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1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膝关节半月板的三维断面解剖学研究 被引量:6
1
作者 徐伟 周庭永 +4 位作者 钱学华 刘本菊 张慧 李林宏 吕发金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272-276,共5页
目的观测膝关节半月板的断面形态特征和变化规律,为诊断膝部病变提供更为详尽的形态学资料。方法正常成人尸体膝关节片厚5mm的连续断面标本27例,其中矢状断面标本9例,冠状断面标本12例,横断面标本6例。通过三维断面标本,观察膝关节半月... 目的观测膝关节半月板的断面形态特征和变化规律,为诊断膝部病变提供更为详尽的形态学资料。方法正常成人尸体膝关节片厚5mm的连续断面标本27例,其中矢状断面标本9例,冠状断面标本12例,横断面标本6例。通过三维断面标本,观察膝关节半月板的断面形态特征。结果内侧半月板矢径(40.36±4.73)mm,横径(33.99±3.77)mm;外侧半月板矢径(34.51±2.18)mm,横径(34.51±3.25)mm。内、外侧半月板前、后角厚度分别为(4.98±1.83)mm和(4.45±1.44)mm、(3.54±1.24)mm和(6.15±1.43)mm。半月板后角高度外侧大于内侧,外侧半月板后角高度大于前角。内侧半月板后角宽度大于前角。板股韧带出现率为75%。结论①半月板前、后角部在矢状面上,体部在冠状面上显示最好,横断面可见半月板全貌。②由于内侧半月板与关节囊紧密相连,且后角宽度大于前角,致使其易受损伤。③外侧半月板后角高度大于内侧半月板后角及同侧前角,可能是导致外侧半月板后角较易受损的因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膝关节 半月板 断面解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阴部神经的解剖学观测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21
2
作者 张驰 冶文磊 冉建华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366-369,共4页
目的从神经胚胎发育的角度对阴部神经的来源、组成、走行、分支进行解剖学观测,为临床会阴部手术提供依据。方法 16具(32侧)成人尸体标本解剖观察阴部神经的组成、形态、走行、分支及其毗邻关系,测量阴部神经与毗邻结构距离等的数据。... 目的从神经胚胎发育的角度对阴部神经的来源、组成、走行、分支进行解剖学观测,为临床会阴部手术提供依据。方法 16具(32侧)成人尸体标本解剖观察阴部神经的组成、形态、走行、分支及其毗邻关系,测量阴部神经与毗邻结构距离等的数据。结果阴部神经主要由S2、S3和S4前支混合后组成,但仍有部分由S2和S3前支混合后组成。阴部神经在下行过程中有坐骨神经及股后皮神经的分支加入,三者之间相互交通的关系较为复杂;在阴部管及坐骨直肠窝,阴部神经的毗邻不同;阴部神经分为盆内和盆外分支。阴部神经在阴部管内距坐骨结节前缘下方的距离为(男25.47±3.18 mm,女26.38±2.56mm);阴部神经在坐骨棘处距皮肤的距离为(男75.67±8.37 mm,女76.89±9.48 mm)。结论阴部神经与毗邻神经交通复杂,细致的解剖对临床相关手术及治疗具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阴部神经 应用解剖 阴部神经阻滞麻醉 骶结节韧带 阴部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脑语言区断面解剖学研究 被引量:9
3
作者 王跃 姜均本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1992年第2期100-102,共3页
采用断面解剖学方法,对31例成人颅脑语言区的研究中观察到.语言区结构与侧脑室存在良好的对应关系;额叶岛盖,颞横沟和外侧裂后支升段是断面内识别语言区结构的重要标志.
