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2篇文章
< 1 2 1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肝癌超声分子影像学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7
1
作者 骆杰 王志刚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CSCD 2009年第6期575-578,共4页
随着超声分子影像学的发展,各种新型超声造影剂的出现提高了超声诊断肝癌的敏感性与特异性,并为实现肝癌的早期诊治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手段。本文就相关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关键词 超声分子影像学 超声造影剂 肝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分子影像学研究进展 被引量:45
2
作者 王志刚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921-924,共4页
随着超声分子探针技术的兴起,超声分子成像成为当前医学影像学研究的热点之一。分子探针的设计是超声分子成像研究的重点和先决条件。靶向超声微泡(球)造影剂在分子影像中的研究、应用,愈来愈受到关注,而多学科的融合使其具有更大的发... 随着超声分子探针技术的兴起,超声分子成像成为当前医学影像学研究的热点之一。分子探针的设计是超声分子成像研究的重点和先决条件。靶向超声微泡(球)造影剂在分子影像中的研究、应用,愈来愈受到关注,而多学科的融合使其具有更大的发展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分子影像学 超声检查 造影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微泡造影剂对心肌组织的生物学效应及介导VEGF基因转染大鼠心肌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30
3
作者 王志刚 凌智瑜 +10 位作者 冉海涛 任红 黄爱龙 黄晶 刘杞 赵春景 唐海林 宫琳 蒲世玉 彭明利 钱妍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2003年第6期656-658,共3页
目的 探讨超声微泡造影剂对心肌组织的生物学效应及其介导VEGF基因转染大鼠心肌的有效性。方法  18只健康雄性Wistar大鼠 ,取 3只采用超声波在鼠胸壁破坏微泡造影剂 ,观察对心肌组织显微结构的影响。将另 15只急性心肌梗死 3天后的雄... 目的 探讨超声微泡造影剂对心肌组织的生物学效应及其介导VEGF基因转染大鼠心肌的有效性。方法  18只健康雄性Wistar大鼠 ,取 3只采用超声波在鼠胸壁破坏微泡造影剂 ,观察对心肌组织显微结构的影响。将另 15只急性心肌梗死 3天后的雄性Wistar大鼠分为 3组 ,每组 5只。第一组采用超声破坏微泡造影剂的方式 ,将pcD2 VEGF12 1基因转染大鼠心肌至造影剂不再显影 (约 6min) ;第二组尾静脉输入同等剂量携pcD2 VEGF12 1基因的造影剂 ;第三组为对照。 2周后 ,取缺血心肌组织行VEGF免疫组织化学染色 ,观察心肌组织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EGF)蛋白表达情况。结果 超声波破坏微泡造影剂能使心肌组织充血 ,产生大量空泡 ,并有部分心肌细胞坏死。采用超声微泡造影剂介导的VEGF基因转染 ,能明显增强大鼠心肌组织VEGF蛋白的表达。结论 超声微泡造影剂能明显增强对组织的空化效应 ,其介导的VEGF基因治疗是一种无创、新型、高效的基因转移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组织 超声微泡造影剂 大鼠 转染 介导 VEGF基因 生物学效应 雄性 基因转移 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液态氟碳纳米脂质微球超声对比剂用于增强正常大鼠CT显像实验研究 被引量:25
4
作者 杨扬 王志刚 +3 位作者 郑元义 郭大静 赵建农 李奥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9期1341-1344,共4页
