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1篇文章
< 1 2 1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控瘤治疗对儿童及青少年肿瘤患者卵巢功能的影响
1
作者 王敏 王珊 《临床儿科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306-311,共6页
近年来,随着控瘤治疗方案的不断改善,儿童及青少年肿瘤患者长期生存率显著提高。因此其远期生存质量逐渐得到重视,尤其是对于女性患儿,由于生育需求,内分泌生殖问题更是备受关注。控瘤治疗可能导致卵巢功能不全,影响青春期发育、生殖功... 近年来,随着控瘤治疗方案的不断改善,儿童及青少年肿瘤患者长期生存率显著提高。因此其远期生存质量逐渐得到重视,尤其是对于女性患儿,由于生育需求,内分泌生殖问题更是备受关注。控瘤治疗可能导致卵巢功能不全,影响青春期发育、生殖功能等,目前尚缺乏研究系统性地阐述控瘤治疗对患儿卵巢功能的影响及机制。本研究根据已有文献资料,总结控瘤治疗对儿童及青少年卵巢功能的影响、作用机制以及保护措施,论述目前此研究领域的局限性和未来突破点,期望能促进控瘤治疗策略的完善,保留患儿的生殖功能,提高其生存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控瘤治疗 卵巢功能 机制 保护措施 儿童 青少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中心治愈性栓塞儿童脑动静脉畸形的血管构筑特征分析
2
作者 高文龙 于增鹏 +2 位作者 唐俊 吴宣萱 梁平 《临床小儿外科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14-119,共6页
目的本研究旨在归纳总结单中心治愈性血管内栓塞治疗儿童脑动静脉畸形(cerebral arteriovenous malformation,cAVM)的血管构筑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神经外科于2018年9月至2023年8月期间诊治的36例治愈性栓塞cAV... 目的本研究旨在归纳总结单中心治愈性血管内栓塞治疗儿童脑动静脉畸形(cerebral arteriovenous malformation,cAVM)的血管构筑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神经外科于2018年9月至2023年8月期间诊治的36例治愈性栓塞cAVM患儿临床资料,并与同期诊治的81例非治愈性栓塞患儿临床资料进行对比,总结分析获得治愈性栓塞患儿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征、血管构筑特征以及手术相关资料。结果36例获得治愈性栓塞的cAVM患儿中,男26例、女10例;发病年龄最小4个月,最大15岁;畸形团以幕上(28/36,77.8%)、小型(23/36,63.9%)、浅部(23/36,63.9%)、非功能区(27/36,75.0%)为主;供血动脉以浅动脉(29/36,80.5%)、单支供血(27/36,75.0%)和无扩张及狭窄结构异常(28/36,77.8%)为主;静脉引流以浅静脉(26/36,72.2%)、单支引流(31/36,86.1%)和无扩张及狭窄结构异常(30/36,83.3%)为主;Spetzler-Martin(SM)分级Ⅰ级18例,Ⅱ级14例,Ⅲ级4例;2例(2/36,5.6%)发生出血性并发症,1例(1/36,2.8%)发生缺血性并发症;出院时改良Rankin量表(modified Rankin Scale,mRS)评分为0~2分34例(34/36,94.4%),≥3分2例(2/36,5.6%);出院后平均随访35.5个月,末次随访时mRS评分为0~2分35例(35/36,97.2%),≥3分1例(11/36,2.8%)。治愈性栓塞与非治愈性栓塞患儿在cAVM大小(χ^(2)=7.571,P=0.014)及病变部位深浅(χ^(2)=4.263,P=0.039)上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病变部位为幕上或幕上(χ^(2)=0.183,P=0.668)、功能区或非功能区(χ^(2)=0.145,P=0.704)上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治愈性栓塞治疗儿童cAVM预后较好。SM分级较低,且血管构筑较简单的患儿容易实现治愈性栓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动静脉畸形 血管内治疗 栓塞 治疗性 血管构筑特征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皮肤减张器在儿童皮肤脓肿切开引流术后伤口愈合中的应用研究
3
作者 韦兵婷 杨陈 +3 位作者 谢铭静 熊杨 吴婷婷 张学兵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674-681,共8页
