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重庆市郊区幼儿园学龄前儿童膳食营养状况分析 被引量:6
1
作者 彭容 魏小平 +4 位作者 梁小华 陈洁 刘友学 张霆 李廷玉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671-676,共6页
目的分析重庆市郊区学龄前儿童的膳食营养状况,为后期的营养干预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重庆市巴南地区的7所幼儿园中随机抽取3所幼儿园进行膳食问卷调查。调查内容主要包括儿童的一般健康和疾病情况,及其连续3 d的膳食摄入情况。共完成... 目的分析重庆市郊区学龄前儿童的膳食营养状况,为后期的营养干预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重庆市巴南地区的7所幼儿园中随机抽取3所幼儿园进行膳食问卷调查。调查内容主要包括儿童的一般健康和疾病情况,及其连续3 d的膳食摄入情况。共完成有效膳食问卷492份。结果该幼儿园儿童每人每日谷薯类、水果和坚果、蔬菜、蛋类、鱼虾类、畜禽肉类、豆类和豆制品、奶类和奶制品的实际摄入量占推荐摄入量范围下限的比例分别为118.1%、135.0%、61.7%、77.8%、41.7%、281.9%、34.7%和119.2%。每人每日能量、蛋白质、维生素A、钙、铁和锌的实际摄入量占推荐摄入量的比例分别为100.8%、120.2%、121.2%、65.7%、126.8%和75.0%。结论重庆市郊区幼儿园儿童的谷薯类、水果类和奶类的摄入量合理,蔬菜类、鱼虾类、蛋类和豆类摄入不足,畜肉类摄入过量。除能量和硫胺素合理外,其他营养素均存在偏高或偏低的现象,应加强对家长制定科学合理的膳食营养干预的宣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龄前儿童 膳食调查 膳食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庆市巴南区学龄前儿童膳食维生素A摄入量与血浆维生素A的关系 被引量:18
2
作者 彭容 魏小平 +4 位作者 梁小华 陈洁 刘友学 张霆 李廷玉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366-372,共7页
目的:了解重庆市巴南区学龄前儿童膳食维生素A摄入量和血浆维生素A浓度的关系,为下一步利用膳食摄入量预测机体维生素A营养提供理论基础。方法:采用随机整群抽样方法,在重庆市巴南区鱼洞镇随机抽取3所幼儿园,对符合纳入标准的492... 目的:了解重庆市巴南区学龄前儿童膳食维生素A摄入量和血浆维生素A浓度的关系,为下一步利用膳食摄入量预测机体维生素A营养提供理论基础。方法:采用随机整群抽样方法,在重庆市巴南区鱼洞镇随机抽取3所幼儿园,对符合纳入标准的492名学龄前儿童进行膳食调查、体格测量、体检和实验室血生化检测。结果:492名学龄前儿童中,男孩229人,女孩263人,平均年龄(4.54±0.87)岁、身高(107.50±7.20) cm、体重(18.42±3.41) kg。边缘型维生素A缺乏(marginal vitamin A deficiency, MVAD)检出率为43.5%,未发现严重临床维生素A缺乏病例(血浆维生素A≤0.35μmol/L)。临床检查未发现结膜、角膜及皮肤异常和Bitot’s斑等维生素A缺乏特异临床症状,最近两周感冒发生率为27.4%(135/492),未发现腹泻等胃肠道和消化道疾病,膳食维生素A摄入不足儿童(<600μg RE/d)的比例高达50.0%。血浆视黄醇浓度分别与膳食维生素A摄入量(r=0.162, P<0.001)、膳食能量摄入量(r=0.107, P=0.017)相关。校正其他非膳食因素后,多因素Logistic回归显示:富含维生素A的食物中猪肝未摄入(OR=1.95,95%CI:1.05~3.61, P=0.034)、富含维生素A的水果未摄入(OR=1.55,95%CI:1.03~2.33, P=0.034)、富含维生素A的蔬菜摄入<200 g/d (OR=3.47,95%CI:1.37~8.75, P=0.009)是儿童维生素A缺乏的重要危险因素,而未发现肉、蛋、奶的摄入量与该地区儿童维生素A缺乏间的关系。结论:膳食维生素A摄入量和血浆视黄醇浓度呈显著相关,可以用富含维生素A的食物摄入量预测机体维生素A营养状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生素A缺乏 血浆 膳食 儿童 学龄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庆市巴南区学龄前儿童维生素A缺乏膳食筛查模型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彭容 魏小平 +5 位作者 梁小华 杨亭 徐嘉培 刘友学 张霆 李廷玉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753-757,共5页
