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天冬酰胺酶超分子脂质纳米粒在大鼠体内的药代动力学与药效学研究
1
作者 吴艳 万胜利 +2 位作者 李瑶 秦红 张景勍 《海军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190-1194,共5页
目的研究天冬酰胺酶磺丁基-β-环糊精超分子脂质纳米粒(ASLN)在大鼠体内的药代动力学行为,并初步探讨其对小细胞肺癌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方法采用逆相蒸发法制备ASLN,考察其形态、粒径、zeta电位和包封率。12只SD大鼠随机分为2组,每组6... 目的研究天冬酰胺酶磺丁基-β-环糊精超分子脂质纳米粒(ASLN)在大鼠体内的药代动力学行为,并初步探讨其对小细胞肺癌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方法采用逆相蒸发法制备ASLN,考察其形态、粒径、zeta电位和包封率。12只SD大鼠随机分为2组,每组6只,分别静脉注射ASLN和游离天冬酰胺酶(Aase)2 kU/kg后,于48 h内的不同时间点取大鼠眼眶血测定血浆样品中Aase的活性,并绘制活性-时间曲线,采用DAS 2.1.1软件计算药代动力学参数。采用MTT法检测ASLN对小细胞肺癌细胞H446的细胞毒性作用。结果ASLN呈球形或类球形,其粒径为(321.27±1.42)nm,zeta电位为(-9.31±0.42)mV,包封率为(66.46±1.57)%。ASLN和Aase的0~48 h活性-时间曲线AUC分别为(199.48±2.18)、(57.63±3.89)U·mL^(-1)·h,平均滞留时间分别为(4.40±0.05)、(2.09±0.07)h,峰浓度分别为(35.49±1.11)、(27.58±1.28)U/mL。ASLN相对Aase的生物利用度为325.96%。细胞毒性结果表明,ASLN对H446细胞具有增殖抑制作用,抑制率与其浓度呈正相关。结论ASLN能改善Aase的药代动力学行为,提高Aase的生物利用度,并抑制小细胞肺癌细胞的增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冬酰胺酶 超分子脂质纳米粒 药代动力学 生物利用度 小细胞肺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负载氢醌的甘油-丙二醇二元醇质体的制备及体外经皮渗透研究 被引量:6
2
作者 黄永佳 刘娟 +2 位作者 赵静 施宇涛 张景勍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824-827,共4页
目的:制备包载氢醌(hydroquinone,HQ)的甘油-丙二醇二元醇质体(hydroquinone-loaded glycerol-propylene glycol binary ethosomes,HBEs)并考察其体外透皮性能。方法:采用注入法制备HBEs,马尔文粒度仪测量其粒径和zeta电位,反渗透法考察... 目的:制备包载氢醌(hydroquinone,HQ)的甘油-丙二醇二元醇质体(hydroquinone-loaded glycerol-propylene glycol binary ethosomes,HBEs)并考察其体外透皮性能。方法:采用注入法制备HBEs,马尔文粒度仪测量其粒径和zeta电位,反渗透法考察HBEs的包封率。透皮试验仪研究HBEs的体外透皮性能,模型拟合法评估HBEs的透皮行为。结果:HBEs的粒径为(87.09±0.28)nm,电位为(-23.43±0.31)mV,包封率为(77.14±1.32)%。HBEs的24 h累积经皮渗透量和透皮速率常数分别是游离HQ的1.85倍和1.76倍。模型拟合结果显示HBEs的经皮扩散模型符合Higuchi方程,游离HQ溶液符合一级方程。结论:新型甘油-丙二醇二元醇质体HBEs能显著促进HQ的经皮渗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氢醌 色素沉着症 醇质体 经皮吸收 递送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姜黄素醇质体的体外释放及在体胃肠吸收研究 被引量:8
3
