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1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重庆地区28287例疑似地中海贫血儿童基因检测分析 被引量:3
1
作者 王明 张大勇 邹琳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621-627,共7页
目的:探讨重庆地区儿童地中海贫血基因检测阳性情况、基因型及分布特征。方法:对2011年1月至2022年12月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就诊的28287例经血液学筛查疑似地中海贫血儿童进行常见α和β地中海贫血基因突变位点检测,分析检出率和... 目的:探讨重庆地区儿童地中海贫血基因检测阳性情况、基因型及分布特征。方法:对2011年1月至2022年12月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就诊的28287例经血液学筛查疑似地中海贫血儿童进行常见α和β地中海贫血基因突变位点检测,分析检出率和地中海贫血携带者检出构成比的变化趋势及基因型分布情况。结果:在28287例疑似地中海贫血儿童中,共检测出15249例地中海贫血患者,阳性率为53.91%。α、β、αβ地中海贫血阳性率分别为22.41%(6340例)、30.43%(8609例)和1.06%(301例),中重型地贫阳性率为2.47%(698例)。2011年至2022年间随年龄增加各组α地中海贫血携带者检出构成比的线性回归k值分别为-0.002、0.004、0.006、0.010、0.012,而β地中海贫血分别为0.011、0.004、0.002、-0.001。共检出21种α地中海贫血基因型,其中α地中海贫血主要基因型为--SEA/αα,占比69.58%。共检测出46种β地中海贫血基因型,其中β地中海贫血主要基因型为CD17/βN、CD41-42/βN及IVS-Ⅱ-654/βN,占比分别为31.75%、27.92%、25.21%,一共为84.88%。结论:重庆地区儿童地中海贫血常见基因突变位点检测阳性率较高,中重型比例也较高。2011年至2022年间α地中海贫血携带者随年龄段增大检出率升高,而β地中海贫血降低,表明部分β地中海贫血患者基因诊断时间较晚。重庆地区儿童地中海贫血基因型集中在--SEA/αα、CD17/βN、CD41-42/βN及IVS-Ⅱ-654/βN,与重庆地区成人一致,与广东、广西等地贫高发区有差异。这些结果对于本地区地中海贫血的干预和预防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中海贫血 基因型 重庆地区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β-arrestin1表达升高的临床意义
2
作者 刘慧 龙娟 +3 位作者 谭俊杰 孙滨 张鹏辉 邹琳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701-705,共5页
目的探讨β-arrestin1在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收集155例初发ALL患儿的骨髓样本(ALL组),分离单个核细胞,以51例非恶性血液疾病患者作为对照(Ctrl组),将ALL患者分成高危、中危和标危组,采用实时荧光定量RT... 目的探讨β-arrestin1在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收集155例初发ALL患儿的骨髓样本(ALL组),分离单个核细胞,以51例非恶性血液疾病患者作为对照(Ctrl组),将ALL患者分成高危、中危和标危组,采用实时荧光定量RT-PCR法检测β-arrestin1 mRNA的表达,采用蛋白质印迹法和免疫荧光法检测β-arrestin1蛋白表达的变化。用Spearman统计分析β-arrestin1表达与ALL患者临床和生物学特点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ALL组β-arrestin1 mRNA和蛋白表达均高于Ctrl组(P值均<0.01)。高危组和中危组β-arrestin1 mRNA表达高于标危组,且高危组β-arrestin1 mRNA表达高于中危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β-arrestin1表达与外周血白细胞数(r=0.458,P=0.002)和危险分级(r=0.344,P=0.022)正相关。结论儿童ALL患者骨髓β-arrestin1表达水平与患者的危险分级密切相关,对ALL诊断、治疗策略和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β-arrestin1 单个核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ACT1基因羟甲基化在儿童WT1、IDH1/2、TET2基因突变的急性髓细胞白血病中的特征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3
3
作者 闭军琴 包黎明 +4 位作者 王兴娟 豆虎 杨珍珍 于洁 陈希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39-145,共7页
