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茅莓总皂苷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后神经细胞凋亡及相关蛋白Bcl-2、Bax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25
1
作者 王继生 邱宗荫 +2 位作者 夏永鹏 李惠芝 任凌燕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224-228,共5页
目的探讨茅莓总皂苷对缺血性脑损伤的神经保护机制。方法采用大鼠大脑中动脉阻塞造成局灶性脑缺血2h,再灌注24 h模型,以HE染色,TUNEL标记和免疫组化的方法观察茅莓总皂苷5、10、20 mg.kg-1对凋亡细胞数目及相关蛋白Bc l-2,Bax表达的变... 目的探讨茅莓总皂苷对缺血性脑损伤的神经保护机制。方法采用大鼠大脑中动脉阻塞造成局灶性脑缺血2h,再灌注24 h模型,以HE染色,TUNEL标记和免疫组化的方法观察茅莓总皂苷5、10、20 mg.kg-1对凋亡细胞数目及相关蛋白Bc l-2,Bax表达的变化。结果3个剂量的茅莓总皂苷治疗组显示神经元形态病理改变明显减轻,降低残存细胞中TUNEL阳性细胞的百分率。增加Bc l-2阳性细胞的表达,降低Bax阳性细胞的表达,Bc l-2/Bax的表达比例增加。结论茅莓总皂苷有明显的抗凋亡作用,其机制可能与增加Bc l-2阳性细胞的表达,降低Bax阳性细胞的表达,提高Bc l-2/Bax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缺血/再灌注 茅莓总皂苷 细胞凋亡 Bcl-2 BAX BCL-2/BAX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6种活血化瘀中药对鸡胚绒毛尿囊膜血管生成的影响 被引量:35
2
作者 王淑美 徐晓玉 +2 位作者 陈伟海 季业伟 叶兰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6年第3期401-403,407,共4页
目的:采用鸡胚绒毛尿囊膜(ChickChorioallantoicMembrane,CAM)法从26种活血化瘀中药中初筛血管生成抑制剂。方法:试验组分别为26种活血化瘀中药,所用片剂、胶囊剂、丸剂、散剂溶解成饱和溶液,汤剂制成含生药2g/ml的水煎醇沉液,注射液、... 目的:采用鸡胚绒毛尿囊膜(ChickChorioallantoicMembrane,CAM)法从26种活血化瘀中药中初筛血管生成抑制剂。方法:试验组分别为26种活血化瘀中药,所用片剂、胶囊剂、丸剂、散剂溶解成饱和溶液,汤剂制成含生药2g/ml的水煎醇沉液,注射液、口服液、膏剂用原药物浓度。种鸡蛋孵化7天,建立CAM模型,按20μl胚加药液于明胶海绵载体上,每日1次,连续3天。孵化第10天,计数CAM载体周围5mm的血管分支点。结果:15种活血化瘀中药CAM的血管分支点数量降低(P<0.05)。结论:榄香烯乳剂、莪术油葡萄糖注射液、磷酸川芎嗪注射液、注射用阿魏酸钠、雷公藤多苷片、火把花根片、祖师麻片、复方斑蝥胶囊、大黄广廿灬虫虫丸、大活络丸、复方丹参滴丸、七厘散、活血通脉片、三棱丸及桃红四物汤Ⅱ号具有抑制CAM血管生成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血化瘀中药 抗血管生成 鸡胚绒毛尿囊膜 药物筛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蜕皮甾酮对胰岛素抵抗细胞模型胰岛素敏感性和糖代谢的影响 被引量:45
3
作者 陈秋 夏永鹏 邱宗荫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460-464,共5页
目的应用高胰岛素体外诱导培养建立的胰岛素抵抗HepG2细胞模型探讨蜕皮甾酮对其胰岛素敏感性和糖代谢的影响。方法采用^3H-D-葡萄糖的参人试验评价细胞的胰岛素敏感性,在诱导胰岛素抵抗HepG2细胞模型的过程中或模型建立后,培养液中加... 目的应用高胰岛素体外诱导培养建立的胰岛素抵抗HepG2细胞模型探讨蜕皮甾酮对其胰岛素敏感性和糖代谢的影响。方法采用^3H-D-葡萄糖的参人试验评价细胞的胰岛素敏感性,在诱导胰岛素抵抗HepG2细胞模型的过程中或模型建立后,培养液中加入蜕皮甾酮及吡格列酮共同孵育,观察蜕皮甾酮及吡格列酮对HepG2细胞葡萄糖参人率,同时观察蜕皮甾酮对胰岛素抵抗细胞模型葡萄糖消耗量的影响。结果含有蜕皮甾酮(浓度为1×10^-6~10^-4mol·L^-1)的胰岛素抵抗HepG2细胞的葡萄糖参入率与葡萄糖消耗量明显高于不含蜕皮甾酮的胰岛素抵抗HepG2细胞(对照细胞,P〈0.01)。蜕皮甾酮与吡格列酮对胰岛素抵抗模型细胞的葡萄糖参人率与葡萄糖消耗量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蜕皮甾酮在胰岛素抵抗细胞模型中能提高胰岛素介导的葡萄糖摄取和利用能力,即增加胰岛素的敏感性;并能明显改善糖代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蜕皮甾酮 胰岛素抵抗 细胞模型 胰岛素敏感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吡格列酮对胰岛素抵抗HepG2细胞模型的药理学评价 被引量:33
