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重庆儿童医院儿保门诊婴儿6月龄前断离母乳的相关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7
1
作者 康宇 梁小华 +2 位作者 刘友学 陈洁 李廷玉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6期1735-1739,共5页
目的调查并分析儿保门诊婴儿早于6月龄前断离母乳的原因和相关影响因素。方法在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儿保门诊招募健康婴儿,问卷调查婴儿断奶时间和断奶原因,以6月龄前后断奶为界,对早于6月龄断奶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共收集有... 目的调查并分析儿保门诊婴儿早于6月龄前断离母乳的原因和相关影响因素。方法在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儿保门诊招募健康婴儿,问卷调查婴儿断奶时间和断奶原因,以6月龄前后断奶为界,对早于6月龄断奶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共收集有效调查问卷939份,其中,441名(46.96%)婴儿在6月龄前完全断离母乳。在6月龄前停止母乳喂养的婴儿中,38.10%(168/441)在≤1月龄停止母乳喂养,13.38%(59/441)、13.58%(58/441)、11.11%(49/441)、12.93%(57/441)、11.34%(50/441)的婴儿分别在>1~2,>2~3,>3~4,>4~5,>5~6月龄停止母乳喂养。母亲认为母乳不够,不能满足婴儿需要是导致6月龄前断离母乳的首位原因(74.60%,329/441),其他原因依次为母亲必须返回工作(6.58%,29/441)、婴儿吸吮乳头困难(6.12%,27/441)、母亲疾病(5.44%,24/441)、婴儿疾病(5.44%,24/441)、母亲认为可以断奶(0.91%,4/441)、其他原因(0.91%,4/441)。母亲认为母乳不够(OR:22.317,95%CI:15.629~31.867)是6月龄前断离母乳的相关因素,产假时间长(OR:0.493,95%CI:0.35~0.693)是保护因素。结论6月龄前断离母乳与母亲认为母乳不够、产假时间短于6个月相关,建议加强母乳喂养的宣教和指导,提高母亲对母乳喂养的信心,推广生长曲线图的使用,指导喂养,适当延长哺乳母亲产假时间,促进母乳喂养时间延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母乳喂养 断奶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庆地区4628例遗传咨询儿童细胞遗传学分析及意义 被引量:6
2
作者 李程 程茜 张伟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8年第6期720-723,共4页
目的:探求重庆地区遗传咨询儿童染色体异常的分布情况,为疾病诊疗、优生优育管理水平提高提供理论基础。方法:4628例儿童无菌外周血进行常规接种、培养、制片,G带分析,必要时C带分析。结果:4628例检出染色体畸变1049例,异常检出率22.67%... 目的:探求重庆地区遗传咨询儿童染色体异常的分布情况,为疾病诊疗、优生优育管理水平提高提供理论基础。方法:4628例儿童无菌外周血进行常规接种、培养、制片,G带分析,必要时C带分析。结果:4628例检出染色体畸变1049例,异常检出率22.67%;包括73种异常核型,常染色体异常874例(83.32%),性染色体数目及结构异常147例(14.01%),分别以Down’s综合征和Turner综合征最常见;送检原因以智力低下、矮小、先天畸形最多见,年龄分别集中在婴儿期、学龄期和学龄前期,检出异常和临床诊断符合情况分别为:智力低下42.57%(742/1743)、矮小9.98%(98/982)、先天畸形8.10%(56/691)。结论:重庆地区染色体畸变类型较复杂多样,临床上尤应注意及时对不明原因智力低下、先天畸形和生长发育迟缓儿童的染色体筛查,以利于遗传疾病的早期干预和管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染色体异常 染色体异常核型 遗传咨询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庆市一社区0~4岁儿童便秘患病率和排便情况横断面调查 被引量:8
3
作者 王海珍 黎海芪 《中国循证儿科杂志》 CSCD 2014年第2期112-116,共5页