目的:评价皮肤减张器在儿童皮肤脓肿切开引流术后伤口愈合中的应用效果,并探讨其最佳干预时机。方法:将2023年9月至2024年9月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外科门诊就诊的皮肤脓肿患儿50例,按就诊日期的奇偶数分为2组,奇数日期就诊的26例为... 目的:评价皮肤减张器在儿童皮肤脓肿切开引流术后伤口愈合中的应用效果,并探讨其最佳干预时机。方法:将2023年9月至2024年9月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外科门诊就诊的皮肤脓肿患儿50例,按就诊日期的奇偶数分为2组,奇数日期就诊的26例为试验组;偶数日期就诊的24例为对照组,2组均在脓肿切开引流术后,使用相同的抗感染敷料换药,待伤口渗液减少、基底出现新鲜肉芽组织时,试验组开始使用皮肤减张器对伤口进行逐渐拉拢闭合,对照组采用连续换药至伤口完全自然愈合。比较2组的伤口愈合时间、愈合速度及总换药费用;并通过线性回归及限制性立方样条曲线(restricted cubic spline,RCS),分析皮肤减张器的介入时间与伤口愈合时间之间的关系。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的伤口愈合时间明显缩短、伤口愈合速度明显增快以及总换药费用也相对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多元线性回归模型显示皮肤脓肿感染范围的面积、皮肤减张器的介入时间与伤口愈合时间之间均存在较强相关性(P<0.05);在RCS模型中,校正感染范围面积后的结果显示,皮肤减张器的介入时间与伤口愈合时间存在明显线性剂量反应关系(PNonlinear=0.406),伤口愈合时间随介入时间的缩短而缩短(P<0.001)。结论:皮肤减张器对儿童皮肤脓肿切开引流后的伤口愈合有益,建议在伤口感染控制后尽早开始使用,以促进伤口的早期愈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肤减张器 儿童皮肤脓肿 伤口护理 限制性立方样条曲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管内介入治疗儿童脑血管病的临床进展与思考
4
作者 唐俊 梁平 《临床小儿外科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01-108,共8页
儿童脑血管病是影响儿童大脑和脊髓血管的一组疾病,是一类危及儿童生命并可能导致长期严重致残的神经系统危重症。近年来,关于血管内治疗(endovascular therapy,EVT)儿童脑血管病的报道和关注逐渐增多。虽然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EVT的可... 儿童脑血管病是影响儿童大脑和脊髓血管的一组疾病,是一类危及儿童生命并可能导致长期严重致残的神经系统危重症。近年来,关于血管内治疗(endovascular therapy,EVT)儿童脑血管病的报道和关注逐渐增多。虽然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EVT的可行性和安全性,但目前仍然缺乏针对儿童人群的EVT指南或标准来指导儿童患者的适应证选择、神经介入材料的选择、手术技术以及术后护理等。由于儿童人群自身具有血管细小、脆性大的特性,且儿童脑血管病的发病原因大多与成人不同,儿童神经外科医师和神经介入医师在选择EVT时必须考虑患儿脑血管条件、合并疾病、侧支血管、影像参数以及预期结果等的差异。本文通过文献回顾,并结合笔者多年脑血管病救治经验,阐述EVT治疗儿童脑血管病的最新进展,并提出思考,认为通过建立区域儿童脑卒中团队、普及儿童脑血管病知识、筛选合适的儿童患者,大部分脑血管病患儿将从中受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血管病 缺血性卒中 出血性卒中 血管内治疗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引导下微波消融治疗儿童甲状腺结节的临床疗效分析
5
作者 胡彩辉 陈镜宇 +3 位作者 郑陈鹏 唐毅 赵珍珍 孔祥如 《临床小儿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62-266,共5页
目的初步探讨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微波消融治疗儿童甲状腺良性结节的安全性、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1月至2022年12月在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接受超声引导下微波消融治疗的9例甲状腺良性结节患儿临床资料。观察指标包括手术... 目的初步探讨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微波消融治疗儿童甲状腺良性结节的安全性、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1月至2022年12月在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接受超声引导下微波消融治疗的9例甲状腺良性结节患儿临床资料。观察指标包括手术情况(切口大小、总手术时长、消融时长、术中出血量及是否输血等)、疼痛评分、甲状腺功能及超声相关指标。