4
作者 陈秋 夏永鹏 邱宗荫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248-251,共4页
目的应用高胰岛素诱导培养HepG2细胞,建立胰岛素抵抗的细胞模型。并探讨吡格列酮对该模型胰岛素敏感性和糖代谢的影响。方法将HepG2细胞置于5×10~mol·L^-1胰岛素培养液中16h,采用^3H-D-葡萄糖参入试验观察高胰岛素对HepG2... 目的应用高胰岛素诱导培养HepG2细胞,建立胰岛素抵抗的细胞模型。并探讨吡格列酮对该模型胰岛素敏感性和糖代谢的影响。方法将HepG2细胞置于5×10~mol·L^-1胰岛素培养液中16h,采用^3H-D-葡萄糖参入试验观察高胰岛素对HepG2细胞葡萄糖摄取率的影响。模型建立后,培养液中加入吡格列酮共同孵育,观察吡格列酮对胰岛素抵抗细胞模型葡萄糖摄取率和葡萄糖消耗量的影响。结果高胰岛素诱导培养的HepG2细胞葡萄糖参入率明显低于未用高胰岛素诱导的HepG2细胞(对照细胞)。将高胰岛素诱导培养的HepG2细胞置于不含胰岛素的培养液中60h,其细胞葡萄糖摄取率仍明显低于对照细胞。含有吡格列酮(浓度为1×10^-6~1×10^-4mol·L^-1)的胰岛素抵抗HepG2细胞的葡萄糖参入率与葡萄糖消耗量明显高于不含吡格列酮的胰岛素抵抗HepG2细胞(P〈0.01)。结论将HepG2置于5×10^-7mol·L^-1胰岛素环境中16h,该细胞对胰岛素的生物学效应产生抵抗,其胰岛素抵抗状态可维持60h。该方法较为简便、易行、重复性好、成功率高,可广泛用于胰岛素抵抗的研究。吡格列酮能增加胰岛素抵抗模型细胞的胰岛素敏感性,并能明显改善糖代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岛素抵抗 细胞模型 HEPG2细胞 吡格列酮 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蜕皮甾酮对HepG2细胞葡萄糖消耗的影响 被引量:17
5
作者 陈秋 夏永鹏 邱宗荫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1期1358-1362,共5页
目的 探讨蜕皮甾酮体外降糖的作用特点或机制,即能否通过刺激胰岛素分泌而产生降糖作用。方法 检测HepG2细胞24 h培养液中葡萄糖的消耗量;另外测定βTC3细胞胰岛素的释放量。结果 蜕皮甾酮在1×10^-6~10^-4 mol·L^-1浓度范围... 目的 探讨蜕皮甾酮体外降糖的作用特点或机制,即能否通过刺激胰岛素分泌而产生降糖作用。方法 检测HepG2细胞24 h培养液中葡萄糖的消耗量;另外测定βTC3细胞胰岛素的释放量。结果 蜕皮甾酮在1×10^-6~10^-4 mol·L^-1浓度范围内可使HepG2细胞的葡萄糖消耗量增加(44%~77%);蜕皮甾酮的降糖效能随着培养液中葡萄糖浓度的升高而降低;胰岛素对蜕皮甾酮的降糖作用没有明显的影响。蜕皮甾酮没有刺激βTC3细胞胰岛素分泌的作用。结论 蜕皮甾酮可通过肝细胞发挥非胰岛素依赖的降糖作用,但不能刺激胰岛素的分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蜕皮甾酮 HEPG2细胞 葡萄糖消耗 ΒTC3细胞 胰岛素释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黄蒽醌衍生物的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及在家兔体内的药代动力学研究 被引量:12
6
作者 蒋心惠 张丹 陈淑杰 《色谱》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251-254,共4页
建立了家兔血浆中大黄蒽醌衍生物的高效液相色谱测定方法,并用于含大黄单、复方制剂中蒽醌衍生物在家兔体内的药代动力学研究。血样经处理后,在μ BondapakC18柱上分析,流动相为甲醇 乙腈 0 2mol/L磷酸二氢钠溶液(体积比为27∶35 5∶37 ... 建立了家兔血浆中大黄蒽醌衍生物的高效液相色谱测定方法,并用于含大黄单、复方制剂中蒽醌衍生物在家兔体内的药代动力学研究。血样经处理后,在μ BondapakC18柱上分析,流动相为甲醇 乙腈 0 2mol/L磷酸二氢钠溶液(体积比为27∶35 5∶37 5),磷酸调pH2 8,检测波长为225nm。在此色谱条件下,各蒽醌衍生物与内标1,8 二羟基蒽醌的分离度符合要求,血浆内源性成分无干扰。两种制剂灌胃后的血药浓度 时间曲线符合二室模型,二者的AUC无显著性差异。该法灵敏、准确,适用于含大黄的单、复方制剂中蒽醌衍生物的体内药代动力学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黄恩醌衍生物 高效液相色谱法 测定 药代动力学研究 家兔 大黄 中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贝母皂苷体外诱导SW480细胞凋亡作用 被引量:13