目的 基于社区调查0~4岁儿童便秘患病率和排便情况.方法 采取整群抽样方法,以在重庆市渝中区大溪沟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调查现场)出生后建立儿童健康体检卡的全部0~4岁儿童家长为问卷调查对象,2013年10 ~ 12月对来调查现场的儿童家... 目的 基于社区调查0~4岁儿童便秘患病率和排便情况.方法 采取整群抽样方法,以在重庆市渝中区大溪沟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调查现场)出生后建立儿童健康体检卡的全部0~4岁儿童家长为问卷调查对象,2013年10 ~ 12月对来调查现场的儿童家长指导填写儿童生长发育和营养状况调查问卷;对未来调查现场的儿童家长通过电话指导完成问卷调查,家长按Bristol图确定儿童大便形状.以罗马Ⅲ便秘诊断标准作为本文诊断便秘标准,获得社区儿童便秘患病率;以Bristol大便形状1~3型分别与本文便秘诊断标准主要倚重项目组合,计算敏感度、特异度、阳性似然比和阴性似然比.结果 所在社区建立儿童健康体检卡的0~4岁儿童共1 206名,进入分析972份有效问卷中男535名,女437名;符合本文便秘诊断标准55例,所在社区0~4岁儿童便秘患病率为5.6%.符合本文便秘诊断标准的55例均为Bristol大便形状的1~3型;0~4和~6月龄组以6型便为主,8月龄以上组以4型便为主.Bristol大便形状1~3型分别与本文便秘诊断标准倚重项目“每周排便2次及以下”和“排便疼痛或排便困难史”组合后诊断便秘的敏感度均为100%,特异度96.8%以上,前者阳性似然比高于后者(142.9 vs 31.3).结论 0~4岁儿童便秘患病率为5.6%,Bristol大便形状1~3型是儿童发生便秘的警示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大便分型 便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与低水平铅暴露的相关性 被引量:8
4
作者 谭旭 李廷玉 梅其霞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8年第5期626-628,共3页
目的:研究儿童血铅、血微量元素水平与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ttention-deficit/hyperactivity disorder,ADHD)的相关性。方法:分别检测ADHD组和正常对照组儿童的血铅和血微量元素的水平,并对两组血铅、血微量元素水平进行比较。结果:ADHD... 目的:研究儿童血铅、血微量元素水平与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ttention-deficit/hyperactivity disorder,ADHD)的相关性。方法:分别检测ADHD组和正常对照组儿童的血铅和血微量元素的水平,并对两组血铅、血微量元素水平进行比较。结果:ADHD组儿童血铅水平较正常对照组高,且有显著性差异(P<0.001),但ADHD组儿童血铅水平远低于美国CDC100μg/L的铅中毒诊断标准。两组儿童血微量元素水平无显著性差异。结论:低水平铅暴露也可能是引起儿童ADHD的原因之一,应重视儿童血铅水平的监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 低水平血铅 血微量元素水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剂量维生素A及多种微量营养素佐治新生儿肺炎随机双盲对照研究 被引量:6
5
作者 江伟 房春晓 +4 位作者 瞿平 刘星 陈科 黄鸿眉 李廷玉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450-453,共4页
目的探讨临床常规应用低剂量维生素A(VA)、维生素E(VE)、锌(Zn)、硒(Se)对新生儿肺炎的佐治效果,了解相关生化、免疫指标的水平变化及对临床效果的影响。方法纳入新生儿肺炎患儿150例分为3组,实收111例。VA组口服低剂量VA,复合营养组口... 目的探讨临床常规应用低剂量维生素A(VA)、维生素E(VE)、锌(Zn)、硒(Se)对新生儿肺炎的佐治效果,了解相关生化、免疫指标的水平变化及对临床效果的影响。方法纳入新生儿肺炎患儿150例分为3组,实收111例。VA组口服低剂量VA,复合营养组口服低剂量VA、VE、Zn、Se,安慰组口服生理盐水。分别收集患儿背景资料和在入院时、干预7 d后静脉血3 ml,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VA、酶联免疫法(ELISA)测视黄醇结合蛋白(RBP)、免疫比浊法测IgM、硫代巴比妥酸比色法测丙二醛(MDA)。结果肺炎极期患儿严重VAD达13.8%,VAD达26.2%,边缘型VAD达36.9%,各型VAD合计76.9%。