关键词 断面解剖 语言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前路经枢椎体至寰椎侧块螺钉内固定的解剖学研究 被引量:4
4
作者 杨友刚 权正学 周庭永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498-501,505,共5页
目的:为临床上行前路经枢椎体至寰椎侧块螺钉内固定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对21例成人寰枢椎标本进行测量,计算出前路经枢椎体至寰椎侧块螺钉内固定术中螺钉走向的最小、最大外偏角和最大后倾角;将21例寰枢椎标本摄正、侧位CR片,在CR片上... 目的:为临床上行前路经枢椎体至寰椎侧块螺钉内固定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对21例成人寰枢椎标本进行测量,计算出前路经枢椎体至寰椎侧块螺钉内固定术中螺钉走向的最小、最大外偏角和最大后倾角;将21例寰枢椎标本摄正、侧位CR片,在CR片上测量出此术式中螺钉走行的最小、最大外偏角和最大后倾角,将从标本上所测算出的数据与在CR片上测量得的数据作统计学分析,在标本上模拟此术式。结果:在前路经枢椎体至寰椎侧块螺钉内固定术中螺钉走向的最小外偏角为14°±1.6°,最大外偏角为30°±2.3°,最大后倾角为29°±2.9°,左、右两侧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从标本上所测算出的数据与在CR片上测得的数据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标本上所有螺钉都位于理想位置。结论:只要正确掌握螺钉的进钉方向,则采用前路经枢椎体至寰椎侧块螺钉内固定治疗寰枢椎脱位是安全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寰枢关节 关节脱位 内固定 前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脑纹状体的断层影像和断面解剖学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白桂芹 钱学华 +5 位作者 周庭永 张华 李林宏 刘智华 郑登儒 吕发金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523-528,共6页
目的探讨断面与MRI纹状体的变化规律及其意义。方法利用31例成人头部横断面标本及50例活体MRI扫描,观测纹状体及其相关结构,所得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结果断面标本纹状体面积存在性差(女性>男性);MRI成像显示纹状体面积无性差,苍白... 目的探讨断面与MRI纹状体的变化规律及其意义。方法利用31例成人头部横断面标本及50例活体MRI扫描,观测纹状体及其相关结构,所得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结果断面标本纹状体面积存在性差(女性>男性);MRI成像显示纹状体面积无性差,苍白球面积存在侧差(左>右)。纹状体及其相关结构的数值在断面与MRI上表现趋势基本一致。在断面与MRI上端脑面积与纹状体面积呈正相关;尾状核头面积在断面上与背侧丘脑面积呈负相关,在MRI上与壳核面积呈负相关;侧脑室前角的距离在断面上与壳面积呈负相关,在MRI上与尾状核头面积呈正相关。结论 MRI可较好地反映纹状体及其相关结构的情况;纹状体相邻结构的变化可作为研究其形态变化的参考指标;数据标准化可有效排除个体差异的干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纹状体 人脑 断面解剖 MRI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纵隔上部主要结构的断面解剖学 被引量:1
6
作者 姜均本 周庭永 +3 位作者 韩景茹 曾令权 钱学华 李光照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1988年第1期5-10,60,共7页
用20具成年整尸(男、女各半)从胸骨上缘平面向下作连续横断面,选取纵隔上部临床CT诊断常用的6个典型断面,按各断面下面观,对其主要结构的形态、毗邻、方位和径值进行了观测.
关键词 纵隔 主动脉弓 上腔静脉 气管 食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膝关节交叉韧带和侧副韧带的断面解剖学研究及其意义
7
作者 盛华均 徐伟 +5 位作者 周庭永 钱学华 刘本菊 张慧 李林宏 吕发金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533-537,542,共6页