7
作者 于超 邱宗荫 +1 位作者 汤为学 李惠芝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7期880-884,共5页
目的探讨土贝母皂苷甲、丙对于SW 480肿瘤细胞的体外诱导细胞凋亡作用机制。方法通过光镜或电镜观察药物干预后SW 480细胞形态改变;采用流式细胞仪测定FITC-Annexin V/PI双标记后SW 480细胞凋亡早期信号;用免疫细胞化学的方法观察药物... 目的探讨土贝母皂苷甲、丙对于SW 480肿瘤细胞的体外诱导细胞凋亡作用机制。方法通过光镜或电镜观察药物干预后SW 480细胞形态改变;采用流式细胞仪测定FITC-Annexin V/PI双标记后SW 480细胞凋亡早期信号;用免疫细胞化学的方法观察药物对细胞中Bc l-2,p53,Fas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药物组与对照组比较,从细胞形态中观察到细胞凋亡的特征结构;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到凋亡细胞和坏死细胞数量均有增加;免疫细胞化学检测表明土贝母皂苷是通过抑制Bc l-2,p53基因和上调Fas基因表达诱导细胞凋亡。结论土贝母皂苷甲、丙能够诱导SW 480细胞凋亡,这可能是土贝母皂苷抗肿瘤作用的途径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W480细胞 土贝母皂苷 细胞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氧化苦参碱对放疗鼻咽癌HNE-1细胞P-糖蛋白表达影响 被引量:13
8
作者 王驰 陈鸿雁 +1 位作者 舒艳 邱宗荫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5年第1期16-19,共4页
目的(1)氧化苦参碱对放射前后鼻咽癌HNE-1细胞有无生长抑制作用;(2)研究天然产物氧化苦参碱对鼻咽癌HNE-1细胞株放射前、后P-糖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1)MTT法检测长春新碱、维拉帕米、氧化苦参碱对放射前HNE-1细胞、放射后HNE-1(200)细... 目的(1)氧化苦参碱对放射前后鼻咽癌HNE-1细胞有无生长抑制作用;(2)研究天然产物氧化苦参碱对鼻咽癌HNE-1细胞株放射前、后P-糖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1)MTT法检测长春新碱、维拉帕米、氧化苦参碱对放射前HNE-1细胞、放射后HNE-1(200)细胞生长抑制情况;(2)免疫化学法检测氧化苦参碱、维拉帕米对HNE-1(200)细胞P-糖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1)长春新碱、维拉帕米、氧化苦参碱对放射前、后细胞生长均有抑制作用,呈浓度依赖关系,随着浓度的增加抑制作用也增加;(2)高浓度VCR对放射治疗后细胞HNE-1(200)的抑制率比对HNE-1细胞的抑制率降低了近50%,P值小于0.01,有显著差异;氧化苦参碱、维拉帕米对两种实验细胞抑制没有显著差异。(3)免疫组化检测细胞P-糖蛋白表达,结果为HNE-1阴性,HNE-1(200)阳性,维拉帕米、氧化苦参碱分别作用于HNE-1(200)细胞后P-gp表达弱阳性。结论(1)氧化苦参碱对放射前后鼻咽癌HNE-1细胞有明显生长抑制作用;(2)放射后细胞HNE-1(200)对长春新碱产生耐药;(3)低毒性浓度氧化苦参碱具有与维拉帕米相似的作用,能使放射照射后鼻咽癌HNE-1细胞株P-糖蛋白的表达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咽癌FINE-1细胞株 P-糖蛋白 MTT法 氧化苦参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金丹漂浮缓释制剂的研究 被引量:24
9
作者 刘新 林於 喻录蓉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87-89,共3页
目的 :研究小金丹漂浮缓释胶囊的漂浮、缓释性能。方法 :用HPMC为骨架制成含小金丹的漂浮缓释胶囊 ,进行含量、体外漂浮时间和释放度的比较。结果 :体外漂浮时间大于 3h ,3h累计释放达 6 0 % ,传统小金丹无漂浮性能。结论 :本实验制备... 目的 :研究小金丹漂浮缓释胶囊的漂浮、缓释性能。方法 :用HPMC为骨架制成含小金丹的漂浮缓释胶囊 ,进行含量、体外漂浮时间和释放度的比较。结果 :体外漂浮时间大于 3h ,3h累计释放达 6 0 % ,传统小金丹无漂浮性能。结论 :本实验制备的小金丹缓释胶囊体外缓释优于传统小金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金丹 缓释胶囊 体外漂浮时间 释放度 生物利用度 中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茅莓总皂苷的含量测定 被引量:6
