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3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复方甘草酸苷对儿童过敏性紫癜Th17/Treg细胞免疫的影响 被引量:16
1
作者 黄应波 唐雪梅 +4 位作者 张宇 李瑞娟 刘玮 吴道奇 李秋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990-994,共5页
目的:探讨复方甘草酸苷(compound glycyrrhizin,GL)治疗儿童过敏性紫癜(Henoch—Schonlein purpura,HSP)的临床疗效,从Treg、1h17细胞及促炎因子方面探讨其免疫学机制。方法:27例初发HSP病人作为治疗组,26例作为疾病对照组,2... 目的:探讨复方甘草酸苷(compound glycyrrhizin,GL)治疗儿童过敏性紫癜(Henoch—Schonlein purpura,HSP)的临床疗效,从Treg、1h17细胞及促炎因子方面探讨其免疫学机制。方法:27例初发HSP病人作为治疗组,26例作为疾病对照组,25例健康儿童作为正常对照组。治疗组在疾病对照组的基础上增加GL(0.5~2.0ml/kg)静脉注射7d治疗;留取治疗前后全血PBMC行流式检测Treg、Th17细胞阳性率,血浆ELISA法检测促炎因子TNF-α,干扰素诱导蛋白-10(interferon inducible protein-10,IP-10),白介素17(interleukin-17,IL-17),干扰素-γ(interferon-1,IFN-1)浓度变化。结果:①临床症状:治疗组皮疹消退时间较疾病对照组有缩短趋势,肾损害有缓解,1月内紫癜复发率低;②Treg、Th17细胞比例:治疗组治疗前Treg细胞阳性率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0);治疗后与正常对照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9);疾病对照组治疗后Treg低于治疗前及正常对照组(P=0.006,P=0.013)。治疗组治疗前Thl7细胞阳性率高于治疗后及正常对照组水平(P=O.024,P=0.013);治疗后Thl7与正常对照组无统计学差异(P=0.337)。疾病对照组治疗前Th17亦明显高于治疗后水平(&0.014)。③炎症因子:2组HSP治疗前血浆IL一17,IFN-γ浓度均高于正常对照组水平(P=0.013,P=0.010);治疗组治疗后与正常对照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2,P=0.154),疾病对照组两指标治疗前后比较无统计学差异(e=-o.218,P=0.970)。治疗组治疗前血浆TNF—α、IP-10均高于治疗后(P=0.011,P=-0.037),疾病对照组治疗前后2指标无统计学差异(尸=0.247,P=0.709)。结论:①GL治疗儿童HSP,可减轻肾损害、短期内减少紫癜复发。@HSP患儿急性期。具有促炎作用的Th17和抗炎作用的Treg可能共同参与了其免疫发病。③GL具有下调Th17、上调Treg细胞比例,降低血浆IL-17、IFN-γ、TNF—α,、IP-10水平的作用,提示GL可能具有一定T细胞免疫调节功能,在佐治儿童HSP免疫炎症方面有一定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敏性紫癜 复方甘草酸苷 TH17 TREG 促炎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呼吸道病毒感染与免疫应答 被引量:12
2
作者 赵晓东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9期797-800,共4页
急性呼吸道感染(ARTI)是儿科最为常见的疾病,其中病毒所致的ARTI占半数以上。呼吸道病毒与机体免疫系统之间的相互作用是发病的关键环节。文章介绍了我国常见的呼吸道病毒病原的流行病学、病毒免疫逃逸与进化、机体保护性/病理性抗病毒... 急性呼吸道感染(ARTI)是儿科最为常见的疾病,其中病毒所致的ARTI占半数以上。呼吸道病毒与机体免疫系统之间的相互作用是发病的关键环节。文章介绍了我国常见的呼吸道病毒病原的流行病学、病毒免疫逃逸与进化、机体保护性/病理性抗病毒免疫应答的研究进展,以提高儿科医师对呼吸道病毒感染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呼吸道感染 病毒 免疫 发病机制 逃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X连锁重症联合免疫缺陷病的根治治疗进展 被引量:2
3
作者 柴星苑 张志勇(综述) 赵晓东(审校)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659-662,666,共5页