目的研究膝关节交叉韧带和侧副韧带的断面形态特征和变化规律,为诊断膝部韧带病变提供更为详尽的形态学资料。方法利用27例正常成人膝关节标本制作连续断面,其中矢状断面9例,冠状断面12例,横断面6例。通过横、矢、冠状断面标本,观测膝... 目的研究膝关节交叉韧带和侧副韧带的断面形态特征和变化规律,为诊断膝部韧带病变提供更为详尽的形态学资料。方法利用27例正常成人膝关节标本制作连续断面,其中矢状断面9例,冠状断面12例,横断面6例。通过横、矢、冠状断面标本,观测膝关节韧带的断面形态特征及定量测量。结果矢状面上测量前、后交叉韧带长度分别为(29.66±4.21)mm、(40.26±6.81)mm,厚度分别为(10.03±1.97)mm、(11.24±3.50)mm。冠状面上前、后交叉韧带长径分别为(15.18±3.25)mm、(18.79±3.35)mm,短径分别为(6.37±1.32)mm、(8.03±1.46)mm;胫、腓侧副韧带长度分别为(102.85±19.64)mm、(45.52±14.91)mm,厚度分别为(2.63±0.72)mm、(3.43±1.04)mm。髁间隆起的横断面上胫、腓侧副韧带长径分别为(21.98±11.95)mm、(5.25±1.93)mm,短径分别为(2.03±0.59)mm、(2.87±0.64)mm。结论 (1)观测交叉韧带最好的断面是膝关节正中矢状面,其次是正中旁开1个矢状断面。除厚度外,在矢状面上前后交叉韧带长度、股、胫骨附着区宽度均有明显差异。(2)胫、腓侧副韧带在连续的冠状断面及横断面上均可显示,以冠状断面配合横断面相对为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膝关节 交叉韧带 侧副韧带 断面解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丘脑及相关重要结构的断面解剖学研究
8
作者 张华 周庭永 +4 位作者 钱学华 郑登儒 刘智华 白桂芹 吕发金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393-397,共5页
目的为丘脑及其相关重要结构的影像诊断提供形态学依据和相关测值。方法采用30例正常成人头颅标本(男17例,女13例),取平行于眦耳线平面制成片厚5 mm的连续横断面。各选取丘脑及其相关重要结构所在的3个连续断面,对其进行观测,数据经标... 目的为丘脑及其相关重要结构的影像诊断提供形态学依据和相关测值。方法采用30例正常成人头颅标本(男17例,女13例),取平行于眦耳线平面制成片厚5 mm的连续横断面。各选取丘脑及其相关重要结构所在的3个连续断面,对其进行观测,数据经标准化处理后进行相关统计处理。结果丘脑面积、横径和矢径在性差和侧差方面未见显著性差异。丘脑面积与尾状核头面积、以及与尾状核头横径呈负相关(P<0.05),丘脑横径与尾状核头面积、矢径呈负相关(P<0.05);丘脑长与端脑长、丘脑宽与端脑宽分别呈正相关(P<0.05),左丘脑长与脑型呈负相关(P<0.05),左丘脑型与脑型呈正相关(P<0.05),丘脑夹角与脑型呈正相关(P<0.05),丘脑长与右三角区至前角间距存在相关关系(P<0.05)。结论丘脑形态学是否存在性差与侧差需要进一步探讨,丘脑参数与其相关重要结构参数存在线性关系,相关测值变化可为丘脑形态学变化提供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丘脑 端脑 断面解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体解剖学教学的实践和探索
9
作者 黄德胜 钱学华 宋卫香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08年第4期482-483,共2页
关键词 人体 解剖学 教学 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脾脏的断面解剖学
10
作者 韩景茹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1989年第3期188-195,共8页
本文用30具成年整尸(男,女各15),自胸骨柄上缘平面往下作连续横断面,选取脾脏所在各断面,结合临床需要,对其形态、毗邻。
关键词 脾脏 横断面 解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解剖学与生物医学工程联系的紧迫性及展望 被引量:1
11
作者 王永豪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1986年第1期1-2,共2页
一、从科学发展的进程看,一旦新的科学技术或新方法的突破必将给基础科学开拓出崭新的园地,对解剖形态科学更是这样。历史上光学显微镜及电子显微镜的问世,在人体细微结构的认识上出现了划时代的变革,近年来如CT的发明,更加促进了医学... 一、从科学发展的进程看,一旦新的科学技术或新方法的突破必将给基础科学开拓出崭新的园地,对解剖形态科学更是这样。历史上光学显微镜及电子显微镜的问世,在人体细微结构的认识上出现了划时代的变革,近年来如CT的发明,更加促进了医学诊断水平的提高。当前正处在以第三次浪潮、第四次产业革命、第五代计算机为标志的新的时代,大发展的趋势表现在学科的分化与重新组合,边缘学科、交叉学科不断形成,新技术发明创造层出不穷,知识更新周期缩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医学工程 生物力学 生物物理学 人工器官 解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与颈部手术相关的喉返神经的应用解剖 被引量:44
12
