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慢性炎症加重肥胖小鼠肝糖代谢紊乱机制初探 被引量:4
1
作者 罗旋 谭伟 +4 位作者 刘军 杜琳敏 陈压西 阮雄中 杨萍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855-859,共5页
目的:探讨慢性炎症是否可加剧肥胖状态小鼠糖代谢紊乱,及是否影响肝脏糖异生及相关机制。方法:野生C57BL/6J小鼠随机分为正常饮食组、高脂饮食组、高脂饮食合并炎症组(高脂饮食加酪蛋白注射组)。小鼠巨噬细胞标志物F4/80免疫组化染色检... 目的:探讨慢性炎症是否可加剧肥胖状态小鼠糖代谢紊乱,及是否影响肝脏糖异生及相关机制。方法:野生C57BL/6J小鼠随机分为正常饮食组、高脂饮食组、高脂饮食合并炎症组(高脂饮食加酪蛋白注射组)。小鼠巨噬细胞标志物F4/80免疫组化染色检测肝脏巨噬细胞浸润情况,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糖异生相关基因葡萄糖-6-磷酸酶(G-6-pase)和磷酸烯醇式丙酮酸(Pepck)m RNA相对表达量,过碘酸-希夫染色和蒽酮法检测肝脏糖原含量,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肝脏组织叉头框蛋白O1(Fox O1),蛋白激酶B(Akt)及其磷酸化蛋白表达。结果:高脂饮食加酪蛋白注射组较高脂饮食组肝脏组织炎症明显升高(P=0.000),且空腹血糖及胰岛素耐量曲线下面积均明显升高(P=0.040,P=0.025),肝脏糖原积聚亦明显增加(P=0.000),肝糖异生相关基因G-6-pase、Pepck m RNA表达明显升高(P=0.001,P=0.001),而肝脏Akt及Fox O1蛋白磷酸化程度均明显下降(P=0.021,P=0.003)。高脂饮食组较正常饮食组肝脏Akt、Fox O1蛋白磷酸化降低,糖异生基因表达增加,但血糖仍维持在正常水平。结论:慢性炎症可进一步加剧肥胖小鼠肝糖代谢紊乱,诱导肥胖小鼠高血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炎症 肥胖 肝脏糖异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脂饮食对C57BL/6J小鼠肝脏组织糖异生的影响 被引量:2
2
作者 杜琳敏 赵蕾 +2 位作者 李青 阮雄中 陈压西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337-340,共4页
目的:研究高脂饮食对C57BL/6J小鼠肝脏组织糖异生的影响。方法:将8周龄雄性C57BL/6J小鼠随机分为普通饮食组和高脂饮食组。饲养14周后处死,收集血清和肝脏组织,ELISA和酶学方法检测血清与肝脏组织中甘油三脂(triglyceride,TG)、游离脂肪... 目的:研究高脂饮食对C57BL/6J小鼠肝脏组织糖异生的影响。方法:将8周龄雄性C57BL/6J小鼠随机分为普通饮食组和高脂饮食组。饲养14周后处死,收集血清和肝脏组织,ELISA和酶学方法检测血清与肝脏组织中甘油三脂(triglyceride,TG)、游离脂肪酸(free fatty acid,FFA)含量,测定血清中胰岛素水平;过碘酸-希夫(periodic acid-Schiff,PAS)染色观察肝细胞糖原颗粒;实时定量PCR和Western blot分别检测肝脏组织糖异生相关的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激酶(phosphoenolpyruvate car-boxykinase,PEPCK)、葡萄糖-6-磷酸激酶(glucose-6-phosphatase,G-6-Pase)的基因和蛋白表达水平;葡萄糖耐量实验评价小鼠胰岛素抵抗程度。结果:饲养14周后,高脂饮食组小鼠体质量较普通饮食组明显增加;与普通饮食组相比,高脂饮食组小鼠血清与肝脏组织中TG、FFA含量明显增加;PAS染色表明高脂饮食组肝脏糖原含量明显增多;基因和蛋白检测结果显示高脂饮食组肝脏组织中糖异生相关的基因、蛋白表达增加;同时空腹血糖及血清胰岛素明显增加;葡萄糖耐量实验异常,血糖峰值延迟。结论:高脂饮食使C57BL/6J小鼠肝脏组织PEPCK、G-6-Pase表达增加,糖异生增加,导致空腹血糖增加,葡萄糖耐量受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脂饮食 肝脏组织 脂质积聚 糖异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AT/CD36在高脂喂养小鼠脂肪组织炎症中的作用 被引量:10
3
作者 张艳艳 赵蕾 +2 位作者 谢云霞 陈压西 阮雄中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463-467,共5页
目的:探讨脂肪酸转运酶/白细胞分化抗原36(fatty acid translocase/CD36,FAT/CD36)在高脂饮食诱导的小鼠脂肪组织炎症中的作用。方法:将6周龄雄性C57BL/6J小鼠分别随机分为普通饮食组和高脂饮食组,喂养14周后,ELISA测定血清游离脂肪酸(F... 目的:探讨脂肪酸转运酶/白细胞分化抗原36(fatty acid translocase/CD36,FAT/CD36)在高脂饮食诱导的小鼠脂肪组织炎症中的作用。方法:将6周龄雄性C57BL/6J小鼠分别随机分为普通饮食组和高脂饮食组,喂养14周后,ELISA测定血清游离脂肪酸(FFA)含量,应用荧光实时定量PCR和Western blotting检测脂肪组织中FAT/CD36及炎症/趋化因子(IL-1β、IL-6、TNF-α、MCP-1、MIP-1)mRNA和蛋白的表达,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脂肪组织巨噬细胞浸润,比较高脂喂养14周的野生型小鼠和CD36基因敲除小鼠的脂肪组织炎症反应情况。结果:与普通饮食组相比,高脂饮食能增强C57BL/6J小鼠脂肪组织的FAT/CD36及炎症/趋化因子的表达,促进巨噬细胞在脂肪组织的浸润。与高脂饮食喂养的野生型小鼠相比,CD36基因敲除小鼠的脂肪组织炎症因子、趋化因子表达明显降低,脂肪组织巨噬细胞浸润减少。结论:高脂饮食通过上调脂肪组织FAT/CD36的表达激活了脂肪组织炎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肪酸转运酶/白细胞分化抗原36 高脂饮食 脂肪组织 炎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炎症上调固醇调节元件结合蛋白1致C57BL/6J小鼠肝脏脂质积聚 被引量:5
4