医师根据FACES(Wong-Baker pain rating scale)脸谱疼痛法评估患儿一般情况,术后采用超声造影评估消融率,常规超声随访结节体积变化以评估疗效,并记录术中、术后的不良反应及并发症。结果9例患儿(共14个结节)总手术时长为(45.11±4.85)min(23~65 min),消融时长为(188.89±50.37)s(40~500 s),术中出血量为(0.3±0.03)mL(0.1~0.4 mL)。患儿术后12 h FACES评分为2~4分,术后24 h FACES评分为0~2分。术后即刻超声造影结果显示,14个结节消融率均为100%。术前结节体积为0.73(0.14,3.62)cm^(3),术后1个月结节体积为0.54(0.19,1.49)cm^(3),术后4个月结节体积为0.03(0.02,0.25)cm^(3);术后4个月结节体积较术前显著减小(H=12.714,P=0.018),较术后1个月显著减小(H=12.036,P=0.028)。术前血清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ree triiodothyronine,FT3)为(6.44±1.42)Pmol/L(4.43~8.2 Pmol/L),术后12 h为(12.8±3.37)Pmol/L(8.36~18.5 Pmol/L),术后1个月为(7.54±1.56)Pmol/L(5.36~9.53 Pmol/L);术后12 h较术前显著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9.636,P<0.001)。不同时点的血清游离甲状腺素(free thyroxine,FT4)、促甲状腺激素(thyrotropin,thyroid stimulating hormone,TSH)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无一例出血过多等不良反应,术后无一例声音嘶哑、抽搐、饮水呛咳等并发症。结论超声引导下微波消融术可能是治疗儿童甲状腺良性结节的一种新选择,具有微创、安全性高、临床疗效好、对甲状腺功能损伤小、疼痛感弱等优势;然而本研究样本量相对较小,仍需大样本研究来进一步验证本研究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良性结节 微波消融 甲状腺激素 外科手术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RAS在儿童腹腔镜肾盂成形术中的应用进展
6
作者 王润五 刘俊宏 何大维 《临床小儿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935-939,共5页
目前先天性肾盂输尿管连接处梗阻(ureteropelvic junction obstruction,UPJO)的治疗方式以腹腔镜肾盂成形术(laparoscopic pyeloplasty,LP)为主,但住院周期相对较长,而加速康复外科(enhanced recovery after surgery,ERAS)方案管理下手... 目前先天性肾盂输尿管连接处梗阻(ureteropelvic junction obstruction,UPJO)的治疗方式以腹腔镜肾盂成形术(laparoscopic pyeloplasty,LP)为主,但住院周期相对较长,而加速康复外科(enhanced recovery after surgery,ERAS)方案管理下手术住院周期较短,且经日间外科经验证实不会增加术后不良事件的发生风险。本文就ERAS在儿童UPJO治疗中的应用进展进行综述,推荐术前、术中和术后相对重要的ERAS要素和主要结局指标,推动ERAS方案在儿童LP中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肾盂成形术 肾积水 外科手术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yoD1、Myogenin在儿童横纹肌肉瘤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15
7
作者 马玉虹 王珊 +1 位作者 邓晓斌 李想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1870-1873,共4页
目的:探讨MyoD1、Myogenin在儿童横纹肌肉瘤(Rhabdomyosarmma,RMS)及其他3种儿童小细胞恶性肿瘤中的表达情况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胚胎型横纹肌肉瘤(Embryonal rhab domyosarcoma,ERMS)11例,腺泡型横纹肌肉瘤(Alveolar rhab domyosar... 目的:探讨MyoD1、Myogenin在儿童横纹肌肉瘤(Rhabdomyosarmma,RMS)及其他3种儿童小细胞恶性肿瘤中的表达情况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胚胎型横纹肌肉瘤(Embryonal rhab domyosarcoma,ERMS)11例,腺泡型横纹肌肉瘤(Alveolar rhab domyosarcoma,ARMS)5例,神经母细胞瘤、恶性淋巴瘤、尤文肉瘤各10例,行HE染色,并应用S-P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MyoD1、Myogenin蛋白在这4种儿童小细胞恶性肿瘤中的表达水平。