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重庆市基层全科医师儿童支气管哮喘防治服务评价研究 被引量:6
1
作者 杨巧 刘玉琳 +3 位作者 王崇杰 刘恩梅 符州 陈菲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2期2780-2788,共9页
背景支气管哮喘(以下简称哮喘)是儿童期最为常见的慢性气道疾病,其因病程长、反复发作,从而严重影响儿童的生长发育和生活质量。全科医师作为基层医疗健康服务的主要提供者,在儿童哮喘早期筛查和分级管理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了解全科... 背景支气管哮喘(以下简称哮喘)是儿童期最为常见的慢性气道疾病,其因病程长、反复发作,从而严重影响儿童的生长发育和生活质量。全科医师作为基层医疗健康服务的主要提供者,在儿童哮喘早期筛查和分级管理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了解全科医生对该病的防治服务水平,可为基层儿童哮喘防治服务质量提升提供建议。目的调查基层全科医师对儿童哮喘的防治服务水平及其影响因素。方法2022年4—7月,从重庆市38个区(县)中随机抽取22个区(县),并对样本区(县)的基层全科医师进行问卷调查。调查问卷由课题组查阅相关指南及文献自行设计,并经过两轮专家函询和预调查形成,包括知识、态度、行为和自评4个维度。调查基层全科医师对儿童哮喘防治的认知、态度、行为及自评情况并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共有234名基层全科医师参与问卷调查。全科医师对儿童哮喘防治的知识得分为(6.03±2.04)分,合格率为44.9%;态度得分为(49.42±4.94)分,合格率为100.0%;行为得分为(30.55±6.66)分,合格率为87.2%;自评得分为(21.57±5.30)分,合格率为85.0%。在转诊指征的选择上,有98.7%(231/234)的全科医师认为中度以上急性哮喘发作,经过紧急处理后仍无明显缓解的患儿需要转诊,有94.0%(220/234)的全科医师认为规范化治疗哮喘后仍得不到有效控制的患儿需要转诊。在遇到症状控制不佳的患儿就诊时,33.8%(79/234)的全科医师会仔细分析控制不佳的原因,17.5%(41/234)的全科医师会告诫其谨遵医嘱、暂时观察并约好下次复查时间。33.8%(79/234)的全科医师对在基层进行儿童哮喘诊疗活动持有不确定或者反对的态度,影响因素主要为医护人员缺乏疾病相关知识储备和学习机会、家长不愿来基层就诊、儿科医患关系较成人紧张、该病种患儿较少、相关设施设备缺乏。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职称和儿童哮喘知识培训经历是知识得分的影响因素(P<0.05);学历和基层工作年限是态度得分的影响因素(P<0.05);儿科工作经验和儿童哮喘知识培训经历是行为和自评得分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重庆市基层全科医师对哮喘患儿的防治有一定信心,但防治理论知识水平欠佳;态度较积极,行为积极性也尚可,但两者之间存在一定差距。提示在做好基层儿科设施设备优化配置和提高居民信任度的同时,知识与实践培训仍是提升全科医师知识储备、防治自信和自身能力方面的重要因素,应加强全科医师的学历教育和继续教育培训,有效激励全科医师学习和自我提升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哮喘 基层 全科医生 分级诊疗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结缔组织病相关间质性肺病临床特点及治疗转归分析
2
作者 龚玲 舒畅 冉海波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503-508,共6页
目的 分析儿童结缔组织病相关间质性肺病(CTD-ILD)临床资料,提高对儿童CTD-ILD的认识。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21年12月53例CTD-ILD住院患儿临床资料,包括临床表现、胸部HRCT、肺功能、治疗及转归等。结果 53例CTD-ILD患儿中,23... 目的 分析儿童结缔组织病相关间质性肺病(CTD-ILD)临床资料,提高对儿童CTD-ILD的认识。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21年12月53例CTD-ILD住院患儿临床资料,包括临床表现、胸部HRCT、肺功能、治疗及转归等。结果 53例CTD-ILD患儿中,23例诊断CTD的同时经HRCT评估诊断为ILD,4例以ILD起病,26例CTD诊断ILD的时间跨度为15天~7年余。呼吸系统常见的症状为咳嗽(47.2%)、气促(28.3%)和啰音(26.4%),但有21例患儿无呼吸道症状,依据HRCT诊断ILD。胸部HRCT显示斑片影(64.2%)、条絮/条片影(55.6%)、条索影(37.7%)、网格/蜂窝影(24.5%)、囊状低密度影(24.5%)、磨玻璃影(22.6%)等。肺功能异常以弥散功能下降(46.5%)、限制性通气功能障碍(39.5%)和小气道功能障碍(32.6%)为主。经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生物制剂治疗后,48例患儿临床症状有好转。胸部HRCT:20例有好转,21例无明显变化,6例进展;肺功能:17例有好转,11例无明显变化,3例进展,8例正常。结论 儿童CTD-ILD临床症状缺乏特异性,胸部HRCT及肺功能检查有助于早期发现肺部病变,需积极完善检查并定期随访;治疗方案主要是糖皮质激素联合免疫抑制剂和/或生物制剂,但生物制剂在儿童中的应用需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缔组织病 间质性肺病 临床特征 胸部高分辨率CT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迁延性细菌性支气管炎诊疗现状 被引量:1