作者 赵静 李嫄 +2 位作者 李开玲 余忠姝 张景勍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275-281,共7页
目的:探究姜黄素醇质体(curcunmin ethosomes,CMET)的体外释放特征及在体胃肠吸收情况。方法:文中分为姜黄素(curcumine,CM)、姜黄素脂质体(curcumine liposome,CMLP)和CMET 3组,采用动态透析法考察体外释放特征;建立大鼠在体单向灌流模... 目的:探究姜黄素醇质体(curcunmin ethosomes,CMET)的体外释放特征及在体胃肠吸收情况。方法:文中分为姜黄素(curcumine,CM)、姜黄素脂质体(curcumine liposome,CMLP)和CMET 3组,采用动态透析法考察体外释放特征;建立大鼠在体单向灌流模型,分别给予CM、CMLP和CMET,考察胃和各肠段中CM的吸收情况。结果:CMET在释放介质(p H 1.2 HCl,p H6.8 PBS)中的累积释放率分别为(87.77±0.20)%和(84.72±0.53)%,分别是CM的2.25倍和2.26倍,释放曲线均符合Weibull模型。CMET在大鼠十二指肠、空肠、回肠、结肠等各肠段的吸收速率常数值分别是11.28、5.24、6.12、5.93×10-2 L/min,分别为CM的1.9、1.1、1.6、2.6倍,CMET在四肠段的有效渗透率值分别是9.15、4.21、5.11、6.41×10-3 cm/s,分别为CM的2.4、1.3、1.8、3.2倍。统计分析结果提示,CMET在胃、十二指肠、回肠、结肠的吸收速率常数与C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分别为0.006、0.007、0.001、0.004)。CMET在十二指肠、空肠、回肠、结肠的有效渗透率与C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分别为0.000、0.028、0.000、0.005)。结论:CMET能改善药物的体外释放行为,促进小肠对CM的吸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姜黄素 醇质体 体外释放 胃肠吸收 吸收百分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冬酰胺酶-吴茱萸碱核壳型脂质纳米粒的药动学研究 被引量:4
4
作者 黄永佳 杨林 +3 位作者 李瑶 杨强 杨仕钰 张景勍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1284-1289,共6页
目的考察天冬酰胺酶-吴茱萸碱核壳型脂质纳米粒(asparaginase-evodiamine core-shell lipidic nanoparticles,AELNs)在大鼠体内的药动学行为,比较AELNs与游离天冬酰胺酶(asparaginase,ASNase)/吴茱萸碱(evodiamine,EVO)的生物利用度。... 目的考察天冬酰胺酶-吴茱萸碱核壳型脂质纳米粒(asparaginase-evodiamine core-shell lipidic nanoparticles,AELNs)在大鼠体内的药动学行为,比较AELNs与游离天冬酰胺酶(asparaginase,ASNase)/吴茱萸碱(evodiamine,EVO)的生物利用度。方法取18只SD大鼠,分别尾静脉注射AELNs、游离ASNase和游离EVO,给药后于不同时间点大鼠眼眶取血,分别采用Nessler试剂比色法和HPLC法测定血浆样品中ASNase和EVO的浓度,采用DAS(2.1.1版)软件计算药动学参数。结果将游离ASNase制备成AELNs后,其药时曲线下面积和平均滞留时间分别提高了1.83倍和1.94倍。AELNs中EVO的药时曲线下面积约为游离EVO的28.94倍。结论AELNs提高了ASNase和EVO在大鼠体内的生物利用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冬酰胺酶 吴茱萸碱 纳米粒 药代动力学 生物利用度 酶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壳聚糖包覆姜黄素脂质体体外释放和药代动力学研究 被引量:13
5
作者 李嫄 赵静 +2 位作者 余忠姝 曾梅 张景勍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810-814,共5页