结果:MyoD1、Myogenin在RMS中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5%,68.75%,在其他3种肿瘤中阳性表达率均为0%,MyoD1、Myogenin在RMS组中的表达与其他肿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种蛋白在ARMS中的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ERMS(P<0.05),其恶性程度越高,MyoD1和Myogenin阳性表达越强(P<0.05)。MyoD1、Myogenin在预后差组中的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预后中组(P<0.05)。结论:MyoD1、Myogenin可以作为辅助鉴别RMS及其他小细胞恶性肿瘤的依据;MyoD1、Myogenin基因可以作为辅助诊断儿童RMS的综合指标,也可作为鉴别儿童ERMS和ARMS有用的分子生物学标志;检测儿童RMS中MyoD1、Myogenin的表达情况对RMS恶性程度及预后的判断有一定的临床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横纹肌肉瘤 儿童 MyoD1 MYOGENI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68例儿童脑肿瘤的临床及病理特点分析 被引量:8
8
作者 纪文元 梁平 +2 位作者 周渝冬 李禄生 翟瑄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5期1037-1039,共3页
目的:探讨儿童脑肿瘤的诊治经验,以利于早期诊断、合理治疗、改善预后。方法:对2005年7月~2010年7月间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268例儿童脑肿瘤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68例儿童脑肿瘤中病理类型前5位依次是:星形细胞瘤8... 目的:探讨儿童脑肿瘤的诊治经验,以利于早期诊断、合理治疗、改善预后。方法:对2005年7月~2010年7月间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268例儿童脑肿瘤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68例儿童脑肿瘤中病理类型前5位依次是:星形细胞瘤87例(32.5%),髓母细胞瘤50例(18.7%),室管膜瘤42例(15.7%),颅咽管瘤32例(12.0%),生殖细胞肿瘤14例(5.4%)。主要临床表现为头痛、呕吐、肢体瘫痪、步态不稳、抽搐、视力下降,其中首诊误诊率达19.8%。肿瘤全切230例(85.8%),次全切29例(10.8%),大部分切除6例(2.4%),254例术后治愈出院。术后放射治疗109例,占手术病例的40.6%;化疗55例,占手术病例的20.5%。结论:儿童脑肿瘤临床表现不典型,病程较长,误诊率较高,头颅CT和MRI是诊断的首选方法。手术为治疗首选,Ommaya储液囊外引流治疗脑肿瘤梗阻性脑积水效果较肯定。术后进行放化疗,对于延长儿童的生存期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肿瘤 儿童 临床 病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活体肝移植术后细菌感染及药物敏感性分析 被引量:6
9
作者 蒲从伦 李英存 +3 位作者 张明满 金先庆 郭春宝 康权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384-386,共3页
目的探讨儿童活体肝移植术后常见细菌感染种类及药物敏感性。方法对我院2006年6月至2009年3月共22例活体肝移植患儿术后细菌感染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常见细菌感染种类,并对其药物敏感试验结果、抗生素的选择进行分析。结果术后20/22... 目的探讨儿童活体肝移植术后常见细菌感染种类及药物敏感性。方法对我院2006年6月至2009年3月共22例活体肝移植患儿术后细菌感染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常见细菌感染种类,并对其药物敏感试验结果、抗生素的选择进行分析。结果术后20/22(91%)患儿存在不同程度的显性及隐性感染;呼吸道(95%)及腹腔(55%)为最常见感染部位;铜绿假单胞菌、鲍曼不动杆菌为呼吸道感染常见致病菌;表皮葡萄球菌、屎肠球菌为腹腔感染常见致病菌;药敏结果显示: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加替沙星及多粘菌素对铜绿假单胞菌敏感;泰能、多粘菌素及美洛配能对鲍曼不动杆菌敏感;万古霉素、利奈唑烷及替考拉宁对表皮葡萄球菌、屎肠球菌敏感。结论儿童活体肝移植术后细菌感染较为多见。其中铜绿假单胞菌、表皮葡萄球菌、鲍曼不动杆菌、屎肠球菌为常见致病菌。临床可选用时相应致细菌感染进行治疗左氧氟沙星、亚胺硫霉素、万古霉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移植 活体供者 儿童 细菌感染 微生物敏感性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后颅窝肿瘤术前梗阻性脑积水的治疗 被引量:7
