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载药聚乙烯醇/海藻酸钠静电纺丝纤维的改性及其药物体外释放研究 被引量:14
1
作者 谢红 卢华 +2 位作者 黄华 卢来春 管海燕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3期2485-2489,共5页
目的将聚乙烯醇(PVA)/海藻酸钠(SA)静电纺丝纤维进行改性,制备具有良好性能且能缓慢释放药物的伤口敷料。方法采用戊二醛蒸汽、3%氯化钙无水乙醇溶液和3%氯化钙饱和硼酸溶液对PVA/SA静电纺丝纤维进行交联后,以溶胀率为指标筛选出最佳的... 目的将聚乙烯醇(PVA)/海藻酸钠(SA)静电纺丝纤维进行改性,制备具有良好性能且能缓慢释放药物的伤口敷料。方法采用戊二醛蒸汽、3%氯化钙无水乙醇溶液和3%氯化钙饱和硼酸溶液对PVA/SA静电纺丝纤维进行交联后,以溶胀率为指标筛选出最佳的交联剂。以3%氯化钙无水乙醇溶液为交联剂,分别制备了交联时间为1、3和20 h的改性盐酸莫西沙星(MH)/PVA/SA静电纺丝纤维,然后将载药纤维于pH 7.4的PBS溶液中进行药物体外释放研究。结果通过筛选得知3%氯化钙无水乙醇溶液为最佳交联剂,其交联的纤维溶胀率为108%。在随后的MH/PVA/SA静电纺丝纤维药物体外释放实验中,我们发现随着交联时间的增长,药物释放越缓慢,在4 h时,未交联和交联1、3和20 h的累积释放率分别为66.63%、57.55%、40.90%和12.41%。结论采用3%氯化钙无水乙醇溶液为交联剂改性的PVA/SA静电纺丝纤维耐水和溶胀性能良好,将更适合于用作难愈合且有渗出液伤口的敷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电纺丝纤维 交联剂 溶胀率 体外释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佐米曲普坦在不同pH条件下的平衡溶解度和表观油水分配系数 被引量:8
2
作者 胡荣 黄华 +1 位作者 杜洋 蔡双霜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1235-1237,共3页
目的:测定佐米曲普坦在水和不同pH磷酸缓冲盐中的平衡溶解度以及在正辛醇-水和正辛醇-缓冲液体系中的表观油水分配系数。方法:采用HPLC法测定佐米曲普坦的浓度,用摇瓶法测定佐米曲普坦的表观油水分配系数。结果:佐米曲普坦在37℃水中的... 目的:测定佐米曲普坦在水和不同pH磷酸缓冲盐中的平衡溶解度以及在正辛醇-水和正辛醇-缓冲液体系中的表观油水分配系数。方法:采用HPLC法测定佐米曲普坦的浓度,用摇瓶法测定佐米曲普坦的表观油水分配系数。结果:佐米曲普坦在37℃水中的平衡溶解度为12.6g/L,在pH值3.6、4.5、6.0、6.8、7.4、8.0、9.0磷酸盐缓冲液中的平衡溶解度依次为1382.0、553.0、85.2、71.5、47.1、11.5、4.85g/L。佐米曲普坦在水中的表观油水分配系数Papp为0.013,在不同的pH值缓冲液中的表观油水分配系数依次为0.04、0.06、0.14、0.20、0.23、0.25、1.44。结论:在pH3.6~9.0范围内,随着pH值增加,佐米曲普坦平衡溶解度减小,而表观油水分配系数则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佐米曲普坦 平衡溶解度 表观油水分配系数 高效液相色谱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均匀设计法优选布洛芬缓释原位凝胶剂处方及释药性质的研究 被引量:6
3
作者 王丽娟 朱照静 +1 位作者 吴青 马俐丽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1704-1708,共5页
目的:用均匀设计法筛选布洛芬缓释原位凝胶剂处方,考察不同处方的凝胶溶蚀和药物释放行为。方法:冷法制备原位凝胶,单因素考察布洛芬-羟丙基-β-环糊精包和物和辅料对胶凝温度(Tsol-ge)l的影响,均匀设计法优化P407和P188浓度,无膜溶出... 目的:用均匀设计法筛选布洛芬缓释原位凝胶剂处方,考察不同处方的凝胶溶蚀和药物释放行为。方法:冷法制备原位凝胶,单因素考察布洛芬-羟丙基-β-环糊精包和物和辅料对胶凝温度(Tsol-ge)l的影响,均匀设计法优化P407和P188浓度,无膜溶出法考察凝胶溶蚀行为,高效液相色谱法对溶蚀液进行定量分析。结果:海藻酸钠随浓度的增大可使Tsol-gel降低,优化后P407/P188=19%/5%,凝胶溶蚀和药物累积释放与时间均呈零级动力学。结论:均匀设计法适合用于筛选P407和P188浓度,制得的原位凝胶具有缓释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均匀设计 泊洛沙姆 原位凝胶 海藻酸钠 无膜溶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氟比洛芬口腔崩解片的制备及质量控制 被引量:6
