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8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1991至2017年某儿童专科医院儿童细菌性腹泻病原菌分布变迁 被引量:15
1
作者 朱静 许红梅 +2 位作者 张明强 熊菀 赵瑞秋 《中国循证儿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176-180,共5页
目的:了解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我院)27年儿童细菌性腹泻中肠道病原菌的分布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991年1月1日至2017年12月31日以腹泻起病的住院患儿,送检粪便标本的细菌培养阳性的菌株情况。同一患儿同一次住院期间,如多次... 目的:了解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我院)27年儿童细菌性腹泻中肠道病原菌的分布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991年1月1日至2017年12月31日以腹泻起病的住院患儿,送检粪便标本的细菌培养阳性的菌株情况。同一患儿同一次住院期间,如多次送检粪便标本且分离出相同的菌株,仅纳入第1次的记录进行分析。截取患儿性别、年龄、居住环境,粪便标本中阳性病原菌的类别和检出时间等。结果:33 957份粪便标本中共分离到肠道病原菌2 409株(7.09%),志贺菌属占78.83%(1 899株),其中以福氏志贺菌为主(87.36%,1 659/1 899株),又以福氏Ⅱ型志贺菌多见(97.17%,1 612/1 659株);沙门菌属占13.24%(319株),其中以鼠伤寒沙门菌为主(69.28%,221/319株);致泻性大肠埃希菌占5.06%(122株),其中以致病性大肠埃希菌为主(77.05%,94/122株)。1995年检出率27.67%(249/900株),2000年前(除1992年)检出率均>10%,2000年后检出率<5%;8~10月份病原菌株数和检出率最高。1991至1999年(n=1 860株)、~2008年(n=348株)、~2017年(n=201株)比较,福氏Ⅱ型志贺菌在所有肠道病原菌中的占比由80.48%降至0,鼠伤寒沙门菌占比由4.35%上升至58.71%。婴儿中鼠伤寒沙门菌的占比最高(29.58%),其他年龄段均以福氏Ⅱ型志贺菌占比最高。结论:我院儿童细菌性腹泻的主要病原菌1991至1999年以福氏Ⅱ型志贺菌居多;~2017年以鼠伤寒沙门菌多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细菌性腹泻 病原性细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6—2018年11家儿童医院血流感染革兰阴性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被引量:8
2
作者 景春梅 许红梅 +5 位作者 赵瑞秋 王传清 俞蕙 陈学军 邓慧玲 曹清 《中国抗生素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584-588,共5页
目的分析2016—2018年11家儿童医院血流感染革兰阴性菌的分布及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性。方法根据全国细菌耐药监测网技术要求,对血流感染分离革兰阴性菌进行鉴定和药敏试验,药敏结果按2018年CLSI标准判读。结果 2016—2018年自血标本... 目的分析2016—2018年11家儿童医院血流感染革兰阴性菌的分布及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性。方法根据全国细菌耐药监测网技术要求,对血流感染分离革兰阴性菌进行鉴定和药敏试验,药敏结果按2018年CLSI标准判读。结果 2016—2018年自血标本中共分离病原菌14078株,革兰阴性菌4937株,占35.1%,前5位分离菌依次为大肠埃希菌、嗜麦芽寡养单胞菌、肺炎克雷伯菌、木糖氧化无色杆菌和铜绿假单胞菌。大肠埃希菌对哌拉西林/三唑巴坦、头孢替坦、美罗培南、厄他培南和亚胺培南的耐药率<10%。肺炎克雷伯菌对替加环素、妥布霉素和阿米卡星的耐药率<10%。铜绿假单胞菌和鲍曼不动杆菌对左氧氟沙星、美罗培南和亚胺培南的耐药率分别为12.5%、13.0%、0.4%和40.8%、37.7%和20.0%。结论引起儿童血流感染的革兰阴性菌对常用抗菌药物有不同程度耐药,应高度重视,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培养 儿童 革兰阴性菌 中国儿童细菌耐药监测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庆地区儿童耐药结核病患者耐药情况及临床特征分析 被引量:1
3
作者 龙晓茹 杨汝铃 +3 位作者 张祯祯 许红梅 赵瑞秋 郑改焕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868-875,共8页
