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正、反义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及鉴定 被引量:5
1
作者 朱鹏 张剑波 +1 位作者 代远斌 王继见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2期1451-1453,共3页
目的克隆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EGF-C)基因,构建VEGF-C正、反义真核表达载体,鉴定并分析其基因序列。方法从处于对数生长期的人SGC-7901细胞中提取组织总RNA,用RT-PCR方法扩增出VEGF-C基因的正、反义全长cDNA。利用大肠杆菌转化并制备质粒... 目的克隆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EGF-C)基因,构建VEGF-C正、反义真核表达载体,鉴定并分析其基因序列。方法从处于对数生长期的人SGC-7901细胞中提取组织总RNA,用RT-PCR方法扩增出VEGF-C基因的正、反义全长cDNA。利用大肠杆菌转化并制备质粒pCI-neo和pcDNA3。分别用XbaI+EcoRⅠ及HindⅢ+EcoRⅠ双酶切两组质粒和VEGF-C cDNA,并将正、反义VEGF-C cDNA克隆到真核表达载体pcDNA3和pCI-neo中。酶切鉴定、质粒双向测序鉴定重组基因。结果扩增出VEGF-C基因全长cDNA,大小约1.3kb。克隆出正、反义重组质粒为pcDNA3-sense VEGF-C,pCI-neo-antisense VEGF-C,电泳结果显示条带大小约6.8kb。碱基测序证实重组质粒中导入的DNA片段碱基序列与预期的设计路线相符且两片段互补、方向相反。结论正确克隆VEGF-C基因,成功构建了VEGF-C正、反义真核表达载体,为下一步研究反义VEGF-C转染VEGF-C基因高表达的肿瘤细胞后对其体外生长的影响创造了条件,也为进一步研究VEGF-C在胃癌新生淋巴管的形成和转移中的作用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 载体构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反义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转染对人胃癌细胞SGC-7901成瘤性和脉管生成的影响 被引量:1
2
作者 张剑波 朱鹏 +1 位作者 代远斌 王继见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92-194,共3页
目的观察反义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antiVEGF-C)基因转染对人胃癌细胞系SGC-7901成瘤性和脉管生成的影响,探讨VEGF-C在脉管新生和胃癌转移中的作用。方法30只BALB/c裸鼠随机分为转染antiVEGF-C组、转染空白质粒组及未转染质粒组(n=10),采... 目的观察反义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antiVEGF-C)基因转染对人胃癌细胞系SGC-7901成瘤性和脉管生成的影响,探讨VEGF-C在脉管新生和胃癌转移中的作用。方法30只BALB/c裸鼠随机分为转染antiVEGF-C组、转染空白质粒组及未转染质粒组(n=10),采用皮下注射分别转染antiVEGF-C基因、转染空白质粒及未转染质粒的SGC-7901细胞悬液0.2ml(1×107/ml),每2d注射1次,连续3次,观察裸鼠皮下肿瘤的生成速度,并对肿瘤组织中的微淋巴管及微血管密度进行检测。结果转染antiVEGF-C组裸鼠肿瘤生长速度明显减慢且瘤体较小。注射后第1、2、3周,转染antiVEGF-C组肿瘤组织中微淋巴管密度分别为4.0±2.2、6.0±3.1、9.0±2.7每高倍视野(/HF),转染空白质粒组分别为6.0±8.7、9.0±3.5、18.0±7.2/HF,未转染质粒组分别为7.0±4.9、9.0±6.4、19.0±6.5/HF,转染antiVEGF-C组肿瘤组织中微血管密度分别为3.0±2.4、5.0±2.1、8.0±1.7/HF,转染空白质粒组分别为4.0±1.8、6.0±2.7、10.0±1.3/HF,未转染质粒组分别为4.0±1.5、6.0±1.3、9.0±1.2/HF。转染antiVEGF-C组肿瘤组织中新生微淋巴管较未转染质粒组及转染空白质粒组明显减少(P<0.05),但新生微血管的数量与其他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ntiVEGF-C转染对人胃癌细胞SGC-7901的成瘤性及淋巴管生成有明显抑制作用,但对肿瘤新生血管的形成影响不大。VEGF-C可能参与了胃癌新生淋巴管的形成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寡核糖核苷酸类 反义 淋巴管生成 肿瘤形成过程 胃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