4
作者 来小丹 刘松青 +2 位作者 黄华 林彩 贺红军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9期837-839,共3页
目的制备氟比洛芬口腔崩解片并建立其质量控制方法。方法采用湿法制粒压片法制备口腔崩解片,运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法)测定其含量。结果制备的氟比洛芬口腔崩解片外观完整光洁,硬度为2kg,崩解时间小于30s;含量测定线性范围为1.0~10.0... 目的制备氟比洛芬口腔崩解片并建立其质量控制方法。方法采用湿法制粒压片法制备口腔崩解片,运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法)测定其含量。结果制备的氟比洛芬口腔崩解片外观完整光洁,硬度为2kg,崩解时间小于30s;含量测定线性范围为1.0~10.0μg/ml,r=0.9999,平均回收率为99.32%,RSD=1.09%。结论本制备法与质量控制方法简便、可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氟比洛芬 口腔崩解片 HPLC 含量测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葡聚糖T20作为白芨多糖含量测定标准品可行性研究 被引量:6
5
作者 匡扶 朱照静 +1 位作者 马俐丽 程安媛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8年第5期570-574,共5页
目的:采用星点设计-效应面法(Central composite design-response surface methodology,CCD-RSM),考察蒽酮-硫酸法测量白芨多糖含量的可行性和适用条件。方法:以葡聚糖T20为标准品,以多糖溶液与蒽酮试剂比例、水解显色时间、室温冷却时... 目的:采用星点设计-效应面法(Central composite design-response surface methodology,CCD-RSM),考察蒽酮-硫酸法测量白芨多糖含量的可行性和适用条件。方法:以葡聚糖T20为标准品,以多糖溶液与蒽酮试剂比例、水解显色时间、室温冷却时间为自变量,621.0nm处的吸光度为因变量,对自变量各水平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和二项式拟合,考察因变量和自变量间的相互关系,采用效应面法优化蒽酮-硫酸法测量白芨多糖含量的适用条件。结果:当多糖溶液与蒽酮试剂比例为1:2,水解显色时间8.00min,室温冷却放置15.00min时,测定葡聚糖T20和白芨多糖含量具有良好的相关性。结论:星点设计-效应面法可以用于评估以葡聚糖T20为标准品、蒽酮-硫酸法测量白芨多糖含量的可行性,并优化测量含量的适用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聚糖T20 白芨多糖 星点设计-效应面法 蒽酮-硫酸法 含量测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伊潘立酮长效缓释微球的制备及体外释药特性研究 被引量:4
6
作者 林丽 黄华 +2 位作者 张涛 张雁翎 钟晓东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274-277,共4页
目的以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PLGA)为载体材料,制备伊潘立酮长效缓释微球,并考察微球的体外释放度。方法采用O/W型乳化-溶剂挥发法制备伊潘立酮PLGA微球,运用正交实验设计优化处方组成和制备工艺,并对微球的外观形态、粒径、包封率、... 目的以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PLGA)为载体材料,制备伊潘立酮长效缓释微球,并考察微球的体外释放度。方法采用O/W型乳化-溶剂挥发法制备伊潘立酮PLGA微球,运用正交实验设计优化处方组成和制备工艺,并对微球的外观形态、粒径、包封率、载药量和体外释放等理化性质进行了考察。结果优化得到的最佳处方工艺为油相PLGA的浓度为80 g/L,油相-水相体积比为1∶30,聚乙烯醇(PVA)浓度为1%,乳化剪切速度为10 000 r/min。以优化处方制备的伊潘立酮PLGA微球为圆球形,粒径为(24.56±0.46)μm,包封率为(81.94±1.48)%,载药量为(7.50±0.13)%。药物体外释放30 d累计释放度达86.33%。结论采用O/W型乳化-溶剂挥发法制备的伊潘立酮PLGA微球的包封率和载药量高,具有较好的缓释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伊潘立酮 微球 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 乳化 溶剂挥发法 正交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和厚朴酚自微乳化给药系统的研究 被引量:6
