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溴吡斯的明纳米乳的体外释放及体内动力学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陈学梁 赵静 +2 位作者 赵华 张馨 张景勍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39-141,共3页
目的:对溴吡斯的明纳米乳(pyridostigmine bromide nanoemulsion,PBNE)在体外的释放行为和体内的药动学行为进行初步研究。方法: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考察体外释放行为和体内药动学行为。结果:PNBE与溴吡斯的明(pyridostigmine bromide,PB... 目的:对溴吡斯的明纳米乳(pyridostigmine bromide nanoemulsion,PBNE)在体外的释放行为和体内的药动学行为进行初步研究。方法: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考察体外释放行为和体内药动学行为。结果:PNBE与溴吡斯的明(pyridostigmine bromide,PB)在4种释放介质(pH1.2的盐酸溶液,pH6.8、pH7.4、pH7.8的磷酸缓冲溶液)中的体外释放行为相似,PBNE的MRT(0-24 h)值较PB增加0.98 h,PBNE的Cmax值是PB的1.55倍,PBNE的口服生物利用度是PB的1.82倍。结论:PBNE在不同介质中的体外释药行为相似,PBNE可改变体内的药动学行为,其口服生物利用度比PB好,PBNE具有一定的缓释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溴吡斯的明 纳米乳 体外释放 药代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尿酸酶-过氧化氢酶脂质体的特性分析及药效学研究 被引量:5
2
作者 杨兰 周云莉 +2 位作者 李瑶 晏声蕾 张景勍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1211-1214,共4页
目的考察尿酸酶-过氧化氢酶脂质体(uricase and catalase liposome,UCALP)、游离尿酸酶(uricase,UAE)的最适温度和最适pH,并探究UCALP降低高尿酸血症小鼠的尿酸水平和过氧化氢水平的能力。方法采用逆向蒸发法制备UCALP,并分别测定UCALP... 目的考察尿酸酶-过氧化氢酶脂质体(uricase and catalase liposome,UCALP)、游离尿酸酶(uricase,UAE)的最适温度和最适pH,并探究UCALP降低高尿酸血症小鼠的尿酸水平和过氧化氢水平的能力。方法采用逆向蒸发法制备UCALP,并分别测定UCALP和UAE的最适温度和最适pH;小鼠腹腔注射尿酸建立高尿酸血症模型后,分别静脉注射UCALP和UAE,用测试盒分别测定不同时间点小鼠血清中尿酸浓度和过氧化氢的浓度。结果 UCALP和UAE的最适温度均为40℃,最适pH分别为8.0和8.5;在高尿酸血症的小鼠体内,UCALP比UAE降尿酸水平更明显,且UCALP组小鼠体内的过氧化氢浓度较UAE组低。结论UCALP能有效降低高尿酸血症小鼠的尿酸水平,且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过氧化氢的浓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尿酸酶 过氧化氢酶 脂质体 高尿酸血症 小鼠 药效学 最适温度和最适pH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维黄杨星D磷脂复合物药代动力学评价 被引量:6
3
作者 陈静 张景勍 +3 位作者 何丹 王红 雷婷婷 蒋心惠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7-21,共5页
目的建立柱前衍生化HPLC/FLD法测定SD大鼠血浆中环维黄杨星D(CB)的含量,考察SD大鼠口服灌胃给予CB磷脂复合物(CBPC)药代动力学特征。方法以溶剂挥发法制备CBPC。采用星点设计优化制备工艺,以磷脂/CB、主药浓度作为考察指标,以复合率为... 目的建立柱前衍生化HPLC/FLD法测定SD大鼠血浆中环维黄杨星D(CB)的含量,考察SD大鼠口服灌胃给予CB磷脂复合物(CBPC)药代动力学特征。方法以溶剂挥发法制备CBPC。采用星点设计优化制备工艺,以磷脂/CB、主药浓度作为考察指标,以复合率为评价指标。雄性SD大鼠12只,随机分为2组,口服灌胃给予CBPC和CB(60mg/kg,以CB计)后,分别在15min、30min、1、2、3、4、5、6、8、12、24h等时间点于大鼠眼底静脉丛取血,以HPLC/FLD法测定血浆中CB的浓度。采用C_(18)色谱柱(250mm×4.6mm,5μm),以甲醇-水(85∶15)为流动相,流速1.0mL·min^(-1),荧光检测激发波长231nm,发射波长385nm,柱温25℃。结果CBPC和CB的主要药动学参数如下:AUC_(0-t)为(1 703.81±549.38)μg·h·L^(-1)和(619.93±75.67)μg·h·L^(-1);T_(max)为(6.00±0)h和(4.33±0)h;C_(max)为(82.32±9.55)μg·L^(-1)和(69.27±8.66)μg·L^(-1)。CBPC的相对生物利用度为274.84%。结论磷脂复合物提高了CB的大鼠口服生物利用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维黄杨星D 磷脂复合物 药代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吴茱萸碱羟丙基-β-环糊精包合物大鼠在体肠吸收特征 被引量:3