目的:研究dapper,β-连环蛋白拮抗剂,非洲爪蟾同系物1(dapper,antagonist of beta-catenin,homolog 1 Xenopus laevis,DACT1)在儿童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cute myeloid leukemia,AML)中的羟甲基化特征及其与预后的关系,寻找AML新的危险分... 目的:研究dapper,β-连环蛋白拮抗剂,非洲爪蟾同系物1(dapper,antagonist of beta-catenin,homolog 1 Xenopus laevis,DACT1)在儿童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cute myeloid leukemia,AML)中的羟甲基化特征及其与预后的关系,寻找AML新的危险分层分子标志物。方法:测序分析本院血液科初发AML188例,根据是否存在Wilms肿瘤因子1(Wilms tumor 1,WT1)、异柠檬酸脱氢酶1/2(isocitrate dehydrogenase 1/2,IDH1/2)或TET蛋白2(ten-eleven translocation,TET2)基因突变,将病例分为WIT-AML组(30例)和非WIT-AML组(158例);用糖基化qPCR及qPCR方法检测WIT-AML(16例)、非WIT-AML(14例)和非AML患儿(14例)的DACT1基因羟甲基化水平(5-hydroxymethylcytosine,5hmC)和表达水平,并用Spearman法研究羟甲基化与表达的相关性;随访患儿的缓解、复发及生存情况,采用COX回归分析DACT1羟甲基化对AML患儿总生存率(overall survival,OS)及无病生存率(event free survival,EFS)的影响。结果:WIT-AML组的DACT1 a、b区域(DACT1 a/b)甲基岛(CpG)羟甲基化(5hmC)水平较非WIT-AML组低(Ua=48.00,Pa=0.008;Ub=19.00,Pb=0.000),且其基因表达明显减低(Uexp=0.00,Pexp=0.000);DACT1 a/b甲基岛5hmC与DACT1的表达水平呈正相关(ra=0.812,Pa=0.000;rb=0.789,Pb=0.000);DACT1a 5hmC水平减低是EFS的危险因素(HR=3.896,95%CI=1.161~13.073,P=0.028),同样也是OS的危险因素(HR=4.109,95%CI=1.226~13.771,P=0.022)。结论:在WITAML中,DACT1 5hmC水平和表达水平明显降低,DACT1a区5hmC水平降低可增加儿童AML生存风险,可作为AML一个新的独立预后不良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急性髓细胞白血病 dapper β-连环蛋白拮抗剂 非洲爪蟾同系物1 羟甲基化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中IKAROS家族锌指转录因子1基因异常的特征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1
4
作者 闭军琴 包黎明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880-883,共4页
IKAROS家族锌指转录因子1(IKZF1)基因编码IKAROS蛋白,是一种重要的锌指样转录因子,在B淋巴细胞增殖、分化及功能维持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调控作用。IKZF1基因被认为是一个临床相关的肿瘤抑制因子,IKZF1缺失致IKAROS单倍体剂量不足或显性... IKAROS家族锌指转录因子1(IKZF1)基因编码IKAROS蛋白,是一种重要的锌指样转录因子,在B淋巴细胞增殖、分化及功能维持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调控作用。IKZF1基因被认为是一个临床相关的肿瘤抑制因子,IKZF1缺失致IKAROS单倍体剂量不足或显性负相与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B-ALL)的发生发展紧密相关。因此,研究IKZF1基因可为B-ALL的危险度分层提供新的分子标志物,有助于B-ALL个体化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KZF基因 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 危险分层 预后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B病毒和人巨细胞病毒感染对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PTEN及hTERT基因甲基化的影响 被引量:5
5
作者 祁新坤 舒逸 +1 位作者 秦茹 邹琳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1678-1681,共4页
目的探讨EB病毒(EBV)与人巨细胞病毒(HCMV)感染对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相关基因PTEN及hTERT甲基化的影响及其意义。方法收集初发儿童ALL患者外周血标本100例,取血浆进行病毒感染血清学检测,据血清学结果分为EBV单独感染组(20例),... 目的探讨EB病毒(EBV)与人巨细胞病毒(HCMV)感染对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相关基因PTEN及hTERT甲基化的影响及其意义。方法收集初发儿童ALL患者外周血标本100例,取血浆进行病毒感染血清学检测,据血清学结果分为EBV单独感染组(20例),HCMV单独感染组(14例)EBV、HCMV联合感染组(41例)及全阴性对照组(15例)。从外周血标本分离单个核细胞,提取DNA,亚硫酸氢钠盐修饰后,采用甲基化特异性(MS)-PCR法检测各组PTEN及hTERT基因DNA启动子区甲基化水平的变化。结果 EBV、HCMV联合感染组与对照组及单独感染组相比PTEN基因甲基化水平明显降低(P<0.05),hTERT甲基化水平有明显升高(P<0.05)。结论在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中,EBV和HCMV病毒联合感染使肿瘤相关基因PTEN及hTERT的甲基化水平改变,提示病毒感染可参与到基因表观遗传学调控,后续的研究还需进一步证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B病毒 人巨细胞病毒 甲基化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庆部分地区苯丙氨酸羟化酶缺乏症患儿基因突变分析 被引量:3
6
作者 王冬娟 张娟 +7 位作者 刘浩 杨静 万科星 袁召建 余朝文 张大勇 刘姗 邹琳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876-882,共7页