7
作者 甘露 田睿 +3 位作者 郭锋 王春晖 左的于 张良珂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9期2073-2076,共4页
目的筛选并优化了和厚朴酚自微乳化给药系统(honokiol-SMEDDS)的处方。方法利用溶解度,辅料配伍实验及伪三元相图筛选空白处方,以粒径和体外释放评价为指标选取最佳处方。结果优化后的honokiol-SMEDDS处方油相为辛癸酸甘油酯(MCT),表面... 目的筛选并优化了和厚朴酚自微乳化给药系统(honokiol-SMEDDS)的处方。方法利用溶解度,辅料配伍实验及伪三元相图筛选空白处方,以粒径和体外释放评价为指标选取最佳处方。结果优化后的honokiol-SMEDDS处方油相为辛癸酸甘油酯(MCT),表面活性剂为聚氧乙烯氢化蓖麻油(Cremophor RH40),助表面活性剂为二乙二醇单乙基醚(Transcutol P),油相比例20%,表面活性剂与助表面活性剂的比值K m为2,载药量为10%,平均粒径为28 nm。结论成功制备了honokiol-SMEDDS,显著提高了和厚朴酚的溶解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和厚朴酚 自微乳化给药系统 伪三元相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促红细胞生成素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心肌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3
8
作者 邱炯 赵玉伟 +2 位作者 李法琦 周平 李万玉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912-917,I0001,共7页
目的:探讨促红细胞生成素(EPO)对心肌缺血再灌注(I/R)大鼠缺血及梗死面积的影响,阐明EPO对心肌I/R损伤的保护作用的机制。方法:采用在体大鼠心肌I/R模型,将24只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n=8),以6-0号丝线在冠状动脉左前降支下穿... 目的:探讨促红细胞生成素(EPO)对心肌缺血再灌注(I/R)大鼠缺血及梗死面积的影响,阐明EPO对心肌I/R损伤的保护作用的机制。方法:采用在体大鼠心肌I/R模型,将24只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n=8),以6-0号丝线在冠状动脉左前降支下穿过,不予以结扎;I/R组(n=8),以6-0号丝线在冠状动脉左前降支下穿过,并结扎,在结扎线中埋置松解线,45min后,松解结扎线,实现再灌注;EPO组(n=8),手术过程同I/R组,在再灌注开始即刻,给大鼠腹腔内注射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rhEPO),5 000U.kg-1。再灌注24h后用多导生理仪记录大鼠血流动力学指标,包括收缩压(SP)、舒张压(DP)、左室收缩压(LVSP)、左室舒张压(LVDP)、左室舒张末期压(LVEDP)、心室收缩期室内压上升最大速率(dp/dtmax)和心室舒张期室内压下降最大速率(dp/dtmin)的变化;用原位缺口末端标记法(TUNEL)检测心肌细胞凋亡;用Evan’s blue和氯化三苯基四氮唑(TTC)进行心肌染色,测量心肌缺血及梗死范围。结果:45min的缺血和24h的再灌注血流动力学检测显示,3组大鼠SP、DP和LVSP无明显差异(均P>0.05);与假手术组比较,I/R组大鼠LVDP和LVEDP明显升高,但dp/dtmax和dp/dtmin明显下降(均P<0.05);与I/R组比较,EPO组LVDP、LVEDP、dp/dtmax和dp/dtmin均有明显改善(均P<0.05)。TUNEL结果显示,与假手术组比较,I/R组和EPO组大鼠心肌细胞凋亡明显增加(均P<0.05);与I/R组比较,EPO组大鼠心肌细胞凋亡显著减少(P<0.05)。心肌染色显示,假手术组大鼠心肌无缺血区和梗死区;与假手术组比较,I/R组和EPO组大鼠心肌有明显缺血区和梗死区;与I/R组比较,EPO组大鼠缺血范围略为缩小,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梗死范围明显减少(P<0.05)。结论:EPO能够显著缩小I/R大鼠的心肌缺血及梗死范围,减少心肌细胞凋亡,显著改善其血流动力学和心脏功能,进而对心肌I/R损伤起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促红细胞生成素 心脏 缺血再灌注损伤 血流动力学状况 细胞凋亡 梗死面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口服溶蚀塞型脉冲胶囊体的研制 被引量:7