4
作者 张雪 刘宏明 +2 位作者 雷婷婷 邓罗文 张景勍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1387-1391,共5页
目的研究吴茱萸碱(EVO)羟丙基-β-环糊精包合物(EHD)的大鼠在体肠吸收特征。方法制备EHD并测定其理化性质。将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2组,运用单向肠灌流模型对大鼠各肠段EVO的吸收情况进行考察,使用HPLC法测定EVO的含量:Lichrospher C1... 目的研究吴茱萸碱(EVO)羟丙基-β-环糊精包合物(EHD)的大鼠在体肠吸收特征。方法制备EHD并测定其理化性质。将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2组,运用单向肠灌流模型对大鼠各肠段EVO的吸收情况进行考察,使用HPLC法测定EVO的含量:Lichrospher C18柱(250 mm×4.6 mm,5μm),流动相为甲醇∶水=75∶25(体积比),流速1.0mL/min,检测波长225nm,柱温35℃,并对吸收速率常数(Ka)及有效渗透系数(Peff)进行计算。结果 EHD的傅里叶红外扫描图谱中,EVO特征吸收峰减弱;差示扫描量热图谱中,EVO的吸热峰明显减小;EHD的电镜下形态与EVO和羟丙基-β-环糊精的物理混合物明显不同;肠灌流液中EVO的回收率与精密度均符合要求。EHD在十二指肠、空肠、回肠、结肠中的Ka值分别为EVO的9.07、16.22、11.04、28.86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eff值分别为EVO的2.41、1.52、1.82、1.09倍,在十二指肠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其他肠段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EHD能使EVO在大鼠体内的肠吸收得到明显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吴茱萸碱 包合物 高效液相色谱法 在体肠吸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CM修饰脂质体的制备及心肌靶向性初步评价 被引量:2
5
作者 王欣 黄华 +1 位作者 王谋 陈华黎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1348-1352,共5页
目的制备心肌特异性靶向肽PCM修饰的载增强绿色荧光蛋白表达质粒(pEGFP)的脂质体(PCM-LIP),并初步考察其心肌靶向性。方法采用薄膜分散-超声法,以PCM为配体,DOTAP为阳离子脂质材料制备脂质体,PCM-LIP与pEGFP室温孵育制备载质粒的脂质体... 目的制备心肌特异性靶向肽PCM修饰的载增强绿色荧光蛋白表达质粒(pEGFP)的脂质体(PCM-LIP),并初步考察其心肌靶向性。方法采用薄膜分散-超声法,以PCM为配体,DOTAP为阳离子脂质材料制备脂质体,PCM-LIP与pEGFP室温孵育制备载质粒的脂质体。对PCM连接方法进行优化,测定PCM的连接率,并考察脂质体的载药能力、形态、粒径分布、电位及其在磷酸盐缓冲液(PBS)中的稳定性。通过倒置荧光显微镜和流式细胞术考察脂质体转染心肌细胞H9c2的效果,表征其心肌靶向性,筛选PCM的最佳用量。结果 PCM通过插入法连接,用量为脂质的3%,与pEGFP孵育后的PCM-LIP呈圆球形,粒径为(261.9±2.2)nm,zeta电位在为(-5.0±0.6)mV,在PBS中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其对心肌细胞的转染效率高于未修饰的脂质体(P<0.05)。结论 PCM可提高脂质体对心肌细胞的转染效率,PCM-LIP具有良好的心肌细胞靶向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CM 脂质体 质粒 心脏肌细胞 转染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透明质酸修饰的尿酸酶多囊脂质体的体外特性及药效学过程 被引量:1
6
作者 冯娇 谢江川 +2 位作者 晏声蕾 晏子俊 张景勍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81-85,共5页