营养干预2组症状持续时间均短于安慰剂组(P<0.01);干预前后比较:血清VA在营养干预2组均显著升高(P<0.01),安慰剂组无明显变化(P>0.05);血清RBP在营养干预2组前后无差异(P>0.05),安慰剂组RBP显著升高(P<0.01);血清IgM、MDA营养2组显著降低(P<0.05),安慰剂组无明显变化(P>0.05);症状持续时间和实验室指标变化在营养干预2组间无差异(P>0.05)。结论新生儿肺炎患儿在患肺炎时多种营养素的缺乏比较广泛,临床给予低剂量多种营养素干预可有效减少症状持续时间,并能有效改善患儿营养水平和抗氧化功能;使用安全、简便易行,有较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生素A 维生素E 新生儿 肺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明显脑损伤早产儿早期口腔吸吮模式与6月龄时神经发育结局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9
6
作者 周梅 尹华英 +2 位作者 程茜 李语薇 文静 《中国循证儿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8-12,共5页
目的对无明显脑损伤早产儿早期口腔吸吮模式与6月龄时神经发育结局行相关性分析,为早产儿早期神经干预提供依据。方法纳入2013年10月至2015年4月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住院的、无明显脑损伤的、胎龄〉28周的早产儿。以新生儿口腔运... 目的对无明显脑损伤早产儿早期口腔吸吮模式与6月龄时神经发育结局行相关性分析,为早产儿早期神经干预提供依据。方法纳入2013年10月至2015年4月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住院的、无明显脑损伤的、胎龄〉28周的早产儿。以新生儿口腔运动评估量表(NOMAS)作为诊断工具用于早产儿吸吮问题的评估。通过直接或间接(录像)方法观察早产儿的进食行为,根据吸吮过程中舌、颊的运动和节律等28个条目的评估,分为吸吮模式正常、紊乱和障碍。在矫正年龄6月龄时完成贝利婴幼儿发展量表(BSID)的测试,于BSID测试当日行体格测量。结果 128例无明显脑损伤早产儿进入本文分析,BSID随访时平均矫正年龄(6.2±0.5)个月。口腔运动正常和异常组分别为73例和55例,两组基线情况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口腔运动正常组智力发展指数(MDI)和精神运动发育指数(PDI)均高于口腔运动异常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NOMAS条目吸吮-吞咽-呼吸不协调与婴儿早期的不利神经发育结局显著相关(RR=3.53,95%CI:1.48-8.42)。结论无明显脑损伤早产儿的早期正常口腔吸吮模式与6月龄时神经发育结局有明显相关性,但异常吸吮模式对神经发育延迟的预测意义有待进一步随访研究,吸吮-吞咽-呼吸不协调可能预示不利的神经发育结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产儿 吸吮模式 神经发育 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出生体重婴儿0~6月体重生长的前瞻性研究 被引量:4
7
作者 张站站 程茜 +2 位作者 赵勇 薛海莉 且亚玲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544-547,共4页
目的:比较0~6月龄不同出生体重(Birth weight,BW)婴儿体重的生长情况,为不同BW婴儿早期的临床保健指导提供参考依据。方法:2010年5月至2011年9月,在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儿保科建立前瞻性队列,分为巨大儿组、正常BW儿(Normal birth... 目的:比较0~6月龄不同出生体重(Birth weight,BW)婴儿体重的生长情况,为不同BW婴儿早期的临床保健指导提供参考依据。方法:2010年5月至2011年9月,在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儿保科建立前瞻性队列,分为巨大儿组、正常BW儿(Normal birth weight,NBW)组和早产低BW儿(Preterm low birth weight,PLBW)组。比较不同BW婴儿6月龄时年龄的体重Z值(Weight for age Z-score,WAZ)、超重发生率及0~6月龄体重的生长速度(ΔWAZ)。