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与自发性肠穿孔临床对比分析 被引量:6
1
作者 王雪秋 陈师 +4 位作者 郭露 胡晓渝 王政力 贺雨 李禄全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871-874,共4页
目的分析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与自发性肠穿孔(SIP)的临床特征。方法回顾分析1996年5月至2016年8月收治的NEC发生肠道穿孔以及同期收治的SIP患儿临床资料,比较两组患儿围生期相关指标,主要合并症或并发症,治疗结局等。结果共纳入... 目的分析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与自发性肠穿孔(SIP)的临床特征。方法回顾分析1996年5月至2016年8月收治的NEC发生肠道穿孔以及同期收治的SIP患儿临床资料,比较两组患儿围生期相关指标,主要合并症或并发症,治疗结局等。结果共纳入101例肠穿孔患儿,NEC组70例、SIP组31例。两组患儿的性别比、生产方式、胎龄、出生体质量、窒息、宫内窘迫、早产和低体质量比例,以及发病日龄、住院天数方面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NEC组患儿病死率高于SIP组,合并或并发低蛋白血症以及败血症的比例均高于SIP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NEC组最常见穿孔部位为大肠,其次为小肠;SIP组最常见穿孔部位为小肠,其次为大肠;NEC组与SIP组患儿穿孔部位及穿孔数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SIP患儿相比,NEC患儿更容易罹患败血症及低蛋白血症,病死率也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坏死性小肠结肠炎 自发性肠穿孔 败血症 低蛋白血症 新生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生儿百日咳临床特征 被引量:12
2
作者 李晓文 王雪秋 李禄全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170-172,共3页
目的探讨新生儿百日咳的临床特征。方法回顾分析2012-2016年收治的29例新生儿百日咳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 29例患儿中仅1例有明确百日咳患者接触史。临床表现有阵发性咳嗽29例(100.0%),咳嗽后呕吐22例(75.9%),痉挛性咳嗽伴青紫16例(55.2... 目的探讨新生儿百日咳的临床特征。方法回顾分析2012-2016年收治的29例新生儿百日咳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 29例患儿中仅1例有明确百日咳患者接触史。临床表现有阵发性咳嗽29例(100.0%),咳嗽后呕吐22例(75.9%),痉挛性咳嗽伴青紫16例(55.2%),鸡鸣样回声7例(24.1%),呼吸暂停4例(13.8%)。15例患儿(51.7%)深部痰培养阳性,共培养出其他病原菌16株;合并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4株。所有患儿均采用阿奇霉素或克林霉素治疗,痊愈19例,好转出院8例,放弃治疗2例。结论新生儿百日咳传染源隐匿,往往无明确百日咳接触史;临床以阵发性咳嗽为主,少有鸡鸣样回声;呼吸道合胞病毒检测阳性者不能完全除外新生儿百日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百日咳 临床特征 新生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早产与足月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临床对比分析 被引量:8
3
作者 刘利 李秋宇 +2 位作者 安瑶 冉亚林 李禄全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1006-1010,共5页
目的:对比分析早产与足月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onatal necrotizing enterocolitis,NEC)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338例NEC临床资料,比较患儿围产期相关信息、NEC诊断后并发症、治疗情况及预后危险因素。结果:早产组94例,足月组... 目的:对比分析早产与足月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onatal necrotizing enterocolitis,NEC)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338例NEC临床资料,比较患儿围产期相关信息、NEC诊断后并发症、治疗情况及预后危险因素。结果:早产组94例,足月组244例,早产组胎膜早破发生率高于足月组;早产组NEC诊断后并发败血症、呼吸衰竭高于足月组;早产组NEC诊断后多巴胺、IVIG使用率及输注红细胞高于足月组(均P<0.05)。