9
作者 车坷科 朱照静 李欣宇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8年第7期858-861,共4页
目的:通过考察不同二氯甲烷混合溶剂和不同浓度乙基纤维素(Ethyl cellulose,EC)溶液对制备EC胶囊体的影响,制备符合口服脉冲释药要求的非渗透性胶囊体。方法:采用不同二氯甲烷混合溶剂配制EC溶液,灌注法制备EC胶囊,采用药物溶出仪、片... 目的:通过考察不同二氯甲烷混合溶剂和不同浓度乙基纤维素(Ethyl cellulose,EC)溶液对制备EC胶囊体的影响,制备符合口服脉冲释药要求的非渗透性胶囊体。方法:采用不同二氯甲烷混合溶剂配制EC溶液,灌注法制备EC胶囊,采用药物溶出仪、片剂硬度计、恒压多功能测厚计、游标卡尺等仪器考察EC胶囊成形的影响因素,通过溶蚀塞片考察与EC胶囊的吻合性。结果:以二氯甲烷/无水乙醇/乙酸乙酯(4/0.8/0.2)为溶剂与EC(45cp)配制11.5%(w/v)的EC溶液,制备EC胶囊体,其各项物理性能符合设计要求,并与溶蚀塞片吻合良好。结论:不同的溶剂和不同浓度的EC溶液对EC胶囊的成形和性能影响显著,使用优化后的条件可制备出符合口服脉冲释药要求的非渗透性EC胶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脉冲胶囊 乙基纤维素 非渗透性胶囊体 脉冲释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塞米松磷酸钠温度敏感原位凝胶的体外释药特性 被引量:4
10
作者 吴青 朱照静 +1 位作者 李欣宇 马俐丽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2期2142-2145,共4页
目的考察地塞米松磷酸钠温度敏感原位凝胶的体外释药特性。方法采用旋转流变仪测定黏度随温度的变化;无膜溶出法测定地塞米松磷酸钠温度敏感原位凝胶的溶蚀行为,以pH7.2的磷酸盐缓冲溶液为释放介质,温度(37±0.5)℃,水平振荡(频率50... 目的考察地塞米松磷酸钠温度敏感原位凝胶的体外释药特性。方法采用旋转流变仪测定黏度随温度的变化;无膜溶出法测定地塞米松磷酸钠温度敏感原位凝胶的溶蚀行为,以pH7.2的磷酸盐缓冲溶液为释放介质,温度(37±0.5)℃,水平振荡(频率50r/min,振幅2.5cm);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HPLC)测定凝胶的释药行为,色谱柱:DiamonsilTM C18(250mm×4.6mm,5μm),流动相:三乙胺水溶液-甲醇-乙腈(38∶28∶34),流速1.0ml/min,紫外检测波长242nm。结果当温度接近相转变温度时,黏度陡然上升。以2mlpH7.2的磷酸盐缓冲溶液为释放介质,体外凝胶的溶蚀和药物的释放均遵循零级动力学方程,其累积溶蚀百分量(Q1)和累积释放百分量(Q2)对时间t的回归方程分别为Q1=0.8238t(r=0.999,P<0.01)和Q2=0.8431t(r=0.999,P<0.01),且2者线性相关,Q2=1.0232Q1(r=0.998,P<0.01)。结论采用无膜溶出法测定地塞米松磷酸钠温度敏感型原位凝胶的累积溶蚀百分量与其累积释放百分量相等,体外的溶蚀行为与释放行为遵循零级动力学方程,二者间存在良好的线性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塞米松磷酸钠 温度敏感原位凝胶 体外释药 高效液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顺磁性异烟肼聚乙二醇-聚乳酸共聚物微球制备工艺及体外药物释放研究 被引量:4
11
作者 周恒 黄华 +1 位作者 罗聪 康权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1032-1037,共6页
目的:制备超顺磁性异烟肼聚乙二醇-聚乳酸共聚物(Poly(ethylene glycol)-co-poly(d,l-lactide),PELA)微球(SPI-PELA-MS),优化其制备工艺,考察其在振荡磁场影响下的体外释放。方法:用化学共沉淀法合成超顺磁性Fe3O4纳米粒,用复乳溶剂蒸... 目的:制备超顺磁性异烟肼聚乙二醇-聚乳酸共聚物(Poly(ethylene glycol)-co-poly(d,l-lactide),PELA)微球(SPI-PELA-MS),优化其制备工艺,考察其在振荡磁场影响下的体外释放。方法:用化学共沉淀法合成超顺磁性Fe3O4纳米粒,用复乳溶剂蒸发法制备SPI-PELA-MS。考察均质机转速、内水相与油相体积比、PELA浓度等不同因素对微球的影响,通过正交实验优化制备工艺,并对其粒径分布、形态、和体外释放性质进行了研究。