作者 冉建华 孙善全 +1 位作者 赵俊 彭雪华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460-463,共4页
目的 :为颈部手术中喉返神经的定位和保护提供形态学和局部解剖学基础。方法 :解剖 5 0具 (10 0侧 )成人颈部尸体标本 ,对喉返神经及其分支进行定位观测。结果 :(1)喉返神经的分支有喉支和喉外支 ,前者在入喉前多分为前支、后支。 87%... 目的 :为颈部手术中喉返神经的定位和保护提供形态学和局部解剖学基础。方法 :解剖 5 0具 (10 0侧 )成人颈部尸体标本 ,对喉返神经及其分支进行定位观测。结果 :(1)喉返神经的分支有喉支和喉外支 ,前者在入喉前多分为前支、后支。 87%的喉返神经分支呈树枝状 ,13 %的喉返神经分支之间或分支与颈交感干之间相互吻合呈袢状。 (2 )有 2 %的双喉返神经和 1%的非返喉下神经。 (3 ) 94%的喉返神经的喉支多在距甲状腺下角尖端 (16.9± 7.6)mm处分为前、后支 ,喉外支多在其下 10 .4~ 70 .4mm范围内发出。 (4 )喉返神经与甲状腺下动脉的关系分为 5种类型。 (5 )喉返神经与颈部食管及颈动脉鞘的位置关系复杂。结论 :在颈部相关手术中应注意喉返神经的变异 ,通过显露和辨认喉返神经防止其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喉返神经 甲状软骨下角 甲状腺下动脉 局部解剖 颈部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下位腰椎椎弓根内固定术的断层解剖与CT 被引量:19
13
作者 林炎生 周庭永 +2 位作者 韩景茹 钱学华 吕发金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194-197,共4页
目的:为临床腰椎弓根内固定术的开展提供断层解剖学基础与CT资料。方法:在50例(标本24,CT26)经L4、L5椎弓根层面上,观察确定进针点,并测量椎弓根厚度、进针角度和从进针点经椎弓根中心至椎体前缘的距离等数据。结果:L4、L5椎弓根厚度... 目的:为临床腰椎弓根内固定术的开展提供断层解剖学基础与CT资料。方法:在50例(标本24,CT26)经L4、L5椎弓根层面上,观察确定进针点,并测量椎弓根厚度、进针角度和从进针点经椎弓根中心至椎体前缘的距离等数据。结果:L4、L5椎弓根厚度、进针角度。从进针点经椎弓根中心至椎体前缘的距离,平均分别为11.55、15.25mm;16.01°、18.55°;53.69、50.85mm。固定针直径、进针角度和进针深度,分别为:6.50~7.50、7.50~8.50mm;14.00°~20.00°、17.00~23.00°和32.50~39.00、29.25~35.75mm。结论:在L4、L5椎弓根层面上,以上关节突基部外侧缘为进针点较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弓根 固定术 断层解剖 C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尾状叶的断层解剖与CT研究 被引量:10
14
作者 王剑华 周庭永 +2 位作者 钱学华 黄德胜 吕发金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275-278,共4页
目的:为临床影像诊断肝尾状叶病变提供形态学依据。方法:采用30例成人横断层标本和30例成人腹部CT图像,各选取肝尾状叶所在的4个连续横断面,观测尾状叶与脊柱的对应高度、位置、形态、毗邻关系及有关径值。结果:尾状叶在T10~L1脊柱高... 目的:为临床影像诊断肝尾状叶病变提供形态学依据。方法:采用30例成人横断层标本和30例成人腹部CT图像,各选取肝尾状叶所在的4个连续横断面,观测尾状叶与脊柱的对应高度、位置、形态、毗邻关系及有关径值。结果:尾状叶在T10~L1脊柱高度均可100%显示;静脉韧带裂和下腔静脉分别居尾状叶的前、后方,可作为各层面识别尾状叶的标志结构;尾状叶的横断面形态,头侧层面以钩形多见,尾侧层面以舌形为主,断面标本和CT图像中分别有23.33%(7/30)和16.67%(5/30)乳头突与肝分离。结论:通过对肝尾状叶断面标本及其CT测量值的对比,显示两者间无显著差异;第一肝门层面肝尾状叶与肝右叶的最大横径之间有相关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尾状叶 断层解剖 C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门静脉的应用解剖 被引量:11
15
作者 张慧 周庭永 +4 位作者 钱学华 刘本菊 徐伟 李林宏 吕发金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625-628,共4页
