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国产还原型谷胱甘肽治疗酒精性肝病临床疗效的研究 被引量:15
1
作者 赵有蓉 张定凤 +5 位作者 曾维群 唐宝璋 李兆福 游晶 吕琳 陈压西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2年第4期458-460,共3页
目的:通过多中心,随机、双盲对照的临床试验,研究国产四类新药注射用还原型谷胱甘肽(GSH)治疗酒精性肝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酒精性肝病120例,随机双盲分为治疗组60例,采用GSH 1200mg加入10%GS 250ml 静脉滴注,一日一次... 目的:通过多中心,随机、双盲对照的临床试验,研究国产四类新药注射用还原型谷胱甘肽(GSH)治疗酒精性肝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酒精性肝病120例,随机双盲分为治疗组60例,采用GSH 1200mg加入10%GS 250ml 静脉滴注,一日一次,疗程30天。对照组60例,以意大利Laboratorio Farmaceutico C.T.s.r.l 生产的还原型谷胱甘肽(古拉定GLT)为对照药,用药剂量、途径、疗程同GSH。观察指标 肝功能、血脂、消化道症状和体征。结果:治后治疗组、对照组血清ALT、AST复常率分别为75.0%(45/60)、75.44%(43/57)和76.67%(46/60)、76.27%(45/59)( P均>0.05)。治后1月随访GSH治疗组显效率65%、有效率10%,对照组显效68。33%、有效10%,两者分别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均>0.05)。治疗后两组临床症状均有改善,黄疸消退。个别病例皮肤搔痒,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国产注射用GSH治疗酒精性肝病,对肝功能恢复及改善临床症状有较好的治疗作用,安全性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还原型谷胱甘肽 治疗 酒精性肝病 临床 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血病细胞系来源的树突状细胞诱导及其抗肿瘤免疫功能研究 被引量:6
2
作者 罗云萍 李用国 +1 位作者 蔡大川 任红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2年第3期229-235,共7页
树突状细胞 (DC)在抗肿瘤免疫反应中起关键作用 ,但大多数白血病病人有DC功能缺陷。在体外扩增DC并增强其抗肿瘤免疫功能及以DC为基础的肿瘤疫苗是对白血病有效的免疫治疗方法。为了探讨由不同的髓性白血病细胞系诱生DC的条件及其抗白... 树突状细胞 (DC)在抗肿瘤免疫反应中起关键作用 ,但大多数白血病病人有DC功能缺陷。在体外扩增DC并增强其抗肿瘤免疫功能及以DC为基础的肿瘤疫苗是对白血病有效的免疫治疗方法。为了探讨由不同的髓性白血病细胞系诱生DC的条件及其抗白血病反应 ,选用HL 6 0 ,K5 6 2和THP 1细胞与不同的细胞因子组合诱生DC ,以光学和电子显微镜术观察形态特征 ,用流式细胞术和单克隆抗体检测细胞表型 ,以同种混合淋巴细胞反应观察刺激淋巴细胞增殖 ,用51Cr释放法检测诱生细胞的细胞毒作用 ,用ELISA法测定DC培养及DC +血单个核细胞联合培养的血清中IL 12及IFN γ的量。结果表明 ,由K5 6 2 ,HL 6 0和THP 1细胞诱生的DC具有树突状细胞的形态学特征 ,细胞表达DC的表面分化抗原 ,其中GM CSF +IL 4 +TNF γ刺激HL 6 0 DC和THP 1 DC和GM CSF +IL 4 +IL 12刺激的K5 6 2 DC中有抗原表达。 3种细胞诱生的DC对混合淋巴细胞反应及CTL反应有强刺激作用。诱生DC的培养上清和DC与血单个核细胞共培养上清中分别测出不同量的IL 12和IFN γ。结论提示 ,细胞因子能诱导髓性白血病细胞产生DC ,不同细胞需要不同的细胞因子和培养条件。这些DC表达抗原呈递细胞的表型具有刺激T淋巴细胞增殖和诱导CTL反应以及分泌IL 12和促进T细胞分泌IFN γ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血病 树突状细胞 抗肿瘤免疫 白血病细胞 细胞因子 免疫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硫代寡核苷酸在小鼠体内脏器生物分布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郑素军 钟森 +4 位作者 陈跃 陈枫 张建军 邓存良 王升启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254-255,共2页