作者 柏灵灵 赵蕾 +3 位作者 李青 黄爱龙 陈压西 阮雄中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346-349,共4页
目的:研究炎症是否通过影响核转录因子固醇调节元件结合蛋白1(sterol regulatory binding protein1,SREBP1)而致C57BL/6J小鼠肝脏脂质的异常聚集。方法:将8周龄C57BL/6J雄性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n=6)和炎症组(n=6)组,2组均喂以高脂饮食,... 目的:研究炎症是否通过影响核转录因子固醇调节元件结合蛋白1(sterol regulatory binding protein1,SREBP1)而致C57BL/6J小鼠肝脏脂质的异常聚集。方法:将8周龄C57BL/6J雄性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n=6)和炎症组(n=6)组,2组均喂以高脂饮食,炎症组小鼠皮下注射酪蛋白建立慢性炎症模型,对照组注射相应量磷酸盐缓冲液,18周后处死,测定血清中炎症介质水平及肝脏中的脂质水平,油红O染色观察肝脏脂质沉积情况,实时定量PCR和Western blot检测肝脏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onocyte chemotactic protein1,MCP1)及脂肪酸合成相关基因SREBP1、乙酰辅酶A羧化酶(acetyl-CoA carboxylase alpha,ACCα)、脂肪酸合酶(fatty acid synthase,FAS)的基因和蛋白水平。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炎症组血清中的炎症因子细胞白介素-6(interleukin-6,IL-6)(t=3.866,P=0.003)和血清淀粉样蛋白A(serum amyloidA,SAA)(t=15.207,P=0.000)水平以及肝脏中炎症因子MCP1(t=2.56,P=0.028)和TNF-α(t=11.169,P=0.000)的mRNA水平均显著上升,Western blot结果亦显示炎症组小鼠肝脏中TNF-α和MCP1蛋白水平高于对照组。炎症状态下,肝脏甘油三酯(triglyc-eride,TG)和游离脂肪酸(free fatty acids,FFA)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0.21±0.07)mg/mg vs.(0.40±0.14)mg/mg,t=2.98,P=0.014;(3.80±0.58)nmol/mg vs.(5.38±1.38)nmol/mg,t=2.596,P=0.027]。油红O结果显示,炎症使脂质积聚更显著。SREBP1(t=6.161,P=0.000)及其下游与FFA和TG合成相关的基因ACCα(t=14.937,P=0.000),FAS(t=6.976,P=0.000)的mRNA水平在炎症组均显著上升,Western blot结果亦显示炎症组小鼠肝脏中ACCα、FAS的蛋白水平高于对照组。结论:炎症可能通过上调SREBP1,加重脂质在肝脏的聚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炎症 固醇调节元件结合蛋白1 肝脏 脂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棕榈酸上调FAT/CD36表达致HepG2细胞脂质积聚的机制研究 被引量:3
5
作者 谢云霞 赵蕾 +2 位作者 张艳艳 陈压西 阮雄中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3期1308-1313,共6页
目的观察脂肪酸转位酶FAT/CD36在棕榈酸诱导的HepG2细胞内脂质积聚中的作用,并探讨其分子机制。方法 HepG2细胞分对照组和棕榈酸组,用Western blot、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荧光定量PCR、多聚核糖体分析检测棕榈酸对CD36表达、启动子活性... 目的观察脂肪酸转位酶FAT/CD36在棕榈酸诱导的HepG2细胞内脂质积聚中的作用,并探讨其分子机制。方法 HepG2细胞分对照组和棕榈酸组,用Western blot、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荧光定量PCR、多聚核糖体分析检测棕榈酸对CD36表达、启动子活性和蛋白翻译效率的影响;油红O染色和FFA定量测定反映细胞内脂质含量;荧光显微镜实时观察细胞对FFA的动态摄入。然后将小干扰RNA转染到HepG2细胞,构建低表达CD36的HepG2细胞和阴性对照HepG2。用油红O染色,FFA定量和荧光显微镜观测棕榈酸负荷的转染细胞内脂质积聚和FFA摄取。结果棕榈酸能促进HepG2细胞CD36的表达,增强其启动子活性,增加蛋白翻译效率;棕榈酸组细胞内脂滴增多,FFA含量(240.17±19.83)ng/mg明显高于对照组(144.60±53.52)ng/mg(P<0.05),脂肪酸摄取速度也明显快于对照组;低表达CD36的HepG2细胞中CD36的mRNA和蛋白含量仅为阴性对照细胞的58%和50%。低表达CD36的HepG2细胞内脂滴明显少于阴性对照,FFA水平(98.38±14.18)ng/mg较阴性对照组(240.17±21.12)ng/mg明显减低(P<0.05),细胞对FFA的摄取也减慢。结论棕榈酸在转录和翻译水平促进HepG2的CD36表达,导致细胞内脂质积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棕榈酸 CD36 脂质积聚 HEPG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氧诱导乳腺癌癌相关成纤维细胞能量代谢重塑细胞模型的构建 被引量:2
6
作者 唐石伏 周明莉 +13 位作者 孙一帆 王林春 刘春明 杨丽 唐曦 张海龙 高超 黄光明 渠海洋 杜燕娥 徐丽云 文思阳 郎磊 柳满然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1084-1089,共6页