目的探讨液态氟碳(perfluorooctylbromide,PFOB)纳米脂质微球超声对比剂作为CT对比剂对正常大鼠各脏器的增强显像效果。方法采用高压均质技术制备PFOB微球,用光镜观察微球形态、分布,用激光粒度和电位分析仪测定微球大小。分别于注入对... 目的探讨液态氟碳(perfluorooctylbromide,PFOB)纳米脂质微球超声对比剂作为CT对比剂对正常大鼠各脏器的增强显像效果。方法采用高压均质技术制备PFOB微球,用光镜观察微球形态、分布,用激光粒度和电位分析仪测定微球大小。分别于注入对比剂前后不同时间点对大鼠进行胸腹部CT扫描,同时监测大鼠生命体征变化。肝脾实质为感兴趣区,测量感兴趣区造影前后CT值,绘制时间-密度曲线(time-density curve,TDC)。结果PFOB微球粒径极小,分布均匀。体内造影表明,作为超声对比剂的PFOB微球也能有效增强大鼠肝、脾及脉管系统的影像密度,造影前后感兴趣区CT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脾实质较肝实质强化效果更显著,持续显影时间长达8d。实验过程中大鼠生命体征未见明显变化。结论PFOB微球超声对比剂可同时用于CT显像,这一多功能的对比剂将具备良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液态氟碳 纳米微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强度超声联合微泡的声空化效应介导大鼠C_6胶质瘤细胞凋亡的研究 被引量:8
5
作者 吴晓辉 陶裕川 +4 位作者 汪峰 黄琴 邓金木 王志刚 程远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6-11,共6页
目的探讨不同低强度超声联合微泡的声空化效应对大鼠C6胶质瘤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及其可能机制。方法采用不同低强度超声联合微泡辐射体外培养的大鼠C6胶质瘤细胞,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比色法检测C6胶质瘤细胞生长抑制率,吖啶橙/溴化乙... 目的探讨不同低强度超声联合微泡的声空化效应对大鼠C6胶质瘤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及其可能机制。方法采用不同低强度超声联合微泡辐射体外培养的大鼠C6胶质瘤细胞,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比色法检测C6胶质瘤细胞生长抑制率,吖啶橙/溴化乙啶(AO/EB)双染色法计算细胞凋亡率和坏死率,流式细胞仪分析细胞周期变化、凋亡及凋亡增殖比(APR),脱氧核糖核酸断裂的原位末端标记法(TUNEL法)观察细胞凋亡形态学改变,透射电镜及扫描电镜观察细胞超微结构变化。结果细胞生长抑制率随超声辐照强度的增强而增加;0.7 W/cm2超声辐照后细胞凋亡率最高,为(17.03±1.94)%,凋亡峰出现在G0/G1峰前且明显,细胞生长受阻于G1/S期;透射电镜观察辐照组细胞可见凋亡各阶段的典型改变;扫描电镜示辐照组细胞膜有穿孔现象。结论低强度超声辐照及联合微泡所产生的声空化效应可诱导C6胶质瘤细胞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频超声 微泡 声空化效应 细胞凋亡 细胞增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靶向超声微泡造影剂对犬缺血再灌注心肌的延迟显像研究 被引量:8
6
作者 景香香 王志刚 +6 位作者 冉海涛 李晓东 彭晓琼 杨春江 张群霞 李兴升 郑元义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8期1155-1157,共3页
目的用自制的靶向超声微泡造影剂,实现无创性地评价犬心肌缺血再灌注(I-R)的范围及严重程度。方法将本研究所自行研制的表面活性剂类超声造影剂———“表活显”表面,结合上磷脂酰丝氨酸(PS),制备成具有靶向性的造影剂(MB-PS),用MB-PS对... 目的用自制的靶向超声微泡造影剂,实现无创性地评价犬心肌缺血再灌注(I-R)的范围及严重程度。方法将本研究所自行研制的表面活性剂类超声造影剂———“表活显”表面,结合上磷脂酰丝氨酸(PS),制备成具有靶向性的造影剂(MB-PS),用MB-PS对犬I-R模型在实时心脏超声造影条件下进行延迟心肌显像,实验结束后,心肌经0.5%伊文思蓝(Evens)和1%氯化三苯四氮唑(TTC)染色,确定缺血及坏死心肌范围,并与延迟心脏超声造影显像结果比较其一致性。结果细胞流式术(FC)证明了PS结合在造影剂微泡的表面,延迟心肌显像表明缺血再灌注区的造影剂回声较正常区的回声明显增强,与病理染色结果基本一致。结论缺血损伤再灌注后,心肌缺血部位的造影剂回声较其余部位正常心肌的造影剂回声明显增强,正是因为MB-PS聚集并停留在缺血-再灌注区,才使得超声可以发现微泡的回声,从而得以无创性地评价炎症发生的部位及其严重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靶向性 心脏超声造影 缺血再灌注 流式细胞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微泡造影剂介导小鼠骨骼肌基因转染实验研究 被引量:6