探讨硫代寡核甘酸 (PSODN)在小鼠体内脏器生物分布。合成互补于乙型肝炎病毒pre -c/c基因的PSODN :5’ -CATGCCCCAAAGCCAC - 3’ ,用T4多核苷酸激酶进行 5’端3 2 P标记后 ,小鼠尾静脉给药 ,分别于不同时间点处死小鼠并取各脏器及血液 ... 探讨硫代寡核甘酸 (PSODN)在小鼠体内脏器生物分布。合成互补于乙型肝炎病毒pre -c/c基因的PSODN :5’ -CATGCCCCAAAGCCAC - 3’ ,用T4多核苷酸激酶进行 5’端3 2 P标记后 ,小鼠尾静脉给药 ,分别于不同时间点处死小鼠并取各脏器及血液 ,液相闪烁计数仪测放射性计数。PSODN在血中很快清除 ,半衰期约 1~ 2分钟 ;在所有脏器中 ,肝摄取量最高 ,30分时脏器放射性大小依次为肝 >肾 >肺 >心 >脾 >脑。随后 ,肝脏放射性逐渐降低 ,2 4小时后是所给药物的 2 93%。肝脏作为反义治疗的靶器官有现实意义 ,建议PSODN给药间隔为 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硫代寡核苷酸 小鼠 体内 脏器生物分布 研究 乙型肝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7转染白血病细胞K562的作用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蒋代凤 罗云萍 +2 位作者 任红 凌宁 陈洁萍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1年第3期228-230,240,共4页
目的:探讨共刺激信号分子B7转化人白血病细胞株K562后,转化细胞的生物学性状变化及介导的免疫作用。方法:构建重组真核表达质粒pcDNA3.1B7,转化人白血病细胞株K562,获得单个细胞克隆,观察K562-B7的生... 目的:探讨共刺激信号分子B7转化人白血病细胞株K562后,转化细胞的生物学性状变化及介导的免疫作用。方法:构建重组真核表达质粒pcDNA3.1B7,转化人白血病细胞株K562,获得单个细胞克隆,观察K562-B7的生长周期,绘制生长曲线,检测K562-B7诱导T细胞分泌IL-2的情况。结果:pcDNA3.1B7可在K562中稳定表达,K562-B7的生长增殖速度比野生型K562慢。在体外,K562-B7可诱导PMNC分泌IL-2,24h上清液中IL-2含量比B7阴性K562高1倍左右。结论:B7基因转入人白血病细胞株K562后,细胞本身增殖能力降低,且K562—B7可活化CD+4T细胞分泌细胞因子IL-2,提高宿主抗肿瘤免疫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7 肿瘤免疫 K562 白血病 基因转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肿瘤基质成纤维细胞模型的建立及生物学特性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朱红梅 汤为学 +3 位作者 周卫平 张晓艳 马静 郑维萍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31-35,共5页
目的 建立肿瘤基质成纤维细胞模型并探讨其恶性生物学特性 ,为研究其恶性转化机制、开发靶向肿瘤基质的抗癌药物提供有价值的细胞模型。方法 用小鼠肝癌细胞H2 2 培养上清液诱导小鼠成纤维细胞L92 9,获得能稳定生长的L92 9 H2 2 细胞... 目的 建立肿瘤基质成纤维细胞模型并探讨其恶性生物学特性 ,为研究其恶性转化机制、开发靶向肿瘤基质的抗癌药物提供有价值的细胞模型。方法 用小鼠肝癌细胞H2 2 培养上清液诱导小鼠成纤维细胞L92 9,获得能稳定生长的L92 9 H2 2 细胞。用光镜、电镜观察其形态改变 ,MTT法检测其生长情况 ,免疫细胞化学测定其PCNA、bcl 2、MMP 9、TN表达变化 ,RT PCR测定其端粒酶活性 ,并分析其核型、蛋白合成能力、对常用抗癌药物的反应性及其条件培养基 (conditionedmedium ,CM)对H2 2 细胞生长的影响。结果 L92 9 H2 2 细胞出现多核和畸形核 ,染色体众数略有增加。细胞群体倍增时间较亲代细胞缩短 (t=2 65 41,P <0 0 5 ) ,分裂指数增高 (χ2 =4 5 2 5 ,P <0 0 5 ) ,PCNA、bcl 2、MMP 9、TN表达增强 (t≥ 3 3 0 5 5 ,P<0 0 1)。端粒酶活性增高 (t=-4 0 4163 ,P <0 0 0 1)。L92 9 H2 2 细胞对作用于S期或S期和M期或细胞骨架的抗癌药物较L92 9敏感 (q≥ 3 0 15 2 ,P <0 0 5 )。蛋白质合成能力增强 (q =-5 90 11,P <0 0 0 1)。其CM促进H2 2 细胞生长。结论 L92 9 H2 2 细胞较亲代细胞增殖快 ,核型发生变化 ,存活能力强 ,功能活跃 ,表达并分泌促进肿瘤细胞生长与侵袭的因子增强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仲瘤 成纤维细胞 细胞模型 L929-H2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母婴传播获得HBV感染儿童及其母亲体内HBV EnhII/CP/PreC基因变异研究