目的基于营养流行病学调查,建立学龄前儿童维生素A缺乏(VAD)筛査模型,有针对性地筛查学龄前儿童VAD和边缘型维生素A缺乏(MVAD),为进一步VAD膳食干预提供有效的筛查工具。方法采用随机整群抽样方法,随机抽取重庆市巴南区3所幼儿园。调查... 目的基于营养流行病学调查,建立学龄前儿童维生素A缺乏(VAD)筛査模型,有针对性地筛查学龄前儿童VAD和边缘型维生素A缺乏(MVAD),为进一步VAD膳食干预提供有效的筛查工具。方法采用随机整群抽样方法,随机抽取重庆市巴南区3所幼儿园。调查内容包括膳食调查、体检、最近2周患病情况询问、体格测量和实验室检测;参考儿童健康营养得分(Hu SKY)方法,构建筛查学龄前儿童膳食摄入的健康营养评分模型(HNSP)。结果流行病学调查显示:492名学龄前儿童符合纳入标准,其中男孩229名,女孩263名,平均年龄(4.54±0.87)岁,身高(107.50±7.20)cm,体质量(18.42±3.41)kg。HNSP共建立10个分条目,分别为谷薯类得分、蔬菜类得分、水果类得分、畜禽肉类得分、鱼虾类得分、蛋类得分、豆类和豆制品得分、奶类和奶制品得分、其他食物得分和强化食品以及补充剂得分。有效性分析结果显示:HNSP累积分值与膳食能量或大多数营养素摄入量正相关;除与血浆维生素A有显著相关性外(P<0.01),与体格测量指标(身高、体质量、体质量指数、年龄别体质量Z评分、年龄别身高Z评分和年龄别体质指数Z评分)、其他血生化指标(血红蛋白、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浓度、血浆铁和血浆锌)均无相关性(P>0.05)。准确性分析结果显示:以累积分值70分为判断有维生素A营养风险的临界点,HNSP评价和金标准筛检MVAD/VAD和VAD分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筛检的灵敏度为87.98%,特异度为17.95%。可靠性分析结果显示HNSP内在一致性好(Cronbachα系数=0.86)。重复一致性分析结果显示:2次HNSP累积分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次评价的重复性较好(Kappa值=0.61)。结论构建的HNSP评价膳食整体质量的有效性和可靠性好,重复性和准确性达到一定标准,有望成为今后针对学龄前儿童个体或群体的VAD的膳食筛查工具。建议定期在不同时间、地点和人群进行营养调查,修订和完善该筛查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生素A缺乏 膳食 筛查 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种营养素佐治新生儿肺炎疗效影响因素的多元分析 被引量:10
4
作者 江伟 瞿平 +1 位作者 陈科 李廷玉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8年第6期716-719,753,共5页
目的:探讨患儿背景情况对低剂量维生素A(VA)、维生素E(VE)、锌(Zn)、硒(Se)佐治新生儿肺炎效果的影响,了解在肺炎下影响患儿VA营养状况的危险因素。方法:随机纳入新生儿肺炎患儿150名,实际收到111例。口服低剂量VA、VE、Zn、Se。分别收... 目的:探讨患儿背景情况对低剂量维生素A(VA)、维生素E(VE)、锌(Zn)、硒(Se)佐治新生儿肺炎效果的影响,了解在肺炎下影响患儿VA营养状况的危险因素。方法:随机纳入新生儿肺炎患儿150名,实际收到111例。口服低剂量VA、VE、Zn、Se。分别收集患儿背景资料和在入院时、干预7d后静脉血3ml,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VA、酶联免疫法(ELISA)测视黄醇结合蛋白(RBP)、免疫比浊法测IgM。采用多元逐步回归分析背景数据对临床效果和实验室指标的影响。结果:母亲年龄胎龄、日龄、出生体重和母亲产次正性影响临床改善效果。日龄和出生体重正性影响、母亲年龄负性影响激期IgM水平;日龄正性影响恢复期VA水平的升高、负性影响恢复期IgM水平的升高,母亲年龄负性影响恢复期RBP水平的升高。结论:母亲年龄、产次、胎龄、日龄是影响多种营养素临床佐治效果的重要因素。母高龄、多产次、早期儿和巨大儿在肺炎期更易发生VA营养不良,疾病恢复更缓慢,营养干预更为迫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生素A 维生素E 新生儿肺炎 多元逐步回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庆市铜梁地区重金属污染对2岁幼儿神经心理发育的影响 被引量:1
5
作者 范珍 魏小平 +10 位作者 张萱 刘永芳 蒋鸿鹏 陈倩 江伟 龚敏 瞿平 陈洁 刘友学 陈立 李廷玉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4期1446-1449,共4页
目的探讨重庆市铜梁地区燃煤电厂关闭前后环境污染物(重金属铅、镉、汞)对儿童早期神经心理发育的影响。方法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方法,纳入122对(关闭前2年)和118对(关闭后2年)健康母子,分别检测母血和脐血血清铅、镉、汞水平,... 目的探讨重庆市铜梁地区燃煤电厂关闭前后环境污染物(重金属铅、镉、汞)对儿童早期神经心理发育的影响。方法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方法,纳入122对(关闭前2年)和118对(关闭后2年)健康母子,分别检测母血和脐血血清铅、镉、汞水平,并测试幼儿2岁时的神经心理发育水平。结果该地区电厂关闭前2年出生婴儿脐血汞水平与其2岁时运动、语言、个人-社会及平均发育商存在负相关(β=-0.202,β=-0.202,β=-0.231,β=-0.250,P〈0.05);关闭后2年出生婴儿脐血汞水平与其2岁时语言、个人-社会及平均发育商存在负相关(13=-0.136,β=-0.241,β=-0.182,P〈0.05)。关闭前后出生婴儿脐血铅高水平组(〉34.0μg/L,〉34.6μg/L)各能区发育商均低于脐血铅低水平组(≤34.0μg/L,≤34.6μg/L),其中适应和个人-社会发育商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该地区存在铅、镉、汞重金属污染,且铅、汞污染对2岁儿童神经心理发育造成损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金属 脐血 儿童 学龄前(2~5) 神经心理学测试 前瞻性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间歇与持续经鼻正压通气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比较 被引量:26
