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重庆市某三级甲等儿童医院医护人员疼痛与循证实践知识态度的现状及影响因素 被引量:16
1
作者 李霞 郑显兰 +2 位作者 沈巧 冷虹瑶 林紫 《护理研究》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0期3502-3508,共7页
[目的]调查儿童医院医护人员疼痛与循证实践知识态度现状并分析影响因素,为针对性制定循证及疼痛培训方案提供参考。[方法]采用汉化版循证实践知信行问卷和儿科护士疼痛知识和态度调查问卷,利用问卷星系统调查重庆市某三级甲等儿童医院... [目的]调查儿童医院医护人员疼痛与循证实践知识态度现状并分析影响因素,为针对性制定循证及疼痛培训方案提供参考。[方法]采用汉化版循证实践知信行问卷和儿科护士疼痛知识和态度调查问卷,利用问卷星系统调查重庆市某三级甲等儿童医院227名医护人员的疼痛与循证实践知识态度。[结果]医护人员循证问卷条目均分为(4.18±1.27)分,循证实践行为维度条目均分为(4.09±1.37)分,循证态度维度条目均分为(4.54±1.26)分,循证知识技能维度条目均分为(4.09±1.19)分;医护人员疼痛知识和态度问卷得分为(17.78±3.53)分,正确率为42%;疼痛基本知识、疼痛评估、镇痛药物及镇痛措施维度正确率分别为50%、18%、43%、37%;循证实践知信行的影响因素为专业态度、最高学历、是否接受过循证培训、职称,4个因素能够解释循证知信行得分22.3%的变异。[结论]医护人员疼痛与循证实践知识态度不足,需要加强培训,提高医护人员的循证式疼痛管理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床医护人员 儿科 疼痛 循证实践 疼痛评估 疼痛管理 影响因素 培训 重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肾透明细胞肉瘤与肾母细胞瘤的增强CT对照研究 被引量:8
2
作者 高思婕 徐晔 +6 位作者 李伟 陆鹏 杨炼 余国荣 冯川 张云 陈镜宇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216-220,共5页
目的:比较分析儿童肾透明细胞肉瘤(clear cell sarcoma of the kidney,CCSK)与良好组织分化型(favorable histology,FH)Wilms’瘤(Wilms’tumor,WT)患儿的主要CT征象,以期发现可资鉴别的影像学特征。方法:收集我院2013年3月至2018年6月... 目的:比较分析儿童肾透明细胞肉瘤(clear cell sarcoma of the kidney,CCSK)与良好组织分化型(favorable histology,FH)Wilms’瘤(Wilms’tumor,WT)患儿的主要CT征象,以期发现可资鉴别的影像学特征。方法:收集我院2013年3月至2018年6月病理确诊的22例CCSK患儿的临床、影像和病理资料,以同一时期44例WT(FH)连续病例作为对照,提炼并分析2组疾病的8个CT主要影像特征。数据由统计软件SPSS 17.0使用卡方检验进行统计分析,并对P值进行Bonferroni校正。复习具有统计学差异的影像特征的患儿病理切片。结果:对2组患儿的8个CT影像征象的数据分析显示,仅"肿块边缘小囊征"的发生率具有统计学差异(χ2=7.857,P=0.040,Bonferroni校正后),CCSK和WT的95%可信区间分别为0.32~0.77和0.08~0.33,提示该征象可能对CCSK和WT的鉴别诊断有临床意义。病理研究显示,小囊状结构为水样囊腔,囊壁由单层上皮或复层上皮构成,符合集合小管或肾盏的解剖特点。结论:CCSK与WT(FH)有许多共同的CT影像特点,术前鉴别诊断困难。"肿块边缘小囊征"可能是诊断CCSK有潜在诊断意义的CT征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肾透明细胞肉瘤 肾母细胞瘤 X线计算机 体层摄影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庆市某特教机构3~7岁孤独症谱系障碍儿童营养情况调查 被引量:4
3
作者 李圆圆 杨亭 +3 位作者 刘娟 刘晓 陈洁 李廷玉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629-634,共6页
目的比较3~7岁孤独症谱系障碍(autism spectrum disorder,ASD)儿童与正常儿童营养状况,为后期营养干预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随机整群抽样,对符合纳入标准的48名ASD儿童和42名正常儿童进行体格测量、食物称重法结合膳食回顾法的膳食调... 目的比较3~7岁孤独症谱系障碍(autism spectrum disorder,ASD)儿童与正常儿童营养状况,为后期营养干预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随机整群抽样,对符合纳入标准的48名ASD儿童和42名正常儿童进行体格测量、食物称重法结合膳食回顾法的膳食调查、血常规和血清维生素A检测。结果 ASD儿童与正常儿童身高的Z值未见明显差异( P =0.611),ASD组体质量与体质指数的Z值更低( P =0.032、0.035);膳食调查显示,ASD儿童平均每日摄入的能量和3大营养素低于正常儿童( P <0.001),两组儿童每日摄入的膳食纤维、维生素A、维生素D、维生素B1、维生素B2、维生素B6、叶酸、钙存在不同程度的摄入不足;ASD组儿童每日摄入的维生素B1、维生素B2、钙的摄入不足率较对照组更高( P <0.001, P =0.001, P <0.001);两组儿童未见明显贫血与缺铁现象[贫血率比较 P =0.946,两组平均红细胞容积(MCV)、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水平(MCH)、红细胞分布宽度(RDW)降低率比较 P =0.535、1.000、 0.946 ];ASD组儿童血清维生素A水平比正常儿童缺乏更为严重,且具有统计学差异( P =0.007)。结论 ASD儿童存在更为明显的营养素缺乏,提示临床医师需对ASD儿童进行膳食干预,进行个体化营养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孤独症谱系障碍儿童 营养调查 膳食摄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药物超敏反应综合征22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13