6
作者 许红梅 彭明利 +2 位作者 凌宁 卿玉玲 任红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6年第2期169-174,共6页
目的:通过对经母婴传播获得HBV感染的子女及其母亲慢性携带者体内HBV EnhII/CP/PreC基因序列研究,了解来源相同的HBV毒株在不同程度病毒血症情况下EnhII/CP/PreC基因变异特点。方法:选择15对母子AsC,根据HBV病毒血症高低分为3组,每组5... 目的:通过对经母婴传播获得HBV感染的子女及其母亲慢性携带者体内HBV EnhII/CP/PreC基因序列研究,了解来源相同的HBV毒株在不同程度病毒血症情况下EnhII/CP/PreC基因变异特点。方法:选择15对母子AsC,根据HBV病毒血症高低分为3组,每组5对母子,即Ⅰ组(母子均为高病毒血症)、Ⅱ组(子女为高病毒血症、母亲为低病毒血症)和Ⅲ组(子女为低病毒血症、母亲为高病毒血症)。同对母子HBV亚型相同,各组中有4/5对母子为B/adw2、1/5对母子为C/adrq+亚型。应用T-A克隆技术构建重组质粒pGEM-EnhII/CP/PreC、双酶切鉴定,每个病人选2个酶切鉴定正确的克隆测序并分析。结果:高病毒血症组间或低病毒血症组间HBV EnhII/CP/PreC基因变异数目及位点均无明显差异,低病毒血症病人变异数目及位点明显高于高病毒血症。高病毒血症中16例B/adw2亚型的32个EnhII/CP共有6个变异位点;4例C/adrq+亚型的8个克隆中有4个变异位点,均无热点变异;PreC无变异。低病毒血症中8例B/adw2亚型病人的16个克隆共有26个变异位点,变异与年龄无关。结论经母婴传播获得HBV感染儿童及其母亲无症状携带者中,HBVEnhII/CP/PreC变异与病毒血症高低有关,低病毒血症病人变异明显高于高病毒血症。HBV的低复制状态是CP、EnhII及X蛋白等结构和功能改变综合影响的结果,与年龄无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病毒 母婴传播 EnhⅡ/CP/PreC 变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炎病人尿对鼠脑、肾钠泵K^+-pNPPase活力的影响 被引量:1
7
作者 欧阳恒静 王继红 +3 位作者 张定凤 罗娅 梁立 卓超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1989年第2期100-104,共5页
钠泵K^+-pNPPase(钠泵钾激活对硝基苯磷酸酶)为钠泵的一部份。肝炎病人及正常人尿,经Sephadex G-25脱盐后,加入钠泵K^+-pNPPase活力测定体系,发现尿对酶活力有明显抑制作用。而重症肝炎(重肝)患者尿的抑制作用,明显低于慢性活动性肝炎(... 钠泵K^+-pNPPase(钠泵钾激活对硝基苯磷酸酶)为钠泵的一部份。肝炎病人及正常人尿,经Sephadex G-25脱盐后,加入钠泵K^+-pNPPase活力测定体系,发现尿对酶活力有明显抑制作用。而重症肝炎(重肝)患者尿的抑制作用,明显低于慢性活动性肝炎(慢活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炎 钠泵 肝功能衰竭 PNPP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幽门螺杆菌18000外膜蛋白与HspA双价疫苗的构建和表达 被引量:13
8
作者 姜政 黄爱龙 +2 位作者 蒲丹 陶小红 王丕龙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62-66,共5页
目的 :构建含人幽门螺杆菌 (Hp)热休克蛋白A(HspA)和Mr为 180 0 0的外膜蛋白编码基因的重组载体 ,进行核苷酸序列分析 ,并在E .coliBL2 1中表达。方法 :用PCR方法从HpDNA染色体中 ,扩增HspA编码基因片段。将目的基因HspA与载体 pET32a(+... 目的 :构建含人幽门螺杆菌 (Hp)热休克蛋白A(HspA)和Mr为 180 0 0的外膜蛋白编码基因的重组载体 ,进行核苷酸序列分析 ,并在E .coliBL2 1中表达。方法 :用PCR方法从HpDNA染色体中 ,扩增HspA编码基因片段。将目的基因HspA与载体 pET32a(+)分别经kpnⅠ和BamHI双酶切后 ,进行连接、测序。