6
作者 史源 唐仕芳 +2 位作者 赵锦宁 胡章雪 李廷玉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8期1991-1994,共4页
目的比较经鼻间歇正压通气(nasal intermittent positive pressure ventilation,NIPPV)与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nasal continuous positive airway pressure,nCPAP)在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eonatal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NRDS... 目的比较经鼻间歇正压通气(nasal intermittent positive pressure ventilation,NIPPV)与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nasal continuous positive airway pressure,nCPAP)在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eonatal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NRDS)中的疗效。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的方法,将109例于2008年1月至2009年12月在大坪医院儿科NICU(neonatal intensive care unit)住院的NRDS患儿(男性69例,女性40例)分为NIPPV组(51例)与nCPAP组(58例),观察比较两种方法治疗的时间、治疗前后患儿动脉血气分析结果、氧合指数(oxygenase index,OI)、并发症、治疗后需气管插管行机械通气的比例及预后。结果治疗前两组血气分析、OI差异无显著性(P>0.05),NIPPV组治疗后1h动脉血pH值、p(O2)和OI显著高于nCPAP组(P<0.05)。NIPPV组治疗成功率显著高于nCPAP组(88.2%vs75.9%,P<0.05)。NIPPV组患儿的预后结局中治愈好转出院者显著高于nCPAP组(94.1%vs84.5%,P<0.05)。结论NIPPV可显著降低NRDS患儿气管插管行机械通气的比例,其临床疗效优于nCPAP。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呼吸窘迫综合征 新生儿 间歇正压通气 持续气道正压通气 前瞻性研究 随机对照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生儿体重与孕妇情况的关系探讨 被引量:10
7
作者 魏小平 赵勇 +3 位作者 刘友学 瞿平 李继斌 李廷玉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8年第3期346-348,381,共4页
目的:探讨孕妇分娩前营养物质摄人状况、体重指数、分娩时年龄、妊娠时间等情况对新生儿体重的影响。方法:对2007年1月1日至2007年6月1日在重庆某医院产科分娩的237例孕妇进行分析,其中有3例死胎,8例引产,实际分析226例。调查孕妇的分... 目的:探讨孕妇分娩前营养物质摄人状况、体重指数、分娩时年龄、妊娠时间等情况对新生儿体重的影响。方法:对2007年1月1日至2007年6月1日在重庆某医院产科分娩的237例孕妇进行分析,其中有3例死胎,8例引产,实际分析226例。调查孕妇的分娩前营养物质摄入状况、体重指数、分娩时年龄、妊娠时间以及新生儿的体重,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总能量摄入量高、脂肪摄人量高、体重指数(BMI)高、过期产的孕妇娩出体重偏大或巨大儿的几率高;孕妇蛋白质、碳水化合物的摄入量、分娩时年龄对新生儿体重无影响。结论:孕妇总能量及脂肪的摄入量、身高、体重、妊娠时间等因素对新生儿体重有重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 出生体重 妊娠 体重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TRA和9-cis-RA对缺氧缺糖损伤PC12细胞凋亡的影响 被引量:4
8
作者 江伟 温恩懿 +7 位作者 龚敏 瞿平 毕杨 张赟 魏小平 刘友学 陈洁 李廷玉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4期2595-2598,共4页