X连锁重症联合免疫缺陷病(X-SCID)是重症联合免疫缺陷病中最常见的类型,典型的免疫学特征是成熟T细胞和NK细胞完全缺失而B细胞数量正常或升高。临床特征是从婴儿早期即出现复发和严重的机会性感染。该病患者往往起病早,临床表现重,预后... X连锁重症联合免疫缺陷病(X-SCID)是重症联合免疫缺陷病中最常见的类型,典型的免疫学特征是成熟T细胞和NK细胞完全缺失而B细胞数量正常或升高。临床特征是从婴儿早期即出现复发和严重的机会性感染。该病患者往往起病早,临床表现重,预后差,如果没有得到及时的诊断和治疗,大多在2岁以内死亡。造血干细胞移植(haematopoietic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HSCT)是首选的治疗方法,如果采用HLA匹配的同胞供体,生存率极高(>90%)。然而,当使用替代供体时,成功率和存活率往往较低。因此基因治疗已被开发为替代疗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X连锁重症联合免疫缺陷 造血干细胞移植 基因治疗 基因编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发性免疫缺陷病患儿感染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1
4
作者 陶静 莫霖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613-1618,共6页
目的:探究原发性免疫缺陷病(primary immunodeficiency disease,PID)患儿感染现状及影响因素,为降低原发性免疫缺陷病患儿感染风险提供依据。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以入住重庆市某三级甲等儿童专科医院的146例原发性免疫缺陷病患儿为调... 目的:探究原发性免疫缺陷病(primary immunodeficiency disease,PID)患儿感染现状及影响因素,为降低原发性免疫缺陷病患儿感染风险提供依据。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以入住重庆市某三级甲等儿童专科医院的146例原发性免疫缺陷病患儿为调查对象,采用二元logistics回归分析原发性免疫缺陷病患儿感染的影响因素。结果:住院天数(OR=1.010,95%CI=1.005~1.014)、是否使用抗生素(OR=1.402,95%CI=1.247~1.575)、是否使用免疫抑制剂(OR=1.231,95%CI=1.109~1.366)、是否使用丙种球蛋白(OR=0.831,95%CI=0.751~0.92)、住院费用10000~<20000元(OR=1.229,95%CI=1.078~1.402;≥20000元OR=0.83,95%CI=0.704~0.979)、免疫球蛋白G(immunoglobulin G,IgG)定性结果(OR=1.095,95%CI=1.008~1.183)、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OR=1.406,95%CI=1.261~1.568)、中性粒细胞计数(OR=0.708,95%CI=0.613~0.818)和照护者文化水平高中(OR=0.796,95%CI=0.685~0.925;大专及以上OR=0.809,95%CI=0.729~0.899)是住院过程感染的影响因素。结论:原发性免疫缺陷病(PID)患儿的影响因素众多,评估其感染风险至关重要。早期识别其感染风险,针对性分级管理预防感染,对改善PID患儿生活质量及延长寿命意义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免疫缺陷病 感染 现状调查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应激-易感模型的青少年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自杀意念相关因素分析
5
作者 张莉 莫霖 +2 位作者 刘洋 陶静 余璐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05-113,共9页
目的:基于应激-易感模型,探讨疾病活动度、家庭功能、负性情绪、社会支持与自杀意念的关系及机制。方法: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自杀意念量表、家庭功能评估量表、抑郁-焦虑-压力量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及系统性红斑狼疮疾病活动指数评分... 目的:基于应激-易感模型,探讨疾病活动度、家庭功能、负性情绪、社会支持与自杀意念的关系及机制。方法: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自杀意念量表、家庭功能评估量表、抑郁-焦虑-压力量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及系统性红斑狼疮疾病活动指数评分对180例青少年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进行调查。结果:青少年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自杀意念检出率为22.22%。自杀意念与疾病活动度、负性情绪均呈正相关,与家庭功能呈负相关。负性情绪在疾病活动度、家庭功能与自杀意念中发挥中介作用,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百分比分别为44.45%、20.66%。社会支持在疾病活动度与负性情绪间起调节作用,即社会支持水平越高,疾病活动度对负性情绪的正向预测作用就越弱。结论:青少年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疾病活动度、家庭功能可直接或通过负性情绪间接影响其自杀意念,并受社会支持的调节。医务人员可以通过提高患者的家庭功能和社会支持水平,控制疾病活动,降低其负性情绪,进而降低其自杀意念的产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性红斑狼疮 青少年 自杀意念 应激-易感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急性间质性肾炎87例临床与病理分析 被引量:8