目的研究透明质酸修饰的尿酸酶(UC)多囊脂质体(uricase in hyaluronic acid-uricase multivesicular liposomes,UHMVLs)的体外特性及其在大鼠体内的药效学。方法采用复乳法制备UHMVLs并测定包封率及理化特性。取12只健康雄性SD大鼠,模... 目的研究透明质酸修饰的尿酸酶(UC)多囊脂质体(uricase in hyaluronic acid-uricase multivesicular liposomes,UHMVLs)的体外特性及其在大鼠体内的药效学。方法采用复乳法制备UHMVLs并测定包封率及理化特性。取12只健康雄性SD大鼠,模型组采用次黄嘌呤和氧嗪酸钾建立高尿酸血症大鼠模型(n=3),UHMVLs组(n=3)和UC组(n=3)分别于建模后尾静脉注射UHMVLs和游离UC,并以正常组(n=3)为对照,测定大鼠血清中尿酸水平。结果 UHMVLs的平均包封率为(62.48±3.87)%(n=3)。UHMVLs和UC最适温度均为40℃,最适pH值分别为8.0和8.5。在同一温度(20~70℃)和pH(6.5~9.5)条件下,UHMVLs中UC的活性均高于游离UC(P<0.05)。除1、36、48h外,其余各时间点UHMVLs降低高尿酸血症大鼠模型血清中尿酸水平的效果均较游离UC更显著(P<0.05)。结论在相同条件下,UHMVLs不仅能提高UC的活性,还可以增强UC的稳定性;UHMVLs在大鼠体内降低血尿酸水平的能力优于游离UC。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尿酸酶 透明质酸 多囊脂质体 最适温度 最适PH 药物效应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载天冬酰胺酶纳米囊的活性及体外稳定性评价
7
作者 李瑶 晏子俊 +2 位作者 何丹 胡雪原 张景勍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300-305,共6页
目的制备载天冬酰胺酶(asparaginase,AN)透明质酸-聚乙二醇[hyaluronic acid-graft-poly(ethylene glycol),HA-g-PEG]/α-环糊精(α-cyclodextrin,α-CD)纳米囊(HA-g-PEG/α-CD hollow nanocapsules loaded with asparaginase,AHAPs),... 目的制备载天冬酰胺酶(asparaginase,AN)透明质酸-聚乙二醇[hyaluronic acid-graft-poly(ethylene glycol),HA-g-PEG]/α-环糊精(α-cyclodextrin,α-CD)纳米囊(HA-g-PEG/α-CD hollow nanocapsules loaded with asparaginase,AHAPs),并对其体外活性及稳定性进行初步考察。方法采用自组装法制备AHAPs,测定AHAPs的最适温度、最适pH、粒径、zeta电位和包封率,并通过热稳定性、酸碱稳定性、抗胰蛋白酶水解能力、抗金属离子和有机化合物能力、血浆稳定性和贮存稳定性实验对游离AN与AHAPs的体外稳定性差异进行考察。通过荧光实验对AN与空白HA-g-PEG/α-CD纳米囊的相互作用进行研究。结果 AHAPs的最适温度为50℃,最适pH值为7.0,测得平均粒径为(424.53±7.25)nm,zeta电位为(-48.77±0.99)mV。经计算,AHAPs的平均包封率为(64.40±1.82)%。稳定性实验结果显示,AHAPs中AN的体外稳定性及活性明显优于游离AN,且部分实验结果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荧光实验结果表明,AHAPs中AN生物活性的提高可能与AN和空白HA-g-PEG/α-CD纳米囊的相互作用引起蛋白质残基微环境和酶构象改变相关。结论 AHAPs不仅提高了AN的活性,而且明显增强了AN的体外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冬酰胺酶 纳米囊 活性 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溴吡斯的明新型纳米乳体外释放和大鼠在体胃肠吸收 被引量:8
8
作者 袁誉铭 陈学梁 +2 位作者 陈静 李娜 张景勍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276-279,共4页
目的制备油包水型溴吡斯的明新型纳米乳(novel pyridostigmine bromide nanoemulsion,PPNE),研究其体外释放规律及各胃肠段吸收动力学特征。方法选用3种不同浓度pH 6.8、pH 7.4、pH 7.8的PBS以及pH 1.2的HCl作为释药介质,测定并绘制其... 目的制备油包水型溴吡斯的明新型纳米乳(novel pyridostigmine bromide nanoemulsion,PPNE),研究其体外释放规律及各胃肠段吸收动力学特征。方法选用3种不同浓度pH 6.8、pH 7.4、pH 7.8的PBS以及pH 1.2的HCl作为释药介质,测定并绘制其体外释药曲线;并采用在体单向肠灌流实验模型,比较溴吡斯的明(pyridostigmine bromide,PB)和PPNE在胃肠道的吸收行为。结果在4种释放介质中,PB释放速率较快,而PPNE释放速率相对减缓;PPNE的吸收速率常数(K_a)和表观渗透系数(P_(app))较PB在十二指肠、空肠、回肠、结肠段中均增加。经t检验,PB和PPNE在4个肠段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PNE可提高药物的生物利用度,明显提高其药物在体肠段的吸收;体外释放中有良好的缓释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溴吡斯的明 纳米乳 体外释放 透析法 单向肠灌流模型 胃肠吸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去甲氧基姜黄素羟丙基-β-环糊精在体肠吸收特征 被引量:7
9
作者 罗见春 何丹 +2 位作者 杨梅 吴建勇 张景勍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247-250,共4页