目的探讨不同构型视黄酸[全反式视黄酸(all-trans retinoic acid,ATRA);9顺式视黄酸(9-cis-retinoicacid,9-Cis-RA)]对缺氧缺糖损伤的PC12细胞凋亡的影响,且通过何种受体途径作用。方法实验分组为:未刺激组(0μmol/L RA);1、5、10μmol/... 目的探讨不同构型视黄酸[全反式视黄酸(all-trans retinoic acid,ATRA);9顺式视黄酸(9-cis-retinoicacid,9-Cis-RA)]对缺氧缺糖损伤的PC12细胞凋亡的影响,且通过何种受体途径作用。方法实验分组为:未刺激组(0μmol/L RA);1、5、10μmol/L,20μmol/L ATRA;1、5、10、20μmol/L9-CisRA。倒置显微镜观察缺氧缺糖损伤前后细胞形态变化,流式细胞术研究经不同浓度ATRA和9-Cis-RA刺激的缺氧缺糖损伤PC12细胞凋亡水平。ELISA监测ATRA和9-Cis-RA处理4 h后PC12细胞的LDH释放水平以了解其细胞膜损伤水平的差异。结果 ATRA组细胞凋亡率在1μmol/L浓度时与未刺激组无显著差异(P>0.05),从5μmol/L起随着浓度的增高凋亡率显著增高(P<0.05),在10、20μmol/L浓度组均显著高于相同浓度的9-Cis-RA组(P<0.05)和未刺激组(P<0.05);而9-Cis-RA在20μmol/L组凋亡率低于未刺激组,但无显著性差异(P>0.05)。乳酸脱氢酶(LDH)释放水平在ATRA刺激组从5μmol/L起随浓度的增高而显著性增高(P<0.01),在5、10、20μmol/L浓度均显著高于未刺激组和9-Cis-RA组(P<0.05),而在各浓度9-Cis-RA组与未刺激组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在RA信号系统中ATRA特异激活retinoic acid receptors(RARs),而9-Cis-RA同时激活RARs和retinoid X receptors(RXRs)。结论在缺氧缺糖损伤的PC12细胞ATRA可通过激活RARs受体途径发挥促凋亡效应,但这种效应可以被激活RXRs受体途径而抑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反式视黄酸 9顺式视黄酸 视黄酸核受体 视黄醇X受体 PC12细胞 缺氧缺糖 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的分离鉴定及其修复缺血缺氧脑损伤作用 被引量:3
9
作者 江伟 沈洁 +7 位作者 史源 龚敏 瞿平 张赟 魏小平 刘友学 陈洁 李廷玉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215-219,I0002,共6页
目的:研究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UCMSCs)多向分化潜能,了解UCMSCs移植治疗脑缺血缺氧损伤(HIBD)大鼠的神经修复功能。方法:采用组织消化原代贴壁法分离培养人UCMSCs;取第4和10代UCMSCs进行流式细胞术检测间充质干细胞(MSCs)表面特异标志... 目的:研究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UCMSCs)多向分化潜能,了解UCMSCs移植治疗脑缺血缺氧损伤(HIBD)大鼠的神经修复功能。方法:采用组织消化原代贴壁法分离培养人UCMSCs;取第4和10代UCMSCs进行流式细胞术检测间充质干细胞(MSCs)表面特异标志物表达;染色体分型检测染色体是否畸变;进行成神经、骨、脂诱导,了解其多向分化潜能;制备HIBD大鼠模型,穿梭箱测试对照组、HIBD细胞移植组和HIBD组大鼠的主动逃避率(AARR)和未逃避率(NARR)。结果:流式细胞术结果显示,类似MSCs样细胞强表达CD29、CD44和CD105,极低表达CD34和CD45,符合UCMSCs的特征。多向分化诱导后的细胞染色和免疫荧光结果显示,UCMSCs可诱导分化为神经样细胞、脂肪细胞和成骨细胞,多次传代后仍可多向诱导,且未发生染色体畸变。穿梭箱测试提示,UCMSCs移植组大鼠在测试的第3、4和5天的AARR高于HIBD组(P<0.05)。结论:UCMSCs易获取及纯化,具有多向分化潜能,多次传代功能稳定,可改善脑损伤动物的神经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 多向分化 脑缺血缺氧损伤 染色体分型 穿梭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鼠Toll样受体2基因siRNA重组腺病毒载体的构建及鉴定 被引量:3
10
作者 张赟 龚敏 +4 位作者 毕杨 江伟 喻琴 李廷玉 陈洁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44-147,共4页
目的:构建特异性抑制大鼠TLR2基因的重组腺病毒载体,并在大鼠嗜铬细胞瘤PC12细胞中进行功能鉴定。方法:体外合成3对大鼠siTLR2的双链DNA序列,经退火定向克隆到穿梭质粒pSES-HUS中获得pSES-HUS-siTLR2质粒,Pme I线性化后在BJ5183细菌中与... 目的:构建特异性抑制大鼠TLR2基因的重组腺病毒载体,并在大鼠嗜铬细胞瘤PC12细胞中进行功能鉴定。方法:体外合成3对大鼠siTLR2的双链DNA序列,经退火定向克隆到穿梭质粒pSES-HUS中获得pSES-HUS-siTLR2质粒,Pme I线性化后在BJ5183细菌中与pAdEasy-1骨架质粒进行同源重组获得pAd-siTLR2质粒,脂质体转染HEK293细胞,包装获得Ad-siTLR2腺病毒颗粒,继而感染PC12细胞,通过Real-time PCR和Western blot方法检测3对siRNA对TLR2基因的抑制效率。结果:PCR凝胶电泳和测序结果均证实目的基因正确克隆到腺病毒载体中;Real-time PCR和Western blot结果显示:携带siTLR2的病毒颗粒能够在mRNA和蛋白水平有效抑制PC12细胞中TLR2的表达。结论:成功构建了Ad-siTLR2重组腺病毒载体,并在HEK293细胞中包装成重组腺病毒,转染PC12细胞后能有效抑制TLR2基因的表达,为进一步研究TLR2在不同疾病中的免疫调节机制奠定重要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OLL样受体2 SIRNA 重组腺病毒载体 免疫调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沉默视黄酸核受体α损伤大鼠原代海马神经元的钙兴奋性 被引量:1