10
作者 纪文元 梁平 +3 位作者 周渝冬 李禄生 翟瑄 夏佐中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1696-1698,1708,共4页
目的探讨儿童后颅窝肿瘤术前梗阻性脑积水的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08年1月±2012年6月收治的162例儿童后颅窝肿瘤伴梗阻洼脑积水的治疗,患儿分2组:A组(90例)肿瘤切除前行Ommaya储液囊外引流术;B组(72例):肿瘤切除前行... 目的探讨儿童后颅窝肿瘤术前梗阻性脑积水的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08年1月±2012年6月收治的162例儿童后颅窝肿瘤伴梗阻洼脑积水的治疗,患儿分2组:A组(90例)肿瘤切除前行Ommaya储液囊外引流术;B组(72例):肿瘤切除前行脑室腹腔分流术。比较治疗结果及并发症。结果术后并发症67例。其中感染27例(16.7%),分流管阻塞19例,硬膜下积液或血肿16例(9.87%),脑室裂隙综合征5例,瘤体上疝4例(2.47%)。组间对比分析表明,硬膜下积液或血肿的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9),分流管阻塞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7),颅内感染、瘤体上疝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78,P=0.462)。结论Ommaya储液囊外流术是解决儿童后颅窝肿瘤术前脑积水的常规手段,手术简便、创伤小、并发症少,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MMAYA储液囊 儿童 梗阻性脑积水 后颅窝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03例儿童睾丸扭转的临床表现及诊治 被引量:10
11
作者 杨超 刘星 +1 位作者 余星 魏光辉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4期1568-1570,共3页
目的总结睾丸扭转患儿的临床表现,以提高睾丸扭转的诊断及治疗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泌尿外科1990年1月至2008年11月收治住院阴囊急症患儿中103例睾丸扭转的临床表现及诊治情况。结果睾丸扭转发病高峰年龄为1岁... 目的总结睾丸扭转患儿的临床表现,以提高睾丸扭转的诊断及治疗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泌尿外科1990年1月至2008年11月收治住院阴囊急症患儿中103例睾丸扭转的临床表现及诊治情况。结果睾丸扭转发病高峰年龄为1岁以内及11~15岁,占85.4%。睾丸肿痛、提睾反射消失为主要临床表现;超声对诊断睾丸扭转有意义,主要表现为睾丸肿大(73.8%)、睾丸质地不均(75.7%)、血流减弱或消失(91.3%)。睾丸毁损与就诊时间及扭转度数呈明显负相关(r值分别为-0.965及-0.953,P值分别为0.008及0.012)。获得随访的86例患儿均有对侧睾丸增大,但性激素水平及青春期第二性征发育不受影响。结论睾丸扭转的早期临床表现易与其他阴囊急症相混淆。超声检查帮助鉴别诊断,早期手术探查可提高扭转睾丸存活率。一侧睾丸缺失不影响其后的性激素水平及青春期第二性征的出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睾丸扭转 阴囊急症 临床表现 超声检查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早期腰大池持续脑脊液外引流术在儿童后颅窝肿瘤切除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9
12
作者 纪文元 梁平 +2 位作者 李禄生 翟瑄 周渝冬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454-458,共5页
