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患者延续护理实践及评价指标的范围分析
1
作者 余欢 王小梅 +3 位作者 王梅 王瑞 彭国庆 龚莉雲 《介入放射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777-783,共7页
目的综合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术(percutaneous transhepatic biliary drainage,PTBD)患者延续护理实践研究,分析当前延续护理内容及评价指标,为提升带管出院患者的延续护理服务质量提供指导。方法采用范围审查的研究设计,检索PubMed、WO... 目的综合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术(percutaneous transhepatic biliary drainage,PTBD)患者延续护理实践研究,分析当前延续护理内容及评价指标,为提升带管出院患者的延续护理服务质量提供指导。方法采用范围审查的研究设计,检索PubMed、WOS核心集、CINAHL、Embase、Cochrane Library、知网、维普、万方、中国生物医学文献库,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24年8月20日,两名研究者独立筛选文献确定纳入的研究,提取相关资料。结果纳入18篇文献,延续护理形式包括电话随访、上门访视、网络平台随访、门诊随访,干预内容由院内延伸至院外,最长达6个月。评价指标集中在患者管路知识掌握情况、管路相关并发症发生率、满意度、自护能力等方面。结论当前PTBD患者延续护理内容要素多样,一定程度上可提高带管出院患者的自护能力和生活质量,但有待探究更加个性化的延续护理个案管理模式。评价指标集中于PTBD患者管路护理结局评价,需加强结构、过程方面的质量监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 延续护理 范围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髓样细胞触发性受体-1在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外周血单核细胞中的表达 被引量:6
2
作者 廖锐 刘作金 +3 位作者 龚建平 魏思东 徐发良 陈蓁臻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2179-2181,共3页
目的研究髓样细胞触发性受体(TREM)-1在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AOSC)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PBMC)中表达的规律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分别收集36例AOSC患者(实验组)和40例正常人(对照组)外周血单核细胞,以半定量RT-PCR检测单核细胞中TREM-1 m... 目的研究髓样细胞触发性受体(TREM)-1在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AOSC)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PBMC)中表达的规律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分别收集36例AOSC患者(实验组)和40例正常人(对照组)外周血单核细胞,以半定量RT-PCR检测单核细胞中TREM-1 mRNA表达;免疫细胞化学检测单核细胞中TREM-1蛋白表达;ELISA检测患者外周血中TNF-表达水平,免疫透射比浊法测C反应蛋白。结果对照组和实验组TREM-1 mRNA半定量比值分别为0.457±0.053和1.007±0.252(P<0.05)。免疫细胞化学观察结果示实验组TREM-1蛋白阳性表达率与对照组之间差异显著(P<0.01)。实验组TNF-和C反应蛋白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人TREM-1在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发病初表达明显升高,提示TREM-1在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的发生中可能起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髓样细胞触发性受体-1 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 外周血单核细胞 基因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铁离子通过ROS-乙酰化P53促进巨噬细胞M1型极化 被引量:8
