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低强度脉冲超声联合制霉菌素可协同抑制兔阴道白色念珠菌生物被膜感染
1
作者 谢梦瑶 杨敏 +1 位作者 李欣 杜永洪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96-303,共8页
目的探索低强度脉冲超声(LIPUS)联合制霉菌素(NYS)对阴道白色念珠菌生物被膜感染的治疗效果。方法建立体外白色念珠菌生物被膜模型,同时将体外培养成熟的生物被膜用自动微移液管接种至20只雌性新西兰大白兔阴道内,以建立兔阴道白色念珠... 目的探索低强度脉冲超声(LIPUS)联合制霉菌素(NYS)对阴道白色念珠菌生物被膜感染的治疗效果。方法建立体外白色念珠菌生物被膜模型,同时将体外培养成熟的生物被膜用自动微移液管接种至20只雌性新西兰大白兔阴道内,以建立兔阴道白色念珠菌生物被膜感染模型,实验分为Control组、NYS组、US组和联合治疗组。体外实验采用XTT法检测生物被膜最低抑菌浓度(MIC),结晶紫染色定量生物被膜,激光共聚焦显微镜(CLSM)观察生物被膜活性,扫描电镜(SEM)观察形态学变化,DCFH-DA检测活性氧(ROS)。体内实验通过观察兔外阴症状,HE染色和透射电镜(TEM)观察治疗前后阴道组织病理结构变化。结果体外实验显示,联合治疗组MIC_(50)和MIC_(80)相比NYS组均降低2倍(P<0.05),此外,联合治疗组生物被膜清除率分别比NYS组和US组增加约26%和68%(P<0.001),同时联合治疗组生物被膜活性更低、结构破坏更严重,ROS产量更多。体内实验表明,与NYS组和US组比较,联合治疗组兔外阴症状与炎症浸润显著改善(P<0.05),阴道残留菌丝/菌株减少,上皮超微结构明显改善。结论LIPUS联合NYS对体内外白色念珠菌生物被膜有显著的协同抗真菌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强度脉冲超声 白色念珠菌 生物被膜 制霉菌素 阴道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RI联合治疗参数对高强度聚焦超声治疗后残余子宫肌瘤复生长的危险因素分析
2
作者 刘洋 肖智博 +3 位作者 邱雪珂 罗远利 邓勇斌 吕发金 《放射学实践》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535-542,共8页
目的:探讨临床-MRI联合模型对高强度聚焦超声(HIFU)治疗后残余子宫肌瘤复生长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将2016年1月-2021年12月在重庆海扶医院接受HIFU治疗且治疗后一天及1年行MRI检查(T_(2)WI和CE-MRI序列)、治疗后随访2年及以上的116... 目的:探讨临床-MRI联合模型对高强度聚焦超声(HIFU)治疗后残余子宫肌瘤复生长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将2016年1月-2021年12月在重庆海扶医院接受HIFU治疗且治疗后一天及1年行MRI检查(T_(2)WI和CE-MRI序列)、治疗后随访2年及以上的116例子宫肌瘤患者纳入本研究。根据治疗1年后MRI复查显示残余子宫肌瘤的体积增大或缩小将患者分为复生长组(73例)和无复生长组(43例)。搜集每例患者的基本临床信息及治疗剂量、治疗时间、辐照时间和能效因子(EEF)等治疗参数,分析和记录子宫肌瘤的术前MRI特征,并将上述3类变量通过曼-惠特尼U检验或卡方检验进行单因素分析,有显著性差异的参数纳入逻辑回归分析,筛选出残余子宫肌瘤复生长的独立危险因素并建立预测模型,并采用ROC曲线分析模型的预测效能。结果: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逻辑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影响残余子宫肌瘤复生长的3个独立危险因素分别是残余肌瘤最大厚度、能效因子(EEF)和CE-MRI图像上残余子宫肌瘤与子宫肌层信号强度比(SI残余肌瘤/SI子宫肌层)。临床-影像联合模型的AUC为0.925(95%CI:0.873~0.967)。随访24~30(中位数26)个月发现,残余子宫肌瘤复生长组的再干预率明显高于无复生长组(45.21%vs.6.98%)。结论:影响残余子宫肌瘤复生长的独立危险因素为残余子宫肌瘤最大厚度、EEF和CE-MRI图像上SI残余肌瘤/SI子宫肌层;临床-影像联合模型可以对残余子宫肌瘤复生长进行有效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肌瘤 磁共振成像 高强度聚焦超声消融 残余肿瘤复生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强度聚焦超声联合热球子宫内膜消融治疗子宫腺肌病相关月经过多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王丹 金卓婷 +2 位作者 王李纲 葛佳 张勇 《实用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560-565,共6页