10
作者 任凌燕 李惠芝 +1 位作者 王继生 邱宗荫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5年第6期854-856,共3页
目的:建立茅莓总皂苷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通过对样品采用不同溶剂及不同提取方法所得的提取液显色后,以分光光度法测定总皂苷的含量。结果:本法测定的线性范围为22-176μg(r=0.9997);平均回收率为102.1%,RSD=2.82% (n=6);样品以7... 目的:建立茅莓总皂苷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通过对样品采用不同溶剂及不同提取方法所得的提取液显色后,以分光光度法测定总皂苷的含量。结果:本法测定的线性范围为22-176μg(r=0.9997);平均回收率为102.1%,RSD=2.82% (n=6);样品以70%乙醇回流提取所得的总皂苷含量最高。结论:该方法灵敏、可靠,显色后的样品比较稳定,可用于茅莓药材的质量控制及品质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茅莓 总皂苷 含量测定 分光光度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表面活性剂对葛根素固体分散体体外溶出的影响 被引量:11
11
作者 黄华 王显著 《中国药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315-317,共3页
目的 :应用固体分散技术 ,以提高葛根素的体外溶出速率。方法 :采用溶剂法制备了含有和不含有表面活性剂吐温 80的葛根素的PVP 380 0固体分散体 ,进行体外的溶出实验 ,并用DSC鉴别不同固体分散体中药物的分散状态。结果 :葛根素的固体... 目的 :应用固体分散技术 ,以提高葛根素的体外溶出速率。方法 :采用溶剂法制备了含有和不含有表面活性剂吐温 80的葛根素的PVP 380 0固体分散体 ,进行体外的溶出实验 ,并用DSC鉴别不同固体分散体中药物的分散状态。结果 :葛根素的固体分散体明显地促进了葛根素的溶出 ,并且含有吐温 80的固体分散体溶出速率比不含吐温 80溶出速率快。DSC的结果表明 ,葛根素、PVP与吐温 12 0的比例在 1∶5∶2和 1∶8∶2形成无定型的共沉淀物 ,而 1∶2∶0 ,1∶5∶0 ,1∶8∶0的葛根素以微晶形式存在于固体分散体中。结论 :表面活性剂可以提高葛根素固体分散体的溶出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葛根素 固体分散体 PVP 表面活性剂 吐温-8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他沙星差向异构体的毛细管电泳分离 被引量:7
12
作者 袁佩 林蕾 +1 位作者 范琦 曾令高 《色谱》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513-515,共3页
以γ-环糊精和D-苯丙氨酸为手性选择剂,采用毛细管区带电泳成功地分离了新型抗菌素西他沙星差向异构体。考察了添加剂的种类、浓度和缓冲溶液的pH对毛细管电泳分离西他沙星的影响。分离电压为15kV,选用60cm(有效长度52.5cm)×50μm ... 以γ-环糊精和D-苯丙氨酸为手性选择剂,采用毛细管区带电泳成功地分离了新型抗菌素西他沙星差向异构体。考察了添加剂的种类、浓度和缓冲溶液的pH对毛细管电泳分离西他沙星的影响。分离电压为15kV,选用60cm(有效长度52.5cm)×50μm i.d.的石英毛细管,缓冲溶液组成为10mm o l/L KH2PO4-K2HPO4(pH4.5),10mm o l/L C uSO4,20mm o l/Lγ-环糊精和10mm o l/LD-苯丙氨酸。实验结果表明,添加剂的种类和浓度是影响西他沙星手性分离的重要因素,只有当D-苯丙氨酸、铜离子和γ-环糊精同时存在并达到一定浓度时,西他沙星差向异构体在毛细管电泳中才具有良好的分离效果。该方法可用于西他沙星差向异构体的定量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细管电泳 西他沙星 差向异构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子生物学在中药新药开发中的应用思路 被引量:5
13
作者 陈秋 夏永鹏 邱宗荫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03年第6期601-603,共3页