目的本研究旨在分析重庆地区耐药结核病(DR-TB)患儿的耐药谱、耐药位点及临床特征。方法以2014年1月至2022年12月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收集的296株结核分枝杆菌(MTB)菌株及其对应患儿为研究对象。采用比例法药物敏感性试验(DST)检... 目的本研究旨在分析重庆地区耐药结核病(DR-TB)患儿的耐药谱、耐药位点及临床特征。方法以2014年1月至2022年12月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收集的296株结核分枝杆菌(MTB)菌株及其对应患儿为研究对象。采用比例法药物敏感性试验(DST)检测耐药性,用全基因组测序(WGS)检测耐药位点。回顾性分析DR-TB患儿的临床特征。结果经比例法DST检测,17.2%(51/296)菌株为DR-TB,WGS未发现新的耐药位点。敏感组240例,耐药组51例。耐药组女性、复治、重症结核病、肺结核合并肺外结核、使用二线药物、治疗失败或死亡比例均高于敏感组,但卡介苗接种率低于敏感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共288例患儿完成胸部CT检查,与敏感组相比,耐药组累及双侧肺部比例更高,累及肺叶数量也更多,更容易累及右下叶,坏死比例也更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敏感组相比,耐药组患儿抗酸染色涂片≥1次阳性的比例更高,T-SPOT.TB阳性率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庆地区儿童DR-TB比例较高,耐药位点与成人相近。女性、复治、未接种卡介苗可能与DR-TB相关,DR-TB患儿肺野受累更广,更易出现肺坏死、扩散至肺外器官并进展为重症,且治疗失败或死亡比例较高。DR-TB患儿整体病原检测阳性率更高,但免疫学检查阳性率偏低,可能存在免疫功能抑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核病 耐药 临床特征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腺病毒感染与肝脏损害的临床病例及病因探讨 被引量:2
4
作者 张颖(综述) 许红梅(审校)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59-263,276,共6页
儿童人腺病毒感染为临床常见的,可能危及生命的疾病。自发现以来,该病毒感染遍布全球,四季均可发病。近期出现多例儿童聚集发病的不明原因重症肝炎,部分患儿因病情危重行肝移植治疗,该病的发生可能与腺病毒感染相关。文章对近10年报道... 儿童人腺病毒感染为临床常见的,可能危及生命的疾病。自发现以来,该病毒感染遍布全球,四季均可发病。近期出现多例儿童聚集发病的不明原因重症肝炎,部分患儿因病情危重行肝移植治疗,该病的发生可能与腺病毒感染相关。文章对近10年报道的儿童腺病毒感染合并肝脏损害的病例进行分析,并探讨病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腺病毒感染 肝功能异常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庆地区儿童诺如病毒基因型别特点研究 被引量:14
5
作者 廖炀 陈军华 +4 位作者 刘作义 彭哲 幸琳琳 张爱华 朱朝敏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242-245,共4页
目的:了解重庆地区儿童诺如病毒(Norovirus,NV)基因型别特点。方法:收集2008年8月至2009年7月全年轮状病毒抗原阴性的急性非细菌性腹泻标本,用real-time RT-PCR方法扩增NV ORF1-ORF2结合区,测序扩增片段后进行比对并分型及构建系统... 目的:了解重庆地区儿童诺如病毒(Norovirus,NV)基因型别特点。方法:收集2008年8月至2009年7月全年轮状病毒抗原阴性的急性非细菌性腹泻标本,用real-time RT-PCR方法扩增NV ORF1-ORF2结合区,测序扩增片段后进行比对并分型及构建系统进化树。结果:全年获得806份标本,共检测出251份为NV阳性标本,其中GⅠ组4例,GⅡ组247例。NV以7~10月份为高发月份,以6~12月龄婴儿最多见。已分型的NV GⅡ基因组(108例)以GⅡ.4/2006b占绝对优势,其构成比达62.96%(68/108),其余次为GⅡ.3占25.93%(28/108);GⅡ.6占6.48%(7/108);GⅡ.2占1.85%(2/108);此外还分别检测出GⅡ.7、GⅡ.12、GⅡ.13各有1例(1/108)。结论:重庆地区NV夏季发病率较高,流行毒株以GⅡ.2006b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诺如病毒 基因分型 婴幼儿 分子流行病学 RT-PC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6—2018年11所医院儿童血培养分离菌的耐药性分析 被引量:19
6
作者 景春梅 许红梅 +21 位作者 赵瑞秋 王传清 俞蕙 邓继岿 赵瑞珍 华春珍 陈英虎 陈学军 陈益平 杨锦红 张婷 张泓 邓慧玲 曹三成 曹清 王星 林爱伟 王世富 赫建华 高巍 黄圆圆 冀旭峰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78-87,共10页
目的了解2016-2018年11所医院儿童血培养阳性细菌的分布及耐药情况。方法根据全国细菌耐药监测网技术要求,对血培养阳性分离菌进行鉴定和药敏试验,按照2018年美国临床和实验室标准化协会(CLSI)标准进行结果判读,用WHONET 5.6软件对数据... 目的了解2016-2018年11所医院儿童血培养阳性细菌的分布及耐药情况。方法根据全国细菌耐药监测网技术要求,对血培养阳性分离菌进行鉴定和药敏试验,按照2018年美国临床和实验室标准化协会(CLSI)标准进行结果判读,用WHONET 5.6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16-2018年自血培养中共分离得病原菌14078株,其中革兰阳性菌9141株,占64.9%;革兰阴性菌4937株,占35.1%,前五位分离菌依次为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克雷伯菌属和肠球菌属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中甲氧西林耐药株(MRSA、MRCNS)的检出率分别为31.6%和81.4%。