4
作者 刘聪 许红梅 +1 位作者 谭利平 杨林 《临床儿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522-524,共3页
目的分析儿童药物超敏反应综合征(DIHS)临床诊断及治疗。方法回顾分析22例DIHS患儿的致敏药物、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治疗效果、并发症及预后。结果 22例患儿均有用药史并出现发热,90.9%患儿的皮疹表现为麻疹样红斑,肝脏受累占90.9%,... 目的分析儿童药物超敏反应综合征(DIHS)临床诊断及治疗。方法回顾分析22例DIHS患儿的致敏药物、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治疗效果、并发症及预后。结果 22例患儿均有用药史并出现发热,90.9%患儿的皮疹表现为麻疹样红斑,肝脏受累占90.9%,肾损害占18.2%,浅表淋巴结肿大占54.5%,嗜酸粒细胞增多占36.4%。严重的合并症包括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1例,转氨酶升高10倍以上3例,合并肝衰竭、肝性脑病、多脏器衰竭死亡1例。治疗主要为系统使用糖皮质激素及丙种球蛋白,必要时可联合血浆置换。结论儿童DIHS潜伏期长,皮损形态以麻疹样皮疹为主,脏器受累多以肝脏为主,仅部分可合并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糖皮质激素治疗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物超敏反应综合征 发热 肝功能损害 糖皮质激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rdU标记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及对细胞生物学行为影响的体外研究 被引量:3
5
作者 高黎 祝华 +3 位作者 张荣 王莉佳 邹琳 符州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1617-1621,共5页
目的:探讨5-溴脱氧尿嘧啶核苷(5-bromo-2-deoxyuridine,Brd U)标记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human umbilical cord mesenchymal stem cells,h UC-MSCs)的方法及其对细胞存活、增殖以及凋亡的影响。方法:将h UC-MSCs分离培养并进行细胞表面标... 目的:探讨5-溴脱氧尿嘧啶核苷(5-bromo-2-deoxyuridine,Brd U)标记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human umbilical cord mesenchymal stem cells,h UC-MSCs)的方法及其对细胞存活、增殖以及凋亡的影响。方法:将h UC-MSCs分离培养并进行细胞表面标志物及多向分化潜能鉴定,取第5代细胞以终浓度分别为10、15、20、25μmol/L Brd U进行标记,采用空白Brd U作为对照组,分别培养24、48、72 h及96 h后,台盼蓝排斥实验检测细胞活力;MTT法检测细胞增殖能力;Annexin V-FITC检测细胞存活率及凋亡率,免疫组化法检测各组标记率。结果:台盼蓝排斥实验检测细胞活力都在96%以上,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不同浓度组间比较P=0.89,各时间点比较P=0.61,时间与不同浓度的交互作用P=0.89)。MTT结果显示Brd U对细胞增殖无抑制(P>0.05)。不同浓度标记组间细胞增殖率及凋亡率的差异(增殖率F=12.02,P<0.001,凋亡率F=6.14,P=0.009)。结论:Brd U标记h UC-MSCs是安全可靠的,Brd U标记h UC-MSCs的最佳剂量和时间为20μmol/L、72 h,适于h UC-MSCs在临床前实验研究的体内示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 5-溴脱氧尿嘧啶核苷 增殖 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64层螺旋CT分型诊断儿童原发性门静脉海绵样变性 被引量:4
6