目的:探讨高强度聚焦超声(HIFU)联合热球子宫内膜消融(TBEA)治疗子宫腺肌病(AM)相关月经过多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在绵阳市中心医院就诊的AM合并月经过多患者77例的临床资料。根据不同的治疗方案分为H... 目的:探讨高强度聚焦超声(HIFU)联合热球子宫内膜消融(TBEA)治疗子宫腺肌病(AM)相关月经过多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在绵阳市中心医院就诊的AM合并月经过多患者77例的临床资料。根据不同的治疗方案分为HIFU联合TBEA组(HIFU+TBEA组,n=26)和HIFU联合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GnRH-a)及左炔诺孕酮宫内节育系统(LNG-IUS)(HIFU+药物组,n=51)。以HIFU治疗后不同随访时间点月经失血图(PBAC)评分作为主要结局指标,以痛经数字评定量表(NRS)评分、肿瘤糖类抗原125(CA 125)水平、再干预率、治疗有效率和不良反应情况作为次要结局指标。通过比较两组治疗前与治疗后不同时间结局指标的差异,评价HIFU联合TBEA治疗AM相关月经过多的疗效和安全性。结果: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PBAC评分、NRS评分及CA 125均有显著下降(P<0.05)。与HIFU+药物组比较,HIFU+TBEA组治疗后6、9、12月PBAC评分更低(P<0.05),治疗后1、3月PBAC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1、3、6、9、12月NR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IFU+TBEA组(11.54%)和HIFU+药物组(21.57%)治疗后再干预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IFU+TBEA组(80.77%)和HIFU+药物组(70.59%)治疗总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不良反应国际介入放射治疗协会(SIR)分类均在A~B级,无严重不良事件发生。结论:HIFU联合TBEA治疗AM相关月经过多具有较好的疗效和安全性,可作为无生育需求尤其是合并月经过多AM患者的一种长期管理方案,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腺肌病 高强度聚焦超声 热球子宫内膜消融 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 左炔诺孕酮宫内节育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序列磁共振全域直方图分析鉴别子宫肉瘤与变性子宫肌瘤的价值 被引量:1
4
作者 邓竞和 刘洋 +2 位作者 潘缘蕊 王璐 吕发金 《放射学实践》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83-389,共7页
目的:探究多序列磁共振全域直方图分析鉴别子宫肉瘤与变性子宫肌瘤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子宫肉瘤患者74例和变性子宫肌瘤患者263例的术前多序列MRI图像,利用Firevoxel软件进行灰度直方图分析,提取T_(2)WI、动态对比增强(DCE)及表观... 目的:探究多序列磁共振全域直方图分析鉴别子宫肉瘤与变性子宫肌瘤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子宫肉瘤患者74例和变性子宫肌瘤患者263例的术前多序列MRI图像,利用Firevoxel软件进行灰度直方图分析,提取T_(2)WI、动态对比增强(DCE)及表观扩散系数(ADC)图灰度直方图参数并比较两组疾病的直方图参数差异。