11
作者 江伟 喻琴 +8 位作者 龚敏 毕扬 张赟 陈立 瞿平 魏小平 刘友学 陈洁 李廷玉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976-980,964,共6页
目的:了解视黄酸核受体α(RARα)对大鼠神经元功能的必要性。方法:采用组织消化原代贴壁法分离培养大鼠原代海马神经元,利用腺病毒载体特异沉默RARα;利用Real-Time PCR分析沉默RARα对神经元视黄酸(RA)信号各受体以及神经细胞标志物的... 目的:了解视黄酸核受体α(RARα)对大鼠神经元功能的必要性。方法:采用组织消化原代贴壁法分离培养大鼠原代海马神经元,利用腺病毒载体特异沉默RARα;利用Real-Time PCR分析沉默RARα对神经元视黄酸(RA)信号各受体以及神经细胞标志物的影响;利用活细胞钙影像分析沉默RARα对神经元钙兴奋性的影响。结果:免疫荧光显示,分离培养的细胞90%表达神经元标志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腺病毒转染效率可达80%。PCR结果显示,RARα沉默后RARα表达降低75%(P<0.01),其他受体均显著降低(P<0.01),但RARβ显著上调(P<0.05)。活细胞钙影像显示,沉默组钙兴奋性显著降低(P<0.05),全反式视黄酸(ATRA)预处理24h能显著增强钙兴奋性(P<0.01)。结论:RARα的缺失能显著降低原代海马神经元的神经元标志物NSE的表达,并显著损伤神经元的钙兴奋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代海马神经元 视黄酸 视黄酸核受体α 钙兴奋性 基因沉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孕期边缘型维生素A缺乏对NMDA诱导的新生大鼠神经元Ca^(2+)内流的抑制作用 被引量:1
12
作者 张小娟 毕杨 +4 位作者 何剑 刘友学 陈洁 瞿平 李廷玉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5期1613-1616,共4页
目的了解孕期边缘型维生素A(vitamin A,VitA)缺乏对氮-甲基-D-天冬氨酸(N-Methyl-D-Aspartate,NMDA)诱导的新生大鼠海马神经元Ca2+内流的影响。方法将16只健康雌性Wistar大鼠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边缘型VitA缺乏(MVAD)和VitA正常(VAN)组... 目的了解孕期边缘型维生素A(vitamin A,VitA)缺乏对氮-甲基-D-天冬氨酸(N-Methyl-D-Aspartate,NMDA)诱导的新生大鼠海马神经元Ca2+内流的影响。方法将16只健康雌性Wistar大鼠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边缘型VitA缺乏(MVAD)和VitA正常(VAN)组,每组8只。从交配前3周开始分别饲以VitA缺乏饲料(含VitA400 IU/kg)和VitA充足饲料(含VitA6 500 IU/kg)。高效液相技术检测血清VitA浓度。取MVAD组及VAN组新生大鼠海马神经元进行原代培养,并运用钙影像测定仪检测原代培养的海马神经元在NMDA刺激后细胞内钙离子变化。Western blot半定量分析海马组织NMDA受体-1(NR1)的表达。结果 MVAD组母鼠血清VitA水平[(0.768±0.069)μmol/L]低于VAN组[(1.284±0.217)μmol/L],MVAD组仔鼠血清VitA水平[(0.806±0.092)μmol/L]低于VAN组[(1.270±0.098)μmol/L](P<0.01);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euron-specific enolage,NSE)免疫荧光鉴定神经元纯度显示两组无显著差异(P>0.05);MVAD组与VAN组海马神经元在NMDA刺激后,MVAD组Ratio340/380增加值(0.136±0.012)低于VAN组(0.168±0.022)(P<0.01);Western blot半定量分析结果显示NR1在MVAD组海马组织中的表达显著低于VAN组。结论孕期开始的MVAD会抑制NMDA诱导的新生大鼠海马神经元钙离子内流,而降低NR1在神经元的表达可能是其损伤的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代神经元培养 Western BLOT 钙影像 边缘型维生素A缺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鼠前脂肪细胞消化酶原代培养方法改良的探讨 被引量:7
13
作者 蒋茂莹 张艳 刘友学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743-746,共4页
目的:改进大鼠前脂肪细胞的原代培养方法。方法:对Poznanski胶原酶消化法进行改良,包括延长胶原酶消化法时间、3次离心和2次滤网过滤,分化培养后采用油红O染色对细胞进行鉴定,通过形态学观察、生长曲线的绘制确定原代培养大鼠前脂肪细... 目的:改进大鼠前脂肪细胞的原代培养方法。方法:对Poznanski胶原酶消化法进行改良,包括延长胶原酶消化法时间、3次离心和2次滤网过滤,分化培养后采用油红O染色对细胞进行鉴定,通过形态学观察、生长曲线的绘制确定原代培养大鼠前脂肪细胞的细胞学特性。结果:用改良后的方法获得大量成份均一、生长旺盛的前脂肪细胞,细胞活力测定90%为活细胞;前脂肪细胞5d左右进入指数增长期,8d左右达到平台期,倍增时间约为60h;在分化培养基的诱导下可以向脂肪细胞分化。结论:实验成功地建立了前脂肪细胞培养体系,较原方法更加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鼠 前脂肪细胞 培养方法 改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妊娠期脂多糖暴露通过激活子代小胶质细胞诱导大鼠孤独症样行为 被引量:7