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影响早产组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为Ⅲ期NEC(OR=6.725,95%CI=2.153~21.01,P=0.001)及并发败血症(OR=3.78,95%CI=1.204~11.873,P=0.023);足月组为Ⅲ期NEC(OR=7.762,95%CI=3.392~15.23,P=0.000)。结论:NEC在早产、足月儿人群发病的围产期因素、并发症、预后危险因素方面存在差异,早产儿并发症更多。Ⅲ期NEC是导致患儿预后不良的共同危险因素,并发败血症是导致早产患儿预后不良的额外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产儿 足月儿 坏死性小肠结肠炎 临床对比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粪便自诱导分子-2在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临床病情监测中的价值 被引量:10
4
作者 付春燕 王政力 +2 位作者 肖洒 艾青 李禄全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570-574,共5页
目的初步探讨粪便自诱导分子-2(AI-2)监测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病情变化的价值。方法以2017年10月至2018年4月收治的12例NEC患儿为研究对象,并按照胎龄、日龄、生产方式、喂养方式、抗生素使用等选择12例与NEC组患儿匹配的非NEC... 目的初步探讨粪便自诱导分子-2(AI-2)监测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病情变化的价值。方法以2017年10月至2018年4月收治的12例NEC患儿为研究对象,并按照胎龄、日龄、生产方式、喂养方式、抗生素使用等选择12例与NEC组患儿匹配的非NEC新生儿为对照组。NEC诊断时定为急性期,再次开奶3天后定为恢复期。采集NEC急性期、恢复期和对照组的粪便标本,以BB170生物荧光检测法检测粪便AI-2浓度,采用16srDNA高通量测序分析粪便菌群。结果在菌门水平,拟杆菌门比例在NEC组急性期、恢复期和对照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NEC恢复期比例最低。在菌属水平,肠球菌属、拟杆菌属比例在三组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NEC急性期肠球菌属比例最低,恢复期拟杆菌属比例最低。三组粪便AI-2浓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NEC急性期为最低。结论AI-2在监测NEC病情变化方面具有潜在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诱导分子-2 坏死性小肠结肠炎 肠道菌群 新生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双胎配对对照的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3
5
作者 谭易 郭露 +1 位作者 胡晓渝 李禄全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867-870,共4页
目的以双胎间配对对照为基础,分析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发病的危险因素。方法以2005—2016年新生儿重症监护室中的72对双胞胎为研究对象,每对双胞胎中有且只有1例患NRDS,分别为NRDS组和非NRDS组,回顾分析两组间的差异.按照胎龄大... 目的以双胎间配对对照为基础,分析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发病的危险因素。方法以2005—2016年新生儿重症监护室中的72对双胞胎为研究对象,每对双胞胎中有且只有1例患NRDS,分别为NRDS组和非NRDS组,回顾分析两组间的差异.按照胎龄大小,进一步分为胎龄<34周组及胎龄≥34周组,比较两组间性别、出生体质量、分娩顺序,羊水污染、胎膜早破、Apgar评分差异。结果 NRDS组和非NRDS组的性别、出生体质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相比非NRDS组,NRDS组后娩出者(66.7%对33.3%,P<0.001),1分钟Apgar评分≤7分(41.7%对22.2%,P=0. 012)比例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进一步的亚组分析发现,在胎龄≥34周的早产儿中,NRDS组和非NRDS组患儿的分娩顺序及1分钟Apgar评分≤7分比例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胎龄<34周的早产儿中,NRDS组双胎之后分娩者、1分钟Apgar评分≤7分的比例高于非NRD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配对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双胎之后分娩者为NRDS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OR=4.00,95%CI:2.00~8.00,P<0.001)。结论在胎龄<34周的双胞胎中,双胎中后娩出者更易患NRD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 危险因素 双胞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良序贯法在发热新生儿中的应用 被引量:1