目的探讨早期采用腰大池持续脑脊液外引流术(continuous lumbar cerebrospinal fluid drainage,CLCFD)对儿童后颅窝肿瘤切除术后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神经外科2013年1月到2016年7月收治的137例合并脑积... 目的探讨早期采用腰大池持续脑脊液外引流术(continuous lumbar cerebrospinal fluid drainage,CLCFD)对儿童后颅窝肿瘤切除术后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神经外科2013年1月到2016年7月收治的137例合并脑积水的后颅窝肿瘤患儿术后情况。研究分2组:CLCFD组(63例)在肿瘤切除术后即刻行CLCFD;常规治疗组(74例)在肿瘤切除术后行连续腰椎穿刺。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结果。结果与常规治疗组比较,CLCFD患儿颅内感染率(P=0.031)、皮下积液发生率(P=0.006)、脑积水发生率(P=0.036)显著降低,术后发热>7 d(P<0.01)、颅内感染者抗生素使用>10 d(P=0.021)例数显著减少。结论在后颅窝肿瘤术后早期采用CLCFD能减少患儿颅内感染、脑积水、皮下积液的发生率,缩短发热时间和抗生素的使用时间,手术简便、创伤小、并发症少,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大池引流 后颅窝肿瘤 脑积水 颅内感染 皮下积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日间手术当日手术取消的原因分析及对策 被引量:14
13
作者 杨陈 张学兵 +4 位作者 敖伟 王晓玲 吴烨 谢铭静 吴之 《护理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74-76,共3页
目的探讨儿童日间手术当日手术取消的原因,提出相应对策,以降低此类手术取消率,提高医疗效率。方法通过查阅医院的数字化病案系统进行资料收集,对2014年3月至2016年12月的儿童日间手术当日取消手术进行原因分析。结果儿童日间手术当日... 目的探讨儿童日间手术当日手术取消的原因,提出相应对策,以降低此类手术取消率,提高医疗效率。方法通过查阅医院的数字化病案系统进行资料收集,对2014年3月至2016年12月的儿童日间手术当日取消手术进行原因分析。结果儿童日间手术当日手术取消率为6.13%;取消手术原因主要包括疾病因素512例(91.27%),医方因素36例(6.42%),患方因素10例(1.78%)。结论儿童日间手术当日手术取消原因多样,医院应改革日间手术运行模式,医务人员应加强自身业务能力,全面评估患儿基本情况,做好患儿及其家长的健康教育,尽量减少可控制因素对手术取消的影响,降低手术取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日间手术 手术取消 原因分析 护理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压氧治疗儿童外伤性基底节区脑梗死56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4
14
作者 翟瑄 梁平 +3 位作者 夏佐中 李映良 周渝冬 李禄生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4期1575-1576,共2页
目的探讨儿童外伤性基底节区脑梗死的临床特点和高压氧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56例外伤性基底节区脑梗死患儿的临床表现及影像学特点、高压氧治疗方法和预后。结果全部病例发生于轻微颅脑损伤后,以肢体瘫痪为主要临床表现,经MRI扫... 目的探讨儿童外伤性基底节区脑梗死的临床特点和高压氧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56例外伤性基底节区脑梗死患儿的临床表现及影像学特点、高压氧治疗方法和预后。结果全部病例发生于轻微颅脑损伤后,以肢体瘫痪为主要临床表现,经MRI扫描明确诊断,予以高压氧为主的综合治疗。其中早期高压氧治疗组18例,痊愈15例(83.3%),轻残3例(16.7%);后期高压氧治疗组19例,痊愈12例(63.1%),轻残6例(31.6%),重残1例(5.3%);非高压氧治疗组19例,痊愈10例(52.6%),轻残4例(21.1%),重残5例(26.3%)。结论本病临床隐匿性强,早期诊断困难,尽早加用高压氧有助于提高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脑损伤 脑梗死 高压氧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75例重型颅脑损伤儿童肢体肌力影响因素临床分析 被引量:6
15
作者 易强 郑显兰 +1 位作者 翟瑄 余良英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87-191,共5页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儿童伤后肢体肌力异常的特点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1日至2014年12月31日本院神经外科收治的75例重型颅脑损伤患儿肢体肌力异常发生率及其影响因素。对伤后意识障碍持续时间、康复介入时间与肢体...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儿童伤后肢体肌力异常的特点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1日至2014年12月31日本院神经外科收治的75例重型颅脑损伤患儿肢体肌力异常发生率及其影响因素。对伤后意识障碍持续时间、康复介入时间与肢体肌力异常率的回归相关性进行分析。