6
作者 唐雪梅 李秋 +2 位作者 赵晓东 王晓刚 杨锡强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8年第1期114-118,共5页
目的:了解儿童急性间质性肾炎(AIN)的病因、临床表现、肾脏病理及治疗转归。方法:回顾性分析10年内我院急性间质性肾炎87例的临床及病理特点。结果:病因方面,感染性疾病占64例(73.6%),以呼吸道及消化道感染最多见,而非感染性疾病23例(26... 目的:了解儿童急性间质性肾炎(AIN)的病因、临床表现、肾脏病理及治疗转归。方法:回顾性分析10年内我院急性间质性肾炎87例的临床及病理特点。结果:病因方面,感染性疾病占64例(73.6%),以呼吸道及消化道感染最多见,而非感染性疾病23例(26.4%),以手术后及蜂毒等理化因素为主;87例患儿中药物所致55例(60.9%),其中主要为解热镇痛药和抗生素类药(部分因感染后使用);病原学方面,87例病例共检出病毒抗体(血IgM阳性)35例(40.2%),其中以EBV最常见。尿常规检查87例均有改变,蛋白尿、血尿和白细胞尿常见,合并急性肾功能衰竭(ARF)31例(35.6%)。11例行肾穿刺活检确诊,以中重度小管间质病变为特点,3例伴新月体形成。因ARF行血液净化(血液透析或血液滤过)治疗12例共28人次,行腹膜透析1人,仅3例使用小剂量糖皮质激素,肾功能均在短期内恢复正常。结论:儿童AIN发病原因以感染和药物最常见,临床表现以尿常规改变为主,重者出现急性肾功能衰竭等多脏器功能损伤。肾脏病理以小管间质病变为主。预防感染,合理用药是预防AIN发生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质性肾炎 临床特点 病理 急性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964例儿童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16
7
作者 王莉 李秋 +1 位作者 张伟 刘琳砚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9期1849-1851,共3页
目的总结儿童原发性肾病综合征(primary nephrotic syndrome,PNS)的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1996年8月1日至2006年7月31日964例(其中有747例新发病例)住院PNS患儿的临床及实验室资料。结果747例患儿中,男性568例,女性179例,年龄0.3~1... 目的总结儿童原发性肾病综合征(primary nephrotic syndrome,PNS)的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1996年8月1日至2006年7月31日964例(其中有747例新发病例)住院PNS患儿的临床及实验室资料。结果747例患儿中,男性568例,女性179例,年龄0.3~17.3岁,中位年龄4.7岁;1~5岁的PNS患儿有385例(51.5%)。与肾炎型肾病相比较,单纯型肾病患儿的血清白蛋白较低(P<0.05),而总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较高(P<0.05),两者24h尿蛋白量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PNS患儿的血清IgG比正常值低(P<0.01),IgM和IgE比正常值高(P<0.05),IgA和C3与正常值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PNS复发的主要诱因是上呼吸道感染,其次是患儿不规则用药。结论儿童PNS以1~5岁好发,PNS存在体液免疫功能紊乱,降低血脂及预防、控制感染是治疗的关键,而加强宣传、指导对PNS的治疗也至关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肾病综合征 儿童 临床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77例儿童肾活检病理及临床分析 被引量:12
8
作者 张伟 李秋 +4 位作者 赵晓东 唐雪梅 陈佳 佘萍莉 杨锡强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8年第7期847-850,共4页
目的:探讨儿童肾小球疾病病理特点及其与临床表现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1999年2月~2006年2月在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进行肾活检的377例患儿病理及临床资料,比较原发性肾小球疾病和继发性肾小球疾病的病理和临床特征。结果:(1)37... 目的:探讨儿童肾小球疾病病理特点及其与临床表现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1999年2月~2006年2月在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进行肾活检的377例患儿病理及临床资料,比较原发性肾小球疾病和继发性肾小球疾病的病理和临床特征。