目的 研究壳聚糖包覆姜黄素脂质体(chitosan coated curcumin liposomes,CMLP-CS)的体外释放行为和大鼠体内药代动力学特征。方法 动态透析法考察CMLP-CS在pH1.2 HCl和pH 6.8 PBS溶液中的体外累积释放率,绘制体外释药曲线,通过相似因... 目的 研究壳聚糖包覆姜黄素脂质体(chitosan coated curcumin liposomes,CMLP-CS)的体外释放行为和大鼠体内药代动力学特征。方法 动态透析法考察CMLP-CS在pH1.2 HCl和pH 6.8 PBS溶液中的体外累积释放率,绘制体外释药曲线,通过相似因子法评价释放行为;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大鼠灌胃给药后血液中的药物浓度,绘制药时曲线,采用DAS 2.1.1软件处理并分析药动学数据。结果 CMLPCS在pH 1.2 HCl和pH 6.8 PBS溶液中的累积释放率分别为(70.48±0.50)%、(72.35±1.04)%,CMLP-CS在两种释放介质中的释放行为具有相似性。经计算CMLP-CS的AUC(0~72h)、MRT(0~72h)、Cmax分别为游离姜黄素的8.9、3.7、1.5倍,CMLP-CS的相对生物利用度为846.5%。结论 CMLP-CS可改善体外释放行为,明显提高姜黄素在大鼠体内的生物利用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姜黄素 脂质体 壳聚糖 体外释放 药代动力学 生物等效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吴茱萸碱脂质纳米粒的药代动力学和在体肠吸收特性研究 被引量:9
6
作者 杨婕 刘宏明 +2 位作者 陈云 陈冉 张景勍 《中国药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696-701,共6页
研究吴茱萸碱脂质纳米粒在大鼠体内的药代动力学和在体肠吸收特性。采用溶剂蒸发法制备吴茱萸碱脂质纳米粒,并测量其粒径电位。雄性SD大鼠分别单剂量灌胃给予吴茱萸碱和吴茱萸碱脂质纳米粒后(按吴茱萸碱计,质量分数为250 mg/kg),在预设... 研究吴茱萸碱脂质纳米粒在大鼠体内的药代动力学和在体肠吸收特性。采用溶剂蒸发法制备吴茱萸碱脂质纳米粒,并测量其粒径电位。雄性SD大鼠分别单剂量灌胃给予吴茱萸碱和吴茱萸碱脂质纳米粒后(按吴茱萸碱计,质量分数为250 mg/kg),在预设时间点取血并采用HPLC法测定血浆样品中吴茱萸碱的含量,用DAS 2.1.1软件分析药代动力学数据;建立大鼠在体单向肠灌流模型,研究吴茱萸碱脂质纳米粒在大鼠肠道内的吸收情况。结果显示,吴茱萸碱脂质纳米粒的平均粒径和电位分别为180.10 nm和−17.90 mV。吴茱萸碱和吴茱萸碱脂质纳米粒的药时曲线下面积分别为(862.60±14.03)和(4084.31±17.21)μg/L·h,峰浓度分别为(163.40±13.27)和(616.90±21.04)μg/L。吴茱萸碱脂质纳米粒在各个肠段的吸收均显著高于吴茱萸碱(P<0.05),且其在结肠的吸收优于其他肠段。其在胃、十二指肠、空肠、回肠和结肠的吸收速率常数分别为(45.10±6.08)×10^−5,(48.20±1.21)×10^−5、(22.10±3.18)×10^−5、(59.10±1.11)×10^−5和(90.00±3.85)×10^−5 s−1。其在十二指肠、空肠、回肠和结肠的有效渗透系数分别为(44.10±0.51)×10^−5、(17.21±0.77)×10^−5、(35.36±0.31)×10^−5和(40.33±0.34)×10^−5 cm/s。综上,吴茱萸碱脂质纳米粒增强了吴茱萸碱在大鼠肠道内的吸收,提高了吴茱萸碱在大鼠体内的口服生物利用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吴茱萸碱 脂质纳米粒 药代动力学 肠吸收 单向肠灌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吴茱萸碱丁酰基衍生物固体脂质纳米粒的体外释放及在体胃肠吸收研究 被引量:6
7
作者 杨兰 万坤 +4 位作者 杨建波 晏声蕾 张奇娆 张景勍 胡雪原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724-728,共5页