对三种序列的直方图参数进行联合,利用二元逻辑回归筛选参数以构建预测模型;绘制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评价各独立参数以及联合模型鉴别子宫肉瘤与变性子宫肌瘤的效能。结果:两组间T_(2)WI直方图参数均值、标准差、峰度值、偏度值、熵值、所有百分位数值、DCE直方图参数特征均值、标准差值、百分位数P25、P50、P75、P95、P99值及ADC直方图参数均值、熵值、所有百分位数值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T_(2)WI+DCE+ADC模型具有最大的曲线下面积(AUC=0.907),但根据Delong检验结果其与T_(2)WI+ADC模型(AUC=0.899)在鉴别效能上差异并无统计学意义(P=0.209)。结论:多序列MRI全域直方图分析有助于子宫肉瘤与变性子宫肌瘤的鉴别诊断,T_(2)WI+ADC联合模型有较大的诊断效能提升,并在DCE的参数纳入下具有最高的AUC。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肉瘤 变性子宫肌瘤 磁共振成像 直方图分析 诊断 鉴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J-1在类风湿关节炎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5
作者 周玉 李鹏飞 +2 位作者 徐敏 王蕾 张春兵 《中国免疫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169-1174,共6页
目的:检测DJ-1在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胶原诱导型关节炎(CIA)模型小鼠和LPS诱导的RAW264.7细胞炎症模型中的表达,探讨其作为RA诊断指标的可行性及临床意义。方法:收集于江苏省中医院(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就诊的24例RA患者和22例... 目的:检测DJ-1在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胶原诱导型关节炎(CIA)模型小鼠和LPS诱导的RAW264.7细胞炎症模型中的表达,探讨其作为RA诊断指标的可行性及临床意义。方法:收集于江苏省中医院(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就诊的24例RA患者和22例健康体检者外周血,分离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和血清,qPCR检测PBMC中DJ-1 mRNA表达;ELISA检测血清中DJ-1蛋白含量。进一步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以曲线下面积(AUC)、特异度、敏感度评价诊断效能。Pearson和Spearman相关系数分析探索DJ-1浓度与RA疾病活动的关系。进一步构建小鼠CIA模型和LPS诱导的RAW264.7细胞炎症模型,qPCR分别检测小鼠滑膜组织和RAW264.7细胞中DJ-1 mRNA表达;ELISA分别检测小鼠血清和RAW264.7细胞上清中DJ-1蛋白表达;同时检测细胞上清中丙二醛(MDA)、谷胱甘肽(GSH)水平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结果:qPCR显示DJ-1在RA患者PBMC、CIA小鼠滑膜组织以及RAW264.7细胞炎症模型中的表达均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ELISA结果显示DJ-1在RA患者血清、CIA小鼠血清以及RAW264.7细胞炎症模型上清中的表达均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与非活动组相比,活动组RA患者DJ-1浓度较低(P<0.05);此外,DJ-1浓度与RA疾病活动呈负相关。同时LPS处理的细胞上清中MDA升高,SOD和GSH明显下降(P<0.05);且血清DJ-1蛋白的AUC为0.90,敏感度为75.00%,特异度为90.91%。结论:DJ-1在RA中表达下降,且与疾病活动度呈负相关,有望成为RA诊断的新生物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风湿关节炎 DJ-1 炎症 胶原诱导型关节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影像组学在肝脏恶性肿瘤局部治疗疗效预测中的应用
6