7
作者 宫琳 王志刚 +2 位作者 冉海涛 凌智瑜 张群霞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2004年第3期346-348,共3页
目的 探讨微泡造影剂在超声作用下是否可增加小鼠骨骼肌基因转染效率。方法  40只昆明小鼠随机分为 4组 ,每组 10只 ,第一组 :在胫前肌注射造影剂与绿色荧光蛋白 (GFP)质粒的混合溶液 ;第二组 :注射与第一组相同的混合溶液后立即加超... 目的 探讨微泡造影剂在超声作用下是否可增加小鼠骨骼肌基因转染效率。方法  40只昆明小鼠随机分为 4组 ,每组 10只 ,第一组 :在胫前肌注射造影剂与绿色荧光蛋白 (GFP)质粒的混合溶液 ;第二组 :注射与第一组相同的混合溶液后立即加超声辐照 ;第三组 :注射GFP ;第四组 :在注射GFP后立即用超声辐照。 7天后取小鼠胫前肌观察绿色荧光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 第一组与第二组有较多GFP表达 ,部分肌纤维绿色荧光较明亮 ,部分较暗淡 ;第三组和第四组GFP表达量较少。第一组与其余各组间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5 ;第二组与其余各组间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5 ;第三组与第四组间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P >0 .0 5。结论 超声微泡造影剂在超声作用下可明显增强小鼠骨骼肌的基因转染效率 ;未加超声波作用时 ,直接肌注携基因的超声微泡造影剂亦可增加小鼠骨骼肌的基因转染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 造影剂 基因 转染 骨骼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微泡造影剂介导EGFP质粒转染大鼠视网膜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3
8
作者 许燕 周希瑗 +1 位作者 王志刚 李兴升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88-190,共3页
目的探讨超声破坏微泡介导EGFP质粒转染大鼠视网膜的效率及可行性,为实现外源基因高效、定向的转移目的奠定基础。方法将30只Long-evans大鼠分为6组,第1组仅以0.5W/cm2的超声波辐照大鼠眼球,第2组于尾静脉输入适当剂量的微泡造影剂,并... 目的探讨超声破坏微泡介导EGFP质粒转染大鼠视网膜的效率及可行性,为实现外源基因高效、定向的转移目的奠定基础。方法将30只Long-evans大鼠分为6组,第1组仅以0.5W/cm2的超声波辐照大鼠眼球,第2组于尾静脉输入适当剂量的微泡造影剂,并立即以相同能量的超声波辐照大鼠眼球,第3组于尾静脉输入质粒,第4组于尾静脉输入质粒,并以超声辐照大鼠眼球,第5组于尾静脉输入质粒与微泡,第6组尾静脉输入质粒、微泡,并用超声辐照眼球。转染2周后,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下观察EGFP表达情况。结果超声微泡介导的EGFP质粒对大鼠视网膜的转染效率,明显高于其他实验组。一定能量和时间的超声波辐照,及适当浓度的微泡,对大鼠视网膜脉络膜无明显损伤。结论利用低频率和一定能量的超声击碎携带EGFP质粒的超声微泡造影剂,能够有效地提高EGFP质粒在大鼠视网膜的转染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 微泡造影剂 视网膜 基因治疗 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叶酸受体靶向高分子相变超声造影剂的制备及体外寻靶实验研究 被引量:9
9
作者 何子朋 王志刚 +4 位作者 李攀 柯青兰 岳媛媛 康娟 曾燕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CSCD 2013年第9期566-570,共5页