目的:构建低氧诱导的乳腺癌癌相关成纤维细胞(cancer-associated fibroblasts,CAF)能量代谢重塑(energy metabolism reprogramming,EMR)细胞模型,为其后续分子机制和生物学功能研究奠定基础。方法:以成对的永生化的乳腺癌癌旁组织来源... 目的:构建低氧诱导的乳腺癌癌相关成纤维细胞(cancer-associated fibroblasts,CAF)能量代谢重塑(energy metabolism reprogramming,EMR)细胞模型,为其后续分子机制和生物学功能研究奠定基础。方法:以成对的永生化的乳腺癌癌旁组织来源正常成纤维细胞(normal fibroblasts,NF)和CAF为处理对象,根据[O2]不同,NF和CAF细胞各分为常氧处理组和低氧处理组。不同氧浓度分别处理NF和CAF细胞0、1、3、6、12 h和24 h。葡萄糖消耗实验和乳酸生成实验检测细胞糖酵解水平;线粒体活性检测实验评估细胞氧化磷酸化(oxidative phosphorylation,OP)活性;Western blot实验检测细胞能量代谢相关蛋白包括单羧酸转运子4(monocarboxylate transporters 4,MCT4)、细胞色素氧化酶Ⅳ亚基(cytochrome oxidaseⅣsubunit,COXⅣ)和低氧诱导因子1α亚基(hypoxia inducible factor 1αsubunit,HIF1α)的蛋白表达量。结果:低氧与CAF细胞EMR呈剂量效应和时间效应关系,1%[O2]作用24 h为最佳低氧处理条件。与NF常氧组相比,低氧处理(1%[O2]作用24 h)使CAF葡萄糖吸收和乳酸产生能力分别增强2倍和3.1倍,明显抑制其氧化磷酸化活性,使CAF细胞中MCT4和HIF1α蛋白表达量分别上升3.1倍和3.9倍及COXⅣ下调90%。结论:低氧(1%[O2]作用24 h)使CAF具有典型的EMR表型。本研究成功构建低氧诱导的乳腺癌CAF细胞EMR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癌相关成纤维细胞 低氧 能量代谢重塑 细胞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代谢相关通路在人肺癌细胞系A549原位移植瘤模型中的表达 被引量:2
7
作者 卢蕾 魏思宇 +3 位作者 徐彩 蔺晓菁 何芸芸 练雪梅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888-892,共5页
目的:近年来,代谢与肿瘤发病的病因学研究已经成为热点,同时肺癌仍居恶性肿瘤发病率和死亡率榜首,本研究拟构建一个稳定易操作的肺癌原位移植瘤模型,并初步探讨代谢相关通路在该原位移植瘤模型中的表达。方法:选取雄性6~8周龄BABL/c裸... 目的:近年来,代谢与肿瘤发病的病因学研究已经成为热点,同时肺癌仍居恶性肿瘤发病率和死亡率榜首,本研究拟构建一个稳定易操作的肺癌原位移植瘤模型,并初步探讨代谢相关通路在该原位移植瘤模型中的表达。方法:选取雄性6~8周龄BABL/c裸鼠10只,优化麻醉用药及手术操作步骤,经气管移植5×106个细胞的A549肺癌细胞成瘤,观察移植瘤形成率、形成部位、大体形态、增殖分化程度。另取4只相同条件裸鼠进行手术空白对照。同时检测代谢相关通路蛋白STAT3、AKT和m TOR的表达情况等。结果:手术最佳麻醉条件为75 mg/kg戊巴比妥钠腹腔注射;改进操作后经气管移植的小鼠肺癌形成率为80.0%;肿瘤形成以右肺上叶居多,呈明显腺癌结构,分化程度较低,移植瘤组织增殖细胞核抗原(proliferating cell nuclear antigen,PCNA)的表达高于肺组织,呈高表达状态。肿瘤负荷肺组织代谢相关通路蛋白信号传导与转录激活因子3(signal transducer and activator of transcription 3,STAT3)、蛋白激酶B(protein kinase B,PKB即AKT)、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ammalian target of rapamycin,m TOR)的磷酸化水平即p STAT3/STAT3、p AKT/AKT、p-m TOR/m TOR比值均高于正常肺组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4.381,-4.462,-4.951;P=0.041,0.011,0.038)。结论:通过改良经气管移植手术方式,可以构建一种操作简单、低成本、高效稳定的A549细胞肺癌移植瘤模型;代谢相关通路在肺癌的发生发展中也发挥了一定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癌 A549 原位移植 信号传导与转录激活因子3 蛋白激酶B 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γ疱疹病毒68病毒感染对小鼠肝脏脂质积聚的影响
8
作者 李青 赵蕾 +1 位作者 陈压西 阮雄中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355-359,共5页
目的:观察鼠γ疱疹病毒68感染对C57BL/5J小鼠肝脏脂质积聚的影响并探讨其潜在机制。方法:采用高脂饮食喂养C57BL/6J小鼠,并用腹腔注射病毒的方法感染小鼠,处理18周后,检测血清炎症因子含量和肝脏组织炎症因子的表达,对小鼠肝脏进行HE和... 目的:观察鼠γ疱疹病毒68感染对C57BL/5J小鼠肝脏脂质积聚的影响并探讨其潜在机制。方法:采用高脂饮食喂养C57BL/6J小鼠,并用腹腔注射病毒的方法感染小鼠,处理18周后,检测血清炎症因子含量和肝脏组织炎症因子的表达,对小鼠肝脏进行HE和油红O染色,并用荧光定量逆转录PCR和Western blot检测脂肪酸代谢途径中关键基因的mRNA和蛋白表达。结果:与单纯高脂饮食喂养的小鼠比较,病毒感染小鼠的血清白介素6和血清淀粉样蛋白A含量增加(t值分别为-3.285和-6.528,P值分别为0.008和0.000),肝脏肿瘤坏死因子表达水平也升高(t=-5.234,P=0.002),肝脏组织的脂肪变性程度加重,肝脏内甘油三酯和游离脂肪酸的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t值分别为-3.440和-2.967,P值分别为0.006和0.020)。同时病毒感染促进了小鼠肝脏的固醇调节元件结合蛋白1,脂肪酸合成酶和乙酰辅酶A羧化酶的mRNA表达水平(t值分别为-4.659,-4.210和-4.521,P值分别为0.001、0.004和0.004)和蛋白表达。结论:腹腔注射疱疹病毒能成功感染C57BL/6J小鼠,引起小鼠全身系统性和肝脏局部的炎症反应,促进脂质在肝脏的异常积聚,这可能与炎症状态下脂肪酸合成与羧化的关键基因表达异常增加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鼠γ疱疹病毒68 C57BL 6J小鼠 肝脏 脂质积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炎症对脂肪酸负荷的肾细胞FAT/CD36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5
9