目的制备吴茱萸碱丁酰基衍生物(evodiamine butyryl derivative,EBD)和吴茱萸碱丁酰衍生物固体脂质纳米粒(evodiamine butyryl derivative-loaded solid lipid nanoparticles,EBDLN),并研究它们的体外释放特征以及在体胃肠吸收的能力。... 目的制备吴茱萸碱丁酰基衍生物(evodiamine butyryl derivative,EBD)和吴茱萸碱丁酰衍生物固体脂质纳米粒(evodiamine butyryl derivative-loaded solid lipid nanoparticles,EBDLN),并研究它们的体外释放特征以及在体胃肠吸收的能力。方法采用一步合成法制备EBD,经薄膜分散法制备EBDLN。采用动态透析法考察EBD和EBDLN的体外释药特征,并用单向灌流法研究吴茱萸碱(evodiamine,EDM)、EBD和EBDLN的胃肠道吸收。结果在同种释放介质中,EBD和EBDLN的释药趋势完全一致,但EBDLN相对于EBD而言其释药速度更慢。EBDLN在各个肠道的K_a值和P_(app)值均明显大于EDM和EBD。且EBDLN在胃、十二指肠、空肠、回肠、结肠中的K_a值分别为EDM的110.14、56.70、51.23、45.70、127.23倍,EBDLN在十二指肠、空肠、回肠、结肠中的P_(app)值分别为EDM的9.74、4.48、3.82、11.30倍。结论EBDLN具有缓释效应,增加了EDM和EBD在胃肠道的吸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吴茱萸碱 吴茱萸碱丁酰衍生物 固体脂质纳米粒 体外释放 在体胃肠吸收 吸收速率常数 表观渗透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吴茱萸碱水包油型复合纳米乳的体外释放和在体吸收研究 被引量:5
8
作者 晏声蕾 胡江波 +2 位作者 王薛 赵德璋 张景勍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35-138,共4页
目的:研究吴茱萸碱磷脂复合物水包油型纳米乳(evodiamine nanocomplex oil-in-water nanoemulation,OECNE)体外释放特性和在胃肠吸收情况。方法:采用透析法建立OECNE体外模型,用模型拟合法和相似因子法(f2)考察其体外释放行为;应用大鼠... 目的:研究吴茱萸碱磷脂复合物水包油型纳米乳(evodiamine nanocomplex oil-in-water nanoemulation,OECNE)体外释放特性和在胃肠吸收情况。方法:采用透析法建立OECNE体外模型,用模型拟合法和相似因子法(f2)考察其体外释放行为;应用大鼠单向肠灌流模型研究其吸收情况。结果:在pH 1.2盐酸溶液和pH 6.8磷酸缓冲溶液中,OECNE的累积释放率均约为EDA的3倍,释放曲线均符合Weibull方程,f2说明OECNE能促进EDA释放;其吸收速率常数在胃部、十二指肠、空肠、回肠和结肠分别为EDA的2.32、2.74、3.36、4.13和2.74倍,有效渗透系数在4个肠段中分别为EDA的4.66、3.70、4.87和3.60倍,OECNE增加了在大鼠胃和不同肠段中药物的吸收。结论:OECNE改善了EDA的释放行为;OECNE提高了EDA的吸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吴茱萸碱 磷脂纳米复合物 纳米乳 体外释放 透析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壳聚糖杂化吴茱萸碱复合纳米粒的药动学研究 被引量:3
9
作者 向晓燕 余忠姝 +3 位作者 谢佳希 施宇涛 张景勍 赵华 《医药导报》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1022-1025,共4页