运用Bonferroni校正的配对卡方检验分析意识恢复、神经外科治疗结束及出院3个月3个时间点肌力异常率;运用两独立样本秩和检验和logistic回归分析检测意识障碍时间和康复介入时间对患儿住院时间长短和出院3个月时肌力恢复的影响。结果:本组患儿上述3个时间点的肌力异常率分别为46.7%、28.0%和16.4%;运动功能区是否损伤只在意识恢复时对肌力的影响有差异,结果有统计学意义(P=0.09);意识障碍时间>4 d更易导致患儿在意识恢复时(P=0.005)、神经外科治疗结束时(P=0.001)和出院3个月时(P=0.021)肢体肌力异常的发生;急性期治疗结束后进行康复容易导致肢体肌力异常的发生,一直缺乏康复对肢体肌力异常的影响更加明显(P=0.034)。意识障碍时间短的患儿相对于时间长的患儿,OR=0.674,95%CI=0.219~0.674;康复介入时间早的患儿相对于介入晚的患儿,OR=0.437,95%CI=0.117~0.538;回归模型均有显著性(P﹤0.05)。结论:重型颅脑损伤儿童伤后肢体肌力异常发生率较高,意识障碍时间长、康复介入时间晚等是导致肢体肌力降低的主要原因,临床应早期加强促醒和康复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型颅脑损伤 儿童 肌力 康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5kg以下婴儿大型室间隔缺损合并肺动脉高压的外科治疗 被引量:4
16
作者 潘征夏 杨杰先 +3 位作者 吴春 李洪波 王刚 李勇刚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7年第2期205-207,共3页
目的:总结5kg以下婴儿大型室间隔缺损(VSD)合并肺动脉高压的外科治疗经验。方法:2003年1月~2006年5月共收治5kg以下婴儿大型VSD45例,男31例,女14例,年龄1月~11月,其中1~3月15例,3~6月14例,6月以上16例;体重2.5~5kg,平均4.1±0.... 目的:总结5kg以下婴儿大型室间隔缺损(VSD)合并肺动脉高压的外科治疗经验。方法:2003年1月~2006年5月共收治5kg以下婴儿大型VSD45例,男31例,女14例,年龄1月~11月,其中1~3月15例,3~6月14例,6月以上16例;体重2.5~5kg,平均4.1±0.4kg。VSD均为单发,其中膜周型VSD36例,肺动脉瓣下9例,合并房间隔缺损(ASD)6例,合并动脉导管未闭(PDA)3例,合并PDA、ASD3例,合并PDA、主动脉缩窄(COA)1例,所有患儿均在全麻及体外循环下行一期根治术。结果:本组术后无死亡。术后并发症18例,发生率40%,其中低心排2例,心律紊乱3例,血胸1例,肺不张7例,肺炎5例,术后早期复查彩超,除2例有少量残余分流外,心功能及瓣膜关闭均正常,所有患儿均痊愈出院。结论:低体重、小年龄的大型室间隔缺损应尽早手术根治。术中减轻体外循环损伤、注重脏器功能保护,术后加强呼吸道的管理、预防低心排和肺动脉高压危象的发生是降低并发症减少死亡率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室间隔缺损 修补手术 外科 婴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恶性肿瘤儿童社会生活能力调查研究 被引量:6
17
作者 莫霖 唐艳 +3 位作者 黄小燕 陈敏 谭娟 李波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8期1913-1914,共2页
目的调查恶性肿瘤儿童与正常儿童社会生活能力的差异点,为提高其社会生活能力和生存质量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自制的问卷调查表和婴儿-初中生社会生活能力表对64例健康儿童和120例恶性肿瘤儿童分别进行生活能力、心理、生理状况调查... 目的调查恶性肿瘤儿童与正常儿童社会生活能力的差异点,为提高其社会生活能力和生存质量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自制的问卷调查表和婴儿-初中生社会生活能力表对64例健康儿童和120例恶性肿瘤儿童分别进行生活能力、心理、生理状况调查。结果 120例恶性肿瘤儿童中,>3~7岁和>7~14岁恶性肿瘤儿童社会生活能力明显低于健康儿童(P<0.01,P<0.05)。>3~7岁恶性肿瘤儿童社会生活能力受到的影响最为明显。结论大多数恶性肿瘤儿童的社会生活能力均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需要我们高度关注恶性肿瘤儿童,同时积极采取干预措施,提高恶性肿瘤患儿的社会生活能力,从而提高其生存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性肿瘤 儿童 社会生活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创伤性大面积脑梗死的临床特征 被引量:4
18
作者 黎开谷 梁平 +4 位作者 李映良 翟瑄 夏佐中 周渝冬 李禄生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74-76,共3页