14
作者 俸笛 陈保林 +3 位作者 肖露 杨亭 陈洁 孙五庆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837-846,共10页
目的:探讨妊娠期脂多糖(LPS)诱导的孤独症样行为仔鼠脑组织Toll样受体4(TLR4)及小胶质细胞分型的变化。方法:24只孕鼠随机平分为2组(n=12),分别于怀孕9.5 d时腹腔注射LPS(100μg/kg)或等体积磷酸盐缓冲液(PBS),所产子代大鼠即为LPS组(n=... 目的:探讨妊娠期脂多糖(LPS)诱导的孤独症样行为仔鼠脑组织Toll样受体4(TLR4)及小胶质细胞分型的变化。方法:24只孕鼠随机平分为2组(n=12),分别于怀孕9.5 d时腹腔注射LPS(100μg/kg)或等体积磷酸盐缓冲液(PBS),所产子代大鼠即为LPS组(n=72)及PBS组(n=72)仔鼠。采用real-time PCR和Western blot技术测定仔鼠TLR4、离子钙结合衔接分子1(IBA-1)、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和精氨酸酶1(Arg-1)的表达水平。免疫荧光染色检测仔鼠前额叶皮质小胶质细胞的形态学改变。ELISA试剂盒测定孕鼠血清脂多糖结合蛋白(LBP)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仔鼠脑组织TNF-α和白细胞介素10(IL-10)含量。三箱社交实验、嗅觉适应/去适应实验和旷场实验检测子代大鼠社交行为、探索行为及刻板行为。体外培养N9小胶质细胞,予以TLR4阻断剂瑞沙托维(TAK242)处理后,观察LPS诱导的N9细胞TLR4、iNOS及Arg-1表达水平的变化。结果:妊娠期LPS处理可诱导母鼠血清LBP及TNF-α显著升高(P<0.01或P<0.05),呈免疫激活态,其子代大鼠出现社会交往障碍、重复刻板行为等孤独症样行为。LPS组仔鼠前额叶皮质中TLR4、IBA-1和iNOS的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显著增加(P<0.05或P<0.01),而Arg-1的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却显著下降(P<0.05或P<0.01),M1型小胶质细胞增多,M2型减少,TNF-α表达水平升高(P<0.01),而IL-10表达水平降低(P<0.01)。形态学显示LPS组小胶质细胞分支减少,胞体增大、松散,呈激活态。体外实验结果显示,TLR4抑制剂TAK242显著减少了LPS诱导的M1型小胶质细胞转化。结论:妊娠中期LPS暴露激活仔鼠TLR4信号通路,诱导前额叶皮质小胶质细胞向M1型极化,这可能是子代大鼠孤独症样行为的一个发病风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多糖 孤独症 母源性免疫激活 小胶质细胞 TOLL样受体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反式视黄酸通过RARγ蛋白直接调控PPARγ2蛋白抑制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成脂分化 被引量:3
15
作者 刘祖银 李清 +2 位作者 陈丽君 陈洁 刘友学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682-687,共6页
目的研究高浓度全反式视黄酸(atRA)抑制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r BMSCs)成脂分化过程中,视黄酸核受体γ(RARγ)对过氧化物酶体增殖激活受体γ2(PPARγ2)与CCAAT增强子结合蛋白α(C/EBPα)调控的机制。方法体外分离、培养、诱导r BMSCs。... 目的研究高浓度全反式视黄酸(atRA)抑制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r BMSCs)成脂分化过程中,视黄酸核受体γ(RARγ)对过氧化物酶体增殖激活受体γ2(PPARγ2)与CCAAT增强子结合蛋白α(C/EBPα)调控的机制。方法体外分离、培养、诱导r BMSCs。成脂分化诱导液中,加入0.5、1.0μmol/L atRA持续作用15 d后,real-time PCR和Western blotting分别检测RARγ、C/EBPα、PPARγ2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重组腺病毒过表达RARγ(over-RARγ)、沉默RARγ(si-RARγ)分别感染BMSCs,采用real-time PCR及Western blotting检测RARγ、C/EBPα、PPARγ2的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Co-IP检测1.0μmol/L atRA持续成脂诱导15 d后,明确RARγ与PPARγ2两者之间是否有相互作用。结果诱导15 d结束时,与对照组相比,加入0.5、1.0μmol/L atRA后,RARγ表达明显增加(P<0.01,P<0.001),而PPARγ2、C/EBPα表达明显降低(P<0.001)。over-RARγ组:RARγmRNA和蛋白表达均较对照组明显增加(P<0.01),而PPARγ2、C/EBPαmRNA和蛋白表达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P<0.01)。