目的研究吴茱萸碱(ED)和壳聚糖杂化吴茱萸碱复合纳米粒(CENP)在大鼠体内药动学特征,比较两者的生物利用度和生物等效性。方法12只雄性SD大鼠被随机分为CENP和ED两组,灌胃相应药物,采集给药后不同时间点(96 h内)的血样。血药浓度用高效... 目的研究吴茱萸碱(ED)和壳聚糖杂化吴茱萸碱复合纳米粒(CENP)在大鼠体内药动学特征,比较两者的生物利用度和生物等效性。方法12只雄性SD大鼠被随机分为CENP和ED两组,灌胃相应药物,采集给药后不同时间点(96 h内)的血样。血药浓度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检测。DAS(2.1.1版)软件统计两者的药动学参数并分析其生物等效性。结果相较于ED组,CENP组的AUC(0-∞)和C max分别提高了约3.57和1.92倍,MRT(0-96 h)延长了约7.59 h。CENP和ED的t max有显著性差异,AUC(0-∞)和C max生物不等效。结论CENP提高了ED的口服生物利用度,且两者不具有生物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吴茱萸碱 壳聚糖 纳米粒 药动学 生物等效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吴茱萸碱衍生物纳米粒的多功能性药效学研究
10
作者 杨兰 陈冉 +2 位作者 施宇涛 张景勍 胡雪原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217-221,共5页
目的:研究吴茱萸碱丁酰基衍生物(evodiamine butyryl derivative,EAB)和吴茱萸碱丁酰基衍生物固体脂质纳米粒(evodiamine butyryl derivative-loaded lipid nanoparticles,EABLN)在大鼠体内的多功能性药效学行为。方法:采用薄膜超声法制... 目的:研究吴茱萸碱丁酰基衍生物(evodiamine butyryl derivative,EAB)和吴茱萸碱丁酰基衍生物固体脂质纳米粒(evodiamine butyryl derivative-loaded lipid nanoparticles,EABLN)在大鼠体内的多功能性药效学行为。方法:采用薄膜超声法制备EABLN,对制剂的外观、粒径、电位和包封率进行检测。将32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EAB治疗组、EABLN治疗组,每天监测大鼠的体质量变化。治疗组先连续口服灌胃给药治疗1周后,再口服灌胃次黄嘌呤并皮下注射氧嗪酸钾后成功造就了大鼠的高尿酸血症模型,检测血清中尿酸(uric acid,UA)、血肌酐(serum creatinine,CR)、尿素氮(usea nitrogen,BUN)、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甘油三酯(triglyceride,TG)、低密度脂蛋白(low density lipoprotein,LDL)、高密度脂蛋白(high density lipoprotein,HDL)、谷丙转氨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谷草转氨酶(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AST)水平,并进行心、肝、脾、肺、肾、脑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电镜结果显示,EABLN制备成功。体质量曲线结果显示不同组别对大鼠体质量影响未见不同,但4个组别在7个时间点上体质量有差异。生化指标结果显示,模型组UA、CR、BUN水平明显高于其他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0.080,F=8.459,F=7.169;P=0.000,P=0.007,P=0.012);4组间的血清ALT、AST水平均无统计学差异(F=1.701,F=3.528;P=0.244,P=0.068)。4组间的TC、TG、LDL和HDL水平均无统计学差异(F=3.069,F=0.398,F=0.191,F=3.291;P=0.091,P=0.758,P=0.899,P=0.079)。病理组织学检查表明,模型组的肾单位完整性被严重破坏,而经EABLN治疗后,逆转了高尿酸血症对肾脏的损害,且EABLN不会对心、肝、脾、肺、脑造成病变。结论:EABLN首次被发现能用于治疗高尿酸血症及其所引发的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吴茱萸碱丁酰基衍生物 吴茱萸碱丁酰基衍生物固体脂质纳米粒 药效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甲双胍-白藜芦醇复合物油包水型纳米乳在体肠吸收及其药代动力学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陈云 曾梅 +2 位作者 徐靖鑫 胡娟 张景勍 《中国药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325-331,共7页