3
作者 李娟 代继宏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73-378,共6页
迁延性细菌性支气管炎(PBB)是由细菌引起的支气管内膜持续感染性疾病。PBB是国内外儿童慢性咳嗽的主要病因。目前已有多个国家将其纳入慢性咳嗽指南并加以完善及更新。PBB的诊断包括基于临床和基于微生物学的诊断标准。现国际上推荐阿... 迁延性细菌性支气管炎(PBB)是由细菌引起的支气管内膜持续感染性疾病。PBB是国内外儿童慢性咳嗽的主要病因。目前已有多个国家将其纳入慢性咳嗽指南并加以完善及更新。PBB的诊断包括基于临床和基于微生物学的诊断标准。现国际上推荐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作为治疗PBB的首选药物,当患儿对青霉素过敏或对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耐药时,可选择头孢类或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尽管2周合适抗生素治疗后咳嗽缓解是诊断PBB的关键部分,但目前最佳的抗生素疗程暂未统一。PBB的预后整体较好,但频繁复发和反复使用抗生素的情况比较常见。同时,若PBB反复发作及合并流感嗜血杆菌感染则有进展为支气管扩张的风险。目前国内对于PBB的认识起步相对较晚,在诊断及治疗方面仍有不足。因此本文主要介绍PBB的诊断及治疗现状,指出目前这一领域存在的问题,使PBB的诊治更加规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迁延性细菌性支气管炎 慢性咳嗽 诊治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900例哮喘急性发作期住院患儿临床特征分析 被引量:5
4
作者 刘秋怡 张沛林 +8 位作者 郭蓉 闫莉 耿刚 刘铮 田代印 代继宏 罗征秀 符州 牛超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353-359,共7页
目的 分析哮喘急性发作期住院患儿的临床特点,为哮喘诊治提供临床参考。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21年6月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呼吸中心收治的支气管哮喘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 纳入支气管哮喘患儿900例,男615例、女285例,中位年... 目的 分析哮喘急性发作期住院患儿的临床特点,为哮喘诊治提供临床参考。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21年6月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呼吸中心收治的支气管哮喘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 纳入支气管哮喘患儿900例,男615例、女285例,中位年龄2.3(1.3-3.9)岁。婴幼儿期559例、学龄前期246例、学龄期92例,不同年龄组男性比例、确诊时间分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婴幼儿组男性比例较高,首诊确诊比例较高。入院后首次诊断为哮喘的患儿比例为63.5%。因轻度哮喘急性发作入院患儿占76.6%,其中婴幼儿较多(475例,52.8%),其次为学龄前期患儿(180例,20.0%)。900例患儿中,501例(55.7%)痰培养检出致病菌,肺炎链球菌比例最高(26.9%),其次为卡他莫拉菌、流感嗜血杆菌。4种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腺病毒、流感病毒、副流感病毒)检出阳性率为25.0%,其中呼吸道合胞病毒检出率最高(16.3%)。不同年龄组间哮喘合并过敏性鼻炎或鼻窦炎比例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共224例患儿行过敏原特异性IgE(sIgE)检测,119例次(53.1%)吸入性过敏原阳性,76例次(33.9%)食源性过敏原阳性;尘螨阳性比例最高(27.7%),其次为屋尘(8.9%)。不同年龄组间大部分吸入性过敏原(如尘螨、屋尘、猫狗毛、树组合、桑树等)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轻度哮喘急性发作是<6岁哮喘患儿最主要的住院原因,大部分患儿为首诊确诊哮喘。呼吸道感染是哮喘急性发作最主要诱发因素。应重视哮喘患儿过敏原筛查与过敏性鼻炎防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哮喘 急性发作期 临床特征 住院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