除四环素外,粪肠球菌对其他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均低于屎肠球菌,肺炎链球菌对青霉素G的耐药率仅为1.6%,未检出耐万古霉素和利奈唑胺的细菌。碳青霉烯类耐药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检出率分别为4.4%和21.5%。结论儿童血培养分离菌以革兰阳性菌为主,MRSA仍然是革兰阳性菌感染中的主要问题。碳青霉烯类耐药的肠杆菌科细菌逐年增加,应加强医院感染防控和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以遏制此类菌株的传播扩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培养 细菌 耐药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2岁以下儿童EB病毒感染的血清流行病学调查 被引量:20
7
作者 汪洋 许红梅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1510-1512,共3页
目的:了解12岁以下儿童EB病毒(Epstein-barr virus,EBV)感染现状及流行病学特点。方法:收集2010年重庆儿童医院539份0~12岁儿童的血清标本,采用ELISA法,对每份血清进行EBVCA-IgG及EBVCA-IgM检测,根据检测结果判断血清标本是否存在EB... 目的:了解12岁以下儿童EB病毒(Epstein-barr virus,EBV)感染现状及流行病学特点。方法:收集2010年重庆儿童医院539份0~12岁儿童的血清标本,采用ELISA法,对每份血清进行EBVCA-IgG及EBVCA-IgM检测,根据检测结果判断血清标本是否存在EBV感染。Excel软件储存数据,运用统计学分析软件SPSS17.0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重庆地区12岁以下儿童EBV新发感染率为9.7%,累计感染率为51.2%。0岁~、0.5岁~、1岁~、3岁~及6~12岁新发感染率分别为20.0%、8.2%、12.4%、4.9%、7.0%;累计感染率分别为70.9%(由于胎传抗体的影响,实际感染率低于该值)、17.6%、33.1%、57.4%、71.6%。结论:重庆地区12岁以下儿童EBV的感染率低于目前公认的我国3~5岁儿童的感染率(90%);也低于2006年北京地区3岁以下儿童的感染率(71%),但仍高于经济发达的西方国家,EBV感染的高峰年龄段在学龄前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B病毒 儿童 流行病学 衣壳抗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2年重庆单中心腹泻患儿感染诺如病毒及其基因型别和重组的研究 被引量:3
8
作者 唐香 陈茹娟 +2 位作者 赖方方 黄爱龙 许红梅 《中国循证儿科杂志》 CSCD 2014年第3期167-171,共5页
目的了解重庆地区门诊腹泻患儿感染诺如病毒(NV)流行株的变迁及基因重组情况。方法采集2012年1~12月就诊于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的疑似病毒性腹泻患儿的粪便标本。采用JVl2/JVl3、GⅠSKF/GⅠSKR(COG2F/GⅡSKR)两对引物,对NV基因组... 目的了解重庆地区门诊腹泻患儿感染诺如病毒(NV)流行株的变迁及基因重组情况。方法采集2012年1~12月就诊于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的疑似病毒性腹泻患儿的粪便标本。采用JVl2/JVl3、GⅠSKF/GⅠSKR(COG2F/GⅡSKR)两对引物,对NV基因组的部分RNA依赖的RNA聚合酶区和衣壳蛋白的N/S区分别进行RT-PCR核酸检测,所有阳性产物进行回收纯化、测序,用DNAstar和MEGA 5.05软件对序列分别进行比对和构建进化树。并将疑似重组株的标本再用JVl2/GⅠSKR(JVl2/GⅡSKR)进行PCR扩增,用SimPlot软件对序列进行重组鉴定。结果 384例腹泻患儿粪便标本进入本文分析,男248例,女136例,年龄(13.1±14.4)个月。①NV阳性84/384例(21.9%),<60月龄组NV阳性构成比为96.4%(81/84)。NV在6、8和9月份检出率较高,3和4月份检出率最低。②84例NV阳性标本capsid的N/S区基因片段测序显示,GⅡ.4 2006b型37例,GⅡ.4 New Orleans 2009型1例,GⅡ.4 Sydney 2012型27例,GⅡ.3型12例,GⅡ.6型3例,GⅡ.13型3例,GⅡ.5型1例;1~7月份GⅡ.4 2006b型为主要流行株,8~12月GⅡ.4Sydney 2012型为主要流行株;③共检出44株重组株,分别是GⅡ.e/GⅡ.4 Sydney 2012型27株、GⅡ.7/GⅡ.6型1株、GⅡ.22/GⅡ.5型1株、GⅡ.12/GⅡ.3型12株,GⅡ.16/GⅡ.13型3株。结论重庆地区NV重组现象非常明显,2012年8~12月NV优势株逐渐由GⅡ.4 2006b型转为GⅡ.e/GⅡ.4 Sydney 2012型的重组株,并检出GⅡ.22/GⅡ.5型和GⅡ.16/GⅡ.13型2种新型重组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诺如病毒 基因分型 重组 进化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庆市303例儿童流行性乙型脑炎的临床特征 被引量:4