目的制备一种叶酸受体靶向的相变超声造影剂,观察其体外细胞靶向效果及超声显影情况。方法采用单乳化法制备包裹液态氟碳的高分子纳米微球,通过碳二亚胺法连接叶酸配体制备叶酸受体靶向的相变超声造影剂,以人卵巢癌SKOV3细胞验证其体外... 目的制备一种叶酸受体靶向的相变超声造影剂,观察其体外细胞靶向效果及超声显影情况。方法采用单乳化法制备包裹液态氟碳的高分子纳米微球,通过碳二亚胺法连接叶酸配体制备叶酸受体靶向的相变超声造影剂,以人卵巢癌SKOV3细胞验证其体外细胞靶向性能,以高强度聚焦超声(HIFU)体外辐照实验观察其超声显影情况。结果所制备叶酸受体靶向高分子相变超声造影剂平均粒径为(229.13±13.46)nm,体外细胞寻靶实验显示靶向造影剂与SKOV3细胞大量结合,而普通造影剂组与游离叶酸干预组未见明显特异性结合。造影剂溶液经一定功率HIFU辐照后,超声显影效果较辐照前明显增强。结论成功制备了叶酸受体靶向包裹液态氟碳的高分子造影剂,对高表达叶酸受体的SKOV3细胞具有良好靶向性,并具备HIFU辐照后增强超声显影的特性,有望成为卵巢癌靶向显影与治疗的理想分子探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检查 造影剂 叶酸受体 靶向 液态氟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常规超声及弹性成像在浅表淋巴结定性诊断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5
10
作者 柯珂 张群霞 王志刚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370-373,共4页
超声是评估浅表淋巴结的一种有效手段。通过灰阶超声检查可依据淋巴结的大小、形态、内部结构对浅表淋巴结进行评估;应用超声弹性成像技术可定性和定量评估淋巴结的硬度。本文主要对近年来灰阶超声、多普勒超声及超声弹性成像在浅表淋... 超声是评估浅表淋巴结的一种有效手段。通过灰阶超声检查可依据淋巴结的大小、形态、内部结构对浅表淋巴结进行评估;应用超声弹性成像技术可定性和定量评估淋巴结的硬度。本文主要对近年来灰阶超声、多普勒超声及超声弹性成像在浅表淋巴结良恶性鉴别诊断中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结 超声检查 弹性成像技术 诊断显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甲状腺影像报告与数据系统、声触诊组织量化技术及超声造影鉴别诊断甲状腺结节良恶性 被引量:26
11
作者 柯珂 张群霞 王志刚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287-291,共5页
目的探讨甲状腺影像报告与数据系统(TI-RADS)分类、声触诊组织量化(VTQ)技术及CEUS对甲状腺结节良恶性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对66例患者69个结节均于术前进行TI-RADS分类、CEUS,观察并分析其CEUS表现。采用VTQ测定结节剪切波速度(SWV),绘... 目的探讨甲状腺影像报告与数据系统(TI-RADS)分类、声触诊组织量化(VTQ)技术及CEUS对甲状腺结节良恶性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对66例患者69个结节均于术前进行TI-RADS分类、CEUS,观察并分析其CEUS表现。采用VTQ测定结节剪切波速度(SWV),绘制ROC曲线获得SWV的曲线下面积及最佳临界值。计算3种方法单独及两两联合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及准确率。结果 69个甲状腺结节中,良性37个,恶性32个。3种方法单独诊断时,VTQ诊断甲状腺恶性结节的敏感度最高[87.50%(28/32)],CEUS特异度最高[91.89%(34/37)],两两联合应用时,VTQ和CEUS联合诊断甲状腺恶性结节的敏感度最高[93.75(30/32)]。SWV以2.55 m/s为最佳临界值,ROC曲线下面积为0.808(P<0.01)。结论 3种方法均对诊断甲状腺结节良恶性有一定价值,VTQ联合CEUS的敏感度最高,是鉴别甲状腺结节良恶性的可靠检查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影像报告与数据系统 声触诊组织量化 造影剂 超声检查 甲状腺结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波与微泡声学造影剂增强体外培养肿瘤细胞基因转染实验研究 被引量:10
12
作者 冉海涛 任红 +3 位作者 王志刚 郑元义 张群霞 许川山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8期1151-1154,共4页