作者 王翠 何玲 +1 位作者 冯川 戴小科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653-656,共4页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在分型诊断儿童原发性门静脉海绵样变性(CTPV)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7例经手术证实为原发性CTPV患儿的临床及CT资料,分别行MIP、VR、MPR重建,观察其特征性血管表现,根据病变累及范围及部位对CTPV进行分型。结果 3...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在分型诊断儿童原发性门静脉海绵样变性(CTPV)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7例经手术证实为原发性CTPV患儿的临床及CT资料,分别行MIP、VR、MPR重建,观察其特征性血管表现,根据病变累及范围及部位对CTPV进行分型。结果 37例中,CTPV的侧支血管范围及程度均获显示。8例Ⅰ型CTPV,海绵样变性仅发生于肝内门静脉左和(或)右分支;18例Ⅱ型CTPV,表现为Ⅰ型合并门静脉主干狭窄或消失;11例Ⅲ型CTPV,海绵样性变在Ⅱ型病变基础上进一步累及肠系膜上静脉及脾静脉。3例Ⅰ型CTPV患儿接受肝移植术;18例Ⅱ型CTPV,15例接受门-体静脉分流术,3例辅以脾切除及贲门血管离断术;8例Ⅲ型CTPV接受脾切除和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结论 64层螺旋CT对于诊断儿童原发性CTPV具有重要应用价值;MSCT分型对选择手术治疗方式、预后判断有较为重要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门静脉 海绵样变性 儿童 体层摄影术 螺旋计算机 分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狼疮性肺损伤8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5
7
作者 张光莉 陈明 +3 位作者 孟庆清 田小银 王龙伦 罗征秀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5-8,共4页
目的分析儿童狼疮性肺损伤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分析2011年1月至2015年12月收治的8例以呼吸系统受累为首发表现的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 8例患儿的年龄6~15岁,男女各4例,均有咳嗽表现,发热7例,气促5例,咳痰5例,咯血3... 目的分析儿童狼疮性肺损伤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分析2011年1月至2015年12月收治的8例以呼吸系统受累为首发表现的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 8例患儿的年龄6~15岁,男女各4例,均有咳嗽表现,发热7例,气促5例,咳痰5例,咯血3例,胸痛3例,呼吸困难3例,紫绀3例。狼疮性肺损伤类型分别为胸腔积液5例(62.5%)、急性狼疮性肺炎4例(50.0%)、慢性间质性肺炎2例(25.0%)、肺出血2例(25.0%);其中7例患儿胸部高分辨CT检查主要有磨玻璃样影5例、胸腔积液5例、纵膈或淋巴结肿大5例、节段性肺实变4例。7例患儿经治疗原发病后呼吸系统症状及肺部影像改变迅速好转,1例合并肺出血者死亡。结论以呼吸系统受累为首发症状的SLE患儿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易与呼吸系统感染混淆,但多合并其他脏器受累;胸部影像学以磨玻璃样影、节段性肺实变、胸腔积液多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性红斑狼疮 肺损伤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0例儿童隐球菌性脑膜炎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9
8
作者 何粒立 黄延风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1011-1015,共5页
目的探讨儿童隐球菌性脑膜炎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提高对儿童隐球菌性脑膜炎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30例隐球菌性脑膜炎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男性21例,女性9例,平均年龄(7.25±3.75)岁。临床表现主要为发热(96.67%)、呕吐(86.67%)、头... 目的探讨儿童隐球菌性脑膜炎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提高对儿童隐球菌性脑膜炎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30例隐球菌性脑膜炎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男性21例,女性9例,平均年龄(7.25±3.75)岁。临床表现主要为发热(96.67%)、呕吐(86.67%)、头痛(76.67%)和颈强直(73.33%)。30例患儿均行脑脊液检查,其中墨汁染色涂片、培养阳性率分别为90.00%和76.67%。10例行两性霉素B药敏试验,3例耐药;9例氟康唑药敏试验,8例耐药。21例予两性霉素B或锋克松治疗>7 d,2007年至2011年收治患儿的两性霉素B或锋克松总用量、平均用量和疗程明显高于2001年至2006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儿童隐球菌性脑膜炎多见于学龄前和学龄期儿童,男性多见,以发热、头痛、呕吐、颈项强直为常见临床表现,墨汁染色涂片及真菌培养阳性率高。近年隐球菌性脑膜炎治疗较前困难,可能是因隐球菌对氟康唑耐药现象严重,而且对两性霉素B也有耐药株产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脑膜炎 隐球菌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病及老年人社区健康管理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被引量:28
9