作者 万克强 廖俊蕾 +3 位作者 赵蕾 李青 陈压西 阮雄中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308-313,共6页
目的:观察炎症是否干扰脂肪酸负荷的肾细胞[人系膜细胞(HMCs)和肾小管上皮细胞HK-2]脂肪酸转运蛋白(FAT/CD36)的表达。方法:分别给予不同浓度软脂酸(0 mmol/L、0.02 mmol/L、0.04 mmol/L、0.08 mmol/L、0.16 mmol/L、0.32 mmol/L)处理H... 目的:观察炎症是否干扰脂肪酸负荷的肾细胞[人系膜细胞(HMCs)和肾小管上皮细胞HK-2]脂肪酸转运蛋白(FAT/CD36)的表达。方法:分别给予不同浓度软脂酸(0 mmol/L、0.02 mmol/L、0.04 mmol/L、0.08 mmol/L、0.16 mmol/L、0.32 mmol/L)处理HMCs和HK-2细胞24 h。采用实时定量PCR和Western blotting方法检测细胞FAT/CD36的mRNA及蛋白的表达。进一步选取0.04 mmol/L软脂酸联合炎症因子(25μg/L TNF-α或20μg/L IL-6)处理肾细胞24 h后,观察炎症因子对肾细胞FAT/CD36 mRNA及蛋白表达的影响;油红O染色及酶比色法检测细胞甘油三酯(TG)水平;ELISA检测细胞游离脂肪酸(FFA)含量。结果:软脂酸呈浓度依赖性上调HMCs和HK-2细胞FAT/CD36 mRNA和蛋白表达。炎症因子明显刺激脂肪酸负荷的肾细胞FAT/CD36mRNA和蛋白表达进一步增加。油红O染色及胞内TG和FFA含量测定显示炎症因子促进肾细胞脂质积聚。结论:炎症上调脂肪酸负荷的肾细胞FAT/CD36表达,加重胞内脂质积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膜细胞 HK-2细胞 炎症 棕榈酸盐类 CD36脂肪酸转运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脂饮食致C57BL/6J小鼠脂肪组织中胰岛素受体底物蛋白1异常磷酸化的分子机制 被引量:2
10
作者 吴瑜 赵蕾 +2 位作者 李青 阮雄中 陈压西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350-355,共6页
目的:通过体内实验探讨高脂饮食(high fat diet,HFD)是否通过干扰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ammalian target ofrapamycin,mTOR)/核糖体蛋白S6激酶(p70 S6 kinase,S6K)信号通路致C57BL/6J小鼠脂肪组织中胰岛素受体底物蛋白1(insulin rece... 目的:通过体内实验探讨高脂饮食(high fat diet,HFD)是否通过干扰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ammalian target ofrapamycin,mTOR)/核糖体蛋白S6激酶(p70 S6 kinase,S6K)信号通路致C57BL/6J小鼠脂肪组织中胰岛素受体底物蛋白1(insulin receptor substrate protein1,IRS1)异常磷酸化。方法:8周龄的雄性C57BL/6J小鼠随机分为普通饮食(chow diet,CD)组、HFD组、HFD+溶媒(vehicle,Veh)组(HFD+Veh)及HFD+雷帕霉素(rapamycin,rapa)组(HFD+rapa),处理14周。ELISA、酶法分别测定血清及组织游离脂肪酸(free fatty acid,FFA)、甘油三酯(triglyceride,TG)含量。葡萄糖耐量及胰岛素耐量实验用于分析机体胰岛素敏感性,判断是否存在胰岛素抵抗。Western blot技术检测胰岛素信号通路及mTOR/S6K信号通路相关蛋白表达水平。结果:HFD喂养14周后,小鼠体质量(CD组vs.HFD组:t=-4.370,P=0.007)及脂肪体质量比(CD组vs.HFD组:t=-4.441,P=0.004)明显增加,血清和脂肪组织中TG、FFA水平均明显升高(CD组vs.HFD组血清FFA:t=-3.849,P=0.005血清TG:t=-2.768,P=0.039;脂肪组织FFA:t=-6.501,P=0.001;脂肪组织TG:t=-2.838,P=0.03)。与CD组相比,HFD组小鼠脂肪组织中炎症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onocyte chemotactic protein1,MCP1)蛋白表达明显上调(Western blot定量结果:TNF-α/actin:t=-19.261,P=0.000;MCP1/actin:t=-52.345,P=0.000)。葡萄糖耐量和胰岛素耐量实验显示:HFD组小鼠空腹及葡萄糖负荷30、60、120 min时的血糖水平明显高于CD组(F=17.581,P=0.009);注射胰岛素后血糖水平都有所下降,但HFD组仍较CD组高(F=49.441,P=0.002)。小鼠脂肪组织中胰岛素信号通路及mTOR/S6K信号通路相关蛋白表达结果显示:HFD可增强mTOR、磷酸化mTOR(p-mTOR)、磷酸化S6K(p-S6K)和丝氨酸(serine,Ser)磷酸化的IRS1[p-IRS1(Ser)]蛋白的表达,而降低总IRS1以及酪氨酸(tyrosine,Tyr)磷酸化的IRS1[p-IRS1(Tyr)]水平[Western blot定量结果CD组vs.HFD组:①IRS1/actin:t=28.460,P=0.000;②p-IRS1(Tyr632)/actin:t=30.343,P=0.000;③p-IRS1(Ser270)/actin:t=-16.473,P=0.000;④mTOR/actin:t=-5.067,P=0.007;⑤p-mTOR/actin:t=-13.525,P=0.000;⑥p-S6K/actin:t=-28.701,P=0.000]。Rapa作为mTOR信号通路特异性抑制剂,能明显抑制HFD诱导的p-S6K及p-IRS1(Ser)蛋白表达,并增加IRS1及p-IRS1(Tyr)蛋白水平[HFD+Veh组vs.HFD+rapa组:①IRS1/actin:t=-10.513,P=0.000;②p-IRS1(Tyr632)/actin:t=-19.879,P=0.000;③p-IRS1(Ser270)/actin:t=4.652,P=0.010;④p-mTOR/actin:t=19.306,P=0.000;⑤p-S6K/actin:t=9.393,P=0.001]。结论:HFD状态下,mTOR/S6K信号通路的异常激活可能是导致C57BL/6J小鼠脂肪组织中IRS1异常磷酸化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脂饮食 脂肪组织 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 核糖体蛋白S6激酶 胰岛素抵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炎症对脂肪酸负荷的HepG2细胞FAT/CD36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