结果:(1)377例肾活检患儿中,原发性肾小球疾病217例,继发性肾小球疾病158例,遗传性肾小球疾病和肾血管疾病各1例。(2)原发性肾小球疾病组最常见的临床表现和病理类型分别为肾病综合征和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Mesangial proliferative glomerulonephritis,MsPGN),继发性肾小球疾病组中分别为过敏性紫癜性肾炎和MsPGN。与原发性肾小球疾病组比较,继发性肾小球疾病组平均发病年龄、肾组织内IgA沉积的发生率均较高(分别P<0.05、P<0.01),除第一病理诊断外,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症(Focal segmental glomerulosclerosis,FSGS)和(或)肾小管病变的发生率较高(P<0.01)。结论:(1)原发性肾小球疾病仍为儿童常见的肾小球疾病,随着年龄的增长,继发性肾小球疾病逐渐增多。本组儿童肾小球疾病的病理类型以MsPGN最为常见。(2)继发性肾小球疾病的病理组织中,以IgA的沉积最常见,提示IgA的局部沉积是导致FSGS和(或)肾小管病变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肾小球疾病 病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过敏性紫癜发病中NF-κB对树突状细胞的调控与T辅助细胞分化失衡的关系 被引量:6
9
作者 陶红 李秋 +4 位作者 王莉佳 张高福 王莉 李翠萃 阳海平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3期2519-2523,共5页
目的了解儿童过敏性紫癜发病中NF-κB对树突状细胞的调控与T辅助细胞分化失衡的关系。方法收集我院2008年6月至2009年3月肾脏免疫科收治的过敏性紫癜(henoch-schonlein purpura,HSP)患儿36例和过敏性紫癜肾炎(henoch-schonlein purpura ... 目的了解儿童过敏性紫癜发病中NF-κB对树突状细胞的调控与T辅助细胞分化失衡的关系。方法收集我院2008年6月至2009年3月肾脏免疫科收治的过敏性紫癜(henoch-schonlein purpura,HSP)患儿36例和过敏性紫癜肾炎(henoch-schonlein purpura nephritis,HSPN)患儿32例,以及门诊体检的健康儿童27例,抽取外周血,诱导培养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s,DC),于第5天分别抽取7例以上3组外周血诱导培养的DC加入NF-κB抑制剂5μg,分别采用ELISA、流式细胞技术、RT-PCR和细胞免疫化学方法,检测患儿血浆IL-4、INF-γ和DC培养上清IL-12、IL-10水平;DC表面CD86、CD80、CD83、CD-209的表达;DC内NF-κB亚型p50、p65 mRNA表达量和NF-κB活化情况。结果与对照组比较,HSP组和HSPN组血浆中Th2类细胞因子IL-4升高(P<0.05),Th1类细胞因子INF-γ降低(P<0.05);DC培养上清中IL-10升高(P<0.05),IL-12降低(P<0.05);CD86、CD83升高(P<0.05),CD80降低(P<0.05);细胞内NF-κBp50、p65 mRNA表达量也升高(P<0.05);NF-κB活化表达数量增多。但HSP组与HSPN组以上检测指标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加入NF-κB抑制剂后以上各项异常指标可逆转,且逆转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SP发病与DC异常调控Th1/Th2细胞失衡密切相关,NF-κB是DC免疫功能的关键性调控基因,抑制NF-κB的活化是阻断DC功能和依赖于T细胞免疫反应的一个有效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树突状细胞 NF-ΚB T淋巴细胞 过敏性紫癜 紫癜性肾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庆地区急性下呼吸道感染住院患儿人偏肺病毒感染的流行病学研究 被引量:16
10
作者 陈昕 张志勇 +3 位作者 李荣培 赵耀 刘恩梅 赵晓东 《中国循证儿科杂志》 CSCD 2010年第4期256-262,共7页
目的了解重庆地区急性下呼吸道感染(ALRTI)住院患儿人偏肺病毒(hMPV)感染的流行病学特点和临床特征。方法收集2006年4月至2008年3月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呼吸科病房每周一、三、五因ALRTI住院患儿住院当日白天的鼻咽吸取物(NPA),采... 目的了解重庆地区急性下呼吸道感染(ALRTI)住院患儿人偏肺病毒(hMPV)感染的流行病学特点和临床特征。方法收集2006年4月至2008年3月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呼吸科病房每周一、三、五因ALRTI住院患儿住院当日白天的鼻咽吸取物(NPA),采用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hMPV基因组RNA,阳性标本采用传统PCR方法扩增F基因,进一步确定是否存在hMPV感染,扩增G基因用于遗传进化分析。