作者 梁小华 李大兴 《医学与哲学(A)》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55-57,共3页
从技术、人力资源、政策措施、体制与筹资问题等方面研究慢性病及老年人健康管理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善技术、保障人力资源、完善政策措施、完善卫生体制与提高筹资水平的政策建议。研究结果表明,重庆市慢性病及老年人社区健康管理已取... 从技术、人力资源、政策措施、体制与筹资问题等方面研究慢性病及老年人健康管理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善技术、保障人力资源、完善政策措施、完善卫生体制与提高筹资水平的政策建议。研究结果表明,重庆市慢性病及老年人社区健康管理已取得了显著成效,但尚处于低水平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病 老年患者 健康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TP1A3基因突变致儿童交替性偏瘫2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被引量:2
10
作者 张婷 马建南 肖农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29-132,共4页
目的探讨儿童交替性偏瘫的临床表现、基因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例交替性偏瘫患儿的临床资料,并进行相关文献复习。结果 2例患儿均为女性,分别于4月龄、6月龄起病,1例的首发症状为交替性偏瘫,另1例的首发症状为惊厥,并于病程... 目的探讨儿童交替性偏瘫的临床表现、基因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例交替性偏瘫患儿的临床资料,并进行相关文献复习。结果 2例患儿均为女性,分别于4月龄、6月龄起病,1例的首发症状为交替性偏瘫,另1例的首发症状为惊厥,并于病程第2年出现交替性偏瘫。ATP1A3基因测序显示,2例患儿分别存在c.2401G>A(p.D801N)和c.2731G>C(p.A911P)杂合错义突变,后者在人类基因突变数据库(HGMD)专业版中尚未见报道。结论对临床诊断交替性偏瘫的患儿,建议行ATP1A3基因筛查,有助于确诊及遗传咨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替性偏瘫 ATP1A3基因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核黄疸模型大鼠脑细胞损伤及行为学后遗症的研究 被引量:3
11
作者 刘祎 肖农 毛振沙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640-644,共5页
目的探讨核黄疸模型大鼠脑细胞损伤及行为学改变情况。方法 25只5日龄Sprague-Dawley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n=11)和模型组(n=14)。模型组予小脑延髓池内注射胆红素溶液10μg/g,对照组注射等量生理盐水。观察注射后大鼠的神经行为变化,并... 目的探讨核黄疸模型大鼠脑细胞损伤及行为学改变情况。方法 25只5日龄Sprague-Dawley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n=11)和模型组(n=14)。模型组予小脑延髓池内注射胆红素溶液10μg/g,对照组注射等量生理盐水。观察注射后大鼠的神经行为变化,并记录其体质量;建模后第1天予TUNEL法观察模型组(n=3)脑基底节纹状体神经细胞凋亡情况;余下大鼠均在生后19 d行步态分析及横木行走测试,30 d行水迷宫实验。结果模型组出现明显神经行为异常,如握拳、角弓反张,且体质量显著低于对照组(F>27.707,P<0.001)。TUNEL染色示模型组基底节纹状体神经细胞凋亡。步态分析中,模型组左右后肢步长均短于对照组(t>4.129,P<0.01),步长差值显著大于对照组(t=-4.415,P<0.001),但步宽与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t=0.462,P=0.649)。横木行走测试中,模型组得分明显低于对照组(t=-3.644,P=0.004)。Morris水迷宫实验中,模型组各时间点逃避潜伏期均长于对照组(F>6.206,P<0.05);穿越平台次数少于对照组(t=3.297,P=0.004)。结论核黄疸模型大鼠具有多项运动功能异常和学习记忆障碍,可分别使用步态分析、横木行走测试及水迷宫实验进行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黄疸 步态分析 横木行走测试 水迷宫实验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中心10年急诊死亡患儿临床研究
12
作者 邹庆 杨鸣 +1 位作者 周璟 谭利平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401-405,共5页