结果:(1)PLBW组86例,NBW组154例,巨大儿组107例。(2)6月龄时PLBW组、NBW组和巨大儿组WAZ均值分别是-0.60±1.12、0.46±0.83和1.17±0.92,P<0.000 1。(3)0~6月龄PLBW组、NBW组和巨大儿组ΔWAZ均值分别是2.41±1.01、0.48±0.83和-0.56±0.95,P<0.000 1。(4)PLBW组、NBW组及巨大儿组3组超重的发生率分别是4.65%、6.49%和19.63%。(5)早产儿配方奶喂养者和足月儿配方奶喂养者ΔWAZ的均值明显大于母乳喂养者,P=0.008 5;NBW组和巨大儿组中,足月儿配方奶喂养ΔWAZ的均值高于母乳喂养者,但无明显统计学差异。结论:(1)生后6个月巨大儿体重持续高水平生长,超重发生率亦高,而生长速度较NBW及PLBW慢;(2)母乳喂养的巨大儿、NBW和PLBW生后6月内体重的生长速度较配方奶喂养者慢,超重的发生率较配方奶喂养者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同出生体重儿 体重 生长 喂养方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必需脂肪酸对大鼠脑组织中EPA、DHA含量的影响及意义 被引量:4
8
作者 张侃 曾琳 +4 位作者 龙在云 刘媛 伍亚民 陶翠兰 何凤慈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2期1213-1215,共3页
目的 探讨在大鼠脑发育期补充必需脂肪酸(essentialfattyacid ,EFA)对脑组织中二十碳五烯酸(eicosapentae noicacid ,EPA)、二十二碳六烯酸(docosahexaenoicacid ,DHA)含量的影响。方法 断乳大鼠(1月) 3 0只,雌雄不拘,分为正常组、EF... 目的 探讨在大鼠脑发育期补充必需脂肪酸(essentialfattyacid ,EFA)对脑组织中二十碳五烯酸(eicosapentae noicacid ,EPA)、二十二碳六烯酸(docosahexaenoicacid ,DHA)含量的影响。方法 断乳大鼠(1月) 3 0只,雌雄不拘,分为正常组、EFA缺乏组和补充鱼油组,分别饲以不同饲料喂养3个月,取出新鲜的脑组织,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ighperformanceliquidchromatography ,HPLC)测定EPA、DHA含量的变化。结果 与正常组相比,EFA缺乏组的EPA、DHA含量均显著降低(P <0 0 5 ) ,补充鱼油组明显升高(P <0 0 5 )。结论 发育期EFA缺乏会导致脑组织中EPA、DHA含量明显降低,相反在发育期补充必要的EFA会使EPA、DHA明显升高,有利于脑组织的生长与发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必需脂肪酸 二十碳五烯酸 二十二碳六烯酸 高效液相色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必需脂肪酸对新生大鼠小脑细胞构筑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3
9
作者 张侃 曾琳 +5 位作者 龙在云 李应玉 刘媛 陶翠兰 伍亚民 何凤慈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3期1355-1356,共2页
目的探讨发育期补充必需脂肪酸(essentialfattyacid,EFA)对大鼠小脑细胞构筑发育的影响。方法新生1个月大鼠90只分为正常组、EFA缺乏组和补充鱼油组,分别以不同饲料喂养3个月,HE染色、尼氏染色和嗜银染色观察小脑细胞构筑形态结构的变... 目的探讨发育期补充必需脂肪酸(essentialfattyacid,EFA)对大鼠小脑细胞构筑发育的影响。方法新生1个月大鼠90只分为正常组、EFA缺乏组和补充鱼油组,分别以不同饲料喂养3个月,HE染色、尼氏染色和嗜银染色观察小脑细胞构筑形态结构的变化。结果EFA缺乏组与正常组相比,小脑皮层的浦肯野氏细胞数目明显减少、排列不规则、稀疏,可见大量的蓝状细胞肿胀、变性坏死,攀缘纤维、苔藓纤维数目明显减少、变短、排列稀疏不规整。EFA补充组小脑细胞构筑结构与正常无差异。结论发育期EFA缺乏可导致小脑细胞受损、细胞构筑发育异常,发育期补充EFA能促进小脑的正常发育和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必需脂肪酸 小脑 发育 细胞构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鼠成熟脂肪细胞原代培养方法比较 被引量:2
10