目的探讨重庆部分区域苯丙氨酸羟化酶(phenylalanine hydroxylase,PAH)缺乏症基因突变频率和特征,为PAH缺乏症的诊断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1日至2020年10月25日在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确诊的45例PAH缺乏症患儿,... 目的探讨重庆部分区域苯丙氨酸羟化酶(phenylalanine hydroxylase,PAH)缺乏症基因突变频率和特征,为PAH缺乏症的诊断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1日至2020年10月25日在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确诊的45例PAH缺乏症患儿,将苯丙氨酸羟化酶缺乏症分型为经典型苯丙酮尿症(phenylketonuria,PKU)、轻度PKU及轻度高苯丙氨酸血症(hyperphenylalaninemia,HPA),分析其二代高通量测序及多重连接依赖探针扩增技术检测的PAH基因突变情况以及Sanger测序技术对其父母相应变异位点的验证结果。结果①45例高苯丙氨酸血症患者中43例均检出2个变异位点(40例为复合杂合突变,3例为纯合突变),且所检测突变位点均来自父母;另外2例为杂合突变,仅检测到1个变异位点。②45例PAH缺乏症患者共检出34种突变,主要以错义突变(52.9%)为主,c.728G>A突变频率最高(15.9%,14/88),其次为c.158G>A(11.4%,10/88)、c.1197A>T(9.1%,8/88)及c.721C>T(9.1%,8/88)。高频突变的区域在第7外显子,包含4种突变,26个变异位点(29.5%)。③13例经典型PKU患者检测到11种PAH基因突变,其中突变频率最高的为c.728G>A(8/25,32%);8例轻度PKU患者检测到9种PAH基因突变,c.728G>A(3/15,20%)突变频率最高;24例轻度HPA患者共检出24种PAH基因突变,其中c.158G>A(10/48,20.8%)突变频率最高。结论重庆市PAH缺乏症患者PAH基因突变以复合杂合为主,主要变异类型为错义突变,具有明显的热点突变(c.728G>A、c.158G>A、c.721C>T及c.1197A>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苯丙氨酸血症 新生儿疾病筛查 苯丙氨酸羟化酶 基因突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4例单纯型与合并型甲基丙二酸血症的临床资料分析 被引量:4
7
作者 王冬娟 刘浩 +3 位作者 万科星 牟琴 刘之岱 邹琳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1075-1079,共5页
目的 :总结2017年至今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筛查确诊及随访的单纯型及合并型甲基丙二酸血症患儿的临床特点、实验室检查及基因等。方法:分析甲基丙二酸血症(methylmalonic acidemia,MMA)患儿临床表现及发病特点,分析首次串联质谱中... 目的 :总结2017年至今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筛查确诊及随访的单纯型及合并型甲基丙二酸血症患儿的临床特点、实验室检查及基因等。方法:分析甲基丙二酸血症(methylmalonic acidemia,MMA)患儿临床表现及发病特点,分析首次串联质谱中丙酰基肉碱、丙酰基肉碱/乙酰基肉碱、尿甲基丙二酸、血同型半胱氨酸、血氨乳酸、血液分析及基因核苷酸结果等。结果:MMA主要表现有喂养困难、反应弱、惊厥及发育迟缓等,发病到治疗及确诊间隔越长,预后较差。实验室检测主要表现高氨血症6例(42.9%)、贫血5例(35.7%)、粒细胞减低7例(50%)、血小板减少5例(35.7%),63.6%的伴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增高;单纯型全部存在高氨血症;单纯型较合并型MMA患儿丙酰基肉碱及尿甲基丙二酸水平升高而丙酰基肉碱/乙酰基肉碱稍低,均无明显统计学意义;基因核苷酸改变以错义突变为主,其次为插入/缺失及重复。12例头颅MRI/CT结果提示7例脑萎缩、4例脑水肿及1例髓鞘化延迟,2例头颅彩超显示脑室稍增宽。结论:MMA患儿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均缺乏特异性,串联质谱及尿有机酸可进行初步确诊,尽快治疗的同时尽早完善基因确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基丙二酸血症 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87例唐氏综合征患儿细胞及分子遗传学分析 被引量:3
8
作者 宋萃 朱岷 +1 位作者 包黎明 邹琳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602-604,共3页
目的:了解我院确诊的唐氏综合征(Down’s syndrome,DS)患儿核型分布情况;比较荧光原位杂交技术(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FISH)较常规G显带染色体核型分析技术在确诊并检出嵌合型DS患儿异常核型方面的优势。方法:采集疑诊为D... 目的:了解我院确诊的唐氏综合征(Down’s syndrome,DS)患儿核型分布情况;比较荧光原位杂交技术(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FISH)较常规G显带染色体核型分析技术在确诊并检出嵌合型DS患儿异常核型方面的优势。方法:采集疑诊为DS患儿的血液进行常规G显带染色体核型分析,描述DS患儿核型分布情况;从经常规G显带染色体核型分析确诊为嵌合型DS的患儿中随机抽取5名进行FISH分析,对比2种方法检出异常核型百分比的差异。结果:本文检出的DS患者共287例,其中单纯型达91.29%,占DS患者中的绝大多数,易位型DS患者中,D/G易位11例,占73.33%,G/G易位4例,占26.67%。本文易位型DS患者中有1例为D/G易位嵌合型,以往文献罕见报道;常规G显带染色体核型分析确诊为嵌合型DS的患儿经FISH分析全部为嵌合型,2种方法检出异常核型的比例无统计学差异。结论:本文所收集的DS患儿核型以单纯型占绝大多数,易位型患儿中以D/G易位多见。常规染色体核型分析技术能准确诊断DS,但对于3倍体细胞所占比例较少,临床表现较轻的嵌合型DS患儿建议采用FISH计算异常细胞百分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氏综合征 染色体核型分析 荧光原位杂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itrin蛋白缺乏所致新生儿肝内胆汁淤积症患儿临床特征及基因分析 被引量:1