作者 龙蝶 华丽 +3 位作者 尚文颖 张静瑜 陈海辉 陈绍俊 《磁共振成像》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66-172,共7页
近年来,肝脏恶性肿瘤,包括原发性肝癌和转移性肝癌,患病人数逐年上升,除了全身治疗手段外,局部治疗在肝脏恶性肿瘤的综合治疗中也占据了至关重要的地位。然而,由于肿瘤异质性的存在,患者对局部治疗的应答存在差异。影像组学通过获取医... 近年来,肝脏恶性肿瘤,包括原发性肝癌和转移性肝癌,患病人数逐年上升,除了全身治疗手段外,局部治疗在肝脏恶性肿瘤的综合治疗中也占据了至关重要的地位。然而,由于肿瘤异质性的存在,患者对局部治疗的应答存在差异。影像组学通过获取医学影像中人眼难以识别的肿瘤异质性特征,显著提高了对肝脏恶性肿瘤局部治疗疗效的预测性能。目前已有研究分别探讨了影像组学在肝细胞癌或结直肠癌肝转移的全身治疗及局部治疗效果中的价值。然而,尚缺乏系统性的综述整合影像组学在原发性和继发性肝脏恶性肿瘤局部治疗效果评估中的应用进展。本文将介绍影像组学的概念和流程,并梳理其在肝脏恶性肿瘤的手术、介入、消融、放疗等治疗领域的应用,重点讨论其在筛选局部治疗敏感人群、评估复发风险和预测生存预后方面的应用。同时,本文还将分析影像组学在肝脏恶性肿瘤局部治疗研究中所面临的挑战以及当前研究的重点,旨在为影像组学驱动的肝脏恶性肿瘤精准诊疗提供理论依据,并为后续研究方向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影像组学 原发性肝癌 转移性肝癌 疗效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激发声信号幅值实时监测HIFU焦域组织损伤 被引量:1
7
作者 田丽 郑昊 +3 位作者 谢伟 李发琪 王智彪 李雁浩 《应用声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520-526,共7页
聚焦超声消融肿瘤过程中的损伤实时监测是临床治疗面临的一个关键难题,双频聚焦超声不仅能提高治疗效率,且能在共焦区域激发出声信号,该声信号的幅值、频率等信息与焦域组织的机械和声学特性紧密相关。该文构建了一种双频聚焦超声治疗... 聚焦超声消融肿瘤过程中的损伤实时监测是临床治疗面临的一个关键难题,双频聚焦超声不仅能提高治疗效率,且能在共焦区域激发出声信号,该声信号的幅值、频率等信息与焦域组织的机械和声学特性紧密相关。该文构建了一种双频聚焦超声治疗及组织损伤实时监测系统。该系统在聚焦超声辐照离体组织过程中,通过外部水听器接收双频激发的组织声发射信号,并通过上位机进行高速数据采集、数字滤波、时频处理等,分析声发射信号幅值与离体组织损伤之间的变化规律。实验研究结果表明:随着焦域组织损伤的形成,其弹性等声学特征发生改变,导致声发射信号幅值逐渐降低,表明声发射信号幅值的变化可较好地反映靶组织声学特征和结构的变化,从而实现聚焦超声治疗中靶组织损伤的实时监测。该文提出的监测方案相比传统超声影像监控更灵敏,有望为聚焦超声临床治疗中的组织损伤监控提供一种新的实时监测方案和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焦超声 双频超声换能器 声发射信号 实时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DC差值法在子宫癌肉瘤与子宫内膜癌鉴别诊断中的应用 被引量:6
8
作者 刘宇航 刘洋 +2 位作者 肖智博 戴梦莹 熊域霖 《磁共振成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79-82,共4页
目的 探讨表观扩散系数差值(delta 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 value,dADC)法在子宫癌肉瘤(uterine carcinosarcoma,UCS)中的诊断应用,以及评估联合dADC与时间-信号强度曲线(time-intensity curve,TIC)对鉴别诊断UCS和子宫内膜癌(e... 目的 探讨表观扩散系数差值(delta 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 value,dADC)法在子宫癌肉瘤(uterine carcinosarcoma,UCS)中的诊断应用,以及评估联合dADC与时间-信号强度曲线(time-intensity curve,TIC)对鉴别诊断UCS和子宫内膜癌(endometrial carcinomas,EC)的效能。材料与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且MRI资料完整的UCS患者病例28例及EC患者病例49例,测量两组病例中病灶的平均表观扩散系数(mean ADC,m ADC)、dADC,并绘制TIC判断其类型。