目的观测肝门静脉的形态特征和分支分布规律,为诊断和治疗肝脏疾病提供更为详尽的形态学资料。方法 50例肉眼观察无病变的成人肝标本,对肝门静脉分支分型等形态特征进行解剖观察,测量肝门静脉主干及其主要分支的相关数据并进行统计学分... 目的观测肝门静脉的形态特征和分支分布规律,为诊断和治疗肝脏疾病提供更为详尽的形态学资料。方法 50例肉眼观察无病变的成人肝标本,对肝门静脉分支分型等形态特征进行解剖观察,测量肝门静脉主干及其主要分支的相关数据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肝门静脉主干54.0%在肝实质外分叉,其分叉点距肝实质的垂直距离为(8.94±3.17)mm;34.0%紧贴肝实质分叉。左支主干长(47.44±7.23)mm;左支横部长(23.90±5.29)mm,外径为(7.43±1.09)mm,矢部长(24.02±4.97)mm,外径为(7.07±1.36)mm,角部角度为(114.18±22.59)°;右支主干长(20.63±6.59)mm,外径为(9.26±1.77)mm。依据肝门静脉的分支情况可将其分为8型。结论肝门静脉变异情况并不少见,其分叉点距肝实质的垂直距离及左、右支主干径值与分支等均存在一定的变化,在肝外科手术实施时,对肝门静脉主干分支各型应给予高度的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门静脉 应用解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胰腺钩突的横断面解剖与CT研究 被引量:8
16
作者 张琳 周庭永 +1 位作者 王剑华 吕发金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287-290,共4页
目的:为临床影像诊断胰腺钩突病变提供实用的形态学依据。方法:采用30例成人腹部连续横断层标本和30例健康成人腹部CT图像,观测胰腺钩突所在平面与脊柱的对应关系。选取钩突所在的4个连续横断面,观测各层面中钩突的断面形态、毗邻及有... 目的:为临床影像诊断胰腺钩突病变提供实用的形态学依据。方法:采用30例成人腹部连续横断层标本和30例健康成人腹部CT图像,观测胰腺钩突所在平面与脊柱的对应关系。选取钩突所在的4个连续横断面,观测各层面中钩突的断面形态、毗邻及有关径值。结果:在脊柱L2层面内胰腺钩突可100%显示;肠系膜上动、静脉和下腔静脉分别居胰腺钩突的左、前、后方,可作为各层面识别钩突的标志结构;钩突依据断面形态可分为钩形、角形、圆形3型,在断面标本及CT图像各层面中均以钩形多见(分别为61.67%;58.33%)。结论:通过对胰腺钩突横断面标本及其CT测值的对照研究,显示两者间无显著差异;在肾门下份及胰头下份层面,钩突前后径与同层面胰头前后径之间有相关关系(P<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钩突 断层解剖 C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活体肝移植肝中静脉的临床解剖研究 被引量:6
17
作者 张琳 周庭永 +4 位作者 钱学华 刘本菊 王剑华 李彦彦 吕发金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51-155,共5页
目的:为活体肝移植(LDLT)提供有关肝中静脉(MHV)的解剖学资料。方法:通过50例成人无病变肝标本剥离解剖,对MHV主干进行形态学观测,采集相关数据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MHV与肝左静脉(LHV)共干者为80.0%(40/50),单独开口者为20.0%(10/50)... 目的:为活体肝移植(LDLT)提供有关肝中静脉(MHV)的解剖学资料。方法:通过50例成人无病变肝标本剥离解剖,对MHV主干进行形态学观测,采集相关数据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MHV与肝左静脉(LHV)共干者为80.0%(40/50),单独开口者为20.0%(10/50),其中前者77.5%(31/40),后者90.0%(9/10)开口于IVC肝后段上份1:00点位;MHV依主干支数可分为三型;MHV主干、肝外段、外科干长分别为(68.3±15.4)mm,(6.9±2.8)mm,(8.1±6.2)mm;主干汇入IVC处(近端)、中点(1/2处)及起始端内径分别为(8.7±1.5)mm,(7.3±1.4)mm,(6.4±1.5)mm;MHV与IVC的夹角为(50.0±9.8)°;MHV主干上壁距IVC汇入口1~4cm处及起始处至肝膈面的深度分别为(14.9±6.4)mm,(26.4±6.9)mm,(35.3±9.2)mm,(38.8±5.0)mm,(34.5±5.2)mm;MHV主干走行与传统定位肝中裂的"标志线"并非完全一致。结论:MHV汇入IVC的形式以MHV与LHV共干者居多;MHV单独汇入IVC者其开口部位较共干者有相对呈向前的趋势;MHV主干在肝膈面的投影多位于"标志线"的右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中静脉 活体肝移植 解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活体肝移植肝右静脉的临床解剖研究 被引量:5
18
作者 刘本菊 周庭永 +4 位作者 钱学华 张琳 王剑华 李彦彦 吕发金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270-274,共5页