9
作者 许丽娟 朱朝敏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1057-1059,1062,共4页
目的分析重庆地区流行性乙型脑炎的临床特征。方法运用回顾性调查研究的方法,收集2007-2010年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住院的流行性乙型脑炎患儿资料,分析其临床特征。结果 303例患儿,男女比例2.03∶1,1~4岁115例,4~7岁103例,7~10... 目的分析重庆地区流行性乙型脑炎的临床特征。方法运用回顾性调查研究的方法,收集2007-2010年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住院的流行性乙型脑炎患儿资料,分析其临床特征。结果 303例患儿,男女比例2.03∶1,1~4岁115例,4~7岁103例,7~10岁43例,发病季节7-9月分别为77、207和19例。未接种疫苗与接种疫苗比为8.7∶1,发病地区分布35个区县。普通型180例,占59.4%﹔重型100例,占33.0%﹔极重型23例,占7.6%.临床表现发热303例(100%)、意识障碍252例(83.2%)、抽搐214例(70.6%)、呕吐137例(45.2%)及头痛112例(37.0%)。血清与脑脊液乙脑抗体lgM阳性率分别为44.61%和79.21%,异常脑电图、头颅CT及头颅MRI分别占98.1%、53.0%和68.3%。47.2%病例在住院过程中出现并发症,出院时好转98.3%,5例死亡。结论重庆市流行性乙型脑炎常见于7月、8月,均为农村地区且大多数无疫苗接种史,以普通型为主。临床表现主要有发热、抽搐及意识障碍,多伴有脑电图、头颅CT及头颅MRI异常,脑脊液乙脑抗体lgM阳性率高于血清,大多数病例预后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流行性乙型脑炎 临床表现 重庆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结核感染T细胞斑点试验、涂片检查和结核菌素试验在儿童结核病诊断中的价值 被引量:33
10
作者 刘珍敏 赵瑞秋 许红梅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282-287,共6页
目的评价结核感染T细胞斑点试验(T-SPOT.TB)、涂片检查和结核菌素试验(TST)在儿童结核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对2015年1月—12月299例疑似结核病住院患儿回顾性研究,比较三种检测方法在儿童结核病中的诊断价值。结果 299例患儿中,结核病患... 目的评价结核感染T细胞斑点试验(T-SPOT.TB)、涂片检查和结核菌素试验(TST)在儿童结核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对2015年1月—12月299例疑似结核病住院患儿回顾性研究,比较三种检测方法在儿童结核病中的诊断价值。结果 299例患儿中,结核病患儿135例(确诊52例和临床诊断83例),非结核病患儿164例;T-SPOT.TB、涂片检查和TST诊断结核病的灵敏度分别为78.20%、24.24%、42.98%(P<0.001),特异度分别为97.56%、100%、96.52%(P=0.107);约登指数分别为75.76%、24.24%、39.50%;阳性预测值分别为96.30%、100%、96.52%;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4.66%、55. 36%、68. 14%。≤5岁组灵敏度T-SPOT.TB、涂片检查、TST分别为67. 35%、20. 83%、51. 28%,> 5岁组分别为84. 52%、38. 67%、26. 19%。在肺结核组及肺外结核组, T-SPOT.TB灵敏度分别为86. 02%、60%,其次为TST 44. 71%、37. 93%,涂片仅为27. 96%、18. 42%。仅肺结核组及含肺结核的多脏器结核组中,T-SPOT.TB灵敏度分别为83. 87%、90. 32%,TST 53. 45%、25. 93%,涂片检查27. 41%、29. 03%。结论 T-SPOT.TB具有较高的灵敏度、特异度、约登指数、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在不同年龄组、肺结核或肺外结核儿童T-SPOT.TB均有较高的敏感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核病 结核感染T细胞斑点试验 涂片检查 结核菌素试验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4年重庆地区511例急性腹泻儿童中诺如病毒腹泻流行特点与分子亚型鉴定 被引量:9
11
作者 乔英琴 余凤 +1 位作者 陈婉冰 许红梅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01-106,共6页