目的探讨儿童颅脑创伤性大面积脑梗死的临床特点。方法对68例颅脑创伤性大面积脑梗死患儿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病例硬膜下出血最多(43.6%),其次是硬膜外出血(23.5%)和脑出血(20.6%),平均出血量65ml;并发脑挫裂伤37... 目的探讨儿童颅脑创伤性大面积脑梗死的临床特点。方法对68例颅脑创伤性大面积脑梗死患儿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病例硬膜下出血最多(43.6%),其次是硬膜外出血(23.5%)和脑出血(20.6%),平均出血量65ml;并发脑挫裂伤37例,蛛网膜下腔出血43例,颅骨骨折48例;四肢骨折24例,胸腹部脏器损伤15例,失血性休克30例。梗死发现时间主要在伤后1周内,其中4~7d是发病高峰(32例)。根据格拉斯哥预后评分标准,恢复良好32例,轻度残疾15例,重度残疾9例,植物生存4例,死亡8例。结论儿童颅脑外伤性大面积脑梗死发病隐匿,CT或MRI是诊断的主要手段。及早发现,积极治疗,预后较成人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脑损伤 大面积脑梗死 颅内出血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100A4、SEPT7在儿童神经胶质瘤的表达特点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3
19
作者 李毅力 李映良 +3 位作者 梁平 翟暄 周渝冬 李禄生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6期1673-1676,共4页
目的研究儿童神经胶质瘤中S100A4、SEPT7的表达并比较其表达特点,探讨其在儿童神经胶质瘤中的表达与病理分级间的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10例儿童正常脑组织标本和37例儿童脑神经胶质瘤标本中S100A4、SEPT7的表达... 目的研究儿童神经胶质瘤中S100A4、SEPT7的表达并比较其表达特点,探讨其在儿童神经胶质瘤中的表达与病理分级间的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10例儿童正常脑组织标本和37例儿童脑神经胶质瘤标本中S100A4、SEPT7的表达,计算其阳性细胞的标记指数和阳性细胞表达率,通过SPSS 17.0分析儿童神经胶质瘤中S100A4、SEPT7的表达和儿童神经胶质瘤病理分级的相关性。结果 S100A4呈棕黄色颗粒散在分布,在细胞质和细胞间质中阳性表达。在儿童神经胶质瘤组织中表达率为72.97%,在儿童正常对照组织中未见明显表达,病理分级与S100A4的阳性表达呈正相关(r=0.800,P<0.05)。SEPT7蛋白在儿童脑神经胶质细胞瘤中的表达主要存在细胞质内,在儿童正常脑组织中的表达为100.00%,在神经胶质瘤组织中表达率为54.05%,病理分级与SEPT7的阳性表达呈负相关(r=-0.674,P<0.05)。S100A4和SEPT7两者在同一级别儿童胶质瘤中的表达呈负相关(r=-0.617,P<0.01)。结论联合检测儿童神经胶质瘤S100A4和SEPT7的蛋白表达对评估儿童胶质瘤的恶性程度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胶质细胞瘤 儿童 S100A4 SEPT7 免疫组织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的急诊和亚急诊外科治疗 被引量:8
20
作者 李勇刚 李洪波 +5 位作者 王刚 吴春 潘征夏 杨杰先 徐红珍 谭利平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763-765,共3页
目的:总结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急诊和亚急诊外科治疗经验,探讨其临床价值。方法:2002年1月~2008年4月行急诊和亚急诊手术治疗危重先天性心脏病婴幼儿172例。其中术前反复呼吸道感染或充血性心力衰竭113例,低氧血症62例,其他危重情况5例... 目的:总结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急诊和亚急诊外科治疗经验,探讨其临床价值。方法:2002年1月~2008年4月行急诊和亚急诊手术治疗危重先天性心脏病婴幼儿172例。其中术前反复呼吸道感染或充血性心力衰竭113例,低氧血症62例,其他危重情况5例。行根治手术149例,姑息手术23例。结果:全组术后早期死亡15例,死亡率为8.7%(15/172)。术后呼吸机辅助呼吸时间5h~31d(平均3.1±4.9d),ICU停留时间2~31d(平均5.8±2.5d)。术后并发症包括低心排血量综合征17例,肺不张12例,肺部感染35例,肺动脉高压危象5例,胸腔积液5例。随访2~73个月,晚期死亡2例,存活患儿心功能Ⅰ~Ⅱ级。结论:急诊和亚急诊手术治疗危重先天性心脏病是必要和可行的。正确的围术期处理和合理的手术方式是取得良好效果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婴幼儿 先天性心脏病 急诊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