目的观察超声波与微泡声学造影剂能否增强体外培养肿瘤细胞基因转染及其转染效率,初步摸索适宜的超声辐照条件。方法将培养的HepG2细胞分为3组,第1组为单纯造影剂转染组:加入5μg绿色荧光蛋白质粒(PEGFP-C1)与微泡声学造影剂混合液进行... 目的观察超声波与微泡声学造影剂能否增强体外培养肿瘤细胞基因转染及其转染效率,初步摸索适宜的超声辐照条件。方法将培养的HepG2细胞分为3组,第1组为单纯造影剂转染组:加入5μg绿色荧光蛋白质粒(PEGFP-C1)与微泡声学造影剂混合液进行转染;第2组为脂质体转染组:用相同浓度PEGFP-C1质粒进行常规脂质体转染;第3组为造影剂加超声辐照转染组:加入5μgPEGFP-C1质粒与微泡声学造影剂混合液,然后分别用0.25W/cm2、0.5W/cm2、1.0W/cm2超声波经培养板底部辐照10s。24h后用荧光显微镜观察各转染组细胞荧光蛋白表达情况,计录每高倍视野(400×)荧光蛋白表达阳性细胞数。结果单纯造影剂转染组未见荧光蛋白表达阳性细胞,造影剂加超声辐照转染组可见不同程度荧光蛋白表达,其中以0.5W/cm2超声辐照组表达最强,每高倍视野绿色荧光蛋白表达阳性细胞数为(20.7±3.2)个/HP,高于0.25W/cm2与1.0W/cm2超声辐照组[分别为(4.8±1.9)个/HP;(9.9±2.3)个/HP],与脂质体转染组[(22.1±3.5)个/HP]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微泡声学造影剂加一定强度的超声辐照能显著增强体外培养肿瘤细胞的基因转染与表达,超声辐照条件是影响转染率的重要因素,适宜条件时其转染效率与常规脂质体转染方法无显著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造影剂 微泡 基因转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载10-羟基喜树碱脂质超声微泡的处方制备及一般特性研究 被引量:6
13
作者 严思静 李攀 +2 位作者 袁佩 许川山 王志刚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574-577,共4页
目的研究载10-羟基喜树碱(HCPT)脂质超声微泡的处方制备工艺,筛选出最佳处方制备载药微泡,研究微泡的一般特性及显影效果,并检测微泡的药物包封率和载药量。方法以机械振荡法制备载HCPT脂质超声微泡;采用正交试验优选处方;采用紫外分光... 目的研究载10-羟基喜树碱(HCPT)脂质超声微泡的处方制备工艺,筛选出最佳处方制备载药微泡,研究微泡的一般特性及显影效果,并检测微泡的药物包封率和载药量。方法以机械振荡法制备载HCPT脂质超声微泡;采用正交试验优选处方;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和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微泡的包封率和载药量;在光学显微镜下计数并观察微泡的外观和分布情况;以马尔文激光粒径测量仪测量微泡粒径大小和Zeta电位;观察并比较微泡经^(60)Co射线灭菌前后其外观、形态、平均粒径和包封率的改变;并观察微泡在兔肝脏的增强显影效果。结果以最佳处方制备的载10-羟基喜树碱(2mg)微泡的药物包封率为86.70%,载药量为21.70%;浓度为(3.07±0.58)×109/ml,粒径范围为(1.10±0.20)μm,平均粒径为1.10μm;Zeta电位为-(3.90±0.80)mV;超声定向辐照微泡后,药物吸光度值明显增加;经^(60)Co射线灭菌后观察微泡形态、平均粒径及包封率无明显变化;静脉注射此载药微泡后,兔肝脏超声显影持续增强。结论采用机械振荡法制备的载HCPT脂质微泡,包封率和载药量较高,粒径分布均匀,体内显影效果好,有望实现实时监控下的体内定点靶向给药,为进一步研究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 造影剂 10-羟基喜树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组织定征视频法监控兔缺血再灌注肾靶向声学造影实验研究 被引量:5
14
作者 李玲 王志刚 +5 位作者 景香香 杨春江 彭晓琼 李兴升 郑元义 李晓东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650-652,共3页
目的定量评价自制靶向超声造影剂对兔缺血再灌注肾显像的靶向增强效果。方法将磷脂酰丝氨酸(phos-phatidylserine,PS)加在自制表面活性剂类超声造影剂微泡壁上,用有和无PS造影剂分别对6只肾缺血再灌注损伤兔进行声学造影,谐波显像观察... 目的定量评价自制靶向超声造影剂对兔缺血再灌注肾显像的靶向增强效果。方法将磷脂酰丝氨酸(phos-phatidylserine,PS)加在自制表面活性剂类超声造影剂微泡壁上,用有和无PS造影剂分别对6只肾缺血再灌注损伤兔进行声学造影,谐波显像观察肾实质回声的变化,用国产“DFY-2型超声图像定量分析诊断仪”对兔肾实质灰阶(GS)值进行动态定量分析。结果造影后,有和无PS组GS峰值分别高于造影前(P<0.001和P<0.05);有PS组GS峰值高于无PS组(P<0.001)。结论超声组织定征视频法可定量评价兔缺血再灌注肾靶向声学造影的增强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组织定征 视频法 靶向超声造影 缺血再灌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靶向VEGFR-3载阿霉素脂质微泡超声造影剂体外显影及寻靶能力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5