考察二甲双胍-白藜芦醇复合物油包水型纳米乳(metformin-resveratrol compound water-in-oil nanoemulsion,MRCE)在大鼠体内的在体肠吸收特性和药代动力学行为。通过构建大鼠在体肠单向灌流模型,研究MRCE在不同肠段的吸收情况,大鼠被随... 考察二甲双胍-白藜芦醇复合物油包水型纳米乳(metformin-resveratrol compound water-in-oil nanoemulsion,MRCE)在大鼠体内的在体肠吸收特性和药代动力学行为。通过构建大鼠在体肠单向灌流模型,研究MRCE在不同肠段的吸收情况,大鼠被随机分为两组,二甲双胍和MRCE灌胃给药后,在预设时间点取血,HPLC法测定肠灌流样品和各时间点血样中二甲双胍的含量,绘制血药浓度-时间曲线,DAS 2.1.1软件处理并分析药代动力学数据。MRCE在各肠段的吸收速率常数(K_(a))、有效渗透率(P_(eff))和吸收百分率(PA)均显著高于二甲双胍(P<0.05);MRCE的血药浓度-时间曲线下面积(AUC_(0-72 h))、半衰期(t_(1/2))和平均滞留时间(MRT_(0-72 h))分别为二甲双胍的1.68、11.25和6.97倍(P<0.01)。MRCE的相对生物利用度为167.6%。MRCE的AUC_(0-72 h)的90%可置信区间为156.9%~187.4%,不在生物等效性标准区间内。MRCE肠道吸收情况明显优于游离二甲双胍;结果表明,MRCE提高了二甲双胍的口服生物利用度,且与二甲双胍生物不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甲双胍 白藜芦醇 复合物 纳米乳 肠道吸收 药代动力学 生物利用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门冬酰胺酶自组装空心纳米囊的药代动力学及生物等效性 被引量:1
12
作者 晏子俊 谢江川 +2 位作者 何丹 胡雪原 张景勍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90-93,共4页
目的研究载带天门冬酰胺酶(AN)的自组装透明质酸-聚乙二醇(HA-g-PEG)/磺丁基-β-环糊精(S-CD)纳米囊(AHSPs)在雄性SD大鼠体内的药代动力学和生物等效性。方法考察了AHSPs的透射电镜、粒径和Zeta电位,并分别测定大鼠静脉给予AHSP... 目的研究载带天门冬酰胺酶(AN)的自组装透明质酸-聚乙二醇(HA-g-PEG)/磺丁基-β-环糊精(S-CD)纳米囊(AHSPs)在雄性SD大鼠体内的药代动力学和生物等效性。方法考察了AHSPs的透射电镜、粒径和Zeta电位,并分别测定大鼠静脉给予AHSPs和游离AN后,不同时间点大鼠血浆样品中AN的活性。采用DAS 2.1.1软件计算药动学参数,对AHSPs和游离AN进行生物等效性评价。结果经计算,AHSPs的平均粒径为413.80±10.97 nm,Zeta电位为-20.37±2.38 m V。AHSPs和游离AN的主要药动学参数AUC_(0~48 h)分别为137.34±1.82 U/m L和46.38±1.98 U/m L,AUC_(0~∞)分别为164.66±6.88 U/m L和51.44±3.01 U/m L,t1/2分别为4.62±0.60 h和1.86±0.38 h。与游离AN比较,AHSPs的AUC_(0~48 h)、AUC_(0~∞)和t1/2分别提高了2.96、3.20和2.48倍。AUC_(0~48 h)、AUC(0~∞)和Cmax的90%可置信区间分别为75.0%~76.5%、74.3%~76.1%、95.1%~96.7%。结论 AHSPs延长了AN在大鼠体内的生物半衰期,提高了AN在大鼠体内的生物利用度,且AHSPs与游离AN不具有生物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门冬酰胺酶 纳米囊 药代动力学 生物等效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吴茱萸碱油包水型复合纳米乳的药代动力学和在体肠吸收 被引量:13