9
作者 刘浩 李春 +3 位作者 李晓文 余朝文 何晓燕 苗静琨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506-513,共8页
目的:分析citrin蛋白缺乏所致新生儿肝内胆汁淤积症(NICCD)患儿的临床特征及基因突变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9月至2017年12月于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就诊的30例NICCD患儿和同期诊治的30例特发性新生儿胆汁淤积症(INC)患儿的临... 目的:分析citrin蛋白缺乏所致新生儿肝内胆汁淤积症(NICCD)患儿的临床特征及基因突变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9月至2017年12月于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就诊的30例NICCD患儿和同期诊治的30例特发性新生儿胆汁淤积症(INC)患儿的临床表现、生化指标和目标基因捕获结合高通量测序和桑格-库森法验证结果。结果:NICCD与INC临床表现相似,但圆胖脸和陶土便在NICCD患儿中更为常见(均P<0.01)。NICCD组血糖、前白蛋白、白蛋白、总蛋白、纤维蛋白原、转氨酶水平较INC组低(P<0.05或P<0.01),而间接胆红素、总胆汁酸、碱性磷酸酶、乳酸脱氢酶、血氨、甲胎蛋白、凝血功能标志物较INC组均升高(P<0.05或P<0.01);INC组血氨基酸水平多在正常值范围内,而NICCD组血瓜氨酸、甲硫氨酸、酪氨酸、精氨酸及苏氨酸水平均升高(均P<0.01);INC组尿有机酸轻度升高或正常,而NICCD组尿4-羟基苯乳酸、4-羟基苯丙酮酸及苯乳酸浓度显著升高(均P<0.01)。NICCD组均存在SLC25A13突变,其中8例为纯合突变,9例为复合杂合突变,13例为单位点突变,以c.851_854del(53.19%)最常见,同时发现2个新的致病性突变c.1196T>A和c.919G>T。结论:对于新生儿肝内胆汁淤积症并伴有圆胖脸、陶土便的患儿应警惕NICCD,血氨、甲胎蛋白、瓜氨酸以及尿4-羟基苯乳酸、4-羟基苯丙酮酸、苯乳酸水平升高可为临床诊断提供重要依据,目标基因捕获结合高通量测序对其诊断及鉴别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汁淤积 肝内 新生儿 Citrin蛋白缺乏 血氨基酸 尿有机酸 高通量测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多药耐药相关基因含量监测在儿童恶性肿瘤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0
作者 谭俊杰 张鹏辉 邹琳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4,共4页
目的:建立检测多药耐药(multi-drug resistance,MDR)相关基因荧光定量RT-PCR方法,并动态监测肿瘤患者外周血MDR相关基因(MDR1、MRP1和LRP)含量,探讨是否根据这些基因含量来指导肿瘤化疗。方法:利用Taq-Man探针方法,建立检测MDR相关基因... 目的:建立检测多药耐药(multi-drug resistance,MDR)相关基因荧光定量RT-PCR方法,并动态监测肿瘤患者外周血MDR相关基因(MDR1、MRP1和LRP)含量,探讨是否根据这些基因含量来指导肿瘤化疗。方法:利用Taq-Man探针方法,建立检测MDR相关基因的荧光定量RT-PCR方法。以健康对照组50例,肿瘤(含淋巴瘤、神经母细胞瘤、卵黄囊瘤等)组262例,化疗不同时期抽取患者外周血950份,提取RNA,检测单个核细胞内MDR相关基因(MDR1、MRP1和LRP)含量,分析这些基因的含量与肿瘤化疗方案的关系。结果:成功建立以Taq-Man探针为基础的MDR相关基因荧光定量RT-PCR方法。①与健康对照组相比,肿瘤组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PBMC)MDR1基因起始含量较高,尤以神经母细胞瘤和卵黄囊瘤为甚,这2类肿瘤可能存在一定程度的原发耐药性。②对同一肿瘤患者,化疗后PBMC MDR1含量随化疗疗程增加而逐渐增高,以神经母细胞瘤和卵黄囊瘤最为敏感。结论:MDR1、MRP1和LRP含量与肿瘤的化疗方案密切相关,PBMC和肿瘤组织中MDR1的表达与化疗疗效呈显著负相关。检测外周血中MDR1基因的含量能够动态监测肿瘤患者的MDR,利用荧光定量RT-PCR方法动态监测肿瘤患者化疗前后外周血MDR相关基因(MDR1、MRP1和LRP)的含量,对化疗疗效监测及预后判定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可以用来指导相关基因底物的肿瘤药物化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药耐药 外周血 荧光定量RT-PCR 儿童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因组技术在肿瘤分子诊断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1
作者 陈希 包黎明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769-771,共3页