11
作者 殷鹭 赵蕾 +3 位作者 李青 黄爱龙 陈压西 阮雄中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341-345,共5页
目的:观察炎症是否干扰脂肪酸负荷的人肝癌细胞系HepG2细胞脂肪酸转运蛋白/CD36(fatty acid transporter/CD36,FAT/CD36)的表达及脂质代谢。方法:分别给予不同浓度软脂酸(0.00、0.04、0.08、0.16、0.32 mmol/L)处理HepG2细胞24 h。采用W... 目的:观察炎症是否干扰脂肪酸负荷的人肝癌细胞系HepG2细胞脂肪酸转运蛋白/CD36(fatty acid transporter/CD36,FAT/CD36)的表达及脂质代谢。方法:分别给予不同浓度软脂酸(0.00、0.04、0.08、0.16、0.32 mmol/L)处理HepG2细胞24 h。采用Western blot和real-time PCR的方法检测HepG2细胞FAT/CD36的蛋白及mRNA的表达水平,再用油红O的方法观察细胞的脂质积聚情况。然后进一步选取0.04 mmol/L的软脂酸联合炎症因子[25 ng/ml的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TNF-α)或20 ng/ml的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处理HepG2细胞24 h后,观察细胞FAT/CD36的蛋白表达情况,再用油红O和酶法检测细胞内的甘油三酯(triglyceride,TG)水平,ELISA检测细胞内游离脂肪酸(free fatty acid,FFA)含量。结果:软脂酸呈浓度依赖性上调HepG2细胞FAT/CD36的蛋白(r=0.873,P=0.000)和mRNA表达(r=0.884,P=0.000)及细胞内脂质积聚。炎症因子TNF-α和IL-6能明显刺激脂肪酸负荷的HepG2细胞FAT/CD36的蛋白表达进一步增加(P值分别为0.001和0.000)。油红O染色显示炎症因子TNF-α和IL-6能明显促进HepG2细胞的脂质积聚,胞内TG定量检测也显示炎症因子能促进HepG2细胞的脂质积聚,其中软脂酸联合TNF-α组与对照组及软脂酸组相比,P值分别为0.009和0.037,软脂酸联合IL-6组与对照组及软脂酸组相比,P值均为0.000。胞内FFA定量检测结果与油红O染色和TG检测结果一致,也显示炎症因子能促进HepG2细胞的脂质积聚,其中软脂酸联合TNF-α组与对照组及软脂酸组相比,P值分别为0.001和0.002,软脂酸联合IL-6组与对照组及软脂酸组相比,P值均为0.000。结论:炎症因子可以上调HepG2细胞FAT/CD36的表达并加重细胞内的脂质积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炎症 软脂酸 脂肪酸转运蛋白 CD36 HEPG2细胞 脂质积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体内研究脂肪酸摄取新方法的建立和评估
12
作者 刘军 左国庆 +2 位作者 阮雄中 陈压西 杨萍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874-878,共5页
目的:利用荧光标记的长链脂肪酸,建立一种用于评估动物外周组织游离脂肪酸摄取能力的新方法,为研究体内脂肪酸代谢提供新途径。方法:小鼠腹腔注射和尾静脉注射氟化硼二吡咯荧光标记脂肪酸类似物(BODIPY FL C16),荧光显微镜下观察肝脏和... 目的:利用荧光标记的长链脂肪酸,建立一种用于评估动物外周组织游离脂肪酸摄取能力的新方法,为研究体内脂肪酸代谢提供新途径。方法:小鼠腹腔注射和尾静脉注射氟化硼二吡咯荧光标记脂肪酸类似物(BODIPY FL C16),荧光显微镜下观察肝脏和脂肪组织荧光强度。对肝脏和脂肪组织进行脂质抽提,并用酶标仪检测血清、肝脏和脂肪组织相对荧光强度。结果:腹腔和尾静脉注射BODIPY FL C16后均能在小鼠血清[(32 096±2 053)RFU;(22 933±2 430)RFU],肝脏[(40.90±5.08)RFU/mg;(25.70±6.53)RFU/mg]和脂肪组织[(576±90)RFU/mg;(4.990±0.586)RFU/mg]检测到增强的荧光信号(P=0.000);腹腔注射BODIPY FL C16的浓度与外周组织的荧光强度呈正相关(P=0.000);腹腔注射BODIPY FL C16在30~100 min能够维持一个相对脂肪酸代谢的稳态。结论:成功建立了一种体内研究荧光标记脂肪酸摄取的新方法,该方法具有稳定性、重现性,能够准确地反映外周组织脂肪酸摄取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肪酸 代谢性疾病 肝脏 脂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罗莫司抑制脂肪酸摄取改善小鼠肝脏脂质积聚
13
作者 谭伟 陈曜 +3 位作者 王川 阮雄中 陈压西 杨萍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870-874,共5页
目的:研究西罗莫司对小鼠肝脏脂质积聚的影响及机制初探。方法:6~8周龄雄性C57BL/6J小鼠,随机分为3组:A组为普通饮食组(n=12),B组为高脂饮食组(n=9),C组为高脂饮食加隔天注射西罗莫司组(n=7),喂养14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清生化指... 目的:研究西罗莫司对小鼠肝脏脂质积聚的影响及机制初探。方法:6~8周龄雄性C57BL/6J小鼠,随机分为3组:A组为普通饮食组(n=12),B组为高脂饮食组(n=9),C组为高脂饮食加隔天注射西罗莫司组(n=7),喂养14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清生化指标。酶联免疫吸附法和酶偶联比色法分别检测肝脏游离脂肪酸(free fatty acid,FFA)和甘油三酯(triglyceride,TG)的含量。Western blot检测脂肪酸转运酶(fatty acid translocase,FAT/CD36)蛋白的表达水平。荧光显微镜观察原代肝细胞对荧光标记FFA的动态摄取。