目的分析急诊死亡患儿的流行病学特点,了解引起儿童急诊死亡的主要疾病谱及其变化趋势。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2014年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1 115例急诊死亡病例资料,在城乡分布、年龄、性别、入院死亡时间、死亡地点、季节及原发疾病... 目的分析急诊死亡患儿的流行病学特点,了解引起儿童急诊死亡的主要疾病谱及其变化趋势。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2014年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1 115例急诊死亡病例资料,在城乡分布、年龄、性别、入院死亡时间、死亡地点、季节及原发疾病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急诊死亡患儿男女比例为157∶100,农村患儿明显多于城市患儿(城乡比例为1∶2.64)。到院前死亡(death on arrival,DOA)占8.07%。新生儿死亡占37.49%,婴儿占26.10%,≤1岁死亡患儿高达63.59%,是急诊死亡患儿的主要年龄层。急诊死亡患儿以每年1月为高发季节(占13.63%)。急诊死亡前5位疾病分别为肺炎(14.71%)、先天性心脏病(10.40%)、呼吸窘迫综合征(9.24%)、意外伤害(8.70%)和窒息(误吸)(5.11%)。因此呼吸系统疾病占急诊死亡病例的23.95%。近年因意外伤害、手足口病死亡的患儿呈上升趋势。结论 1岁以内患儿是小儿急诊死亡的高危人群,呼吸系统疾病是患儿急诊死亡的主要病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诊 死亡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石斛碱对氧糖剥夺/再灌注诱导Ht22细胞损伤的神经保护作用及其机制研究 被引量:9
13
作者 刘道航 向菲 +3 位作者 王钰淳 王倩 饶江燕 董志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58-64,共7页
目的:探讨石斛碱(dendrobium alkaloids,DNLA)对氧糖剥夺/再灌注(oxygen glucose deprivation/reperfusion,OGD/R)作用的Ht22海马神经元细胞系的神经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体外培养Ht22细胞系,同时将细胞随机分为9组:无任何处理的正... 目的:探讨石斛碱(dendrobium alkaloids,DNLA)对氧糖剥夺/再灌注(oxygen glucose deprivation/reperfusion,OGD/R)作用的Ht22海马神经元细胞系的神经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体外培养Ht22细胞系,同时将细胞随机分为9组:无任何处理的正常对照组(Control组)、OGD/R组、OGD/R+DNLA治疗组(0.03 mg/mL)、OGD/R+DNLA治疗组(0.3 mg/mL)、OGD/R+DNLA治疗组(3 mg/mL)、OGD/R+焦亡相关蛋白Caspase-1的抑制剂VX765组(10 ng/mL)、OGD过程中培养基加入聚乙二醇PEG3000(1%)后再灌注组(OGD/R+PEG3000→Media)、OGD/R后培养基中加入PEG3000(1%)组(OGD/R+Media→PEG3000)、PEG3000(1%)组。对Ht22细胞OGD 2 h后复糖复氧24 h建立OGD/R模型;DNLA自OGD前12 h开始即加入并持续到复氧复糖结束;VX765则自氧糖剥夺开始即加入并持续到复糖复氧结束。MTT法检测细胞死亡率及乳酸脱氢酶法测定细胞损伤率,选取DNLA最佳剂量组(3 mg/mL)进行后续检测,流式细胞技术Annexin V FIFT/PI双染测细胞焦亡率,Western blot检测焦亡相关蛋白Caspase-1、GSDMD和GSDMD-C的表达以及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1β、IL-6、IL-18的表达,免疫荧光染色法检测Ht22细胞Caspase-1的表达情况,扫描电镜观察Ht22细胞的焦亡情况。结果:在OGD/R诱导Ht22细胞损伤后通过扫描电镜观察到细胞焦亡现象,与Control组相比,OGD/R组细胞活性下降(P=0.008),细胞损伤率升高(P=0.009),细胞焦亡率升高(P=0.005),焦亡相关蛋白Caspase-1(P=0.000)、GSDMD(P=0.001)及GSDMD-C(P=0.004)蛋白的表达量明显升高,炎症因子IL-1β(P=0.006)、IL-6(P=0.004)、IL-18(P=0.000)的表达量亦增加,PEG3000组细胞存活率和损伤率均无明显变化(P=0.005,P=0.007);与OGD/R组相比,3个不同剂量的DNLA组细胞活性均有升高,细胞损伤率明显降低,细胞焦亡率递减,以DNLA组(3 mg/mL)最为明显(P=0.005,P=0.009,P=0.003),焦亡相关蛋白Caspase-1、GSDMD的蛋白表达量降低(P=0.005,P=0.008),GSDMD-C蛋白表达量升高(P=0.002),炎症因子IL-1β(P=0.005)、IL-6(P=0.000)、IL-18(P=0.007)的蛋白表达量降低,VX765抑制剂组的细胞存活率也有所上升(P=0.007),细胞损伤率降低(P=0.002),焦亡率也明显降低(P=0.008),焦亡相关蛋白Caspase-1(P=0.006)、GSDMD(P=0.007)蛋白的表达量有所降低,GSDMD-C蛋白的表达量升高(P=0.004),炎症因子IL-1β(P=0.006)、IL-6(P=0.004)、IL-18(P=0.001)的蛋白表达量亦降低,有趣的是OGD/R+PEG3000(1%)→Media组较OGD/R+Media→PEG3000(1%)组细胞存活率增加(P=0.007,P=0.006),损伤率下降(P=0.006,P=0.003)。结论:OGD/R作用后的Ht22细胞存在细胞焦亡现象,DNLA对OGD/R诱导的Ht22细胞损伤具有神经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抑制焦亡相关蛋白Caspase-1的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斛碱 Ht22细胞 焦亡 氧糖剥夺/再灌注 CASPASE-1 炎症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管插管和口咽吸入两种方法吸入二乙酰构建闭塞性细支气管炎小鼠模型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3