结果:SPI-PELA-MS最优工艺处方为:均质机转速13000r/min、内水相与油相比1∶20、内水相中药物水溶液体积与磁流体体积比1∶2、PELA浓度40mg/ml、超声功率600W、PVA浓度1.5%。在体外释放中,通过外加振荡磁场的影响,能显著提高SPI-PELA-MS中药物的释放。结论:采用复乳溶剂蒸发法可成功制备SPI-PELA-MS,体外释放表明药物具有缓释功能,振荡磁场可以增加体系中药物的释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烟肼 PELA 超顺磁性微球 振荡磁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静电纺丝制备聚维酮碘纳米纤维作为新型创面敷料的性能研究 被引量:3
12
作者 王庆 李沉纹 +5 位作者 李紫薇 盛芳芳 俞秀恒 管海燕 卢来春 黄华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466-472,共7页
目的:制备聚维酮碘(polyvinylpyrrolidone iodine,PVP-I2)静电纺丝纳米纤维并对其作为新型创面敷料的性能进行研究。方法:以I2为模型药物,PVP为载体材料制备电纺纳米纤维。以溶液可纺性、喷丝速率、电纺丝形态等为指标,筛选最优处方及... 目的:制备聚维酮碘(polyvinylpyrrolidone iodine,PVP-I2)静电纺丝纳米纤维并对其作为新型创面敷料的性能进行研究。方法:以I2为模型药物,PVP为载体材料制备电纺纳米纤维。以溶液可纺性、喷丝速率、电纺丝形态等为指标,筛选最优处方及工艺条件并用扫描电镜和红外光谱进行表征。用紫外分光光度仪测定纳米纤维含量;考察纳米纤维的透气性及其对金葡菌、大肠杆菌、绿脓杆菌和肺炎链球菌的抑菌效果;建立大鼠皮肤创面模型,考察纳米纤维对创面的促愈作用。结果:PVP-I2纳米纤维最优处方和工艺条件为40%PVP,30%I2,纺丝电压15 k V,流速0.3 ml/h,接收距离15 cm;所得纳米纤维结构均匀,表面光滑;具备良好的抑菌作用;透气性优于无纺布(P=0.005);对创面的愈合有促进作用。结论:制备的PVP-I2纳米纤维载药均匀,抑菌作用强,透气性好,促愈作用优良,具有被开发为新型创面敷料的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电纺丝 聚维酮 抑菌性 创面敷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L-2免疫靶向脂质体的制备及稳定性研究 被引量:2
13
作者 朱莉 胡春梅 +2 位作者 赵俊义 潘黎军 王驰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8年第8期1000-1002,共3页
目的:寻求一种简便、快速、结合率高的制备白介素-2(Interleukin-2,IL-2)免疫脂质体的方法。方法:分别用戊二醛法、十一醛法、衍生化法制备IL-2免疫脂质体。对上述几种制备方法进行分析比较,Bradford比色法测定IL-2的结合效率;离心加速... 目的:寻求一种简便、快速、结合率高的制备白介素-2(Interleukin-2,IL-2)免疫脂质体的方法。方法:分别用戊二醛法、十一醛法、衍生化法制备IL-2免疫脂质体。对上述几种制备方法进行分析比较,Bradford比色法测定IL-2的结合效率;离心加速实验考察脂质体稳定性。结果:十一醛法通过席夫碱一对一的结合IL-2和脂质体,不会引起IL-2、脂质体自身相互交联,结合率高,稳定性好。结论:拟采用十一醛法作为后期细胞实验中IL-2免疫脂质体的制备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L-2 免疫脂质体 制备 结合率 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0-羟基喜树碱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超声微泡制备及工艺优化 被引量:4
14
作者 吴青 朱照静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4期1349-1352,共4页