目的研究去甲氧基姜黄素羟丙基-β-环糊精(DECD)及去甲氧基姜黄素(DE)的在体肠吸收情况。方法使用DE以环糊精包合技术制备DECD,光谱法测定其理化性质,显微照相观察其形态,马尔文粒径测定仪测定DECD的zeta电位。采用大鼠在体肠段单向灌... 目的研究去甲氧基姜黄素羟丙基-β-环糊精(DECD)及去甲氧基姜黄素(DE)的在体肠吸收情况。方法使用DE以环糊精包合技术制备DECD,光谱法测定其理化性质,显微照相观察其形态,马尔文粒径测定仪测定DECD的zeta电位。采用大鼠在体肠段单向灌流模型,并建立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DECD及DE在大鼠体内各肠段的吸收速率常数(Ka)、表观渗透系数(Papp)和吸收百分率。结果成功制得DECD,其溶解度为2.30g/L,是DE的38.33倍;zeta电位为-32.2mV。在体肠吸收实验显示DECD的Ka及Papp皆为回肠>十二指肠>空肠>结肠,且其Ka、Papp与吸收百分率较DE均有所提高。结论 DECD能够明显改善DE在大鼠小肠内的吸收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去甲氧基姜黄素 去甲氧基姜黄素羟丙基-β-环糊精 肠吸收 紫外分光光度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溴吡斯的明磷脂复合物纳米乳体外溶出度与体内吸收的相关性 被引量:3
10
作者 袁誉铭 孙全 +2 位作者 陈学梁 张永红 张景勍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650-653,共4页
目的采用Loo-Riegelman法评价溴吡斯的明磷脂复合物纳米乳(PPNE)体内外的相关性。方法制备PPNE后,采用动态膜透析法研究PPNE体外释放行为,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大鼠口服制剂后的血药浓度,以LooRiegelman法计算体内吸收百分数(Fa),... 目的采用Loo-Riegelman法评价溴吡斯的明磷脂复合物纳米乳(PPNE)体内外的相关性。方法制备PPNE后,采用动态膜透析法研究PPNE体外释放行为,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大鼠口服制剂后的血药浓度,以LooRiegelman法计算体内吸收百分数(Fa),并与体外累积释放率作线性回归。结果 PPNE的体外累积释放率(X)与体内Fa(Y)建立的线性方程为Y=1.376 9 X-47.543 2,r=0.941 1,r大于相关系数临界值r(6,0.001)(P<0.001)。结论 PPNE体外释放与体内吸收之间具有良好的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溴吡斯的明 纳米乳 体内吸收 体外释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酮康唑促进环维黄杨星D羟丙基-β-环糊精包合物大鼠在体肠吸收 被引量:2
11
作者 鲁文娟 陈静 +1 位作者 张景勍 蒋心惠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568-572,共5页
目的研究环维黄杨星D(CB)羟丙基-β-环糊精包合物(CBHD)的大鼠在体肠吸收特征,探讨细胞色素P450抑制剂酮康唑(KET)对CB和CBHD肠吸收的影响。方法雄性SD大鼠24只,随机平均分为4组:CB组、CBHD组、KET+CB组、KET+CBHD组,每组6只,建立大鼠... 目的研究环维黄杨星D(CB)羟丙基-β-环糊精包合物(CBHD)的大鼠在体肠吸收特征,探讨细胞色素P450抑制剂酮康唑(KET)对CB和CBHD肠吸收的影响。方法雄性SD大鼠24只,随机平均分为4组:CB组、CBHD组、KET+CB组、KET+CBHD组,每组6只,建立大鼠在体肠吸收模型。采用单向灌流法考察CB和CBHD在大鼠各肠段的吸收情况,及KET对CB和CBHD肠吸收行为的影响。以高效液相色谱/荧光检测器(HPLC/FLD)法测定CB浓度,色谱柱为依利特C18柱(250 mm×4.6 mm,5μm);流动相为甲醇-水(85︰15,体积比);激发波长为231 nm,发射波长为385 nm;柱温为25℃,流速为1.0 m L/min;进样量为20μL。结果所建HPLC/FLD法专属性好,以CB峰面积(A)对CB浓度(C)进行线性回归,建立的标准曲线方程为A=106.7 C+41.861(R2=0.999 08),表明CB在0.5~20.0μg/m L范围内线性良好。低、中、高3个浓度(1.0、5.0、10.0μg/m L)样品溶液的日内精密度分别为2.25%、2.44%、3.04%,日间精密度分别为4.22%、2.00%、2.50%,符合方法学要求。低、中、高浓度样品溶液的回收率分别为99.08%、98.24%、97.25%,符合方法学要求。加入KET后,CBHD在十二指肠、空肠、回肠、结肠的吸收速率常数(Ka)分别为CB的4.18、5.05、1.91、2.85倍(P<0.05),有效渗透率(Peff)分别为CB的4.92、5.98、2.19、3.24倍(P<0.05)。结论 KET可促进CB与CBHD在肠道的吸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维黄杨星D 包合物 酮康唑 肠吸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