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诊断超声在眼科的治疗作用
1
作者 江兵 刘苏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7年第z1期16-17,共2页
  从A超、B超诊断眼病,到眼科专用B型超声扫描仪--超声生物显微镜(Ultrasound Biomicroscope,UBM)诊断眼前节疾病,再至彩色多谱勒超声(Color Dopper flow imaging,CDFI)用于检测眼部血流.均是利用声学参数作为载体,通过超声显像获取...   从A超、B超诊断眼病,到眼科专用B型超声扫描仪--超声生物显微镜(Ultrasound Biomicroscope,UBM)诊断眼前节疾病,再至彩色多谱勒超声(Color Dopper flow imaging,CDFI)用于检测眼部血流.均是利用声学参数作为载体,通过超声显像获取体内更多的眼部生理和病理信息,显示眼的更多更细微的组织结构,为眼科临床医生提供眼病诊断信息.随着超声新技术的不断发展,超声波的热作用、机械作用、空化作用等在眼科中的治疗也发挥了重要作用,下面就此做一综述.…… 展开更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pi-LASIK、PRK术后角膜上皮下雾状混浊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4
2
作者 刘维锋 杜之渝 +3 位作者 赵武校 黄正 刘玺 向一旻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173-177,共5页
目的通过对兔Epi-LASIK、PRK术后研究,探讨Epi-LASIK手术在角膜上皮下雾状混浊(Haze)减轻方面是否具有优越性及其机制。方法18只新西兰白兔,双眼分别建立Epi-LASIK和PRK模型,观察术后1周、4周、8周角膜Haze的变化、角膜组织形态学结构... 目的通过对兔Epi-LASIK、PRK术后研究,探讨Epi-LASIK手术在角膜上皮下雾状混浊(Haze)减轻方面是否具有优越性及其机制。方法18只新西兰白兔,双眼分别建立Epi-LASIK和PRK模型,观察术后1周、4周、8周角膜Haze的变化、角膜组织形态学结构的变化、转化生长因子β2(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 β2,TGF-β2)的表达。结果术后1周、4周Epi-LASIK组Haze(1.07±0.49、3.38±1.26)比PRK组(2.38±1.04、5.00±1.95)轻,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1=-2.57、Z4=-2.41,P均<0.05),8周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8=-0.96,P>0.05);组织形态学:Epi-LASIK组角膜上皮细胞的紧密性,角膜上皮基底膜的完整性、上皮与基质黏合程度,胶原排列规则性比同时间段PRK组都具有优越性;Epi-LASIK、PRK角膜上皮TGF-β2表达:1周、4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8周Epi-LASIK组表达比PRK弱,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19,P<0.05);1周、8周Epi-LASIK、PRK角膜基质TGF-β2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4周Epi-LASIK表达比PRK弱,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53,P<0.05)。结论Epi-LASIK手术在减轻Haze方面较PRK具有优越性,其上皮瓣的保留对减少Haze的形成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PI-LASIK PRK 角膜上皮下雾状混浊 转化生长因子Β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üller细胞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3
作者 江雪丰 周希瑗 《眼科新进展》 CAS 2006年第10期796-798,共3页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是糖尿病常见且严重的微血管并发症,近年来对DR发病机制的探讨已成为研究热点。M櫣ller细胞是哺乳动物视网膜主要的神经胶质细胞,贯穿于整个视网膜,参与视网膜的许多病理和生理过程。随着对...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是糖尿病常见且严重的微血管并发症,近年来对DR发病机制的探讨已成为研究热点。M櫣ller细胞是哺乳动物视网膜主要的神经胶质细胞,贯穿于整个视网膜,参与视网膜的许多病理和生理过程。随着对胶质细胞研究的深入,人们发现M櫣ller细胞对DR的发病机制研究有着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Mǖiler细胞 谷氨酸 神经胶质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准分子激光角膜切削术治疗近视的疗效分析
4
作者 周希瑗 杜之渝 +3 位作者 尹宏民 郑晴 郭红 张大勇 《眼科新进展》 CAS 1999年第6期419-420,共2页
关键词 准分子激光角膜切削术 近视 散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KG2D配体在视网膜母细胞瘤RB细胞的表达及意义
5
作者 李佳 周希瑗 《激光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88-89,共2页
目的:探讨视网膜母细胞瘤RB细胞株上NKG2D配体的表达情况及其对同种异体NK细胞杀伤活性的影响。方法:采用半定量RT-PCR法检测RB细胞及人红白血病细胞K562细胞上NKG2D配体MICA、MICB、ULBP1、ULBP2、ULBP3的mRNA表达情况。应用MTT法检测... 目的:探讨视网膜母细胞瘤RB细胞株上NKG2D配体的表达情况及其对同种异体NK细胞杀伤活性的影响。方法:采用半定量RT-PCR法检测RB细胞及人红白血病细胞K562细胞上NKG2D配体MICA、MICB、ULBP1、ULBP2、ULBP3的mRNA表达情况。应用MTT法检测人NK细胞对肿瘤细胞的杀伤活性。结果:K562细胞表面表达MICA、MICB、ULBP1、ULBP2、ULBP3,RB细胞表面表达MICA、MICB、ULBP2、ULBP3不表达ULBP1。K562细胞表面NKG2D的配体mRNA表达强度明显强于RB细胞(P<0.05)。当效靶比分别为5:1、10:1、20:1、40:1时NK细胞对K562、RB细胞的杀伤活性分别为28.32%±2.06%、9.11%±0.89%;45.62%±1.17%、22.87%±1.38%;60.79%±1.78%、32.69%±0.37%;73.83%±3.05%、50.29%±2.49%,在各效靶比时NK细胞对K562细胞的杀伤活性较RB细胞明显增强(P<0.05)。结论:NKG2D配体影响NK细胞对靶细胞的杀伤活性,NKG2D配体表达水平可能决定着NK细胞抗肿瘤免疫应答的强弱,提高NKG2D配体的表达有可能提高NK细胞的抗肿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杀伤细胞 NKG2D 视网膜母细胞瘤 细胞毒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泪囊鼻腔吻合术前口服苯巴比妥致剥脱性皮炎2例
6
作者 刘苏 马华锋 《眼科新进展》 CAS 2002年第1期60-60,共1页
关键词 剥脱性皮炎 苯巴比妥 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细胞凋亡在眼内疾病中的作用
7
作者 李立 《眼科研究》 CSCD 1998年第3期235-237,共3页
细胞凋亡和细胞坏死是2种不同的死亡方式。近年来,随着对细胞凋亡的深入研究,人们发现细胞凋亡与多种疾病的发生有关。
关键词 细胞凋亡 眼病 细胞调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晶状体细胞与信号转导和通讯 被引量:2
8
作者 彭艳丽 李立 《眼科新进展》 CAS 2006年第3期220-223,共4页
细胞信号转导和通讯在维持细胞的正常发育、增殖、分化、代谢及死亡中起到关键作用,是近几年研究的热点。本文对晶状体细胞信号转导系统中的信号、受体、主要转导通路和细胞通讯,以及它们的异常与白内障的关系进行综述,以期对白内障的... 细胞信号转导和通讯在维持细胞的正常发育、增殖、分化、代谢及死亡中起到关键作用,是近几年研究的热点。本文对晶状体细胞信号转导系统中的信号、受体、主要转导通路和细胞通讯,以及它们的异常与白内障的关系进行综述,以期对白内障的发病机制作深入研究,为白内障的药物防治提供新的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晶状体细胞 信号转导 细胞通讯 白内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