si-RARγ组:RARγ蛋白表达较对照组明显减低,但PPARγ2、C/EBPα却无明显变化。Co-IP结果提示:RARγ与PPARγ2蛋白之间有直接作用,形成复合物,未发现其与视黄酸反应元件(RARE)相结合证据。结论高浓度atRA抑制r BMSCs成脂分化,是通过激活视黄酸信号通路RARγ而实现的。RARγ下调成脂分化通路PPARγ2、C/EBPα表达是通过直接作用于下游的PPARγ2蛋白而实现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反式视黄酸 RARγ PPARΓ2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Co-IP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960年(饥荒中期)出生人群成年后糖尿病患病率显著性增高 被引量:7
16
作者 刘达美 王永红 +1 位作者 李廷玉 赵勇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1712-1714,共3页
目的:本研究探讨生命早期食物短缺及营养不良对成年后糖尿病患病危险的影响,为国家制订糖尿病干预政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本研究运用重庆某医院体检中心资料,选取1959~1964年出生的4640例成人作为研究对象进行调查。其中将1959~1960... 目的:本研究探讨生命早期食物短缺及营养不良对成年后糖尿病患病危险的影响,为国家制订糖尿病干预政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本研究运用重庆某医院体检中心资料,选取1959~1964年出生的4640例成人作为研究对象进行调查。其中将1959~1960年出生人群作为研究组,1962~1964年出生人群作为对照组,进行回顾性研究,比较两组人群平均血糖值和糖尿病的患病率以及分布状况。结果:本次调查的结果显示1960年出生人群的平均血糖(Blood glouse,BG)水平显著高于非饥荒年出生人群(P<0.05)。饥荒年出生人群糖尿病患病率显著高于非饥荒年出生人群(P<0.05)。1960年出生人群糖尿病患病率最高为4.55%。1959、1960、1961年出生人群相对于非饥荒年出生人群的标化后相对危险度为3.33、3.48和3.45。结论:生命早期经历了食物短缺和营养不良等灾害可能会增加成年后患糖尿病的危险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饥荒年 糖尿病 血糖 营养不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孕期脂多糖诱导的孤独症样大鼠肠道5-羟色胺相关代谢通路的变化 被引量:4
17
作者 叶莎莎 闫俊艳 +6 位作者 肖露 罗瑞芳 林芳 王欣媛 杨亭 陈洁 王玉婷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577-587,共11页
目的:探讨孕期脂多糖(LPS)诱导的孤独症样子代大鼠肠道5-羟色胺(5-HT)相关代谢通路的变化。方法:将20只SD大鼠随机平分为LPS组和磷酸盐缓冲液(PBS)组(n=10),分别在怀孕9.5 d时腹腔注射LPS(100µg/kg)和等体积PBS,所产子代大鼠即为LP... 目的:探讨孕期脂多糖(LPS)诱导的孤独症样子代大鼠肠道5-羟色胺(5-HT)相关代谢通路的变化。方法:将20只SD大鼠随机平分为LPS组和磷酸盐缓冲液(PBS)组(n=10),分别在怀孕9.5 d时腹腔注射LPS(100µg/kg)和等体积PBS,所产子代大鼠即为LPS组(n=60)和PBS组(n=60)。采用三箱社交实验和旷场实验检测子代大鼠社会交往能力和重复刻板行为。检测粪便含水量和胃肠转运时间以评估子代大鼠肠道蠕动功能。ELISA检测子代大鼠血清二胺氧化酶(DAO)、IgA和5-HT含量,以及粪便IgA含量。转录组学及色氨酸靶向代谢组学分析子代大鼠结肠组织、16S多样性检测子代大鼠粪便中肠道微生物菌群变化。Western blot技术测定子代大鼠结肠组织色氨酸羟化酶1(TPH1)和TPH2的表达水平。结果:孕期LPS处理可诱导子代大鼠出现孤独症样行为,并导致粪便含水量增加(P<0.01),胃肠转运时间和结肠转运时间缩短(P<0.01)。同时观察到LPS组子代大鼠血清5-HT、DAO和IgA含量及粪便IgA含量均有升高趋势。转录组学富集到色氨酸代谢通路以及犬尿酸相关通路;色氨酸靶向代谢组学显示LPS子代大鼠结肠中犬尿酸途径存在异常变化;16S多样性检测结果显示LPS组棒状杆菌(Coryne⁃bacterium)比例增加;且LPS组结肠组织TPH1和TPH2蛋白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1)。结论:妊娠期LPS暴露不仅导致子代大鼠孤独症样社交障碍,而且还会合并胃肠蠕动加快、肠上皮通透性增加等不良症状,究其原因可能是由于LPS处理激活了结肠组织中5-HT限速酶过度表达,导致肠道中5-HT含量升高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孤独症谱系障碍 5-羟色胺 色氨酸羟化酶 胃肠蠕动 色氨酸代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对缺氧缺血性脑损伤海马组织中自噬的调节作用 被引量:2
18
作者 杨苗 何慕兰 +3 位作者 谷燕 杨亭 李廷玉 陈洁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1608-1615,共8页