作者 张艳 张晓萍 +1 位作者 刘官信 刘友学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8年第1期69-72,共4页
目的:探寻体外分离培养大鼠成熟脂肪细胞的最佳方法。方法:采用器官培养法、天花板培养法和改良天花板培养法3种不同的原代培养方法,体外培养大鼠成熟脂肪细胞。通过观察显微镜下细胞形态及油红O染色结果,比较3种培养方法所培养的脂肪... 目的:探寻体外分离培养大鼠成熟脂肪细胞的最佳方法。方法:采用器官培养法、天花板培养法和改良天花板培养法3种不同的原代培养方法,体外培养大鼠成熟脂肪细胞。通过观察显微镜下细胞形态及油红O染色结果,比较3种培养方法所培养的脂肪细胞的差异。结果:3种培养方法均培养出成熟的脂肪细胞,细胞形态一致,其中改良天花板培养法的培养效率最高,培养出的细胞形态最好。结论:改良天花板培养方法是一种长期稳定的大鼠成熟脂肪细胞原代培养方法,为进行脂肪细胞的相关研究提供良好的技术平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肪细胞 细胞培养 原代培养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喂养方式对巨大儿婴儿期体格发育影响的前瞻性队列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且亚玲 练雪梅 +7 位作者 薛海莉 杨亭 韩令力 张站站 周文洁 程茜 王念蓉 赵勇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833-838,共6页
目的:观察不同喂养方式对巨大儿体格发育和营养状况的影响。方法:选择在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和重庆市妇幼保健院做儿童保健的巨大儿前瞻性队列377例,其中出生后4个月内纯母乳喂养队列155例,混合喂养队列142例,人工喂养队列80例... 目的:观察不同喂养方式对巨大儿体格发育和营养状况的影响。方法:选择在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和重庆市妇幼保健院做儿童保健的巨大儿前瞻性队列377例,其中出生后4个月内纯母乳喂养队列155例,混合喂养队列142例,人工喂养队列80例。并于出生后1~6、8、10月和12月时测量身长、体质量,利用年龄别体质量的Z评分值评价其生长速度,身长别体质量的Z评分值评价其营养状况。结果:母乳喂养队列的体质量在10月龄和12月龄时较其余2个队列要低(10月龄时F=4.015,P=0.021;12月龄时F=5.093,P=0.008)。3个队列的身长在各个时点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个队列的生长速度都呈现负增长,但三者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个队列的超重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巨大儿在1岁以内的生长速度呈现负增长;以母乳喂养为主的喂养方式能够使巨大儿的体格发育均衡,混合喂养和人工喂养可能潜在影响肥胖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巨大儿 喂养方式 体格发育 生长速度 营养 肥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出生体质量儿0~6月龄体格生长前瞻性队列研究 被引量:2
12
作者 薛海莉 赵勇 +5 位作者 且亚玲 韩令力 程茜 张站站 王念蓉 李廷玉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817-822,共6页
目的:了解不同出生体质量儿在生后6个月内的体格生长情况,分析体质量对后续体格生长的影响。方法:于2010年4月至2012年1月,在重庆2所大型医院儿保科招募和随访前瞻性队列人数共341人,其中巨大儿(macrosomia,M)组145人,正常出生体质... 目的:了解不同出生体质量儿在生后6个月内的体格生长情况,分析体质量对后续体格生长的影响。方法:于2010年4月至2012年1月,在重庆2所大型医院儿保科招募和随访前瞻性队列人数共341人,其中巨大儿(macrosomia,M)组145人,正常出生体质量儿(normal birth weight,NBW)组196人。每月随访1次至6月龄,进行出生问卷调查和体格检查。结果:M组生后6个月内的超重率分别为5.8%、7.0%、4.7%、8.1%、12.8%、7.0%;NBW组生后6个月内的超重率分别为1.4%、1.4%、5.0%、5.0%、4.2%、8.4%;两组生后6个月内均出现超重情况且5月龄时M组的超重率与NBW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695,P=0.034);M组中,生后1个月内男婴体质量的生长速度大于女婴(t=2.327,P=0.022),在4~5月间体质量的生长速度女婴大于男婴(t=-2.216,P=0.029)。