15
作者 叶鸣 王志刚 +3 位作者 周鸿 牛诚诚 陈昶宇 刘莹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509-511,共3页
目的:制备一种靶向淋巴管内皮细胞载阿霉素脂质微泡超声造影剂,并考察其体外显影及寻靶能力。方法:制备生物素化抗VEGFR-3单克隆抗体,检测其生物素化程度;用机械振荡法,及生物素-亲和素桥连方式构建靶向VEGFR-3载阿霉素的脂质超声微泡... 目的:制备一种靶向淋巴管内皮细胞载阿霉素脂质微泡超声造影剂,并考察其体外显影及寻靶能力。方法:制备生物素化抗VEGFR-3单克隆抗体,检测其生物素化程度;用机械振荡法,及生物素-亲和素桥连方式构建靶向VEGFR-3载阿霉素的脂质超声微泡。检测其一般特性;行体外超声,观察其显影效果;并在荧光下观察靶向载药微泡在体外与细胞的结合能力,与载药非靶向微泡做比较。结果:每个单抗分子平均可与9个生物素分子结合,所制备的载药靶向脂质微泡超声造影剂分散度佳,其平均粒径为1.66μm;体外超声显影,载药靶向脂质微泡呈高回声,回声强度随浓度及机械指数减小而降低;体外寻靶试验显示,该靶向载药脂质微泡较多并牢固的聚集在淋巴管内皮细胞表面。结论:成功制备的靶向VEGFR-3载阿霉素脂质微泡超声造影剂,有较高的包封率及载药率,其在体外有增强超声显影效果,并对淋巴管内皮细胞亲和力有较强的特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皮细胞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3 淋巴管 造影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微泡介导CNTF基因眼内转染对视神经损伤大鼠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6
16
作者 刘敏 刘苏 +1 位作者 王志刚 谢文跃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303-307,共5页
背景选择理想的基因载体是当前基因研究和治疗的前提与关键,超声微泡造影剂作为一种新型的基因载体,可安全、快速、有效地增强目的基因的转染和表达。目的观察超声微泡造影剂介导睫状神经营养因子(CNTF)基因转染视神经损伤大鼠对视... 背景选择理想的基因载体是当前基因研究和治疗的前提与关键,超声微泡造影剂作为一种新型的基因载体,可安全、快速、有效地增强目的基因的转染和表达。目的观察超声微泡造影剂介导睫状神经营养因子(CNTF)基因转染视神经损伤大鼠对视功能及视网膜神经节细胞(RGCs)存活的影响。方法SD大鼠60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假伤组、单纯损伤组、单纯质粒组、质粒+超声组、超声微泡组。采用钳夹大鼠右眼视神经法制作视神经损伤大鼠模型,然后各处理组大鼠分别接受相应的干预处理。质粒采用玻璃体腔注射法注入,超声则采用辐照法进行干预。造模前1d和损伤后第7天检测每组大鼠闪光视觉诱发电位(F—VEP),并于第7天处死各组大鼠。应用荧光金逆行标记法计数各组大鼠RGCs存活数,采用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PCR)检测大鼠视网膜中CNTFmRNA的表达量。结果损伤后第7天,单纯损伤组大鼠F—VEPP.波的隐含时较单纯质粒组、质粒+超声组和超声微泡组明显延长,超声微泡组P,波的隐含时短于单纯质粒组和质粒+超声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纯质粒组、质粒+超声组和超声微泡组F—VEPP,波的振幅均高于单纯损伤组,超声微泡组高于单纯质粒组和质粒+超声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超声微泡组大鼠与正常对照组比较P,波振幅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纯质粒组、质粒+超声组和超声微泡组平均RGCs数目均明显高于单纯损伤组,超声微泡组平均RGCs数多于单纯质粒组和质粒+超声组,但少于对照组及假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超声微泡组CNTFmRNA表达量高于正常对照组、假伤组、单纯损伤组、单纯质粒组和质粒+超声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微泡能增强CNTF基因在眼内的转染及表达,对视神经损伤大鼠RGCs早期有明显的保护作用,可有效促进视功能的恢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微泡造影剂 