14
作者 邓华蓉 龚财惠 +4 位作者 袁小平 闫莉 耿刚 吴嘉彬 代继宏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578-583,共6页
目的比较不同给药方式吸入二乙酰(Diacetyl,DA)对构建闭塞性细支气管炎小鼠模型的差异,探讨简单、易于操作、成功率高且稳定的闭塞性细支气管炎小鼠模型的构建方法。方法将SPF级C57BL/6雄性小鼠(6~8周)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组:口咽吸入组... 目的比较不同给药方式吸入二乙酰(Diacetyl,DA)对构建闭塞性细支气管炎小鼠模型的差异,探讨简单、易于操作、成功率高且稳定的闭塞性细支气管炎小鼠模型的构建方法。方法将SPF级C57BL/6雄性小鼠(6~8周)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组:口咽吸入组(OPR)、气管插管组(ITI)、口咽吸入对照组(OPR-CON)、气管插管对照组(ITICON),每组10只。OPR组在初次口咽吸入DA(即400mg/kg,327mg/mL)1次,制作闭塞性细支气管炎小鼠模型,ITI组通过气管插管吸入DA(400mg/kg,327mg/mL)1次,OPR-CON和ITI-CON分别经口咽和气管插管,给予等量的蒸馏水代替DA,其余实验条件相同。小鼠饲养于SPF级动物中心,第7天收集标本,分别留取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和左肺行病理学检测。结果经肺功能、BALF计数和病理切片验证,采用口咽吸入和气管插管一次性给予DA(400mg/kg,327mg/mL)均可成功制备闭塞性细支气管炎小鼠模型,两种方法给予DA后肺功能显示气道阻力增加(P<0.05),肺组织病理切片显示气道上皮损伤,管腔闭塞,支气管周围和血管周围大量炎症细胞浸润等,但OPR组死亡率高达60%,造模成功率仅为20%,肠道HE显示上皮损伤。而ITI组死亡率仅约30%,造模成功率高达60%。OPR-CON组和ITI-CON均未有死亡。结论通过口咽吸入和气管插管两种方法一次性给予DA(400mg/kg,327mg/mL),都能成功构建闭塞性细支气管炎小鼠模型,但ITI组小鼠死亡率低,稳定性好,成功率高,值得实验推荐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闭塞性细支气管炎 二乙酰 气管插管 口咽吸入 小鼠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iwi互作RNA的筛选及其在儿童肾母细胞瘤组织中的表达 被引量:4
15
作者 王璋 张丹 +7 位作者 张朝霞 王钊颖 谭小军 卢虹旭 沈炼桔 龙春兰 魏光辉 何大维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67-175,共9页
目的探讨Piwi互作RNA(piRNA)在儿童肾母细胞瘤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对Piwi样蛋白2(Piwil2)基因重编程人成纤维细胞所形成的肿瘤样干细胞进行高通量测序,筛选出差异表达piRNA,并利用miRanda软件预测其靶基因,对靶基因进行基因本体(GO... 目的探讨Piwi互作RNA(piRNA)在儿童肾母细胞瘤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对Piwi样蛋白2(Piwil2)基因重编程人成纤维细胞所形成的肿瘤样干细胞进行高通量测序,筛选出差异表达piRNA,并利用miRanda软件预测其靶基因,对靶基因进行基因本体(GO)功能分析。采用qRT-PCR检测差异表达piRNA及其靶基因在34例肾母细胞瘤患儿肿瘤组织及癌旁正常肾组织标本中的表达,并分析差异表达piRNA及其靶基因与肾母细胞瘤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通过高通量测序筛选出230个差异表达piRNA,利用miRanda软件预测出43个靶基因,经GO分析发现其参与的生物学过程主要为调节细胞钙离子浓度,分子功能主要为参与ATP酶的活动及多聚A尾RNA结合。选取5个未知的差异表达piRNA及其靶基因检测其在肾母细胞瘤肿瘤组织及癌旁正常组织中的表达情况,结果显示第13位未知上调piRNA(NU13)表达量在肿瘤组织中下调(P<0.01),其靶基因NOP56核糖核蛋白(NOP56)表达在肿瘤组织和癌旁正常组织中差异表达无统计学意义(P=0.58);第9位未知上调piRNA(NU9)表达量在肿瘤组织中下调(P<0.01),其靶基因40S核糖体蛋白S8(RPS8)基因在肿瘤组织和癌旁正常组织中差异表达无统计学意义(P=0.29);第5、7、9位未知下调piRNA(ND5、ND7、ND9)及其共同靶基因MT-RNR2样蛋白1(MTRNR2L1)基因的表达量在肿瘤组织中均下调(P均<0.01)。以上在儿童肾母细胞瘤组织中出现差异表达的piRNA及其靶基因与患儿年龄、性别、肿瘤临床分期、病理分型无明显相关性(P均>0.05)。结论piRNA NU9、NU13、ND5、ND7、ND9及靶基因MTRNR2L1在儿童肾母细胞瘤组织中出现差异表达,有望成为鉴别肾母细胞瘤与正常肾组织的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通量测序 肿瘤干细胞 Piwi互作RNA 肾母细胞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修复用左旋聚乳酸-β-磷酸三钙复合多孔支架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被引量:2
16
作者 岑超德 罗聪 +5 位作者 张鑫 惠慧 毕杨 李明 李廷玉 何通川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36-141,共6页