6
作者 李萍萍 黄雪霏 +1 位作者 黄栩栩 韦红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641-645,共5页
目的建立基于临床和实验室指标的改良序贯法以评估发热新生儿是否合并感染,并评估其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15年10月-2017年10月入住新生儿病房的230例发热新生儿的临床资料,建立基于临床和实验室指标的改良序贯法,对发热新生儿是否... 目的建立基于临床和实验室指标的改良序贯法以评估发热新生儿是否合并感染,并评估其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15年10月-2017年10月入住新生儿病房的230例发热新生儿的临床资料,建立基于临床和实验室指标的改良序贯法,对发热新生儿是否感染进行评估,并与实验室评分方法相比较。结果 230例足月发热新生儿中诊断为败血症112例(48.7%)。按改良序贯法依次对患儿的一般情况、年龄、尿常规、降钙素原、C反应蛋白和中性粒细胞绝对计数进行评估分类,分类为败血症新生儿的患病率明显高于非败血症者,其识别败血症发热新生儿的灵敏度、阴性预测值、阴性似然比分别为98.2%、94.8%、0.02,实验室评分为66.1%、72.9%、0.40。采用改良序贯法进行评估,2例败血症患儿被错判为非败血症患儿。运用实验室评分法,38例败血症患儿被错判为非败血症患儿。结论改良序贯法可以识别出感染与非感染患儿,对于感染新生儿改良序贯法灵敏度高,相比实验室评分有更高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热新生儿 新生儿败血症 低风险标准 实验室评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构建预测影响先天性食管闭锁预后危险因素评分系统的研究 被引量:6
7
作者 张雪 李秋宇 +2 位作者 安瑶 刘利 李禄全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1011-1015,共5页
目的:构建预测食管闭锁(congenital esophageal atresia,CEA)新生儿院内病死的量化评分系统。方法:比较2004年3月至2016年5月在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收诊的198例CEA患儿相关指标,分析导致CEA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并量化赋值。结果... 目的:构建预测食管闭锁(congenital esophageal atresia,CEA)新生儿院内病死的量化评分系统。方法:比较2004年3月至2016年5月在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收诊的198例CEA患儿相关指标,分析导致CEA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并量化赋值。结果:CEA病死率为18.1%(n=36)。单因素分析发现病死组早产、低出生体质量、吻合口漏、长距型CEA、呼吸衰竭、手术后败血症、呼吸窘迫综合征、气胸及休克患病率高于存活组(P<0.05)。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吻合口漏(OR=10.75,95%CI=3.113~37.128)、呼吸衰竭(OR=4.104,95%CI=2.292~7.355)、手术后败血症(OR=3.564,95%CI=1.516~8.375)、低出生体质量(OR=8.379,95%CI=3.357~20.917)与高病死率有关(P<0.05)。依据各危险变量赋值构建的受试者工作曲线的曲线下面积为0.902,界点分数为2,灵敏度、特异度、阳性及阴性预测值分别为0.861、0.827、0.525、0.964。低危险(0~1分)、中危险(2~4分)、高危险组(≥5分)病死率分别为3.6%、49.1%、100%,3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3.198,P=0.000)。结论:吻合口漏、呼吸衰竭、手术后败血症、低出生体质量与CEA预后不良有关,在总分为8分的本系统中,得分越高预后越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天性食管闭锁 病死率 危险因素 预测评分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足月小样儿早发型血小板减少症围生期危险因素配对对照研究 被引量:6
8
作者 蒋亚君 陈师 +1 位作者 王雪秋 李禄全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40-43,60,共5页