睫状神经营养因子 视网膜神经节细胞 基因转染 闪光视觉诱发电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靶向VEGFR2光声/超声双模态造影剂的制备及体外寻靶实验研究 被引量:6
17
作者 肖洋 冉海涛 +3 位作者 夏琼 张斌 过源 王志刚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554-558,共5页
目的制备一种特异性靶向新生血管内皮细胞的光声/超声双模态造影剂,探讨其体外寻靶能力及双模态显影效果。方法采用多步乳化法制备载有印度墨水和液态氟碳的高分子造影剂,用碳二亚胺法将造影剂与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2(VEGFR2)单克隆... 目的制备一种特异性靶向新生血管内皮细胞的光声/超声双模态造影剂,探讨其体外寻靶能力及双模态显影效果。方法采用多步乳化法制备载有印度墨水和液态氟碳的高分子造影剂,用碳二亚胺法将造影剂与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2(VEGFR2)单克隆抗体相偶联,制备出靶向VEGFR2高分子造影剂(Vi-PFH-PLGA)。检测该造影剂的一般特性、体外寻靶能力及双模态显影效果,并与非靶向高分子造影剂进行比较。结果所制备的靶向高分子造影剂的平均粒径为(565.5±15.6)nm,间接免疫荧光法观察到抗体成功的连接到造影剂表面,流式细胞仪测得抗体微球连接率为99.72%,体外寻靶能力实验显示较多的靶向造影剂呈花环状牢固的聚集在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表面,而非靶向组和抗体干预组未见造影剂与HUVEC的特异性结合。体外光声/超声显影实验显示,经脉冲激光辐照后,靶向造影剂组可检测到明显的光声信号和超声信号,与非靶向造影剂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成功制备出靶向VEGFR2的光声/超声双模态造影剂,该造影剂在体外与HUVEC细胞具有较强的靶向结合能力且具备较好的光声/超声双模态显影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印度墨水 光声 双模态 靶向造影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波与微泡声学造影剂增强基因定位转染动物实验研究 被引量:6
18
作者 冉海涛 任红 +4 位作者 王志刚 郑元义 张群霞 李小东 许川山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8期1158-1160,共3页
目的观察经静脉注射基因与微泡声学造影剂,同时经皮超声辐照肝脏方式能否增强小鼠肝脏基因定位转染及其转染效率。方法昆明种小白鼠24只,随机分为4组,每组6只。第1组为单纯质粒转染组:经尾静脉快速注入2ml含20μg乙型肝炎核心抗原(pcDNA... 目的观察经静脉注射基因与微泡声学造影剂,同时经皮超声辐照肝脏方式能否增强小鼠肝脏基因定位转染及其转染效率。方法昆明种小白鼠24只,随机分为4组,每组6只。第1组为单纯质粒转染组:经尾静脉快速注入2ml含20μg乙型肝炎核心抗原(pcDNA3.1/HBV)质粒的生理盐水溶液。第2组为单纯微泡转染组:经尾静脉快速注入2ml含20μg质粒的微泡声学造影剂。第3组为单纯超声转染组:经尾静脉快速注入2ml含20μg质粒的生理盐水溶液,同时采用频率为1MHz、声强为0.5W/cm2的超声波经小白鼠体表肝区辐照1min。第4组为超声与微泡转染组:经尾静脉快速注入2ml含20μg质粒的微泡声学造影剂,同时经小白鼠体表肝区局部采用相同剂量超声辐照1min。7天后处死小鼠,分别取肝、肾、肺、心、脾、骨骼肌组织进行pcDNA3.1/HBV免疫组化检测,记录不同组织每高倍视野(×400)pcDNA3.1/HBV表达阳性细胞数。结果第1、2组肝、肾组织内偶见pcDNA3.1/HBV表达弱阳性细胞,肺、心、脾、骨骼肌组织未见表达阳性细胞。第3组肝组织内可见少量pcDNA3.1/HBV阳性细胞,每高倍视野表达阳性细胞(26.5±3.9)个。肾、肺、心、脾、骨骼肌组织未见表达。第4组肝组织内pcDNA3.1/HBV表达最强,每高倍视野表达阳性细胞(84.2±4.4)个,为第3组的约3.2倍。肾、肺、心、脾、骨骼肌组织未见表达。结论静脉注射黏附质粒的微泡声学造影剂同时经体表给予一定强度的超声辐照,能显著增强辐照部位局部组织的基因转染与表达,有望成为一种安全、高效的体内基因定位转染新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造影剂 微泡 基因转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微泡介导EGFP质粒对视网膜母细胞瘤细胞转染效率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9