目的:通过调节左旋聚乳酸(Poly(L-lactic acid),PLLA)/β-磷酸三钙(beta-tricalcium phosphate,β-TCP)复合多孔支架中β-TCP的比例,制备出一种可生物降解、具有一定强度及骨引导性、细胞相容性及生物相容性良好的支架。方法:采用溶剂... 目的:通过调节左旋聚乳酸(Poly(L-lactic acid),PLLA)/β-磷酸三钙(beta-tricalcium phosphate,β-TCP)复合多孔支架中β-TCP的比例,制备出一种可生物降解、具有一定强度及骨引导性、细胞相容性及生物相容性良好的支架。方法:采用溶剂自扩散-模压成型——盐沥滤、冷冻干燥法制备了β-TCP含量分别为0、10%、20%、30%、40%、50%的PLLA/β-TCP复合多孔支架。用扫面电镜观测不同β-TCP含量的复合多孔支架的微观形貌,用量重法测量其孔隙率,用动静态疲劳试验机检测各组复合多孔支架的力学强度。各组复合多孔支架接种相同量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培养3 d后固定,用扫描电镜观察多孔支架爬行细胞的数量以评价骨支架的细胞相容性。用各组骨支架浸提液培养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别于细胞培养第1天、第3天、第5天及第7天规定时间点用CCK8测试盒检测各组细胞的吸光度以评价骨支架的生物相容性。结果:纯左旋聚乳酸为疏水性材料,不利于细胞的粘附生长;PLLA/β-TCP复合多孔支架表面粗糙,β-TCP的引入可以改善支架材料的亲水性及骨引导性,有利于细胞的爬行生长,其中β-TCP含量为30%(P/T30)组支架细胞接种面扫描电镜下观察细胞爬行生长的数量最多;β-TCP的掺入可使复合支架的X线显影良好,可为支架植入体内降解的体外摄片评估提供方便;PLLA/β-TCP复合支架具备良好的细胞相容性及生物相容性。结论:通过溶剂自扩散-模压成型--盐沥滤、冷冻干燥法制备的PLLA/β-TCP复合支架孔隙较丰富、具备一定的强度,细胞相容性及生物相容性良好,有望通过调节其组分而得到一种降解可调的理想的组织工程骨支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缺损 骨组织工程 左旋聚乳酸 Β-磷酸三钙 骨诱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运用无创容量指标评价儿童先天性心脏病术后液体反应性 被引量:7
17
作者 程玉薇 许峰 李静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593-599,共7页
目的运用连续多普勒超声心排量监测仪(ultrasonic cardiac output monitor,USCOM)对先天性心脏病(先心病)术后患儿液体治疗前后进行血流动力学监测,比较血流动力学指标如中心静脉压(central venous pressure,CVP)、每搏量变异度(stroke ... 目的运用连续多普勒超声心排量监测仪(ultrasonic cardiac output monitor,USCOM)对先天性心脏病(先心病)术后患儿液体治疗前后进行血流动力学监测,比较血流动力学指标如中心静脉压(central venous pressure,CVP)、每搏量变异度(stroke volume variation,SVV)、校正血流时间(corrected flow time,FTc)及肌力指数(smith madigan inotropy index,SMII)等预测先心病术后患儿液体反应性的准确性。方法应用USCOM对先心病术后患儿进行液体治疗前后血流动力学的监测。根据液体治疗前后的每搏输出量指数(stroke volume index,SVI)计算每搏输出量指数变化率(ΔSVI),根据正性肌力药物的使用情况计算出正性肌力药物评分(inotropic scores,IS)。定义液体治疗后ΔSVI≥15%为液体治疗有反应组,<15%为液体治疗无反应组;根据正性肌力药物的使用情况分亚组:IS≤10组及IS>10组。结果 (1)全部患儿中仅SVV的ROC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ROC curve,AUC)具有评估液体反应性的价值(AUC为0.776,P<0.01);(2)亚组中:IS≤10组及IS>10组中也表现为仅SVV的AUC具有评估液体反应性的价值(AUC分别为0.732,P<0.05及0.813,P<0.01)。结论 (1)用USCOM监测的SVV可以预测先心病术后的液体反应性,而CVP、FTc及SMII均不能准确预测先心病术后的液体反应性;(2)亚组中,IS>10组SVV预测液体反应性的准确性要高于IS≤10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天性心脏病 超声心排血量监测仪 每搏量变异度 校正血流时间 中心静脉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核苷类似物防治接受化疗或免疫抑制剂治疗的儿童乙型肝炎病毒再激活临床分析 被引量:1
18
作者 马玉兰 许红梅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23-27,共5页