本文概述了分子生物学技术 ,如基因组学、DNA分子标记技术、基因芯片技术等在中药新药开发中的应用 。
关键词 药理学 综述 分子生物学 中药开发 中药现代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鱼腥草素钠与血清白蛋白结合常数的电泳法测定 被引量:3
14
作者 连春霞 甘婷婷 +2 位作者 陈华 袁佩 夏之宁 《重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59-62,共4页
采用毛细管电泳峰漂移法测定了鱼腥草素钠(SH)与人血清白蛋白(HSA)在碱性缓冲液条件下的结合常数。用3种求解结合常数的方法,即双倒数法、y-倒数法、x-倒数法,进行数据处理,求得的结合常数分别为4.072×104、3.845×104和3.791&... 采用毛细管电泳峰漂移法测定了鱼腥草素钠(SH)与人血清白蛋白(HSA)在碱性缓冲液条件下的结合常数。用3种求解结合常数的方法,即双倒数法、y-倒数法、x-倒数法,进行数据处理,求得的结合常数分别为4.072×104、3.845×104和3.791×104L·mol-1。SH与HSA结合较强,结合比为1∶1,此结合参数为进一步研究SH在体内的运输、分布以及活性提供了重要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鱼腥草素钠 人血清白蛋白 结合常数 毛细管电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种子植物区系组成的初步分析 被引量:47
15
作者 李仁伟 张宏达 《武汉植物学研究》 CSCD 2002年第5期381-386,共6页
从植物系统学和植物区系学角度对四川地区种子植物区系的组成进行了初步分析 ,揭示了它在分类群组成和分布区类型等方面的复杂性 ,而且具有种子植物系统发育各阶段的关键类群或典型代表。该地区在生物多样性保护及研究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四川 种子植物 区系组成 植物区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血清中甲磺酸帕珠沙星的RP-HPLC测定方法研究 被引量:3
16
作者 蒋心惠 范琦 +1 位作者 张丹 袁佩 《中国抗生素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7期417-419,共3页
目的建立血清中甲磺酸帕珠沙星浓度的反相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方法。方法取待测血清,加入内标甲醇溶液适量,加入甲醇沉淀蛋白,离心后取上清液进样测定。结果将帕珠沙星峰面积(A)和内标诺氟沙星峰面积的比值(Y)对浓度(C)进行回归,得回归方... 目的建立血清中甲磺酸帕珠沙星浓度的反相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方法。方法取待测血清,加入内标甲醇溶液适量,加入甲醇沉淀蛋白,离心后取上清液进样测定。结果将帕珠沙星峰面积(A)和内标诺氟沙星峰面积的比值(Y)对浓度(C)进行回归,得回归方程。线性范围为10~50000ng/ml(r=0.9996,n=10)。低、中、高三种浓度的绝对回收率均大于80%,相对回收率在96%~l04%,日内、日间RSD分别小于3.2%和3.7%。结论本法具有灵敏、准确、测定成本低、操作简便等优点,适用于临床药动学及常规血药浓度监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磺酸帕珠沙星 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 血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PLC法测定护肝颗粒剂中五味子乙素含量的探讨 被引量:3
17
作者 黄萍 王体强 +1 位作者 李伟 何海霞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2年第2期168-170,共3页
目的:测定护肝颗粒剂中五味子乙素含量。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样品以正己烷提取;流动HPLC相为甲醇水();填充剂: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检测波长:;流速:。-72:28254nm1.0ml/min结果:所得本品每含五味ml子乙素不低于。本法的理... 目的:测定护肝颗粒剂中五味子乙素含量。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样品以正己烷提取;流动HPLC相为甲醇水();填充剂: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检测波长:;流速:。-72:28254nm1.0ml/min结果:所得本品每含五味ml子乙素不低于。本法的理论板数以五味子乙素峰计算,不低于,分离度大于;空白试验阴性无干扰,精密度试0.04%20001.5验为%;重复性试验%;加样回收率±%。RSD2.15RSD<10106.062.16结论:本方法特异、精密、准确,结果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味子乙素 高效液相色谱 护肝颗粒剂 含量测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PLC法测定雷公藤缓释胶囊中雷公藤内酯醇的含量 被引量:2