目的:为活体肝移植(LDLT)提供有关肝右静脉(RHV)的形态学资料。方法:利用50例无病变成人尸体肝脏进行剥离解剖,对RHV和副肝静脉进行观察,测量RHV主干及相关数据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RHV 80.0%(40/50)开口于下腔静脉(IVC)肝后段上份10:0... 目的:为活体肝移植(LDLT)提供有关肝右静脉(RHV)的形态学资料。方法:利用50例无病变成人尸体肝脏进行剥离解剖,对RHV和副肝静脉进行观察,测量RHV主干及相关数据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RHV 80.0%(40/50)开口于下腔静脉(IVC)肝后段上份10:00处,其肝外段长(5.8±3.5)mm,外科干长(7.0±5.5)mm,主干长(68.3±30.2)mm,汇入IVC处内径为(10.7±2.4)mm;主干在距IVC 1 cm、2 cm、3 cm、4 cm及主干汇合起始处上壁距肝膈面的距离分别为(10.8±5.3)mm、(22.7±7.0)mm、(32.8±8.2)mm、(40.1±7.3)mm、(33.5±9.8)mm;RHV与IVC的夹角为(40.5±9.4)°;根据RHV的引流范围及有无直径≥5.0 mm的副肝右静脉将RHV分为两型,各型再分为两个亚型。直径≥3.0 mm和≥5.0 mm的副肝右静脉出现率分别为60.0%(30/50)、32.0%(16/50)。结论:RHV解剖变异较大,其引流范围受副肝右静脉和肝中静脉的影响,LDLT术前应掌握其结构特点,制定合理的手术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右静脉 活体肝移植 解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副肝右静脉的应用解剖 被引量:3
19
作者 刘本菊 周庭永 +3 位作者 钱学华 张琳 李彦彦 吕发金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9期1881-1883,共3页
目的为活体肝移植(living donor liver transplantation,LDLT)提供副肝右静脉(accessory right hepatic vein,aRHV)的解剖学资料。方法选取50例无病变成人尸体肝脏标本,解剖aRHV和肝右静脉(right hepatic vein,RHV),观测统计aRHV的出现... 目的为活体肝移植(living donor liver transplantation,LDLT)提供副肝右静脉(accessory right hepatic vein,aRHV)的解剖学资料。方法选取50例无病变成人尸体肝脏标本,解剖aRHV和肝右静脉(right hepatic vein,RHV),观测统计aRHV的出现率、数量、管径、开口部位、引流范围及与RHV的关系。结果aRHV出现率为96.0%,其中,直径≥3.00mm和直径≥5.00mm的出现率分别为60.0%和32.0%;aRHV汇入下腔静脉(IVC)肝后段上、中、下份,分别为6.4%、17.0%和76.6%,其管径分别为(4.33±1.10)mm、(5.76±2.52)mm、(4.83±1.34)mm;汇入IVC肝后段下份的aRHV,其开口部位46.8%(22/47)位于8:00~9:00点位之间;引流Ⅵ段、Ⅶ段的aRHV,管径分别为(6.30±2.20)mm和(4.49±1.22)mm;aRHV直径与RHV管径呈负相关(P=0.022,r=-0.410)。结论aRHV出现率较高,以开口于IVC肝后段下份右后侧者居多,汇入IVC肝后段中份的aRHV管径最粗;较细小的aRHV主要引流肝Ⅶ段,而较粗大的aRHV则引流肝Ⅵ段或Ⅵ段和Ⅶ段;当RHV较小时,其出现较粗大aRHV的可能性较大,反之则小,LDLT术前掌握aRHV的解剖特点,有助于制定合理的手术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副肝右静脉 下腔静脉 活体肝移植 解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与LC术有关的胆囊动脉解剖 被引量:18
20
作者 冯明 孙善全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43-45,共3页
目的:为临床LC术提供形态学资料。方法:随机选用30例肝脏标本,经胆囊动脉及门静脉右支注入乳胶后,在6倍大视场显微镜下观察胆囊动脉的起源、行程、及其与肝脏的关系。结果:据胆囊动脉深、浅支行径的不同,将其分为5种类型。... 目的:为临床LC术提供形态学资料。方法:随机选用30例肝脏标本,经胆囊动脉及门静脉右支注入乳胶后,在6倍大视场显微镜下观察胆囊动脉的起源、行程、及其与肝脏的关系。结果:据胆囊动脉深、浅支行径的不同,将其分为5种类型。其深支可发出肝支和胆囊支,分别供应肝脏和胆囊;并特别对肝支进入胆囊窝的部位进行了观察和统计。胆囊静脉从胆囊窝底注入门静脉右支,而部分门静脉右支位置表浅,参与组成了胆囊床。结论:处理胆囊窝时,尤应重视胆囊动脉肝支和位置表浅的门静脉右支的存在,以防止出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 胆囊切除术 胆囊动脉 解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