3
作者 周赟 易竹君 +2 位作者 阙克婷 张震 刘作金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45-52,共8页
目的探讨铁离子在促进巨噬细胞向促炎型表型(经典激活型,M1)极化的具体机制。方法 Western blot、qRT-PCR、流式细胞术(FCM)、组织免疫荧光、ROS探针(DCFH-DA)分别检测巨噬细胞极化指标(IL-1β、TNF-α、IL-10、TGF-β、CD86及CD206等)... 目的探讨铁离子在促进巨噬细胞向促炎型表型(经典激活型,M1)极化的具体机制。方法 Western blot、qRT-PCR、流式细胞术(FCM)、组织免疫荧光、ROS探针(DCFH-DA)分别检测巨噬细胞极化指标(IL-1β、TNF-α、IL-10、TGF-β、CD86及CD206等)、p53、乙酰化p53和细胞内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水平;通过还原性谷胱甘肽(reduced glutathione hormone,GSH)和P300/CBP乙酰化转移酶抑制剂(C646)分别处理巨噬细胞后,观察巨噬细胞的极化状态;通过皮下注射H22肝癌细胞,建立BALB/c裸鼠皮下H22肝癌细胞模型,给予铁剂处理后,观察肿瘤相关巨噬细胞(tumor associated macrophage,TAM)极化状态。结果铁剂处理促鼠源性巨噬细胞(RAW 264.7)向M1型极化并高表达乙酰化P53(P<0.05);抑制p300/CBP乙酰化转移酶,能够明显抑制p53乙酰化、减弱M1极化效应(P<0.05);小鼠皮下瘤模型中,经铁剂处理后,小鼠皮下瘤组织中CD86高表达、CD206低表达,并有更多的ROS产生。结论细胞内铁过载促巨噬细胞向M1型极化,其机制可能与ROS产生,提高p300/CBP乙酰化转移酶活性,促进p53乙酰化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离子 巨噬细胞 极化 肝肿瘤 动物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ITR/GITRL信号系统在单核巨噬细胞免疫调节中的作用 被引量:6
4
作者 魏思东 杨慷 龚建平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1207-1209,共3页
关键词 糖皮质激素诱导的肿瘤坏死因子受体(GITR) 单核巨噬细胞 免疫调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过表达RIP140的肿瘤相关巨噬细胞抑制肝癌细胞的侵袭和增殖 被引量:2
5
作者 易竹君 周赟 +4 位作者 张文锋 陈浩 赵伟 刘作金 龚建平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1461-1467,共7页
目的探讨肿瘤相关巨噬细胞(TAMs)中RIP140的表达对肝癌细胞侵袭、增殖的影响。方法慢病毒介导小鼠腹腔巨噬细胞(PMs)RIP140的过表达,Western blot和Real-time PCR(q RT-PCR)分别检测PMs中RIP140蛋白以及核酸表达水平,流式细胞仪分析慢... 目的探讨肿瘤相关巨噬细胞(TAMs)中RIP140的表达对肝癌细胞侵袭、增殖的影响。方法慢病毒介导小鼠腹腔巨噬细胞(PMs)RIP140的过表达,Western blot和Real-time PCR(q RT-PCR)分别检测PMs中RIP140蛋白以及核酸表达水平,流式细胞仪分析慢病毒转染率;Western blot、细胞免疫荧光和q RT-PCR检测肝癌条件培养基(HCM)刺激PMs后TAMs中RIP140的表达变化;HCM刺激PMs以及HCM刺激过表达RIP140的PMs,q RT-PCR检测TAMs极化指标以及NF-κB和IL-6的表达;Transwell实验和细胞流式凋亡实验检测肝癌细胞的侵袭和凋亡;肝癌细胞和PMs以4∶1比例注射于BALB/c裸鼠皮下,建立裸鼠皮下肝癌模型,成瘤癌组织HE染色和免疫组化评定肝癌组织大体生长情况和肝癌细胞增殖能力。结果慢病毒介导PMs RIP140的过表达,病毒转染效率高,RIP140过表达明显;HCM刺激PMs后,TAMs中RIP140呈低表达;HCM诱导TAMs呈M2型极化,并且与肿瘤生长密切相关的NF-κB-IL-6轴处于活化状态;TAMs可促进肝癌细胞侵袭和增殖,抑制肝癌细胞凋亡。TAMs过表达RIP140可抑制HCM介导的TAMs M2型极化并抑制NF-κB/IL-6通路的激活,减少IL-6的释放;除此之外,TAMs过表达RIP140可抑制肝癌细胞的侵袭和增殖,促进肝癌细胞的凋亡。结论过表达RIP140的TAMs可抑制肝癌细胞的侵袭和增殖。其机制可能与TAMs过表达RIP140后抑制TAMs M2型极化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癌 肿瘤相关巨噬细胞 RIP140 侵袭 增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抑癌基因甲基化在肝癌发生机制中的作用 被引量:3