同时采用传统PCR方法检测呼吸道合胞病毒(RSV)和冠状病毒NL-63(HCoV-NL63),直接免疫荧光法(DFA)检测流感病毒A、B亚型,副流感病毒1、2、3型和腺病毒。分析hMPV感染的流行病学特点和临床特征。结果研究期间共收集878份标本,占同期ALRTI入院病例的13.9%(878/6296例)。hMPV阳性227/878例(25.9%)。男∶女为1.9∶1。hMPV阳性227例中,<6个月119例(52.4%),~2岁72例(31.7%),~6岁34例(15.0%),>6岁2例(0.9%)。hMPV流行特点为全年散发,好发季节为冬春季。hMPV阳性率2006年4月至2007年3月为18.5%(72/390例),2007年4月至2008年3月为31.8%(155/488例)。227例hMPV阳性患儿临床诊断以肺炎(148例,65.2%)和毛细支气管炎(65例,28.6%)为主。hMPV可与常见呼吸道病毒协同感染,其中与RSV协同感染率最高(41.9%,95/227例)。遗传进化分析显示,研究期间重庆地区hMPVA和B基因型均流行,以A2亚型为优势株。结论 hMPV是重庆地区ALRTI住院患儿重要的呼吸道病毒病原之一,以<6个月婴儿为主要感染人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偏肺病毒 呼吸道合胞病毒 急性下呼吸道感染 流行病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某医院员工患者安全文化现状的评估及分析 被引量:13
11
作者 张琼 张际 +1 位作者 刘玲 魏晓琼 《解放军护理杂志》 CSCD 2015年第14期49-52,共4页
目的了解医院员工对患者安全文化现状的评估,为患者安全文化改进提供依据。方法便利抽样选取重庆市某儿童医院不同类别员工367名,运用医院患者安全文化调查表对其进行调查。结果员工对所在科室患者安全评价为"非常好"占6.8%,... 目的了解医院员工对患者安全文化现状的评估,为患者安全文化改进提供依据。方法便利抽样选取重庆市某儿童医院不同类别员工367名,运用医院患者安全文化调查表对其进行调查。结果员工对所在科室患者安全评价为"非常好"占6.8%,评价为"很好"占52.0%。患者安全文化的认知同意率最高的维度为:组织学习与持续改进(85.65%);同意率较低的维度包括:人员配置(30.79%)、对错误的非惩罚性反应(39.87%)、事件报告的频率(41.87%)、沟通的公开程度(44.32%)、交接班与转科(48.77%)、对患者安全的总体感受(48.77%)。不同工作岗位、有无职务及和患者直接联系与否者的部分条目得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医院员工有着较积极的患者安全文化,但部分领域需要改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患者 安全管理 安全文化 护理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哮喘儿童吸入丙酸氟替卡松后外周血单个核细胞Foxp3和磷酸化STAT5的变化(英文) 被引量:3
12
作者 何云 谢晓虹 +4 位作者 邓昱 李欣 符州 杨锡强 刘恩梅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7,共7页
目的研究哮喘患儿吸入丙酸氟替卡松后外周血CD4+细胞的Foxp3的表达和变化,从而探讨儿童哮喘发生的可能机制。方法以30例确诊哮喘患儿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未治疗哮喘组(15例)、吸入丙酸氟替卡松缓解组(15例),同期16例正常儿童为对照组。... 目的研究哮喘患儿吸入丙酸氟替卡松后外周血CD4+细胞的Foxp3的表达和变化,从而探讨儿童哮喘发生的可能机制。方法以30例确诊哮喘患儿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未治疗哮喘组(15例)、吸入丙酸氟替卡松缓解组(15例),同期16例正常儿童为对照组。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的CD4+Foxp3+细胞比率,ELISA检测血浆和植物血凝素(PHA)体外刺激T细胞后上清液的IL-2、IL-6水平,Western blot检测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磷酸化STAT5和非磷酸化STAT5的水平。结果哮喘组儿童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的CD4+Foxp3+细胞百分率低于正常对照组。与哮喘组相比,吸入丙酸氟替卡松缓解组儿童的CD4+Foxp3+细胞百分比有明显增高,血清IL-6水平降低而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磷酸化STAT5表达上调。结论哮喘儿童的外周血CD4+细胞的Foxp3表达下调,吸入激素可能通过上调磷酸化STAT5表达,诱导T细胞Foxp3表达,平衡T细胞应答,从而治疗儿童哮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哮喘 FOXP3 调节性T细胞 磷酸化STAT5 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IFLE标准和AKIN标准诊断儿童急性肾损伤的对比研究(附223例儿童急性肾损伤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3
13