目的了解2014年重庆地区诺如病毒(norovirus,NV)感染所致儿童急性腹泻的感染现状、流行基因型以及发生基因重组情况。方法 2014年在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门诊检验科收集符合纳入条件的腹泻标本511例,采用RT-PCR分别对NV GⅠ和GⅡ... 目的了解2014年重庆地区诺如病毒(norovirus,NV)感染所致儿童急性腹泻的感染现状、流行基因型以及发生基因重组情况。方法 2014年在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门诊检验科收集符合纳入条件的腹泻标本511例,采用RT-PCR分别对NV GⅠ和GⅡ基因组的衣壳蛋白区进行扩增、测序,并对序列进行基因分型及构建进化树;为进行重组分析,再次对NV阳性标本的RdRp区和capsid区同时进行扩增,并用Sim Plot进行重组鉴定。结果共收集到符合条件的标本511例(男性290例,女性221例),检出NV GⅡ型67例,NV检出率为13.1%;8~10月为NV检出高峰,阳性率最高的年龄组为7~12月龄。67例NV阳性标本在capsid区测序成功,检测到5种基因型,依次是GⅡ.4 Sydney 2012型42例(62.7%),GⅡ.3型8例(11.9%)和GⅡ.17型8例(11.9%),GⅡ.6型7例(10.4%),GⅡ.14型2例(3.0%)。59例NV病毒阳性标本同时在RdRp区和capsid区测序成功,共检测到52例重组株,4种重组型分别是GⅡ.e/GⅡ.4 Sydney 2012型42例、GⅡ.12/GⅡ.3型6例、GⅡ.7/GⅡ.6型2例、GⅡ.7/GⅡ.14型2例。结论 2014年重庆地区NV检出率为13.1%,GⅡ.4 Sydney 2012为最主要流行基因型,且NV重组现象十分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诺如病毒 腹泻 基因型 基因重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乙肝病毒B亚型感染儿童不同HBeAg状态下CP基因变异测定 被引量:3
12
作者 毛国强 朱朝敏 许红梅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251-253,共3页
目的了解HBV基因型B/adw2型的慢性HBV感染儿童不同血清HBeAg状态下HBVC区启动子基因的变异。方法选择HBV基因型为B型/血清型adw2的慢性HBV感染儿童64例,按血清HBeAg不同状态分为血清e抗体阳性组(n=34)和e抗原阳性组(n=30)2组,以HBVDNA... 目的了解HBV基因型B/adw2型的慢性HBV感染儿童不同血清HBeAg状态下HBVC区启动子基因的变异。方法选择HBV基因型为B型/血清型adw2的慢性HBV感染儿童64例,按血清HBeAg不同状态分为血清e抗体阳性组(n=34)和e抗原阳性组(n=30)2组,以HBVDNA为模板行PCR反应扩增S区序列(确定HBV基因型)及C区启动子(CP)基因片断,CP基因片断经胶回收纯化后,应用T-A克隆技术构建重组质粒pGEM-CP,经蓝白斑筛选,阳性克隆以凝胶电泳、双酶切及PCR验证后将鉴定正确的克隆测序,将测序结果与Entrezdata-base中血清亚型及基因型相同的HBV序列相比较并进行分析。结果S区基因测序结果证实64例儿童感染的HBV基因型均为B型/血清型adw2。CP基因测序结果证实2组均有CP基因变异,血清e抗体阳性组CP变异率(29.41%)高于e抗原阳性组(6.67%)(P<0.05)。e抗体阳性组有4个变异热点,而e抗原阳性组无变异热点。结论慢性乙肝病毒B亚型感染儿童存在CP基因变异,且可能与e抗原血清转换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病毒 儿童 C区启动子 血清e抗原 血清e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儿童细菌耐药监测组2018年儿童细菌感染及耐药监测 被引量:62
13
作者 付盼 王传清 +20 位作者 俞蕙 许红梅 景春梅 邓继岿 赵瑞珍 华春珍 陈英虎 陈学军 张婷 张泓 陈益平 杨锦红 林爱伟 王世富 曹清 王星 邓慧玲 曹三成 郝建华 高巍 黄园园 《中国循证儿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321-326,共6页
目的了解目前中国大陆儿童细菌感染和耐药现状。方法菌株资料来源于2018年1月1日至12月31日中国大陆11所三级甲等儿童医院。细菌抗生素敏感性试验采用自动化仪器法及KB纸片法,肺炎链球菌青霉素药物敏感试验采用E-test法,结果判断采用美... 目的了解目前中国大陆儿童细菌感染和耐药现状。方法菌株资料来源于2018年1月1日至12月31日中国大陆11所三级甲等儿童医院。细菌抗生素敏感性试验采用自动化仪器法及KB纸片法,肺炎链球菌青霉素药物敏感试验采用E-test法,结果判断采用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委员会(CLSI)2017年判断标准。结果共对62212临床分离株进行监测,革兰阳性菌和阴性菌的比例分别为42.2%和57.8%。前5位分离株分别是:肺炎链球菌(12.9%)、大肠埃希菌(12.4%)、流感嗜血杆菌(11.8%)、金黄色葡萄球菌(10.3%)和卡他莫拉菌(7.2%)。金黄色葡萄球菌是新生儿最主要的致病菌(17.0%)。57.0%的标本来源于呼吸道,其中下呼吸道主要致病菌为肺炎链球菌,上呼吸道主要致病菌为化脓性链球菌。肠杆菌科细菌中耐碳青霉烯类药物(CRE)的比例为8.7%,其中新生儿组CRE检出率远高于非新生儿组(16.8%vs 7.2%)。CRE总体耐药率较高,对Ⅰ~Ⅳ类头孢类和酶抑制剂复合制剂耐药率均>85%。鲍曼不动杆菌中,碳青霉烯类耐药的鲍曼不动杆菌(CR-ab)比例为63.2%,非新生儿组中检出率(69.7%)高于新生儿组(35.2%)。碳青霉烯类耐药的铜绿假单胞菌的比例为27.2%,在新生儿组和非新生儿组检出率分别为25.0%和27.3%,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的比例分别为34.9%和77.3%。化脓性链球菌对青霉素不敏感率0.1%,非脑脊液来源的肺炎链球菌中青霉素不敏感菌株(PNSP)比例为21.3%。流感嗜血杆菌β-内酰胺酶阳性检出率为61.1%。结论呼吸道感染占儿童细菌性感染的首位。碳青霉烯类耐药菌对多种抗生素呈现高水平耐药,新生儿组CRE比例高于非新生儿组,CR-ab比例低于非新生儿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菌 耐药 儿童 中国儿童细菌耐药检测组 2018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某儿童医院鲍曼不动杆菌的临床来源特点及耐药性分析 被引量:8