目的探讨超声微泡的制备条件对粒径、包封率、表面形态等的影响,确定制备超声微泡的最佳工艺条件。方法以W/O/W型乳化溶剂挥发法制备微球,采用单因素实验和正交设计实验优化制备工艺。结果制备超声微泡的最佳条件是10-羟基喜树碱(10-hyd... 目的探讨超声微泡的制备条件对粒径、包封率、表面形态等的影响,确定制备超声微泡的最佳工艺条件。方法以W/O/W型乳化溶剂挥发法制备微球,采用单因素实验和正交设计实验优化制备工艺。结果制备超声微泡的最佳条件是10-羟基喜树碱(10-hydroxy-camptothecin,HCPT)25 mg,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poly(lactic-co-glycolic acid),PLGA]1.875 g,初乳和外水相体积比为1∶15,聚乙烯醇(PVA)浓度3%;此条件所制备超声微泡呈规则球形,表面光滑,电荷以-40~0 mV为主,粒径为500~1 000 nm,包封率为79.33%,载药量为0.478 3%,体外超声成像清楚。结论优化制备条件,可制备出符合注射要求的超声微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0-羟基喜树碱 乳酸 羟基乙酸共聚物 超声微泡 制备 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普罗布考自微乳化释药系统大鼠体内药动学研究 被引量:5
15
作者 马俐丽 朱照静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1232-1234,共3页
目的:考察普罗布考(Probucol,PB)自微乳化释药系统(Probucol self-microemulsifying drug delivery system,PB-SMEDDS)在大鼠体内的药动学。方法:以大鼠为模型动物,PB混悬液为参比,按自身对照单剂量双周期交叉给药方案,对PB-SMEDDS进行... 目的:考察普罗布考(Probucol,PB)自微乳化释药系统(Probucol self-microemulsifying drug delivery system,PB-SMEDDS)在大鼠体内的药动学。方法:以大鼠为模型动物,PB混悬液为参比,按自身对照单剂量双周期交叉给药方案,对PB-SMEDDS进行药动学研究。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血药浓度,3P97药动学软件处理数据。结果:PB-SMEDDS属于双隔室模型(权重系数为1/C2),Cmax为6.72μg/ml,tmax为8.58h,AUC0~96h为253.98(μg.h)/ml,AUC0~96h为PB混悬液的19.08倍。结论:PB-SMEDDS可显著提高PB的口服生物利用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罗布考 自微乳化释药系统 高效液相色谱 药动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茴三硫-2-羟丙基-β-环糊精包合物制备工艺的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欧云国 黄华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1389-1393,共5页
目的:研究茴三硫-2-羟丙基-β-环糊精(2-Hydroxypropyl-β-cyclodestrin,2-HP-β-CD)包合物制备工艺及2-HP-β-CD对茴三硫的增溶作用。方法:在单因数试验基础上,采用正交试验优化法,以包合率为指标,考察主客分子摩尔比、搅拌速度和搅拌... 目的:研究茴三硫-2-羟丙基-β-环糊精(2-Hydroxypropyl-β-cyclodestrin,2-HP-β-CD)包合物制备工艺及2-HP-β-CD对茴三硫的增溶作用。方法:在单因数试验基础上,采用正交试验优化法,以包合率为指标,考察主客分子摩尔比、搅拌速度和搅拌时间等因素对制备包合物的影响;运用热分析法测定包合物中药物的溶解度并对包合物进行验证。结果:结果表明茴三硫-2-羟丙基-β-环糊精包合物对茴三硫具有明显的增溶作用。结论:经过包合后茴三硫包合物的溶解度是原料药460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茴三硫 包合物 溶解度 验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抗病毒口服液中3种核苷的含量 被引量:1
17
作者 何丹 杨林 +1 位作者 况刚 张景勍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542-544,共3页
目的:建立以超高效液相色谱法(ultra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UPLC)测定抗病毒口服液中尿苷、鸟苷和腺苷含量的方法。方法:色谱柱为ACQUITY UPLC BEH C18(1.7μm,2.1mm×50mm),流动相为水-甲醇不同比例梯度... 目的:建立以超高效液相色谱法(ultra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UPLC)测定抗病毒口服液中尿苷、鸟苷和腺苷含量的方法。方法:色谱柱为ACQUITY UPLC BEH C18(1.7μm,2.1mm×50mm),流动相为水-甲醇不同比例梯度洗脱,柱温30℃。流速0.5ml/min,检测波长为254nm。