作者 文超 李秋 叶国嫦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837-842,共6页
目的:探讨RIFLE和急性肾损伤网络(acute kidney injury network,AKIN)2种分级诊断标准在儿童急性肾损伤(acute kidney injury,AKI)中的诊断意义,以期对临床AKI患儿的早期诊断及治疗有所助益。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23例AKI患儿的临床特... 目的:探讨RIFLE和急性肾损伤网络(acute kidney injury network,AKIN)2种分级诊断标准在儿童急性肾损伤(acute kidney injury,AKI)中的诊断意义,以期对临床AKI患儿的早期诊断及治疗有所助益。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23例AKI患儿的临床特征、实验室指标、治疗及转归等情况,探讨RIFLE和AKIN 2种分级诊断标准在儿童AKI中的诊断意义。结果:与RIFLE标准相比较,AKIN标准在儿童AKI的诊断方面没有明显优势(χ2=1.000,P=0.962)。在分期诊断方面,AKIN标准1期、2期、3期与RIFLE标准对应的风险期、损伤期、衰竭期亦无明显统计学差异(χ2=2.303,P=0.316)。无论AKIN标准或RIFLE标准,不同AKI分期的预后分布(RIFLE标准:χ2=11.526,P=0.003;AKIN标准:χ2=13.559,P=0.001)、机械通气率(RIFLE标准:χ2=12.119,P=0.002;AKIN标准:χ2=6.854,P=0.032)、血液净化率(RIFLE标准:χ2=43.569,P=0.000;AKIN标准:χ2=88.766,P=0.000)、多器官功能障碍发生率(RIFLE标准:χ2=11.896,P=0.003;AKIN标准:χ2=11.783,P=0.003)均有统计学差异。随着AKI严重程度的加重(即分期的加重),院内病死率升高,AKI衰竭期(3期)患儿的院内病死率明显高于风险期(1期)、损伤期(2期),但是这种差异在平均住院天数(RIFLE标准:F=1.540,P=0.217;AKIN标准:F=0.037,P=0.963)和治愈率(RIFLE标准:χ2=1.896,P=0.388;AKIN标准:χ2=3.646,P=0.162)方面无明显体现。结论:与RIFLE分层诊断标准相比较,AKIN标准在儿童AKI的诊断、分期诊断以及近期预后评估方面没有明显优势。然而,无论是采用RIFLE标准还是AKIN标准,AKI严重程度的加重与患儿的近期不良预后密切相关。随着AKI严重程度的加重(分期的加重),AKI患儿的机械通气率、血液净化率以及多器官功能障碍发生率升高。AKI衰竭期(3期)患儿的院内病死率明显高于风险期(1期)、损伤期(2期),但是这种差异在平均住院天数、治愈率方面无明显体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肾损伤 儿童 RIFLE标准 AKIN标准 比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体外培养人胸腺组织切片残余细胞类型、分子表达谱与质量评估的研究
14
作者 关万青 罗贵华 +6 位作者 撖菁萱 向群 安云飞 赵录 糜建红 冯泽清 吴玉章 《陆军军医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893-903,共11页
目的拟通过单细胞转录组测序技术(single-cell RNA sequencing,scRNA-seq)解析移植前体外培养人胸腺组织切片的残余细胞类型和功能,并利用培养上清液分子标志物的水平特征建立胸腺组织切片质量评估方法。方法收集2023年5月至2024年1月... 目的拟通过单细胞转录组测序技术(single-cell RNA sequencing,scRNA-seq)解析移植前体外培养人胸腺组织切片的残余细胞类型和功能,并利用培养上清液分子标志物的水平特征建立胸腺组织切片质量评估方法。方法收集2023年5月至2024年1月在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心胸外科接受心脏外科手术的18例先天心脏病患者废弃的胸腺制备成胸腺组织切片。体外培养14 d后,通过scRNA-seq鉴定残余的细胞类型,联合基因本体论(gene ontology,GO)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KEGG)富集分析残余细胞的功能,并查阅胸腺组织切片培养的相关文献筛选出指示胸腺细胞功能的分子标志物。采用ELISA检测上清液分子标志物的蛋白水平变化,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以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判定上清液分子标志物对胸腺组织切片质量的评估价值。将分子标志物判定为质量检测合格与质量检测不合格的胸腺组织切片移植至6~8周龄Balb/c-nude雄性小鼠(体质量14~17 g)皮下(对照组不移植胸腺组织切片),通过流式细胞术和组织学检测分析移植后免疫重建效果。结果(1)scRNA-seq数据显示,胸腺组织切片中含有11种细胞,主要细胞为上皮细胞、成纤维细胞和T细胞。GO和KEGG富集分析显示,上皮细胞与趋化作用、上皮细胞发育、细胞基质粘附、紧密连接等条目相关;成纤维细胞主要与细胞外基质组织、上皮细胞增殖、负向调控细胞迁移、肌动蛋白细胞骨架调节等条目相关;T细胞主要与T细胞分化、T细胞活化的调控、T细胞凋亡、T细胞受体信号等条目相关。