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特发性正常压力脑积水的诊断及治疗进展 被引量:10
1
作者 刘军 陈晋 +1 位作者 杨强 陈皞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509-512,共4页
特发性正常压力脑积水(idiopathic normal pressure hydrocephalus,iNPH)是一种发病原因未知,以步态不稳、认知障碍和/或小便失禁为主要表现,脑脊液压力正常,影像学检查见脑室扩大的疾病,在老年人发生率较高,且伴随年龄增大患病率升高,
关键词 特发性正常压力脑积水 诊断 预测 外科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微泡造影剂在聚焦超声开放血脑屏障中的应用 被引量:7
2
作者 梅杰 程远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CSCD 2008年第6期476-479,共4页
超声微泡造影剂在聚焦超声无创性开放血脑屏障的过程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就其发展历程、机制、安全性、时效和量效关系进行概述和探讨。
关键词 造影剂 微泡 超声检查 血脑屏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RI引导与监测聚焦超声靶向开放血脑屏障兔脑给药 被引量:2
3
作者 梅杰 程远 +4 位作者 宋彧 杨延庆 汪峰 王智彪 刘映江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98-201,共4页
目的探讨MRI引导与监测聚焦超声靶向开放血脑屏障(BBB)兔脑给药的效果。方法25只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均分为5组(0 h.2 h,4 h,8 h,24 h组),MRI引导聚焦超声辐照各组兔左脑,取靶点组织作为辐照组,取右脑相应解剖组织为对照组,分别于辐照后不... 目的探讨MRI引导与监测聚焦超声靶向开放血脑屏障(BBB)兔脑给药的效果。方法25只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均分为5组(0 h.2 h,4 h,8 h,24 h组),MRI引导聚焦超声辐照各组兔左脑,取靶点组织作为辐照组,取右脑相应解剖组织为对照组,分别于辐照后不同时间点静注欧乃影和甲氨喋呤(MTX),行T1加权相增强扫描,通过比较辐照组与对照组MRI信号强度增强率观察靶点BBB开放情况.并以靶点伊文氏蓝(EB)染色结果检验其准确性;以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比较辐照组与对照组MTX的浓度,计算靶点脑组织信号强度增强率与MTX浓度之间的线性相关系数。结果兔脑靶点BBB开放处T1WI表现为点状或斑片状异常高信号影.与辐照前MRI定位时预设靶点位置吻合良好,并与EB蓝染结果一致,同时靶点脑组织信号强度增强率与MTX浓度之间的相关系数为0.96(P<0.01).两者有良好的相关性。结论MRI能够引导与监测聚焦超声靶向开放BBB脑内给药.有望成为临床个体化治疗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理想监测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成像 聚焦超声 血脑屏障 靶向给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RI温度图监控聚焦超声开放家兔血脑屏障的作用 被引量:2
4
作者 宋彧 程远 +5 位作者 杨延庆 梅杰 李发琪 王智彪 刘映江 王志刚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322-325,共4页
目的探讨MRI温度图监控聚焦超声波开放家兔血脑屏障(BBB)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20只家兔分3组,分空白对照组、超声组和超声+微泡组,分别在1.1MHz聚焦超声波,10W功率下照射不同时间,从6~20s不等。照射过程中应用MRIGRE序列实施实时监... 目的探讨MRI温度图监控聚焦超声波开放家兔血脑屏障(BBB)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20只家兔分3组,分空白对照组、超声组和超声+微泡组,分别在1.1MHz聚焦超声波,10W功率下照射不同时间,从6~20s不等。照射过程中应用MRIGRE序列实施实时监测焦点温度变化图,照射后进行MRIT2扫描和T1造影增强扫描,病理学检查。结果平均温度44.6℃到48.8℃之间、峰值温度45.9℃~51.6℃之间,可见BBB开放,而脑组织未见明显坏死,而在此温度之上,则有明显的脑组织坏死。结论MRI实时温度图可以预测聚焦超声开放家兔BBB过程中的脑组织改变,并监控其安全范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检查 血脑屏障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R温度图及信号强度值在超声开放家兔血脑屏障中的作用 被引量:1
5
作者 宋彧 程远 +4 位作者 杨延庆 梅杰 李发琪 王智彪 刘映江 《激光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85-87,共3页
目的:探讨MR温度图和信号强度值在检测聚焦超声波联合微泡开放家兔血脑屏障中的作用。方法:35只家兔分空白对照组、单微泡组、单超声波组和超声波+微泡组,以频率1.1MHz,功率6W,照射时间6秒、8秒、10秒、12秒、14秒、16秒、20秒。应用MR... 目的:探讨MR温度图和信号强度值在检测聚焦超声波联合微泡开放家兔血脑屏障中的作用。方法:35只家兔分空白对照组、单微泡组、单超声波组和超声波+微泡组,以频率1.1MHz,功率6W,照射时间6秒、8秒、10秒、12秒、14秒、16秒、20秒。应用MRGRE序列实时监测靶点峰值温度,MR增强扫描照射点信号强度值SI0、照射点增强前后信号强度改变值SI1及照射点和对侧脑组织对应点信号强度差值SI2,以观察靶点BBB开放,以及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照射点峰值温度随照射时间增加而升高。在照射时间14秒、峰值温度下SI1、SI2与照射时间和峰值温度成正向变化关系;而照射时间超过14秒、峰值温度大于51.5℃,SI1、SI2反而降低。组织病理学提示照射时间超过14秒、峰值温度大于51.5℃情况下脑组织出现坏死。结论:将MR温度图和MR信号强度检测相结合,可以检测聚焦超声波联合微泡开放家兔血脑屏障开放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R 温度图 血脑屏障 聚焦超声波 信号强度 BBB 脑组织 微泡 强度值 家兔 照射时间 峰值温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RI引导聚焦超声开放血脑屏障靶向传递不同分子数量级药物的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黄琴 徐忠烨 +4 位作者 谢宗义 陈晋 程远 刘映江 王智彪 《激光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51-155,共5页
探讨MRI引导聚焦超声开放兔血脑屏障(BBB)后药物在脑内的摄入量与药物分子量之间的关系及药物在靶区空间分布情况。25只新西兰大白兔被随机平均分为5组,在MRI引导聚焦超声开放BBB后,分别静脉注入荧光标记的不同分子数量级的右旋糖酐(10,... 探讨MRI引导聚焦超声开放兔血脑屏障(BBB)后药物在脑内的摄入量与药物分子量之间的关系及药物在靶区空间分布情况。25只新西兰大白兔被随机平均分为5组,在MRI引导聚焦超声开放BBB后,分别静脉注入荧光标记的不同分子数量级的右旋糖酐(10,150 and 2000 k Da),采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检测其在靶区的荧光强度,并将切片行免疫荧光染色观察右旋糖酐与神经元标志物共区域化现象。10k Da的右旋糖酐以最高浓度呈片状分布在整个超声照射区域,而150 k Da和2000 k Da的右旋糖酐以较低的浓度在靶区呈点状分布(P<0.01);通过与神经元标志物共区域化,10k Da的右旋糖酐更为均一的分布在整个神经元胞浆和胞核内,而150 k Da和2000 k Da的右旋糖酐在神经元胞浆内主要以囊泡样结构分布,且后者该结构的数量较少。MRI引导聚焦超声开放BBB后,药物在脑内的摄入量与药物分子量有关,分子量越小靶区药物浓度越高,其在神经元内的分布越均一。本研究将有助于治疗脑部疾病药物的合理设计、选择和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脑屏障 药物传递 聚焦超声 右旋糖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