13
作者 晏声蕾 胡江波 +2 位作者 王薛 石明芯 张景勍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249-252,共4页
目的考察吴茱萸碱油包水型复合纳米乳在雄性SD大鼠体内的药代动力学、在体肠吸收情况。方法 12只雄性SD大鼠灌胃给予吴茱萸碱油包水型复合纳米乳和吴茱萸碱(吴茱萸碱质量浓度为100mg/kg)后,分别于0.083、0.25、0.5、0.75、1、2、5、8、1... 目的考察吴茱萸碱油包水型复合纳米乳在雄性SD大鼠体内的药代动力学、在体肠吸收情况。方法 12只雄性SD大鼠灌胃给予吴茱萸碱油包水型复合纳米乳和吴茱萸碱(吴茱萸碱质量浓度为100mg/kg)后,分别于0.083、0.25、0.5、0.75、1、2、5、8、12、24、48和72h时眼底采血,用HPLC法检测血药浓度,用DAS 2.1.1软件对数据进行拟合,分析其药动学行为;建立在体单向肠灌流模型,研究药物在大鼠体内的吸收情况。结果吴茱萸碱油包水型复合纳米乳的药时曲线下面积(AUC)为(4 924.59±1 105.28)μg·L·h^(-1),峰浓度(Cmax)为(305.47±51.23)μg·L-1和达峰时间(Tmax)为(0.83±0.29)h;其在胃中的吸收速率常数(Ka)为(1.05±0.82)×10^(-5) L·s^(-1);在十二指肠、空肠、回肠和结肠中的Ka分别为(12.19±1.57)×10^(-5)、(12.66±1.35)×10^(-5)、(11.94±4.17)×10^(-5)和(11.21±1.25)×10^(-5) L·s^(-1),有效渗透系数(Peff)分别为(26.03±3.84)×10^(-5)、(18.48±5.99)×10^(-5)、(19.77±2.59)×10^(-5)和(36.02±1.48)×10^(-5) cm·s^(-1)。结论吴茱萸碱油包水型复合纳米乳增强了吴茱萸碱在胃和各个肠段中的吸收,提高了吴茱萸碱在大鼠体内的生物利用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吴茱萸碱 纳米乳 药代动力学 肠吸收 单向肠灌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载天冬酰胺酶羟丙基-β-环糊精脂质体的理化特性和药代动力学 被引量:2
14
作者 万胜利 何丹 +2 位作者 晏子俊 李瑶 张景勍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700-703,共4页
目的考察载天冬酰胺酶羟丙基-β-环糊精脂质体(AHL)的理化性质及其在大鼠体内的药代动力学特性。方法采用逆相蒸发法制备AHL,考察其包封率、粒径、zeta电位和形态。取12只SD大鼠随机分成两组,分别尾静脉注射AHL和天冬酰胺酶(L-ASN),给... 目的考察载天冬酰胺酶羟丙基-β-环糊精脂质体(AHL)的理化性质及其在大鼠体内的药代动力学特性。方法采用逆相蒸发法制备AHL,考察其包封率、粒径、zeta电位和形态。取12只SD大鼠随机分成两组,分别尾静脉注射AHL和天冬酰胺酶(L-ASN),给药后定时眼眶下静脉丛取血,测定血浆样品中L-ASN的活性并绘制活性-时间曲线,采用DAS 2.1.1软件分析计算主要的药代动力学参数。结果AHL的平均包封率为(53.53±0.58)%,平均粒径为(388.99±2.02)nm,平均zeta电位为(-8.56±0.75)mV,透射电镜下观察为类球形。AHL的活性-时间曲线下面积大于L-ASN,AHL和L-ASN的0~48 h曲线下面积分别为(198.79±9.15)、(57.78±2.90)U/(mL?h),0~48 h平均滞留时间分别为(4.61±0.09)、(2.09±0.05)h,峰浓度分别为(32.32±1.33)、(26.82±1.38)U/mL,达峰时间分别为(1.08±0.20)、(0.10±0.04)h。AHL相对L-ASN的生物利用度为344.05%。结论AHL能改善L-ASN的药代动力学特性,提高其生物利用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冬酰胺酶 羟丙基-β-环糊精脂质体 理化特性 药代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