对两组间的m ADC、dADC结果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应用χ;检验比较两组TIC类型差异。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评价各参数单独及联合应用鉴别UCS与EC的效能。结果 UCS组dADC值[(2.04±0.77)×10;mm;/s]明显高于EC组[(0.78±0.48)×10;mm;/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UCS的TIC曲线类型多为Ⅰ型(71.43%),而EC多表现为Ⅱ型(59.18%,P<0.01)。ROC曲线分析显示,dADC联合TIC鉴别诊断UCS与EC效能最高,曲线下面积为0.966,其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分别为96.4%、95.9%、93.5%,明显高于各指标单独使用(P<0.05)。结论 dADC值对UCS诊断有一定价值,当dADC值大于1.112×10;mm;/s时诊断UCS可能性大,且应用dADC联合TIC可提高UCS与EC鉴别诊断的准确度,其诊断效能更高,可作为参考指标帮助临床选择合理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癌肉瘤 子宫内膜肿瘤 磁共振成像 表观扩散系数 时间-信号强度曲线 鉴别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MRI常规T2WI的不同影像组学模型在卵巢上皮性肿瘤术前三分类中的应用 被引量:4
9
作者 胡艳 刘洋 +8 位作者 郑伊能 肖智博 陈丽平 张剑 戴梦莹 李光辉 钟雨晴 马斯 吕发金 《磁共振成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34-38,54,共6页
目的基于MRI的常规T2加权成像(T2-weighted imaging,T2WI)序列,比较采用不同机器学习算法所建立的影像组学模型在卵巢上皮性肿瘤术前三分类中的诊断效能。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300例(良性、交界性和恶性各100例)经病理证实为卵巢上皮性... 目的基于MRI的常规T2加权成像(T2-weighted imaging,T2WI)序列,比较采用不同机器学习算法所建立的影像组学模型在卵巢上皮性肿瘤术前三分类中的诊断效能。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300例(良性、交界性和恶性各100例)经病理证实为卵巢上皮性肿瘤患者的术前磁共振图像,按8∶2随机划分训练集和测试集。从轴位T2WI图像上手动勾画的三维感兴趣区域中提取图像特征,并进行特征筛选。将4种特征选择方法和7种机器学习分类器两两组合,构建28个分类模型。采用曲线下面积(AUC)和准确度对所有模型的预测性能进行评估。结果28种分类模型中表现最好的是递归特征消除法(recursive feature elimination,RFE)与K近邻(K nearest neighbor,KNN)分类器相结合的"RFE-KNN"模型,其测试集上良性组的AUC为0.94,交界性组的AUC为0.93,恶性组的AUC为0.96。结论从常规T2WI序列中提取的定量影像组学特征所建立的RFE-KNN模型在卵巢上皮性肿瘤的术前三分类中具有良好的表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巢上皮性肿瘤 磁共振成像 影像组学 机器学习 T2加权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T2WI和CE-T1WI影像组学集成模型在预测HIFU消融子宫肌瘤疗效中的价值 被引量:6
10
作者 李承蔚 肖智博 +1 位作者 何智敏 吕发金 《磁共振成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45-51,共7页