14
作者 陈金莲 刘泉波 《中国抗生素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573-578,共6页
目的对某儿童医院鲍曼不动杆菌的临床来源特征及耐药性进行分析,为临床院感防控、抗生素的合理使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收集2018—2020年在某儿童医院住院的鲍曼不动杆菌培养阳性的患儿的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患儿的一般情况、标本来源、... 目的对某儿童医院鲍曼不动杆菌的临床来源特征及耐药性进行分析,为临床院感防控、抗生素的合理使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收集2018—2020年在某儿童医院住院的鲍曼不动杆菌培养阳性的患儿的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患儿的一般情况、标本来源、检出科室分布、基础疾病、并发症、耐药情况及感染多重耐药菌的危险因素。结果共纳入标本309例,多重耐药菌有95例,非多重耐药菌214例。男女比例1.51:1,平均年龄1.59岁,其中1岁以下的有69.6%(215/309)。标本来源以痰液81.9%(253/309)为主,其次为血液(6.5%,20/309)、皮肤分泌物(3.9%,12/309)。前4位检出科室为新生儿科(35.9%,111/309)、重症医学科(27.5%,85/309)、呼吸科(5.5%,17/309)及血液科(4.5%,14/309)。合并基础疾病者有117人,其中前3种基础疾病分别为先天性心脏病(38.5%,45/117)、外科术后(15.4%,18/117)及血液肿瘤系统恶性疾病(14.5%,17/117)。165例患儿发生脏器功能衰竭,其中呼吸衰竭(48.5%,150/309)、感染性休克(6.8%,21/309)、多器官功能衰竭(1.6%,5/309)。检出的鲍曼不动杆菌对头孢曲松、头孢他啶及头孢吡肟的耐药率在30%以上,对亚胺培南、美罗培南的耐药率分别为30.0%和30.1%,对头孢哌酮/舒巴坦、氨苄西林/舒巴坦及左氧氟沙星的耐药率为26.3%、29.8%及25.3%,对阿米卡星、复方磺胺甲恶唑及环丙沙星的耐药率为22%、23.8%及17.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有创呼吸机、免疫抑制剂的使用及留置导尿管为鲍曼不动杆菌定植或感染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鲍曼不动杆菌在儿童中以呼吸系统定植或感染为主,1岁以下小婴儿多见。检出的鲍曼不动杆菌应区分其为定植或感染,感染者应根据药敏试验合理选用抗生素。在临床工作中应严格把控有创呼吸机、留置尿管等侵入性操作的适应症,加强手卫生及消毒隔离措施,减少多重耐药菌的产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鲍曼不动杆菌 临床特点 耐药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侵袭性肺部真菌感染195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3
15
作者 徐贝雪 刘泉波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584-588,共5页
目的分析侵袭性肺部真菌感染(IPFI)患儿的临床资料,为儿童IPFI的早期识别和诊断提供帮助。方法回顾性分析195例IPFI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195例患儿中男123例、女72例;中位年龄9.5(0.9~62.0)月,新生儿(<28 d)52例,婴幼儿(28 d~3岁)79... 目的分析侵袭性肺部真菌感染(IPFI)患儿的临床资料,为儿童IPFI的早期识别和诊断提供帮助。方法回顾性分析195例IPFI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195例患儿中男123例、女72例;中位年龄9.5(0.9~62.0)月,新生儿(<28 d)52例,婴幼儿(28 d~3岁)79例,年长儿(3~18岁)64例。新生儿基础疾病以早产儿居多(75.0%),婴幼儿免疫缺陷病较多(20.3%),年长儿血液系统疾病较多(31.3%)。不同年龄组间两联抗生素使用、血液净化或透析、留置胃管、使用糖皮质激素、化疗或其他免疫抑制剂治疗、胃肠外营养的比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原菌以白色假丝酵母菌为主(69.2%),不同年龄组间白色假丝酵母菌、热带假丝酵母菌和曲霉菌的比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念珠菌对唑类抗真菌药耐药率较高,对两性霉素B和5-氟胞嘧啶耐药率较低。结论儿童侵袭性肺部真菌感染以婴幼儿居多,不同年龄段基础疾病及侵袭性因素有差异,病原菌以念珠菌居多,菌种分布可能与年龄有关,念珠菌对唑类耐药率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侵袭性肺部真菌感染 病原菌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庆婴幼儿轮状病毒分子流行病学特征及相关临床资料分析 被引量:20