6
作者 代航 刘念洲 +1 位作者 左国庆 龚建平 《生理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43-146,共4页
肝细胞癌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由多因素、多阶段共同作用引起。其中DNA甲基化异常是表观遗传学上研究最为深入的一种致癌机制。在肝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抑癌基因的甲基化异常,特别是高甲基化起着重要作用。本文通过全面深入阐述抑... 肝细胞癌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由多因素、多阶段共同作用引起。其中DNA甲基化异常是表观遗传学上研究最为深入的一种致癌机制。在肝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抑癌基因的甲基化异常,特别是高甲基化起着重要作用。本文通过全面深入阐述抑癌基因DNA甲基化异常在肝癌发生发展的作用机制,为进一步了解肝癌的特性,优化早期诊断,改善预后提供了新的视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癌 DNA甲基化 抑癌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吲哚胺2,3-二氧化酶对乙肝患者T细胞的免疫抑制作用 被引量:3
7
作者 何益平 陈永兵 龚建平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205-208,212,共5页
目的观察吲哚胺2,3-二氧化酶(IDO)在慢性乙型肝炎(乙肝)病毒感染方面的免疫耐受作用,从而为重建人体主动免疫提供一种新方法。方法采集50例慢性乙肝患者外周静脉血作为乙肝组,检测其乙肝病毒复制水平,T细胞亚群功能,以及IDOmRNA,蛋白定... 目的观察吲哚胺2,3-二氧化酶(IDO)在慢性乙型肝炎(乙肝)病毒感染方面的免疫耐受作用,从而为重建人体主动免疫提供一种新方法。方法采集50例慢性乙肝患者外周静脉血作为乙肝组,检测其乙肝病毒复制水平,T细胞亚群功能,以及IDOmRNA,蛋白定量以及表达活性。统计分析乙肝病毒(HBV)复制水平、T细胞亚群功能以及IDO表达三者之间的关系。采集50例健康体检人群外周静脉血作为正常对照组,以同样方法处理之。结果乙肝患者IDOmRNA、IDO蛋白定量、IDO表达活性均明显高于健康体检人群[mRNA:(2.110±0.615)×103vs(0.143±0.026)×103;蛋白定量:0.22±0.06vs0.02±0.0017;表达活性:26.07±8.12vs4.98±1.65;P<0.05],IDOmRNA与HBV(r=0.502,P<0.001)和ALT(r=0.65,P<0.01)均呈正相关。另外,IDOmRNA、蛋白定量和表达活性均与CD4(+)T细胞(r=-0.622,-0.682,-0.549,P<0.05)、CD8(+)T细胞(r=-0.487,-367,-294,P<0.05)以及CD4/CD8比值(r=-0.426,-0.533,-0.397,P<0.05)呈负相关。结论IDO与HBV密切相关,并且参与HBV的免疫耐受,抑制IDO的功能可以为打破乙肝病毒的免疫耐受提供一个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病毒 吲哚胺2 3-二氧化酶 免疫耐受 T细胞亚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丝氨酸羟甲基转移酶2在小鼠肝再生过程中的变化规律及作用
8
作者 袁方超 龚建平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675-679,共5页