肿瘤是基因组疾病,基因组变化在肿瘤发生和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近20年来随着肿瘤基因组研究的不断深入,发现了许多肿瘤基因组在DNA、基因表达、遗传表观等不同水平的变化特征,为基因组水平肿瘤分子诊断和分型奠定了理论基础。由于肿... 肿瘤是基因组疾病,基因组变化在肿瘤发生和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近20年来随着肿瘤基因组研究的不断深入,发现了许多肿瘤基因组在DNA、基因表达、遗传表观等不同水平的变化特征,为基因组水平肿瘤分子诊断和分型奠定了理论基础。由于肿瘤临床标本的特殊性,传统的分子生物学技术无法有效地分析肿瘤基因组变化。随着以基因芯片和第二代DNA测序(Next generation sequencing,NGS)技术为代表的全基因组分析技术的迅速发展,为高容量和高精密度分析肿瘤基因组变化提供新的手段。本文综述目前国际上主要的基因组分析技术,重点介绍其在肿瘤分子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展望全基因组技术在肿瘤诊断和个体化治疗上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 基因组 分子诊断 基因芯片 第二代DNA测序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sa_circ_0001708与IKZF1的比值在儿童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诊断及分型中的价值 被引量:2
12
作者 付立芳 何霞 +2 位作者 李佳 张航 邹琳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0期2173-2179,共7页
目的探讨hsa_circ_0001708与IKZF1在儿童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B-cell acute lymphoblastic leukemia,B-ALL)骨髓单个核细胞(bone marrow mononuclear cells,BMNC)中的拷贝数比值及其在儿童B-ALL诊断及分型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利用T-A克... 目的探讨hsa_circ_0001708与IKZF1在儿童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B-cell acute lymphoblastic leukemia,B-ALL)骨髓单个核细胞(bone marrow mononuclear cells,BMNC)中的拷贝数比值及其在儿童B-ALL诊断及分型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利用T-A克隆构建包含hsa_circ_0001708反向剪接位点的重组质粒,梯度稀释重组质粒作为标准品建立检测hsa_circ_0001708的绝对RT-qPCR方法。收集2016年1月至2019年1月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血液科初诊的159例B-ALL患儿骨髓标本为研究对象。对照组为同期就诊的17例非恶性血液病患儿的骨髓标本。采用绝对RT-qPCR方法检测B-ALL患儿和对照患儿BMNC中hsa_circ_0001708和IKZF1的绝对拷贝数,按患者年龄、性别、外周血白细胞数、分子生物学、遗传学、免疫分型、随访期是否复发及随访期末是否生存等临床特点进行分组。回顾性分析hsa_circ_0001708和IKZF1的比值在各组中的表达情况及与以上各因素的相关性。结果建立精确定量hsa_circ_0001708拷贝数的绝对RT-qPCR方法。与非血液肿瘤对照患儿相比,hsa_circ_0001708与IKZF1的比值在儿童B-ALL中升高(P<0.01),ROC曲线下面积为0.7936。相关性分析结果提示,hsa_circ_0001708与IKZF1的比值在外周血高白细胞数组、外周血高原始细胞数组、免疫分型pre-B组和细胞遗传学预后较差组中升高(P<0.05)。结论hsa_circ_0001708与IKZF1的比值对儿童B-ALL有潜在诊断价值,且与B-ALL患儿的MIC分型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sa_circ_0001708 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发育相关基因在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中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1
13
作者 龙娟 邓山鹰 +1 位作者 涂植光 邹琳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527-530,共4页
目的:探讨发育相关基因在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cutelymphoblasticleukemia,ALL)患者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特征的关系。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RT-PCR方法检测125例初发ALL患儿(ALL组)骨髓样本中Notch1、Wnt3a和β-catenin的mRNA表达量... 目的:探讨发育相关基因在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cutelymphoblasticleukemia,ALL)患者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特征的关系。