结果:与A组相比,B组小鼠体质量(q=6.68,P=0.000),血清TG(q=4.88,P=0.045),高密度脂蛋白(high-density lipoprotein,HDL)(q=6.311,P=0.002),谷草转氨酶(aspirate aminotransferase,AST)(q=8.84,P=0.001)水平明显增高,肝脏组织TG(q=14.4,P=0.000),FFA(q=18.0,P=0.000)也明显增高。C组小鼠较B组体质量(q=7.99,P=0.000),血清TG(q=4.636,P=0.050),AST(q=5.16,P=0.016)及肝脏TG(q=8.91,P=0.000)和FFA(q=14.1,P=0.000)都显著降低。Western blot结果显示C组小鼠肝脏CD36的蛋白表达水平较B组明显降低。FFA动态摄取实验通过定量荧光强度显示西罗莫司能明显抑制肝细胞对FFA的摄取速度(各时间点P均<0.05)。结论:西罗莫司能抑制肝细胞对外源性FFA的摄取,减轻肝脏脂质积聚,其作用机制可能与CD36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罗莫司 脂肪酸 脂肪酸转运酶CD36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D36对炎症因子TNF-α和IL-6诱发HepG2细胞胞内脂质聚集的影响 被引量:6
14
作者 韦莉 吴俊 +2 位作者 赵蕾 陈压西 杨萍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0期1833-1838,共6页
目的探讨炎症因子是否通过上调脂肪酸转运导致HepG2细胞脂质积聚及脂毒性。方法分别给予HepG2细胞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组:0. 04 mmol/L软脂酸+25 ng/mL TNF-α)和白介素-6 (interleukin-6,IL-6组:0. 04 mmol/... 目的探讨炎症因子是否通过上调脂肪酸转运导致HepG2细胞脂质积聚及脂毒性。方法分别给予HepG2细胞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组:0. 04 mmol/L软脂酸+25 ng/mL TNF-α)和白介素-6 (interleukin-6,IL-6组:0. 04 mmol/L软脂酸+20 ng/mL IL-6)刺激处理24 h,酶法检测HepG2细胞内的甘油三酯(triglycercide,TG)水平,ELISA检测细胞内游离脂肪酸(free fatty acid,FFA)含量。利用荧光标记的软脂酸,动态监测细胞对外源性脂肪酸的摄取速率。然后利用小RNA干扰技术,构建低表达脂肪酸转运酶(cluster of differentiation,CD36)的HepG2细胞(CD36 KD HepG2)和对照细胞(NC HepG2)模型,检测CD36低表达时细胞对脂肪酸的摄取速率变化,并检测细胞内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及过氧化氢(hydrogen peroxide,H_2O_2)的含量。结果炎症因子能够刺激HepG2细胞TG及FFA的累积,其中TNF-α处理组及IL-6处理组的FFA含量及TG含量都明显增加(P <0. 05),并且能够引起HepG2细胞对脂肪酸的摄取增加(P <0. 05)。抑制HepG2细胞中CD36表达,可以减轻胞内脂质积聚(P <0. 05),削弱炎症状态下HepG2细胞对脂肪酸的摄取(P <0. 05),并且能够显著降低细胞内ROS及H_2O_2含量(P <0. 05)。结论在肝脏细胞中,抑制CD36的表达能够减少炎症因子TNF-α和IL-6引起的脂肪酸摄取增加,减轻脂质积聚,改善细胞脂毒性;提示CD36可作为脂肪肝等代谢性疾病的潜在治疗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EPG2细胞 炎症 CD36 脂质积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棕榈酸通过上调脂肪酸转位酶诱导THP-1细胞的炎症反应 被引量:5
15
作者 张畅 罗肖肖 +2 位作者 晏勇 钟珊 赵蕾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393-398,共6页
目的:探讨脂肪酸转位酶(fatty acid translocase,FAT/CD36)在棕榈酸诱导的人源单核巨噬细胞THP-1炎症反应中的作用。方法:给予不同浓度棕榈酸(0 mmol/L、0.1 mmol/L和0.2 mmol/L)处理THP-1细胞24h。Transwell迁移实验检测细胞迁移能力;r... 目的:探讨脂肪酸转位酶(fatty acid translocase,FAT/CD36)在棕榈酸诱导的人源单核巨噬细胞THP-1炎症反应中的作用。方法:给予不同浓度棕榈酸(0 mmol/L、0.1 mmol/L和0.2 mmol/L)处理THP-1细胞24h。Transwell迁移实验检测细胞迁移能力;real-time PCR检测CD3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及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的m RNA表达水平;ELISA和Western blot法检测靶蛋白的蛋白含量。利用RNA干扰技术构建低表达CD36(si CD36)的THP-1细胞模型,观察抑制CD36表达对细胞迁移、炎症及趋化因子表达的影响。结果:棕榈酸促进了THP-1细胞CD36的m RNA和蛋白表达,且增强了THP-1细胞炎症/趋化因子的m RNA和蛋白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棕榈酸处理组THP-1细胞的迁移能力明显强于对照组。与阴性对照组细胞相比,si CD36组炎症因子的m RNA和蛋白表达明显降低(P<0.05),THP-1细胞迁移水平也明显降低(P<0.05)。结论:棕榈酸通过上调THP-1巨噬细胞中CD36表达,促进了巨噬细胞的迁移,促使细胞产生大量炎症/趋化因子,导致巨噬细胞炎症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肪酸转位酶 棕榈酸 THP-1细胞 炎症 动脉粥样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管平滑肌SCAP过表达抑制自噬促进脂质积聚的机制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饶雨涵 李丹阳 +4 位作者 侯晓俐 姚盈程 苏玉 陈压西 阮雄中 《陆军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891-897,共7页