18
作者 喻录容 刘新 +1 位作者 明逊 刘碧林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6年第1期117-118,133,共3页
目的:研究雷公藤缓释胶囊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用雷公藤内酯醇为对照品,以乙腈-水(V乙腈:V水=40:60)为流动相,流速1.0m L/m in,色谱柱为C18柱,检测波长为220nm。结果:雷公藤内酯醇在0.047~0.350μg/m l范围内线性... 目的:研究雷公藤缓释胶囊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用雷公藤内酯醇为对照品,以乙腈-水(V乙腈:V水=40:60)为流动相,流速1.0m L/m in,色谱柱为C18柱,检测波长为220nm。结果:雷公藤内酯醇在0.047~0.350μg/m 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5),平均回收率为99.88%(RSD=0.58%,n=5)。结论:该方法灵敏度高,准确,重现性好,可作为雷公藤内酯醇的含量测定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公藤 缓释胶囊 雷公藤内酯醇 含量测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洁肤康洗剂经皮给药毒性实验 被引量:2
19
作者 孟德胜 陈雅 +2 位作者 杨征 徐果 雷兰 《医药导报》 CAS 2009年第11期1436-1437,共2页
目的考察洁肤康洗剂经皮给药对大鼠的毒性作用。方法大鼠进行经皮给药毒性实验,观察大鼠毒性反应。结果洁肤康洗剂经皮给药对大鼠均未引起毒性反应,对皮肤无刺激性作用。长期毒性实验对照组和低、高剂量组体质量增长、脏器系数、血液常... 目的考察洁肤康洗剂经皮给药对大鼠的毒性作用。方法大鼠进行经皮给药毒性实验,观察大鼠毒性反应。结果洁肤康洗剂经皮给药对大鼠均未引起毒性反应,对皮肤无刺激性作用。长期毒性实验对照组和低、高剂量组体质量增长、脏器系数、血液常规等项指标均无显著影响。结论洁肤康洗剂外用具有良好的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洁肤康洗剂 毒性实验 急性 毒性实验 长期 刺激性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宫颈癌治疗性多肽疫苗的合成及其诱导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效应的研究 被引量:2
20
作者 徐道华 周晨慧 +3 位作者 夏永鹏 邱宗荫 贾正才 周伟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07年第2期200-203,共4页
目的:设计并合成宫颈癌治疗性多肽疫苗,并对其免疫学效应进行研究。方法:以芴甲氧羰基固相法合成多肽,用高效液相色谱分析多肽的纯度,对所合成的多肽采用质谱进行鉴定,用标准51Cr释放试验检测各肽在HLA-A2转基因鼠中诱导的表位特异性细... 目的:设计并合成宫颈癌治疗性多肽疫苗,并对其免疫学效应进行研究。方法:以芴甲氧羰基固相法合成多肽,用高效液相色谱分析多肽的纯度,对所合成的多肽采用质谱进行鉴定,用标准51Cr释放试验检测各肽在HLA-A2转基因鼠中诱导的表位特异性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活性。结果:合成的多肽经纯化后纯度分别为86.5%、81.8%和98.5%,质谱分析各肽的相对分子质量分别为3121、2580和815,与理论值相符。其在HLA-A2转基因鼠中可诱导出强的表位特异性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活性。结论:合成的多肽为目标肽,将辅助性T细胞表位及脂类分子构建于分子内部可提高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表位肽的免疫原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颈癌 表位 治疗性疫苗 固相合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