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RT-PCR方法检测125例初发ALL患儿(ALL组)骨髓样本中Notch1、Wnt3a和β-catenin的mRNA表达量,并与临床特征进行相关分析。对照组(Normalcontrol,NC)为20例非恶性血液病且骨髓正常患儿。结果:Notch1、Wnt3a和β-catenin的mRNA在ALL患儿和对照组患儿骨髓中均有表达。与对照组相比,ALL组中Notch1mRNA表达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β-catenin mRNA表达水平明显增高(P<0.05),而Wnt3a的表达与对照组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Notch1的表达在T淋巴细胞白血病组高于对照组(P<0.05),而在B淋巴细胞白血病组则低于对照组(P<0.05);此外,β-catenin的表达与患儿高危年龄(<1岁或>10岁)及外周血高白细胞数(≥50×109个/L)等临床特征相关(P<0.05),与性别、FAB(Franch-American-Britain,FAB)分型、免疫分型及临床危险分级无关(P>0.05)。结论:儿童ALL患者中Notch1和β-catenin的表达异常,提示其可能与儿童ALL的发生发展存在密切的关系;β-catenin基因的高表达可能提示预后不良。Notch1和β-catenin基因检测,有望成为ALL诊断和治疗的新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OTCH1 WNT3A Β-CATENIN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血病细胞中Beta-Arrestin1与EZH2分子结合研究
14
作者 王毅 舒逸 +3 位作者 秦茹 陈卉 苑俊涛 邹琳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1215-1218,共4页
目的:检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细胞(acute lymphoblastic leukemia,ALL)CCRF-CEM和Raji细胞中Beta-抑制蛋白1(Beta-Arrestin1)与Zeste增强子同源物-2蛋白(enhancer of Zeste homolog 2,EZH2)是否存在结合。方法:白血病细胞中,Western blo... 目的:检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细胞(acute lymphoblastic leukemia,ALL)CCRF-CEM和Raji细胞中Beta-抑制蛋白1(Beta-Arrestin1)与Zeste增强子同源物-2蛋白(enhancer of Zeste homolog 2,EZH2)是否存在结合。方法:白血病细胞中,Western blot检测Beta-Arrestin1与EZH2表达水平,激光共聚焦(Confocal)检测Beta-Arrestin1与EZH2在细胞中的位置与共定位;免疫共沉淀(CO-IP)检测Beta-Arrestin1与EZH2结合能力。结果:Beta-Arrestin1与EZH2在白血病K562、CCRF-CEM和Raji细胞中均有表达。激光共聚焦结果显示Beta-Arrestin1与EZH2均在K562、CCRF-CEM和Raji细胞内共定位,CO-IP结果显示在K562,CCRF-CEM和Raji细胞中Beta-Arrestin1与EZH2结合。结论:在CCRF-CEM和Raji中,Beta-Arrestin1可与EZH2结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血病 Beta-抑制蛋白1 Zeste增强子同源物-2蛋白 蛋白结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B病毒感染与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患儿的预后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6
15
作者 唐诗 张容 +7 位作者 王丹 王兴斌 陈娥 刘之岱 刘姗 邹琳 刘海燕 于洁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769-776,共8页
目的:探讨EB病毒感染与B-ALL患儿预后的关系。方法:收集2012年1月-2017年12月在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初诊为B-ALL的住院患儿外周血,运用实时荧光定量PCR的方法检测患儿血浆中EB病毒DNA。收集患儿病历资料,关联性分析EBV感染与B-ALL... 目的:探讨EB病毒感染与B-ALL患儿预后的关系。方法:收集2012年1月-2017年12月在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初诊为B-ALL的住院患儿外周血,运用实时荧光定量PCR的方法检测患儿血浆中EB病毒DNA。收集患儿病历资料,关联性分析EBV感染与B-ALL患儿预后的相关性。结果:162名B-ALL患儿中EB病毒感染率为41.36%。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EB病毒感染的患儿预后差,生存期较短的风险高于未感染患儿(HR=2.373,95%CI:1.129-4.987),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3)。多因素分析结果与单因素分析结果一致,这表明EB病毒感染是B-ALL患儿预后不良的独立预测因素。结论:EB病毒感染可能在B-ALL的发生及进展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是B-ALL患儿预后不良的独立预测因素。因而,检测B-ALL患儿血浆中的EB病毒DNA对评估患儿疾病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B病毒感染 儿童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 临床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β-arrestin1和β-arrestin2在白血病中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3