结果:尿苷在2.033~20.33μg/ml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回归方程为:Y=80664X-1046(r=0.9999);平均回收率为98.56%,相对标准偏差(relative standard deviation,RSD)=1.21%,鸟苷在1.248-12.48μg/ml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回归方程为:Y=55261X-742(r=0.9999);平均回收率为98.77%,RSD=1.09%,腺苷在1.254~12.54μg/ml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回归方程为:Y=52155X-480(r=0.9999);平均回收率为98.88%,RSD=1.22%。结论:该方法准确、快速、可靠,能有效地测定抗病毒口服液中3种核苷的含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高效液相色谱法 抗病毒口服液 核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LC法考察阿霉素脂质体的稳定性
18
作者 赵俊义 朱莉 +2 位作者 胡春梅 潘黎军 王驰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8年第9期1096-1098,1102,共4页
目的:通过以TLC分离阿霉素脂质体各组分及其降解产物,考察其作为阿霉素脂质体稳定性评价方法的适用性以及进行方法改进。方法:分别用4种TLC展开系统进行2次展开,用4-甲氧基苯甲醛显色。结果:以氯仿-甲醇-水-氨水(65∶35∶2.5∶2.5)作展... 目的:通过以TLC分离阿霉素脂质体各组分及其降解产物,考察其作为阿霉素脂质体稳定性评价方法的适用性以及进行方法改进。方法:分别用4种TLC展开系统进行2次展开,用4-甲氧基苯甲醛显色。结果:以氯仿-甲醇-水-氨水(65∶35∶2.5∶2.5)作展开剂,分离效果较好。结论:TLC法操作简便、重复性好,可用作脂质体质量控制的一种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质体 TLC 阿霉素 稳定性 双展开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糖树状大分子在生物医学方面的应用研究进展
19
作者 赵俊义 王驰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7年第8期894-896,共3页
复合糖(糖蛋白、糖脂等)是由脂类或蛋白质与糖类物质共价结合而形成的一类生物大分子。它们覆盖在细胞表面,形成了细胞与外界相互作用的第一条通道,通过与细胞、病毒、细菌、细菌毒素上的糖蛋白(凝集素)相互识别而起作用,调节一... 复合糖(糖蛋白、糖脂等)是由脂类或蛋白质与糖类物质共价结合而形成的一类生物大分子。它们覆盖在细胞表面,形成了细胞与外界相互作用的第一条通道,通过与细胞、病毒、细菌、细菌毒素上的糖蛋白(凝集素)相互识别而起作用,调节一些重要的生理过程:受精、控制B细胞的激活;病理过程:病原体侵入、引发炎症应答、癌症转移等。一般单价糖配体与糖蛋白受体的结合力很弱,而复合糖上含多个糖配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蛋白受体 树状大分子 生物医学 细胞表面 细菌毒素 生物大分子 共价结合 糖类物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顺磁性四氧化三铁壳聚糖纳米粒的制备和结构表征 被引量:8
20
作者 郭利锋 黄华 +1 位作者 罗聪 杨学恒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1690-1692,共3页
目的:制备超顺磁性四氧化三铁壳聚糖纳米粒,并检测物理和磁学性质。方法:共沉淀法制备超顺磁性四氧化三铁壳聚糖纳米粒,通过透射电镜与原子力显微镜、X射线粉末衍射法、振动样品磁场计和激光衍射粒度分析仪初步分析其形态和磁性。结果:... 目的:制备超顺磁性四氧化三铁壳聚糖纳米粒,并检测物理和磁学性质。方法:共沉淀法制备超顺磁性四氧化三铁壳聚糖纳米粒,通过透射电镜与原子力显微镜、X射线粉末衍射法、振动样品磁场计和激光衍射粒度分析仪初步分析其形态和磁性。结果:所得样品核心为四氧化三铁晶体,粒径为20~30 nm,矫顽力为0.532 oe,剩磁为1.281 8×10-5 emu,饱和磁化0.01152 emu。结论:制备的样品具有粒径小,分散性好,超顺磁性的特点,可以作为非病毒基因的载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顺磁性 壳聚糖 纳米粒 矫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