同时将重组载体 pET32a(+) /HspA和pET32a(+) /Omp18,分别经HindIII和BamHI双酶切 ,通过凝胶电泳回收pET32a(+) /HspA和Mr180 0 0OMPDNA片段 ,经T4连接酶将HspA和Mr180 0 0OMP编码基因通过酶切粘端进行连接 ,而后转化并筛选含有两种目的基因的重组载体 ,并在大肠杆菌BL2 1(DE30 )中表达。表达产物经Ni NTA琼脂糖树脂纯化后 ,以Westernblot分析其抗原性。结果 :经酶切、测序表明 ,插入的基因片段为HpHspA和Mr 为 180 0 0OMP编码基因 ,由 891个碱基组成 ,与GenBank中登录的序列相比较 ,有 1.15 %的碱基发生变异 ,1.2 6 %的氨基酸残基改变。经SDS PAGE分析发现 ,融合基因表达的蛋白Mr 为 5 1× 10 3 ,其中 pET32a(+)表达的蛋白Mr 约为 2 0×10 3 ,可溶性表达产物占菌体总蛋白的 18.96 %。重组蛋白经Ni NTA琼脂糖树脂纯化后 ,其纯度达 95 %以上。用Westernblot分析显示 ,该重组蛋白可被Hp阳性患者的血清及抗Mr为 180 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幽门螺杆菌 热休克蛋白A 外膜蛋白 原核表达载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幽门螺杆菌外膜蛋白18000DNA疫苗的构建及表达 被引量:2
9
作者 姜政 余剑平 +2 位作者 王新渝 黄爱龙 王丕龙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34-138,共5页
目的 :构建含人幽门螺杆菌 (Helicobacterpylori,H .pylori) 180 0 0外膜蛋白编码基因的真核重组载体 ,并在COS-7细胞中表达 ,为核酸疫苗的开发奠定基础。方法 :从原核表达质粒pET32a(+) 5 2 8中 ,酶切H .pylori180 0 0外膜蛋白编码基... 目的 :构建含人幽门螺杆菌 (Helicobacterpylori,H .pylori) 180 0 0外膜蛋白编码基因的真核重组载体 ,并在COS-7细胞中表达 ,为核酸疫苗的开发奠定基础。方法 :从原核表达质粒pET32a(+) 5 2 8中 ,酶切H .pylori180 0 0外膜蛋白编码基因片段 ,将目的基因与同样进行酶切、纯化的载体pcDNA3 1进行连接 ,而后转化并筛选含有目的基因的重组载体pcDNA3.1/5 2 8,并在COS-7细胞中表达 ,以RT-PCR ,Western法检测其表达产物。结果 :经单、双酶切证实插入的基因片段为H .pylori 180 0 0外膜蛋白编码基因 ;采用RT PCR方法 ,能够从转染的COS-7细胞中扩增出一条与目的基因大小一致的DNA片段 ,Western法等检测显示 ,该重组质粒能够在COS-7细胞中表达目的蛋白 ,而且具有生物活性。结论 :成功地构建了核酸疫苗pcDNA3 1 5 2 8,并在COS-7细胞中表达 ,为H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幽门螺杆菌 外膜蛋白 斑点印迹 真核表达载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淋巴细胞克隆技术 被引量:1
10
作者 罗云萍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1992年第2期159-164,共6页
T淋巴细胞是一类具有多种功能的细胞群,过去一般认为成熟的T细胞可分为三大亚群,即杀伤性T细胞(T_c),辅助性T细胞(T_H)和抑制性T细胞(T_s),它们分别执行各自的功能.T细胞的功能具有多样性,而每一亚类细胞都在免疫应答中具有特殊的效应,... T淋巴细胞是一类具有多种功能的细胞群,过去一般认为成熟的T细胞可分为三大亚群,即杀伤性T细胞(T_c),辅助性T细胞(T_H)和抑制性T细胞(T_s),它们分别执行各自的功能.T细胞的功能具有多样性,而每一亚类细胞都在免疫应答中具有特殊的效应,长期以来,对于T细胞在免疫应答中所发挥的作用还不是完全清楚,过去由于缺乏获得纯T细胞功能亚群的方法,从而阻碍了进一步分析各类细胞在免疫应答中的特异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细胞 单克隆抗体 免疫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脂联素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及其表达
11
作者 周静 姜政 +3 位作者 孙伟 陶小红 黄爱龙 王丕龙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4期1413-1414,共2页
