物过敏已成为全球性公共卫生问题。多项研究表明,肠道菌群结构和功能变化与机体食物过敏的发生密切相关;肠道菌群还可通过调节免疫平衡、维持肠黏膜屏障功能促进机体免疫耐受形成。现阶段,益生... 近年来,全球食物过敏的发病率大幅上升,食物过敏已成为全球性公共卫生问题。多项研究表明,肠道菌群结构和功能变化与机体食物过敏的发生密切相关;肠道菌群还可通过调节免疫平衡、维持肠黏膜屏障功能促进机体免疫耐受形成。现阶段,益生菌作为微生态制剂可调节肠道菌群结构,在食物过敏中的应用受到广泛关注。文章阐述肠道菌群与儿童食物过敏发生之间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道菌群 食物过敏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吞气症35例临床特征及治疗分析 被引量:1
19
作者 邓燕 苏阳娜 +1 位作者 张慧华 李中跃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749-751,共3页
目的探讨儿童吞气症的临床特征、诊断和治疗。方法回顾分析2014年1月-2018年12月诊治的35例吞气症患儿的临床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35例患儿中男24例、女11例,中位年龄57个月,中位病程3个月。35例患儿均有吞气样动作及腹胀表现,其... 目的探讨儿童吞气症的临床特征、诊断和治疗。方法回顾分析2014年1月-2018年12月诊治的35例吞气症患儿的临床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35例患儿中男24例、女11例,中位年龄57个月,中位病程3个月。35例患儿均有吞气样动作及腹胀表现,其次有腹痛或腹部不适20例(57.14%)、嗳气15例(42.86%)、呕吐11例(31.43%)、稀便10例(28.57%)、肛门排气增多9例(25.71%),其他少见表现为便秘6例(17.14%)、食欲下降5例(14.29%)、体质量下降5例(14.29%)、头痛2例(5.71%)。19例(54.29%)患儿有可疑诱因。主要辅助检查为X线平片发现胃肠道充气明显而无液平。给予针对诱因及病情的宣传教育,减少吞气样动作及对症处理。33例(94.29%)患儿缓解,2例(5.71%)合并智力发育迟缓者疗效不佳;5例(14.29%)症状反复。结论不同年龄儿童均可发生吞气症,且多有一定的诱因,主要表现为弥漫性腹胀及吞气样动作,X线平片胃肠道充气明显而无液平可为其唯一特征,针对诱因的治疗效果更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吞气症 临床表现 诊断 治疗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克罗恩病儿童血生化结果对内镜下疾病活动度的预测分析
20
作者 张慧晖 刘佳 +5 位作者 赵茜茜 胡华建 杨芸 詹学 李中跃 周小勤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583-589,共7页
目的:探讨临床基本血生化结果与克罗恩病(Crohn's disease,CD)患儿内镜下表现的关联性,评估主要阳性血生化结果对内镜下评分的预测作用,以指导临床诊疗及随访。方法:回顾性分析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2012年1月至2019年4月确诊的4... 目的:探讨临床基本血生化结果与克罗恩病(Crohn's disease,CD)患儿内镜下表现的关联性,评估主要阳性血生化结果对内镜下评分的预测作用,以指导临床诊疗及随访。方法:回顾性分析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2012年1月至2019年4月确诊的41例CD患儿,根据儿童CD疾病活动度指数(pediatric Crohn's disease activity index,PCDAI)进行临床严重度评分分为轻度活动组(轻度组,n=17)和中重度活动组(中重度组,n=24),对2组患儿一般情况、主要临床表现、血生化指标、病变部位、内镜下评分(simplified endoscopic activity score for Crohn's disease,SES-CD)、内镜下典型表现及病理典型表现分析,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及相关分析,将主要阳性血生化指标对SES-CD预测效能进行分析。结果:通过主要临床表现分析,发现中重度组患儿较轻度组具有更高的体质量下降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5)。红细胞计数(red blood cell,RBC)、血红蛋白(hemoglobin,Hb)、白蛋白(albumin,ALB)、血小板计数(platelet,PLT)、红细胞沉降率(erythrocyte sedimentation rate,ESR)及SES-CD在2组中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中重度组RBC(3.91±0.15 vs.4.38±0.13,P=0.027)、Hb(91.33±3.67 vs.107.00±3.61,P=0.005)、ALB(33.00±1.27 vs.37.54±1.37,P=0.022)营养指标明显低于轻度组,PLT(492.80±27.10 vs.387.60±31.56,P=0.016)、ESR(78.38±7.39 vs.44.47±5.95,P=0.002)系统炎症指标明显高于轻度组,中重度组SES-CD评分明显高于轻度组(19.50±0.79 vs.11.71±1.09,P<0.001)。通过病变部位分析,中重度组病变在结肠(21/24 vs.9/17,P=0.035)、直肠(23/24 vs.10/17,P=0.011)比例高于轻度组;而2组典型内镜下表现,中重度组在溃疡性表现(24/24 vs.15/17)、增生性表现(17/24 vs.1/17)占比高于轻度组。ROC曲线诊断效能分析发现,PCDAI预测内镜下活动度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positive predictive value,PPV)和阴性预测值(negative predictive value,NPV)均达到100%,PLT预测SES-CD的敏感性和NPV分别为100%和66.67%,而ESR预测SES-CD特异性和PPV分别为76.47%和81.82%。Spearman相关系数分析显示,SES-CD与PCDAI、Hb呈中度相关,与ESR、RBC、ALB呈轻度相关。结论:CD儿童血生化指标中,ESR对SES-CD具有一定相关性和内镜下预测效能,在临床随访及疾病监测中应重点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克罗恩病 内镜 血生化 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