16
作者 刘慧 龙娟 +3 位作者 谭俊杰 王世一 涂植光 邹琳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77-181,共5页
目的探讨β-arrestin1和β-arrestin2在白血病患者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收集初发白血病患者95例(Leu组),根据白血病类型不同分为: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ML)亚组(30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亚组(44例)和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亚组(21例)... 目的探讨β-arrestin1和β-arrestin2在白血病患者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收集初发白血病患者95例(Leu组),根据白血病类型不同分为: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ML)亚组(30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亚组(44例)和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亚组(21例);以非恶性血液病患者36例(NL组)作为正常对照。收集患者的骨髓和外周血标本,分离单个核细胞。采用实时定量PCR法检测β-arrestin1、β-arrestin2的mRNA表达,采用Western blotting和免疫荧光法检测β-arrestin1、β-arrestin2蛋白表达的变化。结果Leu组和NL组的骨髓和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均检测到β-arrestin1、β-arrestin2mRNA和蛋白的表达,Leu组显著高于NL组(P<0.01)。与NL组比较,AML、ALL和CML各亚组的骨髓和外周血中β-arrestin1、β-arrestin2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均有明显升高(P<0.05或P<0.01),但三个亚组间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白血病患者骨髓和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β-arrestin1、β-arrestin2的表达明显升高,可能与白血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抑制蛋白类 白血病 白细胞 单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β-arrestin1激活JNK信号通路促进慢性髓细胞白血病细胞K562增殖 被引量:3
17
作者 陈卉 李康 +2 位作者 王毅 谭正兰 邹琳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677-681,共5页
目的以CML K562细胞为研究对象,探索β-arrestin1促进CML细胞增殖的相关信号通路。方法以β-arrestin1慢病毒载体感染CML K562细胞,形成稳定的K562-siβ1和K562-β1细胞,及非特异性si RNA对照K562-Ctrl细胞。以此为研究对象,利用细胞计... 目的以CML K562细胞为研究对象,探索β-arrestin1促进CML细胞增殖的相关信号通路。方法以β-arrestin1慢病毒载体感染CML K562细胞,形成稳定的K562-siβ1和K562-β1细胞,及非特异性si RNA对照K562-Ctrl细胞。以此为研究对象,利用细胞计数与CCK-8实验检测细胞增殖能力;Western blot检测蛋白表达;免疫共沉淀(Co-IP)实验检测蛋白间的相互作用。结果细胞计数与CCK-8实验结果显示K562-β1细胞增殖与细胞存活率能力显著高于K562-Ctrl,而K562-siβ1显著低于K562-Ctrl。Western blot结果表明β-arrestin1特异性增强磷酸化JNK表达,JNK抑制剂SP600125能抑制p-JNK表达和K562细胞增殖;免疫共沉淀实验表明β-arrestin1能与Src结合。结论 CML K562细胞中β-arrestin1与Src结合,促进JNK信号通路激活,从而促进细胞增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β-arrestin1 CML 细胞增殖 JNK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W112基因siRNA对人胃癌SGC-7901细胞体外增殖的影响 被引量:2
18
作者 黄轶 杨梅华 +2 位作者 杨华安 蒋雪 曾昭淳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3期1379-1382,共4页