目的构建人脂联素的真核表达载体,并检测其融合蛋白在真核细胞COS-7中的表达。方法从人脂肪组织中提取总RNA,通过RT-PCR方法获得人脂联素基因,将其克隆到真核荧光表达载体pEGFP-N1上,构建重组质粒pEGFP-N1-AdipoQ,转染至真核表达细胞CO... 目的构建人脂联素的真核表达载体,并检测其融合蛋白在真核细胞COS-7中的表达。方法从人脂肪组织中提取总RNA,通过RT-PCR方法获得人脂联素基因,将其克隆到真核荧光表达载体pEGFP-N1上,构建重组质粒pEGFP-N1-AdipoQ,转染至真核表达细胞COS-7中,并通过SDS-PAGE和Western blot检测融合蛋白在真核细胞中的表达。结果通过RT-PCR方法克隆人脂联素基因744 bp,测序结果显示,1个碱基发生突变,654位:A→T,突变率为0.1%,氨基酸Glu→Asp。通过SDS-PAGE和Western blot检测融合蛋白分子质量约为55×103(绿色荧光蛋白分子质量约为27×103),说明脂联素基因在真核细胞中表达并与绿色荧光蛋白融合。结论成功的构建了真核表达载体,并在真核细胞中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联素 基因克隆 基因治疗 转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幽门螺杆菌低分子质量外膜蛋白编码基因的克隆与重组载体构建
12
作者 姜政 蒲丹 +2 位作者 黄爱龙 王丕龙 陶小红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2年第3期243-246,共4页
目的:构建幽门螺杆菌外膜蛋白编码基因重组载体,为的疫苗开发、快速诊断试剂盒的研究奠定基础。18kDaHp方法:用从染色体中扩增外膜蛋白的编码基因片段,将目的基因、质粒同时经、Ⅲ双酶PCRHpDNA18kDapQE30BamHIHind切、纯化、连接、转染... 目的:构建幽门螺杆菌外膜蛋白编码基因重组载体,为的疫苗开发、快速诊断试剂盒的研究奠定基础。18kDaHp方法:用从染色体中扩增外膜蛋白的编码基因片段,将目的基因、质粒同时经、Ⅲ双酶PCRHpDNA18kDapQE30BamHIHind切、纯化、连接、转染以及筛选含插入片段的重组载体。结果:经酶切、测序分析插入的基因片段为表达外膜蛋白Hp18kDa编码基因,有碱基发生变异,以及氨基酸残基改变。与文献相比有高度的同源性。2%1.68%,结论:外膜蛋白编码基因克Hp隆、重组载体的构建为该基因编码的蛋白质有效表达提供了条件,同时也为疫苗开发和快速诊断试剂盒的制备打下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幽门螺杆菌 外膜蛋白基因 原核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凋亡与端粒酶在慢性肝病发病中的交互作用
13
作者 沈钦海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0年第3期327-329,共3页
关键词 慢性肝炎 细胞凋亡 端粒酶 交互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yn酪氨酸蛋白激酶参与粒-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受体诱导的酪氨酸磷酸化过程(英文)
14
作者 范开 Lyle Sensenbrenner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1997年第2期139-146,共8页
本实验研究了小鼠巨噬细胞中原癌基因fyn酪氨酸蛋白激酶(PTK)的活性和酪氨酸磷酸化过程在粒-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受体诱导的信号转导中的作用。用抗fyn,抗磷酸化酪氨酸和抗GM-CSF受体(β链)单抗进行了蛋白免疫印迹、免疫沉淀... 本实验研究了小鼠巨噬细胞中原癌基因fyn酪氨酸蛋白激酶(PTK)的活性和酪氨酸磷酸化过程在粒-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受体诱导的信号转导中的作用。用抗fyn,抗磷酸化酪氨酸和抗GM-CSF受体(β链)单抗进行了蛋白免疫印迹、免疫沉淀、膜交联以及PTK活性测定。结果发现在小鼠骨髓来源的巨噬细胞(BMDM)中,GM-CSF刺激后15分钟内,可见细胞浆中数种蛋白的酪氨酸磷酸化,其中p59被证实是fyn癌基因蛋白。同时,fyn酪氨酸蛋白激酶(PTK)活性 在GM-CSF刺激后被增强二倍以上。细胞膜交联实验显示在GM-CSF刺激后形成的p330-450膜复合体中p59fyn蛋白与GM-CSF受体β链相关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yn癌基因蛋白 蛋白酪氨酸激酶 粒-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受体 信号转导 酪氨酸磷酸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