目的探讨固醇调节元件结合蛋白裂解活化蛋白(sterol regulatory element binding proteins cleavage activating protein,SCAP)对血管平滑肌细胞(vascular smooth muscle cells,VSMCs)泡沫化的影响及其分子机制。方法构建LV-SCAP与LV-Co... 目的探讨固醇调节元件结合蛋白裂解活化蛋白(sterol regulatory element binding proteins cleavage activating protein,SCAP)对血管平滑肌细胞(vascular smooth muscle cells,VSMCs)泡沫化的影响及其分子机制。方法构建LV-SCAP与LV-Control血管平滑肌细胞系,免疫印迹法检测SCAP及其下游相关蛋白nSREBP2表达水平;油红O染色观察负荷LDL胆固醇后脂滴积聚,酶标仪检测细胞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甘油三酯(triglycerides,TG)水平;单丹磺酰尸胺(monodansyl cadaverine,MDC)染色检测自噬小泡聚集;Western blot检测自噬相关蛋白LC3b、P62与AMPK-mTOR通路表达;mTOR抑制剂雷帕霉素处理LV-SCAP过表达细胞株,Western blot与油红O染色验证处理后效果。结果与LV-Control组相比,LV-SCAP组nSREBP2表达明显上调(P<0.05),经LDL胆固醇负荷后产生的脂滴增多,TC、TG水平明显增高(P<0.05);LV-SCAP组细胞内自噬小泡聚集减少,自噬相关蛋白LC3b下调,P62上调,p-AMPK/AMPK水平降低,p-mTOR/mTOR水平升高(P<0.05)。Rapa处理结果显示LC3b表达增加,P62水平降低(P<0.05),油红O染色脂滴沉积减少(P<0.05)。结论SCAP可能通过影响AMPK-mTOR信号通路抑制血管平滑肌细胞的自噬过程,促进其泡沫化,进而参与血管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CAP 血管平滑肌细胞 自噬 AMPK-mTOR信号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导读
17
作者 唐霓 陈压西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765-765,共1页
病毒性肝炎是一个影响全世界人们身体健康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全球约有3.5亿乙型肝炎(HBV)慢性感染者,1.5亿丙型肝炎(HCV)慢性感染者。我国是病毒性肝炎的高流行区,HBV慢性感染者约有1.2亿。
关键词 病毒性肝炎 导读 公共卫生问题 感染者 身体健康 乙型肝炎 丙型肝炎 高流行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NF-α对HepG2细胞LXRα介导的胆固醇外流的影响及其分子机制 被引量:6
18
作者 仝莎 陈曜 +3 位作者 赵蕾 黄爱龙 阮雄中 陈压西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93-199,共7页
目的:观察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对肝X受体α(LXRα)启动子活性及其下游ATP结合盒转运蛋白(ABCA1和ABCG1)表达的影响,从而探讨TNF-α加速HepG2细胞内胆固醇积聚的分子机制。方法:构建LXRα基因的启动子表达载体,观察炎症因子TNF-α对LX... 目的:观察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对肝X受体α(LXRα)启动子活性及其下游ATP结合盒转运蛋白(ABCA1和ABCG1)表达的影响,从而探讨TNF-α加速HepG2细胞内胆固醇积聚的分子机制。方法:构建LXRα基因的启动子表达载体,观察炎症因子TNF-α对LXRα启动子活性的影响,进一步将HepG2细胞分为对照组(control)、TNF-α组(20μg/L)、高脂组(LDL,100 mg/L)及联合处理组(TNF-α20μg/L+LDL 100 mg/L)。采用实时定量PCR和Western blotting检测LXRfα、ABCA1和ABCG1的mRNA及蛋白的表达。[3H]标记胆固醇,液体闪烁计数法检测胆固醇外流量。油红O染色和定量比色法分析细胞内胆固醇的含量。结果:成功构建LXRα启动子的萤火虫萤光素酶报告质粒,证明了该启动子有明显活性,TNF-α能明显抑制LXRα启动子的活性。进一步检测发现,和对照组相比,TNF-α下调了LXRα、ABCA1和ABCG1 mRNA与蛋白表达。高脂组胆固醇外流量增加,而TNF-α组胆固醇外流量明显降低。油红O染色显示,TNF-α使细胞内脂质染色明显增加。结论:TNF-α可通过抑制LXRα启动子活性从而抑制HepG2细胞内胆固醇外流导致肝细胞内脂质异常积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EPG2细胞 肿瘤坏死因子 肝X受体Α 胆固醇外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棕榈酸刺激的巨噬细胞对HepG2细胞侵袭和迁移的影响 被引量:3
19
作者 王燕 晏勇 +3 位作者 钟珊 阮雄中 陈压西 赵蕾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495-499,共5页
目的:研究棕榈酸刺激的巨噬细胞对肝癌细胞侵袭和迁移能力的影响,并进一步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应用棕榈酸(0.16 mmol/L)刺激人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细胞系THP-1来源的巨噬细胞,并取其上清液处理HepG2细胞。细胞迁移实验检测巨噬细胞的... 目的:研究棕榈酸刺激的巨噬细胞对肝癌细胞侵袭和迁移能力的影响,并进一步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应用棕榈酸(0.16 mmol/L)刺激人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细胞系THP-1来源的巨噬细胞,并取其上清液处理HepG2细胞。细胞迁移实验检测巨噬细胞的迁移能力,侵袭实验和划痕实验分别观察HepG2细胞的纵向迁移能力和横向迁移能力;RT-qPCR检测巨噬细胞和HepG2细胞的炎症/趋化因子及HepG2细胞上皮-间充质转化标志蛋白(E-cadherin和N-cadherin)的mRNA表达水平。