16
作者 廖炀 陈军华 +2 位作者 朱朝敏 许红梅 刘作义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77-80,共4页
目的研究重庆地区婴幼儿轮状病毒的分子流行病学特征和相关临床资料分析。方法收集2008年10月至2009年2月在重庆儿童医院就诊的患非细菌性急性腹泻的婴幼儿大便和问卷。先用胶体金法检测轮状病毒抗原,并经RT-PCR(逆转录PCR)方法证实为... 目的研究重庆地区婴幼儿轮状病毒的分子流行病学特征和相关临床资料分析。方法收集2008年10月至2009年2月在重庆儿童医院就诊的患非细菌性急性腹泻的婴幼儿大便和问卷。先用胶体金法检测轮状病毒抗原,并经RT-PCR(逆转录PCR)方法证实为轮状病毒,然后用巢式RT-PCR方法进行VP7(G)、VP4(P)基因分型并分析相关临床资料。结果共收集到507份大便标本,胶体金法检测轮状病毒抗原阳性率50.69%(257/507)。147份轮状病毒VP6基因阳性标本中G分型结果:G1型占40.14%(59/147);G2型6.80%(10/147);G3型17.01%(25/147);G4型2.04%(3/147);G9型0.68%(1/147);尚有49份未能分型,占33.33%(49/147)。P分型结果:P[8]型占60.54%(89/147);P[4]型占6.12%(9/147);P[9]型和P[10]型各有1例,分别占0.68%(1/147);尚有47份未能分型。G、P型别组合最常见的是G1/P[8]型,占58.93%(33/56)。各G、P型别间临床症状比较无统计学差异。结论G、P分型结果与其他地区明显不同,G分型显示出多样性特点,P分型仍以P[8]型占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泻 婴幼儿 轮状病毒感染 轮状病毒属 基因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22例儿童结核性脑膜炎的临床特征及其预后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10
17
作者 杨汝铃 龙晓茹 +3 位作者 张祯祯 郑改焕 赵瑞秋 许红梅 《中国防痨杂志》 CAS CSCD 2020年第10期1053-1060,共8页
目的探讨分析儿童结核性脑膜炎(tuberculous meningitis,TBM)的临床特征及其预后影响因素。方法参照TBM诊断标准纳入2015年1月至2019年1月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收治的222例TBM患儿,通过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评估患儿临... 目的探讨分析儿童结核性脑膜炎(tuberculous meningitis,TBM)的临床特征及其预后影响因素。方法参照TBM诊断标准纳入2015年1月至2019年1月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收治的222例TBM患儿,通过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评估患儿临床各种指标及因素对预后转归(治疗后6个月)的影响。结果222例患儿中,129例(58.11%)患儿预后良好,93例预后差,其中7例死亡。男童117例(52.70%),中位年龄6岁,其中<5岁者107例(48.20%);108例(4865%)有与结核病患者的密切接触史;110例(49.55%)确诊时长>21 d;137例(61.71%)患儿存在营养不良;205例(92.34%)结核病灶累及2个及以上部位或脏器,并以并发肺结核最常见[200例(90.09%)];病情分期(按照GCS评分)为Ⅱ期和Ⅲ期的患儿有144例(64.87%)。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脑脊液葡萄糖及氯化物含量高是患者预后良好的保护因素[OR(95%CI)=0.444(0.257~0.769);OR(95%CI)=0.914(0.854~0.980)],两者含量越高预后不良的发生率越低;而意识改变、性格改变、脑积液和梗阻性脑积液的高发生率则是患者发生不良预后的危险因素[OR(95%CI)=6.969(2283~21.277);OR(95%CI)=2.531(1.105~5.796);OR(95%CI)=3.429(1.546~7.604);OR(95%CI)=10.233(1.059~98.886)]。结论TBM患儿预后差的发生率和死亡率均较高,积极寻找结核病密切接触史和其他脏器结核感染证据有助于TBM的早期诊断,改善患儿营养不良、降低脑积液的发生率则有助于改善TBM患儿的预后转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核 脑膜 儿童 疾病特征 预后 因素分析 统计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轮状病毒感染乳鼠致病机制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1
18
作者 陈军华 解元元 +1 位作者 凌华 刘作义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2期1230-1233,共4页