(2)筛选出CCL19、CCL21、CXCL12、CXCL16、IL16、SELL作为指示胸腺细胞功能的分子标志物,与第1天相比,CCL19、CCL21、CXCL12和CXCL16蛋白分泌量伴随体外培养显著增加(P<0.05),IL16和L-selectin(SELL表达分泌的蛋白)蛋白分泌量伴随体外培养显著下降(P<0.05)。联合IL16和L-selectin生成预测因子Pre1评估体外培养1 d的胸腺组织切片质量的价值最高,ROC曲线下面积为0.883。联合CCL19、CCL21、CXCL12、CXCL16生成预测因子Pre2评估体外培养14 d的胸腺组织切片质量的价值最高,ROC曲线下面积为0.948。(3)裸鼠移植实验证实:与对照组相比,质量检测合格的胸腺组织切片能在体内发育成胸腺结构,并有效提升裸鼠外周血中T细胞的比例(P<0.01),而质量检测不合格的胸腺组织切片移植到裸鼠体内无法重建裸鼠的T细胞发育。结论移植前胸腺组织切片残留的组成细胞主要为上皮细胞、成纤维细胞和T细胞;IL16和L-selectin可作为判定胸腺原料质量的潜在指标。CCL19、CCL21、CXCL12和CXCL16可有效评估胸腺组织切片成品的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胸腺组织切片 残余细胞类型 分子标志物 质量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早期肾活检在尿检正常型儿童紫癜性肾炎中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2
15
作者 干毅 李祥丽 +2 位作者 王会凤 游忠岚 王墨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5期1647-1648,共2页
目的回顾性分析早期尿检正常型紫癜性肾炎患儿肾活检病理及预后情况,探讨早期肾活检的重要性。方法选择早期尿检正常但尿微量蛋白阳性的紫癜性肾炎69例患儿,按照以早期尿微量蛋白持续阳性或病程中出现尿蛋白作为肾活检指标,分为2组:早... 目的回顾性分析早期尿检正常型紫癜性肾炎患儿肾活检病理及预后情况,探讨早期肾活检的重要性。方法选择早期尿检正常但尿微量蛋白阳性的紫癜性肾炎69例患儿,按照以早期尿微量蛋白持续阳性或病程中出现尿蛋白作为肾活检指标,分为2组:早期肾活检组(n=29)、肾活检组(n=40),探讨其肾活检病理及预后差别。结果所有早期尿检正常型紫癜性肾炎,反复尿微量蛋白异常≥3次,肾活检发现肾脏均有不同程度损害,其中Ⅱ级37例,Ⅲ级27例,Ⅳ级5例;早期肾活检组的病理损害程度低于肾活检组(P<0.05),并且早期肾活检组9例病程中出现蛋白尿,治疗后尿蛋白转阴时间(14.43±10.21)d,肾活检组20例病程中出现蛋白尿,治疗后尿蛋白转阴时间(31.26±19.65)d,早期肾活检组蛋白尿转阴时间显著短于肾活检组(P<0.01)。结论以尿微量蛋白持续阳性作为肾活检指标,进行早期肾活检,能及早发现肾脏损害,改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敏性紫癜肾炎 尿微量蛋白 早期肾活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因组和基因组学研究进展及其对儿科护理学的启示 被引量:7
16
作者 郑显兰 杨锡强 《中国护理管理》 CSCD 2016年第12期1590-1594,共5页
随着基因组/基因组学和大数据时代的来临,精准医学将成为医学发展的必然趋势。在此新形势下,医务人员的观念和行为方式将发生深刻变化,儿科护理的整体化和个体化将得以真正实现。护理是医疗工作的终端服务,因而基因组学也必然改变护士... 随着基因组/基因组学和大数据时代的来临,精准医学将成为医学发展的必然趋势。在此新形势下,医务人员的观念和行为方式将发生深刻变化,儿科护理的整体化和个体化将得以真正实现。护理是医疗工作的终端服务,因而基因组学也必然改变护士的职业人生,护士将成为整合多学科的核心成员,英国伦敦大学学院基因治疗中心的临床护理专家已展示出这样的角色。然而,当前大多数的执业护士包括儿科护士在护理病人中尚缺乏应用基因组学的技巧,不具备应用基因组/基因组学知识观察评估疾病风险,向病人及其家庭提供有关健康知识和自我护理的能力。今后应将基因组/基因组学内容纳入本科护理教学的课程设置中,并进行在职护士的强化培训。在近期能够培养出具有学术创新思维的带头人是开展基因组/基因组学护理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因 基因组学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发性免疫缺陷病治疗全面进入精准时代 被引量:2
17
作者 唐文静 安云飞 赵晓东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1058-1063,共6页