目的探讨核苷类似物(NAs)对接受化疗或免疫抑制剂治疗的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儿童HBV再激活的治疗效果,以及治疗前使用抗病毒药物对HBV再激活的防治作用。方法选取2009年1月至2018年12月接受化疗或免疫抑制剂治疗的41例慢性HBV感... 目的探讨核苷类似物(NAs)对接受化疗或免疫抑制剂治疗的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儿童HBV再激活的治疗效果,以及治疗前使用抗病毒药物对HBV再激活的防治作用。方法选取2009年1月至2018年12月接受化疗或免疫抑制剂治疗的41例慢性HBV感染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将规范使用化疗或免疫抑制剂治疗但未予以NAs预防性抗病毒的患儿设为对照组;将化疗或免疫抑制剂治疗前1~2周开始使用NAs且至少持续使用3个月的患儿设为预防组。观察两组患儿乙肝病毒再激活及肝功能情况。结果41例患儿中18例发生HBV再激活,其中预防组16例患儿中有1例(6.3%)出现HBV再激活,对照组25例中17例(68.0%)HBV再激活,两组间再激活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8.72,P<0.001)。预防组1例患儿因未规范化使用NAs出现再激活;对照组中出现HBV再激活后有11例患儿予NAs抗病毒治疗后9例HBV DNA下降,其中2例因继发感染后出现HBV DNA再次升高。结论所有需要使用化疗或免疫抑制剂的慢性HBV感染患儿在接受治疗前应常规筛查HBV血清学标志物、HBV DNA及肝功能。HBV再激活前预防性使用NAs和已经发生乙肝病毒再激活的患儿及时规范化使用NAs,对于减少HBV再激活的发生、改善临床预后、降低乙肝病毒复制及减轻肝功能损害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疗 免疫抑制 乙型肝炎病毒 再激活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wist调控骨肉瘤细胞的增殖、迁移和侵袭 被引量:7
19
作者 何昀 方姝煜 +3 位作者 毕杨 何通川 王佚 洪思琦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554-560,共7页
目的探讨增强或降低Twist表达对不同恶性程度的骨肉瘤细胞体外增殖、迁移、侵袭及体内成瘤的作用。方法 Real-time PCR及Western blot检测Twist在143B、MG63及TE85三种不同骨肉瘤中的基础表达。采用Ad-Twist及Ad-si Twist腺病毒感染细胞... 目的探讨增强或降低Twist表达对不同恶性程度的骨肉瘤细胞体外增殖、迁移、侵袭及体内成瘤的作用。方法 Real-time PCR及Western blot检测Twist在143B、MG63及TE85三种不同骨肉瘤中的基础表达。采用Ad-Twist及Ad-si Twist腺病毒感染细胞,细胞生长曲线检测细胞增殖能力,划痕实验检测细胞的平行迁移能力,Transwell实验检测细胞的垂直迁移及侵袭能力。Ad-Twist及Ad-si Twist感染Luc标记的143B细胞,制备胫骨近端骨肉瘤模型,活体成像动态观察细胞在体内的生长。结果在骨肉瘤细胞中Twist的基础表达显著高于C3H10细胞(P<0.05),其中在143B细胞表达最高,MG63细胞次之,TE85细胞中最低,Twist的表达水平与骨肉瘤细胞的恶性程度呈正相关。Ad-Twist及Ad-si Twist感染细胞分别能显著提高或降低骨肉瘤细胞中Twist的m RNA及蛋白水平的表达(P<0.05)。生长曲线结果显示Twist过表达能显著促进骨肉瘤细胞的增殖,而抑制Twist的表达后,骨肉瘤细胞的增殖能力降低(P<0.05)。Transwell实验发现Twist过表达后,3种骨肉瘤细胞迁移或侵袭至小室的细胞数明显增多,而抑制Twist的表达可降低骨肉瘤细胞的迁移侵袭能力(P<0.05)。143B细胞具有良好的体内成瘤能力,Twist过表达促进143B细胞在裸鼠体内生长,活体成像动态观察荧光信号显著高于对照组,抑制Twist表达可显著抑制细胞在裸鼠体内生长,信号明显弱于对照组。结论 Twist可增强骨肉瘤细胞的增殖、迁移、侵袭及体内成瘤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肉瘤 TWIST 增殖 迁移 侵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糖皮质激素诱导的亮氨酸拉链蛋白(GILZ)在人气道上皮细胞中的表达及对MAPK信号通路的影响 被引量:3
20
作者 刘静月 符州 +3 位作者 张明香 刘恩梅 罗征秀 王莉佳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737-740,751,共5页
目的:探讨糖皮质激素诱导的亮氨酸拉链蛋白(GILZ)在人气道上皮细胞9HTE0中的表达以及对MAPK信号通路因子Raf-1、Mek1/2、Erk1/2的影响。方法:采用RT-PCR及Western blot法检测地塞米松(Dex)作用后GILZ mRNA及蛋白的表达,同时细胞免疫荧... 目的:探讨糖皮质激素诱导的亮氨酸拉链蛋白(GILZ)在人气道上皮细胞9HTE0中的表达以及对MAPK信号通路因子Raf-1、Mek1/2、Erk1/2的影响。方法:采用RT-PCR及Western blot法检测地塞米松(Dex)作用后GILZ mRNA及蛋白的表达,同时细胞免疫荧光法检测GILZ蛋白的定位;合成三条GILZ-SiRNA分别转染人气道上皮细胞9HTE0,用Q-PCR及Western blot法筛选出沉默效果最佳的一条;Western blot法检测MAPK信号通路因子Raf-1、Mek1/2、Erk1/2磷酸化蛋白及其总蛋白的表达。结果:Dex能够明显刺激人气道上皮细胞9HTE0GILZ mRNA及蛋白的表达,GILZ蛋白主要定位在细胞浆中,Dex抑制了Raf-1、Mek1/2、Erk1/2磷酸化蛋白的表达,而GILZ-SiRNA转染后,Raf-1.Mek1/2、Erk1/2磷酸化水平有所回升。结论:糖皮质激素作为支气管哮喘一线用药,虽然能够诱导GILZ表达并发挥一定的抗炎作用,但同时GILZ却抑制了在气道上皮修复中起重要作用的MAPK信号通路的激活,这为临床上研究哮喘防治新措施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皮质激素 GILZ 气道上皮细胞 MAPK 支气管哮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