目的探索丝氨酸羟甲基转移酶2(serine hydroxymethyl transferase 2,SHMT2)在小鼠肝再生过程中的表达规律,以及其对小鼠肝再生是否有促进作用。方法 SPF级C57BL/6小鼠120只分为肝切除组(2/3PH)、假手术组(SHAM)、腺病毒干扰组(si SHMT2... 目的探索丝氨酸羟甲基转移酶2(serine hydroxymethyl transferase 2,SHMT2)在小鼠肝再生过程中的表达规律,以及其对小鼠肝再生是否有促进作用。方法 SPF级C57BL/6小鼠120只分为肝切除组(2/3PH)、假手术组(SHAM)、腺病毒干扰组(si SHMT2)及注射生理盐水对照组(Control),每组30只;肝切除组下设1、3、5、7、9 d 5个时相点,每个时相点6只。小鼠肝切除之后分别取1、3、5、7、9 d的肝脏组织及血清,采用q PCR、Western blot和免疫组化检测SHMT2及其下游分子甘氨酸脱氢酶(glycine dehydrogenase,GLDC)的变化规律、血清中丙氨酸转氨酶(alanine transaminase,ALT)和谷草转氨酶(aspartate transaminase,AST)的浓度。取注射腺病毒干扰SHMT2第5天的肝脏组织,通过Western blot和观察荧光强度,确定转染效果,并检测血浆中ALT和AST水平,免疫组化检测增殖细胞核抗原(proliferating cell nuclear antigen,PCNA)。结果 SHMT2及其下游分子GLDC在小鼠肝再生的后第5、7天表达最高,q PCR检测结果显示,SHMT2第5天的表达量是第1天的1.63倍(P<0.05)。在干扰SHMT2之后,小鼠第5天再生肝脏的质量由(0.79±0.13)g降低至(0.63±0.11)g(P<0.05),再生度由(36.37±2.21)%降低至(31.33±1.92)%,肝指数由(3.76±0.44)%降低至(3.13±0.29)%,并且肝功能指标ALT由(70.00±9.52)U/L升高至(154.15±16.49)U/L,AST由(140.09±32.85)U/L升高至(403.41±68.63)U/L(P<0.05),PCNA阳性率从(53.6±2.3)%降低至(39.0±3.2)%(P<0.05)。结论 SHMT2在肝脏再生的后期高表达,促进残肝的再生,其机制可能与增强肝脏对缺血、缺氧的耐受,提高三磷酸腺苷水平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丝氨酸羟甲基转移酶2 肝再生 肝大部切除 腺病毒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FK228治疗小鼠肝硬化的实验研究
9
作者 李梦辉 周恒宇 +5 位作者 刘迪娜 蔡莹 龚建平 唐霓 黄爱龙 夏杰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833-837,共5页
目的:观察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罗米地辛(Romidepsin,FK228)对四氯化碳(carbon tetrachloride,CCl4)诱导小鼠肝纤维化模型的治疗性作用,初步探讨FK228对减轻小鼠肝纤维化的机制。方法:将30只8周龄C57BL/6雄性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造... 目的:观察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罗米地辛(Romidepsin,FK228)对四氯化碳(carbon tetrachloride,CCl4)诱导小鼠肝纤维化模型的治疗性作用,初步探讨FK228对减轻小鼠肝纤维化的机制。方法:将30只8周龄C57BL/6雄性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造模组和治疗组,每组10只;对照组腹腔注射生理盐水;造模组腹腔注射10%CCl4溶液诱导肝纤维化,持续24周;治疗组在诱导纤维化第20周开始采用FK228进行治疗。检测各组小鼠血清谷丙转氨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谷草转氨酶(aspartate transaminase,AST)含量水平;对肝组织进行HE染色和天狼星红染色,观察假小叶形态结构;进行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ooth muscle actin,α-SMA)免疫组化染色,观察肝星状细胞活化程度及肝纤维化进程;Western blot半定量分析α-SMA蛋白在肝脏中的表达情况。结果:造模组血清ALT(67.270±11.109)IU/L,而治疗组小鼠的血清ALT(37.670±8.461)IU/L显著下降(P=0.019);肝组织切片HE染色和天狼星红染色显示造模组纤维化程度高、假小叶形成明显,而治疗组纤维化程度明显减弱;免疫组化染色和Western blot结果显示治疗组α-SMA水平相对于造模组明显降低(P=0.001)。结论:研究结果首次证实FK228对降低小鼠肝纤维化程度有治疗性作用,而且其机制可能与抑制星状细胞活化和降低α-SMA蛋白表达水平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 FK228 肝纤维化 Α-平滑肌肌动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