目的 探究基于T2WI和对比增强T1WI(contrast-enhanced T1WI, CE-T1WI)所构建的联合序列影像组学集成模型在术前预测高强度聚焦超声(high intensity focused ultrasound, HIFU)消融子宫肌瘤疗效的价值。材料与方法 回顾性分析300例临床... 目的 探究基于T2WI和对比增强T1WI(contrast-enhanced T1WI, CE-T1WI)所构建的联合序列影像组学集成模型在术前预测高强度聚焦超声(high intensity focused ultrasound, HIFU)消融子宫肌瘤疗效的价值。材料与方法 回顾性分析300例临床确诊并接受HIFU治疗的子宫肌瘤患者资料。两名医师将患者进行分组,分为充分消融组(非灌注体积比≥80%)与非充分消融组(非灌注体积比<80%),并使用Kappa检验分析两人分组结果的一致性。然后,将所有患者以8:2的比例随机分为训练集(n=240)和测试集(n=60)。在T2WI和CE-T1WI上利用ITK-SNAP软件勾画子宫肌瘤的感兴趣区并提取影像组学特征。利用双样本t检验和最小绝对收缩和选择算子,进行特征筛选,两个序列的特征共同用于后续模型构建。将支持向量机、随机森林、极端梯度提升、轻量梯度提升机作为基础学习器,分别构建基础模型(A、B、C、D),logistic回归作为元学习器构建集成模型,并进行5折交叉验证。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 AUC)评估各模型性能。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或Wilcoxon秩和检验分析患者影像学资料(包括肌瘤体积、肌瘤类型、T2WI信号强度、T2WI信号均匀性、CE-T1WI信号强度、CE-T1WI信号均匀性)。结果 充分消融组患者172例,非充分消融组患者128例,对两名医师的患者分组结果进行Kappa检验后,Kappa值为0.939(P<0.001)。经过特征筛选,在T2WI和CE-T1WI中分别保留了14个和5个特征。所构建的A、B、C、D四个基础模型的在测试集上5折交叉验证的AUC均值分别为0.832、0.863、0.861、0.880。使用5种算法构建的集成模型AUC均值提升至0.924。统计学分析结果显示,训练集中肌瘤体积、肌瘤类型、T2WI信号均匀性和CE-T1WI信号强度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测试集中肌瘤类型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基于T2WI和CE-T1WI所构建的联合序列影像组学集成模型可以在术前有效预测HIFU消融子宫肌瘤的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肌瘤 疗效预测 高强度聚焦超声 影像组学 集成模型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D结核球模型的构建及特性验证:基于人髓系THP-1细胞与卡介苗 被引量:1
11
作者 郭佳俊 邱燕 +2 位作者 胡璨 李岱容 杜永洪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2095-2102,共8页
目的为研究体内结核性肉芽肿的形成及特性提供体外实验模型。方法将人髓系白血病单核细胞(THP-1)和结核分枝杆菌的模式菌卡介苗(BCG)按一定比例混合加入3D细胞培养平板,再加入佛波脂(PMA)共培养3d。采用倒置荧光显微镜每24h观察球体的... 目的为研究体内结核性肉芽肿的形成及特性提供体外实验模型。方法将人髓系白血病单核细胞(THP-1)和结核分枝杆菌的模式菌卡介苗(BCG)按一定比例混合加入3D细胞培养平板,再加入佛波脂(PMA)共培养3d。采用倒置荧光显微镜每24h观察球体的生长情况,在共聚焦激光扫描显微镜下分别观察结核球内BCG的分布、球体内细胞的存活率和单核细胞向巨噬细胞转变情况,并观察荧光标记的纳米粒在细胞球和结核球渗透情况。通过透射电镜观察3D结核球形成后内部细菌和细胞的微观结构。利用Image-iT^(TM)红色缺氧探针,H_(2)O_(2)检测试剂盒和防水笔形PH计检测受BCG感染的3D结核球和未受BCG感染的细胞球微环境的差异。通过平板菌落计数检测3D结核球能否评估利福平或左氧氟沙星抑菌能力。结果倒置荧光显微镜显示细胞-细菌悬浮液随时间延长缓慢堆积形成稳定的3D结核球,直径50~200μm。激光共聚焦显微镜可见细胞黏附紧密形成球样结构,大量细菌主要分布于细胞中心,球体内部出现坏死细胞,3D结核球内大量单核细胞成功分化为巨噬细胞。与单纯细胞球比较药物难以渗透入3D结核球中心。透射电镜结果显示结核球内有细胞坏死且坏死程度不一,大量BCG被吞噬于巨噬细胞内部。微环境检测结果显示与未受感染的细胞球比BCG感染的结核球更加缺氧,H_(2)O_(2)含量更高,PH接近中性。平板菌落计数结果显示一线抗结核药物利福平有更强抑菌效果,结核球有评估抗结核药物强弱作用。结论成功建立了体外3D结核球模型并对其特性进行了验证,有望为研究结核性肉芽肿相关研究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核性肉芽肿 结核球模型 微环境 药物渗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