目的·探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对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IBD)新生大鼠海马自噬的作用。方法·Western blotting检测MSCs移植HIBD大鼠海马及共培养后氧糖剥夺(OGD)损伤海马神经元中Beclin1、LC3Ⅱ、p62蛋白表达变化,Morris水迷... 目的·探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对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IBD)新生大鼠海马自噬的作用。方法·Western blotting检测MSCs移植HIBD大鼠海马及共培养后氧糖剥夺(OGD)损伤海马神经元中Beclin1、LC3Ⅱ、p62蛋白表达变化,Morris水迷宫检测大鼠学习记忆功能,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共培养后的OGD损伤神经元中自噬小体数量。结果·HIBD损伤12~24 h后的大鼠海马组织自噬相关蛋白Beclin1、LC3Ⅱ蛋白表达水平显著上调,MSCs移植后明显抑制损伤海马中上调的自噬水平,改善HIBD大鼠的学习记忆功能。同样,体外OGD损伤12 h也可诱导原代海马神经元Beclin1、LC3Ⅱ蛋白表达水平,MSCs分离共培养后显著下调损伤海马神经元中的相关自噬水平,减少自噬小体的数量。结论·MSCs可能通过调控损伤微环境,抑制海马神经元的自噬,促进HIBD大鼠的学习记忆功能修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缺氧缺血性脑损伤 自噬 学习记忆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薄膜电极的细胞电融合芯片 被引量:1
19
作者 张小玲 杨军 +5 位作者 胡宁 侯文生 郑小林 谢琳 杨忠 陈洁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1698-1702,共5页
构建了一种薄膜电极阵列结构的细胞电融合芯片,通过多聚物微通道底/顶层凸齿状的微电极,以及多聚物微通道侧壁上溅射形成的一层离散式金属薄膜电极,共同形成离散式"三明治"微电极结构.该微电极结构可在微通道内部形成与传统... 构建了一种薄膜电极阵列结构的细胞电融合芯片,通过多聚物微通道底/顶层凸齿状的微电极,以及多聚物微通道侧壁上溅射形成的一层离散式金属薄膜电极,共同形成离散式"三明治"微电极结构.该微电极结构可在微通道内部形成与传统凸齿状电极相似的非均匀分布的梯度电场,通过介电电泳效应进行细胞控制及排队.利用多聚物在芯片上填充了传统凸齿状电极的凹陷区,克服了细胞在凹陷区无法有效排队与融合的缺点.在芯片上利用K562细胞开展了基于介电电泳效应的细胞排队实验及基于可逆性电穿孔效应的电融合实验,结果表明该芯片能够较好地实现细胞排队及融合,融合所需控制电压低至10 V左右.细胞排队率达99%以上,几乎无细胞在绝缘物填充区(传统凸齿电极芯片的凹陷区)滞留,细胞两两排队高于60%,细胞融合效率约为40%,比传统的细胞电融合方法和凸齿电极芯片有较大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薄膜电极 细胞电融合 微流控芯片 排队 电穿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抑制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内源性白介素-6分泌对氧糖剥夺损伤PC12细胞的影响
20
作者 何慕兰 刘晶晶 +2 位作者 谷燕 李廷玉 陈洁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1435-1441,1447,共8页
目的探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来源的白介素-6(IL-6)对神经细胞损伤的作用。方法构建大鼠沉默IL-6(siIL-6)慢病毒,感染MSCs,嘌呤霉素筛选siIL-6-MSCs稳定细胞株。Real-Time PCR和Western blotting检测细胞IL-6 mRNA和蛋白表达变化,EL... 目的探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来源的白介素-6(IL-6)对神经细胞损伤的作用。方法构建大鼠沉默IL-6(siIL-6)慢病毒,感染MSCs,嘌呤霉素筛选siIL-6-MSCs稳定细胞株。Real-Time PCR和Western blotting检测细胞IL-6 mRNA和蛋白表达变化,ELISA检测siIL-6-MSCs培养上清液中IL-6分泌水平。将siIL-6-MSCs细胞与氧糖剥夺(OGD)损伤的PC12细胞分离共培养,Annexin V-FITC/PI法检测损伤细胞凋亡,Western blotting检测细胞中IL-6信号通路关键蛋白STAT3以及凋亡相关因子Bax和Bcl-2蛋白的表达。结果 siIL-6干扰序列正确插入慢病毒质粒中。siIL-6慢病毒感染MSCs后,IL-6 mRNA和蛋白表达及IL-6分泌水平均显著降低。与siIL-6-MSCs分离共培养后,OGD损伤的PC12细胞凋亡增加,STAT3、Bcl-2蛋白表达显著降低,Bax蛋白表达显著升高。结论 MSCs来源的IL-6可能通过STAT3信号通路,调节OGD损伤PC12细胞的抗凋亡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白介素-6 氧糖剥夺 神经损伤 STAT3 抗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