M组在生后3个月内体质量的生长速度低于NBW组(t=-6.883,P=0.000)。M组身长的生长速度与NBW组无明显差异。婴儿出生体质量与6月龄身长的体质量Z评分均成正相关(P〈0.05)。结论:M组生后6个月内生长水平高于NBW组,但是体质量的生长速度在出生后3个月内M组低于NBW组,出现减速生长的趋势。性别差异仅在M组中存在,M组在5月龄超重检出率最高。出生体质量与婴儿6月龄身长的体质量Z评分成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巨大儿 生长水平 生长速度 减速生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卵清蛋白诱导的过敏小鼠模型中多不饱和脂肪酸代谢变化 被引量:2
13
作者 武玉凤 黎海芪 《中国循证儿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200-203,共4页
目的观察卵清蛋白(OVA)诱导的过敏小鼠模型中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代谢的变化。方法以缺乏n-3 PUFA饲料饲养雌鼠的仔鼠(21日龄)24只,随机分为空白组、OVA组和PBS组,各8只。实验第1 d,空白组心脏采血处死。实验第1和15 d,OVA组腹腔注射... 目的观察卵清蛋白(OVA)诱导的过敏小鼠模型中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代谢的变化。方法以缺乏n-3 PUFA饲料饲养雌鼠的仔鼠(21日龄)24只,随机分为空白组、OVA组和PBS组,各8只。实验第1 d,空白组心脏采血处死。实验第1和15 d,OVA组腹腔注射含50μg OVA和1.3 mg氢氧化铝凝胶的PBS 0.2 mL,PBS组腹腔注射等量PBS。实验第29~39 d,OVA组以含50 mg OVA的PBS 0.3 mL隔日灌胃,共6次;PBS组予等量PBS灌胃。实验第39 d末次灌胃后,OVA组和PBS组均心脏采血处死,取空肠组织和脾组织。OVA过敏小鼠模型成功建立的判断标准:观察灌胃后小鼠腹泻情况,对空肠组织切片进行形态学观察(HE染色)和肥大细胞计数(甲苯胺蓝染色),血清sIgE水平检测(ELISA法),脾组织中IL-4和IFN-γ检测(ELISA法)。提取各组小鼠血清中的脂肪酸,采用液相色谱法检测α-亚麻酸(ALA)、二十碳五烯酸(EPA)、二十二碳六烯酸(DHA)、花生四烯酸(AA)和亚油酸(LA)水平。结果 (1)成功建立OVA诱导过敏小鼠模型:与PBS组比较,OVA组在灌胃后发生急性腹泻;小肠绒毛有大量炎症细胞浸润,潘氏细胞脱颗粒,固有层中肥大细胞聚集脱颗粒,肥大细胞数目增加(P<0.05);血清OVA-sI gE水平、脾细胞培养上清中IL-4和IL-4/IFN-γ升高(P<0.05)。(2)PBS组血清DHA、EPA和LA水平较空白组降低,AA水平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OVA组较PBS组血清DHA水平降低。结论 OVA过敏小鼠出现以DHA降低为主的脂肪酸代谢紊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6多不饱和脂肪酸 卵清蛋白 食物过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OLL样受体在抗病毒感染中的研究进展
14
作者 贾剑锋 程茜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7年第z1期23-25,共3页
  免疫系统是机体在长期进化中逐步形成的一套机制复杂的防御系统,包括天然免疫和获得性免疫.天然免疫是机体抵御病原微生物感染的第1道防线,天然免疫识别的主要是病原微生物共同的、高度保守的结构,这种结构称为病原相关的分子模式(P...   免疫系统是机体在长期进化中逐步形成的一套机制复杂的防御系统,包括天然免疫和获得性免疫.天然免疫是机体抵御病原微生物感染的第1道防线,天然免疫识别的主要是病原微生物共同的、高度保守的结构,这种结构称为病原相关的分子模式(Pathogen-associated molecular patterns,PAMPS).而PAMPS受体称病原模式识别受体(Pattern recognition receptors,PRRs),PRRs不仅识别PAMPS,有些PRRs还具有向胞内传导信号从而引起细胞免疫应答的作用,如TLRs家族.…… 展开更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