原发性免疫缺陷病(primary immunodeficiency disease,PID)是一类严重影响儿童生命与健康,造成家庭及社会负担的遗传病。既往主要治疗策略是替代治疗或造血干细胞移植重建免疫。近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的发展,诸多PID的发病机制得以明确,... 原发性免疫缺陷病(primary immunodeficiency disease,PID)是一类严重影响儿童生命与健康,造成家庭及社会负担的遗传病。既往主要治疗策略是替代治疗或造血干细胞移植重建免疫。近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的发展,诸多PID的发病机制得以明确,在此基础上靶向特异免疫受损点的精准治疗逐渐在临床开展。在PID的精准治疗方面,从传统的丙种球蛋白、酶替代治疗到基于信号通路的小分子抑制剂或生物大分子阻断,从造血干细胞移植根治到基因治疗和基因编辑,该领域的发展日新月异,已成为精准医学的典范,正为精准医学带来突破性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免疫缺陷病 精准治疗 替代治疗 造血干细胞移植 基因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湿疹-血小板减少伴免疫缺陷综合征行造血干细胞移植的治疗及护理 被引量:2
18
作者 黎小芹 陈学兰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777-781,共5页
目的:总结29例湿疹-血小板减少伴免疫缺陷综合征(Wiskott-Aldrich syndrome,WAS)行造血干细胞移植的治疗和护理。方法:对我院2007年6月至2014年12月29例WAS患儿行造血干细胞移植的治疗和护理进行总结。包括保护性隔离、加强基础护理... 目的:总结29例湿疹-血小板减少伴免疫缺陷综合征(Wiskott-Aldrich syndrome,WAS)行造血干细胞移植的治疗和护理。方法:对我院2007年6月至2014年12月29例WAS患儿行造血干细胞移植的治疗和护理进行总结。包括保护性隔离、加强基础护理;移植物抗宿主病(graft versus host disease,GVHD)的治疗及护理;预防和控制感染;出血的治疗、观察与护理;饮食指导;心理护理;健康教育等。结果:29例WAS患儿行造血干细胞移植,经过规范的治疗和精心的护理,获得了免疫重建,随访2月~7年,现健康存活22例。结论:对GVHD的治疗和护理,积极预防及控制感染是造血干细胞移植(hematopoietic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HSCT)治疗WAS成功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疹-血小板减少伴免疫缺陷综合征 造血干细胞移植 移植物抗宿主病 治疗及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免疫球蛋白在原发性抗体缺陷病中的应用及护理进展 被引量:4
19
作者 王君君 郑显兰 《护理学杂志》 CSCD 2015年第17期102-105,共4页
免疫球蛋白替代治疗是原发性抗体缺陷病的常规治疗方案,其治疗和护理的规范性与患者的生存质量和预后密切相关。通过概括国内外指南及文献,对免疫球蛋白品种的选择、推荐的使用剂量和方案、输注过程中护理配合事项等进行阐述,旨在提高... 免疫球蛋白替代治疗是原发性抗体缺陷病的常规治疗方案,其治疗和护理的规范性与患者的生存质量和预后密切相关。通过概括国内外指南及文献,对免疫球蛋白品种的选择、推荐的使用剂量和方案、输注过程中护理配合事项等进行阐述,旨在提高临床医护人员对免疫球蛋白在原发性抗体缺陷病中的规范应用及护理,改善原发性抗体缺陷病患者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免疫缺陷病 原发性抗体缺陷病 免疫球蛋白 护理 综述文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湿疹、血小板减少伴免疫缺陷综合征患者脾切除术的应用探讨 被引量:1
20
作者 戴荣欣 李文言 +5 位作者 杜潇 丁媛 张志勇 唐雪梅 赵晓东 杨曦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760-764,共5页
目的探讨脾脏切除术治疗对湿疹、血小板减少伴免疫缺陷综合征(WAS)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1例于2015年行脾脏切除术的轻型WAS综合征患儿的临床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男性患儿,出生后多次出现皮肤黏膜、消化道出血,血小板最低至3&#... 目的探讨脾脏切除术治疗对湿疹、血小板减少伴免疫缺陷综合征(WAS)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1例于2015年行脾脏切除术的轻型WAS综合征患儿的临床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男性患儿,出生后多次出现皮肤黏膜、消化道出血,血小板最低至3×109/L。12岁时经基因检测确诊为X连锁血小板减少症(XLT),16岁时因再次出现皮肤黏膜出血行脾脏切除术,手术前后未进行针对性预防接种。患儿于脾脏切除术后2天,血小板计数上升至正常水平;术后26天患儿出现发热、皮肤黏膜出血,伴严重血小板减少,诊断严重脓毒血症。经抗感染、支持治疗近3个月,患儿体温逐渐稳定、呼吸道症状好转,血小板稳定至正常水平。文献报道,接受脾脏切除术的部分WAS及XLT患者血小板计数可上升至正常水平,但面临术后严重感染风险。结论对顽固性血小板减少,常规治疗困难的XLT患者,脾脏切除术是可选的治疗方案之一。术前有必要预防性疫苗接种和预防性使用抗生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AS综合征 X连锁血小板减少症 脾切除 部分脾栓塞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