目的构建靶向GW112siRNA逆转录病毒载体并筛选特异高效的RNAi靶点,研究GW112基因沉默后对胃癌SGC-7901细胞体外增殖的影响。方法应用逆转录病毒载体psilencer5.1-H1Retro构建针对GW112基因3个不同靶点的RNAi干扰载体-pSiRNA-GW112(pSi40... 目的构建靶向GW112siRNA逆转录病毒载体并筛选特异高效的RNAi靶点,研究GW112基因沉默后对胃癌SGC-7901细胞体外增殖的影响。方法应用逆转录病毒载体psilencer5.1-H1Retro构建针对GW112基因3个不同靶点的RNAi干扰载体-pSiRNA-GW112(pSi405-GW112,pSi1066-GW112,pSi1480-GW112),将脂质体法转染PT67细胞包装的病毒感染SGC-7901细胞,嘌呤霉素筛选稳定克隆,RT-PCR鉴定病毒整合,Real-timePCR筛选高效抑制靶点,CCK-8法检测对细胞体外增殖的影响。Westernblot检测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的表达。结果测序结果证实各干扰靶点的重组逆转录病毒载体pSiRNA-GW112构建正确。RT-PCR结果显示除亲本细胞外,经各靶点病毒上清感染的细胞均能扩增出510bp的Puro抗性基因片段。Real-TimePCR分析表明与SGC-7901亲本细胞组相比,7901-Si405,7901-Si1066及7901-Si1480组GW112的转录水平分别只有SGC-7901组的(15.50±0.01)%,(32.40±0.01)%与(57.00±0.02)%。而7901-Sc组GW112表达基本无变化。Si405,Si1066与Si1480靶点的抑制率分别为84.5%,67.6%及43.0%。沉默GW112后导致SGC-7901细胞体外增殖能力显著抑制(P<0.05),并伴随PCNA蛋白表达下调。结论构建的重组逆转录病毒载体pSiRNA-GW112能显著抑制SGC-7901细胞的体外增殖能力,且这种增殖抑制与下调的PCNA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W112基因 RNA干扰 逆转录病毒 胃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先天性巨细胞病毒感染的新生儿GJB2基因突变率研究 被引量:2
19
作者 李禄全 余加林 +1 位作者 谭俊杰 周媛 《中华耳科学杂志》 CSCD 2010年第4期397-401,共5页
目的探讨先天性巨细胞病毒(cytomegalovirus,CMV)感染的新生儿GJB2基因突变特性。方法选取2008年5月至2009年1月重庆医科大学儿童医院新生儿诊治中心收治的29例日龄在14天以内的由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 目的探讨先天性巨细胞病毒(cytomegalovirus,CMV)感染的新生儿GJB2基因突变特性。方法选取2008年5月至2009年1月重庆医科大学儿童医院新生儿诊治中心收治的29例日龄在14天以内的由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检测确诊患先天性CMV感染的新生儿为研究对象。随机选取日龄在14天以内的116例确诊无CMV的新生儿为对照组。所有患儿均采用基因测序方法检测GJB2基因突变。结果 CMV感染组GJB2基因突变率为37.9%(11/29),非感染组为7.8%(9/116),两组比较校正χ2=15.316,P=0.000,突变位点主要为79GA(V27I)、109GA(V37I)、341AG(E114G)。结论先天性巨细胞病毒感染的新生儿具有GJB2基因高突变率,具体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天性巨细胞病毒感染 新生儿 GJB2基因 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相色谱-质谱技术检测3377例疑似遗传代谢病患儿的结果分析 被引量:1
20
作者 刘浩 苗静琨 +6 位作者 余朝文 万科星 张娟 袁召建 杨静 王冬娟 邹琳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1734-1738,共5页
目的:应用气相色谱质谱技术(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GC-MS)对疑似遗传代谢病(inherited metabolic disorders,IMDs)患儿进行检测分析,初步探讨遗传代谢病在重庆地区的发病情况。方法:采用GC-MS对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 目的:应用气相色谱质谱技术(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GC-MS)对疑似遗传代谢病(inherited metabolic disorders,IMDs)患儿进行检测分析,初步探讨遗传代谢病在重庆地区的发病情况。方法:采用GC-MS对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2016年5月至2018年5月间的3377例疑似IMDs患儿进行尿有机酸分析,通过尿有机酸检测结果,并结合患儿临床表现、串联质谱及基因结果进行疾病诊断;通过查阅既往病史或电话访问患儿家属获得患儿的发病年龄并进行统计。结果:检出并确诊阳性患儿69例,共20种IMDs,阳性检出率2.04%。其中,氨基酸代谢病30例,以新生儿肝内胆汁淤积症(neonatal intrahepatic cholestasis caused by citrin deficiency,NICCD)最常见(17,56.7%),其次为鸟氨酸氨甲酰基转移酶缺乏症(ornithine transcarbamylase deficiency,OTCD)(9,30%);有机酸代谢病26例,以甲基丙二酸血症(methylmalonic acidemia,MMA)最常见(13,46.4%),其次为戊二酸血症I型(glutaric acidemia type I,GA-I)(4,14.3%)及丙酸血症(propionic acidemia,PA)(3,10.7%);脂肪酸代谢病11例,以多种酰基辅酶A缺乏症(multiple acyl-CoA dehydrogenase deficiency,MADD)最常见(4,36.4%)。在6种常见IMDs中,除7例MMA及1例NICCD、1例GA-I、1例PA患儿的发病年龄在出生后1个月内,其余40例患儿的发病年龄均超过1个月。结论:IMDs并不少见,NICCD、OTC、MMA、GA-I、PA及MADD是重庆地区最常见的遗传代谢病,以新生儿期后起病的患者更多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遗传代谢病 气相色谱-质谱 尿有机酸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