目的探讨足月小样儿早发型血小板减少症(EOT)发病的围生期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08年4月至2014年7月收治的93例EOT足月小样儿为病例组,另选同期住院出生体质量相差<250 g、胎龄相差<3天的非EOT足月小样儿为对照组,采用1:1或1:2配... 目的探讨足月小样儿早发型血小板减少症(EOT)发病的围生期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08年4月至2014年7月收治的93例EOT足月小样儿为病例组,另选同期住院出生体质量相差<250 g、胎龄相差<3天的非EOT足月小样儿为对照组,采用1:1或1:2配对病例对照研究,回顾性收集两组患儿的围生期资料、入院后实验室检查结果等,比较两组患儿的差异。结果病例组的宫内窘迫(41.9%对25.8%,χ2=7.35,P=0.007)、羊水污染(39.8%对27%,χ2=4.66,P=0.031)、早发型败血症(7.5%对1.7%,χ2=4.34,P=0.037)的发生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条件logistics回归分析发现,宫内窘迫(β=0.60,OR=1.82,95%CI=1.04~3.17,P=0.035)、早发型败血症(β=1.69,OR=5.44,95%CI=1.11~26.76,P=0.037)与EOT有关。结论宫内窘迫、早发型败血症为足月小样儿EOT发病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足月小样儿 早发型血小板减少症 宫内窘迫 早发型败血症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早产极低出生体质量儿羊水胎粪污染与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发病的相关性 被引量:23
9
作者 陈师 王雪秋 +4 位作者 胡晓渝 郭露 贺雨 王政力 李禄全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566-569,574,共5页
目的探究早产极低出生体质量儿羊水胎粪污染(MSAF)与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的相关性以及NEC发生的危险因素。方法以2010年1月至2016年10月住院的胎龄<34周、出生体质量<1500g的新生儿为研究对象,按照胎龄相差3天内、出生体... 目的探究早产极低出生体质量儿羊水胎粪污染(MSAF)与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的相关性以及NEC发生的危险因素。方法以2010年1月至2016年10月住院的胎龄<34周、出生体质量<1500g的新生儿为研究对象,按照胎龄相差3天内、出生体质量相差130g内的标准,1:5配对收集MSAF及非MSAF新生儿,回顾分析两组新生儿母孕期基本特征及围生期并发症。结果共收集460例早产极低出生体质量儿,其中41例(8.9%)合并有MSAF,最终纳入MSAF组30例、非MSAF组150例。MSAF组的NEC发生率为26.7%,高于非MSAF组的1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8)。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MSAF(OR=3.39,95%CI=1.35~8.49,P=0.009)和败血症(OR=3.54,95%CI=1.44~8.68,P=0.011)是NEC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MSAF和败血症是早产极低出生体质量儿NEC发生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羊水粪染 坏死性小肠结肠炎 早产儿 极低出生体质量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早发型与晚发型大肠埃希菌败血症临床对比分析 被引量:8
10
作者 谭冬琼 李禄全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510-513,共4页
目的对比分析新生儿早发型与晚发型大肠埃希菌败血症的临床特征及药物敏感性。方法回顾分析2000年9月—2017年5月137例住院大肠埃希菌败血症新生儿的临床资料。按发生败血症时间不同,将其分为早发组(生后72小时内发病)、晚发组(生后72... 目的对比分析新生儿早发型与晚发型大肠埃希菌败血症的临床特征及药物敏感性。方法回顾分析2000年9月—2017年5月137例住院大肠埃希菌败血症新生儿的临床资料。按发生败血症时间不同,将其分为早发组(生后72小时内发病)、晚发组(生后72小时后发病),比较分析两组情况。结果早发组74例、晚发组63例。早发组胎膜早破发生率高于晚发组(21.6%对7.9%),早发组更易发生凝血功能障碍(39.2%对17.5%)、颅内出血(37.8%对19.0%)、呼吸衰竭(29.7%对14.3%)、低血糖(16.2%对4.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间第三代头孢菌素、氨基糖苷类、喹诺酮类、碳青霉烯类抗生素敏感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大肠埃希菌对氨苄青霉素耐药率高达70%,对除头孢他啶外的头孢菌素类抗生素也有较高的耐药率,而对含β-内酰胺酶抑制剂的抗生素的敏感率为71.8%~90.7%,对喹诺酮类抗菌药物、氨基糖苷类的敏感性均>70%,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敏感率高达97%。结论早发型大肠埃希菌败血症的新生儿较晚发型并发症更多。早发型与晚发型新生儿大肠埃希氏菌败血症药物敏感性无明显差异,大肠埃希菌败血症可首选含β-内酰胺酶抑制剂的抗生素,疗效不佳时可选用碳青霉烯类抗生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肠埃希氏菌 抗菌谱 早发型败血症 晚发型败血症 新生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