结果:棕榈酸促进了巨噬细胞迁移,显著上调巨噬细胞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的mRNA表达;用棕榈酸刺激巨噬细胞的上清液处理HepG2细胞,其纵向迁移能力和横向迁移力明显强于未经棕榈酸处理组,且HepG2细胞的多种炎症因子和N-cadherin表达上调,E-cadherin表达下调。结论:棕榈酸可以增强巨噬细胞的迁移能力,刺激巨噬细胞产生大量炎症因子/趋化因子,进一步通过旁分泌/内分泌作用于HepG2细胞,促进HepG2细胞的上皮-间充质转化,增强HepG2细胞的侵袭与迁移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棕榈酸 HEPG2细胞 巨噬细胞 炎症因子 细胞侵袭 细胞迁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D36在棕榈酸诱导的HepG2细胞炎症反应中的作用 被引量:2
20
作者 韦莉 杨萍 +2 位作者 陈压西 阮雄中 赵蕾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864-869,共6页
目的:探讨白细胞分化抗原36(cluster of differentiation 36,CD36)是否参与了棕榈酸诱导的HepG2细胞炎症反应。方法:给予HepG2细胞不同浓度的棕榈酸(0.00、0.08、0.16、0.32、0.64 mmol/L)处理24 h,使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CD36和... 目的:探讨白细胞分化抗原36(cluster of differentiation 36,CD36)是否参与了棕榈酸诱导的HepG2细胞炎症反应。方法:给予HepG2细胞不同浓度的棕榈酸(0.00、0.08、0.16、0.32、0.64 mmol/L)处理24 h,使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CD36和炎症因子的mRNA表达水平,Western blot检测CD36蛋白表达水平。然后利用小RNA干扰技术,构建低表达CD36的HepG2细胞(CD36RNAi HepG2)和对照细胞(NCi HepG2)模型。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棕榈酸负荷的NCi HepG2和CD36RNAi HepG2中炎症因子的表达情况,荧光探针DCFH DA法检测细胞内活性氧含量,Western blot检测细胞核内的核转录因子-κB的蛋白表达水平。结果:棕榈酸能够上调HepG2细胞中CD36及炎症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和白介素-6(interleukin-6,IL-6)的表达。棕榈酸浓度分别为0.00、0.08、0.16、0.32及0.64 mmol/L时,CD36的mRNA表达相对值分别为(1.001±0.078)、(1.510±0.341)(q=4.763,P=0.007)、(1.780±0.070)(q=7.301,P=0.000)、(2.510±0.141)(q=14.16,P=0.000)及(2.103±0.150)(q=10.34,P=0.000)。TNF-α的mRNA表达相对值分别为(1.000±0.098)、(1.571±0.177)(q=1.598,P=0.141)、(1.725±0.274)(q=2.016,P=0.071)、(2.113±0.341)(q=3.102,P=0.011)及(5.282±0.855)(q=11.940,P=0.000)。IL-6的mRNA表达相对值分别为(0.999±0.047)、(1.791±0.596)(q=1.486,P=0.168)、(2.119±0.294)(q=2.107,P=0.061)、(2.808±0.147)(q=3.398,P=0.007)及(6.916±1.284)(q=11.130,P=0.000)。抑制HepG2细胞中CD36表达,可以显著降低棕榈酸所诱导的细胞内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增加和核转录因子-κB在核内分布的增强,降低HepG2细胞内炎症因子表达水平。NCi HepG2、NCi HepG2+棕榈酸组及CD36 RNAi HepG2+棕榈酸组的ROS相对含量分别为(1.000±0.113)、(1.968±0.293)(与NCi组相比,t=6.888,P=0.000)、(0.519±0.129)(与NCi+棕榈酸组相比,t=10.106,P=0.000)。NCi HepG2、NCi HepG2+棕榈酸组及CD36 RNAi HepG2+棕榈酸组的核转录因子-κB的蛋白相对值分别为(0.997±0.093)、(2.443±0.085)(与NC相比,t=19.892,P=0.000)、(1.607±0.107)(与NCi+棕榈酸组相比,t=10.607,P=0.000)。抑制HepG2细胞中CD36表达后,棕榈酸浓度分别为0.08、0.16、0.32及0.64 mmol/L时,NCi HepG2及CD36 RNAi HepG2组的TNF-α的表达水平分别为(1.004±0.113)和(0.185±0.071)(t=10.716,P=0.000);(1.009±0.160)和(0.221±0.028)(t=8.389,P=0.001);(1.008±0.163)和(0.173±0.011)(t=8.780,P=0.001);(1.009±0.163)和(0.147±0.013)(t=9.013,P=0.000)。抑制HepG2细胞中CD36表达后,棕榈酸浓度分别为0.08、0.16、0.32及0.64 mmol/L时,NCi HepG2及CD36 RNAi HepG2组的IL-6的表达水平分别为(1.044±0.347)和(0.207±0.033)(t=4.121,P=0.015);(1.006±0.139)和(0.198±0.007)(t=10.110,P=0.001);(1.001±0.052)和(0.125±0.006)(t=28.443,P=0.000);(1.012±0.188)和(0.114±0.015)(t=8.367,P=0.001)。结论:棕榈酸能够上调HepG2细胞CD36表达,促进HepG2炎症反应;抑制CD36可能通过减少氧化应激、抑制核转录因子-κB信号通路,进而改善棕榈酸诱导的HepG2细胞炎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D36 棕榈酸 HEPG2 炎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