目的研究轮状病毒(rotavirus,RV)腹泻发病机制。方法生后7d乳鼠经口感染猴RV(SA-11)后不同时间点取小肠组织,观察形态学改变并用软件(Image pro plus5.1,IPP5.1)测定;免疫组化染色观察RV抗原分布;Phalloi-dine染色观察小肠绒毛丝状肌动... 目的研究轮状病毒(rotavirus,RV)腹泻发病机制。方法生后7d乳鼠经口感染猴RV(SA-11)后不同时间点取小肠组织,观察形态学改变并用软件(Image pro plus5.1,IPP5.1)测定;免疫组化染色观察RV抗原分布;Phalloi-dine染色观察小肠绒毛丝状肌动蛋白分布;肠上皮细胞原位凋亡检测。结果乳鼠感染RV后小肠绒毛轻度充血水肿、上皮细胞广泛空泡状变性,顶部大量脂滴样结构,微绒毛排列紊乱或脱落,而细胞间连结未见明显结构改变;RV抗原分布主要在小肠绒毛的上部;肠组织丝状肌动蛋白含量有明显减少;小肠上皮细胞凋亡增加。结论RV主要感染小肠成熟绒毛上皮细胞;腹泻的发生与小肠绒毛上皮细胞骨架损害、微绒毛损害、细胞凋亡脱落和绒毛萎缩相关,但与肠上皮细胞间连接损害关系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轮状病毒 腹泻 乳鼠 动物模型 发病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结核分枝杆菌北京基因型菌株与重庆地区结核患儿耐药表型的相关分析 被引量:8
19
作者 彭哲 朱朝敏 +1 位作者 幸琳琳 刘芮汐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3期2545-2548,共4页
目的研究结核分枝杆菌北京基因型菌株与结核患儿耐药表型及其相关因素。方法采用定向缺失多重酶链聚合反应技术(deletion-targeted multiplex PCR,DTM-PCR)对从143例患儿分离得到的结核分枝杆菌进行北京基因型菌株鉴定,并使用绝对浓度... 目的研究结核分枝杆菌北京基因型菌株与结核患儿耐药表型及其相关因素。方法采用定向缺失多重酶链聚合反应技术(deletion-targeted multiplex PCR,DTM-PCR)对从143例患儿分离得到的结核分枝杆菌进行北京基因型菌株鉴定,并使用绝对浓度法进行药敏实验。收集患者的性别、年龄、居住地、卡介苗接种史和结核性脑膜炎病史等相关因素资料。采用χ2检验和Fisher确切概率法分析北京基因型与相关因素以及耐药表型之间的关系。结果在143株结核分枝杆菌中,91株为北京基因型,占63.6%,北京基因型菌株与年龄、性别、居住地、卡介苗接种和结核性脑膜炎无关(P>0.05)。北京基因型菌株在耐链霉素菌株(16.5%,15/91)和耐异烟肼菌株(15.4%,14/91)中的比例显著高于非北京基因型(3.8%,2/52;3.8%,2/52)(P<0.05)。结论北京基因型菌株是重庆地区儿童结核患者中流行的优势菌群,患儿的年龄、性别、居住地、是否接种卡介苗和是否为结核性脑膜炎与北京基因型菌株无关,感染北京基因型菌株的结核患儿更易出现链霉素和异烟肼耐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核分枝杆菌 耐药性 基因分型 北京家族基因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庆地区胆汁淤积型婴儿肝炎综合征病因研究 被引量:7
20
作者 赵瑞秋 管小琴 +1 位作者 罗治国 许红梅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1547-1549,共3页
目的:明确重庆地区胆汁淤积型婴儿肝炎综合征(Infantile hepatitis syndromeI,HS)的病因诊断。方法:ELISA常规检测血清HCMV-IgM、弓形体-IgM、RuV-IgM、HSV-IgM、甲乙丙戊肝炎病毒标志物,肝活检行光镜和电镜诊断,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 目的:明确重庆地区胆汁淤积型婴儿肝炎综合征(Infantile hepatitis syndromeI,HS)的病因诊断。方法:ELISA常规检测血清HCMV-IgM、弓形体-IgM、RuV-IgM、HSV-IgM、甲乙丙戊肝炎病毒标志物,肝活检行光镜和电镜诊断,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肝组织HCMV极早期抗原(Immediate earlyantigenI,EA)和早期抗原(Earlyantigen,EA)、HBcAg、胆盐输出泵(Bile salt exportpump,BSEP)和多重耐药相关蛋白3(Multidrug resistance 3,MDR3)。结果:36例胆汁淤积型IHS中人巨细胞病毒(Human cy-tomegalovirus,HCMV)肝炎10例;HCMV肝炎合并风疹病毒(Rubella virus,RuV)感染1例;HCMV肝炎合并单纯疱诊病毒(Her-pds simplex virus,HSV)感染1例;HCMV、HSV和RuV混合感染1例;胆道闭锁7例[5例合并HCMV感染,1例合并HCMV和乙肝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感染];糖原累积病2例;尼曼皮克病合并HCMV肝炎1例;分类不明脂质代谢障碍1例;HCMV肝炎合并疑诊线粒体肝病1例;HCMV肝炎合并疑诊铁沉积病1例;疑诊脂质代谢障碍、胆汁酸代谢障碍和进行性家族性肝内胆汁淤积Ⅰ型(Progressive familial intrahepatic cholestasis,PFICⅠ)各1例;7例病因仍不清。结论:HCMV肝炎是重庆地区胆汁淤积型IHS的首要原因,存在与其他病毒合并感染和参与代谢性肝病发病的现象。肝组织学检查可作为早期诊断胆道闭锁的补充,电镜检查有助于某些遗传代谢性肝病的诊断。暂未在重庆地区胆汁淤积型IHS中发现BSEP和MDR3基因变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婴儿肝炎综合征 胆汁淤积型 组织形态学 巨细胞病毒 即刻早期抗原 早期抗原 胆盐输出泵 多重耐药相关蛋白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