19
作者 邓鑫 周希瑗 王志刚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63-166,共4页
目的探讨不同浓度的超声微泡造影剂,在不同声强的超声辐照下,介导DNA质粒转染视网膜母细胞瘤(RB)细胞的效率及可行性,为实现外源基因高效、定向的转移奠定基础。方法将培养的RB细胞分别予以超声条件为0.25,0.5,0.75,1.0,1... 目的探讨不同浓度的超声微泡造影剂,在不同声强的超声辐照下,介导DNA质粒转染视网膜母细胞瘤(RB)细胞的效率及可行性,为实现外源基因高效、定向的转移奠定基础。方法将培养的RB细胞分别予以超声条件为0.25,0.5,0.75,1.0,1.25W/cm^2,60S的连续波辐照,微泡造影剂浓度为1%,100.4,20%,30%,以筛选出对RB细胞活性无明显抑制的最适超声声强、辐照时间和微泡浓度。根据以上筛选条件,转染EGFP基因入RB细胞,24~48h后,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EGFP表达情况,并用RT-PCR对EGFPmRNA进行半定量检测。结果声强〈0.75W/cm^2(60s),以及微泡浓度〈20%时,对RB细胞的活性无明显抑制。当微泡浓度10%,超声声强为0.5W/cm^2或0.75W/cm^2时,介导的DNA质粒对RB细胞转染具有较高的转染效率,明显高于其他实验组。超声声强为0.5W/cm^2或0.75W/cm^2介导的转染效率,在统计学上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结论浓度适当的微泡在优化的声强条件下,能够有效地提高DNA质粒在RB细胞中的转染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检查 造影剂 微泡 视网膜母细胞瘤 基因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微泡介导bcl-xl基因抗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凋亡作用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8
20
作者 李伟 刘苏 王志刚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8期1147-1150,共4页
目的评价超声微泡介导bclxl基因抗视网膜神经节细胞(RGCs)凋亡的作用。方法体外混合培养LongEvans大鼠RGCs,并建立N甲基D天冬氨酸(NMDA)损伤的RGCs凋亡模型。将体外培养的RGCs分为A组(正常对照组),B组(NMDA组),C组(bclxl转染+NMDA组);其... 目的评价超声微泡介导bclxl基因抗视网膜神经节细胞(RGCs)凋亡的作用。方法体外混合培养LongEvans大鼠RGCs,并建立N甲基D天冬氨酸(NMDA)损伤的RGCs凋亡模型。将体外培养的RGCs分为A组(正常对照组),B组(NMDA组),C组(bclxl转染+NMDA组);其中C组在加入NMDA前48h用超声微泡介导bclxl转染RGCs。转染48h后采用免疫组化分析转染细胞和未转染细胞的bclxl蛋白水平;加入NMDA36h后采用吖啶橙/溴化乙锭(AO/EB)双荧光染色检测细胞凋亡的形态特征,琼脂糖电泳检测细胞凋亡DNA片断。结果免疫组化检测表明转染细胞与未转染细胞的bclxl蛋白表达水平有差异,AO/EB检测发现B组可见大量凋亡小体,C组可见少许凋亡细胞。琼脂糖电泳检测亦发现B组呈典型的DNA“梯度”条带,而A组和C组无明显的DNA“梯度”条带。结论超声微泡介导bc1xl基因抗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凋亡有一定作用,有可能为视网膜视神经疾病的基因治疗提供一种新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造影剂 视网膜神经节细胞 凋亡 BCL-X1 基因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